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感染者人数还是居高不下,封控的意义何在?

上海的感染者人数还是居高不下,封控的意义何在?,第1张

上海的感染者人数还是居高不下,居高不下是因为前期疫情防控政策比较疏松,封控的意义在于减少交叉感染,同时也能够将疫情传播限定在特定范围之内,这是贯彻动态清零政策的重要体现。

上海感染者人数居高不下:这是前期防控疏松的结果

上海市今天的感染人数到达了3200人,而且无症状病例也有19,000多人,为什么上海感染人数居高不下呢?这都是因为前期上海的疫情防控政策是比较宽松的,当时也没有预料到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么严重的态势,而且新冠病毒已经经历了多轮变异,这种变异使得病毒在人体的潜伏期变长,而且传播能力更强。

所以说,目前上海感染者人数居高不下是具备客观原因的,但也正是因为新冠病毒本身的特征,这就让封控变得很有必要。

封控的意义:最大的意义就是减少传播,尽快结束疫情

此前的疫情防控政策有多疏松,后期的疫情防控政策就有多严格。首先,封控的意义在于减少交叉感染,交叉感染的意思是阳性和阴性的人互相感染。将人限定在小区之内而且严格执行一家一户只能有一个人出来拿东西的政策,这样既能够减轻社区志愿者的工作量,同时也能够限制市民的范围。目前新冠病毒的最长潜伏期是28天,如果28天一个小区一个感染者都没有,这就证明封控有效了,疫情在这个小区清零了。其次,这能够将病毒限制在特定范围之内消灭,目前的医疗资源处于紧张状态,如果放任上海市民全部出来,那么会直接导致医疗系统崩溃,这是不可控的,也是与我们的政策相违背的。所以说,封控对疫情尽快结束是有实质性意义的。

滞留旅客可能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离开,这也意味着三亚地区需要做好游客的安顿工作。

对于三亚来说,因为三亚地区的新冠已经来得非常快,但没有办法保证新冠疫情不会外泄的情况之下,三亚地区才会实行全域静态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虽然新冠疫情的防控措施会影响到很多游客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增加一部分游客的生活费用,但这个措施可以保证所有人的安全,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防控新冠疫情,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有效支持当地的疫情防控措施。

三亚地区已经实行了全域静态管理。

因为三亚地区的新冠疫情的感染人数非常多,疫情来的速度也非常快,为了综合防控新冠疫情,三亚地区已经临时进行了全域静态管理措施。在此期间,有些三亚飞往别的地区的航班也被临时叫停,三亚地区的游客的滞留数量也达到了8万人,很多滞留旅客也非常担心自己的居住问题和生活问题。

滞留旅客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离开。

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因为三亚已经实行了全域静态管理的措施,这也意味着三亚地区的任何人不能以非不必要的理由而外出。与此同时,三亚地区的航班已经临时停飞,所以滞留旅客根本就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离开。对于游客来讲,我认为大家需要尽可能多去配合当地的疫情防控措施,如果生活有困难的话,如果可以联系当地的工作人员,并且寻求工作人员的帮助。

总的来说,三亚地区在通过这种方式来防控新冠疫情,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积极配合三亚地区的疫情防控措施。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防控好新冠疫情,并且让每个人的生活恢复正常。

上海疫情目前已经好转,相比于前几日每日,新增感染人数超过一万人而言,近几日新增人数已经降至一万以下。这可以说是上海疫情的一个拐点,只要上海疫情能够保持当前的努力,就能够早日实现上海疫情全面清零的时候。

疫情期间的上海已经累计报告了五十三万感染者,但是这五十三万感染者中,绝大多数都是属于无症状感染患者。死亡病例相比于感染者数量而言,可以说是不成比例。

上海疫情好转,但是形势仍然严峻。

虽然上海疫情好转形势也有所下降。但是我们不能够忽略这背后带来的风险,很有可能是隐藏疫情病例没有被发现而已。所以上海方面还应该要继续保持,同时也要注意好上海地区疫情封控。确保不让任何一例无症状患者流入周边其他地区,以免造成周边地区的混乱。

政府应该加强监督管理。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上海疫情严峻的情况下,出现过极个别监督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所以在此呼吁上海市政府应当指派更多的官员进行管理监督。对不服从监督以及管理不到位的人员进行法律处理,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追究法律责任。

公民应当积极配合。

无论是政府还是公民,也应当积极配合。作为上海市公民最有发言权,在此次疫情防控当中,上海市政府做的已经足够好了。毕竟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人流量比较多。不仅仅有中国居民,还有更多的外来人员停留在上海,而这些外来人员往往身上都携带着欧美地区的新冠病毒。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是对上海疫情封控的一种考验。相信经过公民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能够使上海早日走出全面清零的那一刻。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6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

为指导全国各地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监测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及时动态掌握人群感染发病水平和变化趋势,科学研判和预测疫情规模、强度和流行时间,动态分析病毒株变异情况,以及对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及检测试剂敏感性的影响,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

病例报告监测。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现行规定开展病例诊断报告,按照要求做好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报告与订正。根据病情变化24小时内订正临床分型,病例出院后24小时内填报出院日期,病例死亡后24小时内填报死亡日期和死因诊断。动态分析病例,特别是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病例变化趋势。对发现的重症、危重症、死亡病例和其他特殊病例,疾控机构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按要求上传相关流调报告。

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

各地要利用属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和居民自行测定抗原信息收集渠道,每日收集和逐级报告人群核酸检测和居民自行抗原检测数及阳性数。动态分析人群感染和发病情况。

哨点医院监测。

各地依托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哨点医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监测。每日统计门诊和住院患者人数、具有急性发热呼吸道症状人数、核酸检测数和阳性数、抗原检测数和阳性数,按照流感监测网络流程上报。要及时将病毒变异株全基因序列上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动态分析门诊和住院患者人数、急性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人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等变化趋势和病毒株变异情况。

重点机构监测。

各地对辖区内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开展疫情监测,对机构内被照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开展健康监测和定期抗原或核酸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和暴发疫情,控制机构内疫情传播。

学生症状监测。

省会城市选择城区内若干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开展哨点监测。学校对在校学生每日开展发热、干咳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监测,根据需要进行核酸和抗原检测。动态分析中小学生新冠病毒感染变化趋势。

病毒变异监测。

各地对部分陆路、航空和海港口岸城市入境人员、哨点医院就诊患者、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中核酸检测阳性标本,以及重症和死亡病例标本等开展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将序列按时报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实时掌握病毒株变异趋势,及时捕获新变异株,分析变异对病毒特性、免疫逃逸能力等的影响。

新冠病毒污水监测。

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布点探索性开展污水监测,采集污水处理厂污水样本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基因测序,动态了解环境样本阳性率和病毒量变化,跟踪污水阳性样本的病毒基因序列变化。各地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监测点。

三、监测信息报送

各地监测预警专班要按照《关于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以及监测系统要求,按照规定时间及时上报监测信息。

四、监测预警分析

各地要组织业务能力强的专家和团队参加监测预警专班,强化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学模型等技术优势,增强数据自动分析和辅助研判能力,提高监测预警准确性和敏感性。要每日分析疫情监测信息,科学研判疫情规模、强度和范围,预测疫情变化趋势和流行时间,评估疫情风险,及时为各地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五、组织实施

监测工作由国家疾控局总体组织协调,由中国疾控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省成立监测预警专班,负责工作的组织落实。各地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教育部门、部分重点机构负责完成有关监测工作和信息报告工作。

本轮疫情具有传播速度很快很强,隐匿性强,多数呈无症状感染的特点。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够筛查出病例,做隔离、治疗,就会造成疫情呈现聚集性传染和社区传染,就失去了控制疫情的先机,会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自从出现本轮疫情后,各地就出台了相关防疫政策,基本上都会在第一时间采取静态管理的防疫措施,因为静态管理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最大范围的减轻疫情蔓延的趋势。

一、传播速度快

本轮疫情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传染性特别强,人与人打个照面就很可能被感染上。交叉感染在本轮疫情中是很常见的一种感染方式。当发生疫情后,防控部门往往会第一时间采取静态管理的方式来阻止疫情的蔓延。如果不在第一时间控制住疫情,就会让疫情感染的人数呈几何倍数增长,给疫情防控造成困难。

二、隐匿性强

除了传播速度快,本轮疫情还具有隐匿性强的特点,隐匿性强就是因为被病毒感染后,主要是无症状感染,或者仅仅是轻症感染。虽然在治疗方面效果更好,但是因为其隐匿性强造成很多人可能在无知无觉中就被感染,他们会接触更多的人,会有更多人被感染,根本就不会想到要去检测就诊,造成疫情蔓延。

三、对人的伤害性在降低

相比于以往的新冠病毒德尔塔,奥密克戎对人的伤害性在降低。她对人产生伤害时显得温和一些,所以才出现了那么多的无症状患者。这样的无症状患者一定的时间后可能会自愈,但对于一些抵抗力差年龄偏大的患者来说,很可能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转为重症,所以应对本轮疫情,自我防护也是最基本的措施。

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数近来急速增长。到4月1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全球病例数已超过80万例。而这个数字还远未“达峰”。有模型预测认为,即便采取一定干预措施,全球仍可能有24亿人感染。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国科研机构和学者发表了形形色色的模型预测,其中一些看似“危言”,引人瞩目。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预测?

预测带来警示

24亿,这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新冠肺炎反应小组3月26日发布的第12份报告里,对全球感染人数高中低三个预测的中间数字。

该报告对今年感染新冠肺炎人数给出了三个场景:高感染场景,全球不采取减缓疫情措施,预计约70亿人感染,也就是几乎全人类都感染;中感染场景,如果各国在每10万人每周死亡16人时开始采取抑制疫情措施(包括加强检测、社交隔离等),预计约24亿人感染;低感染场景,如果在每10万人每周死亡02人时就开始采取抑制疫情措施,预计约47亿人感染。

这个研究团队自疫情暴发以来多次发布报告,均被广泛引用。该团队3月16日发布第9份报告后,英国和美国政府大幅强化防疫政策,有观点认为报告起了一定作用。

这是3月23日下午拍摄的纽约州 “居家令”生效后的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美国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3月20日签署针对该州1900多万居民的行政令,规定全州所有非关键行业企业的工作人员居家办公以缓解新冠肺炎疫情,该行政令将于当地时间22日晚间生效。(新华社记者王迎摄)

该团队在报告中指出,只有通过迅速采取公共卫生措施来抑制疫情的传播,才能将卫生保健需求保持在可控制的水平上。如今可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了严厉的防控措施,如“封城”、旅行限制以及要求市民在家工作或上学等,其目的都是为了“拉平曲线”。

在流行病学中,人们把减缓病毒传播速度,进而减少一段时间内需求治疗的人数的概念称为“拉平曲线”。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曲线上升得越快,意味着当地卫生保健系统越有可能被压垮。

世界卫生组织也一再强调“拉平曲线”对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性,并呼吁世界各国采取全面的公共卫生措施。美国密歇根大学专家霍华德·马凯尔也指出,历史经验表明立即采取有力措施有助于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拉平疫情“曲线”。

预测也有误差

在帝国理工学院团队第12份报告分析的三个场景中,今年全球死亡人数分别约为4000万、1000万、186万。按照其详细数据计算的三个场景病亡率分别约为058%、043%、040%。

据世卫组织数据,欧洲中部时间30日10时(北京时间30日16时),全球确诊病例达到693224例,死亡病例达33106例。照此计算,病亡率约为48%。为何预测中的病亡率和实际有较大偏差?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截至欧洲中部时间30日10时(北京时间30日16时)全球确诊病例分布情况。(来源:世卫组织官网)

首先,研究模型中的感染人数是估计的所有感染人数,包含大量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这部分人由于症状不明显,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根本就不会接受检测。

其次,在疫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病亡率会发生较大变化。根据2月底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截至2月20日,中国55924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有2114例死亡,病亡率约为38%。但病亡率因地区而异,武汉为58%,中国其他地区为07%;也因时间而异,1月1日至10日间发病病例的病亡率为173%,2月1日之后则降至07%。

美国疾控中心前主任托马斯·弗里登3月中旬撰文讨论疫情时引用了一个研究模型,将新冠肺炎的病亡率分为三种场景:与季节性流感相似场景的病亡率约为01%,中等程度严重场景的病亡率为05%,严重场景为1%。

弗里登说,最坏的情况是美国约一半人感染,而病亡率又达到约1%,这样仅在美国就会有约160万人死亡。他强调,虽然这是最坏情况,但不是不可能。

预测仅供参考

应该指出的是,各种研究模型都有其局限性。不同模型依赖不同的参数和算法,给出的结果可能有很大区别。

英国诺丁汉大学分子病毒学教授乔纳森·鲍尔评论某些新冠肺炎疫情模型时说,这些模型都建立在各种假设之上,而相关假设常可能是错误的。

比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29日说,模型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导致美国10万人至20万人死亡。这远低于弗里登所说“最坏情况”160万人死亡的数据。

3月29日,在美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左)和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出席记者会。(新华社/路透)

许多专家都强调,模型预测给出的结果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如果全球各国加强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如重视检测、严格隔离,疫情发展趋势可能不会像模型预测的那样严重,上述模型预测中的可怕数字也不会成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35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