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书是专门为女性编撰的一种书籍,也就是说女书是一种封建女性类型的书。它具有丰富的神秘色彩,女书的字体非常复杂,普通人是根本看不懂,它是湖南江永地区的女子专用的汉语方言,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女书其实就是一种专门为妇女发明的一种文字。女书的本质特点是音节文字,它的音节文字有点类似于日语的音节,又有点类似于朝鲜文字。女书的文字,表面上看非常像假名,但它保留了汉字原有的特点,一个字记录一个音节,汉字与与音节相结合在一起。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所学的汉语拼音,可以说女书是中国汉语文化历史上的转折点。
女书除了音节的特点之外,它的字体外表也颇有特色。它字体的整个轮廓非常像一个长菱形,它的字体风格比较清秀娟细,一看就知道出于女性之手。女书除了写在纸面上之外,也写在精制布面、扇面、布帕等材料上。根据不同的书写材料,女书的命名也不同。如果写在扇面上,女书就叫做歌扇,如果写在手帕上,就叫做帕书,如果写在纸面上,就叫做纸书。所以女书有很多种叫法。
因为女书是以汉字为基础改良而来,所以使用女书的女性大都为汉族女性,有一些放弃瑶语只用汉语的平地瑶女性也会使用女书。女书的传递方式也非常有特色,都是母亲传给女儿。女书只在我国的湖南江永地区出现过,湖南妇女都有唱歌堂的习俗,这些妇女经常聚在一起,一边传授女书一边做绣工,它是湖南独具特色的女性文化。
女书的文化博大精深,三言两句是无法将它的魅力表达出来的,喜欢女书文化的读者,建议你可以观看一个关于女书的**,**的名字叫做《雪花秘扇》,这部**中有很多关于女书的描述。
女书是什么?女书为什么成为千古之谜?相必好多朋友对女书感到陌生,下面我就大家解释一下
女书是以女字、女歌、女红及其传承的民俗习俗为内核的社会文化现象,其中的女字是人类迄今发现的唯一现存的性别文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2005年,女书荣获湖南省十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并以最具性别特征的文字入选英国吉尼斯世界记录。2006年6月,女书习俗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女书究竟怎样产生?何时产生?
女书是一种典型的地域文化,它仅在消水流域一带传承。江永如何会产生这种神奇的文化现象?我们请看江永的地理位置。江永属丘陵地区,位于偏僻的湘南山区,地处都庞岭与萌渚岭之间,东部、东北部与江华和道县相邻,西北部、西部和南部与广西灌阳、恭城和富川县接壤。历史上这里是楚国中原文化和百越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之地。目前,全县瑶族人口近1472万,占总人口的624%,历史悠久,文化神奇、灿烂。自然、人文环境独特,勤劳、智慧的瑶、汉同胞创造了独特的民间文化和习俗,孕育了女书这朵人类文明的奇葩。
女书之美,不仅在于她的神秘传说,同时也在于她的形。女字形体结构特殊,略有倾斜的长菱形字体,笔画纤细,字体修长、秀丽,宛若秀美飘逸的女子。女书记录的语言是永明(江永)土话,这种土话流行于本县的永明河(消江)两岸及其周边地区,它是汉语方言的一种,但也掺杂了一些瑶族的语词。 2006年,女书习俗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女书作品绝大部分为七言诗体唱本,其载体分纸、书、扇、巾四大类;内容大多是描写当地妇女的婚姻家庭、社会交往、幽怨私情、乡里逸闻、歌谣谜语等,也有的编译成汉字唱本。女书作品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因而从这些女书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地妇女的整体形象。
(通讯员:党欣萌 杨宇轩)“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出2021重点工作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女书习俗早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之路,我们以女书习俗为主要探讨对象,在2021年9月1日湘潭大学“江永女书”团队一行抵达湖南长沙市雨花非遗馆馆,在湖南省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国家级女书传人何静华传人——李爱莲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沉浸式的参观与学习,并就女书深入大众生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李爱莲老师出生在女书发源地,她说自己生于斯,长于斯,推广传承家乡的文化是自己的责任。永州古称零陵,也称潇湘。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可以体会诗人陆游描绘永州“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也可以去领悟文学家欧阳修写的“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的禅意,这里人杰地灵,孕育了柳宗元,周敦颐等一代先贤。 李爱莲老师从小受到永州文化的熏陶,拜师国家级女书传人何静华老师学习,拜师清华大学赵丽明教授请教,潜心创作女书柳字,婀娜多姿、过目不忘。这些年,她投身公益,在学校、社区、机关、长沙雨花非遗馆,开展女书文化公益讲座,同时积极推广永州家乡美丽的地域文化,提倡发扬君子女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涵。 多年来,李爱莲老师为传播中国非遗江永女书作出了积极贡献,她希望古老的女书文化之魂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生活。
江永女书是现在世界上惟一存在的性别文字--妇女专用文字,它的发展、传承及以其为符号承载的文化信息构成了女书习俗。女书文字呈长菱形,笔画纤细均匀,似蚊似蚁,民间叫它作长脚蚊字或蚂蚁字,因其专为妇女所用,学术界便将其称为"女书"。女书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女书作品一般为七言诗体唱本。书写在精制布面手写本(婚嫁礼物)、扇面、布帕、纸片上,分别叫做"三朝书"、"歌扇"、"帕书"、"纸文"。有的绣在帕子上,叫"绣字"。妇女有唱歌堂的习惯,常常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唱读、传授女书。妇女们唱习女书的活动被称作"读纸""读扇""读帕",并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女书文化。
湘潭大学“江永女书”团队秉承着“星非遗新征程”的主旨,在李爱莲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学习并体验了女书的书写,了解女书所代表的的君子女的内涵。李爱莲老师注重将实际物品赋予女书文化的内涵与人生哲理,譬如刻有余生有你的梳子,在具有实际意义的同时承载着梳理人生、梳去烦恼的美好寓意,在谈及文创产品时与团队达成合作。
在雨花非遗馆参观的一个多小时中,我们感受湖湘文化,体验非遗魅力,向李爱莲老师了解关于女书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状况,为女书的课题研究做充足准备,今后,我们对于女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将会有深入的研究和交流。调研团既领略了湖湘文化的源远流长,又观赏了珍贵的非遗作品,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这片土地上辉煌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未来,江永女书调研团将深入与湖南雨花非遗馆进行合作,配合打造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地,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做出贡献。
比甲骨文还要神秘的文字。
永州江永县地处与广西交界的南岭山脉之中,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如果你去到江永,可能会遇上一些年过古稀的老阿婆,她们收藏着一些古籍、扇面和古币,上面都有一种非常古怪但是俊美的字体。这些字体形似菱形,秀丽清癯,笔画只有点、竖、斜、弧四种,和现代流行的简笔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你可不要小瞧这些符号,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只为女人而存在的文字—女书。
女书比甲骨文还要稀有和神秘,它只有不到2000个字,去掉一些错别字和异体字,真正能够使用的只有600字左右。曾经在湖南和广西的一些偏僻地区,当地的妇女都会使用这种女书字体来记录自己婚姻和家庭生活,还有一些深闺幽怨、乡野逸闻。而这种文字,大多都是代代相传,没有官方的教本和文献,并且传女不传男。
也正为因为女书的来历在方志族谱和历史古籍中都没有记载,所以这种神秘的文字到底在何时由何人创造,一直是一个迷。中国历史博物馆保存的《文歌》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文一纸,云是瑶女读物,惜一字不识,无以解其音义。”这段话描述的就是女书。
相传宋朝时永州之地有一俊美女子胡玉秀,因为机缘巧合,被宋钦宗选入宫中作为皇妃。但入宫之后,宋钦宗就忘记了这个从乡下来的野丫头,让胡玉秀独居宫中,万般清苦。她想跟家人写信说明自己的近况,却又怕抱怨之词被宫中人发现,惹来大祸。胡玉秀便独创了这种女书,写于手帕之上寄予家人,并注明只有斜着看,按家乡的土话理解才能看懂信件的意思。
而现存年代最早的女书,是太平天国时期发行的“雕母钱”,其背面的“天下妇女、姊妹一家”八个字就是由女书撰写。中国学者卞向和在长达多年的研究后,认为女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字。并且他还认为,如今日本的“片假名”很可能就是学习了女书的构造。
1995年,一位中国的老人来到了北京,参加联合国的世界妇女大会。她叫阳焕宜,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女书老人”。在这场国际性的盛会上,阳焕宜老人在各界学术泰斗面前表演书写女书,湘南潇女的风采,古文字的魅力,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撼。也许没人知道老人在写什么,但历史和文明的厚重感,通过那一笔一划,体现得淋漓尽致。
曾经在连年的战火和动乱中,女书的传承遭受了极大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教育水平的提高,使用女书的人也越来越少。在阳焕宜老人去世后,真正的女书传人其实已经寥寥无几,且都过了古稀之年。2006年,“江永女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的努力下,女书也再次起死回生,重焕光芒,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代表中国走向了世界。
女书是流传于湖南省江永地区潇水流域的农家女专用文字,是汉字的一种变体,基本用字只有5、6百个,主要用于女性的书信往来或个人记述。女书是相对于男性所使用的方块汉字而言的,其字符为斜体,使用者和阅读者均为女性,男性不能辩识。专家们考察,女书之所以发生于江永地区,在于这个地区一是地理边区——湘桂粤三省交界、中原和岭南的通道,再是文化边区——汉人瑶化、瑶人汉化、汉之儒家观念和瑶之自由风气的混血文化。
随着最后一代女书老人的去世,女书行至今日已基本处于灭绝的状态了;而女书呈现在手帕、扇子、布匹等此类物件上的许多实物,因有着烧毁随葬的风俗,也相当罕见了。清华大学中文系赵丽明教授等人多年来着力打捞这一奇异的文化遗产,抢救整理了现存的全部女书文本,并将之出版问世。与此同时,远在美国的华裔女作家邝丽莎,带着强烈的兴趣,在2002年深入湖南江永县考察女书文化,并拜访了当时还在世的最年长的女书老人、接近100岁高龄的阳焕宜,在了解女书的同时了解了早年当地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状态;之后,邝丽莎写作并出版了以女书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雪花和秘密的扇子》,反响热烈。这部小说的中文版2006年7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我的观感中,此书颇具可读性,同时,还伴生着一种民俗意义以及女性关系认知上的奇异感。
女书在当地传习有几种情况:一是家传式。家庭内长辈女性教晚辈女孩。二是私塾式。花钱向水平较高的专职妇女学习女书。三是歌堂式。妇女在读纸、读扇中互教互学。四是自学式。利用赠送得来的或买来、借来的女书,照样抄写自学。因为当地妇女几乎人人会唱女书歌,自学起来比较容易。
女书载体形式主要有:纸质布面手抄本、纸片、扇面、布帕、花带等 。
女书作品如下:
女书是湖南江永女书专用的汉语方言音节表音文字。女书作品书写在精制布面手写本(婚嫁礼物)、扇面、布帕、纸片上,分别叫做“三朝书”、“歌扇”、“帕书”、“纸文”。
有的绣在帕子上,叫“绣字”。这里妇女有唱歌堂的习惯,常常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唱读、传授女书。妇女们唱习女书的活动被称作“读纸”“读扇”“读帕”,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女书文化。
“女书”是世界上唯一有性别的文字,只为女子所用,不为男子所识得。“女书”仅有800多字,要表述中国汉字那么多的含义,所以经常会有一个音用的是一个字的情况,又因为经常是在扇面,布帕等上面,所以很有可能造成误读的情况。
所以在《雪花与秘扇》里,雪花和百合就造成了几乎不可挽回的误读,直到百合的生命尽头才得以化解。
在十九世纪的中国,女性是被禁锢在闺房里面的,只有裹出非常好看的“三寸金莲”才能获得一生的幸福。而在湖南江永县,他们发展出了只为女孩子所使用的文字:女书。
同年同月出生的谓之“同庚”,而同年出生谓之“老同”。一些家长就会把同年出生的女孩子,且在性格上面相近,结为“老同”,要一生相互照顾,相互爱惜。这就好比婚姻殿堂之下,男子和女子互相许下的诺言,这比诺言要更沉重,也更珍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