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谢灵运的诗呢?

怎么看待谢灵运的诗呢?,第1张

一、大力创作山水

谢灵运诗受到游仙诗的影响,但是不再着墨于写神仙和玄言,开始大力描绘自然山水景色。好友颜延之曾经问鲍照自己与谢灵运(三人被合称为"元嘉三大家" )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谢灵运的很多山水诗,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后所写的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物,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如其: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浑然天成,深得后人效仿。

不过有人认为,谢灵运诗以描摹刻划为主,相对于陶渊明,不如其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

二、玄言结尾居多

谢灵运的山水诗仍旧不能完全脱离玄言诗的影子。诗作多是先叙出游,次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喟, 往往加上玄言的尾巴。如《登永嘉绿嶂山诗》:

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行源径转远。距陆情未毕。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难匹。颐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恬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

二、五言诗居多

谢灵运的诗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其中七言诗最少。七言诗在当时不是主流, 写七言诗最多的人是鲍照。谢灵运四言诗五言诗居多,他的名作都是五言诗。如《登池上楼》、《登上戍石鼓山诗》、 《白石岩下径行田诗》等。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三、喜欢对仗

谢灵运非常喜欢对仗,因为当时还没有发现声韵的规律,因此他的对仗大多不合平仄,但是词性和句式结构都是相对偶的,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谢灵运的五言诗几乎恨不能每首每句都对仗。 大家看一下上面的《登永嘉绿嶂山诗》、《登池上楼》都是如此,这里再举一个例子:

《游南亭》

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迟。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药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逝将侯秋水,息景堰旧崖。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四、八句以上居多

谢灵运的诗作多是八句以上,这也是晋宋诗歌的时代特点,几十年以后,谢朓写了不少八句的诗,为后来五七言律诗形成打下了基础。谢灵运除了长篇的诗作,也有几首绝句:

《东阳溪中赠答》

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

五言四句,二、四句押入声韵。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二、四句押上声韵,注意堕和舸都是上声:二十哿韵部。

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山水诗”诗歌异同

摘要: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人的诗歌有着许多相似点和不同点。本文试图从异同点的比较来分析陶谢诗歌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陶渊明 谢灵运 异同 比较

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危机魏晋南北朝时期首屈一指的的大诗人。陶渊明是魏晋诗风集大成者,谢灵运开创了南朝一代新风,陶的“田园诗”和谢的“山水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后人将他们并称为山水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在对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有所继承的基础上,还有些发展与创新。

一、陶谢诗歌的相同点

(1)陶谢两人都继承了玄言诗的特点,在诗里都谈玄。陶渊明的很多田园诗中,都将玄理溶入日常生活,比如说《饮酒》诗第五首中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言”与“意”的关系问题,陶在日常生活中作出了解答。他在东篱下采菊时无意中见到了南山,看到了南山的归鸟,体悟出了人生的真谛。谢灵运的诗中,山水描写变成诗的主体,使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而获得新的生命,山水成为他悟道的手段,所以他的山水诗经常前半写景,后半谈玄,如《石壁精舍还湖作》结尾处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寓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一般是化用老庄之意,传达自己欲隐逸山水之间以求得等生死,忘荣辱,齐物达物观的自然境界的追求。

(2)陶谢诗作都有强烈的自我情感色彩。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文尽管在内容风格方面有诸多不同,但都重抒发视自我情感。

陶渊明以写意为主的诗歌创作。他所描写的田园家居风物明显寄托诗人自身的象征意味。“飞鸟”是陶渊明田园诗中出现最多的意象。四言《归鸟》组诗中的“飞鸟”晨去于林,一旦发现外界“和风不恰”之时就“翻翮求心”,回归到久林之中,“顾俦相鸣”,“众声相谐”,“欣及旧栖”都表现了飞鸟归林后怡然自得之态。飞鸟的形象恰是诗人仕而终归与隐的象征,飞鸟归林之后的怡然之态也是诗人归隐之初心态的真实反映。另外,松、菊也是常常出现在陶诗中的意象,也具诗人自况的意味。陶渊明诗中常常描写清爽高远澄净的景物,那些风景外物正是诗人明朗清净内心世界的外化表现。

在谢灵运的山水景物描写中也充满着主体情感的流露。在《石壁景舍还湖中作》这首诗中我们可以隐隐寻绎出诗人的情感脉络,开头的景物描写又是主观化描写,他表述的重点并不在于再现独特风貌,而在于表现诗人赏爱山水,流连往返的心境;接着对山中风物的客观再现:“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这时主体之情隐于景物描写之后,当再一次出现时,已经变成了一份悟得玄理的愉悦。这类诗作中所表现的情感大多有这样一个隐现的过程。由此可知,谢灵运在客观景物描写背后隐没着诗人的主观情感。

二.陶谢诗歌的不同

(1)诗歌由主观写意转为客观摹像

陶渊明本身就是一位写意能手,在他的诗中主体“我”的位置非常鲜明。陶渊明“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因此他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与景物融为一体的心境”1。例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失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

这首诗的叙述角度是第一人称“我”。而“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既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也写出了自己生活在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中的幸福和满足。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谢灵运诗歌中所描写的自然山水并未沾染作者的主观情感,谢诗歌中物我是分开的,他努力将自然山水的状貌惟妙惟肖地描画出来,在具体的诗句中看不到主体“我”的影子。作者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静观”自然山水,所以他对自然山水的描写变成了纯粹自然山水的描摹。例如:“时雨夕澄界,云归日西驰。密林含徐清,远峰隐半规。”(《游南亭》)以上诗句可以看出,谢灵运是极力勾勒描绘,想把山水四时、阴晴变化一一地再现出来,达到巧似的地步,从字里行间中我们无法寻找到“我”的影子。这就是由于谢诗中物我分离,造成了诗人主体的缺失,自然山水失去了诗人情感的观照,写意完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客观冷的摹象。

(2)谢灵运的山水诗诗突破了陶渊明“一诗止于一时事”的局限。陶渊明的田园诗由眼前一事一景而引发出内心无限无限感慨。谢灵运善于描绘自然风景的动态流程,将不同时地的情绪景物经过提炼浓缩而集中于一篇诗作之中。他的山水诗作常常采用移步换形的手法,例如《初去郡》:“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谢灵运的后期部分诗作能在一首的诗中包含一段时间的游程,呈现出另外一种风貌。作于赴任临川途中的《入彭蠡湖口》首诗已经完全突破了限于一时一事的叙述模式。

(3)由启示性到写实性

陶渊明诗歌的语言很富有哲理,需要读者自己去联想和体悟那些“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陶诗平淡的描写的表象下,蕴含着无限的“永”。陶诗这一语言特色,与魏晋玄学崇尚言约旨远的风气有关,但他绝不像玄谈家那样在语言上故弄玄虚,而是从形象的刻画和诗境的营构上体现出深刻的意蕴和旨趣。如《饮酒》之五不过寥寥数句,就把诗人“得意忘言”那种物我浑融的境界,展现在读者面前,启发读者。

谢灵运则不同。他的诗歌语言是写实的。谢灵运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物的效果,运用各种技巧去形容它们。语言的写实性也就在他的努力下发展起来了。在《初去郡》中他写道:“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用“旷”、“净”“高”、“明”四个形容词形容秋天的田野、沙岸、天空和月亮,再现了秋天的特点。至于“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明月照积雪,朔风动且哀”。更是千古流传的佳句。这些诗句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写实性,说出了别人想说但不一定能说出的印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田园诗发展到山水诗,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这绝对不是偶然。谢灵运和陶渊明共同继承了玄言诗,以及抒发的特点。而且谢灵运对诗歌境界在陶渊明诗的基础上做出了开拓和发展,成为了田园山水诗的开拓者,为后世田园山水诗派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注释: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8

①闰 薇省略--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歌擅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第8卷第6期629-630

②刘春燕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山水诗”艺术风格之成因浅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131-133

③杨 彬奇文共欣赏异人秘精魂—陶渊明、谢灵运诗比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第17卷第1期2001年34-38

望采纳哦!!

谢灵运(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汉族。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墓葬于今江西省万载县。

[编辑本段]谢灵运的一生

  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

  作为山水诗的鼻祖

  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其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可我们知道,谢灵运之家为晋宋豪门士族,谢公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出生后不久寄养于钱塘(今杭州)杜家,15岁时回到建康(今南京),出任过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多活动于建康、始宁等地

  谢灵运袭封康乐公

  行前取《万载县志》一观,内称:“在吴之头楚之尾,山高水清,禾谷丰硕。地势隐然,负山带江。山水清阝奥(AO,与‘奥’同音),风气厚密……万,岩邑也,其山山聿山卒而嵯峨,其水萦纡而绿波。域内奇观,必曰山水。万载地虽僻处,而层峰叠嶂,锦浪纹波,胜致幽景,亦足供高士名流游览栖隐。且灵气所钟,代有哲人。”可见万载不仅是五谷丰腴之乡,且是环境清幽生态极好的人杰地灵之地。三国东吴大帝黄武年间(222~229年),万载开始单独设县,当时叫阳乐县,县治设如今该县的罗城镇。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阳乐县改名为康乐县,由此与谢氏家族发生了紧密的联系。

  公元382年,前秦皇帝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次年率九十余万军队南下灭东晋。秦军前锋为二十五万人,由苻坚之弟苻融率领,很快攻下寿阳(今安徽寿县)。东晋以谢安(谢玄叔父)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以谢玄(谢灵运之祖父)为前锋都督,在淝水一役中,以少胜多,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苻融军,立下赫赫战功。谢玄因此而加都督徐、兖、青、冀、幽等州,封康乐(今万载)公,食邑二千户。谢玄生有两个儿子,长子谢王奂,幼子谢琼(或谢混)。谢王奂天性迟钝,26岁便夭亡了,但却生了四个儿子,依次为谢公仁、谢公孝、谢公信、谢公义。谢公义,字灵运,为谢王奂幼子,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公元385年),长得灵秀漂亮,聪明好学,谢玄视之若掌上明珠,曾感叹说:“我生了谢王奂,他很笨,但他却生出了灵运这样聪明的儿子!”谢灵运4岁时,祖父病重,临死前谆谆嘱咐家人一定要把灵运带好,培养成才。公元393年,谢灵运八岁时袭承康乐公,世称谢康乐,仍然食邑二千户。

  谢灵运冤死广州

  谢灵运十五岁时,去京都旧居作乌衣之旅,受其叔器重,赞曰:文章之美,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南朝挖制区)莫及。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谢灵运已二十岁,出任琅琊大司马行参军,后任太尉参军、中书侍郎等职。南朝刘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刘裕取晋立宋国后,降谢灵运的封爵为康乐侯,改食邑为五百户,起为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永初三年(422年),由于刘宋王朝对谢家始终怀有疑忌,谢灵运被降为永嘉太守。谢灵运自恃门第高贵,又才华横溢,非常高傲,曾说,天下有一石,建安诗人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余下一斗由自古以来及现在的闻名之人共分。他恃才傲物,自以为在政坛上应受到格外的器重,殊不料反遭朝廷排挤,被调离京城建康(今南京)。所以在郡心情烦闷,不理政务,一味纵情山水。平日写写诗文,以宣泄胸中块垒。一年后,称疾辞官。

  

1、“雕琢”与“自然”杂糅并陈,这是谢诗的双体面。

雕琢:

(1)谢灵运山水诗的“雕琢”是对自然的一种细致的拟态,谢灵运又在拟态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的主观色彩,使山水景物呈现出源自现实的真实而又不同于现实真实的独特面貌。

(2)谢灵运山水诗中“雕琢”的功力,既体现在对细微景物的细致描摹上,又表现为对多种意向的结构组织中,而两者往往结合在一起,合力展现出山水的姿态各异而又变化万端。

自然(谢诗中体现的“自然”,有双重的含义):

(1)一方面,谢灵运山水诗真实地呈现了自然的风貌,这和诗人的“雕琢”之功密不可分。

(2)另一方面,谢灵运也有看似不事雕琢脱口而出的句子,真切自然,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

(3)从诗歌的发展来看,谢诗是“自然”的,这一方面反映在其描摹景物的用词,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其所描摹的景物也是现实的,这既不同于汉大赋夸张藻饰,也不同于玄言诗的概念化写景风格。而“雕琢”,大多集中在谢灵运对具体景物的细部刻画上。

2、精工富艳的风格。

谢灵运诗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意象密集,对偶句多,语言深奥典雅,从而在整体上形成富艳精工的风格。

谢灵运习惯运用移换形之法,将其所见收入诗中,对景物作全景式的铺陈,从而形成了他繁富的特点。

3、生动细腻的景物刻画。

谢灵运诗虽就整体而言颇有雕琢繁芜之感,但就描写刻画自然美而言,却常给人生动细腻之感。

其诗在写景上,主要表现为对声色的追求。

对于色的表现,如《入彭蠡湖》中“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作者没有涂抹万紫千红,只用绿野作底色,白云作点缀,抓住春天那充满阳光,洋溢着生命力的特点,构成了一幅素净柔和的图画。对于声的描绘,如《石门岩上宿》“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以动衬静,写夜晚深沉,鸟鸣声、落叶声格外清越。

这种对声色的描绘,反映出诗歌创作上的一种新的趋向,对后代诗人创作影响很大。就此而言,谢灵运可以说是诗歌创作新时代的开创者。

4、结构上的程式化特点。

谢灵运诗歌从整体结构而言,往往先作出游,次写见闻,末尾谈玄说理,拖着一个玄言的尾巴。

这种以叙事——写景——说理所形成的结构模式,使谢诗呈现出一种程式化的特点。至于形成这种程式化结构的原因,可以说与谢灵运山水审美意识上的局限有关。

谢灵运一生都不能忘怀于政治权势,当他政治失意进而游山玩水时,只是把山水作为一种感观上的刺激,以此掩饰他对权位的热衷。

5、注重抒情言志。

从整体上而言,在经历了玄言时代诗歌重“理”而“皆平典,似《道德论》”的过程。

谢灵运的山水诗遥接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以自身的创作实绩令诗歌重新回归了抒情言志的传统,在其绝大部分山水诗中,也体现了诗人抒情言志的风格。

诗作中的情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作为理想的失意者,谢灵运在其诗作中倾诉了“与世不相遇”的悲愤之情。

②作为山水的游赏者,谢灵运在其诗作中流露了对自然的赏爱之情。

③作为行旅的孤独者,谢灵运在其诗作中抒发了寻求同道的思友之情。

④作为求道的思想者,谢灵运在其诗作中表达了悟道后的欣喜之情。

谢灵运,南北朝诗人,他在山水诗上有极大的成就,那他对后来山水诗的发展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其山水诗在文学上有所成就,那他又对往后山水诗发展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以下归纳出来的几点影响,提供参考: 一、自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在南朝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并日渐兴盛。

  二、谢灵运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位大诗人。自他以后,南朝的谢眺、何逊,唐朝的孟浩然、王维等许多山水诗人,纷纷涌现,蔚为大观。换句话说,谢灵运死后,模仿他的诗作风格的人越来越多,一时有所谓「 谢灵运体」。直到唐代,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著名诗人都还曾受他影响。

  三、由于谢灵运以山水入诗,渐渐成为后世诗人的重重要题材。使山水诗成中国为诗歌的一个种类。

  四、从东晋玄言诗转向宋初(刘宋)山水诗,诗歌由晦涩之境而步入清新之途,谢灵运可谓具有筚路蓝缕之功。五、谢灵运的山水诗作,丰富了后世诗人对诗歌的表现技巧。注:由于谢灵运的家庭地位和他在诗歌上的突出成就,他的诗风对当时诗坛影响很大。《宋书谢灵运传》说他在始宁( 今浙江上虞)山居时,「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 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

  《文心雕龙明诗篇》也说:「 宋初文运,体有因革,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体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而在永嘉期间,谢灵运创作的山水诗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不过,谢灵运的山水诗,像〈登池上楼〉、〈石门岩上宿〉这样通篇完美的作品,不是很多,但散见在各篇中佳辞名句,却俯拾即是。

  谢灵运沿着以山水景物来体悟玄理这条路,对玄言诗进行改造。把玄言诗中概括化、概念化的自然山水景物具体化、生活化:在诗作的标题上尽可能标明所游览之地与游览方式,尽可能忠实地描摹出所游览之地的山水景物的原本面貌,让人们欣赏。谢灵运的山水诗绝大部分是他作永嘉太守后写的。

  他用富丽精工的文字描绘自己所看到的山光水色﹐给当时流行玄学清谈的文坛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后世常称他为「山水诗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其主要特点是新鲜清丽、自然可爱。他开创了南朝一代新的诗风,山水姿态在他手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谢诗极注重对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极貌以写物”与“尚巧似”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谢诗的语言注重写实,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但由于过分追求新奇,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语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意”之弊。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如下:

谢灵运的山水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山水诗研究的重要对象。他的山水诗艺术成就表现为四点:声色的描绘、拟人的修辞、多而熟练的化用古代典籍中的语言、写景过程中主客观之间的自然转移及整体上的交融。

谢灵运的山水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山水诗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从他的诗歌艺术特色方面来加以研究。

谢灵运为世家大族子弟,其家族在当时的社会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祖父谢玄为当时宰相。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因而祖父死后他世袭为康乐公,优越的家庭政治条件以及丰厚的家产使得他养成了好游山玩水的习性。谢灵运在任职永嘉、临川及隐居家乡始宁时,就经常带领童仆、门生四处探奇寻胜。

《宋书》本传说 他:“寻山涉岭,必选幽峻,岩障千重,莫不备尽。”游历的经过,便用诗来记述,“没有一新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正由于谢灵运凭藉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出众的才华,以迎合贵族趣味的语言风格、新颖的内容,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演变。

谢灵运的山水诗艺术成就表现为四点:声色的描绘、拟人的修辞、多而熟练的化用古代典籍中的语言、写景过程中主客观之间的自然转移及整体上的交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09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