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案例解释布鲁姆的目标分类

用案例解释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第1张

 看卢梭的《爱弥儿》 中的一段关于记忆和理性思考,观念和形象,孩子小时候学的东西长大又要重新学习这段文字,特别符合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法,扒拉出来继续看,发现自己对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法认知太短浅了。

从识别,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都有一些改变,最错误的是我竟然没有意识到有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1认知领域

 旧观点: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新观点: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例:语文课上,老师教一篇新文章《少年闰土》,学生通过自己看课文,进行初步的识记(知识),老师讲解课文,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现在,教师要求学生使用文章中的某个成语造句(应用),老师要求学生给全文划分段落(分析),再要求学生概括全文的中心主旨(综合),最后,要求学生评价主人公或者其它的人物(评价)。

  2情感领域

  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观、价值体系个性化(新旧同)

  例:妈妈告诉小红,撒谎是不对的,人要诚实,小红同意妈妈说的(接受),当小红看见别人撒谎的时候,她会告诉别人,妈妈说撒谎是不对的(反应),形成了撒谎不对,人要诚实的价值观(形成价值观),有一天,小红看见电视上报道小孩子面对陌生人问爸爸妈妈在哪里,小孩为了保护自己,可以选择撒谎,这时候,小红重新(组织价值观),有时候,撒谎是对的,小红会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即(价值体系个性化)。

  3技能领域

  知觉、定势、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化、习惯化

  例:学习写字。先是看到这个字(知觉),接着学习字的笔画,横撇竖钩(定势),各个部分的局部笔画学好之后,开始仿照这个字进行一笔一划临摹(模仿),学生自己进行书写(操作),并且书写正确(准确)。经过长期的练习,不需要一笔一划练习,就可以一气呵成写完一个字(连贯化),之后写字的时候就不再需要意识的控制,可以一边写字一边说话(习惯化)。

又深度挖掘了一把

复制驱动的学习往往关注下三层 [记忆]、[理解]、[应用]。比如在学校里面,大家可能经常听到老师讲说你们要背诵,把这些知识点都记住,你们要能够熟练的应用,知知道什么时候用这些知识,套这些公式。其实这种思维都是局限在下三层的。

研发关注的学习关注上三层 [分析]、[评价]、[创造]。比如最基本让学生关注事物的内部结构,搞清楚它们的原理。这就是在分析层次上的运作。而关注上三层,通常也就自然的会拉动下三层的掌握。

结合孩子的学习,分享这个模型的理解。

1 记忆

回忆和记忆事实和基本概念。

如记忆语文生字、生词、英语单词、句型、数学知识点、乘法口诀等。

2 理解

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说明想法或概念。

如复述一个故事,数学知识点,练习英语的场景对话等。

3 应用

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应用英语学习到的单词和句型随意组合跟父母在生活中进行场景对话等。

4 分析

把学习到的知识点之间建立关联,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

比如数学中知识的演化脉络(数 > 加法 > 减法 > 乘法 > 除法),从而构建数学的知识体系。整合英语不同场景学习到的单词、句型,构建出一天的生活和学习的英文场景训练。语文由一首诗,延伸到诗歌的作者、时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写作背景等,这样可以串起一系列历史、地理和人文的东西,也就是现在大语文所提倡的。

5 评价

指将所学到的知识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用来做判断或指导决策。

如数学中的时间和人民币的学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用?学习英语对话有什么用呢?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学习各门学科?

6 创造

综合各种学过的知识形成新的整体或想法。如怎样形象化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如果故事的主人公做出了另一种选择的话,故事的结尾会怎样?如何把你自己总结出来的好方法分享给其他同学?

在历年考试中,经常涉及到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布鲁姆目标分类分为三大领域:知识、技能、情感。其中认知领域考频最高。在学习认知领域时,首先要掌握顺序,六个层级逐渐深化。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级水平。此外需要掌握每一个层次的具体含义。

一、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具体含义

(1)知识——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指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

举例:学生能够回忆《静夜思》的内容。

(2)领会——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包括用自己的话或用比原先的表达方式所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一项信息加以解释和概述、即估计将来的趋势等。

举例:学完《祝福》后,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3)应用——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指将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

举例:学完四则运算后,能在模拟商店中进行使用。

(4)分析

指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分析代表了比应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分析有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要素分析,二是关系分析,三是组织原理的分析。

举例:能够辨别文章中的句子哪些符合逻辑,哪些自相矛盾。

(5)综合

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者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项抽象体系。他强调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和结构。

举例:在古诗单元结束后,能够写一首七律诗。

(6)评价——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指对所学材料(论点的陈述、小说、诗歌以及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

举例:判断孔乙己的价值观。

二、题目检测

单选题在“教学目标分类学”的认知目标中,( )最注重记忆的心理过程。

A评价 B领会 C知识 D分析

答案C。解析:知识指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解析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一般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为主,主要考察各个层次的目标与其释义和描述动词之间的对应关系。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分别是认知领域的目标、情感领域的目标以及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而其中以认知领域的目标影响最为广泛,认知领域目标是指认知的结果,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

1知道(知识)

是指认识并记忆,指学生所获得的实际信息,也就是必须知道的确切的事实、术语和方法,行为动词:回忆、识别、陈述、说出、辨认、描述、呈现、标明等。

2领会(理解)

是指对事物的理解,但不要求深刻领会,因此是最低层次的理解。包括“转化”、解释、推断等。

行为动词:说明、解释、转述、转换、猜测、改写、分类、比较等。

3应用

是理解的高级阶段,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这里所说的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行为动词: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等。

4分析

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行为动词: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得出结论等。

5综合

在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行为动词: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创作、总结、写作、创造等。

6评价

要求理性的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和外在的细聊、信息,做出符合客观事物的推断。

行为动词:评价、估计、鉴定、证明、预测、判断等。

考题再现

1学习完四则运算之后,学生能够到模拟商店自主购物。根据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该任务在认知目标的分类中属于( )。

A知识 B领会 C运用 D分析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解。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其中,认知领域目标是指认知的结果,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级水平。应用水平指将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题干中,学生应用四则运算的法则去模拟购物,正是应用水平的体现。因此,C项正确。A项:知识水平指学生所获得的实际信息,也就是必须知道的确切的事实、术语和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领会水平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分析水平指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对要素的分析(如一篇论文由几个部分构成)、关系的分析(如因果关系分析)和组织原理的分析(如语法结构分析)。与题干不符,排除。

解析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是一种教育的分类方法。教育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1知道(知识)(knowledge)

是指认识并记忆。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 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

提示: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

2领会(comprehension)

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其包括“转化”、解释、推断等。

提示: 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

3应用(application)

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提示: 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

4分析(analysis)

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提示: 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

5综合(synthesis)

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

提示: 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系统化

6评价(evaluation)

这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作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

提示: 评价,估计,评论,鉴定,辩明,辩护,证明,预测,预言,支持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以克拉斯沃尔(Krathwohl DR)为首,于1964年提出,分为5个层次:

1、接受

2、反映

3、形成价值观念

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5、价值体系个性化

布鲁姆在创立教育目标时仅意识到动作技能领域的存在,未制定出具体目标层次。1972年Simpson EJ提出动作技能领域教学目标分7个层次:

1、知觉

2、定势

3、指导下的反映

4、机械动作

5、复杂的外显反映

6、适应

7、创新

所提问题可以从简单逐渐发展到复杂;

可以按学习目标的要求,分层次提出问题;

分层次提出问题--认知性问题

认知性问题:它是对知识的回忆和确认。

如:“人民陪审员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当汽车向右拐的时候,坐在汽车上你会向哪边倒?”

分层次提出问题--理解性问题

理解性问题:它主要考察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比较和证明某个观点。

如“检察院和法院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清楚什么是惯性吗?”

分层次提出问题--应用性问题

应用性问题:它主要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

如“用法律条款解释为什么应该执行‘疑罪从无’的原则?“,“用惯性来解释为什么汽车开动时,人会往后倒?”

分层次提出问题--分析性问题

分析性问题:它主要让学生透彻地分析和理解,并能利用这些知识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

如“为什么会发生类似余祥林那样的冤假错案?”,“为什么说 光电效应 说明光具有 粒子性 ?”

分层次提出问题--综合性问题

综合性问题:它能使学生系统地分析和解决某些有联系的知识点集合。

如“什么情况下法律会不公平?”,“如果物体间没有摩擦力,世界将会怎样?”

分层次提出问题--评价性问题

评价性问题:理性地、深刻地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

如“余祥林冤假错案被嚗光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分层次提出问题

这六种类型的问题中,前三类是属于初级层次的认知问题,它一般有直接的、明确的、无歧义的答案,而后三类问题属于高级认知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回答。

在问题设计中,提倡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初级认知的问题,在适当的时机,高级认知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念和 自我评价 体系。

在中国进行的课程改革中,学习和研究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对我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乐观主义的学生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教学理论。之所以说是“乐观主义”是因为:这一理论从根本上反对个别差异先天性和不变性的观点,而“主张只要能找到帮助每一个学生的方法,那么从理论上说所有学生都能学好”。

以往学校的做法,往往是按照正态分布,把学生分为若干等级,并把这种划分标准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稳定、持久的依据,并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受其影响,“教师在看待学生时,只希望班内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不及格或刚及格,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不及格或刚及格,三分之一的学生完全掌握了 学习目标 和内容。

而学校的主要精力往往都放在这三分之一的优生上,对其他三分之二的中差生则兴趣极微”。这种不合理的做法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以及人为地制造大批的差生。

“掌握学习理论”是对传统教学中等级、分组制的挑战,打破根深蒂固的偏见,主张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

并为每个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理想的、适合自己个性需要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种乐观主义的、面向全体的学生观,对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新的学生观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新型的个别化教学实践

“掌握学习”是一种新型的个别化教学实践,它既不悖于集体教学,也不是纯粹的个别化教学,而是在集体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个别化教学。

教育实践证明:个别化教学效果显著,但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师资;集体教学虽然能在短时期内教授大批学生,但效果较差,容易产生大量“差生”。“掌握学习理论”通过特定的程度,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

“掌握学习”的实施程度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阐明学习所必需的先决条件。第二,研制实施的程序。第三,评价这种策略对教师与学生所产生的结果。

掌握学习的策略,客观上对教与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而言,在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动机,消除焦虑和压抑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对教师而言,有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有效地因材施教,并对学生充满信心,实现学习成绩的“大面积”提高。

木(姆)有掌握,哪(纳)来发现结构。

20世纪60年代,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布鲁姆强调,掌握学习即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对学习的内容掌握80%或90%。

两人的教育观点

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1、认知领域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目标是指认知的结果,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

2、情感目标分类。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等五个等级。

3、动作技能目标分类。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学生在动作技能方面所达到的目标,它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等层次。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主动性研究。

2、反思性研究。

3、合作性研究。

4、社会文化研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84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