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对领会文章主旨、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能力,往往具有重要价值。因而有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揣摩、判别作者的情感倾向,对真正读懂文章、正确解题,具有先决意义。常言道:言为心声。大多数文章,作者的立场态度、褒贬倾向鲜明无碍,但有些文章纯客观展示矛盾冲突,作者犹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淡定超然,情踪难觅。有的文章,作者虽介入事中,但口吻戏谑,褒贬不定,又难以捉摸。鉴于初中生有限的文学积淀和欠敏锐的情感触角,教师从相应角度,择取课内外特定篇目,切实指导学生强化揣摩意识,掌握判别方法,显得尤为必要。一、从字里行间辨析文本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原始载体,即便隐晦不明,也能从相关的内容和特定的表达方式中找到蛛丝马迹。1、从特定情节上分析《羚羊木雕》一文,写少年“我”未征得父母同意,将珍贵的非洲木雕送给了挚友万芳,以致父母逼我索回,使“我”痛苦万端。小说充分展示了情与理的冲突、价值与友谊的较量、未成年人财物处置的尴尬。作者似乎只是提出了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矛盾纠葛,并有意回避自己对事件本身是非曲直的判断,从而使作者的情感倾向显得扑朔迷离。在处理“体会课文思想情感”的问题时,我让大家揣摩作者的情感倾向,并提示学生注意“我”送羚羊木雕给万芳的背景情节——万芳仗义的表现;矛盾冲突双方给人的感觉——父母的生硬粗暴、不留余地,“我”的为难、无奈和痛苦;旁观者奶奶的态度——“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如此处理后,学生顺利地感觉到作者对“我”与万芳友谊的珍视,对“我”处境的同情,并借助奶奶之口,曲折委婉地批评了父母简单、粗暴的做法。2、品味议论和抒情句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写了有关阿长的许多事,且大多数事情都表现了阿长的粗俗、无知和随性,学生对人物负面感受较强,加之对她为“我”买来《山海经》的行为认识不足,很难体会作者的感激深情。针对这种情况,我让他们找出文章中的议论句和抒情句,说出你从“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确能够做成功”“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等句子中读到什么?从而形成对作者敬佩、感激、同情之心的感知。3、注意情感代言人在小说中,作者往往借助于矛盾冲突中立的一方表明态度,暗示倾向,如《羚羊木雕》中的奶奶,《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等。尽管后两文的“我”与小弗朗士都是线索人物,但“我”代父母付牡蛎钱时对叔叔外貌的留意,同情之情溢于言表;内心的默念和付给小费,彰显了在金钱利益横流的社会里,骨肉亲情只与纯洁孩子同在的悲楚。小弗朗士行为态度的转变,意味着“最后一课”的无比庄严,爱国主义悲歌的极度感染力。作者的情怀通过次要人物的言行举止无声辐射,在貌似不偏不倚的沉静描述中,迸射出炽热的情感暗流。二、从写作手法上透视初中生往往会在丑陋与俊美、崇高与低俗、正直与邪恶混杂兼有的人物身上迷茫无措,弄不清作者对其是何种态度,从而影响对人物的准确把握。此种情况下,我让学生注意正负面是否有顺序。如果先写负面感觉,后写人物的不凡,一定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如《列夫托尔斯泰》、《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意在扬其正面,负面不过是一陪衬,为的是突出正面,使行文有起伏有波澜而已。倘若没有明显的顺序呈现,就是作者在塑造或描摹人物时,遵从生活或艺术的真实性,表现人物多层面、立体复杂的形象性格。此时作者的情感倾向显然也呈现出相应的复杂性。三、从人伦道义上判断如《蒲柳人家》中的何大学问,其性格就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他仗义疏财,慷慨豁达,侠肝义胆,能言善道;另一方面他又死要脸面,爱戴高帽,为人处世粗枝大叶,行事从不量力而行。且正反两面往往相依相伴地裹在一起,呈现出正面难得、负面小节无害的特点,体现出作者对人物尊敬与戏谑参半的情感态度。又如《水浒》、《西游记》中,诸如鲁智深、猪八戒等人物形象,作者的肯否无不对应于人伦纲常、公序良俗和人本理念,作者不变态,他心即公心。四、从背景动因上思考有些文章,往往与作者经历和特定的背景相联系,惟有了解这些,才能透视作者内心的纠结在作品中的反映。如鲁迅先生对国人精神麻木、不觉悟耿耿于怀,其作品中屡显批判、痛惜之情:《藤野先生》中**里的看客,《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及惟嘲弄孔乙己为快事的短衣帮,《故乡》中的中年闰土等皆有此疾,其文无不存有唤醒民众的念想,表达怒其不争的感愤。综上所述,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是开启正确理解文章的窗口,而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打开窗口,不仅需要深入文本,还须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增强社会认知。
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点明文章写作背景的句子、意在言外、含义丰富的句子,以及开头的总起句、结尾的总结的起始句、文中的一些过渡句等。这些都是我们打开文章主旨这扇牌的钥匙。一般文章主旨有显隐直曲之旨比较隐曲的文章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高中阶段我们学过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主旨比较隐曲学过这篇文章的学生常常忽视了文章最后的作者的落款: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这可是一句点明文景的句子啊!稍微了解一些历史知识的学生都应该知道: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产党员被杀,全国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作为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面对这一情景,心中十分苦闷、忧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很好地点明了这一点。所以他想在晚上到荷塘上去散心,排解郁闷之情。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不理。”当然这样朱先生可以暂时“喜悦”一下,但终究排解不了心头的阴影,“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们也没们抓住刚才这句点明时代背景的关键语句再结合刚才的简单分析,那么作者在荷塘散步中所表现的“淡淡喜究逃脱不了现实的“淡淡的哀愁”的主旨不就清晰地突现出来了吗?
刚才提到的99年上海考卷中现代文第三个语段是讲述“生命”话题的。该文的第一句话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而第二小节第一句话又说:“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第三小节第一句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大家看,如果我们抓住文章开头和每一小节起始句这些关键的语句,得出这篇文章的主旨之一——“生命的内涵”还困难吗?
二、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
文章写人记事离不开环境描写。精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任务的性格和情感,能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某种特定气氛,自然也就能点出题意、揭示中心。例如我们学过的鲁迅先生的《祝福》中有一段关于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它通过一个“寿”字、一幅半脱落的对联、一堆不全的《康熙字典》等渲染了陈腐没落的气息,暗示了书房的主人是一个保守顽固,伪善冷酷的封建卫道士。而祥林嫂的后半生恰恰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那么封建礼教把祥林嫂摧残致死,这样一个主题就表现了出来。97年上海高考试卷中选了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见“附2”)。其中第8小节详细地描绘了罗丹的工作室。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工作室却是如此简朴,除了工作中所需的东西以外别无他物。从而看出了罗丹对工作的专注、热情,为表现文章的主旨作了强有力的烘托。
2、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
一篇文章,不论其篇幅长短,也不论是写一人一事或多人多事,都有一条贯穿文章的线索,找到文章的线索,便可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而领会作品主题。譬如大家都熟悉的法国莫泊桑的小说《项链》。这篇小说就是把项链这个物件作为线索,从路瓦栽夫人因需参加舞会而要项链,到借项链,丢项链,最后还项链的过程,串连了整个故事。其间任务的语言、活动、性格、思想感情都在这个线索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体现了小说揭露了当时法国上层社会讲求奢华的风尚,以及说明资产阶级爱慕虚荣的思想对人造成的危害。前几年全国试卷中有一篇文章题为《木屐》(见“附3”)。尔后广泛地被选登在我们上海各级各类的考试试卷中。文章就是通过农村中普普通通的一件人们日常生活用品木屐串联了在改革开放后所发生在边远农村中的父子两代人的一个小故事。只要找到了这个线索,反映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对这个农村和农民思想的牢牢束缚这个主题也就很好地可以领会了。
3、抓住详略处理把握文章的主旨。
文章中的详略处理总是服从于文章的主旨的。和主旨密切有关的人、事物则要细致地刻画、详尽地描写、竭尽铺陈之能事,反之则可从略处理,一笔带过。记叙文中的详略处理正隐含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指向。所以抓住了详略处理,也是把握文章主旨的一条有效途径。譬如《祝福》中鲁迅先生对以下两个情节是细致、详尽的刻画的:一是写她第二次嫁给山里人后,丈夫的伤寒死了,唯一的孩子也被狼叼走了。她到处逢人便反复地讲孩子阿毛的故事(现在我们还把喜欢唠叨反复讲一件事情的人称为祥林嫂即源于此)而人们也从同情、冷漠、厌恶到惟恐避之不及。二是写她听了柳妈的话捐门槛的整个过程以及之后仍遭四嫂大声呵斥不准他沾手祭祀的事。这两个事例是小说最详写的部分,因为这都是揭露的使祥林嫂致死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小说的主题——封建礼教、迷信、冷漠的社会吃人!上面我所提到的茨威格的文章的《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中第9到12节是全文详写的部分,而当年高考试卷中第25题就要求写出这部分详写的三点作用。当然其中一点作用就是很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当然把握散文的主旨还有些其他的方法,限于时间、条件的限制,谈了以上两大点个人认为主要的方法,供广大考生参考,谢谢!
附1: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9题(20分)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段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岩削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乐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的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例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久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今,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
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南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技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 的中年,他伸出他如盖的浓阴,来 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臀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喝,然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材,不生长的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委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13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在生命的历程中,不论是逆境(如遇到巉岩前阻;遇到暴风雨),还是顺境(如经过细细的平沙,遇到晚霞和新月),都要 的前进。(用本段词语回答)(3分) 14填入第三自然段的空格中最合适的词语是(2分) A茂密 荫遮 B茂盛 荫庇 C茂密 荫庇 D茂盛 荫遮
15第三自然段是以 作为描写顺序的。(2分)
16在文中分别找出反问句、对偶句、排比句各一例。(6分) (1)反问句 (2)对偶句 (3)排比句
17第五自然段的作用是(2分)
A使文章更严密更全面 B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C使文章更通顺更流畅 D使文章更概括更精练
18文章把生命比作江水和小树,展示了生命是一个 、 的过程。(2分) 19、对本文的写作意图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阐述生命的内涵并指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B解释生命是什么并说明生命的历程是怎样的 C阐明生命发展过程中快乐与痛苦相生相成 D、要求人们珍惜并感谢充满了快乐与痛苦的生命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题) 附2:
(二)阅读下文,回答23—28题(17分)
①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②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③有一次,在比利时名作家媲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大谈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一再反对他的意见,认为罗丹实在可与米开朗基罗媲美。
④但是,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罗丹那里的时候,我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因为在他们畅谈之际,我觉得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⑤不过,最伟大的人毕竟是最亲切的。我们告别时,罗丹转过身来 着我说:“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刻,—星期天,你能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吗”
⑥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温和的、含有激励之意的 ,宽释了我的不安。
⑦在他的工作室里,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来。
⑧“这是我的近作。”说罢,他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以粘土塑成的女正身像,十分美好。“这已完工了。”我想。
⑨他退后一步, 之后,便低声说:“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10他拿起刮刀、木片轻轻滑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看了又看。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光: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着,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像身上,再刮开一些。
11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作的更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正在创世的上帝。 12最后,他扔下刮刀, 把湿布蒙上女正身像。于是,他便转身向门口走去。
13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什么,立即回过头来, 着我,他显然为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了,可是你知道……”我握着他的手,感谢地紧握着。 14在麦东那天下午,我学到的比在学校所有时间学到的都多。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美好而有价值的。我省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15于是,我察觉到至今在我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能够使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决。
这需要你积累一些文学常识,也就是要死记硬背的,比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的文体特点、要素等等。现代文阅读首先要解决的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你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先看是什么题材,再看题目
记叙文:先找出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把这些都解决了之后,再看文章的语调等,作者的情感基调是很好把握的。
说明文:就是把作者要说明的东西弄清楚了,就ok了
议论文:就是找中心论点,有的是在开头交代,有的是在结尾交代,中心论点就是作者对待整个事情的主要态度。
散文:这个是最难的,因为散文在整个文章结构上看起来很散,但是也是有“主线”的,通常也是能在文章里找到线索的。
最主要的还是要多练习,记住答题的“套话”,考试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文章主旨指作者文表现心意思也作者观点、态度理解文章主旨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对文章主旨理解考阅读理解考查常常出现考点初学生定具备阅读理解能力
应该何把握文章心主旨呢下面有几种具体方法参考:
1、标题提示法
即从文章标题上把握文章心主旨方法有题目概括了文章心体现了文章主要内容;有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心思想理解了题目意思也把握了文章主旨《幼时记趣》
2、首尾归纳法
即从文章首尾段落归纳出文章心主旨方法篇好文章大都蕴含着作者精心构思有许多文章作者都开头点题起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心思想作用《挖荠菜》;有文章篇末点明或深化心《散步》我们掌握了首尾阅读法会快全面地把握住文章主旨和写作思路
3、 段意串联法
有少文章主旨贯穿于文章内容因而没有集而鲜明表达形式我们理解全文内容基础上归纳文章主旨阅读时先把全文各段大意连贯起来加综合概括指出作者要表达观点、态度、感情等《我母亲》
4、 重复即心法
即从文反复出现词句发现文章心主旨方法篇文章反复出现词语言而喻定作者着重强调内容内容定与文章心主旨有联系有甚至心所《白杨礼赞》文平凡
5、重点语句法
里重点语句指文些议论、抒情语句作者通过们来表达自己观点、情感所些句子往往体现了文章主旨《人高贵于灵魂》
6、背景分析法
把握文章主旨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事件和人物背景下产生、活动写作意图《海燕》
上所说6种方法并孤立存我们阅读实践要学会综合运用。
文章的主旨,又称文章的“中心思想”、“思想感情”、“主题”、“主旨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也是我们在阅读鉴赏一篇文章时需要重点把握的一个要素。
任何的文章都有它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说,一个作者不会为了写作而写作,他写作必须是为了表达某些东西的,比如说,表达某种情感,讲述某个道理……
什么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呢?落到实处来说,它主要就是指作者通过文章所讲述的道理或所表达的情感。
文章基本上就分两类,一类是抒情的,另一类是讲理的。抒情的文章,其主旨就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而讲理的文章,其主旨就是“讲述了……的道理”。当然,既抒情又讲理的文章也是存在的,对于这类文章,我们答题的模式就是:这篇文章通过讲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并向我们阐明……道理。
文章的主旨并不是唯一的,有一句名言说:“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可能会从同一篇文章中读出不同的中心思想。比方说《水浒传》,有人会认为它的主旨是歌颂底层人民的反抗精神;也有人会认为它的主旨是批判封建时代的昏庸朝廷。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炼一篇文章的主旨呢?这就需要了解一个概念——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分5种,分别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记叙的句子用来记叙事件,描写的句子用来刻画景致,抒情的句子用来抒发情感、议论的句子用来论述道理,说明的句子用来说明客观事物。基本上,世界上所有的句子就分这五种类型了。
而文章的中心句,一般就是“抒情议论句”。记叙、描写、说明的句子都不可能是中心句,因为我们在前面说过,文章的“中心”指的是作者通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所讲述的道理。而“抒情”这一表达方式是用来表达感情的,“议论”这一表达方式是用来论述道理的,所以议论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所指向的,就是主旨的道理与情感。
所以,提炼一篇文章的中心主旨就要求我们去关注这篇文章中的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是文章中的“点睛之笔”。抒情议论句就像蛋糕中的奶油一样,它的存在,使得文章更有味道。
抒情议论句有可能集中在文章的某个地方——如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也有可能散布文章中的各个角落。像散文,其抒情议论句的分布就没什么规律。对于抒情议论句集中出现的文章,我们提炼主旨时就比较省力,把这些抒情议论句归纳概括一下就行了;而对于抒情议论句随机出现的散文,我们提炼主旨时就比较费力了,可能要将文章中的各个抒情议论句都画出来,再统一概括归纳。
在提炼文章的中心主旨时,我们始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作者究竟是想通过文字来向我们传达些什么?
1、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