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全文翻译鉴赏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全文翻译鉴赏,第1张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

韦庄

系列:宋词三百首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

1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合:应当。

2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3皓腕:洁白的手腕。

4须:应

5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6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让游人只想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彩绘船上听着外面的雨声入眠。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卖酒时撩袖盛酒时,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不要在老之前回到故乡,不然回到家乡后会悔断肚肠。

赏析

江南水乡,有着迷人的自然景色----像天空一样的春水,有雨眠的画船;更有着迷人的美妙女郎--她如花似月,皓腕凝雪,当垆劝酒。总之,一切都是江南好!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枕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意思: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适合在江南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不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思念江南之情会让人愁断肠~~(其实是反写,表达的还是要还乡的意思,作者欲回乡而不得啊~)

卜算子①

送鲍浩然之浙东②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③

山是眉峰聚。④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⑤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译文:

水是眼波闪动,山是眉峰攒聚。要问行人去哪里,是去眉眼盈盈之处。

刚刚送春回归,又送你归去。如果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和春同住。

疑难点注释:①王观,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宋仁宗朝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神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因所赋《清平乐》词忤怒太后而被罢职。有《冠神集》,已佚,仿存词十六首。《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鲍浩然:生平不详。浙东:今浙江东南部。宋时属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③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④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⑤眉眼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赏析点拨:

此词构思新巧,笔调轻快,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是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人人尽说江南好”这首词里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江南之景“春水碧于天”

二,江南之乐“画船听雨眠”

三,江南之美人“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所以作者就得出结论,说江南很好,“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第一首: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这首词是写离别之情的。“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红楼”“香灯”“流苏帐”所构成的是一幅何等温磬旖旎的背景。我以前讲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倭堕低梳髻,连绢细扫眉”诸词,说它们寄托了极为深婉的珍重爱美的情意,我们要注重的是这种精神,而不是外表的情事,并不是只有“画蛾眉”、“细扫眉”才代表这种精神境界。王国维就曾说过“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雅”就是纯正,“郑”是与“雅”相对的,因为《诗经》中的《郑风》多写的是男女爱恋之情,故而有人说“郑风*”,这种说法当然也不尽正确。王国维所谓《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是说词之意境的深浅高下乃在其含蕴之精神境界,而不在其外表是否写的男女爱恋的情事。这首词开端两句表面是写闺房情事,似颇为香艳,试想如果不是离别,在有香灯和流苏帐的红楼之中,该是多么缠绵旖旎的情事。但是这里的“红楼”紧接着“别夜”,“香灯”和“流苏帐”之间隔有“半掩”二字。在平常休息睡眠的时候,香灯是可以熄灭的,流苏帐是可以放下来的,而香灯一直亮着,帐子也掩着,就意味着今宵是离别之夜。这两句浅直的叙写中,有许多矛盾的对比,所以说“堪惆怅”,就因为他们不能欢聚在有香灯的流苏帐的红楼之内安眠,而内心之中满是离别的悲哀。读到这里,还不会明白他为什么是好词,他现在把红楼别夜写得如此值得珍重恋惜,是直要读到第五首的“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才会真正体会出其中的深意的。《论语》上说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谓之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谓之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对于诗词的欣赏,也应该做到不失人也不失言。对于诗词的作者,如果他有深意,而你不理会,你便对不起他,如果是他的作品没有深意,你要强加于他,则是你的错误。尤其是对于含蓄委婉的作品更应不失人也不失言。“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残月”有两种解释,一是缺月,二是西沉的月。在《花间集》中有词云“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可以为证。只有西沉的月亮才会与人的脸平齐,温飞卿的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也点明了破晓是行人上路之时。从别夜的香灯到清晨的残月,都透露作者对离别前时间点滴流逝的敏感。“残月出门时”,到了不得不与所爱的女子相别的时候,“美人和泪辞”,这一句在句法上有三种解释之可能,第一种解释是美人含着泪和我相辞,第二种解释是我含着泪与美人相辞,第三种是我与美人都含泪而辞,这三种解释可以并存。中国过去解释诗词的方法,是一定要限制为一种解释,但西方新的文学批评,却承认诗之多义,英国的William Empson写有一本书,名为《Seven Types of Ambiguity》,朱自清先生早就介绍过此书,定名为《多义七式》,这本书介绍了可以使诗歌造成多义的七种形式,William Empson所举的例证都是英国诗歌,其实中国的诗歌中也有同样的现象。“美人和泪辞”一句就可以多义并存,下面“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有的版本“翠羽”作“翡翠”。《菩萨蛮》的牌调是每两句押韵。“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中的“羽”、“语”应是韵字,换上“金翡翠”就不押韵了,可知此处不应是“金翡翠”,这是很简单的辨别方法。“金翠羽”是装饰在琵琶弹拨部位上的饰物,是翡翠鸟的羽毛,这是极言琵琶之精美珍贵。“弦上黄莺语”是说那琵琶弦上弹出的声音犹如那婉转的莺啼。晏几道(小山)词云:“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可知琵琶是可以传达内心中深刻婉转之情意的。韦庄要写的便不仅是临别时美人弹奏了琵琶这件事本身,而是着重在写琵琶弦上所传达出来的相思之情。“弦上黄莺语”是说琵琶弹奏的如莺啼婉转的声音都是多情的叮咛叙述,说的是什么?就是下边一句:“劝我早归家”,何以要早归家?那理由非常充足,就是因为“绿窗人似花”,有如花般的美人在家中等待,你难道能不早归家吗?!花的生命是短暂的,一个女子的美貌也难以持久,如果你还想见到如花的人,就该早点归来,若是晚了,既便你回来以后那人依然还在,可已经没有如花的美貌了。王国维写过两句词:“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我历尽了天涯离别之苦,没想到回来以后,花已经这般的零落。总结起来,这第一首词写的都是离别珍重的感情,对于这首词所传达出的这种情感,当以后讲到第五首时,我们会有更深的体会。接着我们讲第二首:

第二首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649329htm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词的主题是赞美江南。这在一开头就点明:“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先说江南好是众口一辞的,然后,特别指出“游人”,虽是泛指,实在也为作者自己当时处于客游江南的身份而发,同时还是词的末了说到“还乡”生根。作者说,到江南来的游客是只该永远留在这儿终老的。这样,就规定了所说江南好的方面,缩小了要讲的范围。对于一位游人来说,最感兴趣的事,不外乎游山玩水,寻欢作乐;而江南就是这样一个风月繁华之乡。以下四句就具体描述江南的好处。上阕先用两句说风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能抓住江南水乡的特点,写得极富有诗意。上句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真所谓“春水船如天上坐”(杜甫诗)。画有各种图案的游船,为招徕客人,肯定是装备得舒适、漂亮的。江南春季多雨,那时,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入眠。写得悠闲之至。 下阕转为从人事方面描绘,说的是酒家女的美貌:“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酒店里用土砌成四边隆垆,中间可安放酒瓮的台,叫垆。“垆过人”指卖酒的女子。词中这两句前句是总写,后句是特写。酒家女操作用手,所以特写其“皓腕”,洁白的手腕如霜雪凝成,其美貌自不难想见。为什么只说酒家女呢?游人要添兴,不入酒家又住何处?而那个时代的诗酒风流生活是少不了女子的。词以回应“游人只合江南老”作结,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话说得相当幽默、俏皮。按常理,作客异乡的人总以不得还乡而愁绪满怀。他却偏偏反过来说“还乡须断肠”。这是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了!如果南来的游人正当年华的时候就回到北地,岂不要日思夜想地思念这迷人的江南了?倒是人老了,精力衰退了,游乐的兴趣、欲望随之淡薄了,那也还罢了。否则,这种令人“断肠”的苦苦思念将如何忍受呢?记不清是谁赞美江南说过“世间何物是江南”的话,韦庄的这首词中所表达的不能自已的感情,也仿佛似之。他把“江南好”这个主题强调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首词是韦庄《菩萨蛮》的五首组词中的第二首,当写于韦庄晚年留居蜀地时期。对这一组词,前人多以为是词人居蜀思唐之作,如张惠言《词选》认为它们“盖留蜀后寄意之作”,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则径直认为所寄之意为“思君”,为“惓惓故国之思”等。然史称王建称帝前会将佐议论,冯涓独献议请以蜀王称制,王建不从,终用韦庄之谋,建蜀国,即帝位(《资治通鉴》卷二六六)。可见,“思唐”之说不足信。从这五首词本身来看,当是韦庄晚年留居蜀地回顾平生、思念故乡之作,均曲折表现了“乡园不可问”( 韦庄《南游富阳江中作》)的焦虑无奈和“流离客思伤”( 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的沉痛忧思。从艺术表现方面来看,尤以此词最有代表性。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明白如话,且短短十四字之中出现三个“人”字,两个“江南”,不忌平直,不避重复,却情感蕴藉,耐人寻味。“人人尽说”,既是指蜀地之人的看法,同时也包含了文人们普遍的认识。中唐文人词中的《忆江南》、《梦江南》等词牌,就是专写江南之美的,其中尤以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最为著名。虽然,韦庄早年曾流落江南各地,对江南之美并不陌生。但这里既称“人人尽说江南好”,则“江南好”三字分明是由他人之口道出,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另外,其中还有劝留之意,说明词人意在回乡,不安于久客江南。因此,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便透露了许多的无奈和凄伤。“游人”与“人人”对举,暗示词人对自我身份的确认——自己于江南而言只是游人罢了。“只合”,意即只该、只得、不得不,与“尽说”对比,设想自己如此,而不得不如此,含无限悲怆凄凉之意。“老”在此既指老于此,又隐含“老死”之意。且与首句“好”字构成对比,落在句末,给人更强烈的心理冲击。可见,词人对“江南”的感受与他人是有很大不同的。白居易词中在刻画了江南之美后,分别用“能不忆江南”、“何日更重游”、“早晚复相逢”,表达了对江南的一往情深。而韦庄与此恰恰相反,虽然他也知道、也承认“江南美”(由后四句可知),却着一“老”字,难以认同“江南好”。 正如以前王粲《登楼赋》所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还乡”这个死结一天解不开,“江南”便不能消去愁苦凄凉之色,而只能是被乡思深深折磨的漂泊游子眼中的“江南”。“老”字逼出那无计消除的乡愁,道尽“虽有乡不得还”(唐圭璋《唐宋词简释》)的辛酸。总之,首二句始终以他人的感受与自己的感受相对照,意谓自己有家不得归,只能漂泊异乡,终老江南。“似直而纡”,字面上平淡静直,实际上却掀起了感情的狂涛, “老”的伤感包围了所有的文字。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四句虽分属两阕,却自成一个意义整体,以写意的笔法,多角度绘出江南水乡之美。春和景明时,澄净温润的春水,简直胜过了长空一碧的天色。“春水碧于天” ,绘染水乡之芊丽,叫人心胸为之一展,其一美也;细雨疏疏时,“画船听雨眠”, 如闲云野鹤般闲适萧散、恬静惬意,点画出栖居江南的醇雅诗意,其二美也;江南多美人,花月一样光彩照人的面庞,加上双腕似雪的冰肌玉肤(《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 编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版 16页“霜”作“双”意佳),其三美也。唐圭璋先生认为这几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人物之美”,甚是。唐先生还认为“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唐圭璋《唐宋词简释》14页),此虽不虚,但窃以为对这几句的理解不应停留于此。因为在这美丽的江南图景背后,我们的确可以触摸到词人的内心世界,察觉到他内心里哀愁的滋长。“春水碧于天”两句固然是写江南美景,但“听雨眠”三字则分明是说词人难以入眠。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思乡之愁太过深重所致。尽管词人极力营造闲静淡远的超逸境界,努力将生命与自然圆融为一体,但那江南细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雨中有雅趣,雨中更有哀愁。而“垆边人似月”两句,暗用了文君当垆,阮籍沉醉的典故以说明当垆女子之美。“垆”, 一作“罏”,又作“炉”,指古代酒店前放酒瓮的土台子。《后汉书•孔融传》注云:“炉,累土为之,以居酒瓮,四边隆起,一边高如锻炉,故名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这里,“垆”字透露出词人饮酒行乐的信息。联系全词来看,词人饮酒又何尝不是因为思乡之苦而借酒消愁。因此,这四句正是“似达而郁”( 陈廷焯),一方面,写了江南景美、人丽,从理智上对首句中人人尽说“江南好”作了具体的说明,似乎要用江南之美来抗拒思乡之愁;另一方面,情感上难以掩饰心底的哀愁,含蓄地表现了词人碧水阳春不足以解其愁、美酒佳人不足以慰其情的沉郁的愁绪。唐皎然《诗式》曰:“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并以“但见性情,不睹文字”为妙境。这四句寓主观于客观、以乐写哀,堪称臻于此境。清况周颐《蕙风词话》评韦庄词 “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对韦庄词之特色是深有体会的。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采用顶真辞格,以承作转,终于道出“还乡”二字。“未老莫还乡”,“莫”并非“不”, 含叮嘱口气,似为他人劝留之语,但又未尝不是自劝之词,恰足以表明他的故乡之思未尝停止过。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叶嘉莹)。“未老”二字,意即今虽暂莫还乡,犹不忘叶落归根。所以“未老莫还乡”辗转道出一片怀乡深情和极端无可奈何之意。“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还乡须断肠”,是“未老莫还乡”之因。还乡本为人生之一大乐事,为何令人“断肠”?且“须断肠”?是因爱恋那“碧于天”的春水、卧船听雨的生活和垆边如月之佳人吗?恐非完全如此。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09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