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草形容词

绿草形容词,第1张

绿茵遍野、铺青叠翠、草色青青、绿满人间、绿草如毯、绿毡铺地、草木欣荣、百草丰茂、绿草遍地、百草凋零、芳草凄凄、生机勃勃、一碧千里”、生机盎然、绿草如茵、油然而生绿茵遍野、铺青叠翠、草色青青、绿满人间、绿草如毯、绿毡铺地、草木欣荣、百草丰茂、绿草遍地、百草凋零、芳草凄凄风临柳波

七绝园丁

绿草如毯微风细,树上鸟飞鸣燕语,

园丁躬身除杂弃。转眼己是近五一。

下面的情景描写主要通过拟人化的方式将花儿们的姿态进行描写,具体如下:

一朵朵娇嫩的花儿从草丛里,从小河边,从大树旁,使劲往外钻,很快地聚集到草地上手舞足蹈。有的摇摆着自己的花瓣翩翩起舞,有的踮着脚尖拉着别人歌唱,有的欢欢喜喜开怀大笑,还有的不停转圈舞动,玩得真开心!

这句话通过拟人化的短语,通过拟人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东风、树枝和雷云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雷雨交加的恶劣天气,花在跳舞、狂欢时热烈的气氛,体会到花孩子愉快的心情。

扩展资料:

拟人化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拟人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把事物当作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1一直铭记儿时听过的台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歌者潘安邦——还记得他唱《太阳与月亮的对话》时的风衣飘飞。“潘安邦的故事,叶佳修的代表作,校园民歌运动的纪念碑,乡土情怀的音乐写真,童年生活的纯真回忆,影响一代人的不朽之作”。有人这样评论《外婆的澎湖湾》。

喜欢它,却纯粹是因为它与“外婆”的关系。小时候父母上班,便整天赖在外婆家,那里成了上学放学停下来的驿站。外婆家旁边繁茂的绿杨,掩映其间的破旧的公共汽车站牌,蜿蜒曲折清可见游鱼的小溪,都是我们嬉闹所在。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还可见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芳草凄凄和野花灿灿,那时总不以为意的,如今却无迹可寻,都成了人群街市。

不知道外婆年轻时的样子,她的照片只有四十岁以后的,面目端庄清瘦,想必年轻时清雅可人。能记起外婆容貌时她已年过六旬,做出的饭菜美味,花白头发整齐,衣衫纤尘不染。外婆心地极好,附近的大人孩子都喜欢她。

北方冬季寒冷,外婆总要喝点白酒御寒。而且冬日清晨她必早早起来盘腿坐在和暖的火炕上,卷起烟来,边对外公说话。我半梦半醒听她说话,竟觉那烟草味道温香缕缕。长大后一直对身边吸烟的人怒目而视,却总怀念外婆的淡淡烟草味道。听辛晓琪唱:“……想念你的烟草味道”,于我却是唱给外婆的了。

那时外婆家有很多绿树成荫子满枝的梨树杏树李子,似乎还有枣树——外公是中医,喜欢在庭院里种花草药材。可惜后来各种树多在舅舅造新屋时死于非命。如今常常忆起庭园中枝叶蔓延的梨树下一圈五色花朵,既有色彩斑斓错落有致的虎皮莲、石柱子花、大丽花,亦有外公的药材金银花、藏红花,还有外婆最爱的红艳艳的“美人蕉”。每到端午前后,几丛雪白、淡粉的芍药晶莹绽放,馨香四溢,恰逢外婆生日,大家便将芍药花瓣加红糖研磨,做糖馅包子,香甜清淡,沁人心脾。那时可见到几位赶来祝寿的姨妈和表姐妹,于小孩子而言,简直是盛大节日。

外婆后半生几乎一直是陪孩子度过的,养大了我们表姐妹还有舅舅家的妹妹弟弟。她宠爱孩子,从不恶语相向,即使我们在河边玩湿了新裙子。外婆戴着老花镜凝神给我们缝做游戏的花布口袋,叮嘱我们不要淘气,我们期待地看着,听着,那平和静谧,就是“外婆的澎湖湾”里唱的。

“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怀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回忆温馨,略去了外婆老去的哀伤。一直记得侯孝贤**《童年往事》的残忍冷静。台湾岛上,每天念叨着要回梅县、以为走过村口小桥就是故乡的祖母最终没有见到她放心不下的梅县,静静安卧在异乡。她冰凉的手掌爬上了蚂蚁。每次看到这样鬓染霜华的老人,都忍不住爱怜,忍不住想到外婆。

在外读大学时每次回家必匆匆去看外婆。她会远远地迎出来,找出家中所有水果点心督促我吃,或蹒跚着来看我,硬塞一把纸币在我手上。无论有无变化,每次在她眼里,我总是“瘦了”。送她回去时,薄暮长街的孤单身影,总让人黯然。喜欢她絮絮叨叨的叮嘱,听到外婆这样的唠叨是福气,她还平安地在那里,记挂着每个后辈。

外婆在一个有月蚀的中秋夜故去,没有任何先兆地。那时我在另一个遥远城市的天文馆面对浩瀚星空时忽然无缘无故悲从中来,近乎彻悟的恐惧。第二天心神不宁地打电话回家才知原委。

夜行火车上一路泪水肆虐,依稀觉得窗外清霜遍地都在垂哀。

终究没有见到她最后一面。正午的烈日下,她的墓前,眼泪不断涌流不断在脸上干灼,默念要让她喜欢的艳丽浓烈花朵在此处绽开。

再回去时已过半年,旧苑春来草似烟。去外婆家,会奇怪她怎么没有出来——忽然醒悟。大家吃饭,总觉得还应该等一个人——外婆总是最后到桌前的,也是忽然想起,外婆已经不在了。不习惯没有外婆的日子。但时间会迫你慢慢习惯一切……

后来清明前后,常常梦见外婆,两人拥抱洒泪,夜半醒来时,发现枕畔已湿透,眼角兀自余着泪。这个时候,我宁愿相信超自然的力量。

本已习惯以旁观清醒态度看**,却在看《洗澡》时,在黑黢黢的影院里无声却是痛快地大哭了一场。那个父亲的逝去,让我想起外婆,和即将面对很多自己挚爱的人无法逆转的老去。

于是加倍珍视与外公的相处时光,却无法真正理解他。当年我们曾窃笑着看他与外婆在一起孩子般怄气,如今只能看着外公愈发苍老和沉默。我们劝他去与其他老人聊天,外公说:少了老伴,站在人群里觉得矮了一截。我们眼睛湿热,不再劝。记起陶潜诗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别人的世界坍塌了一个角落,外公的世界却几乎全部塌陷。

每次回家,母亲都要不停假设,如果外婆这种突发状况早一点察觉怎么样处理就不会怎么样……她不厌其烦地讲,我不厌其烦地默默听着,低头垂泪。此后,每个中秋节的满月都有一丝忧伤神色。树底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最后一次还乡,是来美国之前,欲如《红楼梦》中探春般去国离乡,“千里东风一梦遥”。几次想对母亲说:我想去看看外婆。几次都觉有泪溢出。终究说了,也终究没忍住眼泪。烈日当空,还是荒凉天地。大哭一场,坐在微风绿草间孤单出神。

外婆喜爱的美艳如火的“美人蕉”,母亲嘱我带了些种子来。如今存在床边首饰盒里。美国中部严冬太久,几乎忘记了花的颜色。北京朋友写信来,说校园里的迎春花业已绽放。想起晴空下外婆的孤单,再听“外婆的澎湖湾”,怀念一种烟草味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54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