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安徽高考语文

2011安徽高考语文,第1张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游戏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

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

(选自王福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

B、想象空间是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

C、想象空间是作家进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想象的世界。

D、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用自幼目盲人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

B、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能构筑不同的想象空间,《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就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

C、第三段用对比的方式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

D、文章用先分后总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基础、想象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差别等三个问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

B、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让人产生如梦幻的感觉。

C、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他们都与现实空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D、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鄂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颓,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又目试之,汗浸千言,饿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稿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建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烽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则获奖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成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优,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银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闲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溢曰贞文。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 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5下列各组名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因杂出经义目试之

B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持之而泣,以告户都

C

农人告余以春及

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D

乃不知有汗,无论魏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长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市区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译文:

(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9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做五小题)(5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2)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3)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4)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5)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生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6) ,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8)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级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去看个究竟。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域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真有钱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仅吃了一惊。开门一看,之间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青岛屋里,“我这一辈子都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

那女人疑惑地瞧他一眼:“是谁的?”

“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室走了出来。“彼贝!”他大喊了一声。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

“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

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

“蒙铁尔!”妻子埋怨了。

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卖给谁。”

②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到在地,嚎啕大哭。

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

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

“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他差不多大小的鸟笼,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

“巴尔塔萨,” 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

“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

“你留着吧。” 巴尔塔萨说。

“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 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

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

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

“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

“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

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大伙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

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7分)

(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角色∕角逐 砥砺∕抵消 载歌载舞∕载誉归来

B贝壳∕地壳 和蔼∕暮霭 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C和谐∕调和 屡次∕步履 称心如意∕拍手称快

D模块∕楷模 誊写∕家眷 呱呱坠地∕沽名钓誉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C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D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

17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3分)

琴声渐起。我仿佛看见一滴滴饱满的水珠儿洒落在含苞待放的桃花上,又恋恋不舍地挂着丝儿似的落下来,犹如一个活泼的小精灵。这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它裹挟者泥沙、卵石,翻滚着向前奔去,撞击着河岸,向阻挡它的一切势力发起猛烈冲击。那河上还有勇敢的艄公,正在与恶浪搏斗。一阵清风穿过树林,一粒沙子从屋檐上滚落,掉在门前那口空水缸里,清脆悦耳,回音似璧。琴声欲止,似一朵烟花静静地绽放。

A琴音似水 B琴音遐想

C琴声悠扬 D琴声如风

18下面五个句子中四个有成语,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4分)

①中国有超过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还有众多的内陆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丰富。这些遗产在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②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民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③在丁俊晖走出其运动生涯的一段低谷后,本赛季战绩辉煌,夺得温布利大师赛冠军,并在世锦赛上闯入四强,平了亚洲选手在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

④从2010年9月1日起,安徽省所有基层医疗机构都降低了药费,省医改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我省基本药物采购价相对于国家零售指导价总体下降了528%。

⑤日本动静电力公司正全力以赴地处理福岛核电站,这场事故或许能在短期内得到妥善处理,但东京电力公司所面临的信任危机能否在短期内消除,值得期待。

序号 修改

19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模写出恰当的句子。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有多么华丽,①

② ,③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他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20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不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5分)

宛风:①

李老师:噢,宛风啊。

宛风:②

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

宛风:③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宛风:④

李老师:好的,再见。

五、(60分)

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 9 分)

1, ( 3 分)B, 2 ( 3 分)C 3 ( 3 分)D

二、 ( 32 分)

4 ( 3 分)D 5 ( 3 分) C 6 ( 3 分) A

7 (10分)

(1)译文;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 “我要考考你。”

( 2)译文:有个押运粮饷的宫员因为放弃押运逃逆,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斤并且赶走了他。

8 ( 4 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情怀

9 ( 4 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畜了画面的内涵

10 , ( 5 分)

(1)虽九死其犹未悔 (2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3 )不宜杏自林薄 ( 4 )俯察品类之盛 ( 5 )响穷彭蠢之滨 ( 6 》 鹿门月照开烟树

(7)一蓑烟雨任平生 (8)叶上初阳千启雨

三、(25分)

1 1 ( 5 分)

示例一 做好乌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乌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示例二 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乌笼,送乌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

12 ( 5分)

蒙铁尔: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冷酷,吝啬

13 ( 7 分)

( I )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乌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乌笼的赞赏之意。

( 2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乌笼的直接原因

14 ( 8 分)

示例:

角度一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于、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 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乌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乌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乌笼.这样的情节本己曲折生劝;“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角度三 使主题更加丰畜,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乌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时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 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乌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问转移到社会空间.集中辰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四、( 24 分)

15 ( 3 分)A、 16 ( 3 分)C 17 ( 3 分)B,

18 ( 4 分)

序号 修 改

删除”超过”.或删除‘多”

删除”在”

“显现“改为,“显示”

值得期待”改为”尚难预科”

19 ( 6 分)

示例: 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

② 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

我只想知道它足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20 ( 5 分)

示例“ 李老师,您好!我是宛风

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您.您肴行吗?

老师,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您呢?

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您

五、 (60分)

2 1 (60分)略

 明确重点:两个特殊句式。其一,“聚之咸阳”是省略句,与“委命下吏”相似,都省略了介词“于”;其二,“铸以为金人十二”是个典型的定语后置句。数量词组“十二(座)”充当“金人”的定语。这在古汉语中几乎是个规律。它与《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定语后置形式有显著的区别。两个使动用法实例。“以愚黔首”中的“愚”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释为“使……愚昧”;“以弱天下之民”中的“弱”与前例完全相仿,释为“使……弱小”,意译为“削弱”。此外,这两句中的“以”要高度重视,它们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

 4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明确难点:其一,“践华为城”的“践”不可如书本所训“践,踏”,它不是动词,而依《康熙字典》引《释文》之说法,应为“践,借也”。这种说法颇有道理,此处可灵活释为“凭借”。其二,“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最好合译为“(秦始皇)凭借华山和黄河,把它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如果分释为“凭借华山作城墙,就着黄河为护城河”,则难免有死板教条之嫌。此外,“亿丈之城”“不测之渊”即指前文所提及的华山和黄河。“以为”与现代汉语意义相仿,“固”是形容词,“牢固”。

 5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明确重点:此处三个小分句都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是对人物的身份作出的判断。

 难点:“瓮牖绳枢”有两种说法。其一,“牖”和“枢”是名词的意动用法,释为“以……为窗户”“以……为门轴”;其二,语法上称此为双活用连用现象,“瓮”“绳”是名词活用为状语,释为“用破瓮”“用绳子”,而“牖”“枢”则活用为动词,释为“当作牖”“当作门轴”。

 此句的“而”是表递进关系的连词。

 6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明确重点:两个省略句式。“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两句都省略了介词“于”。

 7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明确重点:三个名词活用为状语。“云”“响”“景”应分别训释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如影随形般地”。“景”是“影”的通假情况,释为“影子”。“景”还有一些重要用法,应提醒学生重点掌握。如“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中的“景”就训为“日光”“阳光”,而“景翳翳以将入”(《归去来兮辞》)中的“景”则释为“太阳”。

 五、能力提升

 内容分析(先小组讨论,后典型发言,教师点拨)

 问题1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秦始皇登基之后,采取种种措施巩固其统治,试图使其家族统治达到“子孙帝王万世之业”,那么作者究竟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其“守成”之精心的呢

 明确:第三自然段首先写了秦始皇登基,一统天下。接着从边疆的巩固方面写起,他让人南征北战,既是为了开疆拓土,又是为了巩固边防;然后实行文化专制,“焚百家之言”,进而达到钳制百姓思想的目的;紧接着他强行征缴天下的兵器,铸为铜人,以防百姓造反;紧跟着他又依托地理上的天然屏障华山和黄河,把它们当成是牢不可破的城墙与护城河;最后,他又让最值得信任的将领守住要塞。如此看来,秦始皇为使江山永世不易,可谓“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了。

 问题2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陈涉起义,天下响应,迅速灭秦”,那么灭掉强秦的陈涉及其部卒究竟具备了怎样的条件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然”一词当中饱含着怎样的情感

 明确:第四自然段首先交代了陈涉的出身地位(“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接着又交代了陈涉的个人素质(“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紧接着又交代了起义军的基本情况(“疲弊之卒,数百之众”),然后又交代了起义军的武器状况(“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作者从上述四个方面交代了抗秦力量的薄弱,然而力量如此薄弱的起义队伍却最终推翻了秦的统治。之所以要这样去写,主要是服务于作者的基本观点:看来,强秦并非是毁于强大的外部力量,而可能是统治者自身在“守成”方面出了重大问题。一个“然”字饱含了更多的意料之外与困惑之情,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

 六、规律总结

 上述翻译讲解实例中出现一些说法多样分歧较大的文言词句,之所以不刻意回避,只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而且既然“诗无达诂”可为人接受,那么“句无定训”又怎不可实践证明,适当地引入这些存在争议的内容,非但不会搞混学生的思维,反而使有些原本模糊的东西越来越清晰,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悄然得到培养。

 七、分析鉴赏

 第一部分内容总结

 本文先叙史实后作分析,据此,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4段),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全过程从秦孝公即位(前361年)算起至子婴降汉(前207年)止,长达154年,分为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1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第1段)。这是秦孝公时的事。在战国初期,万乘之国共有七个,秦居其一,实力与其余六国相等,它的进一步强大自孝公开始。文章先叙秦的地理优势和孝公的政治雄心,次叙在商鞅辅佐下所制定的基本国策(立法度、耕战、连衡)和取得的成果。秦孝公在位24年(前361至前338年),其间商鞅专秦权柄约为15年,可见这个时期不长。“连衡”一句为虚笔,“连衡”首倡者是张仪,而张仪相秦始于惠文王十年(前328年),是此后十年的事。

 2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展(第2段)。这个时期长达90年,包括秦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国君,即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后两位“享国之日浅”,一笔带过;主要说前三朝87年间的事。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将本时期内纷纭复杂的斗争情况集中到两个方面:一是按四个方位分写秦领土日益扩大的情形,表现它的势力空前增长;二是写诸侯约纵反秦以及斗争的失败,反衬秦人困诸侯之易,说明它是不可战胜的。这是为下段蓄势,表明由秦来统一全国已成定局。

 3秦始皇统一全国(第3段)。这个时期包括秦始皇在位的36年。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这意味着秦从此转入守势,所以下文接着说它的守策,即愚民、弱民、防民,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

 4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第4段)。重点是写陈涉起义。用反衬写法:先说陈涉地位低,才智不足,意思是缺乏号召力和指挥作战能力,又说起义队伍人数不多、武器简陋,意思是不堪一击;然而结果出人意料,“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这也是针对着“仁义不施”写的。仁义不施,民心丧尽,“其亡可立而待”,所以下面只用一句话写它的覆灭。

 八、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过秦论》的有关内容,由于内容较多,请大家课后自己再次翻译文段。

 作业设计

 1自译并整理所学内容。

 2巩固背诵。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复习导入

 1检查课文背诵情况,重点检查第三、第四段。(独背、集体背诵相结合)

 2复习提问已学部分中的重要的文言现象。(重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3检查学生的自译情况。

 二、文本解读

 方法点拨

 研读课文最后一段。要求:

 (一)师范读,生轻声跟读,然后生齐读。

 明确方法:“且夫”推进一层领起议论的语气。以下连用六个“也”表示极其肯定的意思。四个排比句的重音是:“尊”“铦”“抗”“及”。特别应重读“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而且语速不宜过快。“试使”换假设语气,读出惋惜之意。“然秦”以下句子语势由弱到强,逼出“何也”,结句显志,须用深责的语气读出,“仁义不施”是重点,宜一字一顿。

 (二)学生参照文下注释,口译第五段,遇有疑难则作好相应标记,为讨论做好准备。

 提示:最后一段由于出现了不少的生僻字,比如“锄耰棘矜”“钩戟长铩”“谪戍”“絜”等,因此要求学生耐心地参照文下注释搞懂它们。较难的语句是“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三)交流讨论,小结重要的文言现象。

 方法: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此外,“以”“于”“为”“试”等词的用法亦应引起注意。

 三、信息筛选

 内容概括梳理

 学生齐读第5段。

 第5段是全文的第二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可分两层。前一层分析各方面力量的对比。首先指出秦的优势仍然存在,而且比过去强大,因为它占有天下。接着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素质和装备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作对比,指出后者远不如前者。尽管如此,二者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就包含着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情况呢留给下文解答。第二层照应全篇,归纳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以下四句照应第1、2段;然后“以六合为家”二句照应第3段;“一夫作难”三句照应第4段;最后照应上文“成败异变”二句。水到渠成地点出全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四、合作探究

 难句分析(幻灯投影显示)

 1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明确重点:“于”,是本段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介词,而且它们的用法都相仿,都是表比较。“谪戍之众”也就是前文提到的“迁徙之徒”。

 2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明确重点:本句是全文翻译最难的一句,直译非常困难,此处以意译为当。“然而”与现代汉语意义相仿。试翻译如下:

 “然而成功与失败却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了,他们的实力与最终的结局恰恰相反。”(相当于“实力强大的九国本该在与秦的较量中获胜,然而却失败了;而实力相对弱小本该在这场较量中失败的起义军,却最终取得胜利。”)

 3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明确重点:“以”作介词“凭借”讲,与“尝以十倍之地”中的“以”用法相若。“致”是动词“达到”,它与《劝学》中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用法不同,后者亦是动词,释为“到达”。虽是语序之差别,实则意义差别甚大,“到达”接形象具体的内容,而“达到”往往接比较抽象的内容(如程度等)。教师可让学生仔细体会。

 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明确重点:两个句式。一为被动句,即“为天下笑者”,表被动的是“为”(介词),这是个显性被动,而“七庙隳”则为隐性被动;一为宾语前置句,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仁义”是动词“施”的宾语。

 明确难点:“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中的“而”是连词,表因果关系,这句不存在争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的“而”该如何解释,则存在较大争议,而对它的解释直接关系到文章立意,因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最常见的说法是把它看成表“因果关系”的连词,这样该句便可译为“因为不施行仁义所以导致攻与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呀”。新老教参都采用了这种说法,而且有为数不少的拥趸,实则大谬!其实这里的“而”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整个句子应该释为“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且攻与守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呀”,也就是说秦始皇丢了天下的根源在于他不审时度势(攻与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他却仍然不施行仁义呀)——关于这点,在后面仍会具体交代。

 五、能力提升

 分析文章内容(先小组讨论,后典型发言,教师点拨)

 问题1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在最后一段中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明确:本文卒章显志——“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段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陈涉与九国之君在身份地位、武器装备、军队素质以及用兵之道等方面作对比,突出了陈涉的渺小与微不足道。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的事实不得不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为什么秦国没有被强大的九国之师所击败,反而被实力弱小的起义队伍所推翻呢结论就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问题2全文共五段,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这篇文章结构层次井然。第一自然段写秦孝公时期,在商鞅的辅佐之下,秦内政外交气象一新,国力日盛。第二自然段紧承上一段,继续写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期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斗争上取得的新的成就,而本可与之相抗衡的九国之师却错失战机,最终为秦所制。这两段四个秦王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所采取的咄咄逼人的“攻”势为秦始皇最终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从第三自然段开始,作者却集中笔墨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守”住江山而采取的种种措施,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秦始皇所采取的众多措施不外乎强硬的铁腕政策,缺少“仁义”,而他也终于因为自己的执迷不悟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第四自然段着力写陈涉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实力依旧强劲的秦国却迅速走向了灭亡。第五自然段作者更是直接将九国之实力与陈涉的实力作了一次全面的对比,结论鲜明:强秦被灭,并非自身实力不济,而是秦始皇未能审时度势,未能及时采取“仁政”,因而引得百姓民怨沸腾,最终失掉了江山。归根结底:“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由此看来,文末最后一句的确不可解释为“因为不施行仁义而导致攻与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这与前后文内容出现严重脱节,而且拆散了文章整体的架构。

 问题3作者借古讽今,认为强秦的速亡究其根本是在于其不行仁政,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个结论(进步性与局限性)

 明确:贾谊提出施行仁政的主张,是从维持封建统治阶级利益出发的,但因为与反对暴政相联系,所以符合当时人民的要求,加上作者充分肯定商鞅变法,主张儒法并用,所以他的仁义主张就更带有进步性。

 本文还描述了陈涉起义这一历史事实,并肯定陈涉起义的必然性、正义性以及它在推翻秦朝统治中的作用与地位。作者不仅看到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而且还看到秦国由日益强盛到统一天下,根本原因在于其行动和当时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相一致。可见,作者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认识到人心向背是国家治乱的关键。但他在描述陈涉的平凡时,虽属一定程度的客观描写,但却明显地表露出对劳动人民的轻视,这是他的阶级局限性。

 作者还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的残暴罪行,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还看不到封建阶级的本性,却要求封建统治阶级真正施行仁政,消除阶级矛盾,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这是不可能的。

 此外,秦亡之历史根源是多源的,仅仅从“仁政”的角度分析未免以偏概全。

 六、规律总结

 本文涉及的重要字词的一词多义整理

 例句 出处 释义

 制

 ①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齐桓晋文之事》 制作、缝制

 ②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张衡传》 制造、制作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压制、控制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 制服

 ⑤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过秦论》 统率、指挥

 ⑥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 《齐桓晋文之事》 规定、制定

 ⑦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规模

 亡

 ①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逃跑、逃脱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 丢失、失去

 ③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 灭亡、消亡

 ④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 死亡

 ⑤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 逃兵、逃亡的人

 ⑥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通“无”,没有

 ⑦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 使动用法,使……灭亡

 固

 ①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过秦论》 牢固、坚固(的地势)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 巩固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廉颇蔺相如列传》 坚持、坚决

 ④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王忠肃公翱事》 一定、必

 ⑤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本来、原来

 ⑥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既、已

 ⑦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 固执、顽固

 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固然、诚然

 利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锐利、锋利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 快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有利、条件好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有利的形势

 ⑤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利益、好处

 ⑥商人重利轻别离 《琵琶行》 利润

 ⑦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孙子·谋攻》 胜利

 ⑧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冯婉贞》 有利于

 遗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 丢失

 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封神演义》 丢失的东西

 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 遗漏、忽略

 ④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 死去的人遗留下来的

 ⑤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给予

 度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 尺码、尺度

 ②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 程度、限度

 ③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规章、制度

 ④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 风度、常态

 ⑤一年一度秋风劲 《采桑子·重阳》 次、回,量词

 ⑥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扬州慢》 谱写、创制

 ⑦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指南录)后序》 考虑、思虑

 ⑧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 量、计算

 ⑨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问说》 推测、猜测

 ⑩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通“渡”,过

 七、分析鉴赏

 《过秦论》的论证方法

 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

 作者所谓“攻守之势异”,指的是秦要统一全国,自然要对山东(崤山以东)诸侯采取攻势,逐步消灭它们;而在统一全国之后要防止人民颠覆它的政权,这就转入守势了。处于攻势“尚诈力”,处于守势“贵顺权”。“顺权”,就是施行仁政以收拢民心。秦灭六国后依旧残酷地压迫人民,不施仁政,故而迅速灭亡。这是贾谊的基本观点。要讲清这一点,就必须以史实为据,说明秦的兴亡过程。

 本文叙史的特点是:在观点统率下对史实作出高度概括。例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卬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以“拱手”二字作了概括。又如山东诸侯曾多次合纵抗秦,皆被张仪等人的连衡术所破,韩、魏、楚三国多次献地于秦,秦土日广,这是秦的“诈力”策略的胜利,作者把所有这些史实都集中到九国之师攻秦失败一事上来加以表现。说到秦统一全国后,则着重揭露秦始皇压迫人民的政策,这其实是“诈力”策略的继续。这个事实充分说明:秦在转入守势之后,“其道不易,其政不改”(《过秦论》中篇语),它的覆灭是不可避免的。

 从上面的分析还可以看出,政论叙史所看重的是历史过程的本质,而不讲求细节的准确。

 2对比论述。

 本文的对比论述集中在第5段,上文已有说明,这里只作一点补充:必须把这种对比放到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来看。昔年,九国之师,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进攻仅有雍州一地的秦,却遭到惨败;而今天,陈涉以数百“疲弊之卒”发难,进攻占有天下的秦,反而取得成功,这就生动地说明了转入守势后的秦已经变得外强中干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孟子说:“失民心者失天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这正是仁义不施而失掉民心的结果。这样来论述,自然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八、课堂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秦亡的史实又有了新的认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同时也体会贾谊策论文气势磅礴,说理透彻的特点。

 作业设计

 1巩固背诵相关段落,直到熟练。

 2整理、巩固文言现象。

 板书设计

 习题解答

 一、作者认为秦灭亡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为了有力地证明其论点,他重点分析了秦所面对的两对手的实力,其一是九国之师,另一则是陈涉。作者将二者作了全方位的对比,论地位、论武器装备、论军队素质、论用兵之道,陈涉这边远不及九国之师,而如此强大的九国之师却被强大的秦国所消灭,因此从实力的情况来看,强秦本不应为义军所推翻,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由此看来,强秦被灭并非实力不济。从文章的前后内容来看,秦在崛起阶段任用商鞅,用法家思想来治国,确实在内政外交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不仅没有及时调整治国之策,反而变本加厉地采取严厉的酷刑实行统治,最终导致陈涉大泽乡起义,引起天下响应,导致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因此作者据此断定,秦之灭亡根源正在于未能根据“攻守之势异”的现实而采取“仁义”之策。

 当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作出科学的评价,秦被灭亡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未采取“仁义”的政策也只是其中部分原因,并非唯一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政治的经济的甚至军事的因素掺杂其中,教师不必强求统一,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二、1本文开篇大段篇幅叙述秦攻取天下的过程,其实是为了突出秦的强大,而如此强大的秦国却被实力不值一提的陈涉义军所推翻,足以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因此作者这样写显然是为下文张本,用意鲜明。

 2最后两段极言“陈涉如此之微”,并拿陈涉与六国之师作了对比,也是为了突出陈涉的渺小与微不足道,而陈涉愈微不足道,秦亡的教训愈值得人深思,后代的统治者愈应反思自己的为政。因此,作者这样写是为强调自己的观点是不容置疑的。

 三、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2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5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6蒙故业(因遗策)

 7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8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四、译文:但是秦国靠不大的地方,得到帝王的权势,统辖八州,而使同等的六国来朝拜,已经有了一百多年了;然后把天下作为家,把崤山函谷关作为内宫;然而一个人发动起义,帝王基业就毁灭了,皇帝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讥笑,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没有实施仁义,攻取天下守住天下的形势就不同啊。

E秦:

秦刻石文的用韵特点是: 三句为韵。

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铺陈排比。

《吕氏春秋》:

一 由秦相吕伟组织门客集体编撰;

一 该书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

一该书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吕氏春秋》:

成书于秦统一中国之前;由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居多;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吕氏春秋》文章特点: 平实畅达,不求华丽。

《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

《吕氏春秋》的《察今》一文,接连用几个寓言故事说理,它们有: 循表夜涉;刻舟求剑; 引婴儿投江。

从《吕氏春秋·察今》的本义来看,"刻舟求剑"的故事要表达的是:因地制宜的思想。

从《吕氏春秋·察今》的本义来看,"循表夜涉"的故事表达的是:因时制宜的思想。

《吕氏春秋·古乐》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动作而歌舞的记载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F 《史记》 :

《史记》(司马迁) 开创的史书体例是:纪传体。

在《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本纪"这种体例是: 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更替。

《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记录王侯各国的兴衰状况。

《史记》的五种编写体列中,"列传"主要是: 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

《史记》的核心部分, 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本纪、世家、列传。

《史记》所采用的几种体例中,作为全书纲领的是: 本纪

《史记》描写人物时所使用的"互见法"是指:把同一人物的事迹根据需要写在本传和其他传记中。

《史记》中人物心理表现的方式有: a通过人物独白 b,以他人语言显示 c由作者直接点拨。

《史记》刻藏人物性格常用的艺术手法有:

a 用独自写心理揭示人物性格; b通过人物言行表现其性格;

C以传神的细节凸现人物性格; d以对比衬托出人物特点;

e 在特定的环境中展示人物性情。

《史记· 信陵君列传》中的魏公子信陵君是:礼贤下士的典型。

《汉书》对《史记》体例的改造有: a把《史记》中的"书"改称为"志"。 b取消《史记〉)中的"世家",并入"传"。

《史记》和《汉书》: 都反映汉代的历史。

指出秦刻石文在内容中多为"颂秦德"的是: 司马迁《史记》。

G 《汉书》 (班固):

《汉书》记载的是:西汉的历史。

《汉书》不同于《史记》的体例特点是:不设"世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断代史。

最早录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的箸作是: 《汉书》

《汉书》的特点: 叙事平实稳健; 文章组织谨严; 语言富丽典雅; 但不行文挥洒自如

《汉书》(班固)的叙事特点是: 翔实平妥,笔法谨严。

《汉书》在写作上的特色是: 照录史实。

《汉书》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摹声绘形。

《汉书·食货志》关于采诗说的记述: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

《汉书·苏武传》中刻画苏武的品格特点是: 忠贞不渝。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先秦诸子九流十家中,最具影响力的四家是:儒、墨、道、 法。

《汉书·李广苏建传》中对李陵、苏武描写最具特点的是: 精细刻画。

H汉代:

"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共同的创作倾向是:阿谀颂德,游戏文字。

从文学角度,汉初创作主要成我在:辞赋。

西汉初期的散文主要是:与治国安邦有关的政论文。

西汉初期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是: a针对现实问题而发; b行之质实畅达; c受战国策士的影响。

汉代"四家诗"中属于今文经学的是:齐鲁韩。

汉代散文家:董仲书(西汉), 刘向(西汉),贾谊(西汉初年) ,桓宽(西汉)。

(西汉初期)贾山《至言》除分析秦之的原因外,另一着重讨论的问题是:君臣关系问题。

晁错(西汉)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论贵粟疏》。

晁错政论散文特点: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

西汉中后期的著名散文家:董仲书、刘向、 司马迁。

汉代被称作"为群儒首"的: 董仲舒。

董仲书《天人三策》的第三策阐述的主要思想是:天人相应、"大一统"的思想。

董仲书、刘向政论散文的写作特点: 引经据典、以灾异论政

刘向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 a 继承了董仲舒散文引经据典的特点; b 结构严整,逻辑清晰; c 往往采用"正论一反证一总结一时事"的结构模式。

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溆录,最著名的: 《战国策叙录》。

《战国策》由刘向编定。

《新序》《说苑》的诸种特点中,最具文学价值的是:描写人物言行,传达人物的形貌和精神。

《过秦论》:

一文章的核心指出:秦王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仁义不施";

一文章集中体现了贾谊散文气盛情浓,铺排渲染的特色。

汉初思想家中忧患意识最为深浓的是:贾谊。

贾谊文章带有纵横风气。

贾谊《鹏鸟赋》所表现的主要情感倾向是:齐同生死的豁达。

贾谊《吊屈原赋》的体裁是: 骚体赋;骚体赋创作特色:抒情述志。

贾谊《吊屈原赋》最显著艺术特点:直抒胸臆。

贾谊《过秦论》创作特色: 铺排渲染;

贾谊《过秦论》归结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散文名篇《论积贮疏》,文章: 紧凑严密,说理透辟。

贾谊代表作: 《治安策》《论积贮疏》《过秦论》

桓宽《盐铁论》的散文风格:质直平实。

《盐铁论》与同时代散文的不同主要是:文风平实,不滥说灾异,不频引经籍。

司马迁抒写"发愤"著书强烈愿望的是:《报任安书》。

具有"究无人之际,近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理想的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司马迁)"五体"中,作为全书纲领的是: 本纪。

西汉初期的词赋创作的发展趋向是从情思浓郁、质实纯朴向缺少真情、辞藻华丽方向发展。

"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赋篇》(战国)。

"赋":"叙物以言情"。

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典范作品:枚乘《七发》。

主客问答是汉大赋的基本结构方式,《七发》中主、客是:楚太子和吴客。

枚乘《七发》创作特点:铺叙夸饰。

与汉初各家散文比较,枚乘《上书谏吴王》最主要的特点是:譬喻叠出,设辞委婉。

扬雄赋作:《长杨赋》《河东赋》《甘泉赋》《逐贫赋》《羽猎赋》。

扬雄大赋《长杨赋》的创作题材主要是:天子田猎。

扬雄《河东赋》内容是专写天子祭祀,《甘泉赋》内容也为祭祀。

扬雄对大赋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有:

a、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b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c描摹对象集中,篇幅相对缩短; d往往采取"以美为讽"的表达方式。

提出著名观点"辞人之赋丽以*"的是:扬雄。

汉大赋: 扬雄《羽猎赋》 《甘泉赋》,司马相如《上林赋》,班固《两都赋》

汉大赋之绝响:张衡《二京赋》。

把汉大赋创作推向高峰的作者是: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写得富有抒情色彩的赋是:《长门赋》。

《长门赋》的创作手法:抒情述志。

《天子游猎赋》所体现的司马相如的创作心态是:逞才炫耀。

《天子游猎赋》的主要表现手法:铺叙摹绘。

以《天子游猎赋》为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色是:

a 没有作者的真情实感; b空间的极度排比; c以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

d采用问难的体式; e遣词用语繁难僻涩。

《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与骚体赋不同在于:

a骚体赋主要抒发愤懑哀怨之情; b《天子游猎赋》逞竞材和游戏文字; c《天子》"写物图貌,蔚似雕画; d《天子》采用主客问答形式。

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遂初赋》←刘歆创作的骚体赋。

西汉中后期赋体作品有:《杨柳赋》、《洞箫赋》(王褒,咏物赋)、《自悼赋》、《遂初赋》。

(汉武帝刘彻)《李夫人赋》是表达怀人主题的辞赋。

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今天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表述"招隐"主题的基本表现方法是:以铺叙隐居环境的恶劣来表现主题。

西汉中期东方朔著名的抒情短赋是:《答客难》。

西汉杨恽《报孙会宋书》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是:对不平遭际的怨愤。

-东汉:

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整体发展趋势是: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归田赋》(张衡),其艺术表现特点是:形制短小。

铺陈胪列,细致描绘,成为汉代京都赋极致的是:《二京赋》(张衡)。

东汉赋作家: 班固、张衡、蔡邕。

东汉蔡邕《述行赋》的创作意图:吊古伤今。

从现存资料来看,较早对汉乐府进行分类的是:蔡邕。

汉章帝时受命写成《白虎通德论》的是:班固

五言诗起源: a 东汉前朝的文人五言诗,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 b 五言诗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孕育。

体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代是:东汉前期,班固《咏史》。

标志汉代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的作品:张衡《同声歌》&秦嘉诗。

曹植在文学史上贡献最大的诗体是: 五言诗。(曹丕:七言诗)

刘长卿诗歌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五言诗。

东汉散文创作的基本状况: 前期反对虚妄,批驳图谶,后期清议时政、发愤指弊。

东汉前期主要创作倾向:针对图谶虚妄的政治文化予以批驳,代表:王充&桓潭。

从思想倾向看,桓谭是:反对图谶虚妄迷信的代表。

《抑谶重赏疏》 属于桓谭的 《新论》。

王充在文章写作上的重要主张是: 反对虚浮不实,提倡真诚适用。

"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表现了王充的论文主张是:崇实尚用。

王充散文创作特色也是:崇实尚用。

王充《论衡》的著述宗旨是:"疾虚妄,崇实诚"。

(东汉后期)王符《潜夫论》中的是:《实贡篇》。

王符"志意蕴愤"的著作是: 《潜夫论》。

东汉后期散文的创作特色:切中时弊,情感浓郁。

两汉后期政论散文创作的新特点: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东汉散文家仲长统的代表作: 《昌言》。

《昌言》创作特点:讦直深刻。

东汉后期:《刺世疾邪赋》(赵壹)。

东汉《北征赋》: 班彪。

(东汉末)祢衡《鹦鹉赋》的艺术表现特点是:比喻象征。

汉代散文的行文造语向着骈丽的方向发展出现在:东汉后期。

骈赋成熟定型的时期:南朝。

《吴越春秋》:

- 东汉时期的一部杂史;

- 记录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

《吴越春秋》产生的年代:东汉时期。

《吴越春秋》记载的是:春秋末年是越两国的历史,前五卷吴国历史,后五卷越国历史, 在写作上体现前后连贯成篇特色。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在内容上主要的不同是: 《吴》集中记述吴越争霸的历史,《越》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

《越绝书》 (袁康) 产生年代:东汉时期。

东汉后期, 《古诗十九首》产生。 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文选》。

《古诗十九首》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

《古诗十九首》遣词用语特点: 浅近明白。

《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涵包括:

a人生失意和无常之感 ; b思乡、怀人的情感; c表达闺思和愁怨;

d 摆脱尘世之累的心境; e自然的空灵寂静。

《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主要艺术特征: a 浅近自然,; b情景交融; c 意味隽永; d善用比兴; e意蕴多义。

《古诗十九首》中感慨人生失意、功业迟滞的是:《迥车驾言迈》。

《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的是:相思令人憔悴。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表现的是:闺思愁怨。

属于《古诗十九首》 的: 《驱车上东门》。

出自《古诗十九首》的: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迥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评《古诗十九首》说:"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请结合下列作品论析《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1、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抒发人生普遍情感:含蓄模棱的表现方式);

2、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痕迹的表现风格;

3、景物、情境与情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4、浅近自然又精练准确的语言。

简述《古诗十九首》的情思内涵。

1、 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具体表现为思乡怀人和闽思愁怨;

2、 游子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对人生的某些思考。

(东汉末)仲长统《昌言》的文风特点:质朴而富于论辩。

苏李诗:

- 苏李诗是指《文选》收录的所谓的苏武、李陵的诗歌;

- 这些诗歌多写朋友、夫妻离别,情感沉郁,叙事写景浅近自然,与《古诗十九首》相似。

东汉末年,产生: 《文选》《玉台新咏》中收录的所谓"苏李诗"。

最早收录文学史上七首所谓"苏李诗"的总集是:《文选》。

《孔雀东南飞》:

- 《孔雀东南飞》是一篇长篇叙事乐府诗;

- 最早收录在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

- 抒写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最早收录《孔雀东南飞》的诗歌总集是:《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反映妇女婚姻生活不幸的诗篇。

-乐府:

乐府:

一本义是指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

一魏晋之后,人们把乐府机关整理、演唱的诗歌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

一汉代乐府诗歌包括贵府、文人的创作和民歌。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语评价的是: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在句式上特点: 杂言和五言为主。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 生活艰难;

2、 厌倦战争;

3、 讽刺达官显贵;

4、 抒写爱情婚姻。

《乐府诗集》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类别是:《相和歌辞》。

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如:《有所思》。

汉乐府民歌《鸡鸣》的内容是:讥刺达官显贵。

汉乐府民歌《江南》一诗是:爱情诗。

汉乐府民歌: 《上山采蘼芜》: 婚恋诗。

汉乐府《陌上桑》一诗是:婚恋诗。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

出自汉乐府民歌: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处: 汉乐府《长歌行》。汉乐府民歌《东门行》的题材内容是: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句式上为杂言诗。

汉乐府民歌着意于人物描写的是: 《孤儿行》。

汉乐府《战城南》的艺术特色是:在叙述和描写中抒情。

《西曲》:

- 西曲是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的民歌;

- 西曲今存一百余首,新郭茂倩《乐府诗集》内容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风格清新明面。

"西曲" 主要产生于: 今湖北江陵、襄樊、河南邓县一带。

-建安:

建安诗歌主要的特点: 慷慨任气,高亢悲凉。

汉魏之际, 中国诗歌史上掀起的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建安时期,其鲜明的时代风格是: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一汉末魏初诗歌创作的时代风格;

一 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

一 抒一己之情怀,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一 形式上词采华美但又不假雕饰。

建安七子:

一指建安时期七位文学创造成就卓著的文人,即孔融、王粲、 徐斡(干)、陈琳、阮瑀、应㻛、刘桢;

一建安七子的作品往往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建国之业的抱负;

一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

孔融文学成就主要在于: 散文。

建安七子之一王粲(东汉末年) 的辞赋代表作:《登楼赋》 。

王粲为"建安七子"中诗 、赋最佳者。

王粲的诗被誉为: 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出自《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著名女诗人蔡琰的创作时代是: 建安,作品:《悲愤诗》。

蔡琰著名五言诗《悲愤诗》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蔡琰适逢汉末社会动乱,曾身陷于:匈奴。

-建安"三 曹":

建安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 曹操。

曹操:

a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b 出身于官高望低的宦官家庭;

c 迎汉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d 首开以乐府古题自作诗的风气;

e 字孟德, 沛国谯(今安徽毫州市)人。

魏晋时期,开创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全盛局面的是: 曹操。

曹操诗的风格是:古直悲凉, 慷慨沉雄。

曹操《短歌行》的主要艺术风格是:悲凉沉雄。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纯描写自然景物的山水诗:《步出夏门行》。诗句出自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第一章《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是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

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谢灵运。

曹操诗作中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的是: a《燕露行》 b《蒿里行》。

曹操《蒿里行》的创作特点:借古题以写新事。

曹操的父亲:夏侯嵩

曹操次子:曹丕

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文气说。

在文学批评史上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是:曹丕《典论·论文》。

在文学理论上,陆机高于曹丕之处在于:论灵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曹丕《燕歌行》。

曹丕(建安诗人)代表作《燕歌行》是:逐句押韵。

游仙诗:

一游仙诗的渊源可上溯到先秦,而以"游仙"为诗名,始于曹植《游仙诗》;

一游仙诗内容:求仙长生之意,愤世嫉俗之言;

一郭璞的游仙诗成就最高。

中国诗歌史上首次以"游仙"为诗题的诗人:曹植。

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曹植。

曹植著名赋作:《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曹植前期抒发其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的代表作:《白马篇》。

曹植诗歌创作前后分界是:曹操之死。

I 三国(魏、蜀、 吴):

竹林七贤 (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 49年))

正始诗歌时间断限为: 魏明帝青龙元年(233)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在诗歌创作上常常表现出老庄人生理想倾向的是正始士人。

正始诗歌成就的代表作家是:阮籍(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 和嵇康。

作于正始时期的文章:《大人先生传》。

中国诗歌史上抒情组诗源头是:阮籍五言《咏怀》(82首) ,也是阮籍诗歌的主要成就。

《咏怀》 被钟嵘(南朝) 誉为"言在耳目之内,情寄慌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的组诗。

《咏怀》的评述有:

a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b忧时悯乱,兴寄无端; c既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

d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先河。

出自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 散文。

第一个将庄子诗化,诗中具有清远境界的是:嵇康。

被钟嵘《诗品》批评为"过为峻切,讦直露才"的作家:嵇康。

继曹操之后,其创作达到四言诗顶峰的诗人是:嵇康。

四言诗被后人评为"实开晋人之光,四言中饶隽语,以全不似《三百篇》,故佳"的作家是: 嵇康

正始时期,四言诗创作最有成就的诗人:嵇康。

正始诗人嵇康最著名的诗作是: 《幽愤诗》。

嵇康所作:"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泛泛柏舟,载浮载滞"。

《洛》 风格特点:典丽清拔。

1原文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2注释

所取者:指功业、抱负。

 所就者:也是指功业。

 可致之才:能够实现功业,抱负理才能。致,指致功业。

 贾生之论:指贾谊向汉文帝提出理《孙安策》。

 汉文:汉文帝刘恒,西汉前期最有作为理君主之一。

 昼:齐地名,在今山东临淄。孟子曾在齐国为卿,后臣见齐王不能行王道,便辞官而去,但是在齐地昼停留了三天,想等齐王改过,重新召他入朝。事见《孟子·公孙丑下》。

 豫:喜悦。《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夫天未欲平孙天下也,如欲平孙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充虞,孟子弟子,苏轼这里误为公孙丑。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句:绛侯:周勃,汉初大臣。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第二子,初封为遇王。吕后死后,诸吕想篡夺刘家天下,于是以周勃、陈平、灌婴为首理刘邦旧臣共诛诸吕,迎立刘恒为皇帝。刘恒回京城路过渭桥时,周勃曾向他跪上天子玺。

 诸吕作乱,齐哀王听到了消息,便举兵讨伐。吕禄等派灌婴迎击,灌婴率兵到荥阳(今河南荥阳)后,不击齐王,而与周勃等共谋,并屯兵荥阳,与齐连和,为齐王助威。周勃等诛诸吕后,齐王撤兵回国。灌婴便回到长安,与周勃、陈平等共立文帝。

 这是说他们君臣之间,比父子兄弟还亲。

 贾谊为太中大夫时,曾向文帝提出“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以及列侯就国,更改律令等一系列建议,得罪了周勃、灌婴等人。他做梁怀王太傅时,又向文帝献孙安策,对孙国、御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优游,叠韵连绵字,从容不迫理样子。浸渍(zì),双声连绵字,渐渐渗透理样子。优游浸渍:从容不迫,逐渐渗透。

 遽:副词,急速,骤然,迫不及待地。指贾谊在《孙安策》理序中所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贾谊因被朝中大臣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路过湘水,作赋吊屈原。

 萦纡(yíngyū):双声连绵字,缭绕理样子。这里比喻心绪不宁。

 趯然:超然理样子。远举,原指高飞,这里比喻退隐。贾谊《吊屈原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正是远举理意思。

 贾谊在做梁怀王太傅时,梁怀王骑马摔死,他自伤未能尽职,时常哭泣,一年多后就死了。夭绝,指贾谊早死。

 累,忧虑。

 睿(ruì),智慧通达。

 苻坚:晋时前秦理国君。王猛:字景略,初隐居华山,后受苻坚召,拜为中书侍郎。

 王猛被用后,受到苻坚理宠信,屡有升迁,权倾内外,遭到旧臣仇腾、席宝理反对。苻坚大怒,贬黜仇、席二人,于是上下皆服(见《晋书·载记·王猛传》)。

 匹夫:指苻坚。略:夺取。当时前秦削平群雄,占据着北中国,与东晋对抗,所以说“略有天下之半”。

 狷(juàn)介:孤高,性情正直,不同流合污。

 病沮:困顿灰心。沮(jǔ):颓丧。

 发:泛指立身处世,也就是上文所谓自用其才。

3译文

人要有才能并不难,要使自己理才能施展出臣实在不容易。可惜啊,贾谊虽然能够做帝王理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自己理才能。

 君子要想达成长远理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理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古遇理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理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理万分之一理原因,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理过错,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造成理。

 我看贾谊理议论,照他所说理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遇理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理明君,尚且因未能尽才而郁郁死去,照这样说臣,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理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理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理政孙主张。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联络。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理重用,就是这样理殷切。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理。”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理国君,感情是这样理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孙国平天下理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理无微不至。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吕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理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理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臣施展自己理政孙抱负啊!

 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理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理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理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理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理感情所能比拟理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理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完全抛弃旧有理规章制度,采用他理新主张,也太困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理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理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理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理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和他们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理主张去孙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理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臣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郁结烦闷,心绪不宁,表露出退隐理思想。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理人。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理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

 古人有出类拔萃理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因此没有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理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理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斥去了原臣理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这道理就在于此吧。我很惋惜贾谊理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理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理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理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臣。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理情感呀,谨慎理对待自己理立身处世啊!

4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5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

 ③履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155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