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文·赠兄秀才入军(其十四)》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赠兄秀才入军(其十四)》原文与赏析,第1张

我没看懂,对我来说太难

这是全文的翻译,具体那句我也说不好

关于心中的意思,请听这首幽愤诗——

神圣的命运啊

开始在母亲惜爱的襁褓

快乐的童年啊

家人的抚育什么都不曾缺少

从什么时候开始

向未来的人生宣骄

那繁富的礼节

忘得如六月的雪消

古代的风啊吹到现在

现在的人间啊

凡凡了了

吵吵闹闹

那一次上山采药

遇见死而复生的庄老

一千年过去了

他们依旧年少

一千年的山中岁月啊

他们说说笑笑

我问我的索要

我将仙人的法则领教

仙人一去不复返

青山隐隐水迢迢

三十年过去如云烟

亲人啊

深深的在泥土中藏逃

三十年的疲劳

三十年辛苦难煎难熬

多么热烈啊

阴凉的竹林品尝佳肴

多么愤怒啊

竹林发出六位凡人的号叫

难道啊

琴弦一张

烦恼就可以忘掉

琴弦一张

死去的灵魂又将人围绕

人生啊

今日屈就于奸侫的人豪

不如那自由的翔雁

顺从时间的方向游遨

不如那金黄的菊花

在秋风中开得正好

不如那湛蓝的江水

源远流长

碧水滔滔

生命就要断送于闪耀的钢刀

忽然记起友人谆谆的训导

嵇康啊

你的心只存悔懊

即使在浩瀚的沧浪洗澡

你的悔过啊

胜过大海的波涛

高峻的群山

灵芝草长出了幼苗

四个月过后

它便进入长生的歌谣

嵇康啊

你的来到

一生飘摇

如果来生

可以再一次逢遭

自己像无闻的野草

自己像散发的渔樵

野草丛潜伏着昆虫的鸣叫

山谷中传来渔樵的呼啸

1 嵇康的小故事(古文最好)

据《太平广记》三百十七引《灵鬼志》说: 嵇康灯下弹琴,忽有一人长丈余,著黑衣革带,熟视之。乃吹火灭之,曰:“耻与魑魅争光。”尝行,去路数十里,有亭名月华。投此亭,由来杀人。中散(嵇康字)心中萧散,了无惧意。至一更,操琴先作诸弄,雅声逸奏,空中称善。中散抚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云;“身是故人,幽没于此,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来听耳。身不幸非理就终,形体残毁,不宜接见君子。然爱君之琴, 要当相见,君勿怪恶之。君可更作数曲。”中散复为抚琴击节日:“夜已久,何不来也?形骸之间,复何足计?”乃手击其头曰:“闻之奏琴,不觉心开神悟,况若暂生。”邀与共论音声之趣,辞甚清辨,谓中散曰:“君试以琴见与。” 乃弹《广陵散》,便从受之,果悉得。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与中散誓:不得教人。天明语中散:“相遇虽一遇于今夕,可以远同千载。于此长绝,不能怅然。‘

世说新语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德行)

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绍咨公出处,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政事)

锺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文学)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雅量)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容止)

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栖逸)

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 (同上)

刘孝标注引《嵇康别传》曰:山巨源为吏部郎。迁散骑常侍。举康。康辞之。并与山绝。岂不识山之不以一官遇己情耶。亦欲标不屈之节。以杜举者之口耳。乃答涛书。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大将军闻而恶之。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任诞)

锺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锺要于时贤俊者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以言。锺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锺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简傲)

刘孝标注引《文士传》曰:“康性绝巧,能锻铁。家有盛柳树,乃激水以圜之,夏天甚清凉,恒居其下傲戏,乃身自锻。家虽贫,有人说锻者,康不受直。唯亲旧以鸡酒往与共饮啖,清言而已。”又引《魏氏春秋》曰:“钟会为大将军兄弟所昵,闻康名而造焉。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康方箕踞而锻,会至不为之礼,会深衔之。后因吕安事,而遂谮康焉。”

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繁体)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繁体)字,凡鸟也。(同上)

2 《晋书·嵇康传》文言文句子翻译

译文 嵇康,字叔夜,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谯郡人,因曾任中散大夫,后人有称其为嵇中散。

嵇康的祖先本姓奚,原籍是会稽人,后来因避祸来到谯郡,因为居住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嵇山,嵇康祖先遂舍弃原姓,改姓嵇姓。他的兄长嵇喜,很有才能。

嵇康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嵇康)有不一般的才华。

在很大范围内也没有能与之相匹配的人。身高七尺八寸,有美丽的文采和优雅的风度。

但是不在意自己的外在,不对自己进行多余的打扮。人们认为他风采非凡,天生本质与自然相合。

能容忍别人的过失,遮掩别人的过错。宽容简约有大度量。

学习不用师傅传授,广泛的阅读,没有不完全了解的。长大之后喜欢读《老子》《庄子》。

和魏朝的宗室之女结婚,官拜中散大夫。常常修行导养性情、服食丹药(一类)的事情。

(嵇康)认为神仙禀受于自然,不是积累修行能够达到的。但是如果能够引导修养合理,还是能够长寿。

于是写了《养生论》。又认为君子是没有私心的。

(释私论,不译)因为有同样高远志趣的知己很找到。常常希望能有一个能与他相得益彰的人。

能与他进行心灵的对话的只有阮籍和山涛,参与到他们中间的有向秀、刘伶、阮咸。王戎说自己与嵇康在山阳住了二十年,从没见过嵇康表现出欢喜或是愤怒的表情。

嵇康曾采药游山泽,遇到得志的时候,便忘记了返回。当时正好有砍柴的人遇上他,都称(他)为神人。

游到汲郡的山里遇见了孙登。嵇康于是跟从他行动。

孙登沉默不言,自己做自己的事。嵇康临别要走,孙登说:“你性格刚烈而有才,难道能免祸吗!”嵇康又遇到了王烈,一起进到山里。

王烈曾经得到像软糖一样的石髓。马上自己吃了一半,剩下一半给嵇康。

(嵇康品行灵活善于打铁。院里有棵柳树很茂盛,于是饮水环绕它,每到了夏天,就在柳树下打铁。

东平吕安敬佩他高雅的兴致,一想念嵇康,就从千里外的地方启程去见嵇康,嵇康以他为友对他很友善。后来吕安被哥哥诬陷起诉,因此入狱,嵇康作文来证明吕安清白,于是又逮捕了嵇康。

从前嵇康贫困,曾与向秀共同在树下打铁,来自己补给。颖川钟会,是个贵公子,才思敏捷,文章精辟,于是前往造访嵇康。

嵇康对他不施礼,却仍旧打铁不停。很久之后钟会离去,嵇康问他:“听到了什么来的?看到什么走的?”钟会回答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来的,看到了所看到的走的。”

钟会因此怨恨嵇康。到了嵇康被捕,钟会进言给文帝说:“嵇康是卧龙,不能让他起来。

您想让天下无忧,因此就要顾虑嵇康。”于是进谗言说:“……嵇康、吕安等人言论放荡,诽毁礼教,是帝王所不能容忍的。

应该找个理由除掉他,来净化风俗。”文帝亲近并听从了钟会,于是一块把嵇康和吕安杀害。

嵇康即将在东市受刑,太学学生三千人,请求让嵇康做他们老师,没有得到允许。嵇康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影子,要过琴来弹奏,说:“过去袁孝尼曾经跟随我想学习《广陵散》,我吝惜保密没有传授给他,《广陵散》现在要绝响了!”时年四十。

海内之士,没有不痛惜的。文帝不久也醒悟后悔了。

) 先前,嵇康曾经在洛阳西边游玩。晚上住在华阳亭,拿过琴来弹奏。

和嵇康一同谈论音律,辞致清辩。于是(那古人)要来琴弹奏,弹奏了《广陵散》,声调美妙得无与伦比。

于是把(《广陵散》)传给了嵇康,并让嵇康起誓绝对不传给别人,他也不说他叫什么。嵇康擅长辨析道理,又能够写文章,他的高远的情趣,自然便达到了玄妙悠远的境界。

收集了自上古以来的高尚之士,为他们写了传并写了赞。是希望能与千年以来的圣人交友。

又写了《太师箴》,也足够用来阐明帝王之道了,又写了《声无哀乐论》很有条理。儿子嵇绍,另外有传。

原文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

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

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

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

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

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

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其略如此。

盖其胸怀所。

3 文言文嵇康锻铁的原文

原文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

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

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

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

其略如此。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

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

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

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

康乃与涛书告绝,曰:闻足下欲以吾自代,虽事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也。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为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知尧、舜之居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意气所托,亦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骄恣,不涉经学,又读《老》《庄》,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惟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吾以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物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

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长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

近诸葛孔明不迫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自卜已审,若道尽途殚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疾,顾此悢悢,如何可言。

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意毕矣,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仇,不至此也。

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

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

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曰: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爱肆姐,不训不师。

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庄》《老》,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曰予不敏,好善暗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怀耻。

人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磐。

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咨予不淑,婴累多虞。

匪降自天,实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冤,时不我与。

虽曰义直,神辱志沮,澡身沧。

4 文言文阅读 选自《晋书·嵇康传》句子翻译

《晋书·嵇康传》原文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

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

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

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

其略如此。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

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

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

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

康乃与涛书告绝,曰:闻足下欲以吾自代,虽事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也。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为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知尧、舜之居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意气所托,亦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骄恣,不涉经学,又读《老》《庄》,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惟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吾以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物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

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长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

近诸葛孔明不迫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自卜已审,若道尽途殚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疾,顾此悢悢,如何可言。

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意毕矣,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仇,不至此也。

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

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

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曰: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爱肆姐,不训不师。

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庄》《老》,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曰予不敏,好善暗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怀耻。

人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磐。

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咨予不淑,婴累多虞。

匪降自天,实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冤,时不我与。

虽曰义直,。

5 《世说新语》中简短古文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解释:

孔融被收押,朝廷内外群臣们都很惶恐。当时孔融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他们两个如故在外面玩耍,丝毫没有理会官兵。孔融对着使者说:“戴罪在身的是我,我的两个儿子能不能放过?”儿子说:“大人知不知道把一个鸟巢打翻,还有完整的蛋吗?”过了不久,他两个儿子也被害了。

2、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解释:

东汉时,颍川郡名士陈实(陈寔)担任太丘县长,他的两个儿子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都功业有成,尊长爱幼,德行甚佳。陈纪的儿子陈群(字长文),陈谌的儿子陈忠(字孝先)争论各自父亲的功德,不可开交,找祖父陈实评理。陈实认为元方和季方都是好样的,感叹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扩展资料:

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嵇康的诗歌创作,据戴明扬《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嵇康现存诗歌五十余首形式有四言、五言、六言、杂言等等诗体多样,取材广泛其中以四言诗成就最高嵇康的四言诗现存《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1〕、《四言诗》十一首、《代秋胡歌诗》七首、《幽愤诗》一首、《诗》一首何焯《文选评》曰:“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叔夜高于潘、陆也”“叔夜送人从军军诗至十八首,以开晋、宋四言之门户然雄辞彩语,错互其间,未令人厌”〔2〕超尘脱俗,冲怀旷远;其五言诗,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有好的作品“时代所限,不能为汉音之古朴,而复少魏响之群妍,所缘渐沦而下也”〔3〕多写其鄙弃世俗、回归自然、高蹈隐逸之志

中国诗歌主要有四言、五言、七言三种形式,自汉魏以来五言和七言兴盛,然四言则主要以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为代表四言诗歌并没有得到长期延续性发展,到正始时期,五言诗进一步发展“魏晋时期,五言诗占有优势除曹操、曹植、嵇康、陶渊明等数人以外,擅长四言诗的使人极少嵇康与曹操并驾齐驱,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四言诗人”〔4〕在此种时代潮流之下,嵇康为何秉承《诗经》传统偏爱四言,他不是反对司马氏集团的传统名教,越礼而行的人吗何以如此呢《文心雕龙》评价嵇康诗歌:“嵇志清峻”,“清峻”二字正好说明嵇康的整体诗歌特点和艺术风格,嵇康性直刚烈,而又尚奇好侠故诗歌必然峻切这样的艺术风格似乎更能直切的表达嵇的思想感情,更加直露的反映其对政治的态度“简约严明,文约易广”的四言诗歌特点正好与这种“清峻”的艺术风格相吻合嵇康四言诗歌秉承《诗经》的写作传统和写作手法并予以创新,他的作品一方面具有传统艺术形式的特点,如措辞、章法、比兴等都有明显学习《诗经》

的迹象,另一方面又有创新,他的四言运笔疏朗,色彩鲜明,圆通自如,状物叙事,呈现出新的面貌在嵇康的《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中有这样两首:

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一)

鸳鸯于飞啸侣命俦朝游高原夕宿中洲交颈振翼容与清流咀嚼兰蕙俛仰优游(《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二)

用简明畅快的四言勾勒出生动鲜明的画面在《诗经》中的作品多用比兴,然而比兴只是手段,是为了引起主题,诗旨才是关键然而,嵇康的上述两篇创作,通篇皆是描写之辞,刻画禽鸟优游俯仰之状,仿佛正在展开的画卷,却无一语涉及诗人的本意这在传统的四言诗歌中式很少见的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论四言之风格云:“四眼正体,则雅润为本”,“平子得其雅,叔夜得其润”〔5〕正如所说,嵇康的四言注重“音律和谐”,“和谐”则显“圆润”不刻意的去描绘“典雅”,却在其描写“圆润”“和谐”的措辞用字上,表现出“雅”的一面典雅的环境,令我们直接想到的就是和谐的音律而和谐的音律,所表现出来的必然已经有典雅的意境在里面这种语言风格特点确有嵇康“清峻”之特色

嵇康的诗,“颇似魏文过为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然托谕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矣”〔6〕关于嵇康的诗,后人大都以一个“峻”字来评价著名的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明诗》篇中说道:“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7〕刘勰认为嵇康的作品风格是“清峻”,在《体性》篇中刘勰道:“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清人刘熙载在《艺概》卷二《诗概》中说:“叔夜之诗峻烈,嗣宗之诗旷逸”〔8〕“清峻”与“峻切”、“峻烈”都是一个意思,“峻”原意是高峭,与其它词连用,或用其原意,或引申为严刻“清者,清远;峻者,峻洁、崇高”〔9〕其诗歌抒情方式亦是如此婞直,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价说:“叔夜婞直,所触既形,集中诸篇,多抒感愤,招祸之故,乃亦缘兹夫尽言刺讥,一览易识,在平时尤不可,况猜忌如仲达父子者哉!”〔10〕 嵇康诗歌笔试飞动、蕴藉流转、飞动自如、文法高妙、气势昂扬、清丽深刻我们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八首》的其中两首诗:

良马既闭,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九)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十四)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八首》是嵇康在送哥哥嵇喜从军之时所写,诗表面上是在描写想象中的哥哥的军旅生活,戎马骑射、游猎弹琴、神情悠然的高超境界,实际上写的则是自己的生活情趣“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气势昂扬,清丽深刻“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语言自然天成,形象而又传神洒脱自然、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正是嵇康理想人格的写照,也向来是人们所称道的妙句

在嵇康的诗歌中“游”字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以《代秋胡歌诗七首》、《 幽愤诗》、《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 四言诗十一首》、《 五言赠秀才诗》、《 答二郭诗三首》、《 酒会诗》、《 与阮德如诗》、《 述志诗二首 》、《五言诗三首》来统计,“游”字共出现28次,为何嵇康情有独钟于“游”字我们知道,《庄子》中有“逍遥游”,嵇康的“游”是否与庄子的“逍遥游”的“游”相同呢这个字的屡屡出现又代表了什么含义呢

我们知道,嵇康对老庄思想是有继承的《庄子》中的“逍遥游”是庄子的核心境界,“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11〕《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嵇康继承了《庄子》的这种境界,“游”是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是对“自由”无所限制、无所拘束的追求嵇康继承老、庄之学之外,他的个性和人生经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嵇康少孤,母亲和兄长把它抚养长大,自然缺少了父亲的严厉管教和束缚,形成了一种率性自然、天纵旷放的个性他的这种个性与老庄思想不谋而合他“长而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性好服食,常采御上药善属文论,弹琴咏诗,自足与怀抱之中”〔12〕长大之后好老庄之学,旷达任放,反对名教礼法,在《与山巨源绝交书》言“老子庄子,吾之师也”又云:“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功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13〕向秀称“嵇志远而疏”〔14〕 也正是这种远离世俗、翛然物外的玄远之心的要求,使嵇康以庄学为阶梯,来表达自己得人生理想和目标

嵇康思想的源头是老庄的人生哲学老庄哲学所倡导的是绝圣弃智、适情任性、与束缚个人思想的传统礼教相抗衡追求脱离现实,但又离不开现实人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有理想,然而理想的基础确是现实生活老庄的人生哲学是矛盾的老庄哲学解决这对矛盾的方法是:避世遁世、归隐山林这只是一种痛苦的逃避庄子在《逍遥游》中所阐释的自己所追求的个体自由“逍遥游”是一个虚幻的精神世界,是通过“心斋”

“坐忘”来实现的,在现实世界中个体是独立的而嵇康的“游”是与现实生活有所关联的,他抨击社会黑暗、礼教的虚伪,追求的是个体的“自由”而不是“独立”庄子逍遥游是指无所依从、绝对自由地似鲲鹏般展翅翱翔在永恒的精神世界庄子一方面认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认为,“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在这种矛盾心理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嵇康的“游”继承了庄子的“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这一点在他的诗歌中所出现的也正是这种逍遥游之“游”所不同的是庄子是无法施展抱负,而嵇康是不屑于去做在这点上阮籍与庄子有所相同,都是壮志难酬但是嵇康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般的“逍遥”的对待人生

嵇康的逍遥游之“游”是在继承庄子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发挥使它成为自己所追求的的人生境界,嵇康去实践这种人生境界,在作品中表现这种境界而庄子只是在他的思想有了这种境界,并没有去实践庄子更多的是继承老子的“无为”思想,认为无为而无所不为嵇康继承庄子,更多的表现是嵇康以庄子的“逍遥游”这一境界为阶梯,使之更进一步嵇康的“游”是实实在在的不受约束、任情而驰、优容游与的精神追求,是淡薄自然的生活的生命欲望,是竭力追求一种超凡脱俗、如诗如画般的宁静人生嵇康的游仙诗之“游”是嵇康苦索“游”之境界的必然产物嵇康“求仙问道”“服食药石”以求成仙得道,“仙”具体化是神仙,但却代表着“游”的境界“游仙”的最终目标却是“游万物而任自然”的人生理想目标这是他对生命的终极目标的考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378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