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好的摄影师,应具备的条件非常多。从丰富的知识和见识,到敏锐的观察力及勤快的工作与学习态度,以及待人的热诚等等。摄影本身是一种与思想情感交集的视觉艺术。摄影师手中的镜头就像画家手中的笔能接受主人的创作指令。至于如何启发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加以表现,这就是摄影师应努力的方向。
作为顾客,他们来拍照是想进行美的塑造,这正是婚纱摄影师的职责。顾客绝大多数是普通人,你不能要求他们十全十美,天下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同时,天下也没有十丑十陋的人,就是有,也可以将他塑造成一种独特的形象。常有顾客说:“我不上相”。其实并不是他不上相,而是没遇上好的摄影师,使他失去了信心。一个人什麽时候最美?是流露人性的真实与自然是最美。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他的容貌是无法选择的,但每个人都会有只属于自己的最真实的一面。依这份真实,摄影师应当用心灵和光、影、声音、气氛的配合来塑造被摄者真情流露的自然美。
一、沟通技巧
要想拍出人性的自然美,拍摄前做到知己知彼。我建议摄影师拍前填写“沟通设计表”。记住,让顾客相信你是他真挚朋友。如果你不能说服某人某事,那是你的不足,因为你还没有找到将你的智慧传递出去的方法。要进行完美的沟通,以下三点需要勤记在心:
1、感谢他们给你的建议及填写沟通表、拍摄留档。
2、尊重他们的意见、建议、并作详细记录。
3、再同意他们的看法的同时,也希望他们的接受你的建议。
二、拍前准备
1、先看顾客一共几套衣服,什麽套系,拍几张,来构思要拍几种感觉。
2、设计拍摄思想,拍摄方法,构图、布光,推想拍摄过程,对所有拍摄的内容及结果作到胸有成竹
3、认真观察顾客脸型、体型设计拍摄风格
三、拍摄引导
好多顾客在拍照时,很是紧张、不配合,迟迟不能进入状态。为什麽?
1、拍摄时动作不适合顾客,我们建议由摄影师自己摆POSE,这样才能拍出你的感觉。
2、客人一般有两种:傲慢型,拘束型。
傲慢型——身份和品位可能高一些(多为高套系)。原因是他们对摄影师还不完全信任,对这样的客人摄影师切不可过于亲切。先要在刚进摄影棚时由助理亲切招呼,摄影师不动声色,给他一种更高的气势,并向助理排工作,让他感到摄影师的权威。等一切准备完毕后,摄影师要用加倍的亲切和热情去摆POSE。在每张拍前要用非常幽默的语言逗客人笑,等一组拍完后要接着讲:辛苦两位、表现很好、发挥出色、继续发挥、继续努力等鼓励性语言,由助理送出。摄影师要接着恢复高傲的气势,这样顾客会想——这真是大师。即增加了对你的信任又在以后的拍摄中更加配合。
拘束型——客人层次可能低一些(多为低套系)。原因是他们对这个环境还不适应,这样的客人摄影师应积极主动去与之交流,多说废话,放松他的紧张感。根据他的职业与他们交谈感兴趣的话题,在拍照时逗他们笑时用有关的话题,并更加的有耐心。这样他们进入状态后就更容易与你配合。
顶级时尚摄影师张悦简介:
1、张悦(ZACK ZHANG),国内顶尖时尚摄影师,1980年出生于北京。
他的摄影作品有着令人过目难忘的华丽质感与灵动生气,他对色彩与光线的调配能力更是让人惊叹。他以摩登的独特视角与语言,跨越时装,影像等时尚文化领域的平面创作,受到多种国际品牌杂志的青睐。
其创意和理念被海外众多的一线杂志与国际顶级品牌认同并与其达成共识。
2、2001年加入时尚芭莎杂志,成为美术编辑。
2005 年获伦敦艺术大学印刷学院专业摄影制作专业硕士。
2008年邀请为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拍摄肖像及杂志封面。
2009年搜狐时尚盛典-2009年度最佳时尚摄影师。
2012年芭莎邀约拍摄好莱坞明星阿德里安·布劳迪。
2012年 ELLE Style Awards 年度中国摄影师大奖。
3、张悦于2007年成立ZACKIMAGE(北京悦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合作。他把不同地方的文化背景融合在拍摄里,身边的一切都是灵感泉源。每一张都拥有丰富的情感,像是述说着一个故事。
分析如下: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人文摄影顾名思义就是以人或人的活动为拍摄对象的摄影。
目前通常是艺术性的摄影活动才用到这个名词。人文摄影,显然是指能体现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优秀的、健康的内容的作品。这些作品能触及读者的心灵深处,使读者在爱、关怀、崇敬等情感上能与作者引起共鸣。
静物摄影
静物摄影与人物摄影、景物摄影相对,以无生命(此无生命为相对概念,比如从海里捕捞上来的鱼虾、已摘掉的瓜果等)、人为可自由移动或组合的物体为表现对象的摄影。多以工业或手工制成品、自然存在的无生命物体等为拍摄题材。
在真实反映被摄体固有特征的基础上,经过创意构思,并结合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等摄影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将拍摄对象表现成具有艺术美感的摄影作品。这就叫静物摄影。
静物摄影在选材方面有广阔的天地,在择好素材之后,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处理这些对象,因为被摄物体是无生命的,可以任凭摆布,多角度移动以达到创作意图。静物摄影具有两大优点:首先,它是进一步体会艺术视觉的深化过程。
当一些很平常的物体被拍成引人入胜的照片时,实际上也就是深入学习观察这些物体的过程。其次,拍摄静物能获得更多的实际摄影知识。对摄影者来说,静物摄影的难处在于它的画面构成具有独到之处。
当布置好被摄物体之后,必须选择拍摄角度,在用光方面发挥创造性,进而把从静物摄影中学习到的实际摄影知识、基础原理应用到日常摄影中去。
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与一般的人物摄影不同:人像摄影以刻画与表现被摄者的具体相貌和神态为自身的首要创作任务,虽然有些人像摄影作品也包含一定的情节,但它仍以表现被照者的相貌为主,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像摄影作品只交待被摄者的形象,并没有具体的情节。
而人物摄影是以表现有被摄者参与的事件与活动为主,它以表现具体的情节为主要任务,而不在于以鲜明的形象去表现被摄者的相貌和神态。这二者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是否具体描绘人物的相貌。
不管是单人的或是多人的,不管是在现场中抓拍的还是在照相室里摆拍的,不管是否带有情节,只要是以表现被摄者具体的外貌和精神状态为主的照片,都属于人像摄影的范畴。
那些主要表现人物的活动与情节,反映的是一定的生活主题,被摄者的相貌并不很突出的摄影作品,不管它是近景也好,全身也好,只能属于人物摄影的范畴。
当然,从广义上来说,人像摄影拍的是人,它也属于人物摄影。人像摄影以刻画和描绘被摄者的外貌与神态为自己的表现任务,应人物相貌鲜明。它分作照相室人像、室内特定环境人像和户外人像三大类。人像摄影的要求是“形神兼备”。
记录摄影
记录摄影指以纪录为第一目的,对客观事物进行真实影像反映的摄影。
摄影之所以诞生,就是为了记录的目的。它诞生之后所显示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也恰恰在于它的记录功能。这是其他技术或艺术所无法比拟或取代的。
因此,从广义上说,摄影就是记录。记录摄影的结果是影像记录作品。相应而分,影像记录作品包括影像新闻作品和影像纪实作品。
记录摄影目的(可能并不惟一,却是首要目的)在于记录;前提是尊重客观真实;对象是客观事物的表像;记录方式是以摄影再现影像。按照纪录影像的方式和追求的价值不同来划分,记录摄影分为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
艺术摄影
随着的发展,人们在摄影中不断地增加艺术的元素,开始产生艺术摄影。它与记录摄影的区别在于艺术性的多少与高低,而无绝对的界限。
例如:我们去照张像作身份证或留个纪念,一般照相馆拍摄的照片,最多有点资料或记录价值。可是,郑景康先生给齐白石先生拍的人像,50年过去了,至今仍是世界二十幅最优秀的人像作品之一。其中的差别完全 在于艺术性的高低。
艺术摄影拍出来的效果更唯美,因为这不仅需要技术,还要找准拍摄的时间、地点和角度。
画意摄影
画意摄影以其唯美的画面语言及美好的设计内涵一直是人像摄影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十九世纪后半页,英国摄影家雷兰达拍摄出了曾被预言为“摄影新时代来临了”的作品-----《人生的两条路》,在摄影还被轻视的当时,这幅作品以其劝勉性的主题和油画式的构图,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极高评价。可以这样说,雷兰达对推进摄影艺术的发展功不可没。
从此,画意摄影也逐渐成为摄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商业摄影
商业摄影,顾名思义是指作为商业用途而开展的摄影活动。从狭义上讲就是商业摄影,广义上就是为发布商品或者撰写故等进行的摄影类型,这种类型在时下的摄影活动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种。
这类摄影是为商业利益而存在的,要按照企业要求进行拍摄,比较拘束。
水墨摄影
和传统的水墨画一样,现市面上出现的水墨摄影作品,按题材,可以分为风景、花鸟和意境,对应国画中的山水画和花鸟画;按手法和意境,可以分为抽象和具象,对应国画中的写意和工笔。
水墨风格的摄影照片虽然免不了使用Photoshop等软件的后期加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扭曲原照片。好的水墨摄影作品要尽量少的修改原照片,它考验的更多的是摄影师的构图和捕捉光影的能力 。
全息摄影
全息摄影是指一种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的新型摄影技术。普通摄影是记录物体面上的光强分布,它不能记录物体反射光的位相信息,因而失去了立体感。
全息摄影采用激光作为照明光源,并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经被摄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人眼直接去看这种感光的底片,只能看到像指纹一样的干涉条纹,但如果用激光去照射它,人眼透过底片就能看到原来被拍摄物体完全相同的三维立体像。
一张全息摄影即使只剩下一小部分,依然可以重现全部景物。全息摄影可应用于工业上进行无损探伤,超声全息,全息显微镜,全息摄影存储器,全息**和电视等许多方面。
摄影流派:
1绘画主义摄影
绘画主义摄影是流行于20世纪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
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它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
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的拉斐尔和摄影的提茨安。”
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师是英国画家希路(1802-1870),他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1851年至
1853年,是绘画主义摄影的成长时期。
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1830-1901)发表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他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
无疑的,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的目标,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而已。”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两种生活方式,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这一时期的作品,其题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规喻性。拍摄时,预先打好草图,然后利用模特儿、道具,组织和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追求照片画面的绘画效果。
随后,绘画主义摄影的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崇尚古典主义,造型和构图仍具学院派的法则,因而显得含蓄、沉稳、典雅。
当该流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依旧是它的特点。
由于绘画主义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如果想要使摄影在艺术上有地位,摄影家就必须首先培养起审美的能力和育实艺术的修养。”所以其历史功绩是把摄影从初期机械地摹写对象引导到造型艺术的领域中去,促使了摄影艺术的发展。
由于绘画主义的创作大都脱离现实生活,加上摄影器材的日益改善,人们审美趣味的不断发展,为“自然主义”所冲击。尽管这样,在今天的摄影艺术殿堂中,仍有它的席位。
这一流派的主要摄影家和作品有:普莱期(-1896)的男爵之宴、鲁宾逊漂流记、宝塔情景;罗宾林的当一天工作完了的时候、秋天、两个小姑娘、弥留、拿着毒药瓶的朱丽叶、黎明和落日;
雷兰德洗礼者圣约朝霞之首、伊菲吉尼亚、优迪特与荷罗佛尼斯;金马伦夫人(1815-1897)的汤姆士卡莱尔和尼达(1820-1910)的弥留之际的嚣俄等等。
2印象派摄影
1899年,英国举办了法国印象派绘画的首次展览。绘画主义派摄影家罗宾森在其影响下,提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更优美”的审美标准,提倡“软调”摄影。该流派是绘画印象派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开始,他们运用软焦点镜头进行拍摄,布纹纸洗印,追求一种模糊朦胧的艺术表现效果。随着“溴化银洗相法”和在颜料中混入重铬酸胶洗相纸法的出现,印象派作品从对镜头成象的控制发展到暗房加工。
他们提出“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象照片”,并且认为“假如没有绘画,也就没有真正的摄影。”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印象派摄影家还用画笔、铅笔和橡皮在照片画面上加工,特意改变其原有的明暗变化,追求“绘画”的效果,如拉克罗亚在一九零零年创作的《扫公园的人》,就象是一幅画在画布上的炭笔画。
印象派摄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丧失了摄影艺术自身的特点,所以有人又把它称之为“仿画派”。可以说它是绘画主义摄影的一个分支。
这一流派的艺术特色是调子沉郁,影纹粗糙,富有装饰性,但缺乏空间感。其著名摄影家有杜马希(-1937)、普约(1857-1933)、邱恩(1866-1944)、瓦采克(1848-1903)、
霍夫梅斯特兄弟(1868-1943;1871-1937)、杜尔柯夫(1848-1918)、埃夫尔特(1874-1948)、米尊内(1870-1943)、辛吞(1863-1908)、奇里(1861-1947)等。
3写实摄影
写实摄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该流派的摄影艺术家在创作中恪守摄影的纪实特性,在他们看来,摄影应该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只有具有“数学般的准确性”,作品才能发挥他种艺术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A·斯蒂格利茨曾说:“只有探讨忠实,才是我们的使命。”
另一方面,他们又反对象镜子那样冷漠地、纯客观地反映对象,主张创作应该有所选择,对所反映的事物应该有艺术家自己的审美判断。著名写实摄影大师刘易斯·海因就说过这样的名言:“我要揭露那些应加纠正的东西;同时,要反映那些应予表扬的东西。”
可见他们崇尚艺术应该“反映人生”的观点。他们敢于正视现实,创作题材大都取于社会生活。艺术风格质朴无华,但具有强烈的见证性和提示力量。
最早的写实摄影爱好当推英国摄影家菲利普·德拉莫特于1853年拍摄的那些火棉胶纪录片。稍后,则是罗斯·芬顿的战地摄影和六十年代末的威廉·杰克逊的黄石奇观。
1870年以后,写实摄影渐趋成熟,开始把镜头转向社会,转向生活。如当时的摄影家巴纳多博士就拍摄了流浪儿童的悲惨境遇,而震动了人们。
随后,写实摄影家人才辈出,作品都以其强烈的现实性和深刻性而著称于摄影史。例如英国勃兰德的《拾煤者》;美国R·卡帕的《通敌的法国女人被剃光头游街》;法国韦丝的《女孩》等等,不胜枚举。
4自然主义摄影
1899年,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鉴于绘画主义创作的弱点,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然主义的摄影》的论文,抨击绘画主义摄影是支离破碎的摄影,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
他认为,自然是艺术的开始和终结,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他说,没有一种艺术比摄影更精确、细致、忠实地反映自然,“从感情上和心理上来说,摄影爱好的效果就在于感光材料所记录下来的,没有经过修饰的镜头景象。”
该派另一位大师A·L·帕邱说得更明确:“美术应该交给美术家去做,就我们摄影来说,并没有什么可借重美术的,应该从事独立性的创作。”
由此可见,这种艺术主张,是对绘画主义的反动,它促使人们把摄影从学院派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对充分发挥摄影自身特点有着促进作用。
这一流派的创作题材,大都是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
由于自然主义摄影满足于描写现实的表面现实和细节的"绝对"真实,而忽视对现实本质的挖掘和对表面对象的提炼,一句话,不注意艺术创作的典型化和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因而,它实质上是对现实主义的庸俗化。有时会导致对现实的歪曲。
这一派著名的摄影家有德威森(1856-1930)、威尔钦逊(1857-1921)、葛尔(-1906)、搔耶(1856-)、萨特克利夫(1859-1940)等。
5纯粹派摄影
纯粹派摄影是成熟于二十世纪初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其创导者为美国摄影家斯蒂格里兹(1864-1946)。
他们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发挥摄影自身的特质和性能,把它从绘画的影响中解脱出来,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高度的清晰、丰富的影调层次、微妙的光影变化、纯净的黑白影调、细致的纹理表现、精确的形象刻画。
总之,该派摄影家刻意追求所谓的“摄影素质”:准确、直接、精微和自然地去表现被摄对象的光、色、线、形、纹、质诸方面,而不借助任何其他造型艺术的媒介。
科班1913年送展的俯瞰纽约,就是纯粹派中的佳作。
摄影家从高处俯瞰纽约某个广场,虽没有任何加工、修饰,但新颖的构图,独特的造型,使人耳目一新,再如E斯坦诚的K桑德伯格,则是用多次曝光的手法,了独幅作品空间、时间的限制,在一个画面中细腻地刻画了诗人情绪的转换,影调的组合和构图的变化,极有韵律感。
从某个角度说,纯粹派的某些主张和创作是形式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混血儿”,后来则衍变成“新即物主义”。但该流派在一定程度上曾促进了人们对摄影特性和表现技巧的探索和研究。
这一流派的著名摄影家是斯特兰德(1890-1976)和F64小组摄影组织中的摄影家,如亚当斯、坎宁安等。
纯粹派后期的作品则向线条、图案和歪曲形象的抽象方面发展,其有影响的摄影家是亚博、史丁纳、史脱特文和伊凡思等。
6新即物主义摄影
新即物主义摄影又称“支配摄影”、“新现实主义摄影”。为20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
该流派的艺术特点是在常见的事物中寻求“美”。用近摄、特写等手法,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突出地表现对象的某一细部,精确如实地刻画它的表面结构,从而达到眩人耳目的视觉效果。
它不考虑艺术的本质在于提示对象的本质,因而其美学思想是属于自然主义范畴的。例如,摄影家帕邱在一九二三年拍摄的火车头的回转轴就是用近摄手法,表现了火车头回转轴运转时的状态,由于画面摒弃了其他细部因而给予观众的视觉印象是强烈的。
新即物主义的理论先驱是斯特兰德,他对即物主义艺术特征作了如下规定:“新即物主义乃是摄影的本质,并且也是摄影的产物和界限。”他认为,摄影“对生命的表现极强,而且需要观察正确事物的眼睛。
为此,并非根据敷衍的过程和操作方法,而是必须运用纯净的摄影术才行。”新即物主义摄影的创作先驱则是阿杰和斯泰肯。而实际创始者为上面提到的帕邱。
新即物主义摄影家的功绩是促使人们对摄影自身特性的研究和探索,把摄影从审美性的虚幻世界中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但是,由于过分强调了细部物质表面结构的描写,为后来的抽象主义摄影提供了萌发的土壤。
一九二五年前后,由于出现了大口径的小型照相机,新即物主义的表现领域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不少人像作品及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的作品。
新即物主义的著名摄影家有桑德(1876-1964)、勒斯基(1871-1956)、黑葛(1893-1955)、希尔夏(1881-1948)休利曼·霍培(1878-)、埃夫特(1874-1948)、威斯吞·亚当斯(-1902)等。
7超现实主义摄影
超现实主义摄影为达达派没落时期出现于摄影艺术领域中的一种流派,兴起于20世纪三十年代。
这一流派有着较为严谨的艺术纲领和艺术理论。他们认为,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去表现现实世界是古典艺术家早已完成了的任务,而现代艺术家的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讨过的那部分人类的“心灵世界”。
因而,人类的下意识活动,偶然的灵感、心理变态和梦幻便成了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家们刻意表现的对象。
摄影中的超现实主义者也象达达派摄影家一样,利用剪刀、浆糊、暗房技术作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段,创造一种现实和臆想、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所以其效果是奇特、荒诞而又神秘的。
该流派的创始人是英国摄影家丝顿和美国的布留奎尔(1880-1945)。真正完成者为英国舞台摄影家马可宾(1905-),他在自己的创作中,把"超现实"的虚和现实中的实揉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既虚幻又实在的境界。
例如,他在一九四六年创作的《马可宾的自画像》就是一幅很典型的超现实作品,它是运用四次曝光的手法拍摄出来的--一次正面,两次侧面和一次一只眼睛。
这一流派的著名摄影家有从事超现实主义集锦照片的画家帕尔汗;变形人体摄影家布兰特;肖像兼宣传摄影家卡逊以及布鲁门塔尔、洛林、哈尔斯曼、赖依、等。
8抽象摄影
抽象摄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
该流派的摄影家否定造型艺术是以可审视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艺术家审美感受的这一基本特性,宣称要把摄影"从摄影里解放出来"。
初期,用无底放大法省略去“被摄体”的细部纹理和丰富影调,制作成仅表现其形状的“光图画”。
后来发展到或运用光线,或剪辑集锦,或中途曝光,或拍摄时震动照相机使被摄体形象在底片中的结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变画面的表面结构,改变被摄物体的原有形态和空间结构,力图使用所谓形式、影调(色彩)和素材的“绝对抽象的语言”。
使被摄物体转变成某种不能辨认为何物的线条、斑点和形状的结合体。
以表现该派艺术家奉为圭臬的所谓人类最真实、最有本质力量的潜意识世界。在作品中,被摄物体只不过是被艺术家借来随心所欲地产生表现自身想象和个性“旋律”的音符。
抽象摄影的发轫者为泰尔博(1800-1877)。开始时,作品画面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可辨认性。
至一九一七年摄影家科班(1882-)用木片和透明玻璃碎片拍摄的《波尔多画报》就已完全不可辨认了。一九二二年,匈牙利抽象画家莫荷利纳基(1895-)在曼瑞(1890-)等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并从理论上予以确立。
随后,抽象画家康丁斯基、克勒等引进了显微摄影和X光摄影,从而大大扩大了抽象派摄影的表现范围,丰富了摄影艺术的语言,建立了自己的艺术体系,并风行于欧美等国。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除文中已提及的外,尚有史格特、芬宁格、安真兰特、佛莱泰、温隙斯特、格连巴晤、夏德和布留奎尔等。
9堪的派摄影
堪的派摄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反对绘画主义摄影的一大摄影流派。
这一流派的摄影家主张尊重摄影自身特性,强调真实、自然,主张拍摄时不摆布、不干涉对象,提倡抓取自然状态下被摄对象的瞬间情态。
法国著名的“堪的”派摄影家亨利·卡笛尔·布列松说过:“对我来说,摄影就是在一瞬间里及时地把某一事件的意义和能够确切地表达这一事件的精确的组织形式纪录下来。”因而这一流派的艺术特色是客观、真实、自然、亲切、随便、不事雕琢、形象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
“堪的”派中的摄影家,就其美学思想和创作倾向而言,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虽然他们都崇尚人性世态的表现,且大部分都从事于新闻摄影工作,但有的为自然主义者,有的为写实主义者。
催生该流派的作品是一八九三年摄影家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的《纽约第五街之冬》,而真正完成者则是德国的摄影家埃利克·沙乐门博士。他用小型相机在一次德法总理举行的夜间会议结束时拍摄的《罗马政治会议》,由于它的生动、真实、朴实、自然,而成为该流派名垂摄影史的经典作品。
在摄影美学上,他们认为“以摄影的基本特点为基础的照片,是画家或蚀刻家所无法模仿的,它具有它自己的不可分割的我,具有自己特殊的表现力,甚至是用其他媒介不可能表现出来的特性”。
其次,对客观事物的表现,他们重视和强调独创性,说:“(摄影家要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世界,不要通过别人的眼光来看世界,而这正是区分照片是平庸还是高明,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的标准。”
该派著名的摄影家有美国的托马斯·道韦尔·麦阿沃依;英国的茜莉特·摩戴尔;法国的维克托·哈夫门;以及路易斯·达尔·沃尔夫、彼得·斯塔克彼尔·布鲁维奇等等。
10“达达派”摄影
“达达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想。“达达”,原为法国儿童语言中“小马”或“玩具马”的不连贯语汇。
因为达达主义艺术家在创作中否定理性和传统文化,宣称艺术和美学无缘,主张“弃绘画和所有审美要求”,崇尚虚无,使创作近乎戏谑,因而人们把该艺术流派称之为“达达派”。
由于达达派摄影艺术作品不符合人们一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1924年以后就逐渐受到有较明确、完整的艺术豆腐和纲领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的冲击。但其影响仍可在以后出现的现代派摄影艺术中窥见。
达达派的著名摄影家有菲利普哈尔斯曼、摩根、拉茨罗摩荷利纳基和利斯特基等。
11主观主义摄影
主观主义摄影是一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比抽象派摄影更为“抽象”的摄影艺术流派,所以又称作“战后派”。
它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其创始人是德国摄影家奥特·斯坦内特。他认为,“摄影是本来具有发挥自己能力的宽阔领域,也具有高度的主观能动作用。
但目前却成了一种机械的写实主义”。于是提出了“摄影艺术主观化的艺术主张。极力主张摄影艺术的终极应该是提示摄影家自身的某些朦胧意念和表现不可言传的内心状态和下意识活动。”主观摄影就是人格化、个性化的摄影。
这便是该流派的艺术纲领。主观摄影的艺术家们极度强调自己的创造个性,蔑视一切已有艺术法则和审美标准。该派理论家公开表示,“主观摄影不仅仅是一种试验性的图像艺术,而是一种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创造性艺术。”“我们可以任意使用技术手段去创造照片。”
西方人体摄影的嬗变 世界艺术史上,在希腊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过人体艺术的辉煌时期,其后诞生的摄影艺术,在经历了初期令人震惊的再现客观现实的艺术表现力后,富有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摄影家就开始向人体摄影领域的突进。
1857年瑞典摄影家、后来留居英国的雷达兰,拍摄了一幅在摄影史上奉为经典之作的《人生的两条道路》,这幅情节丰富,场面浩繁的画面,运用了大量的人体作品,主题是观善惩恶,以白鬓长者为中心,两边两组人物体现了两种不同的道德观念、生活理想和人生历程。
但是它也受到了少数人的攻击,说它动用那么多裸女,姿态粗野*糜,流于色情等等。可见,古今中外,人体艺术无论它有多么积极的思想意义或高明的艺术处理,都会受到一些人的非难和攻击,这恐怕已成为一种规律性反应了。
西方人体摄影的发展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在发展常规的传统的人体摄影的同时,也风行表达强烈的主观感受、现代摄影语言、创造多种流派、风格的作品,以至出现了畸形、切割、重组、神秘、荒诞、丑陋的意境。
如杰瑞·郁斯曼的象征意味的人体摄影、罗杰·麦丁的《随意的人体》、托德·窝尔克的原始硕大造型的人体摄影、罗伯特·亨内斯钦及启德苏·俄克哈马等的切割重组的人体摄影、李思丽·克罗娜斯的荒诞意味人体摄影及宁达、康偌道尼·米切尔等的有性感意味的人体摄影等。
:摄影
1 用摄影作品传递的美:深度、灵性与纯净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传递出种种美的体验和感受。在某些摄影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一种深度、灵性和纯净的美感。
2 摄影师们的创意与才华
要展现这种美,摄影师们需要有独特的视角、创意和才华。他们通过捕捉特定的瞬间和场景,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美学体验。
3 摄影作品中的故事与情感
在传达美感的同时,摄影也能传递出深层次的故事和情感。经过拍摄和编辑,摄影师们常常能够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观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4 摄影作品中传递的价值与意义
除了带来美的体验和情感共鸣,摄影作品还能够传递出种种价值和意义。这些价值和意义来自于摄影师的视角和感受,可以涉及社会问题、人性探讨等多个方面。
5 摄影作为窥见世界的窗口
最后,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重要性不仅仅在于传递美和价值。通过摄影,我们能够以一种更加深入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去发现人类文明和自然之美,从而开阔我们的视野和心灵。
人像拍摄是一种非常广泛的摄影类型。有很多方法可以创建视觉上吸引人的肖像,最有趣的一种方法是拍摄情感肖像。捕捉表现情感(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被拍摄人像的能力,不仅使你可以向查看者展示主题的更多性质,而且还可以帮助创建引人入胜且令人兴奋的图像。在本摄影中,我们将为你提供8条提示,以帮助你拍摄情感肖像。这些技巧中的一些技巧本质上是技术性的,但其中大多数都集中在如何与被摄人像互动上。
1关注情感当你拍摄情绪时,思考画面中需要哪些信息将很有用。如果你的被拍摄对象在微笑,请对画面进行构图,以使其仅包含与这种情绪有关的头部和身体部位,所有不必要的信息都必须从画面中删除。画面中的空间很宝贵,你需要清楚地传达你的信息。不必要的信息(例如,与情感无关的背景或身体部位的东西)只会分散画面的视觉。
构图,专注于情绪,切断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任何事物。
还请注意被拍摄对象的肢体语言。如果被拍摄对象手势示意,请确保将其包括在框架中,因为这将有助于完成图像。
2使用简单的照明
尝试捕捉情绪时,基本的照明技术效果很好。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将不需要多个光源和反射器。
在情感人像拍摄中,最好使用简单的照明,在这里,就像在第一个技巧中一样,它是关于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你想要的位置。简单的照明将有助于此。
选择哪种照明方案这完全取决于你要传达的情感。对于明亮,快乐的情绪,你也可以使用补光灯。对于诸如悲伤之类的“较暗”的情绪,你需要更生动的灯光,例如在短距离内获得的灯光。短光是一种出色的工具,它可以为你提供很多阴影,并可以为照片增添很多气氛。对于那些不知道什么是短灯的人。在短光下,光源照亮位于更远处的脸部侧面远离相机(假定面部稍微向侧面旋转)。相反,长光会照亮最靠近相机的脸部。
3给被摄人像明确的拍摄方向
在开始拍摄之前,请尽可能清晰地向拍摄对象解释他想要什么。
需要非常清楚地告诉你拍摄对象的主题你想要达到的目标。要具体,避免不确定性。如果你只是说要在框架中感到快乐,你可能会得到每个人在镜头前做出的一般微笑。与其说不开心,不如说:“我需要一种真正的喜悦表达。我想让你想象一下,你刚刚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小狗。” 这样的指示常常引起真诚的情绪。
如果小狗不起作用,请随时将其替换为可能的东西。小猫,婴儿,龙猫,摩托车等。
4与被拍摄对象沟通
与被拍摄对象的良好联系通常会给你带来更微妙和真诚的情感。
为了从被拍摄对象中获得最佳和最真实的情感,你需要与它们建立真正的沟通。善待,礼貌,让他们谈论自己,和他们开玩笑。
此外,请尝试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合影。作为摄影师,你可能会担心照明和所有技术问题,但我认为对你而言,至关重要的是,你必须担心所有这些事情,并将被拍摄对象集中在她的角色上。
5让你的被拍摄对象成为演员
告诉被拍摄对象不同的场景,可以为你提供一系列构图加你,从中你可以选择最自然,最吸引人的镜头。
一种有助于展现出良好的情绪姿势的方法是使模型动作,而不是姿势。静止图像和视频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人们会相应地改变其行为。如果你建议它们与拍摄照片和场景有关,就好像它们正在拍摄**一样,或者好像它们在舞台上表演一样,则你可以获得更多自然的情绪。
6视线从镜头中移开
在照片中传达情感的最简单方法之一就是将视线从相机镜头上移开。
传达真实情绪的最简单方法之一就是确保拍摄对象没有直接看着相机。相反,选择并标记他们可以看到的点,然后要求他们这样做。如果你可以捕捉并清楚地传达你所寻找的情感,那么选择哪个位置就不重要了。
这对于黑暗情绪非常有用。当对象望着远方时,可以轻松地描绘出悲伤,渴望和体贴。这不是规则,因此除非情况需要,否则请勿以这种方式拍摄每张照片。
7拍摄幽默搞怪形象
告诉你的被拍摄对象,他们可以幽默搞怪的形象。这可以帮助他们放松并在以后更自然地行动。
许多人(包括经验丰富的人)倾向于站在相机前。让他们知道他们可以搞怪地行事。此外,鼓励他们表现得尽可能有趣和自负。这将有助于他们放松身心,也有助于振作起来。表达被拍摄对象的有趣面孔是消除照片严肃性的好方法。
8给予一定思考
尝试给被拍摄对象一个特定的场景来考虑,并花一些时间。这通常效果很好。
你可以给被拍摄对象一个特定的问题,而不是随机的单词。它非常适合任何情感,无论是幸福还是悲伤。
对于更悲伤的情绪,(从经验上来讲)避免太具体的句子。如果你说“想像丢失一只宠物”,而他们最近又丢失了一只宠物,那真的不好。
而是让他们想象自己感到失落,然后让他们考虑想到的一切。请记住,当你尝试捕捉负面情绪时,通常,你不知道主题生活中正在发生什么。尽管你想捕捉情绪,但是通常不应该使被拍摄对象遭受不必要的情绪障碍。
结论有时候让被拍摄对象以你想要的方式做出反应,然后在照片中很好地传达这些情绪,可能并非易事。我们希望借助这些技巧,将帮助你更好在摄影中表达人像情感。
1描写摄影师的词语有哪些
1、词语: 妙手偶得
拼音: miào shǒu ǒu dé
解释: 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出处: 宋·陆游《文章》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举例造句: 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茅盾《白杨礼赞》�
2、词语: 自成一家
拼音: zì chéng yī jiā
解释: 指在某一方面的学问或技术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
出处: 《北史·祖莹传》:“作文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举例造句: 乃公之文章,则自成一家,足以千秋不朽。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十二
3、词语: 独树一帜
拼音: dú shù yī zhì
解释: 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举例造句: 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独树一帜,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4、词语: 别具一格
拼音: bié jù yī gé
解释: 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出处: 清·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举例造句: 这个画家的人物画拙中见巧,别具一格。
5、词语: 出神入化
拼音: chū shén rù huà
解释: 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举例造句: 不知道这位老画师是观察了多少的活虾,才能够画虾画得这样出神入化的。 秦牧《虾趣》
6、词语: 炉火纯青
拼音: lú huǒ chún qīng
解释: 纯:纯粹。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出处: 唐·孙思邈《四言诗》:“洪炉烈火,洪焰翕赫;烟示及黔,焰不假碧。”
举例造句: 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摄影师:
读音:shè yǐng shī
解释:使用照相机、感光片、光源和造型技艺在室内外拍摄人像、风景、产品及生产或生活图像信息的人员。
2形容摄影师的成语一触即发yī chù jí fā
[释义] 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语出] 宋·张咏《乖崖集》:“鯸鮧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正音] 发;不能读作“fà”。
[辨形] 即;不能写作“既”。
[近义] 箭在弦上 剑拔弩张 千钧一发
[反义] 引而不发
[用法] 比喻事情已经到了相当紧张的程度。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和“剑拔弩张”都形容事态发展紧张;有时可以通用或连用。但“剑拔弩张”形容书法雄健或气势逼人;~不能。
[例句]
①这件事在他心里憋了很久;到了~的地步。
②两伙匪徒互相增大实力;火拼已如箭在弦;~。
3形容摄影师的成语有哪些1 如梦如幻
读音:rú mèng rú huàn
出处:出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 有如梦幻泡影 如梦亦如幻 如露亦如电 当作如是观"
2妙不可言
读音:miào bù kě yán
出处:晋·郭璞《江赋》:“经纪天地,错综人术,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
3自成一家
读音:zì chéng yī jiā
出处:《北史·祖莹传》:“作文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4出神入化
读音:chū shén rù huà
出处:语出明黄佐《翰林记卷一○习书》:“ 真所谓精能之至、出神入化者。”
5鬼斧神工
读音:guǐ fǔ shén gōng
出处:《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忧鬼神。”
各个成语的含义:
如梦如幻:很美,朦朦胧胧,不像是在现实中。多指美好事物,也有镜花水月的意思。
妙不可言:妙:美妙,巧妙;言:说。形容美妙得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
自成一家:指在某种学问或技术上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
出神入化: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
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4描写“摄影师”的句子有哪些摄影师其实就是那个什么也没找到的人,可是他总是保持希望到最后一刻。这种希望激励着他,使他能坚持下去。
摄影家能保持年轻,是因为他们一直到最后一刻,还希望能拍出一张成功的照片。
最失落的两个职业是牙医和摄影师:牙医想当医生,摄影师想成为画家。
一个真正的摄影师像真正的诗人或真正的画家那样少见。
佩里:一个摄影师应该和他的相机形影不离,吃饭睡觉也不例外。
不管是用色阴郁还是视角独特,外国摄影师镜头中的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3396335中国,总有一种别样的味道,恢宏庞大、震撼人心。
非论是用色阴郁还是视角奇怪,本国摄影师镜头中的中国,总有一种别样的味道,恢宏复杂、震撼人心。
付羽是在互联网上活跃的北京青年摄影师,他经常开车走南闯北,记录我们所处的大时代的惊异却日常的百态。
好山好水,还得有好摄影师善于捕捉镜头,才能相得益彰,表现自然之美。
摄影师必须是照片的一部分。
摄影师,虽然总是挨冻受饿起早贪黑,但是却能看到大自然最美的瞬间。
讲述摄影师们捕捉乡镇暴力场面的故事,以及出生在白人父母家庭的黑人女孩那真实而触目惊心的遭遇,剖析了这个被种族隔离制度扭曲的社会。
为了触发我的创造性并让自己参与到这个时髦的"艺术"摄影的世界中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任务:做些没有一位摄影师曾经做过的事。我想我上述的突破已经是一个惊天动地的艺术界事件了。
5有哪些关于摄影、描写摄影师的句子1因情感而拍摄,而不要刻意追求与你无关的影像,即使那影像再完美也是空洞的。当你并不以成为职业摄影师当作拍摄的目的时,你往往会拍的比职业摄影师还好。
2在相机如此普及的今天,更多的人愿意自由的拍摄,不断的按下快门。如果你总能从这样的重复中找到 的话,我是非常为你高兴的,因为快乐来的就是这么容易。
3对于画家来说是友好的,没有它,面对大千世界画家无从起笔。而对于摄影师而言,框是对你的禁锢,你必须以它为标准对世界做出取舍。而且舍去的永远是大留下的是只能是小。世界是一个在时间中流淌的河,只有摄影可以在多个维度让世界停下那么一瞬间。按下快门你就告诉世人你的关注点,而一个人关注什么不会仅仅和摄影有关。当你知道框什么时,怎么框就不再难以判断了。以自己的视角移动这个框,在里面建立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主观世界。
4技术是有高下的,但意识则没有。对于摄影而言你完全可以在这两个方面都倾注很大的力气,偏重于其中任何一方你都会有收获。如二者兼收则为集大成者。你的片子炫不是因为你的相机炫,而是因为你的生活炫!
5不是只有旅游和好看的菜谱才是有用的照片,其实真正好的给你带来的是一种情怀。当你不再纠结于迎合世人的标准时,你才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否则你只是一个给相机厂商打工的人。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自己的影像标准呢?那照片的内容如果是感人的,你清楚的拍下它就够了。
6做为年轻记忆中最重要的部分,爱情与旅行是最令人乐于回忆的两个话题。要尽早成为一个旅行者,让自己离开那些能让我们倍感安全的地方,向未知前进。新的世界常常首先出现在旅行者的视野里,他们抱着单程旅行的勇气出发,只为了发现了一个新天地。经过的地方会看到罹难者的墓碑,但那又怎样呢,在家终老难道就是幸福吗?
7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一个摄影师非常难以找到他的习惯拍摄手法,但每张都很吸引人时,你赶紧认真搜索一下他的名字,必是如雷贯耳的人物。
8我从不担心自己的照片拍的不够好,因为这是我的生活态度,如果我是习惯于安逸生活的人,在我的照片里必看不到社会批判者的犀利。
9所拍摄的人们所具有的无限魅力,源于一种内涵的气力。这是埋没在每一个人身上的难以形容的奥秘的一部门,我的工作就是用胶片捉住它。——约瑟夫·卡什
10任何事物,非论出于甚么缘由,只要冲动了我,我就拍摄它。我不是专门去物色那些不平常的题材,而是要使平常的题材酿成不平常的作品。——爱德华·韦斯顿
11世界上没有任何工作没有其决议性的一刹时。在几分之一秒的时候里,在熟悉事务好处的同时,又赐与事务自我以恰当的完善的布局情势。——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出品:中国科普博览 SELF格致论道讲坛 实习记者 李珂
几次见到蔡石都在咖啡馆,行色匆匆的样子,说是跟我们聊完以后,还要赶赴下一场约会。他一年大部分时间在外面拍摄,往往一回北京就会收到很多邀约,讲座、培训、上节目……与十多年前刚入行的落拓相比,他已经走上了摄影生涯的顶峰。
如今的蔡石,在摄影圈拥有很多种光环:The North Face亚洲首位签约摄影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MAB首席摄影师、佳能赞助摄影师、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等等,尤其在很多摄影爱好者心里,他是人文地理摄影界“大神”一般的存在。
然而,可能你不会相信,这样一位摄影界的达人,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摄影培训、没有拜过任何一位老师,也没有参加过任何一项摄影比赛,而是半路出家,凭着满腔热爱从对摄影的一无所知走到了现在。
戏剧性人生
“我的人生很有戏剧性”,蔡石这样说。
蔡石生于浙江省一个小村庄,父辈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然而蔡石很好学,老师和学校给了他对这个世界全部的初始认知。“那个时候,我是全村最爱学习的那个,或许‘出去看看世界’这个朴素的本能给了我最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很幸运,1992年,我以高分来到了回浦中学,来到了我那时心目中最繁华的都市——临海。”
就是在高中校园里,蔡石生平第一次接触相机,感受到摄影的魅力。“高二暑假,跟我最好的同学约了去他在海边的老家玩。第一次去海边,我非常兴奋,觉得应该记录下来,于是,我鼓起了很大的勇气向当时的班主作陶永武老师借了一部相机,并且化了半个月生活费买了半卷装的胶卷,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摸相机,第一次拍照片,关键是我居然拍出了非常好的照片,那一刻,摄影在我的内心里种下草,我根本不知道它会给我带来如此大的变化。”
然而,正如蔡石自己所说,这次摄影经历只是埋下了一颗种子,但还不具备发芽的时机。高中毕业,什么都不懂的蔡石选择了金融,用他的话说“那个时候很傻,不知道什么是梦想。”按部就班的生活是所有人的归宿,蔡石最开始也是这样觉得的。大学毕业后,蔡石进入了银行,捧上了大家眼中的金饭碗,家里颇以他为荣,然而没多久,严格的条例流程的工作让他很快失去兴趣。2002年左右,他辗转进了了一家金融软件服务公司,并有机会派到北京进行学习,这次机会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
北京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打开了蔡石的视野,各种摄影沙龙、线下活动,尤其是互联网上的热火朝天的摄影论坛,让蔡石内心深处埋藏的摄影种子仿佛在一瞬间受到了春风雨露的滋润,开始发芽、蓬勃生长。
“2002年来到北京,我的收入算比较高的,一年就可以在北京买套房子,但是我还是决定辞职做摄影。” 为了追求所谓的梦想放弃高薪的工作,在很多人看来很傻,然而蔡石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作为一个毫无专业背景与资历的年轻人,要走摄影之路,无论对谁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现实的骨感”是什么样子,在最初辞职的那段时间里,蔡石深切地感受到了。从做自由职业者到开商业摄影公司,折腾了一段时间,赔了100多万,最惨的时候把所有相机全卖光,房租欠了半年,被房东赶出来了。在短短的时间里,从年薪四五十万变成没有收入,从本可以拥有一套北京住房变成北漂了。
真的什么都没有剩下吗?蔡石不觉得,“我是一个想的很明白的人,有钱但不快乐不是我想要的。”
后来在朋友的帮忙下,蔡石开始做摄影订制服务,用两年恢复回来。“这只是挣钱的手段,人必须得生存下去。”蔡石说。
2011年左右他开始专心做人文地理,个人的能力得到了放大。恰逢自媒体时代,给蔡石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几年来的作品不断也为他积累了不小的人气。有更多的媒体和企业希望蔡石能为他们的产品、作品拍照片。
很快债务还清,但蔡石从来没想过重返老本行,“其实我心态很好,还是很自信的,即使是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想过放弃。现在做的比较顺利,回首想来一切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是和以前一样的心态。”
在世间的名利场上,蔡石总是给人宠辱不惊的感觉,“我现在的心态不能说战战兢兢,但也没有所谓的幸福感爆棚。”这大概就是曾经受辱、也曾经辉煌过的心如止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说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吧。
人文地理摄影师
蔡石对自己的定位是人文地理摄影师,“我对世界比较好奇,但漂亮只是它其中的一部分,我喜欢探索不同的生活方式。”
“你能想象几十只海豚一字排开,在船前欢蹦跳跃带你在海上破风而行的感觉吗?Yes,就是我的这个奇幻般的早晨。”
这是蔡石微信朋友圈中的一段话,照片上,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不断有海豚跃起,画出美丽的弧线,水滴在清晨的阳光下格外刺眼。
在过去的两年,蔡石平均每天300天在路上,每年15万公里,飞行10万公里,一年20多个项目,穿越半个地球,拍摄50万张照片,期间更是深入阿里、三江源、罗布泊、太平洋美洲海岸线等人迹罕至的地方进行拍摄。
他走遍了世界各地,饱览极致之境,探寻自然之美:在神农架拍川金丝猴,猴子调皮地把他的帽子拿走;整整三天在海上找中华白海豚,吐得稀里哗啦;在没有任何防护的车里,与东北虎共同生活了2天;拍摄即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的木雕;爬到4500米的牛南湖,在雪山之巅俯瞰翻滚的五色海。
“自然对我的影响潜移默化,但始终是在影响你,它让我看淡很多东西,人太渺小,人的一切的喜怒哀乐都很幼稚,微不足道。”
蔡石的照片不仅仅风光的纯粹美,还有人文与人性的结合,饱含了一个地区自然与文化的精华,以及摄影师浓厚的情感。
“每年去藏区拍摄的人那么多,但真正拍得好的还是那些能够反映当地文化和宗教的作品。”在藏区,蔡石感受到了宗教的力量,也感受到了文化在摄影中的魅力。他认为摄影就是真性情,会唤醒人性中的共鸣,唤起人性中善的一面。
拍摄身边的细节
对于目前中国摄影界的发展,蔡石抱着很大的希望,“中国这两年变化的很多,80后、90后这一代年轻人选择的题材很不一样,这不是技术上的变化,最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改观,生活有太多东西可以去拍,可几乎没人去拍,现在的年轻人就不一样,一个快递都能拍出各种好玩的细节,深入其中,题材更广泛,把生活更广泛的东西包括进去。”
在拍摄地的选择上,蔡石认为仍旧和一个人的文化源头有关,“国外景色虽美,但还是不如在中国有灵感的迸发,语言和文化,有很多隔阂,人的永远与生活有关,要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
“世界那么大,把中国拍遍都不可能,我潜水拍过海底,登山拍过峻岭,飞行拍过峡谷,然而作为一个摄影师来说,下一个目的地永远是鲜活的,摄影师永远在路上。”
埋头赶路,不问前程——这就是蔡石的心声。
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的公益讲坛,每月一期。SELF是 Science, Education, Life, Future的缩写,提倡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尝试打破过去纯粹以“知识传播”为主的科普形式,专注于思想的传播,力图从思想的源头上促进公众参与科学的积极性,打造具有中国科学院特色的、融合创新、科学与人文关怀并存的公益演讲品牌。
登陆“SELF格致论道”官方网站、关注微信公众号“SELF格致论道讲坛”获取更多信息。本期视频也将陆续在中国科普博览上推出,敬请关注。更多合作与SELF工作组self@cniccn联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