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结合

浅论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结合,第1张

浅论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结合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逐渐对传统道德教育产生厌倦甚至是难以接受。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浅论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结合论文,和大家一起分享。

  摘要: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两门学科有机结合,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解决其在整合过程中将出现的种种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促进其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他们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促使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 有机结合;必要性;途径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把德育和心理健康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贯穿到学校教育当中,发挥最大效用,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

 一、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二者关系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二者皆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从素质教育的层面来看,它们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隶属关系,而是一种“交集” 的关系。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也应该是双向互动的结合,双向互动结合才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最终的“归宿”。

 二、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结合的`必要性

 (一)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德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重点是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德育内容偏重于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只注意满足社会需要,而忽视受教育者的个体心理需求。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逐渐对传统道德教育产生厌倦甚至是难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符合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关注个人心理平衡,而且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社会生活环境,提升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因此,学校可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再结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道德规范教育约束学生行为,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转变师生的观念认识

 德育工作者应该更新教育观念,不要再局限于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品德形成中的主体地位,少点说教和灌输,多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中移植一些方法到德育工作中去,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比如,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为学生创建心理健康档案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德育教师要适时地进行“一对一”地沟通交流。

 (三)二者结合有利于改进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接触到有关心理的知识,会感到新鲜有趣,特别是通过师生或学生之间的谈心,心理咨询与心理反馈等活动,贴近学生心灵。教师与学生多进行适时的思想沟通,有助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可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学做心理健康操,多举行一些分角色的模拟活动,适当地让学生进行心理宣泄。这样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可从多方面弥补德育工作中的不足和弊端,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

 学校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要促进学生成才,首要的因素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学校教育除了发挥主导作用之外,还要密切与家庭联系、社会配合,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一)学校环境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在中职学校中不只存在于学习中,还包含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因而教师就成为中职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载体,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因此,学校就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深化二者的理论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识别学生情绪情感上的变化、对学生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和有效的心理辅导等。

 2创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对学校的主体文化进行的反应,学校的教育氛围离不开校园文化。这就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来营造校园文化,例如,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图书室以及报刊专栏,发挥学生会、班级团干部优势开展活动等,通过社团、广播、讲座、阅读、展览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帮助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对人一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电话互访、家访、家长座谈会、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创造了和谐的施教氛围,加强师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掌握学生校内外的表现和思想动态,以此做到双向沟通与配合,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工作,为他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三)社会资源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应该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本身就是一部的“活”教材,无时不刻地起着教育的作用,周围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以及各种社会机构都是对学生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比如环境保护、希望工程、抗震救灾、杜绝毒赌、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等活动都可作为学生的教育内容,使社会环境成为教育的课堂。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有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为德育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中职学校把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但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还实现了共同“育人”的目标,为世纪所需人才奠定了生存适应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位俊芹在政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5

 [2]叶水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0(1)

 [3]林增学心理健康结构维度的研究概述及理论构想[J]社会科学家,2000(6)

;

目前,国内外对于家庭教育对学生德育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在国内,一些研究发现,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德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行为和态度会对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重要影响;家庭氛围也会影响孩子的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发展。此外,家庭教育还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交能力等方面密切相关。

国际上也有许多相关研究。例如,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会影响孩子的道德发展;家庭教育方式也会对孩子的思想品德产生影响,例如家长的支持和监督、家庭亲密程度等。此外,一些研究还探讨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作用的问题,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家庭教育对学生德育的影响是一个复杂多样的问题,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做人。家庭教育作为“人之初”的启蒙教育,不仅担负着开启智力蒙昧的任务,同样也担负着开启道德蒙昧的任务,这些教育实质就是教育子女如何做人,父母教育好孩子不是放养任其发展,也并非一味要求孩子考取好成绩,而是让他们成为一个正道的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家庭教育如果说复杂,它可能复杂到我们几乎无法完全认识的程度。如果说简单,它简单到许多家长好象没怎么教育,孩子就很优秀。很多人总结的家庭教育规律跟真实的事件风马牛不相及。也就是说,一个人成长起来了,成了杰出的人,无论是他(她)自己总结的还是他(她)父母总结的规律,有可能跟真正的规律没什么联系。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凡是一点问题也没有,学习遥遥领先的孩子,你问那个家长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家长几乎都会说没怎么教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多时候家长是越努力越用心,几乎是使了百分之百的力气,一心扑在孩子身上,而孩子变坏(指孩子不好好学习,自我价值极低,变成问题儿童)的可能性大大地增加。凡是家长努力的程度超过孩子努力的程度,孩子几乎都会出问题。那么真正的家庭教育规律是什么呢?

家庭教育的最大秘决在于亲子关系:一个家庭里面,如果家长跟孩子的关系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是平等的,互助的,那么孩子即使不会成为很杰出的人,但基本上不会出现大问题。如果家长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扭曲,彼此之间互相仇恨互相不信任,或者家长与孩子之间变成支配与被支配、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那么孩子百分之百会出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行为上有偏差,那么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如果一个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课堂上不好好听话,甚至跟老师顶撞,上课乱打乱闹,注意力不集中,根本原因不是什么愚蠢的说法:多动症、孩子没出息,而是孩子从家里学来的:家长不停地讲话,忽略他(她)的存在,没有给他(她)平等,他(她)不知道听别人讲话是人生的基本教养,是学会的基本态度。而且,教育孩子,只要相处一个月以上(心理学标准说法是21天),家长跟孩子就会形成固定的关系,双方都会按固定的反应模式来对待对方。有些孩子怕爸爸,有些孩子怕妈妈,怕爸爸的孩子在爸爸面前就表现得很乖,而在妈妈面前则表现得很任性、不听话。只怕妈妈的孩子也一样。人和人之间永远都是看人下菜碟,人和人之间总是按照固定的关系模式来生活。

正常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一种亚平等关系,亲子行为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行为。如果亲子之间表现出完全平等的关系,亲子就会表现出明显的问题,实际上这种关系也是无法存在的。因为,子女的依赖性较强,而且子女必然表现出对父母的一种依赖性,如果父母无法使他们依赖,那么他们就会有突出的不安全感,子女心理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亚平等型是一种较有利于子女心理健康的良好的关系,其特点是这样的:父母在孩子的面前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孩子也有较充分的民主。凡是要做出与子女有关的决定,都征求子女的意见。对很多问题,子女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对父母的某些做法提出反面意见。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基本平等,既有父母子女亲情,又有朋友之间的友谊。但是,在这种关系中父母起主导作用。

家长教育孩子最大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个人的脊梁骨。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尊心,他(她)终生都不可以站立起来,你透过语言的批评和表扬对他(她)根本没有意义,那你还教育什么?如果一个孩子有自尊心,他(她)就不甘人后,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开始观察别人怎么看他(她),他(她)才会去想他(她)是否给他人带来困扰,他(她)才会去自己奋斗。自尊心是一个人的精神的源头。自尊心是透过家长平等、尊重、无条件的爱、鼓励、表扬等手段培植起来的。一个有自尊心的孩子在他(她)成长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成年人(这个成年人可能是父亲,可能是母亲,也可能是爷爷奶奶或者是老师)站在他(她)的背后,无怨无悔地爱他(她)、无条件地接纳他(她)、承认他(她)、鼓励他(她)、表扬他(她),让他(她)找到了一种叫做自我价值的感觉。

第二个重点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孩子做事情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我能够的状态(I can的状态)。比如一道简单的追击题,A车先走,B车开始追,有自信心的孩子的潜意识立刻进入一种“我能够”的状态,他(她)的思维焦点马上进入分析的程序,找出条件和结果的联系,很快就做出来了。对于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来说,他(她)总觉得我记性不好,我不聪明,他(她)的头脑根本没走进题目,他(她)停留在题目表面,感受的是这个题给他(她)带来的压力、痛苦,然后他(她)开始想:谁出的这道题,出它干嘛,老师为什么出这种破题,怎么这么缺德。所以自信心如果培养起来了,那么孩子做任何事情就会进入一种状态:他(她)会不断地发展他(她)的能力,不断地吸取知识。孩子的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了。其实智商不是遗传的,如果孩子被灌输的是我很聪明,他(她)就朝着我很聪明的方向去发展;如果孩子被灌输的是我很笨,他(她)就按照我很笨的方向去发展。所以智商是一个后天的文化输入的结果。一个孩子在学校没有学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自信心,所以他没有办法开通他的心智状态、心智系统来学习。

从各层面途经去优化,完善家庭教育。(途经:法律知识讲座,让家长知道对于未成年的法律保护。了解基本法律。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家长和孩子共同了解孩子心理状态。感恩教育,打开家长和孩子的心灵,搭建桥梁。家庭教育讲座,有针对性解决和化解家长如何更好教育孩子。)

  目前,学校教育对本土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严重滞后,再加上社区不良因素的剧增,从而造成了教育阵地的丢失和教育内涵的缺失加重。如何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以生本化的方式更好地开发利用社区德育资源,以适应少年儿童德育教育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工作。

社区德育资源是实施小学德育课程的支撑,因此,构建一个合理的社区德育资源运行模式是保障小学德育工作卓有成效的重要一环。要构建一个有效的社区德育资源运行模式,关键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特色化。要地方特色浓,有一定的专业性。有特色才会吸引人,才会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才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达到教育的目的。第二,基建化、系列化。建立具有不同教育功能的固定的教育基地,让学生定期开展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慰问、劳动实践等),接受教育。如建立态度情感价值观系列德育基地、知识的技能训练基地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基地等。第三,灵活性。随着自然界季节变换,气候的变化或重大的节日安排活动。这样更适时,更具针对性,教育效果更佳。第四,制度化。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作系统的安排使之形成系列,形成制度,使社区德育资源的利用得以强化,以增强德育效能。

具体而言,社区德育资源开发的生本化策略主要可归纳为如下方面:

首先,是生本化的学校变革策略。真正的德育必须从学校教育的变革入手。德育问题其实也与目前教育现实中的学习问题密切相关,学生美好而幸福的学习生活才是德育真正的基础与前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包括德育的教育变革的基础。这样,德育就与教学联系起来了。课堂生活是学生们最主要的生活内容,也是进行德育的最有本土特色的阵地。教师自身的榜样也是最常见的德育本土资源。还有,学生丰富的业余生活也是进行学校社区德育的重要方式。可见,坚持生本教育的改革思想,无疑是德育成功的重要前提。

其次,是重视德育资源的生本化思维转变策略。本土社区的德育资源其实是非常适合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的。本土社区的德育资源具有如下这几个特点,使得其重要性非常突出:本土社区德育资源的影响具有恒久性。自然环境及人文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都不断地变化着,永远处于一种动态,历史人物如匆匆过客,历史事件大多如过眼云烟。但这一切都会以不同的形式留下历史的印记。本土社区德育资源也具有实践性。社区是少年儿童生活的地方,是少年儿童生活的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直接通过他们的感官影响其成长。他们只有通过实践才会从中得到切身的体验,深刻的认识,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社区德育资源具有形象性直观性,感化力极强。本土社区德育资源为具体的、物化的。而非抽象虚无的。学生可亲历其境,亲闻其声,亲嗅其味,亲视其貌,亲触其“肌体”。如果要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能组织学生作一次春游,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大自然,其感受自然真切。如果要让学生珍惜粮食则可组织学生参观或让学生亲身参与劳作,学生了解生产的过程,体验劳动的艰苦,很自然会养成珍视劳动成果的好习惯。本土社区德育资源具有多功能、“全营养”的特性,能负担起少年儿童完整人格的培养任务。本土社区德育资蕴含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是永久性的艰巨的任务,其投入也是长期的,其效益是潜性的无形的。

再次,就是家―校联动的生本化策略。许多研究证明,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大。所以,利用本土社区资源应争取家长的参与,充分发挥“第一任老师”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奠基工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支持,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配合学校的德育教育,比如,开展家庭教育环境建设“达标评估”活动,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们在各方面自觉做子女的表率,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接着,是全盘统筹的生本化策略。本土社区德育资源开发的主体应是各级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加强调控,防止重复建设造成浪费。也要争取社区(社会)组织的支持与配合。比如,社区的团组织、妇联组织等可以把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发动组织起来参加社区教育工作,这些人是社区德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成立由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面人员组成的机构,负责协调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样可以挖掘各方面的潜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让少年儿童共享更多的社区德育资源。还应制定有关条例、规定,以保障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本土社区德育资源开发机制的日常化与功能的最大化。

最后,要坚持因地制宜的生本化策略。在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上力求做到分类开发和多元化,防止教育缺失。分类开发指的是:根据《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及目标,立足本社区,结合学生的实际,从自然环境(乡土资源);社会组织机构,政府团体;公众设施;人文景观;人力资源等不同的方面合理开发,科学配置。多元化是指从思想品质及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考虑。多元化的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本课程实施的条件,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支撑,是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也是小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必由之路。就我们吴川而言,虽然地处粤西,经济与文化都比较落后,但其德育资源却具多元化特性。如著名抗日将领张炎将军纪念馆,中国第一任驻美大使陈兰彬故居,清代状元林召棠故居;地处南海之滨,有绵长的海岸线,红树林与桉树密集,海产丰富,大海无边;广阔无边的田野,绿浪翻滚的蕉林;湛江市菜蓝子工程――博铺坡生产基地;省市级文明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敬老院、盲人院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发这些社区德育资源,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精神,教育学生勿忘国耻,立志报国,还可让学生亲吻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可让学生走近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关爱他人。

(作者单位:吴川市梅�小学)

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环境德育、活动德育和情感德育。

一、环境德育。

1、环境德育就是利用各种环境对学生进行的品德教育。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主要讲学校环境。

2、因为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通过学校环境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尤为重要,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决定着学校德育效果。

3、学校德育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如德育基地,业余党校,运动场地等。精神环境如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校风教风等。

二、活动德育。

1、活动德育,顾名思义,就是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的道德品质教育。

2、要想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良好发展,真正做到言行一致,仅仅靠宣讲规章制度、环境感染、文化熏陶显然是不够的,活动德育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因为在活动中能让学生明是非、识美丑、辨善恶。

三、情感德育。

1、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情感德育是指通过以情换情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的道德品质教育。

2、它能直抵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灵魂,影响学生的一生。是众多德育方式中学生最容易接受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43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