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间接性与广阔性。文学运用语言来塑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由于文学语言必须通过读者的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因此,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这种间接性既是语言艺术的局限,也是语言艺术的特长和优势,因为它使得文学形象具有其他艺术无法相比的广阔性。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可以说是文学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建筑、实用工艺艺术,还是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以及音乐、舞蹈等表情艺术和戏剧等综合艺术,都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这些艺术形象不仅可以看到或听到,甚至有些还可以触摸到。唯有文学这门语言艺术所描绘的形象例外。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来,这就构成了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因而人们把文学又称“想象的艺术”。文学形象虽然不能通过读者的感受器官来直接把握,但它通过语言的中介,激发读者的想象,同样可以使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使文学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的心灵。
文学天地的广阔性,同样来自语言媒介的特性。用语言来表现现实生活,具有广泛而深入的表现能力,几乎很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最大的自由,具有极大的容量,真可以说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能够突破客观时间,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延伸,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其次,文学的广阔性更表现在它不仅能描绘外部世界,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种人物复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向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处发展,无疑使文学的天地变得更加广阔,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艺术种类难以达到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通过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风度、言行举止等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可能通过直接抒情或叙述的方法深入展示人物细腻复杂的感情。
(2)情感性和思想性。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主观情感。文学的情感性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就越富有艺术魅力。抒情诗、抒情散文等情感类文学自然离不开情感性,小说、报告文学、叙事诗等叙事类文学同样离不开情感性。 作为叙事类文学的小说和报告文学等,同样蕴藏着作家炽热的感情,只不过在这类作品中一般不常由作者出面来直接抒情,而是往往将作者的主观情感深深蕴藏的文学形象之中,通过形象描绘来传达情感。文学由于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由于文学作品能够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直接披露出人物最复杂、最丰富、最隐秘的情感,使得语言艺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加深刻。
语言艺术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远远超过了其它艺术形式。虽然所有文艺作品总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作家、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对生活的认识,从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在各类艺术中,还是语言艺术的形象最富有深刻和思想性。语言艺术之所以具有这种优势和特长,同样是与它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分不开的,因为只有语言才能直接表达人的思想,在直接披露人的思想认识、评价判断方面具有最强的艺术表现力。
在文学作品中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总是被情感所包裹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只有将情感渗透在思想里的作品才能具有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在激动不已的同时去深入领会作品蕴藏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情感性也离不开思想性,因为这种情感往往是在理性思想指导下成为具有特定爱憎情感的倾向性。所谓倾向性,其实就是作家的爱憎褒贬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艺术属性。显然,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会,成为一切文学作品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3)结构性与语言美。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不仅是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艺术手段,而且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必须需要利用结构这个重要手段来完成。 对于文学作品来讲,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关系到整个作品的成败得失。
在男女相爱的时间里,双方都希望一直被爱,特别是女人这种愿望更为强烈。那么,一个女人怎样才能一直吸引男人的眼光呢?
一、注重衣着表情的变化。
男人首先看女生的外表。衣着是一个女人外表的重要体现。衣着要得体合适、美观大方,并且要经常变化。这几天穿一件白色的上衣,过几天换一件红色或者**上衣;这一段时间穿一件连衣裙,下一段时间换一身牛仔服等等。这样不至于产生审美疲劳。不能以为对方爱着我,就高枕无忧,不做变化。
表情更要多变。今天一个甜甜迷人的微笑,明天一个顽皮可爱的挤眼,后天一个装疯卖傻的猫叫等等,都能让男人感到新奇、兴奋、激动。这样,男人觉得你活力无穷、魅力无限。
二、多说些男人喜欢听的温柔的情话。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对人的情感冲击最大。一句话可以让人大笑不止,一句话也可以让人暴跳如雷。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言语的力量之大。两天不见,说些“我好想你呀”、“我昨天在梦中梦见你啦”、“见不到你都吃不下去饭”等等的情话,能让男人感到你对他的思念;见到对方外表有变化,说“你今天好帅呀”给以赞美;看到对方工作时间长,说“你的本领真大,干这么长时间都不知道累”。等等,没有人不喜欢听好听的话。古代的太监为什么大都讨皇帝的喜爱,重要原因之一是太监都说些皇帝爱听的话。恋爱中的男女,更喜欢听这些真真假假的情话。
三、让男人多到大自然中去净化心灵。
人来自大自然,和大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川、一鸟一兽、一波一浪、一光一色,都能让人欣喜、内心宁静,排除闹市中一些功名利禄对男人的诱惑。在宁静的心境中,男人更能感知到身边一个女人的存在和陪伴。
总而言之,在一段感情当中,一个女人要想一直吸引一个男人的目光,方法很多,需要不断地去学习、总结。
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教师的恰当语言能够起到稳定幼儿情绪、激发幼儿积极情感的作用,为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通常,教师不经意的一句“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可能让一位小女孩向同伴炫耀一个上午,幼儿表现好时一句“你表现真棒”可能使这位幼儿以后表现更棒。教师经常恰当的赞扬、鼓励、肯定、安慰的语言,会使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关爱,被理解和接纳产生被重视感和安全感。如果在获得语言支持的同时还得到了教师的微笑、点头、注视以及抚摸、拍头等亲密的身体接触,幼儿更会感到极大的温暖、关爱和信任。 例如:午睡时,荧荧突然哭了起来,朱老师走到荧荧牀前,对荧荧说:“怎么了,荧荧?哭什么呀?”荧荧没有说话,看到朱老师似乎更觉得委屈,肩膀不停地抖动着。 “荧荧,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告诉朱老师好吗?”朱老师拿出纸巾一边帮荧荧擦泪水,一边轻声地对荧荧说。 “我妈妈、我妈妈出差了,好、好几天也不回来、回来……”荧荧断断续续地抽泣着说。 “呵,原来是为这个事情啊!妈妈出差不是因为要工作吗?等工作做完了,就会回来了呀!”朱老师轻声细语地安慰着荧荧。 荧荧依旧抽泣着,停了一会儿,问朱老师:“我妈妈会回来吗?” “当然会回来了!你想妈妈,妈妈肯定也在想你,她一定会回来的,而且回来的时候还会带礼物给你呢!”朱老师微笑着说。 在这里,朱老师的话起到了安抚荧荧,稳定其情绪的作用,使荧荧感到,尽管妈妈不在身边,老师像妈妈一样对自己好,幼儿园和自己的家一样安全。 教师消极性的言语则会影响幼儿的自尊、自信,容易使幼儿产生牴触情绪,不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正常发展,也影响幼儿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幼儿园教师常见的消极性的话有以下几种:对幼儿人格进行攻击的话,如“你怎么一点都不懂道理呢”“像你这样的孩子我真是第一次见到”等;轻视和嘲弄的话,如“这个都干不了,你还会干什么”“你真是个小少爷”等; 幼儿自尊心的话,如“你能不能老实一点,怎么像个猴子”“你的耳朵长到哪儿去了,连我说的话都没听见”等。 教师的语言还会影响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而兴趣又是学习动机产生的源泉.,也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所以,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和探索兴趣是教师的职责之一。除了学习材料、学习环境等客观因素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外,教师的语言引导无疑是学习兴趣产 生和保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幼儿爱听、乐意听,这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减轻幼儿的认知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使幼儿对幼儿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动机,也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预期,激发自我成长的动机。 教师的活动指导语可以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兴趣。例如:一位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将幼儿熟悉的物品全部放到一个筐子里,用一块布蒙好。然后,教师将手伸人筐中,摸到一物后,故作神秘地说:“哎呀,我摸到了一样东西,它圆溜溜的、小小的,很光滑,摸上去凉凉的。你们猜猜,这是什么?”用猜谜语创设了一个活跃的活动情境。再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完《蚂蚁飞上天》的故事之后,问幼儿:“如果小蚂蚁想上天旅行,请你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将幼儿置身于故事之中,激发了幼儿创编故事情节的兴趣和愿望。 教师对幼儿问题的回答、对幼儿想法的适当反馈,是对幼儿探索行为的最大支持和保护。例如:一次数学活动中,教师发现,其他幼儿正在按照“数羣”进行50以内数的计数游戏:“20里有2个10,5个5个地数要数4次……”只有凡凡小朋友在皱着眉头发呆。教师走过去问:“凡凡,你在想什么?怎么没做游戏?”凡凡一本正经地说:“许老师,我在想能不能3个3个地数。”“是啊,你真能动脑筋呢!可以数数看呀!”在教师的鼓励下,凡凡和其他小朋友开始吃力地3个3个地数10、20、30、40、50,结果发现只有30才能3个3个地整数。活动结束时,教师还表扬了凡凡爱动脑筋。许老师对凡凡主动思考的发现和鼓励,对凡凡后来的探索过程起到了直接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幼儿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教师语言的影响。幼儿尚不能在思维和语言水平上直接理解道德,而只是在感觉和行动上理解道德,因此,教师语言对幼儿的行为规范的养成不是通过说教产生影响的,而是教师的暗示潜移默化发生作用的。例如:李老师在教师节收到了许多包装精美的鲜花和色彩鲜艳的贺卡,多数是家长买来的,李老师只拿起了一张看上去简简单单的贺卡,上面还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字,对大家说:“呀,这张贺卡真漂亮!是王小丫自己动手做的吧,真好!老师最喜欢这样的礼物了。”于是,孩子们一齐用羡慕的眼光看着王小丫。此时,李老师没有直接批评其他幼儿的错误(赠送礼品),但却以表扬王小丫的话暗示大家,“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是送给自己喜欢的人的最好的礼物”。 幼儿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波动性,难以保持,业已产生的某种道德行为还需要经过多次和不同形式的正向强化才能逐渐成为幼儿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及时的言语表扬、鼓励、奖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会起到加强和促进的作用,及时、恰当的批评、否定等对幼儿不良的行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弱、消除幼儿的不良行为。言语的强化如果配合以表情、动作、实物的强化对幼儿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对小班、中班的幼儿。
语言,你的情感可以从语言中听到,感受到。文字是苍白的,再华丽的文字也不一定能完整的表达出你想要表达的意思。当你很想一个人的时候,你觉得用文字的我想你表达好?还是你对别人说,我想你,表达的更好呢就是这样子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工具。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能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能不能与人进行有效沟通,都取决于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生活中,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要与人交流沟通,这就要用到口头表达能力,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会说话。有的人天生伶牙俐齿,口吐莲花;有的人则天生口拙嘴笨,不善言辞。
但不管哪一种,能张口说话不代表我们就真的“会说话”,因为说话是一门艺术,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语言表达不精确而造成词不达意,让对方产生误解;或者因为不考虑说话的方式方法而造成“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因此产生不愉快,均不能达成有效沟通交流的目的。
书面表达也一样,要想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写出好的文章,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和语言组织能力,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而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日积月累的积累和刻意练习。
拿我本人来说,生活中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对方是一个悟性比较好的人还好,倘若对方也是一个木纳之人,交流起来就很费劲。
于是我便爱上了文字表达,说不清楚,我还写不清楚吗?可真要写起来,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表达清晰明了、准确无误。
我想用简练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节省我和读者的时间,可是目前看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写作之路不平坦,但也正是如此,我们才能在经历了崎岖不平后,看到绚丽的风景,不是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