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第1张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主体思想。在当代教育中,以它为主线,引发了现代教育理论课程的改革,并出现了很多有关的新教育理论,理念。如:生态教育理论,合作学习,多元智力理论…那么,我们怎样落实新课程?毫无疑问,能否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衡量尺度就是要看我们所进行的新课程是否实现了新课程的目标。所以落实新课程标准,就必然要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那么要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呢?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涵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热情、动机,更是指丰富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此可见,它可以涵盖原来思想教育目标不能包括的情绪、意志、兴趣等各种情意目标,体现了课程目标对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关注。

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落实新课程标准有着必然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新课程标准能否得到有效落实、新课程课堂教学能否真正具有意义。

(一)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果着眼于目前,则会让学生情通理顺的自觉地进入学习、探究的专注状态,学生会觉得学习不仅是乐事,而且会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会把通过学习、探索当成实现其价值的手段。因此,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会使学生欣然进入学习之境;如果着眼于长远,在新课程课堂上培养的健康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及明确的价值观,会成为学生日后人生道路上的动力器、方向盘,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使教师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幸福

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幸福与其价值实现是直接相连的,教师的价值实现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上。当学生在新课程课堂上收获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时,正是其进入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收获学习的快乐与成功之时,而这种状况会带给教师极大的欣慰满足感。而且,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会使教育教学过程由师生间的智力交往过程转化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情感都是在至诚至纯的状态下的自然渗透、影响。这种特有的情感只有在新课程目标得到实现时才能体验到,这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体验。

(三)使新课程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如前所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新课标的灵魂,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实现了这个目标,就会使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教师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幸福。新课程更会因此而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迷人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

既然新课程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着必然的联系,那么,为了有效落实新课程,就要进一步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

(一)开放、生成,让教学精彩起来

所谓开放主要是指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所谓生成,是指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更关注课堂上所蕴含的教学资源。通过“敏锐的捕捉、发现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来促成教学的动态生成。开放是生成的必要前提,只有开放,师生才能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课堂才会处处有思维的火花、精彩的表现。为达此目标,教师就要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处理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只有生成,才会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完全开放的情况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得以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有益资源、善于根据有利时机灵活的生成课堂教学,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进一步升华、积极的情感得到强化、价值观得到导引。例如,在讲“生态教育学理论”时就可以首先设计一个能让学生“开放”的问题:所谓的生态教育学指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容易使学生充分的袒露其情感与态度,接着教师就可适时的创造“生成”的条件,问题:在生态教育学中有个“限制因子定律”,就你认为,你知道的“限制因子定律”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分组分析、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思维的火花、创造性的想法,经过教师的巧妙点拨、恰当引导,就会“生成”很多精彩的解答。

(二)合作、互动,让教学生动起来

合作是互动的前提,只有师生、生生的教与学建立起一种合作的关系,才会进行有质量的互动。互动的核心是整合教学过程的各要素,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教学才能生动起来。老师在讲授“合作学习”这节内容时,将我们分成组,然后给一张纸进行实践课,模仿“瞎子,瘸子”生活,进行合作交流,并写出心得。要求:求实,准确,心得有思想,有条理。这样的问题会有效的引领学生的合作互动方向。当学生由于实践认知失衡,出现片面理解时,教师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分析,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合作互动向更深层次迈进。

(三)激趣、启思,让教学深刻起来

探究的兴趣是引起探究活动的前提,在兴趣驱使下的思维的活跃状态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最佳状态。兴趣的引发要靠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同时,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特定的情境内,教师的巧妙点拨、灵活引导,会使课堂教学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价值观与价值观的相互启发与提升的过程中深刻起来。例如,在选修《地方文化研究》中老师讲授“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某地要举办一次主题“近代以来服饰变迁之旅”的服装展示活动,现组委会邀请同学们为各个阶段设计一段解说词,具体要求如下: 1、给每个阶段定一个主题,每两个小组负责一个阶段,小组成员每人设计一篇。 2、解说词主要内容包括这个阶段服饰的特征,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所反映的地方习俗。教师可先动员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互相讨论、争辩,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同时采取成果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汇报他们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与引导。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使思维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课堂教学也会因此而深刻起来。

(四)重置情景、角色扮演,让学生主动起来

重置情景、角色扮演,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一方法就是让学生模拟生活,学习情景,让他们在特定的学习,生活情景中去感受、体验和表现。把感觉充分营造出来,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不但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文学和演讲能力,是一劳多得的好方法。当学生自然产生情感倾向和价值观的取舍的时候,我们的新教学就达到“潜移默化”的境界了,而学生的历史情节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尊重学生、鼓励创新,让评价多元起来

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的评价,评价往往会决定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学生学的状态与教师教的状态如何。往往一堂课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不当的评价造成的。不当的评价会使教与学双方均不能进入状态,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无趣,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了。而恰当的、鼓励性的、引导性的评价却会有力地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因此,新课程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实际上,新课程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生命价值的成长过程,是人作为万物之灵的本性得以逐渐展开的过程。既然如此,我们的评价就应更关注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每一个方面,我们的评价就更应多元起来。比如:鼓励学生不单讲:“你很棒!”批评学生不单讲:“你太不争气了!”…

总之,落实新课程标准,就必然要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是不言自而喻的。但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和归宿,只有生命才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离开生命,教育便无从谈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看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学校教育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为提升公民素养、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程度作出更大贡献。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教育价值日益突出。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如何求知、如何做事、如何共处、如何做人,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精神生命质量。因此,从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出发,班主任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在生命教育中凸显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班主任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更不能囿于原有的教育方法,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班级工作中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断提升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生命质量,积极用生命教育理念构建班主任工作的新模式。

一、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中指出“班级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提高学生班级生活质量和建设班集体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2]明确提出要改变传统的班级工作模式,“把班级还给学生”;[3]新一轮课程改革同样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口号,要求学校要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我想既然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社会化活动,那么无论是教育目的还是教育过程,就都应该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不能把学生简单地当作工具,当作“人力”来培养,也就是说,教育应该充满人道、人性的光辉,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育人的功能,才能让每个学生获得自主、全面、和谐、生动的发展,从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在班级活动中,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已经成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然而,审视现在的班主任工作,我们就会发现,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往往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各项评比、获奖等可见成果,忽视、淡漠的是学生在班级中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提高;班主任工作满足于常规的管理和事务性工作的完成,而忽视了营造良好的班级生活环境;班主任老师往往强调管理、服从和控制,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和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学校教育尤其是班主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对青少年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近几年,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花季少年因不能承受挫折或学习压力而出走、自我伤害、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年轻的生命一瞬间就被自己无情地毁灭,多么叫人痛心而惋惜!我们感到:这些青少年学生对生命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对人生价值的体会是何等的贫乏,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又是如此的脆弱!究其原因,关键就是我们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严重错位,缺乏对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对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以及青少年的生命意识淡薄原因的进行深层次思考。

(一)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职责

班级是学生个性的发源地,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重要园地。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班主任素质高低及其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素质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加强班集体建设,切实发挥班级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学校德育的中心工作。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生活指导的直接责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社会形势和教育对象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班主任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班主任工作比以前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难度更加增大,班主任所负担的责任也更加重大。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班主任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即怎样主动、系统地开发和利用班级的多种教育功能,使它成为学生乐于交往、适于个性成长和融入群体与社会的、民主和谐的精神家园,使每一个学生都得以充分展现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并在民主参与班级事务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一个精神家园。这既是新时期班集体建设的目标,也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作为班主任要结合当前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改革形势,科学把握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格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探索新型的班级教育模式,以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为中心,注重内涵发展,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高度认识到班主任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热爱本职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团结任课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积极探索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得到全面、主动地发展。在工作中,要通过建设民主的班级管理体制、建立开放的班级活动机制和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把关注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情感、生命价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学会以公正的态度、发现的眼光、宽阔的胸襟去欣赏学生。

(二)学校生命教育的内涵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我们的教育应该做些什么?我们的教育应该追求什么?具体来说,什么是生命教育?对生命教育的界定国际上有不同提法,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广义的界定,即一切能够关注学生生命和生活的教育都称之为生命教育。另一类是狭义的界定,即针对学生生命历程中重要问题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国内教育研究学者比较系统的建立生命教育理论架构的是南京师大的冯建军教授,他在《生命与教育》一书中,针对当代中国教育“对生命的疏离和对生命的遮蔽现象”,以及青少年自杀、杀人、残害动物的事件和漠视生命的心理倾向,提出了“教育即生命”[4]的命题,并构建生命教育学的理论框架。

2005年上海市发布《上海市中小学校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生命教育的界定如下:“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5]。其含义有以下两点:其一,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是生命教育的目标。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生命教育就应落实在以健康为基础,即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以情感为纽带,即珍惜、热爱、尊重生命;以价值为导向,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感悟到生命的可贵,走好人生每一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其二,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生命历程中进行的,而一个健全的生命是在社会、自然和内心自我中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因此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确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这三者的和谐关系。

台湾学者王学风对学校生命教育给出这样的定义:“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6]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吴文菊同志对学校生命教育给出这样的定义:“所谓生命教育是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7]这些定义都很具体,应该说国内学者在生命教育的概念定义上基本不存在什么分歧,只是在外延的大小方面稍有区别。

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存在价值,它包括理解生命、保护生命、热爱生命、以至敬畏生命、超越生命。因此,我们认为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1、生存意识的教育。也就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具体又包括生命安全的教育、生活态度的教育以及死亡体验的教育。2、生存能力的教育。主要在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抗挫能力以及安全防范和自救能力的提高。3、生命价值升华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还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意义。

《上海市中小学校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必须致力于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适应和处理好个人与自我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使学生认识生命现象、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捍卫生命尊严、实现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人本精神。根据教育与生活、教育与学生生命成长、教育与民族兴衰的必然联系,我们认为,生命教育必须倡导“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为民族的未来奠基”这样一个核心理念,使教育工作者树立这种教育追求和教育理念,同时,也必须把珍爱生命、热爱和平、关注环境、关爱他人、关怀人类作为教育的永恒主题。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会有不同的标准。然而就教育的本质而言,无论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任何教育,都不会忽略这样一个培养目标,那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有人性的人。如果离开了这个本质追求,教育的一切目标都将无法实现或者失去了教育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学校生命教育的课程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善良的生命情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生命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从教育的终极目标出发,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人本精神,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人生观念。

总之,生命教育是引导个体了解、休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价值的教育活动。学校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进而珍惜生命与人生,热爱生命与人生,能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及自然,并使自我得到充分发展,做对社会有用、有意义的人。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既可以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更好地实现自我、奉献社会;又可以避免学生不爱惜生命、自我伤害等行为的发生。

(三)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

社会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青少年坠楼轻生、校园暴力、绑架虐待、杀人分尸等骇人听闻事件的不断发生,促使我们对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探究。应该说,学生不珍惜生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随着当今社会受科学和技术支配程度的增强,人类对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环境也有不同程度的忽视。特别是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加快,竞争压力增大,社会上自杀等自我伤害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由于青少年抗干扰能力低,极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这些无疑会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负面效应。

2学业负担的日益加重

面对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学校、家庭对学生学习上的要求越来越高,无休止的上课、补课,做不完的各种作业,致使不少学生出现严重的厌学倾向,他们觉得学习生活枯燥单调,厌烦作业,害怕考试,对生活缺乏信心,容易出现一些不良行为。

3生理心理的严重失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学生早熟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年龄较生理年龄要低,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自我克制能力差,容易产生情绪的紧张和行为失调。有些学生意志品质差,自由散漫,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好打架、赌博、沉迷于游戏机房,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4学校德育的日益淡化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许多学校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忽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德育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致使不少学生缺乏人生理想,没有追求生活激情、没有持久学习动力和毅力。他们一遇到挫折便悲观失望、无所适从,不懂得珍视生命,追求生活乐趣。

5意外事故的频频发生

虽然近几年学校从多方面加强安全教育,积极创建平安校园,但各种事故还时有发生,特别是由于安全意识不高和活动的安全措施不当造成的意外伤害让人触目惊心,每年因水、电、火、交通等事故造成的学生伤亡人数仍比较多。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够强、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十分缺乏。

面对上述情况,除了优化社会教育环境,转变学校的办学理念,更需要班主任转变观念,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策略,自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使命。在班主任各项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机会,从认知、体验和情意三个层次上有针对性、创造性地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地认识生命、体验生活,力求做到“知、行、思”相结合。通过加强生命教育,增强学生对各种不良行为的认识和分辨能力,消解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避免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进取的生命价值观,能够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和生活幸福之人。

二、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生命意识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前沿阵地,也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所在地。班级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所以,面向二十一世纪新基础教育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呼吁班主任“把班级还给学生”,强调我们在班级建设活动中,注意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与班级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集体和个体的生命价值都在自主活动中获得提升和超越,形成一个民主、平等、生气勃勃、充满成长气息的班级集体。

1共同参与班级管理

生命教育是一种引导个体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性的教育活动。学生在班级中的生存状态并不是天生造就的,而是学生在一系列不同性质的活动中创生的,个人对自己在班级中承担的角色、所处地位的体验,以及对这一群体的态度,对各种活动的参与程度和满足程度,构成了个体在班级中的生存状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让学生由衷的感到快乐。因为学生得到了老师的重视,学生的肯定,他才感到自己的存在对集体、同学是有价值的,才会感到受教育的快乐。这种快乐同样也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

2实行管理角色轮换

实施生命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更好地实现自我、奉献社会。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公民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增强个体创造精神和合作、发展能力是学生生命价值在班级中的具体表现。在班干部的产生上采取竞选制,在班干部的任用上实行轮换制。班长轮流担任,班委会由班长提名,经同学表决通过。这样既可避免少数班干部的以权谋私,也可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充分调动其他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班主任——班长——班委——同学的管理体制。这种多层次、全方位的轮流竞争上岗制,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不仅加强了班级工作透明度,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许多学生通过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尤其是通过实行角色轮换,使学生越来越开始认识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进而达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和谐统一。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管理能力得到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得到明显提高。

3共同美化教室环境

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进而喜爱生命与人生,珍惜生命与人生,并能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及自然,促进自我能力的充分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有意义的人。尽最大力发挥出班级文化建设“润物细无声”的积极作用,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为此,我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精心设计,努力使教室四壁生辉。教室前面的国旗和校训,时刻提醒学生、激励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应关心热爱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在教室的两侧悬挂的名言警句、名人画像,让学生时刻感受伟人们实事求是、不折不挠、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激发起探究新知的兴趣和勇气;班级植物角、图书角,既美化教室环境、净化教室空气、陶冶学生情操,又成为培养学生观察力,了解植物生长知识的一种途径,培养生命意识的一种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才华得到展示、兴趣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二)在师生关系中体现生命关怀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发展”。班级是学校机体系统中最具活力的“细胞”,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家”。要使班级成为孩子们充满生命潜力的精神家园,班主任必须在工作中学会理解、尊重、宽容学生,用一颗爱心,一片真情为他们构筑增进生命主体意识的“新家园”。

1理解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唯一。

在现实生活中,“误解”是导致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基本原因之一。理解学生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要学会爱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表现是好还是差。要用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辱骂学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喜悦需要有人分享,成功需要有人欣赏;烦恼需要有人共担,失败需要有人慰藉。而要善于激励学生、唤醒学生、鼓舞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班主任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倾情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长,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成绩,并和学生一同去品尝他们的成功和快乐!要学会运用宽容、理解善待学生的不足,让学生通过自尊心的得到尊重和满足来产生认识并改正不足的动力。从而达到“我给你自信,你给我成功”的目的。

2尊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尊重学生,是指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一句话,就是把人所赋有的权利和责任还给学生。从教育学讲,尊重也是教育的重要原则。人的第一本性,就是要生存要发展。因此,尊重人格,尊重个人的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道德基础。教育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存在的价值,当学生以生命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耐心来观察生命的演变,不能漠视他的存在。尊重生命,就是要学会宽容。让学生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是受到教师重视的。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诱导学生敢于放大自己的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集体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3宽容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没有宽容就没有教育,就精神世界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宽容不等于纵容,它是严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信任。宽容学生就意味着班主任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尊重他的人格与自尊心,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引导他和帮助他。去体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泄气的心情,去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一时的冲动或失误,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班主任教师只有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的时候,才会激发他们的潜能。俗话说:“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师生交往的细微之处往往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而深厚的爱。

(三)在集体活动中拓展生命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一个班集体要想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把实践和创造的空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在活动体验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塑造自己的人格。

1在班会课中突出生命教育的主题

班会课是班级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沟通的重要平台。生命教育作为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下去。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孕育成长的不易,知晓生命降临的过程,进而充分认识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可贵,感受生命的美好。通过班会课探讨有关生命认识的话题,组织开展有关生命教育方面的竞赛活动,如:网络的危害、毒品知识、艾滋病预防等方面知识,逐步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同时,突出与生命安全相关的教育,比如饮食卫生、交通规则、遵纪守法、紧急自救等方面的教育,增强生命安全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

2在集体活动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中,班主任要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价值取向,人际交往的培养,把学生热衷的集体活动作为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契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感受生活,增加对生命价值的体验,懂得生命是美丽而脆弱的,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失去了就无法挽回。任何一种不负责任的自我伤害的念头和行为,都是对生命的亵渎。提高珍惜生命的觉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如通过集体活动中的互帮互助,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美好;通过多样的竞赛,体会成功的快乐与自豪;通过体验残疾人的不便,以感恩之心善待自己的躯体;通过种植花木、饲养动物,从中体会生命的奥妙与可爱等等。还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如通过拜访敬老院,参观工厂、商店、法院、监狱,增加对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认识生命的丰富与多彩;通过旅游领略大好河山,感受大自然之美;通过劳动,感受奉献的快乐与满足等。总之,要充分挖掘集体活动中所隐含的生命教育素材,培养学生合作、拼搏、进取、奉献的精神品质。在不断提高生命认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3在主题教育中感受生命教育的意义

以“生命教育”为主旨的主题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生命意识,让学生感受生命意义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大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赛、辩论赛、社会实践等各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广泛的生命意识教育。如“清明节”举行“接过先烈的旗帜”的扫墓活动、“世界环境日”举行绿色环保行动、世界禁毒日开展“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能更加热爱生活和社会,具有主体意识、责任感、使命感,在各种欲望、利益、追求错综交织的世界里,把握自己,始终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将“自我”融入社会大背景中去拚搏,奋进;懂得在学习有困扰、生活有矛盾、心理有压力、思想有疙瘩的时候,不妨跟老师、好友谈谈,不妨与有坎坷经历的人交流对话,不妨为亲友照料一次小孩,不妨走出户外看看晴朗的天空,不妨种植一种花卉、饲养一种动物……从中得到生命的启迪,排遣心中的郁结,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在班主任工作渗透生命教育的理性思考

现代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生存所需的知识技能,更要让学生具有丰富的生命涵养,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应该成为教育的价值取向。通过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我班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班级气氛温馨和谐,班风学风积极向上,整个班级焕发了生命的活力,班级先后获得崇明县优秀雏鹰中队和崇明县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实践研究中,我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反思,认为要切实做好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浪迹情感是一个品牌,整体来说还是不咋地,已经被关停。

浪迹情感原浪迹教育,于2017年正式更名为浪迹情感,隶属于成都南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9年12月13日,“浪迹情感”被封,页面显示,“接相关投诉,因违反《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已被屏蔽所有内容,账号已被停用。”

相关新闻:

2017年4月,他与浪迹情感工作人员在微信上沟通,工作人员邀请他参加导师培训计划,并承诺参加该计划就可以留在公司担任导师助教。随后,杨鹏向浪迹情感缴纳29800元导师培训计划费用。2017年6月,杨鹏抵达成都参加培训。

浪迹情感组织的“培训计划”实为“撩妹计划”,内容几乎全部为如何“把控”异性的感情。这种培训不仅与他单纯找一份工作的初衷相违背,也违反公序良俗,违背基本的伦理道德,他完全不能接受。2017年10月,杨鹏和郑飞、李志、林忠,4名前学员一起将浪迹情感诉至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

判决书表明,浪迹情感不认可其培训内容违反公序良俗,但未提交证据予以证明。对于杨鹏和郑飞、李志、林忠要求返还学费的诉讼请求,该院予以支持,要求浪迹情感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十日内返还他们的学费。

孩子的社会性情感是在社会交往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各种实际体验和不同的生活环境是孩子发展社会情感的基础和重要条件。父母要多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帮助他们适应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逐步教会孩子学好控制自我情绪,不影响他人。教会他们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理解他人需要。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不该做。同时多给孩子劳动和做家务的机会,比如给花浇水、拔草,扫地、洗碗等等,养成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体验亲自收获劳动果实的快乐。

有没有发现我这个题目就是错的,我应该是需要教你们“如何辨别什么样的挽回机构才是靠谱的?”

因为“挽回机构”本身是一个中性词,如果要问那肯定是 骗子机构 是不靠谱的, 专业机构 是靠谱的。但骗子机构是完全仿制专业机构的 表面模式 的,那你应该如何辨别呢?

很多人咨询过我挽回机构,我想应该也没多少人比我更了解这个行业。不诋毁谁,但希望骗子机构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给这个行业能去一点污是一点,也不让用心做专业的人总受老鼠屎牵连。(我们天秤对于不公平正义的事真忍不下去)

现在网上大部分人说 挽回机构都是骗人的 这个评断显然是建立在无知或者一知半解的基础上。

因为机缘巧合,我接触了国内做这个行业的第一批人。

第一次接触挽回机构的时候我年纪不大,初恋刚分手,因为一直在国外,心理咨询和情感咨询已经比较普遍了,但因为语言适应性的问题,我在国外找的老师交流沟通于我而言都比较费劲,我还是通过国内的网站找了国内的机构。

那时候应该是14年,我在国内找到的情感导师我觉得很水,至少比起国外的完全不成体系,都是些散装的游民。后来我自己通过恋爱和学习实践,也隐约接触到这个行业的一点东西。

转机要从我和我现在的女朋友当初分手说起。

因为她是一个我“搞不定”的女孩子,本来是她先追的我,后来我,也算是不懂珍惜吧,总之失去她了。那时候我心理状态也是极差的,加上家庭学校的双重压力,挽回也是越搞越糟。

这一次分手我开始疯狂找挽回机构,报了接近十家,欠了一屁股债,挽回没有多大进展,倒是对这个行业基本摸了个遍。

后来经济和感情的双重压力下想要自杀,遇到了一个,算贵人吧。那时候我觉得那人是傻,对我完全不了解,就倾心相助,也不图什么。其实那人只是活得比较通透,也把我看得透透的,且目光长远,不计较眼前的得失。

果然人情才是最难还的,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帮我挽回,又帮我解决经济危机。我只能“乖乖听话”了。

他们做情感机构很早,有的自然被淘汰了。但他们还在规划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像我一样的留学生,很需要这样的服务。

我的生活进入正轨后,老师给我介绍了我也在加拿大的一个师兄,叫亚当。是他们最早的一批学员之一,在多伦多大学学天体物理的,跟了老师们很长一段时间了,后来我们也都修了心理学。

现在我看网上很多人宁愿找个人也不找机构其实是很搞笑的,还以为找到个人就找到靠谱的了? 在大众的固有印象里,似乎觉得挽回机构的就是骗子,不是挽回机构的才愿意去沟通 。其实是更没有保障的,找私人其实更加碰运气,即使有点才华和能力,很多就是一群混饭吃的散民。

你们看很多人自己在网上说着挽回机构多不靠谱,结果个人还干着这一行,收着比专业机构更昂贵的价格,也不用纳税给国家,这种首先都不一定合法

即使是找个人咨询师,也希望你们找 个人工作室和营业执照的 ,其次是 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 。还有这是个私密性很强的行业,至少也要有 规范的合同和保密协议 ,保证双方合法权益。不是说有这些的就一定靠谱,但你们筛选 起码要有个最低门槛

自己辨别不了的,先让国家给你筛选掉一部分。

这些门槛基本上可以筛掉80%的骗子机构了,至少剩下的是 在国家合法范围下经营 的。但筛选有几个层面, 最基本是合规合法 ,然后才是专业水平问题,很多机构确实没有形成完善的职业标准和培训体系,所以只能算合法,不能算靠谱。

靠谱的你要看他们是否有体系和严格的保障和职业界限 。而专业水平的高低,对行业不了解的人,你要看他们是否针对性和个性化服务,对每个人的情况有没有一个系统的专业分配(因为每个咨询师擅长领域不同:比如男 性心理、女性心理、聊天话术、情商提升、快速狙击、魅力打造、婚姻关系、婆媳矛盾、潜意识分析、创伤修复 ……等等,比较厉害的老师当然是全领域,但这样的人中国目前找不出10个)

总结下,判定正规公司有一下几个方法供参考:

所属心理咨询人员有没有心理资格证书 公司是否有合格的营业执照和纳税证明 汇款转账是公司账户还是私人账户(与纳税渠道有关) 公司创始人是不是专门从事情感行业 是否运用同一套模板解决所有人的感情问题

还有一点需要补充,虽然你可以确定是正规的公司,但有的公司会利用消费者的 低价陷阱 ,诱导消费,然后再一步步引导消费者继续投资,花费得越多,咨询者的成本也就越大,ta就很难摆脱继续消费的心理,想着已经花了这么多,还不如多学点,要不然什么都没有学到,不是更加的亏本吗?

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在受到这类诱惑时,还是要谨慎。

也看你的主观感受和碰运气 ,很多人吹牛的能力我都叹为观止,虽然不是专业的咨询师,但一定很会蒙人。But对专业和行业基本都不了解的人,你们就自己看着办了。

一开始我也会多多少少有点躲闪,因为很多人一听挽回机构就排斥或者辱骂。现在有人问我我再也不避讳说我在挽回机构工作,愿意相信的人始终是相信的,暂时不愿意相信的也强求不来。

我想再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情感机构。

情感挽回机构是专门为情感服务的一个行业,他的内部公司成员主要由心理学专业的人组成。

情感机构服务的内容很广泛, 在个人方面 ,可以帮助学员了解两性心理学,学会和异性相处,懂得为异性提供情绪价值。

在跨度范围上 ,不仅仅是从事挽回服务,还专注于婚姻修复,以及如何脱单。

简而言之情感机构就是教会你如何去恋爱,修复感情,让你更深层次的进入亲密关系。

在西方市场上最常见的还是 婚姻家庭修复师 ,这是相对历史较长的领域,从事这一领域的大多是年龄偏大的学者,我们公司也有几位。

例如婚恋心理学博士 盖瑞·查普曼(Gary Chapman) ,成立公司专门为婚姻生活质量服务,最开始是调解婚姻关系,后来慢慢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内,也接受为恋爱关系服务和调解。

国内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情感机构,早期的有乐嘉、陆琪及其所属团队,还有涂磊的工作室等等,让人们开始了解情感婚恋公司。不过他们经营的情感咨询范围比较广,没有专门做挽回这一块。

有的也是先做恋爱婚姻大类,后来转型只做挽回的。

这个领域确实很小众,同时人才也很稀缺,没有市面上看起来那么多

培养人也是最花精力的地方, 把心理学专业作为门槛 是因为目前没有学校有挽回专业,心理学的人是接受过相对专业的理论知识教育的,但光学过心理学是远远不够的。

虽然在在这个滥竽充数的新兴市场里,谁都可以自称老师,但你们知道多少个心理咨询师里才能出一个情感咨询师吗?又有多少个情感咨询师里才能有一个专业的挽回导师?

挽回是高难度的情感案子,比感情修复和脱单追求都难,这是一级比一级要求高的 。要阅历、要兴趣、只要知识深造,也要天赋和努力。目前来说我,我确实还属于中游(混子不算在内),这个在专业的圈子里不敢多造次。

老师跟我说“ 任何新生事物刚刚出现,都必然会出现鱼龙混杂的状态,人们一开始肯定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的,这是人们一种习惯性的避开事物的倾向和绝对坚持,把自己限制在了能够想象的最低标准上 。”

包括每天我们的文章一写出来,即使我的文章水平很一般,都会有人抄袭,更别提我老师们的文章了。我每次很愤怒却又无能为力,老师们说现在网上所有关于挽回的名词和概念都是一开始他们那群人从国外翻译然后二次加工出来的,资本推动的抄袭之风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这类知识在国内的传播。

有些事轮不到我们去管, 自然运作的市场规律也会将他们淘汰 ,人们的辨别能力也会随着这个市场的成熟不断提升,包括曾经风靡一时的pua机构。 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保持专业和进步才不会被淘汰

当初淘宝出来的时候,一样遭到排斥,因为没有实体感受过东西的质量,很多人会觉得不靠谱,没想到几年后就成为了中国第一大电商。

其实 情感的产品也是如此。我们统计过,目前最能接受这一形式的往往也是高知人群,并且以北上广香港等城市的居多 。你开始的时候是感觉不到有什么作用,但是当你逐渐能够摆脱焦虑,不是那种动不动就和自己的伴侣发泄自己的脾气,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让自己不传播负能量给别人。

在那个时候,你就真的感受到了情感课程作为产品的有效性。

我也知道,正是由于产品是呈现虚拟的一个状态,导致很多人会存有坏心思, 利用产品的不可见性和当下挽回人的焦虑心态,而骗取大量的钱财

导致挽回者人财两失,对挽回这个行业失望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在网上发布很多机构是骗子的原因。 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行业乱象特别严重。

因为乱收取费用的人不是专业的,会在交完钱后就发几个课程链接给你,其实都是网上找的视频链接,这就已经是咨询完毕。

还有咨询者觉得收费太贵,实际上, 国内的心理咨询师每小时的收费是300~1000左右,资深的心理咨询师2000~3000左右,有的甚至更高

(一般心理咨询师的价位表)

因为 挽回是一个徐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挽回感情或者修复感情是按月收取费用,根据咨询者的挽回难度来收取费用

有一部分人一直在纠结挽回复合追人的 成功率问题 ,如果我说了这么多,你还是无法判断什么是专业的挽回机构,那么记住一条, 只要保证百分百成功的,一定是骗子

专业的前提一定是客观和严谨 ,再专业甚至厉害到我觉得不是人的老师,都不能说自己是神,也没有神药可以药到病除。 挽回成功率确实很大一部分要看当事人自身的可塑性和环境,只能说可以在你当下拥有的条件里(或者说提升所有可能条件),让你挽回可能性最大化,同时修复心理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情感问题。

就像是考研的教育机构一样,考试之前教育机构说包过,不包过就退款。

实际上一个班里过得人不超过二分之一,还有很多考研失败。

你想想每个只要上了包过关的班,就能上岸,那么大家就只花钱得了,还要那么多日夜的学习呢?

你报了挽回机构也是如此,机构教你如何和异性相处, 你只看了一点,就觉得自己会了 。实际上,你才领悟了一半都不到,还怎么谈论你都学会了呢,怎么去挽回呢?

由于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面对前任,你总是暴露自己的需求感,彻底失去机会,挽回也随之失败,到头来怪机构骗了你的钱。

对于这类情况,在确认他们正规的情况下,你需要信任你报名的机构,跟着对方的脚步走。

有的人被骗钱是纯粹被骗,但是有很多人是不甘心,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问题,去说自己被骗了,其实是自己的领悟能力有待提高,而且不相信专业机构的人,暗自操作,出错后将责任推卸给老师,最后去挽回不成功。

我也是一个自负而傲气的人,家境也还过得去,工作不是为了生存。但进这个圈子,遇到了很多的大佬,让我看到了可能存在的高度,才会进入这个行业。

不管外面的人如何,有人依旧对这个专业有着极高的追求,老师们不断对我们专业技能夜以继日地培训、层层考核,以及对每个学员的 心理成长分析、挽回成功率评估、顾客满意度调研 等等的实时反馈持续调整模式,24小时工作全年无休

这世界上还是有用心做事的人。

很热爱我的工作,也许这个领域本身,和这个行业达到一定高度的人都有一种魔力,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人能够停下提升自我的脚步,包括我们觉得很厉害的人却比我们每天学习的更多。上个月考核我还没及格来着,可能最近也是受气到一定程度,需要发泄下吧,跑来这里写这个文章。

说了很多有的没的,不过这本来就是我的知乎个人号,也不会有太多人看,就当写日记了。

最后,情感机构的意义何在?

很多人说, 情感是一个很私密的东西 ,怎么可以把感情这种事情让一个公司来辅导经营呢?

亲密关系和心理学息息相关,在解决感情的困惑时也是需要心理辅导。

很多人在恋爱中总会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都是和一个人的心理有关,与他的家庭有关。

导致很多人在恋爱中总是作天作地,回避到底,两人总是要互相伤害的遍体鳞伤。

心理咨询师会非常专业的找出你最核心的东西, 让你认识你自己,更好的进入亲密关系

由于国内并没有开展任何关于恋爱必修课,只有一些大学才开设,而且很难抢到。武汉大学从2012年开设《恋爱必修课》,是全校最难抢的公选课之一。

恋爱课程并不是简单地教你如何恋爱,而是希望 你对恋爱有怎样正确的认知 ,对于性取向问题该如何的判定等等。

可是这样的大学太少了,也是最近几年才兴起,有太多的人没有正视自己在感情中出现的问题,不管是婚姻还是恋爱,都很难处理好,有很多人会出现出轨现象。

根据调查有一半的人承认恋爱过婚姻中出过轨,尤其是中年出轨现象更加严重。

大部分理由是 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所以会寻求婚外的恋情来填补心中的空缺。

有接受过受婚外困扰的咨询者,他说在家里得不到老婆的安慰,老婆整天只知道围绕着儿子转。

比我们大上一辈的长辈们,很多家庭都是维持着婚姻关系,但是之间没有爱,让自己的孩子也很难去感受到真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孩子还会模仿自己的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在感情中备受折磨,无法真正进入亲密关系。

对于我国情感匮乏的教育资源来说,情感公司是应运而生 ,帮助大家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伴侣。懂得如何处理关系,真的才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与一生的幸福息息相关。接触了这个行业我有时候也会感叹,原来真的什么都能用钱买到,包括幸福的能力。这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吧,我自己也是受益者。

希望大家在选择挽回机构的时候能够擦亮眼睛,避免被骗。还有,根据自己承受能力来,这种咨询确实挺贵的,毕竟人才时间成本高,而便宜的又大多不靠谱。

情感是人世间极为美丽的花朵。**《哈里·波特》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小哈里·波特魔力无比,当他得知他的魔力来自于母亲为他而死而给他的爱时,他流下了热泪,观众们也落下了感动的泪水。爱让这部魔幻**产生了情感的力量,也让这部**在人们的心里留下深刻的感触和记忆。  

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目标的分类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第一教学目标,这与传统教学中把知识目标放在第一位有了很大不同,体现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突出对学生做人品质的关注和教育。  

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情感教育的内容上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权利与责任意识,关注社会公正与世界和平,这些都是我们以往教育教学中未被充分渗透的内容。作为思想品德课程执教者,应该以全新的视角,重新研究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一、思想品德教学忽视情感教学的表现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思想品德课起着其他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存在的实际情况看,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是学生厌学,老师难教。从效果来看也不能令人满意: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视的,只重视分数,为分数而学习,知行脱节;不重视的公开喊出60分万岁;甚至出现根本不想学的状况,以至于近几年在社会上出现这样一种说法: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初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高中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大学生进行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教育,研究生进行文明宿舍教育形容文化水平越高,思想品德、伦理道德、社会公德等水平越低的状况,这不能不说是对我们的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的讽刺。

缺乏“情感”的教育如一潭死水,使中学思想品德课缺乏生机与活力。这也是导致思想品德课教学弱化的重要原因。其具体表现为:

1、在教育目标上,偏重于认知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的实现。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是完善学生的人格。新课程改革下,首先调整了教学目标,它表现为以下四个由低到高的课堂教学目标: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当前一些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应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个别教师甚至单纯追求考试分数,将学生变成背诵的机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多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情感教育,其结果是中学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德行分离。这不得不算是教育的悲哀。

2、在课堂教学方法上,重教条式讲授,轻教学情感投入。

作为教师,如果总是以说教者的形象站在讲台,面无表情,生硬地将知识塞给学生,这种僵硬的、灌输型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引起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反感,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丧失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也许会出现这样一种场面: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这边一些学生已呼呼大睡。这种课堂模式下教育出来的决不是有智慧、有理想、有韧劲、有活力的青年一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缺乏动之以情的教育,便很难做到用自己高尚的情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疏通思想渠道达到陶冶学生情感的目的,更谈不上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一境况与我们的教育初衷是相背离的。

二、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沟通心灵的桥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1、有利于领悟思想品德课精神实质,激活学习的内在动力。

要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用积极情感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以自身积极的情感创造性地去工作,把学生从学习生活的“殖民化”的错误中解脱出来,通过课程设计真正赋予学生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激活学生内在的动力,我们就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愉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和思维状态,教师必须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带动、引领学生的情感,准确地揣摩学生内心世界、情感轨迹,从而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领会、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将鲜活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同时在适当的时候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用自己的热情、真情去设计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是一种创意,让学生有全面的收获。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增强爱国激情。

情感是影响青少年学生立场和世界观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通过自己的爱憎等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利用情感因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说到底,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富有责任感的世界观念,而空洞的理论说教要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改变和提高,效果是极不理想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知道“情感是人认识活动的动力和调节因素”。因此我们应切实用情感渗透的力量,对学生的情感领域施加积极的影响。

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必须以情感架设心灵之桥,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三、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硬性灌输而能完成的。就笔者个人的感受而言,它需要经历感知──内化──升华──践行这样复杂的过程。

在情感教育上,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丰富的情感世界无疑是学生最好的榜样资源。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每个假期都要到外面去旅行,目的是在每学期伊始,总能有新的见闻和感受带给他的同事和学生们,他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热爱,感染着他的学生们,也感染着每一个结识他的教育工作者。所以教师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丰富的情感世界,这样就会给孩子们巨大的影响。

潜移默化是情感教育的较好方式,一个小品,一首好歌,一段故事,一份交往,一次出游,一次参观,一次劳动,一部**,一个习惯等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设计并抓住这些瞬间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情感教育,往往比说教更能起到滋养心灵的作用。

在情感教育上,我们还应遵循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内而外的原则,从培养一个合格的普通人做起,向培养一个优秀的人努力,这是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的。因为在普通与优秀之间,先做好一个普通的人,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先培养他拥有普通人应具有的基本情感,如善良、公正,有爱心,会体谅别人,懂得尊重别人,肯为别人付出,他才有可能拥有高尚的思想和情操,担当社会责任,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因此,教师应注意从点滴做起,在细小之处关爱孩子们,这才是为孩子情感的成熟打下坚实的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670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