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对其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学校生活,学校里接触最多的是老师。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就成为老师的肩负重任。常言说的好:上梁不歪,下梁方正。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对学生表现积极的情感,才能培养出学生的积极情感,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养成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的习惯。
教师,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不仅要有学富五车的知识
,旁征博引的口才等内在美的素质,以此来吸引学生,还应首先以自己外在的形象美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启迪学生美的向往,对美的追求。教师的外在的形象,包括教师的神态、表情、服饰等。
教师面对的是一些涉世不深、思想和情感方面都很单纯的孩子,教师的表情、言谈举止是最现实、最生动、最有力的教育手段。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力求把我们要教给学生的知识,通过言谈举止,神态上的喜怒哀乐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的情感通过自己的神态得到启迪,得到升华。当一个平时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回答出一个问题时,老师喜形于色的一句称赞,不仅是对回答问题学生本人的鼓励,同时,老师的神态,表情也是对每一位在座的学生的感染和鼓舞。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师的服饰问题日趋重要。在调查“你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是什么样”的问题时,教师的着装与师德联系在了一起,被排在首位。教师的服饰应该展示出教师的个性。教师一方面面对是知识文化,一方面面对是社世不深的学生心地纯洁界的学生这就对我们的服饰有一定的规范性,要对学生有走促进作用。
因此,教师 服饰的款式,不应追求时髦。教师的服饰美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面对的是一些未成年的少年儿童,他们生活经验少,判断能力差,模仿力却极强,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教师在着装和服饰上切忌薄漏透,但也不应过于古板,一面对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压抑感。因此,教师更需要庄重,真实朴实。举止端庄,文雅适度是就教师为人师表的一种表现,举手投足,都应表现出教师应有的文明礼貌。
第二,要热爱学生。在学校里,学生搭补费时间是与教师一起度过的,教师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人物。许多学生多老师的热爱甚至超过了热爱父母。他们渴望的到老师的爱护,关心,希望老师态度平和,热情。更希望老师能象父母一样的喜爱,亲近和关怀自己。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有很多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给学生以生活上的关心,爱护,并随着交往的深入而成为学生亲密的朋友,甚至充当“父母 ”的角色,给学生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有困难是竭尽全力 帮助,有思想矛盾时循循善诱以化解,从而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2、对学生个体存在价值和个性发展愿望的肯定,也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从“心理保健医生”的角度。深入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愿望,理解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从而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民主和诚挚。
3、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对学生未来造就的可能性怀着依赖和鼓励的态度,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严格要求和有效支持,把“权威”和“导师”的作用,既运用表情,手势,语言等方式“无意识”地告诉学生: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进步,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一定有发展前途!通过使学生深刻地体验到教与学的同步发展。
师爱能够激起学生吸取知识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同步发展。
小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一、表情丰富但不善于控制自己。小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很明显,喜、怒、哀、乐很容易从他们的表情上反映出来,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后,常喜笑颜开;在被老师批评后,就会感到难为情,常低头不语或哭泣。因此,小学生的表情就是他们情绪情感发生变化的“晴雨表”,其情绪情感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容易激动,也不容易受到控制。如当同学们高兴时,自己也跟着高兴起来。
二、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随着年级的提高,小学生的情感生活不断得以丰富。小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入了更广阔的天地,求知欲使他们兴奋、疑惑、惊奇,使他们的理智得到发展;同时也在学习中接受道德感和美感的陶冶。例如,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优秀任务使他们产生敬仰、爱慕之情,而反面人物使他们产生憎恨、厌恶之感。此外,在共同的集体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培养了他们的友谊和集体荣誉感。
随着社会性需要的发展,小学生的情感日益深刻。例如,学前儿童的互助友爱,在较大成分上是模成人的生活,是为了能在一起玩;小学生的互助友爱,则更大成分是处于责任感,处于履行良好的生活准则。同是惧怕,学前儿童可能怕黑暗,怕打针等,而小学生主要是怕做错了事挨批评,怕考试成绩不好等。
三、冲动性减少而稳定性增加。入学后,在独立学习和集体生活的锻炼下,小学生控制、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更加发展完善。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已能抑制自己当前的一些愿望,而去克服困难,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因此,小学生情绪情感的稳定性日益增长,冲动性、易变性则在逐渐改善之中。
摘 要:情感的建立会形成一种无声的教育动力,情感过程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应是师生互相尊重、相互信任。我们应尊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主体地位及选择权,能够达到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去,使学生在训练中有所得、有满足感,学生就愿意训练,和老师在一起,产生亲切感,教练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学生就会更尊重教练,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诲,还可以提高练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心理习惯,成为奋力拼搏的动力。
情感是人体在社会活动中对客观事件所持态度的体验。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们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人类的情感,就没有人类对真理的探求。”体育教学不仅是认识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许多资料和实践证明: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有很多情感需要,老师需要满足学生的各种情感需求,才能使学生的人格及运动技术水平得到健康和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一、爱的需求
老师肯定、有力、稳定而深厚的眼神常常会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以鼓励、赞扬的表情或亲切、温暖的师生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求尽可能热情,真挚的接受并尽力帮助解决,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喜欢我,希望我进步!
在平时上课中不是采用训斥等方法,避免在师生感情和师生关系上投下一道阴影,给体育教育带来消极影响。我采用1了解学生基本情况;2分批熟悉学生;3把记忆的名字和记忆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4既可先记名字在对人,也可先记人再对名。关键在诚恳下功夫,训练起来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二、自尊的需要
学生的身心发展与精神世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除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及教练在教学中采用的必要教法外,学生练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组织学生上好课的练习。老师加强辅导,并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对练习项目增加自信心。有些女生对竞技性较强的项目不是太感兴趣,老师在调整课中安排一些游戏类项目来提高积极性和兴趣,或者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安抚训练。老师应留心进行观察,一旦有了进步,则应及时作出肯定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应千方百计地发展学生体力上的独立性和师生关系,让学生达到体格和精神的协调发展。
三、归属集体的需要
学生往往最喜欢上集体课,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做练习,在集体中得到快乐,但是
1.情绪情感更加丰富。 随着学习、生活范围的扩大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学生发展了多样性的自我情感(如自尊心、自卑感等),而且两性的情感与社会性情感也日益丰富。例如,对国家建设与民族前途的情绪体验、对个人前途与社会变革关系的情绪体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情绪体验、对学习重要性的情绪体验、对升学与就业的情绪体验等。
2.情感倾向趋于定型。 自我意识的发展、世界观的基本形成,对中学生情感倾向的定型起着重要作用。情感倾向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是针对什么性质的事物发生的。例如,有的同学的情感经常对具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发生,有的同学则是对生活琐事发生。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情感倾向变得较为固定。
3.情绪的强烈性。 中学生的情绪是强烈的。因此有人形容此时期是“暴风骤雨”时期,他们的情绪经常具有不可遏制性。他们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或者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有时彼此之间只因为一句话不合就怒不可遏、拔拳相向。在正确的世界观与理智的支配下,他们能够怀着强烈情感做出惊天动地的光辉业绩;但如果他们被人利用,或卷入盲目狂热之中,他们的强烈情绪也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4.情绪仍不稳定。 中学生的情绪不仅是强烈的,又是不稳定的,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在苦闷时受到鼓舞则为之振奋;在热情澎湃时,受到挫折则容易灰心丧气。情绪的不稳定与此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也与家庭和社会上的某些因素有关。性的成熟给他们带来情绪上的一些扰乱。好胜心强与经验不足经常是造成中学生情绪波动的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