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患者以各种形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有驱之不去的闯入性回忆,梦中反复再现创伤情景,痛苦梦境,即对应激性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反复出现创伤性梦境或噩梦,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有时患者出现意识分离状态,持续时间可从数秒到几天不等,称为闪回(Flashback)。此时患者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境,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感。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事件相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他线索时,通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如事件发生的周年纪念日、相近的天气及各种相似场景因素都可能促发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反应。(DavidsonJRT,1995;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1994)。
2持续性回避在创伤事件后患者对创伤相关的刺激存在持续的回避。回避的对象包括具体的场景与情境,有关的想法、感受及话题,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有关的交谈,在创伤性事件后的媒体访谈及涉及法律程序的取证过程往往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对创伤性事件的某些重要方面失去记忆也被视为回避的表现之一。回避的同时还有“心理麻木”或“情感麻痹”的表现,患者在整体上给人以木讷淡然的感觉,自觉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对过去热衷的活动同样兴趣索然,感到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入,不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环境无任何反应;快感缺失;回避对既往创伤处境活动的回忆,害怕和避免想起遭受创伤的心情也较常见。似乎对什么都无动于衷,难以表达与感受各种细腻盼的情感对未来心灰意冷,听天由命,严重时万念俱灰,以致发生消极念头,有自杀企图。
3持续性焦虑和警觉水平增高表现为自发性高度警觉状态,如难以入睡、也不安枕,易受惊吓,做事无从专心等等,并常有自主神经症状,如心慌、气短等。
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CCMD、ICD和DSM三个诊断系统都有PTSD的诊断标准,有关本障碍的定义和诊断归属基本一致。但是相对而言,DSM-Ⅳ对PTSD的界定更为全面且具体,故这里主要介绍DSM-Ⅳ的诊断标准(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1994;SteinMB,1997)。
DSM-Ⅳ有关PTSD的诊断标准包括从A到F6个大项,A为事件标准,B、C、D为症状标准,E是病程标准,F为严重度标准。
根据PTSD的定义,创伤性事件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存在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PTSD的诊断无从成立。过去曾假定PTSD的症状与创伤性事件的强度相对应,但日益增加的研究证据并不支持这一观点。因此,当前的研究不仅关注事件的客观性质,同时强调事件对个体的主观意义。反映在诊断标准上,DSM-Ⅳ从事件本身和事件引发的情绪反应两个方面来定义创伤性应激源,个体经历危及自身生命或身体完整性的事件,或是目睹他人死亡、受伤或生命受到威胁,或是获悉家人、挚友突遭惨痛的意外。上述事件使个体感受到强烈的害怕、孤立无援或恐慌。
症状方面,满足诊断需存在:①持续性的重新体验创伤(5项中至少1项);②持续性的回避与整体情感反应淡然、木然(7项中至少3项),此外要求回避和麻木的症状应各自至少有1项;③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5项中至少2项。症状把握方面需注意,DSM-Ⅳ在各组症状的描述中都强调症状令人十分痛苦且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病程方面要求上述3类症状都持续至少1个月。严重程度上,症状带来明显的主观痛苦或社会功能受损。
DSM-Ⅳ将PTSD分为3型:急性型(病程短于3个月)、慢性型(病程3个月或更长)、迟发型(创伤性事件发生6个月之后才出现症状)。
根据临床观察总结如下几点:
1病因发病必须确由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引起,存在对于几乎所有人来说,都是创伤性的异乎寻常的事件或处境的经历。
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为主,表现在回忆中、白天想象中或梦中,或“触景生情”的场合。且至少具备下述表现之一。
(1)控制不住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
(2)反复出现创伤性内容的噩梦。
(3)反复发生错觉或幻想形式的创伤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
(4)反复发生“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
3持续的警觉水平增高,且至少具备下述表现之一
(1)难入睡或易惊醒。
(2)激惹性增高。
(3)集中注意困难。
(4)过分地惊跳反应。
(5)遇到与创伤事件近似的场合或情景时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出汗、面色苍白等。
4持续的回避,且至少具备下述表现之一
(1)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验的事。
(2)避免参加可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不去可能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
(3)与别人疏远,不亲切,与亲人情感变淡。
(4)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经验无关的活动仍可保持兴趣。
(5)不能回忆(遗忘)创伤性经验的某一重要方面。
(6)对未来失去憧憬。
5有明显的情绪变化,感觉麻木和回避引起创伤回忆的刺激。
6症状出现于创伤后6个月内,且症状持续一般在1个月以上。
7可伴发自主神经系统障碍,如心跳加快,出汗,面色苍白等。
需要强调的是:应激相关障碍诊断时不仅要依据症状和病程,而且要考虑构成病因的影响因素:异乎寻常的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引起持久性不愉快环境的明显生活改变。前者可产生急性应激障碍,后者可导致适应障碍。不太严重的心理应激虽可诱发本类障碍,但一般认为本类障碍的发生是急性应激或持续性心理创伤的直接后果,即这类因素是基本的和占据压倒地位的原因,没有这些因素的直接作用则本障碍就不会发生。并由此导致成功的应对机制损害和社会功能损害。
必须注意,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不宜过宽。必须有证据表明其发生在极严重的创伤性事件后的6个月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或者没有其他适宜诊断(如焦虑症、强迫症,或抑郁症等)可供选择,但事件与起病的间隔超过6个月,症状表现典型,亦可诊断。
特别强调儿童PTSD易被医生遗漏。其原因是引发儿童PTSD的原因(应激源)与成人不一样,PTSD的症状包括创伤体验的反复回现,噩梦、失眠、退缩和抑郁等。纽约市蒙特希莱(MountSinaiMedical)医疗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病科主任詹弗瑞·纽科恩(JeffreyHNewcorn)告诉路透社记者说。“成人创伤应激原有死亡、伤害、家庭暴力和其他我们通常能区别出是一种创伤的事件,而儿童创伤应激源多同他们发育过程中的遇到的恐惧事件有关,比如从自行车上掉下来,或被另外的小孩恐吓”。调查中发现:在应答者中有70%至80%的儿童和成人遇到了一些应激原,60%的应答者认为他们的某段经历已经可算为创伤应激因子,因为这段经历让他们感到无助和害怕。有45位儿童和其父母或监护人一起去市内精神病诊所看了门诊。在遭遇与PTSD一致的经历后,20%至30%的应答者表现出完全的PTSD症状,包括反复出现创伤时体验,尽量避免引起创伤回忆的事、人、物等。20%的人表现出部分PTSD症状。“不论是完全还是部分PTSD,儿童都可表现出焦虑或抑郁的症状”,纽科恩说,“临床医生倾向于诊断为情绪上的障碍,而不是PTSD。医生们大都缺乏对PTSD的认识”。据美国PTSD中心(位于夏威夷)克劳德·陈托勃(ClaudeChemtob)说:遇到家庭暴力时,42%的儿童会患上PTSD。家庭暴力机构曾对母亲作过一次调查,她们只能报道出自己的症状,“你不能通过与母亲交谈就分辨出哪些儿童患有PTSD”,纽科恩如此评论这一研究。这表明对家庭暴力的干涉要取得成功,既要注重PTSD儿童,又要注重家庭这一单位。
(1)情感高涨
情感活动显著增强,表情生动欢喜、兴奋、乐观、易激怒,易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我们这类人是以过度欢乐轻松的状态对周围环境给予反应,心理活动仍然保持完整,属病理现象,多见于躁狂症。
(2)情感欣快
表现为异常轻松、诙谐、滑稽、讲话时眉飞色舞,爱取乐于人,这类人从外表上看与情感高涨者颇有类似之处。
(3)时常焦虑
表现为惶然、不安,如大祸临头,坐立不安。难以专心工作,并常伴有心慌,出汗或躯体不适感。在这类人中,有的与青年时期心理发展中形成的性格缺陷有关,有的属于更年期忧郁症。
(4)情感爆发
表现为哭笑无常,叫喊吵骂,打人毁物,常伴有娇作、幼稚和戏剧性动作,多见于癔病。
(5)恐怖性情感
对某种境遇所产生的特殊畏惧和恐慌,常见有死亡恐怖、广场恐怖、触物恐怖、对人恐怖等。多见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和精神分裂症早期。
(6)病理性激情
表现为有短暂的情感爆发,自己难以控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暴虐行为。
(7)易激惹
表现为遇到轻微刺激即可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易怒,甚至怒不可遏。
(8)情感淡漠
表现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对悲、欢、离、合、爱、憎均漠然视之,如亲人亡故无任何表示。
(9)情感低落
表现为对任何事物都悲观失望、抑郁愁苦,与情绪高涨相反,常有寻思自杀或自我惩罚行为。
(10)情感衰退
表现为患者对周围环境发生的任何事物都引不起情绪反应,丧失自己相应的态度和内心体验,呆滞,行动缓慢、生活不能自理。
(11)情感脆弱
表现为常为小事而伤感,严重时情感失禁,其情感活动的自制能力完全丧失。
(12)情感倒错
表现为情感反应与内心体验不一致,这是由于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的协调丧失而引起的脱节现象,如对亲人死亡不仅不悲哀,反而表现出喜悦的情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3)矛盾情绪。
表现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如既爱又恨,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4)表现倒错
表现为在不感到悲伤时而号啕痛哭,这是内心体验与表情动作之间不相协调的原因。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又译创伤后压力症、创伤后压力综合症、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重大打击后遗症。指人在遭遇或对抗重大压力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之后遗症。这些经验包括生命遭到威胁、严重物理性伤害、身体或心灵上的胁迫。有时候被称之为创伤后压力反应(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以强调这个现象乃经验创伤后所产生之合理结果,而非病患心理状态原本就有问题。
PTSD的主要症状包括恶梦、性格大变、情感分离、麻木感(情感上的禁欲或疏离感)、失眠、逃避会引发创伤回忆的事物、易怒、过度警觉、失忆和易受惊吓。
尽管任何人都可能发生创伤性事件,但是如果您已经承受了沉重的压力,最近遭受了一系列损失或曾经遭受过创伤,那么您更有可能受到事件的创伤,特别是如果发生了较早的创伤在童年时期。童年创伤可能由任何破坏儿童安全感的因素引起,包括:
· 不稳定或不安全的环境
· 与父母分离
· 严重疾病
· 侵入性医疗程序
· 性,身体或语言虐待
· 家庭暴力
· 忽略
在儿童时期遭受创伤可能会导致严重而持久的影响。当儿童的创伤未能解决时,恐惧和无助感会持续到成年,为进一步的创伤打下基础。但是,即使您的创伤发生在很多年前,您也可以采取一些步骤来克服痛苦,学会再次信任并与他人建立联系,并重新获得情绪上的平衡感。
心理创伤的症状
我们所有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对创伤做出反应,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身体和情绪反应。没有思考,感觉或回应的“正确”或“错误”方式,所以不要判断自己或他人的反应。您的回应是对异常事件的正常反应。
情绪和心理症状:
· 震惊,否定或怀疑
· 困惑,难以集中
· 愤怒,烦躁,情绪波动
· 焦虑与恐惧
· 内,羞耻,自责
· 退出他人
· 感到悲伤或绝望
· 感觉断开或麻木
身体症状:
· 失眠或噩梦
· 疲劳
· 容易被吓到
· 难以集中
· 赛车心跳
· 躁动和激动
· 疼痛和痛苦
· 肌肉紧张
创伤治愈
创伤症状通常持续几天至几个月,随着您处理不安事件而逐渐消失。但是,即使您感觉好些,也可能会不时地因痛苦的回忆或情绪而感到烦恼-尤其是对于诸如事件周年纪念日之类的触发因素或使您回想起创伤的事物。
如果您的心理创伤症状没有得到缓解,甚至变得更糟,并且您发现自己无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前进,那么您可能正在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情绪创伤是对令人不安的事件的正常反应,但当您的神经系统“卡住”并且您仍处于心理震荡中,无法理解发生的事情或无法处理您的情绪时,情绪创伤就会变成PTSD。
无论创伤事件是否涉及死亡,作为幸存者的您都必须(至少暂时)应对您的安全感丧失。对这种损失的自然反应是悲伤。就像失去亲人的人一样,您需要经历悲伤的过程。以下提示可以帮助您应对悲伤,从创伤中恢复过来并继续生活。
创伤康复秘诀1:行动起来
创伤会破坏您身体的自然平衡,使您陷入极度兴奋和恐惧的状态。除了燃烧肾上腺素并释放内啡肽外,锻炼和运动还可以帮助您修复神经系统。
在大多数日子里,尝试运动30分钟或更长时间。或者,如果更简单,那么每天进行3次10分钟的冲刺也一样。
有节奏的运动可以使您的胳膊和腿都参与其中,例如散步,跑步,游泳,篮球,甚至跳舞,效果最好。
添加正念元素。不要在运动时专注于自己的思想或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而应专注于自己的身体以及运动时的感受。请注意,例如脚踩在地面上的感觉,呼吸的节奏或皮肤上的风的感觉。攀岩,拳击,举重训练或武术可以使这一过程变得更容易-毕竟,在这些活动中,您需要专注于身体运动,以避免受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PTSD最初被称为战争疲劳,是困扰退役军人心理健康甚至重返社会的一系列精神症状,曾命名为“战争疲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是否真的存在这类精神障碍,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争论,原因很简单,因为如果这被确认是一种新的精神疾病,那就涉及到医疗保障方面的开销问题。
但大量的患者,以及后来发现,只要个体经历过足以威胁生命的事件之后,都可能出现一系列相似的精神症状之后,PTSD这种疾病终于被正式确认。而足以威胁生命的事件,除了战争,还包括重大自然灾害,恐怖袭击,重大交通事故,严重的虐待,丧失亲朋好友,刻骨铭心的失恋等等。而且,除了亲历者,目击者以及救援者和媒体采访人员,同样有可能患上PTSD。
常见表现心理表现常见心理表现,集中在失眠,噩梦,有些人还会特别的烦躁易怒,同时多伴有注意力无法集中的表现。至于情绪低落,伴随类似抑郁症的状态也很常见。与此同时,逃避社交,孤立自己,拒绝在他人面前回忆相关情境,拒绝故地重游。
生理表现出汗,心跳加速,极度恐慌,高血压,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突发性心脏病等等
怎样识别难以遏制的持续地重新体验到这种创伤事件。难以遏制的痛苦地回忆;或者反复而痛苦地梦到相关事件(**通常喜欢使用梦境,但未必多数人都会用梦境的方式重现)。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很少参加有意义活动或没有兴趣参加;脱离正常社交,甚至将熟人或亲人视作陌生人; 情感表达受到限制
警觉性增高: 难以入睡, 或易醒;易发怒;注意力缺失
关于ptsd,已经有多部**涉及。其中2009年的《Brothers》也有翻译为《窒爱》的**,将PTSD对人的种种折磨表达得相当的让人肝肠寸断。影片中所涉及的一家人统统都受到PTSD的折磨或深刻影响,越战归来的父亲,阿富汗战争中本以为阵亡但只是被俘而归来的老大,而承受丧夫之痛的老大的妻子,以及从小不成器的弟弟等等角色都在PTSD中挣扎,互相伤害。当哥哥怀疑弟弟和自己妻子有种种奸情,意欲拔枪自尽的时候,在影片这样特殊的环境中,由弟弟喊出,我是你弟弟的台词,将走入心魔难拔的大哥挽救回来。但在现实中,则未必能够做得到。
你是否还有未愈合的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4种表现
1警觉或紧张
高度警觉
容易受惊
易怒或有攻击性行为
睡眠紊乱或睡眠不足
在日常任务中很难集中注意力
2重温过去经历过的创伤
做噩梦
产生强烈痛苦
侵入性的想法或画面
身体上的感觉,如疼痛、出汗、恶心或颤抖
生动的病理性重现(感觉创伤在当下正在发生)
3避免感受或回忆
无法表达情感
借用酒精麻痹自己
感觉自己必须保持忙碌
记不起发生的事情的细节
感到麻木,隔绝自己的感受
避免任何让你想起创伤的东西时常做一些可能自我毁灭的事情
4难以信任的感觉和非常
痛苦的感受
无法相信任何人
感觉哪里都不安全
为发生的事情自责
强烈的愤怒、悲伤、内疚或羞耻的感觉
睡眠不足或永远得不到安宁的感觉让你精疲力尽
创伤性脑损伤(TBI) 常引起运动功能障碍、肌力和肌张力改变、言语功能障碍和智力障碍等。并发症包括高热、烦躁、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癫痫、消化道出血、尿崩、进行神经源性肺水肿等。
(一)一般表现
1 意识障碍 绝大多数患儿伤后即出现意识丧失,时间长短不一。意识障碍由轻到重表现为嗜睡、朦胧、浅昏迷、昏迷和深昏迷等。 2头痛、呕吐 头痛, 呕吐是伤后常见症状,如果不断加剧应警惕颜内血肿。
3瞳孔反应 腌孔反应是临床上最常用神经系统检测之一,与脑干受损程度密切相关。如果伤后一侧障孔立即散大,光反应消失,患儿意识清醒,一般为动眼神经直接原发损伤;若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且多变,表示中脑受损;若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光反应消失,一般为桥脑损伤;如果一侧瞳孔先缩小,继而散大,光反应差,患儿意识障碍加重,为典型的小 脑幕切迹疝表现;若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光反应消失,多为濒危状态。
4生命体征 伤后出现呼吸、脉搏浅弱,节律紊乱,血压下降,一般经数分钟及十多分钟后逐渐恢复正常。如果生命体征紊乱时间延长,且无恢复迹象,表明脑干损伤严重;如果伤后生命体征已恢复正常,随后逐渐出现血压升高、呼吸和脉搏变慢,常暗示颅内有继发性血肿。
(二)特殊表现
1 儿童颅脑损伤 根据损伤年龄划分为以下几类:
①新生儿TBI,几乎都是产伤所致,一般表现为头皮血肿、颅骨变形、囟门张力高或频繁呕吐。
②婴幼儿TBI,以骨膜下血肿较多,且容易钙化。
③年龄较大的儿童TBI,易出现乒乓球样凹陷骨折。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伤后反应重,生命体征紊乱明显,容易出现休克症状,常有延迟性意识障碍表现。需要注 意,儿童颅内血肿临床表现轻,脑疝出现晚,病情变化急骤。
2重型颅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常常可以引起水、盐代谢系乱,高渗高血糖非酮性昏迷,脑性肺水肿及脑死亡等。
(三)后遗症期表现
1 身体 表现为头痛、眩晕、视力障碍、视空间障碍、听力损失、感觉缺失、关节挛缩、共济失调/动作不协调、平衡障碍、易疲劳、癫痫等。
2情感 表现为情绪波动或易变、否认、焦虑、抑郁、暴躁、自责、低自尊、自我为中心、不稳定、淡漠、解决问题能力障碍。 3认知/行为 表现为清醒减少、方向障碍、心不在焉、不能集中精神、疑惑、易激动兴奋、记忆障碍/遗忘、持续困难、判断受损、表达/语言受损。
4功能 表现为床上活动受限、转移受限,坐位、站立位、步行功能障碍等,以及在个人卫生、穿衣、进食、睡眠、精细运动功能、学习能力等方面出现障碍。
PTSD最特征性的表现是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包括反复出现以错觉、幻觉(幻想)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flashback,症状闪回)。此时,患者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景,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感。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性事件有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它线索时,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
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频频出现内容非常清晰的、与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梦魇)。在梦境中,患者也会反复出现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的场景,并产生与当时相似的情感体验。患者常常从梦境中惊醒,并在醒后继续主动“延续”被“中断”的场景,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在创伤性事件后,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回避的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场景,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话题。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相关交谈,甚至出现相关的“选择性失忆”。患者似乎希望把这些“创伤性事件”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
在创伤性事件后,许多患者还存在着“情感麻痹”的现象。从外观上看,患者给人以木然、淡漠的感觉,与人疏远、不亲切、害怕、罪恶感或不愿意和别人有情感的交流。患者自己也感觉到似乎难以对任何事物产生兴趣,过去热衷的活动也无法激起患者的情绪,患者感到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入,难以接受或者表达细腻的情感,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规划,听天由命,甚至觉得万念俱灰,生不如死,严重的则采取自杀行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