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什么模式

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什么模式,第1张

认知模式。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认知模式。认知模式注重学生道德认识,即道德判断力,价值澄清模式注重学生的价值选择,社会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体谅模式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感。

体谅模式中最为提倡的德育方式是道德情感的培养。

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按照麦克费尔的观点,道德教育的任务应当建立在体谅的基本核心之上。这种基本核心是所有的人自然具有的,而且“根据经验可以证实,人的相似之处是深刻的,人的不同之处是表面的”。

对于道德发展来说,给机会表达隐藏于心中的敏感点,是至关重要的。

体谅模式的理论假设

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

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3、鼓励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4、教育即学会关心。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的最佳办法,就是教师自己去学会关心。

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1)丰富学生有关的道德观念,并使这种道德观念与各种情绪体验结合起来。

(2)利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

(3)在具体情感的基础上阐明道德概念、道德理论,使学生的道德体验不断概括、不断深化。(4)在道德情感的培养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要注意在培养品德时出现的情绪障碍,并设法加以消除。

(5)重视教师情感的感化作用。:

德育模式发展的趋势如下:

德育的重心从道德知识系统授受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转向培养适应价值多元特点的道德判断力、道德敏感性、道德行动能力;从重视直接的道德教学转向强调间接的道德教育;从封闭的学科性教材向开放的情境性教材,为吸纳教育过程当事人的个人经验和体会留有余地。

从以教师的教导、说服、劝戒为主转向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为主,从方法上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学校德育。总之,未来的德育是“培养道德判断力、道德敏感性、道德行为能力”的德育;是“非课程化”的德育;是“情境性”的德育;是“诉诸学生生活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德育。

突出品德能力的培养主张道德教育应促进个体道德认知主要是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主张德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影响公共政策,培养学生影响环境的能力。强调道德行为的训练,强调道德教育重在教会学生知道如何去行动,而不是传授知识,道德教育要把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与行为举止的塑造结合起来。

注重道德情感体验,提出以培养道德情感为主旨。把情感作为学生掌握道德知识的一个手段,或把情感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德育模式。

[名师详解]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此模式的一大特色是,它的理论假设是在对学生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教材也取自对学生的调查。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该理论是英国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所创,曾风靡于英美。故正确答案为B。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48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