牡丹亭游园原文~

牡丹亭游园原文~,第1张

  游 园

杜丽娘 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

春 香 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杜丽娘 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春 香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

杜丽娘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春 香 **,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杜丽娘 春香,可曾吩咐花郎,扫除花径么

春 香 已吩咐过了

杜丽娘 取镜台衣服过来

春 香 晓得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

杜丽娘 放下

春 香 是

杜丽娘 好天气也!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春 香 **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

杜丽娘 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二人同唱)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春 香 来此已是花园门首,请**进去

杜丽娘 进得园来,看画廊金粉半零星

春 香 这是金鱼池

杜丽娘 池馆苍苔一片青

春 香 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杜丽娘 春香

春 香 **

杜丽娘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春 香 便是

杜丽娘、春 香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杜丽娘 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春 香 这园子委实观之不足

杜丽娘 提他怎么

春 香 留些余兴,明日再来耍子吧

杜丽娘 有理尾声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春 香 **,你身子乏了,歇息片时我去看看老夫人再来

杜丽娘 去去就来

春 香 晓得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

杜丽娘 蓦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呵春!得和你两流连,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要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迁延,这衷怀哪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非问天

柳梦梅 吓姐姐!小生哪一处不寻到,却在这里恰好在花园内,折得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诗书,何不作诗一首,以赏此柳枝乎

杜丽娘 那生素昧平生,因何到此

柳梦梅 姐姐,咱一片闲情,爱煞你哩!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姐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

杜丽娘 哪里去

柳梦梅 那!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辒着牙儿沾,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二人同唱)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众花神 画眉序好景艳阳天万紫千红尽开遍满雕栏宝砌,云簇霞鲜督春工珍护芳菲,免被那晓风吹颤,使佳人才子少系念,梦儿中也十分欢忭

滴溜子湖山畔,湖山畔,云蒸霞焕雕栏外,雕栏外,红翻翠骈惹下蜂愁蝶恋,三生锦绣般非因梦幻一阵香风,送到林园及时的,及时的,去游春,莫迟慢怕罡风,怕罡风,吹得了花零乱,辜负了好春光,徒唤枉然,徒唤了枉然

五般宜一边儿燕喃喃软又甜,一边儿莺呖呖脆又圆一边蝶飞舞,往来在花丛间一边蜂儿逐趁,眼花缭乱一边红桃呈艳,一边绿柳垂线似这等万紫千红齐装点,大地上景物多灿烂!

柳梦梅 山桃红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和你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妙!)我欲去还留恋,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姐姐,你身子乏了,将息片时,小生去也正是,行来春色三分雨

杜丽娘 秀才!

柳梦梅 在!妙吓!睡去巫山一片云

杜 母 夫婿坐黄堂,娇娃立绣窗怪她裙钗上,花鸟绣双双我儿原来昼眠在此我儿!我儿!

杜丽娘 秀

杜 母 儿吓!娘在此

杜丽娘 原来是母亲母亲万福

杜 母 罢了你方才说什么秀

杜丽娘 呀,孩儿刺绣才罢

杜 母 为何昼眠在此

杜丽娘 告母亲知道,适才花园中游玩回来,不觉身子困倦,少睡片时不知母亲到来,有失迎接,望母亲恕罪

杜 母 怎么不到学堂中去看书

杜丽娘 先生不在,且自消停

杜 母 儿吓!花园冷静,少去闲游

杜丽娘 谨依母亲慈训

杜 母 女儿家长成了,就有许多情态且自由她,我去了正是,宛转随儿女

杜丽娘 孩儿送母亲

杜 母 罢了辛勤做老娘

杜丽娘 娘吓!你叫孩儿看书,不知哪一种书,才消得我闷怀吓!绵搭絮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泼新鲜,俺的冷汗粘煎闪的俺心悠步躭,意软鬟偏不争多费尽神情,坐起谁欠,则待去眠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熏绣被眠春吓!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牡丹亭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作者热情奔放地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

杜丽娘的梦境是那么温柔缠绵、五彩缤纷。醒过来面对的是母亲的唠叨和凄凉枯燥。幽冥中判官虽然面目狰狞,毕竟替她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体现了一种人情味。

作品呈现着光怪陆离的色彩,花神、土地、地府判官、鬼卒,与现实中的人物结构成了现实和精神两重世界,深刻描绘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最后让现实中不可能的爱情理想得以了实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人物介绍:

1、杜丽娘

女,16岁,南宋初年江西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自幼深得父母宠爱。生得花容月貌、娇美无比,性情中有温文尔雅、坚韧执著的一面,也有柔肠百结、多愁善感、痴心重情的一面。与岭南书生柳梦梅梦中幽会,醒后思念成疾。

2、柳梦梅

他虽一身书卷之气,却又不乏正义豪迈之心,且又有血气方刚、年少轻狂之气,常常仗义执言,打抱不平。他与杜丽娘因梦生情,忠贞不渝,真情不移,痴心不改,为丽娘的重生冒杀头之险掘坟救人,用自己敢作敢为的行动成就了一段绝世爱情。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其人文荟萃之地除了豫章、浔阳、庐陵等地以外,还有一处就是大名鼎鼎的临川。临川即今江西抚州,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这里除了文风昌盛、“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以外,还有一个特有的文化特色,即戏曲文化繁盛。本期给大家分享与莎士比亚并称的大戏剧家、临川才子汤显祖《牡丹亭》中最著名的一段唱词——商调《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皂罗袍》赏析

附: “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频道介绍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附: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游园惊梦》

        不知不觉中,我关于江西的分享已经做了十期了。我在江西第一期的分享中说到过,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数不清的名人共同构筑了绚丽多彩的江西文化。其中,现代文化的代表就是红色文化;而古代文化,也就是赣文化,则以豫章文化、浔阳文化、庐陵文化和临川文化为代表。红色文化、豫章文化、浔阳文化和庐陵文化我在之前的分享中已经为大家一一介绍过了,在本期分享中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临川文化,作为江西系列分享的尾声。

        “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这个临川就是现在的江西省抚州市。这里自西汉始建县,三国孙吴置临川郡,至隋改郡扩州易名抚州,迄今已有2200多年建置史。临川位于江西省东部,自古“襟领江湖,控带闽粤”,地处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的三角区腹地。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地气殊异,山川炳灵,林奇谷秀,水绕川环。江山形胜而人稠勤富,交通便利而商贾常行。荆楚、吴越文化交汇于此,中原、闽粤文化滋润其中。秀美的风光,发达的农业,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孕育出灿烂的“临川文化”。

        临川文化在地域上以临川古治属为核心,涵盖现今抚州市十余个县区,从历史年代上生成于秦汉,兴盛于两宋,延绵于明清,从具体内容上涵盖了文学、戏曲、哲学、医学、禅宗等多方面。

        先来看看临川的文风之盛。

        和我之前分享的文风昌盛的修水和庐陵一样,临川诗书丰繁,学风极盛,历代学子的科举仕途成就和文章著述简直数不胜数。有资料记载,历史上有科考制度以来,全国进士有10万人,其中江西有1万人,占全国的1/10,而抚州有近3000人,占江西的1/3。“临川文化”区内乐安县流坑“千年古村”的“子男双封爵,文武两状元,参政代天子,师保五六人,一门十进士,两朝四尚书,进士五十二,知县四十多,乡举百六余,会解监元群,乡贤祀十二,秀才如繁星”的记述,就是临川才子涌现的生动写照。这些灿若繁星的抚州籍学子的文章论著,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的就有近800卷之多。横卧抚州市东门的“文昌桥”,就是“临川文学”昌盛的象征。在抚州民间流传着“文昌桥上赏文章”、“文昌桥上赛文章”、“文昌桥上卖文章”、“文昌桥上晒文章”、“欲览诗书文昌桥”、“无才莫进抚州门”的说法,充分显示了临川“文化之邦”的风采。

        有这么多取得科举功名的学子,可见临川文化土壤的肥沃丰裕,而最能代表临川文风之盛的,当属那些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诸多“临川才子”。抚州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临川才子”是“临川文化”的得意之笔。自古以来,临川才子之多向为世人瞩目。在把赣文化书写得最溢彩流金的千古雄文《滕王阁记》中,王勃就以“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来吟咏阎都督滕王阁之会中满座宾客的杯中豪情和笔下才华。临川在历史上涌现出的一大批名儒巨公各个大名鼎鼎——“唐宋八大家”之二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和散文大家曾巩;词坛巨擘晏殊和晏几道;哲学家、思想家陆九渊;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还有不少名人学士来临川任职和宦游——东晋王羲之、南朝谢灵运、唐朝颜真卿、南宋陆游等,曾在这里为官;宋代诗人黄庭坚、梅尧臣、范成大、明代思想家李贽、徐霞客也都来过此地游览常驻;《世说新语》和《诗品》的编著者刘义庆和钟嵘均袭封临川王。这些名人学士在临川都留下了大量遗墨华章,为闪光的临川才子群体增添了辉煌。

        如果说“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说是江西修水、庐陵共同的特点,临川只是更胜一筹而已,那么,戏曲文化的繁盛可就是临川所特有的,是修水和庐陵所不能相比的。戏曲文化是临川文化除文学之外的另一大支柱。

        说到戏曲,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京剧或自己家乡的地方戏,但相信大家也一定都听说过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而说到昆曲,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剧目就是《牡丹亭》吧。这部美轮美奂的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名作就是诞生于临川,它的作者——与莎士比亚并称的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汤显祖正是临川人。汤显祖标志着我国明代传奇戏剧发展的新高峰,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的代表作《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也因此被成为“临川四梦”。所以我本期分享选择的主题词即是汤显祖《牡丹亭》中最著名的一段唱词,《惊梦》这一出中的商调《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妈妈说我四岁的时候曾经去北大看过由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主持制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这个版本的《牡丹亭》把汤显祖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七折,但饶是如此,还是分成了上中下三本,连续演了三天才演完。我当时太小了,现在一点印象都没有了,肯定也不可能看懂演的是什么故事,更听不懂唱词,但妈妈说我当时看得很专注,三天的演出我都看下来了,而且竟然没睡着。我和妈妈讨论后觉得可能是因为当时刚刚爱上芭蕾的我被舞台上美丽的人物造型和像舞蹈一样的表演吸引了。后来看《红楼梦》,记得有个情节是黛玉走过梨香院墙外,听到里面正在演习戏文,听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两句便被吸引住了,停步细听,一边听一边心下感叹;还有宝玉有一次突然想要听梨香院小旦龄官的《牡丹亭》,可去了后龄官却不给他唱。不过我其实并不知道黛玉和宝玉为什么会被吸引,也不知道那唱词要表现的到底是什么。直到这学期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牡丹亭·游园》里的皂罗袍,我才对《牡丹亭》这部作品和《牡丹亭》中这最著名的一段唱词有了一些了解,所以我才选择了这曲商调皂罗袍作为我本期分享的“主题曲”,借这个机会更多地去了解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也了解一下以优美典雅著称的昆曲。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说选择了这曲皂罗袍作为我本期分享的“主题曲”,这个曲指的可不是歌曲,而是韵文文学的一种,同词的体式相近,可以配乐歌唱,就像歌词一样。不过实际上我分享的主要是对唱词的赏析,所以我更应该说是“主题词”。曲有曲牌和宫调,即指曲调的名称和乐曲的调式。曲调名指的就是唱曲的音调,就像现在的G大调、C大调等等。这曲皂罗袍的曲调就是商调,而皂罗袍则是曲牌名。曲牌名其实和词牌名是一样的概念,是曲的音乐谱式。古代的诗词原本都是配乐吟唱的,都有相应的名字来命名。后来曲调失传或是别的原因,就只用曲牌名来限定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格律、押韵格式等。不过古代的曲很长,所写的曲牌都是很长的一首曲的部分小节的名字。《牡丹亭》最出名的这一唱段《游园惊梦》就是用皂罗袍这个曲牌演唱的。

        《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出生于临川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祖上四代均有文名,多是满腹经纶的学者;他的母亲也自幼熟读诗书。临川丰腴的文化土壤给了他读书求学的良好氛围,家族深厚的文化积累更是他读书求学的丰厚根基,而祖辈的认真求学的态度,则在汤显祖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汤显祖天资聪慧,加上从小受家庭熏陶,勤奋好学,早早地就才名远扬,二十一岁就中了举人。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按他的才学,在仕途上本可望拾青紫如草芥。但是,在汤显祖生活的时代,科举考试已经成为上层统治集团营私舞弊的幕后交易,而不是以才学取人。在汤显祖第一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时,当时的首辅张居正要安排他的儿子取中进士,为遮掩世人耳目,想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作陪衬,听闻了汤显祖的名声后就去笼络他。但汤显祖“少有伉壮不阿之气”,洁身自好,刚正不阿,面对这种腐败风气的诱惑与招揽,他先后两次都拒绝了。明史记载“显祖谢弗往”,理由是“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他因此两次都名落孙山,直到万历十一年张居正去世后,三十四岁的汤显祖才中了进士,开始走上仕途。

        汤显祖早期主要是在留都南京任职。当时南京是文人荟萃之地,前后有徐霖、姚大声、何良俊、金在衡、臧懋循诸名家。汤显祖在此一面以诗文、词曲同一些人切磋唱和,一面研究学问,作书中蠹鱼。当时文坛泰斗王世贞在南京任刑部侍郎、尚书,地位显赫。士大夫趋之若鹜,许多人奔走在他门下,他的片言只语,便可“翕张贤豪,吹嘘才俊”。可是汤显祖是一个尊重文学而不屈服于权势的人,他重创新而反对复古,他注意汲取古代一切优秀的文学遗产而不为复古派所规定的范围所局限,文学思想和旨趣与王世贞辈大相径庭。因此他虽与王世贞同在南都,却不愿与王氏兄弟相往还。这表明汤显祖不仅不以权势是从,而且当复古文学思潮笼罩海内时,他有主见,有特识,决不随波逐流。这实际上是他接受古代优秀的文化思想、特别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接受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思想影响的结果。

        明代中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哲学上出现了王艮、罗汝芳、李贽等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汤显祖早年就做了罗汝芳的学生,自小跟他学道,读“非圣之书”。后来又与激进的禅宗大师紫柏交朋友,尤其敬仰激进的思想家李贽,形成了他政治上、文学上的反抗性和斗争性,也被人称之为“狂奴”。实际上这也是他后期创作《牡丹亭》这部代表作的思想基础。

        品格上不愿与专制的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汤显祖在政治上也锋芒毕露。身在官场,汤显祖耳闻目睹了很多官员贪赃枉法的罪行,刚直倔强的他于万历十九年在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的任上上了一篇《论辅臣科臣疏》,严词弹劾首辅申时行和科臣杨文举、胡汝宁,揭露他们窃盗威柄、贪赃枉法、刻掠饥民的罪行。疏文对万历登基二十年的政治作了全面的抨击,明神宗看完上疏,于盛怒之下,以“南都为散局,不遂己志,敢假借国事攻击元辅”的罪名把汤显祖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一年后,由于朝廷政局变幻,汤显祖又被量移至浙江遂昌任县令。在遂昌任职期间,他“去钳剭,罢桁杨,减科条,省期会”并建射堂,修书院,劝农桑,为实施自己的治县理想不畏权贵、大胆革新。在任职的五年中,他政绩斐然,但与民减负便意味着压制当地豪强,触犯地主阶级利益,为此汤显祖每每得罪权贵,终于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万历二十六年,朝廷将派税监来遂昌扰民,汤显祖听说后自感“世路之难,吏途殊迫”,于是愤而辞职。给吏部递了辞呈后,没有等批复就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汤显祖离任后,感念他恩德的遂昌百姓为他立了生祠加以怀念。为此,汤显祖发出“平昌祀我,我以何祀平昌”的感叹。清代蒋士铨在《玉茗先生传》中说:“显祖志意激昂,风节遒劲,平生以天下为己任;因执政所抑,遂穷老而殁,天下惜之”。

        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常得罪名人,虽然在政治舞台上屡屡失意,但跌宕起伏的经历却给他的文学戏剧创作注入了丰富的养料和动力,让他的创作走向成熟,达到高峰,使他在戏曲上取得了足以与西方的莎士比亚相提并论的成就。而在他的代表作中,“临川四梦”最负盛名也是成就最高的无疑是《牡丹亭》。明代戏曲理论批评家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记载了《牡丹亭》在当时引起的轰动效应:“《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汤显祖自己也说:“一生似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汤显祖在这部传奇作品中着力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之间感人至深的生死爱情。这种至情至性的爱情演绎代表着汤显祖对人生与爱情的哲学思考与世情体验,而情深而亡的杜丽娘则成为汤显祖笔下至情理想的化身。重情重义的汤显祖始终将“情”与“志”紧密相联,并指出“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其“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的词句更是脍炙人口。汤显祖用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剧中杜丽娘经历了现实、梦幻与幽冥三个境界,这显然是作者幻想的产物。汤显祖借用三种境界的艺术对比来表达理想和思想,用梦幻和幽冥反衬出了现实的残酷。杜丽娘的梦境是那么温柔缠绵、五彩缤纷,而她醒过来面对的现实则是母亲的唠叨和凄凉枯燥;幽冥中判官虽然面目狰狞,但却毕竟替她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体现了一种人情味,而她还魂后面对的现实则是父亲被封建礼法塑造出来的冷酷和僵硬。汤显祖显然是在以此批判黑暗的现实,并在幽冥和梦境中寄托自己的理想。

        昆曲的唱词以典雅唯美著称,《牡丹亭》的剧本便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而这一曲商调《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更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我不会唱昆曲,连戏曲的念白和吟诵也没学过,只能先来朗读一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自幼在严苛管教与约束中成长的青春少女杜丽娘虽然鲜少与外界接触,但当她那当太守的父亲杜宝给她聘请的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给她讲解《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时,即把杜丽娘心中的情丝触动了。这一日,郁郁寡欢的杜丽娘在丫环春香的陪伴下来到她十六年的人生中从没有涉足过的自家的后花园。花园中繁花似锦的勃勃生机激发了杜丽娘心中被的压抑的人生欲望,使她面对满园的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禁不住由衷地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进而唱出了这一曲皂罗袍。

        “姹紫嫣红”是形容花的鲜艳美丽;“断井颓垣”就是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良辰美景”和“赏心乐事”用的是晋宋时期谢灵运的《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中“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的意思;“奈何天”就是无可如何的意思;“朝飞暮卷”则出自我给大家分享过的王勃的《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翠轩”就是华美的亭台楼阁;“画船”指的是装饰华美的游船;“锦屏人”指的是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忒”就是太;“韶光”意思是大好春光。这支曲的唱词翻译成白话文大致就是说: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只有像我这样被阻隔在深闺中的女子,才辜负了这大自然的美好春光啊。

        这曲商调皂罗袍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也是《游园惊梦》这一折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面对大好春光时春心荡漾又自叹身世间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全曲典雅绮丽、辞采华艳,却又不失含蓄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表现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历来传唱不衰。

        此曲的唱词充分体现了剧作家汤显祖深厚的文学功底。全曲紧紧贴合主人公杜丽娘情绪的当前状态和发展走向进行布景。首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深闭幽闺的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次乍进后园,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眩目的春日园林物态给了她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叩开了她少女的心扉。然而,剧作家汤显祖并没有让主人公杜丽娘只是流连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这青春少女第一眼绚烂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在这春色正浓的当下竟立刻想到了这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太守家的后花园怎会是“断尽颓垣”,难道不是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如这眼前动人的春色一样多姿多彩,然而自己却被幽闭在深闺之中,既无人欣赏,又无由冲破束缚,因而产生的深深伤感的体现吗?这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杜丽娘以强烈的震撼。“春色如许”开启了主人公的视野,使之充满了诧异和惊喜,接踵而来的对匆匆春将归去的联想则轰的一声震响了她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紧接着又愁上眉头的景象,包蕴的是深深的无奈情绪,于是自然唱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两句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虽有这良辰美景,却无有情人相伴这样的赏心乐事,除了徒唤奈何,她这个“锦屏人”又能如何。这两句突出了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现实的苦闷和青春的觉醒使得女主人公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而残酷的现实注定了她的向往绝不可能实现。于是在这里汤显祖让杜丽娘意识到生命的困境,让这“良辰美景”的春天生机反过来更强化了她渴望“赏心乐事”而不得的黯然伤感情怀。但这杜丽娘的感叹和唏嘘里并不仅仅是悲观的意绪,她在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且又用她能欣赏美的心和眼去畅想、去欣赏那“朝飞暮卷,云霞翠轩”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正是一个青春少女最自然的本能,而她的生命和青春也正是这美好事物的一部分。这些美好的事物和杜丽娘这个主人公交相辉映,也始终深刻内嵌于杜丽娘这个青春少女的思维深处,读者不难从中窥探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在这堵院墙之外,应该还有更美的春光,更美的世界。而“她这个锦屏人”却被一道墙,一座宅院和一道屏风画地为牢,牢牢地被困在这墙、这宅院和这屏风之内。而青春既已觉醒,就很难再昏昏睡去,那么为了追求青春生命的绽放,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就顺理成章了。所以这个后花园寓意着一个崭新的,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精神世界,杜丽娘进入这个后花园就意味着生命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内在世界。在这个内在的世界里,杜丽娘可以为情而死,也可以为情而生,可以直面一切权威如阎罗和君王,甚至她向来依附的有着家长威权面孔的父亲。这个世界的广阔、丰富、美丽、深刻要远远超出外在的现实世界。这也为下一段杜丽娘梦中奇遇柳梦梅以及为情而死的故事提供了心理依据。

        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自伤、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这段唱词既是景语,也是情语。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织在一起,映衬了主人公对景自怜的伤感,其内心深处顾影自怜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召下喷薄而出。此曲从喜乐到苦痛的情绪流转紧紧扣咬着从浓艳的实景向残败的虚景的转变,读者很难剖判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的严格界限,只因在此处,景现而情发,情入而景犹存。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本质上是对压迫人的封建礼教和当时发展到极端的“存天理,灭人欲”理学思想的一种抗争与反叛,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对后世有深刻的影响。文学史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认为《牡丹亭》正是《红楼梦》最重要的过渡与铺垫,也就是说没有《牡丹亭》也就产生不了后来对生命的赞歌写到极致的《红楼梦》。

        在之前看《红楼梦》时,我并不理解林黛玉听了《牡丹亭》的这段唱词之后为什么会“心动神摇”、“如痴如醉”,只是觉得非常的夸张。在准备这期分享的时候我又看到了汤显祖《牡丹亭》写出后几个类似的事件:江苏扬州有一位名叫金凤钿的女子,得到了《牡丹亭》后茶饭不顾,“读而成痴”,并想要嫁给汤显祖,因为没能等到汤显祖的回音郁郁而终;娄江有一女子名俞二娘,因为读了《牡丹亭》伤心欲绝,断肠而死;又有一名伶曰商小玲,因演《牡丹亭》绝地而亡;还有一女子名曰冯小青,在不幸的婚姻里因读《牡丹亭》而魂归离恨天。通过这么多相似的故事,我开始意识到《牡丹亭》艺术感染力之强,正如汤显祖自己所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可以死,死亦可生”。

        生活在人性获得了解放,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甚至过于开放的今天,我很难去切身体会杜丽娘的处境和遭遇。但汤显祖的《牡丹亭》也确实让我认识到封建礼教统治下妄图压制摧残人的天然欲望的目标,在人性光辉的照耀下是很难达成的。杜丽娘在作品中呈现出“生而有情,因情成梦”的生命存在状态,这种深厚、真挚而坚定的情感,使杜丽娘的形象绽放出那个时代极其闪光的思想解放与生命自由的人性主义光辉。

参考反馈题目:

1老家是抚州的同学,能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老家,或者说说你对你老家名人的了解吗?

2老家不是抚州的同学,你知道哪些临川名人?能给大家分享一个你喜欢的吗?

3你喜欢看戏吗?你看过昆曲吗?能给大家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戏曲吗?

4你听过什么汤显祖的故事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汤显祖吗?

5你听说过或看过《牡丹亭》吗?你喜欢这部剧吗?

6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并称,你觉得为什么都说汤显祖是“东方莎士比亚”,却不说莎士比亚是“西方汤显祖”

7如果你学过什么戏曲,能给大家唱一段吗?

《明史·汤显祖传》

汤显祖《牡丹亭》

浙江卫视纪录片《汤显祖》

白先勇青春版昆曲《牡丹亭》

张玲、付瑛瑛《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

这是所有的唱词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尾声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蓦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呵春!得和你两流连。春去如何遣?恁般天气,好困人也!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要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迁延,这衷怀哪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画眉序好景艳阳天万紫千红尽开遍。满雕栏宝砌,云簇霞鲜。督春工珍护芳菲免被那晓风吹颤,使佳人才子少系念梦儿中也十分欢忭滴溜子湖山畔,湖山畔,云蒸霞焕。雕栏外,雕栏外,红翻翠骈。惹下蜂愁蝶恋,三生锦绣般非因梦幻。一阵香风,送到林园。五般宜一边儿燕喃喃软又甜一边儿莺呖呖脆又圆。一边蝶飞舞,往来在花丛间。一边蜂儿逐趁,眼花缭乱。一边红桃呈艳,一边绿柳垂线似这等万紫千红齐装点大地上景物多灿烂!山桃红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和你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我欲去还留恋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夫婿坐黄堂娇娃立绣窗怪她裙钗上花鸟绣双双宛转随儿女。辛勤做老娘。

绵搭絮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泼新鲜,俺的冷汗粘煎。闪的俺心悠步躭,意软鬟偏。不争多费尽神情坐起谁欠,则待去眠尾声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熏绣被眠。春吓!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牡丹亭》 原本中没有游园一折,现在戏曲中的游园惊梦都出自原本的惊梦。

  第十出 惊梦

  绕地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吩咐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旦叹介)“默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呵,得和你两留连,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春香那里?(作左右瞧介)(又低首沉吟介)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长叹介)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山坡羊(旦)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蝉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身子困乏了,且自隐几而眠。(睡介)(梦生介)(生持柳枝上)“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晴笑口开。一径落花随水入,今朝阮肇到天台。”小生顺路儿跟著杜**回来,怎生不见?(回看介)呀,**,**!(旦作惊起相见介)(生)小生那一处不寻访**来,却在这里!(旦作斜视不语介)(生)恰好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枝乎?(旦作惊喜欲言又止介)(背云)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生笑介)**,咱爱杀你哩!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和你那答儿讲话去。(旦作含笑不行)(生作牵衣介)(旦低问)那边去?(生)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著湖山石边。(旦低问)秀才,去怎的?(生低答)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稍儿揾著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旦作羞生前抱)(旦作羞介)(合)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生强抱旦下)(末扮花神束发冠,红衣插花上)“催花御史惜花天,检点春工又一年。蘸客伤心红雨下,勾人悬梦彩云边。”吾乃掌管南安府后花园花神是也。因杜知府**丽娘,与柳梦梅秀才,后日有姻缘之分。杜**游春感伤,致使柳秀才入梦。咱花神专掌惜玉怜香,竟来保护他,要他云雨十分欢幸也。

  鲍老催(末)单则是混阳蒸变,看他似虫儿般蠢动把风情搧。一般儿娇凝翠绽魂儿颤。这是景上缘,想内成,因中见。呀,*邪展污了花台殿。咱待拈片落花儿惊醒她。(向鬼门丢花介)她梦酣春透了怎留连,拈花闪碎的红如片。

  秀才,才到的半梦儿,梦毕之时,好送杜**仍归香阁。吾神去也。(下)

  山桃红(生、旦携手上)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可好?(旦低头介)(生)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休忘了呵,见了你紧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旦)秀才,你可去呵?(合)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生)姐姐,你身子乏了,将息,将息。(送旦依前作睡介)(轻拍旦介)姐姐,俺去了。(作回顾介)姐姐,你好十分将息,我再来瞧你那。“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下)(旦作惊醒,低叫介)秀才,秀才,你去了也?(又作痴睡介)(老旦上)“夫婿坐黄堂,娇娃立绣窗。怪他裙钗上,花鸟绣双双。”孩儿,孩儿,你为甚瞌睡在此?(旦作醒,叫秀才介)咳也。(老旦)孩儿,怎的来?(旦作惊起介)奶奶到此!(老旦)我儿,何不做些针指,或观玩书史,舒展情怀?因何昼寝于此?(旦)儿适花园中闲玩,忽值春喧恼人,故此回房。无可消遣,不觉困倦少息。有失迎接,望母亲恕儿之罪。(老旦)这后花园中冷静,少去闲行。(旦)领母亲严命。(老旦)孩儿,学堂看书去。(旦)先生不在,且自消停。(老旦叹介)女孩家长成,自有许多情态,且自由他。正是:“宛转随儿女,辛勤做老娘。”(下)(旦长叹介)(看老旦下介)哎也天那,今日杜丽娘有些侥幸也。偶到后花园中,百花开遍,观景伤情。没兴而回,昼眠香阁。忽见一生,年可弱冠,丰姿俊妍。于园中折得柳丝一枝,笑对奴家说:“姐姐既淹通书史,何不将柳枝题赏一篇?”那时待要应他一声,心中自忖,素昧平生,不知名姓,何得轻与交言。正如此想间,只见那生向前说了几句伤心话儿,将奴搂抱去牡丹亭畔,芍药阑边,共成云雨之欢。两情和合,真个是千般爱惜,万种温存。欢毕之时,又送我睡眠,几声“将息”。正待自送那生出门,忽值母亲来到,唤醒将来。我一身冷汗,乃是南柯一梦。忙身参礼母亲,又被母亲絮了许多闲话。奴家口虽无言答应,心内思想梦中之事,何曾放怀。行坐不宁,自觉如有所失,娘呵,你教我学堂看书去,知他看那一种书消闷也。(作掩泪介)

  绵搭絮(旦)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泼新鲜冷汗黏煎,闪的俺心悠步亸,意软鬟偏。不争多费尽神情,坐起谁忺?则待去眠。

  (贴上)“晚妆销粉印,春润费香篝。”**,熏了被窝睡罢。

  尾声(旦)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熏绣被眠。天呵,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春望逍遥出画堂,张 说

  闲梅遮柳不胜芳。罗 隐

  可知刘阮逢人处?许 浑

  回首东风一断肠。韦 庄

  http://wwwkunqunet/Articlehtm

歌曲名:游园.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歌手:张继青

专辑:昆曲《牡丹亭》名段精选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溅! 好姐姐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 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http://musicbaiducom/song/24251846

牡丹亭·游园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好姐姐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那茶糜外,

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

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

听生生燕语明如翦,

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这里有音乐:http://wwwbxrencom/web/mudanting/allmusichtml

你这是要写论文吗?如果说开头那几个人的装扮是昆曲的装扮,事实上本剧的唱段都是来自昆曲牡丹亭(除了林冲夜奔那一段),至于衣服,属于民国的标准装扮没什么来龙去脉吧,唱段一共有四段,除了关系不大的林冲夜奔,一开始的是翠花和荣兰唱的皂罗袍,本片和昆曲结合的很紧密,而且脂粉气比较重,从这段昆曲表演就可以看出,故事的脉络是从盛及衰,繁华落尽见真情,这段皂罗袍的唱词比较相对比较欢快,这是在彰显盛的时候,后面一段是翠花唱的步步娇,这段很明显是翠花应老爷的要求唱的,唱词比较孤寂,并且在翠花唱的过程中老爷还在赏鸟,根本没有在听,更加反映了翠花的孤单与落寞,其后是翠花与荣兰唱的懒画眉,这段是在回忆翠花当年在得月楼的风光以及两人相识的过程,这段稍有些轻佻的表演是在渲染翠花的“美”,懒画眉后面在荣兰与邢志刚分手时还有一次独唱,那个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我想你从王祖贤的表演中自己也能看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581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