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满子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何满子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第1张

《何满子》,词牌名。双调,共计七十四字。正格单调为三十六字,又一体单调为三十七字,或双调七十四字。

白乐天诗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调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自注云:“开元中,沧州歌者姓名,临刑进此曲,以赎死,上竟不免。”元微之何满子歌云:“何满能歌声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婴刑系在囹圄间,下调哀音歌愤懑。梨园弟子奏元宗,一唱承恩羁网缓。便将何满为曲名,御府亲题乐府纂。”甚矣,帝王不可妄有嗜好也。明皇喜音律,而罪人遂欲进曲赎死。然元白平生交友,闻见率同,独纪此事少异。卢氏杂说云:“甘露事后,文宗便殿观牡丹,诵舒元舆牡丹赋,叹息泣下,命乐适情。宫人沈翘翘舞何满子,词云:浮云蔽白日。上曰汝知书耶。乃赐金臂环。”又薛逢何满子词云:“击马宫槐老,持杯店菊黄。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五字四句,乐天所谓一曲四词,庶几是也。歌八叠,疑有和声,如渔父、小秦王之类。今词属双调,两段各六句,内五句各六字,一句七字。五代时尹鹗、李珣亦同此。其他诸公所作,往往只一段,而六句各六字,皆无复有五字者。字句既异,即知非旧曲。乐府杂录云: “灵武刺史李灵曜置酒,坐客姓骆,唱何满子,皆称妙绝。白秀才者曰:‘家有声妓,歌此曲音调不同。’召至令歌,发声清越,殆非常音。骆遽问曰:‘莫是宫中胡二子否。’妓熟视曰:‘君岂梨园骆供奉邪。’相对泣下,皆明皇时人也。”张祜作孟才人叹云:“偶因歌态咏娇颦。传唱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孟才人。”其序称:“武宗疾笃,孟才人以歌笙获宠者,密侍左右。上目之曰:‘吾当不讳,尔何为哉。’指笙囊泣曰:‘请以此就缢。’上悯然。复曰:‘妾尝艺歌,愿对上歌一曲,以泄愤。’许之,乃歌一声何满子,气亟,立殒。上令医候之,曰:‘脉尚温而肠已绝。’一云肌尚温而肠已断。上崩,将徙柩,举之愈重。议者曰:‘非俟才人乎。’命其榇至,乃举。”伪蜀孙光宪何满子一章云:“冠剑不随君去,江河还共恩深。”似为孟才人发。祜又有宫词云:“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其详不可得而闻也。

元稹曾经写下著名的《何满子歌》,以次这件事情。

何满能歌声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

婴刑系在囹圄间,下调哀音歌愤懑。

梨园子弟奏玄宗,一唱承恩羁网缓;

便将何满为曲名,御府亲题乐府纂。

沈阿翘

太和中,文宗於内殿看牡丹,翘足赁阑,忽吟舒元舆牡丹赋云:“坼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吟罢方省元舆词,不觉叹息良久,泣下沾襟。时有宫人沈翘者,为舞何满子,调声风态,率皆宛转。曲罢赐金臂环,即问其从来。翘曰:“妾本吴元济之伎女,元济败,因以声得为宫人。”俄遂进白玉方响,云本元济所与也。光明皎洁,可照十数步,犀槌即响犀也。方物有声,乃响应其中焉。架则云檀香也,文彩若支霞之状,芳馥著人,弥月不散,制度精妙,非中国所有。因令阿翘奏凉州曲,音韵清越,听者无不凄然,谓之天上乐。乃选内人与阿翘为弟焉。

诗歌中的词牌名是指用于表示诗歌形式的名称,它通常表示诗歌的长度、格式、语气或情感等。常见的词牌有:

唐诗五言律诗:长河、鹊桥、滕王阁、青莲、虞美人等。

唐诗七言律诗:春夜喜雨、登鹳雀楼、长恨歌等。

宋词五言绝句:青玉案、木兰花慢、鹊桥仙等。

宋词七言绝句:菩萨蛮、夜泊牛渚怀古、明月千里寄相思等。

元曲:长干行、秦淮春、芙蓉楼送辛渐等。

这些都是常见的诗歌词牌名,并不是所有的诗都有词牌名,诗歌的分类和命名是历史演变的结果,可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表达的情感与选择的词牌

初学作词的朋友,最困域的莫过于如何选择词牌,很多时候填词都不知道哪种词牌可以表达什么样的感情,或者说不知道什么样的感情该用什么样的词牌来填写,填词应选择相对应的词牌,这是我们初学者比较迷茫的地方。现查网络文章,介绍如下,希望对诗词爱好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要知道入哪个调,具体如下:

仙吕宫——清新绵邈。

南吕宫——感叹伤悲。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道宫——飘逸清幽。

大石调——风流蕴藉。

小石调——旖旎妩媚。

高平调——条拗滉漾。

般涉调——拾掇抗堑。

歇指调——急并虚歇。

商角调——悲伤婉转。

双调——健捷激袅。

商调——凄怆怨慕。

角调——呜咽悠扬。

宫调——典雅沉重。

越调——陶写冷笑。

为了初学者词牌选择,在先贤作品中,结合先贤词牌论点,按各宫律选出100多个热门词牌,仅供诗友们参考。

1、何满子。此调入商调,哀歌愤懑,悲凉凄怨的哀曲,切莫用于祝寿,喜兴。

2、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入中吕宫、黄钟宫、中吕调,此词章节顿挫,平仄韵递换,见感情起伏。

3、行香子,入“双调”,此调节奏明快,用于抒情记物。

4、连理枝,入“黄钟宫。程垓词名《红娘子》。刘过词名《小桃红》,又名《灼灼花》。此调富贵缠绵,抒情交织,清新明快。

5、好事近,又名《钓船笛》《倚秋千》《翠圆枝》。入仙吕宫,声情拗峭挺劲,适宜表达“孤标耸立”和激越不平的情调。

6、眉妩、“一名《百宜娇》。”入双调,写景意味隽永,抒情凄切哀婉。

7、戚氏“中吕调”,高下闪赚,隽永醇厚,交融楚楚。

8、喝火令,调见《琴趣外篇》。入“商调”,凄怆幽怨,多用于感叹伤悲,缠绵相思之曲。

9、上林春令,《宋史·乐志》属中吕宫。此调高下闪赚,隽永醇厚,也宜抒发哀惋叹喟。

10、梅花引,此调有两体,五十七字者,入“越调”。高宪词有“须信在家贫也乐”句,名《贫也乐》。一百十四字者,即五十七字体再加一叠,贺铸词名《小梅花》。多用于陶写冷笑,抑郁意愤。

11、玉漏迟,蒋氏《九宫谱》:入黄钟宫。该调富贵缠绵,意致婉曲,情感舒真。

12、忆秦娥,入“商调”,又名《碧云深》,《花深深》。此调凄怆怨慕,凄楚感伤。

13、浣溪沙,又名《浣纱溪》《满院春》《小庭花》等。入中吕宫或黄钟宫,此调音节和婉、明快,上半阕情调较急,下半阕便趋缓和。可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婉约、豪放两派词人都竞相采用。

14、临江仙,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等。入仙吕调、高平调,此调音节谐婉,声情掩抑,可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

15、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入中吕调,此调甜庸,可作一般抒情用。

16、人月圆,又名《青衫湿》。此调入黄钟宫,婉转缠绵,多咏元宵节。

17、玉楼春,又名《玉楼春令》、《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春晓曲》。入大石调,宜由景入情,抒发凄婉的情致。

18、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此调入仙吕调。多用于男女相会,描写感情。

19、渔歌子,又名《渔夫》《渔父乐》《渔夫辞》。唐教坊曲,入黄钟宫,此调声情轻快,是多用来写渔人和渔家生活的曲子。

20、生查子,又名《楚云深》。原唐教坊曲,入双调。此调音节比较谐婉,多抒怨抑之情。

21、长相思,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入般涉调,此调多用以写男女相思之情,也可抒写友情。

22、诉衷情,又名《一丝风》、《步花间》、《桃花水》、《偶相逢》、《画楼空》、《渔父家风》。此调入林钟商,凄怆怨慕,一般多作抒情之用。

23、西江月,又名《步虚词》、《白苹香》、《江月令》。此调入中吕宫,声情甜庸,宜抒一般之情。

24、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过龙门》。入歇指调、商调,此调音节谐婉,可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25、疏影,又名《绿意》《解佩环》。入仙吕宫,此调音节和婉,古人多以咏梅。

26、小重山,又名《小冲山》、《小重山令》。入双调,声容极掩抑低佪之致,恰宜表达缠绵悱恻的情感。此调唐人常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

27、桃园遇故人,又名《虞美人影》。入双调,此调多用来咏友情。

28、满江红,又名《上江红》《念良游》《伤春曲》。入仙吕调,此调格调沉郁激昂,宜抒发激烈慷慨之情,此调用入声韵者居多,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

29、夜半乐,又名《还京乐》。入中吕调,格局开展,伟岸奇丽,中段雍容不迫,后段声拍促数。柳永用来抒写羁旅行役之感。

30、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入小石调或商调,以表达低佪掩抑、哽咽幽怨感情为多。

31、渔家傲,又名《吴门柳》《添字者》等。入般涉调,音节拗怒,情绪紧张迫促,适宜于表达兀傲凄壮的爽朗襟怀。

32、祝英台近,又名《月底修箫谱》《祝英台》《祝英台令》《燕莺语》《宝钗分》。入越调,此调宛转凄抑,声容刚柔相济,适宜表达抑塞磊落的幽咽情调。。

33、洞仙歌,又名《洞仙歌令》、《羽仙歌》、《洞仙词》、《洞中仙》、《洞仙歌慢》。此调兼入中吕、仙吕、般涉三调,音节舒徐,极骀宕摇曳之致。

34、水调歌头,又名《凯歌》《元会曲》《台城游》。此调入中吕调。唐人水调凄凉怨慕、声韵悲切;宋人水调昂扬酣畅、豪放潇洒。所咏有:吊古、登览、赠别、庆贺、感时伤世等。

35、鹊桥仙,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入歇指调,此调多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

36、曲玉管。此调入大石调,宜抒写羁旅中的怀旧伤离情绪。

37、永遇乐,又名《消息》。入歇指调,本调音节抑扬、气势雄壮,宜于抒发慷慨豪壮之情。

38、扬州慢。此调入中吕宫,悲凉掩抑,凄咽低沉,哀怨无端,特显缠绵凄抑情调。

39、破阵子,又名十拍子。入林钟商,此调为军乐,适合抒发激昂雄壮情绪。

40、御街行,又名《孤雁儿》。入双调,整体拗怒多于和谐,显示着心胸开阔、英姿飒爽的苍莽气度,便是用来抒写儿女柔情,也绝不至流于软媚。

41、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此调入大石调,复道调宫,又高宫大石调,音节高亢拗怒,声情激壮,多以抒发慷慨豪放之情。也是一个笛子曲。

42、采桑子,又名《罗敷媚》、《丑奴儿》等。入羽调或双调或太簇角,此调流畅轻巧、深蕴含蓄,宜用于以景抒情。

43、解语花。入林钟羽,此调婉丽,宜抒情。

44、谒金门,又名《垂杨碧》《花自落、》《杨花落》。入双调,宜表达激切紧促的思想感情。

45、高阳台,又名《庆春泽》。入商调,此调情调低沉,只适合表现哀怨心情。r />46、满庭芳,又名《锁阳台》、《满庭霜》、《潇湘夜雨》等。此调属中吕宫,音节低抑凄凉,适宜表达绵邈婉转的情感。

47、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小楼连苑》。入越调,此调本为声调激越的笛子曲。故气势雄浑,宜写慷慨激昂之情。

48、山花子,又名《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入中吕宫或黄钟宫,宜描写细腻、缠绵悱恻的情感。

49、鹧鸪天,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入正平调,音节谐婉,可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

50、齐天乐,又名《台城路》《如此江山》。入正宫,此调音调高隽,最宜于写秋景。

51、沁园春,又名《寿星明》。入般涉调或中吕调,此调格局恢弘,宜于铺叙,抒发壮阔豪迈襟怀。

52、贺新郎,又名《乳燕飞》《贺新凉》《貂裘换酒》《金缕歌》《金缕曲》《唱金缕》《金缕词》《金缕衣》。入南吕宫,此调用入声韵时,则气激昂豪壮,宜于表达慷慨激昂、豪迈雄壮的英雄情感;用上、去声韵时,则沉郁悲凉。

53、兰陵王。此调入越调犯正宫,音节拗怒,声情激越,适宜表达苍凉激越的情调。

54、钗头凤,又名《折红英》。入中吕宫,此调音节拗怒,声情凄紧,宜表达显示一种情急调苦的姿态。

55、望海潮。此调入仙吕调,宜作怀古词

56、霓裳中序第一。属商调,音节闲雅。

57、南浦。入中吕宫,此调高亢欢乐,不适于表达清凉悲伤的送别之情。

58、山花子,又名《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入中吕宫或黄钟宫,宜描写细腻、缠绵悱恻的情感。

59、寿楼春。此调节奏舒缓,声情低抑,凄切悠远,适于抒发缠绵哀怨的悼亡之情,不适宜祝寿贺年。

60、雨霖铃,又名《雨霖铃慢》。入双调,此调极为哀怨,有激越悲凉、感怀凄切之情。

61、木兰花慢。此调入南吕、高平调,和谐婉转,宜于写缠绵悱恻之情。

62、长亭怨慢。入中吕宫,音节清劲峭折,摇曳生姿。

63、定风波,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醉琼枝》。入双调、林钟商,感情细腻,宜表现细腻婉约之情调。

64、一剪梅,又名《腊梅香》。此调入南吕宫,声情低抑。

65、醉花阴,又名《九日》。入黄钟官,多用于表达悱恻缠绵的情感。

66、千秋岁。入歇指调、仙吕调,此调悲伤感抑,不适合祝寿喜庆。

67、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此调入歇指调、南吕宫,婉曲哀怨而略带几分激切。

68、金人捧露盘,又名《铜人捧露盘引》《上西平》《西平曲》。入越调,此调苍凉激楚。

69、少年游,又名《少年游令》《小阑干》《玉腊梅枝》。入林钟商调,音节谐婉,情调激越,声容迫切凄厉。

70、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入中吕宫,常以描景抒情,多为愁别。

71、凄凉犯,又名《凄凉调》《瑞鹤仙影》。为仙吕犯商调,不宜用于祝贺之词。

72、剑器近。此调属中吕宫、黄钟宫,音节低徊掩抑。

73、南歌子,又名《南柯子》《风蝶令》《十爱词》《水晶帘》《望秦川》。入仙吕宫,音节流美,由舒徐渐趋急促,显得摇曳生姿,有馀音袅袅、缠绵不尽之致。

74、忆江南,又名《江南好》、《春去也》、《望江南》、《望江楼》、《梦江口》、《梦江南》、《望江梅》等。入南吕宫。音节流丽谐婉,用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

75、风入松,又名《远横山》《风入松慢》。此调入林钟商,音节轻柔婉转、掩抑低徊,适宜表达和婉情调。

76、调笑令,又名《古调笑》、《宫中调笑》、《调啸词》、《转应曲》、《三台令》等。此调入双调,音节婉转相应,情调迫促,多为又歌又舞的筵席上的劝酒曲。

77、西吴曲。入越调,此调苍凉激楚。

78、桂枝香,又名《疏帘淡月》。入仙吕,本调音节高亢拗怒,宜表雄壮豪放情怀。

79、凤凰台上忆吹箫,又名《忆吹箫》。入仙吕调,和谐婉约,轻柔婉转,宜表达缠绵情绪。

80、摸鱼儿,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入中吕调,情调低徊掩抑、欲吞还吐,适宜表现苍凉郁勃与幽咽情绪。

81、河傅,又名《河转》《月照梨花》《怨王孙》。入南吕宫、仙吕调,此调悲切,原系隋炀帝时开运河河工之曲。

82、菩萨蛮,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此调入中吕宫或中吕调,情调由紧促转低沉。

83、太常引,又名《太清引》《腊前梅》。入仙吕宫,此调适于轻悠内容,亦可适于婉约、淡淡的幽怨。遣字不需太重、太猛。可有波澜,但无需大浪。r />84、更漏子,又名《付金钗》《独倚楼》。入大石调、商调、林钟商调,音节和婉。本咏“更漏”之事,多咏夜间相思。

85、清平乐,又名《清平乐令》《忆萝花》《醉东风》等。入大石调或越调,上片感情拗怒,下片转为和婉,有缠绵不尽之致,是短调中最为美听的。

86、天仙子。此调入歇指调、中吕调、仙吕调,情急调苦,伤春伤别。

87、青玉案,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入双调,适宜表达低佪掩抑、哽咽幽怨感情。

88、乌夜啼,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入南吕宫,音节激越凄怨。

89、南乡子,又名《好离乡》、《蕉叶怨》。此调入中吕宫、黄钟宫,音节流美,适宜抒写缠绵低抑情调,多咏江南风物而得名。

90、阮郎归,又名《醉桃源》、《醉桃园》、《碧桃春》。此调入南吕宫,情调较低沉,宜适抒写缠绵低抑情调。使人感到情急调苦,凄婉欲绝。

91、莺啼序,又名《丰乐楼》。入商调,凄凉悲苍,宜写伤春伤别之情。

92、减字木兰花,又名《木兰花》《玉楼春》《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入林钟商或仙吕调,章节优美而多变化,词人多喜用此。

93、一斛珠,又名《醉落魄》、《怨春风》、《章台月》等。此调入中吕调,婉转凄抑,不宜表达壮烈豪迈之志。

94、忆旧游。此调入越调,情调掩抑低沉,适宜于曼声低唱。

95、风流子。入大石调,此调壮阔豪迈,显示宽宏器宇和雍容气度。

96、暗香,又名《红情》。入仙吕宫,此调音节和婉,古人多以咏梅。

97、六州歌头。入大石调,句式短促,音节繁密多变,有步步紧逼、意切情激之感,宜表达慷慨悲歌怒斥强敌,抒发豪壮奔放之情。

98、江城子,又名《江神子》、《水晶帘》、《村意远》。入双调或高平调,音节流美。上紧促而下沉咽。

99、八声甘州,又名《甘州》、《潇潇雨》。属仙吕调、中吕调,摇筋转骨,刚柔相济,最使人荡气回肠。

100、六丑。入中吕调,音节之美,欲断还连,千回百折,而又一气贯注,摇筋转骨,极诸变态。

101、捣练子,又名《深院月》《夜如年》《杵声奇》《捣练子令》。入双调,多为怀念征夫之作。

102、最高楼,又名《醉高歌》。入中吕宫、正宫,此调轻松流美,渐开元人散曲先河。

本文引自互联网,作者:炎凉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678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