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温庭筠 全诗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

菩萨蛮 温庭筠 全诗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第1张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①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①小山:是山屏,即折叠的屏风,高低起起伏像山的形状。

翻译

晨光照在重叠的屏风上,光影闪动,那睡眠中的女子微微睁开眼,那乌黑的头发好像从雪一样细腻洁白的香腮上滑过,她懒懒地起来画一画娥眉,慢吞吞地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

对着镜子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再用前后两面镜子对照着,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

这首词是说一个女子在闺房的睡眠之中,当早晨的日光照在重叠的

屏风上,那光影的闪动凉醒了她,就在她似醒非醒将醒未醒的时候,她的头那么轻微地一动,而长长的鬓发像乌云飘过一佯横过她那白皙的脸庞,这一景象不是很美的吗

她懒洋洋地站起身,整理一下衣服,梳洗打扮,脸上的浓妆重重叠叠,似乎掩盖了被无情岁月摧残的珠黄的痕迹。鬓角那一丝卷曲的发丝,都是自然界的景象,感觉上品质相近。这是温庭筠的特色。

所谓“欲度”,是正在进行,是鬓云在香腮雪上滑过。这两句相结合,整体的意思是说:一个女子在闺房的睡眠之中,当早晨的日光照在重叠的屏风上,那光影的闪动惊醒了她,就在她将醒未醒的时候,她的头那么轻微地一动,而长长的鬓发像乌云飘过一样横过她那白皙的脸庞,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卷啊!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当有人欣赏自己的时候,画眉是为了给欣赏自己的人来看,那心情一定是愉快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两句,可以说是没人欣赏的寂寞和自己珍重爱惜的两重感情的结合。“迟”与“懒”两个字暗含有不知为谁化妆的怅惘和哀怨的情意,既然没有人欣赏,那画眉梳洗又给谁看呢但仍要“画娥眉”梳妆打扮,垂到如雪一样白的腮边。再画一画娥眉,对着两面镜子前后不停地照着,那如花一样的容颜和头上的插花交相辉映,是多么的妩媚动人婀娜多姿啊。身上刚换的绫罗绣裙,那美丽的鹧鸪成双成对,而我却形单影孤,无人陪伴。

温庭筠这首词还传达了他的观察和感受的细微。我们看一首诗或词,绝不能断章取义去考察其中的一句,而要看他整篇的结合,每一句和每一句之间相互的作用。

所以就要注意“鬓云欲度香腮雪”这一句,这里用的是“鬓云”而不是“云鬓”,这其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如果说“云鬓”,“云”字起形容的作用,“云鬓”是说她那像乌云一般的鬓发。那么“鬓云”不是理性的说明,而是感性的说法,“鬓云”则译为“那头发的乌云”。下边的“香腮雪”,也就不解释为“雪白的香腮”,那样太庸俗,就不是温词的风格,应该曲折一下,译为那“香腮上的白雪”,这“山”、“云”、“雪”都是自然界的景象,感觉上品质相近。这是温庭筠的特色。

所谓“欲度”,是正在进行,是鬓云在香腮雪上滑过。这两句相结合,整体的意思是说:一个女子在闺房的睡眠之中,当早晨的日光照在重叠的屏风上,那光影的闪动惊醒了她,就在她将醒未醒的时候,她的头那么轻微地一动,而长长的鬓发像乌云飘过一样横过她那白皙的脸庞,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卷啊!http://www5ixuexinet/shici/huajinji/6480html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当有人欣赏自己的时候,画眉是为了给欣赏自己的人来看,那心情一定是愉快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两句,可以说是没人欣赏的寂寞和自己珍重爱惜的两重感情的结合。“迟”与“懒”两个字暗含有不知为谁化妆的怅惘和哀怨的情意,既然没有人欣赏,那画眉梳洗又给谁看呢但仍要“画娥眉”梳妆打扮,这就蕴含了另一层深意:尽管没人欣赏,但要懂得自己欣赏自己的美好。

菩萨蛮韦庄这首词,上片描写了风景如画的江南美景。大意是:江南美好,游人陶醉,不肯离去,应终老于此。躺在画船上,眼看着“春水碧于天”的春景图,耳听着细细的雨声酣然入梦,好不惬意!

其一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①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②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③。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其四

劝君今夜须沈醉,樽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其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这是韦庄到南方避乱时所写的一首词,描绘了江南水乡秀丽的景色和曼妙的人物,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的真挚感情。

上阕开宗明义指出“人人尽说江南好”,从而点明全词的主旨:江南好。紧接着以“游人只合江南老”表达诗人切身的感受:江南好到了能使远方前来的游子不思故乡。心甘情愿地老于此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两句既写出富有特色的江南美景,又抒写了沉醉其间的闲适之情。春天里一碧万顷的水面与澄明的天空融为一体,休闲假眠在华丽的彩绘船里,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多么美妙,多么闲适,难怪再也不想苦寒的故乡。下阕前两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写美景中的美人。江南山水养育出来的曼妙美女。酒店里像月中嫦娥似的美人正在笑脸迎客,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她如霜一样美白、晶莹的手腕。最后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再次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景、人物的痴迷与依恋,明确唱出:人没有老就该在这人间天堂尽情享受,千万不要还乡。如果还乡就一定会悔断肚肠。

词人于此巧妙地刻画出了在特定环境之下具有个性特征的内心活动,从而突出了“春日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

而下片由物到人,侧重抒情。词人运用比喻写出了酒店当垆女子长得洁白明媚。江南物美,人更美,让人留连忘返。然而,美景却触动了词人的无限乡愁。他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因为,此时他的家乡(中原一带)正是烽火连天,如果看到那种残破的情景,一定会令人心伤不已的。

因而这首词既直抒胸臆,表达对江南山水的依恋、陶醉;又对江南山水、人物具体描摹,两者互为表里,相交相融,因此极富感染力。

表明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陶渊明的后尘作者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却无可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

据此词原序所说,这首《菩萨蛮》当是戏拟王安石集句诗之作这首词全靠直接剥录他人诗句而成,虽非作词之正道,却也颇有移花接木之妙

菩萨蛮

作者:黄庭坚 (宋)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作者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少负才名,屡试不第;晚年才任方城尉和国子助教。当时诗名与李商隐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词多写闺情,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首列温词66首,尊为“花间派”创始人。

这是一首闺情词,描写了金闺女子晨起梳妆的情状,表达了闺中人独处的空虚、孤寂之感。词中依次对女主人公醒来、起床、梳妆、更衣进行描写,在这里并无一字言情,但在对动作和服饰的描写中,处处显示了她虽身处华贵优裕的环境中,内心深处却有着难言的哀怨柔情。如“懒”、“迟”二字,表现出她娇慵怅惘的情态,暗示她寂寞无聊的处境,最后以鹧鸪成双反衬空闺独守。全词设色浓烈,语言华美,抒发的情感却是孤寂凄清,所谓“无限伤心,溢于言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290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