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第1张

  (河北省乐亭县麦港初级中学,河北 乐亭)  [摘 要]: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指出了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就数学教师教学情感的培养和具体实施做了探讨。

[关键词]:情感教育 初中 数学教学

一、引言

情感教育,是指以塑造人的品格,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为内容的教育。从最根本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但是,从目前的学校教育的状况看,忽视情感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尚未彻底根除,知识教育或片面的能力教育占据了绝对中心,对于非理性的、非逻辑的情感因素未给予应有的重视,造成了种种缺陷,也对落实素质教育设置了很多障碍。因此,重新认识情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因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非常迫切而必要的。

二、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总的来说,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的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动力,从而实现教师对他的期望。

2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与生生间相互作用和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师生间关系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而教师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数学课堂气氛。若数学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对学得好的学生给予赞赏,对差生则时时给予鼓励和热情帮助,使整班学生都感到教师是学习上的伴侣和热心朋友,必将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教师的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教学过程中,教师满腔热忱的爱及合理性、激励性、长期性的期待如和风如细雨润入了孩子们的心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上进心、成就感,进而使其潜能充分发挥,变得聪慧而活跃,也促进了他们的智力发展。

三、数学教师如何培养教学情感

要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师不但要正确认识到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还要学会培养情感,调控情感,从而始终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反应,以激发、感染、陶冶学生,使其潜能和创造性得到发挥。

1培养敬业精神

数学教师的情感是对学生及所讲授知识的态度的自然流露,因此要形成积极的教师情感,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修养,具有优良的敬业精神,对数学充满兴趣,怀着满腔热情进行教学,由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没有热情和兴趣,态度冷漠,只纯粹为完成任务而上课,课上得肯定会索然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只有将所授知识倾注以自己的感情,才能收到优良的教学效果。

2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实施教学行为的灵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掌握者与控制者,其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现在我们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教师要敢于摆脱原有知识范围与思维定势,真正转变教学理念,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猜想,在教学中利用猜想和质疑,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

3善于调控感情

数学教学也是一种艺术,教师在授课时应沉浸到教学艺术的天地之中。为此,教师应特别注意自我调控感情,以感染学生的情绪。做到始终以热情、饱满的精神从事教学,由此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学习与激情度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知识点难度与学生激情度的需求量反相关。对于难度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平心静气地去学习;对于难度小的或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设法对学生的激情“加热”,使之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通过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生动,学得有趣的教学目的。

四、数学教师情感因素的具体实施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而不是做传声筒。

1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敢于争论,让周围环境成为学生灵感的激发场所。

2加强师生的心灵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改善教学生活、增进师生关系的关键。全国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教书育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老师若想增进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想法,必须先得到学生的心。师生之间相互接纳与了解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在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时,要避免评断和预测。评断学生是危险之举,贴标签形同残害。评断的结果可能形成真的毛病。适当的沟通可以改善教育。它不但可以用在日常教学里,还能深入学生的心。若能适当使用,可在学生身上发挥功效,丰富和美化学生的人格和人生。

3把握教材内含的情感因素

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方法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表象美等,这都给学生以美感,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

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

五、结束语

影响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因素很多,教师的情感是其中一个极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学会培养情感,并恰当发挥其作用,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刘凤兰注重情感因素的作用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陈理关于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通报,2004,(5)

[3]李昌官数学“问题发现情境”创设探究[J]数学通报,2004,(5)

[4]范先友数学学习情感和情感教育初探[J]黄冈师专学报,1997,(2)

本段中作者把长江拟作中华民族的母亲,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这句在文中重复出现,强调了古老和母亲,由衷地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之情。同时,古老与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形成巨大的反差,具有强烈的反衬作用,抒情效果十分明显。另外,本段贯穿全文,在后面的段落中重复咏叹,感情浓郁。

情绪从心理学来说也有很多分类的结构体系,最常用的是根据情绪的持续时间以及触发条件把情绪分为心境,应激和反应。当然还有根据作用分类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等等,如果你想要详细分类可以给我留个邮箱,我写好了之后给你发过去~

已解决问题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课后题答案 [ 标签:下册 课课,下册,语文 ] № laugh★ 回答:1 人气:43 解决时间:2009-03-07 15:21 满意答案一、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绘,引起你怎样的联想?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思想。本文的主旨比较隐晦,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二、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设题意图是通过理解文中关键性语句,更深地品味文章的内涵。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蕴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红色经典的文化生产看上去跟法兰克福学派所描述的“文化工业”的确有许多结构上 的相似,都具有大众性,都是大规模批量生产,都是由上而下地生产出来的。关键的区 别在于,一个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商业行为,以盈利为目的;另一个是社会主义制度 下的国家行为,以意识形态教育(或曰“洗脑”)为目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化工业生产 出的大众文化产品也是要达到洗脑的目的,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不是文化工业赚钱 的目的,而是对大众的洗脑。此外,法兰克福学派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大众文化和 精英文化或经典是泾渭分明的。法兰克福学派大师如阿都尔诺,就寄希望于经典和精英 文化,希望从现代主义精英创作的经典中激发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反抗。而中国的红 色经典完全打碎了精英与大众的界限,在批判传统经典、建立新经典的同时,对民间和 精英文化采纳了“古为今用”的实用主义策略。旅美学者张旭东从中国现代性发展线索 中看出某种“后现代性”,正是对中国现代性不同选择的文化发展的一种颇具后现代意 味的解读。(注:Xudong Zhang,“Postmodernism and PostsocialistSociety—Historicizing the Present,”in Arif Dirlik and Xudong Zhang eds,Postmodernism and China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2000)把红色经典与文化 工业和后现代相提并论,看起来似乎有些牵强附会,不过我们借此可以提醒自己,对文 化现象的分析解读离不开当时的特殊语境,而且红色经典在当代的再造,也的确是处于 资本主义文化工业制造的后现代文化氛围之中。

二、话语体系与情感结构

在思考红色经典的当代再造之前,有必要重新回顾红色经典产生时的具体历史语境, 尤其是红色经典本身乃是当时那个语境的主要制造者。当时是革命文化霸权的语境,建 立一个革命的话语体系是当务之急。1949年建国后,中国人口中文盲的比例占五分之四 ,文字改革、消除文盲任务急迫。中国政(论文库)府在50年代初推出了简化字方案、汉语拼音方 案,对中国语言作出了重大的革新和改造。简化字和普通话的推广是新的文化和话语体 系建设的基础。在更进一步的语义学和意识形态层面,则主要依靠革命文学作品尤其是 红色经典长篇小说和革命回忆录等。革命题材的长篇小说随后衍生出一系列文化产品, 如改编成**、戏剧、连环画等。加上媒体宣传、学校的语文教育和博物馆、画廊、报 刊杂志的广泛配合,使新的革命话语体系逐渐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和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融入中国民众日常公共话语和个人话语的方方面面。红色经典通过语言建构的英雄人 物和负面人物以及他们的语言表述,如革命理想主义的豪言壮语、警句格言等等,成为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象征符号。根据毛泽(论文库)东的不同选择的现代性方案,消除文盲和改造思 想、建设“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是其革命建国战略的核心目标。

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情感结构和生活习惯等跟社会主流话语体系有密切关联。据英 国学者雷蒙·威廉姆斯的研究,话语体系或广义的文化和语义上的符号体系跟公众的情 感结构相关。威廉姆斯认为,情感结构是生活体验在感情上的表述,是思想、意识形态 、价值观,以至政治立场等的表征,“不是感情与思想的对立,而是感情即思想,思想 即感情,是实践的意识。”(注:Raymond Williams,Marxism and Literature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7,pp132—133)他认为,情感结构由文艺作品的形式和 结构所展示,对文艺作品的形式和语义结构分析有助于了解社会的新的情感结构的形成 。中国红色经典作品在主题上大致分为革命战争、农村土改、城市暴动和地下工作等, 表现的是革命主体——农民、工人、革命党人(常常是知识分子形象,如《红岩》里的 江姐、《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晓冬等)——自身觉醒成长的过程。这种主体意识萌 发的形成脱胎于欧洲启蒙文化中出现的“个人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但在中国 被嫁接到社会革命的“集体成长”语境之中。

更重要的是对启蒙现代性的中国化或民族化的改造。中国学者近年来许多卓有成就的 研究,深入分析了红色经典对现代意识的民族化转换和改造。孟繁华指出,中国传统通 俗小说的传奇形式对《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等有深刻影响。陈思和、洪子诚等 也探讨了传统小说的模式在形式和价值取向上对革命小说的影响和制约。传统、民间的 形式在现代转换中对红色经典的影响举足轻重,但也成为红色经典如样板戏成功的主要 因素。(注:参见孟繁华《传媒与文化领导权——当代中国的文化生产与文化认同》,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又见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陈思和:《民间的沉浮: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解释》,《上海文学》1994年第1 期;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国五四以来的激进启 蒙主义者如胡风等强调民间民俗形式和审美意识与欧洲传来的现代启蒙意识的矛盾性, 并站在启蒙的立场上顽强地批判传统与民间形式的“落后”和反现代性。但是中国这个 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更倾向于选择毛泽(论文库)东式的民族化和接近农民审美和情感的民族形 式。就连自身为激进启蒙知识分子的瞿秋白,也很有预见地严厉批判中国都市启蒙主义 知识分子的欧化倾向,大力鼓吹民间文化和民间形式。

艺术创作和艺术赏析就是来源于情感,用理智怎么去创作和赏析啊?情感算是艺术创作和艺术赏析的根吧!

艺术创作表达作者情感,艺术欣赏要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通过联系欣赏者的体验而升华,进而产生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艺术体验和情感历程。

扩展资料:

分类:

大致有以下四大类:泄情动机;兴趣动机;成就动机;私欲动机。在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中,只有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性质和规律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艺术批评彼此制约,有着紧密的联系。

艺术创作是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基础和前提,为欣赏和批评生产对象。没有艺术创作,就没有艺术作品,也就没有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

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对艺术创作又具有反作用,具体表现为:艺术欣赏以“消费”的形式刺激艺术“生产”,从“消费”方面赋予艺术“生产”以切实的社会价值和功能;艺术批评则从理论上指导、影响艺术创作,从而沟通创作与欣赏的关系。

-艺术创作

研究情感因素的重要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the Affect Factors

关于情感的重要性,王初明博士说过:“情感之所以重要,只因为它是发动机,再好的机器,若不发动起来,便是一堆废物。情感的作用若发挥得好,可以启动学能,调动学习积极性,释放学习潜力,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思想问题。”事实上,情感除启动和启智功能外,还有信号、感染、迁移和健身等功能,这些功能对我们教师搞好教学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英语学习的特点和中学生的情感特征决定了情感在英语教学中更为重要。学生,尤其是偏远山区中学的学生,缺少英语学习的大环境,英语学习中有大量的词汇、句型、语法要记,需要大胆开口运用英语;而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随着年级的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越来越强,自我保护意识日趋增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怕出错、怕开口、怕老师提问,对自己缺乏信心。教师若能认真研究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设法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教学工作就会卓有成效。具体来说,研究情感因素至少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11 情感在教学中具有多种功能

情感的特性与英语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独特的功能。所谓功能,就是一个系统所具有的对其它系统施加影响的一种属性。弄清情感在教学中的功能,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效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情感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大功能:

111动力功能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列宁,1958:255) 这说明情感具有动力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于人们的行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积极的情感能发挥增力作用,激励人们的行动;反之,消极情感会产生减力作用,阻碍人们的行动。因此,在教学中要设法激发和发展积极情感,帮助学生抑制和克服消极情感。

112启智功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知、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等心理技能的发挥受主体情绪状态的影响。人在认识活动中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智力发展的活动效率。经过调查93%的学生认为学习积极性高时领悟快,记得牢(温正胞,1999:23)。在教学中,情与知的出现常常一前一后,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和优化学生的情感因素,使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13 信号功能

是指一个人的情感能通过表情外显而具有信息传递的效能。表情分为言语表情和非言语表情(即body language)。表情在社交中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Mehrabian Albert)研究了使用英语的人们的交往现象后发现,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语言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是靠纯粹的语言传递的(转引自江佳慧, 2001:16)。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表情传递教学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通过教师的表情了解信息,又把自己的了解程度通过表情传给老师。教师若善于运用表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马卡连柯也曾指出:“不能运用必要的面部表情,或者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老师,都不能成为良好的老师。”(马卡连柯,1979:305)

114感染功能

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施予影响的效能。调查数据显示,教师上课时感情投入,82%的学生的注意力不易分散(江佳慧,2001:16)。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一个人的情感会影响他人的情感,而他人的情感也能反过来影响这个原先的情感,诺尔曼"丹森(Norman K"Denzin)教授称之为情感互动。他说“情感互动是两个人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进行的情感转让,使一个人情不自禁地进入对方的感受和意向性感染状态的过程中,它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结合在一个共同的情感领域之中。”(诺尔曼"丹森,1989:203) 由此可见,感染功能有两种体现:甲被乙感染;甲乙相互感染。在语言教学中,一是通过教学内容感染学生,二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使学生受到感染。

115迁移功能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事物上去的效能。情感迁移是情感的一种扩散、泛化现象。燕国材在揭示情感自行扩散规律时指出:“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弥漫到主体与客体上去。”(燕国材,1992) 我国有句俗语叫“爱屋及乌”正是对这一现象的典型概括。有调查显示,初中100%,高中9894%的学生对老师感到满意时,也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吴昌顺, 1987)。由此可见,学生对老师的情感会迁移到相应的学科上。根据这一规律,我们教师必须要真诚地热爱学生,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在思想上要亲切关怀,生活上要细心照顾,学习上要耐心指引,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师爱,学生就会以相同的情感来回报教师。

116健身功能。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处于愉快情绪状态下的人大脑功能完善,能保证内分泌系统、免疫能力、消化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消极情感长期存在,就可能产生心理疾病。有研究表明,精神舒畅与精神忧郁者患重病死亡的比率是2:18(熊川武,1999:133)。因此,发展积极情感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12 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互相尊重,改善人际关系。总之,语言与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少年学习英语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如何使用英语。既然是使用英语,那么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际交往和情感态度。

13研究情感因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转引自赵涌波,2001:108)这种心灵的接触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处理好情感因素,就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其理论依据有:

131辩证唯物主义(dialectic materialism):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个体是知识获得的内因,情感因素是学习者个体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果教师善于处理好各种情感因素,创造积极情感,就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132人本主义(Humanism):以马斯洛(AH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因此其学习论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终于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转引自张大均,2001:65) 也就是说看重知识的学习与情感、体验的结合,认为人的智力的发展和情感发展同等重要。我们也可从中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情感因素有助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3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建构主义十分关注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知识是由个体建构的。学习者心灵的发展是已有知识和当前经验不断达到平衡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同化与顺应。智力发展包括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两者密不可分。与认知发展同样的道理,情感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图式在不断的同化和顺应中达到平衡的过程(范琳,2003:28—29)。在英语学习这项智力发展中认知和情感同样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知识的构建伴有情感的构建,情感的构建同时又影响着知识的构建。因此,只要教师把构建积极情感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鼓励情感自主,使学生达到“好学”以至“乐学”的境界,最大限度地调动认知和情感的互动,就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134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克拉申(Krashen)认为,虽然情感对语言习得机制并无影响,但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输入传到大脑语言习得器官的作用。成人情感过滤能力强于儿童,故输入效果低于儿童。因此,要创造一种情感过滤程度低的环境,排除心理障碍,降低情感过滤程度,作为输入的前提和输入效果的保证。他还把情感分成动力、自信和焦虑三类,并指出,动机大、自信心强、焦虑低的学习者输入和吸收的语言量就多(Rod Ellis, 1985:263)。因此,我们英语教师若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保护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消除和降低学生的焦虑感,更有利于提高语言输入效果,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另外,周榕和何广铿在对广州市省、市、区三级的9所学校共1572名初中毕业生的英语学习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作了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后发现,“英语成绩与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情感态度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最高(r=0322, P<001) ”并得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首要原因”的结论。他们指出:“以往的外语教师重知识轻情感的情况应得到纠正,取而代之的应是重视和努力尝试以情优教和以情促知。”(周榕,2004:1)

14 关注情感问题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积极的学习情感和主动学习的精神的养成,比学习方法、技巧的掌握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对人一生的发展有更持久的影响。”(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时期。每一个阶段、每一门学科都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培养和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但是,过去的教育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略了非理性的发展,造成了“情感空白”。事实上,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要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与其它学科一样,英语教育也应该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既关注认知也关注情感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注情感可以提高语言教学效果,语言教学也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斯蒂维克(Earl W Stevick)认为,语言教学不只是为了达到某些语言目标(language goals),而且要有更加深层的目的——追求新的“生活目标”(pursuing new “life goal”) (程晓棠, 2000:3)。

15 关注学生情感有助于改变当前英语教学中的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不容盲目乐观。中学英语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收效较低”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两极分化现象还比较严重。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育者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认为情感态度的培养是政治老师和班主任的工作。正如陈琳等教授所说“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有一种观点,认为情感态度不是外语、数学、物理等专门学科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有人更为直接,认为英语与情感态度没有关系。”(陈琳,2002:68) 笔者在调查后发现:从初二开始,随着所学内容增多,需要记忆的量大,对英语缺乏兴趣,成绩不好的这些学生学习感到越来越困难,考试成绩也越来越不理想,几乎没有成功的体验,教师又没有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甚至不时被教师所批评或渐渐为老师遗忘,久而久之,就导致了怀疑自己不是学习英语的材料;又由于各种考试,特别是中考、高考给师生造成的压力过大,教学方法仍多以单向灌输为主,以讲解语言知识为主,课堂里老师独霸课堂,把学生看成是用来装知识的“容器”,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课堂活动机械、沉闷、枯燥和程序化,缺少生气和乐趣,缺乏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进而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厌学的因素。如果教师充分考虑情感因素,教学中多一点情感投资入,或者说多一些人文关怀,如:课堂上设置一些能真正让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教师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心的帮助;设法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在成功中获得自信;当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教师给予真诚的祝贺;教师在课堂里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的存在;教学中投入真情实感,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课内课外注意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目前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是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变的。

16 关注和培养积极情感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第一次在中学英语教学指导性文件中明确了外语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章兼中教授认为,培养人文精神是时代的呼唤,人文精神是深化英语教育改革的基点,培养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重视人的因素,积极学习的态度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章兼中,2002:12—15) 英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文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其基本理念部分的第一条是:“课题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情感态度被作为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列入课程目标之一,并对各级目标作了具体的描述。因此,关注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已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基本理念和重要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27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