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贾生》思想感情

李商隐的《贾生》思想感情,第1张

贾生①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②。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鬼神③。

  

  [注释]

  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贬之臣。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才调:才华气格。

  

  ③可怜:可惜,可叹。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诗的前两句,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而无求贤之实。后两句以“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全诗显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感慨深沉。

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咏史诗有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虚化史事而重视托寄感兴,以增强咏史诗的抒情性;二是寓抒情议论于历史细节的描写之中,以增强诗歌的具象性。《贾生》一首是其代表作。

贾生指贾谊,是汉文帝时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二十多岁即被召为博士,在朝廷任重要官职,被尊为“先生”。因提出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得罪权贵,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在长沙过了三年,大约在文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73年),被召回京,文帝在宣室接见他。《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接受祭过神的福食),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 ‘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这首诗即咏文帝召见事。

“宣室求贤访逐臣”,“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这里用“宣室”,既替代文帝,又点出召见的地点,见得文帝对贾生的重视。诗以《贾生》为题,却从宣室接见这一特定的情节切入,而将贾谊一生的其他行事略而不顾,这就是对史事的一种虚化。诗家以为,咏史如同咏物,须不粘不脱; “粘”则拘泥史实,过多叙述史事而少兴慨; “脱”则离题而咏,容易流于空泛,所以必须“虚化”。但对史事虚化什么,是很有讲究的。首句从文帝召回贾生于宣室征询鬼神事切入,正是诗人独具选材功力的地方。一“求”一“访”,见得文帝求贤若渴,连被贬逐之臣都在虚心征询之列。此为下文的贬抑蓄反宕之势。二句盛赞贾谊才华风调的无与伦比,紧承第一句,将文帝“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一句,化为正面赞语,且进一层写汉文帝不仅“求贤”,而且“识贤”。一二从“求”,到“访”,到“赞”,正写文帝求贤,隐括贾生横溢的才华及潇洒风标,以实为虚而虚实结合。

三句在结构上是一篇之关键,既承又转,又为四句蓄势。从“求”、“访”、“赞”而至于“前席”(双膝席地前移)即是“承”;而用“可怜”、用“虚”,对“求”、“访”、“赞”、“前席”加以否定,似轻而实重,即是“转”。“可怜”,可惜、可叹意; “虚”,徒然之谓。原来求访也好,盛赞也好,“前席”也好,一切都是徒然、都是可叹的。这就增浓了诗句的感慨和抒情气氛。至于可叹什么作者先不正面回答,而巧妙地运用了“前席”这一历史细节——夜半深谈,听得入神,不觉双膝逐渐前移的具象化动作,使诗境大大鲜明了。本来可叹、徒然的应是末句所云“不问苍生问鬼神”,但如果这样紧接二句,则诗意就太直露而少余蕴。所以“前席”细节安在三句,不仅使意象鲜明,而且故却一步,又为末句蓄势,并使全首脉络更加婉曲,显出一种跌宕美。

运用历史细节增强具象性,这是李商隐咏史诗的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吴宫》诗“日暮水漂花出城”,《南朝》诗“不及金莲步步来”,《齐宫词》“犹自风摇九子铃”,《北齐》“小怜玉体横陈夜”,以及《隋宫》之“春风举国裁宫锦”等等,都是这种手法的运用。正如纪昀所评: “妙,从小物寄慨,倍觉唱叹有神。”而这个“神”,却正寓含于历史细节所表现的境象之中。由于三句的蓄势,因此逼出第四句来就显得愈加有力。将“不问”和“问”,“苍生”和“鬼神”对举,于是汉文帝这个“明主”一下子摔到“庸主”、甚至“昏主”的地位。谢枋得说: “此一句道破,文帝亦有愧矣。”这种大起大落,深化了诗意:统治者的所谓“求贤”,只不过问一些无关宏旨的事,“贤臣”充其量亦不过是“辞书”一部、聊备顾问而已。而这种大议论又不是空泛的史评,而是点到即止,议而不断,含隐讽于叹止之中,因而也更显其沉郁之致。

李义山《文帝庙》(按当为《贾生》)诗云: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用事如此,可谓有功矣。(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下)

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李义山诗: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贾谊,然反其意而用之矣。……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识学素高,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严有翼《艺苑雌黄》)

贾生前席,犹为虚礼,况无宣室之访逮耶自伤更在言外。((何焯《三体唐诗》)

纯用议论矣!却以唱叹出之,不见议论之迹。(纪昀《玉溪生诗说》卷上)

大多都是和唐朝的发展有关。

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开始时醉心于李贺那种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清倩流丽的诗体,他有意加以仿效而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但大和九年(835年)的“甘露之变”,使他目睹了朝官大量被杀、宦官擅权的血淋淋的黑暗政局,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转变,写下了不少批判黑暗现实的政治诗。 如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愤怒声讨了宦官的罪行,称颂了敢于反对宦官专权的将领,热切盼望铲除宦官、恢复皇帝的权力的《重有感》。又如有意效法杜甫《北征》的长篇政治诗《行次西郊一百韵》。

  李商隐的政治诗又多半以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出现。如《咏史》批判了统治者的荒*、愚昧和无能。《隋宫二首》其一,意在提醒晚唐统治者要接受前车之鉴。又如《马嵬二首》其二,对唐玄宗为皇帝而弄得众叛亲离,连自己的宠妃也保不住的可悲结局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嘲弄。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贾生》深寓作者对晚唐统治者佞佛信道以求长生,而不恤国事的讽刺和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又如《瑶池》借周穆王讽刺唐代皇帝们求仙,《随师东》借古事影射朝廷东伐李同捷。

  李商隐咏史诗的成功之处,在于注意构思的凝练、取材的精当,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融合在一起,或用假想之辞创作出带有虚构色彩的场景,突破史实局限,更深刻地揭示讽刺对象的本质;或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或微物,深入开掘,使之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典型性。与此同时,将自己的感情和议论自然地寓含在鲜明的形象之中,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深长的情韵,达到寓意的深刻性与形象的鲜明性、情昧的隽永和谐统一,增强了咏史诗的艺术表现力。

贾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如下: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李商隐诗词《贾生》的诗意赏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以下是整理的李商隐诗词《贾生》的诗意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贾谊,时称“贾生”司马迁将屈原与他的列传合为《屈原贾生列传》。参见刘长卿七律《长沙过贾谊宅》等诗。

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才调:才气。苍生:本指草木苍苍然丛生之处,后借指百姓。

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1、深刻而又辛辣地讽刺了晚唐统治者求仙访道,却不顾民生疾苦的社会现实,对像贾谊一样怀才不遇的人寄以同情,对命运的坎坷磨难发出自己的慨叹,同时对造成这一结果的上层统治者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讽刺和揭露。

2、《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58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