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模仿快手当红主播粉丝团,叫什么家军,把粉丝团名称改成这种类型的就可以了。
最近几个月很多著名网红都已经销声匿迹了,比如牌家军,佑家军等人,最近又火了一个月家军,开始也是慢慢从一个小主播积累了一些铁粉,但是一直不温火,后来转型拍一些搞笑的创意视频慢慢积攒了现在的人气。下面我们来谈谈快手月家军是什么意思 ,快手月家军口号。
是类似一些东北主播自封的,比如他叫张三,就说自己的粉丝是三家军,整的和司令似的。快手月家军也是如此。不过别人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努力也是非常不容易,希望他们能在主播这行越来越好。
快手月家军口号:
快手月家军的口号有很多,类似于什么“就算世界与我为敌,不忘驴家三千铁骑”,“满腔热血为谁拼,只为我洋仙家军那种的”等等,不管怎么说这些主播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一步一步积攒了自己人气和粉丝。
暂时就是说到这里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他的快手,看看一些正能量的视频。
折家军
五代至北宋,我国黄河上游地区民族矛盾尖锐复杂,政治态势变幻无常。除汉族而外,契丹和西北诸族的铁骑也在此一逞雄风;五代中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及辽、北汉、北宋和西夏都曾经在这一地区建立过自己的统治。就在这风云激荡、狼烟四起的年代,折氏家族崛起于黄河以西,世世代代,“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宋史·折德扆传》)。
《旧五代史·折从阮传》称折氏“代家云中”(今山西大同),是当地的一大世族。《金石萃编》所载《折克行神道碑》则云,折氏出河西折屈(今陕西府谷一带)。此二说,前者推考于折氏家族崛起之时,后者则着眼于这一家庭徙居府州之后。宋人李之仪在为折克行的侄子折可适撰作墓志铭时,便写道:“其先与后魏道武俱起云中,世以材武长雄一方,遂方代北著姓,后徙河西……”可能,折氏是先昌盛于云中,而才迁徙到府州的。
折氏徙居府州,其时代也相当久远。唐武德年间(618-626),折氏曾以土著强宗的地位,被任命为“府谷镇遏使”(《折嗣祚神道碑》,载清乾隆《府谷县志》卷一)。据此推断,折氏徙居府州的时间,大约在南北朝后期;《折嗣祚神道碑》说折氏为“宇文之别绪”,极有可能就在北周宇文氏立国之际。
《折可适墓志铭》称,折氏“其先与后魏道武俱起云中”。这里所说的“后魏道武”,即两晋十六国时期北魏王朝的创始者鲜卑人拓跋珪。《折嗣祚神道碑》也称,折嗣祚“以魏孝文帝二十七代之孙也,世袭家声……”这里所说的魏孝文帝,便是北魏第六代皇帝,后来改为元氏的拓跋宏。由此可见,折氏是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尽管这一家族汉化程度已经很深,但直到北宋朝廷仍然以“蕃官”视之,将官们也习称折氏统领的军队为“蕃兵”(参见《宋史·折德扆传》、宋张师正《倦游录》“许怀德”条)。
从唐代初年至北宋末年,折氏数百年间世居府州,“内屏中国,外攘夷狄”(《折克行神道碑》,载清乾隆《府谷县志》卷一)。五代诸国与北宋为减轻西顾之忧,皆许其父子兄弟相传,袭其世次。
有名有姓有事迹可考的折氏传人,最早可推唐代末年的折宗本,当时任“振武军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宋会要》“方域二十一·边州门·府州”)。府州,当时称为“府谷”,即为沿河五镇之一。这位折氏先人,号太山公,在当地颇有威望,“因其所居,人争附之。”晋王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时,“知太山公可付以事,收隶账下,凡力所不能者,悉命统之”。折宗本“辑睦招聚”,以功封为上柱国(《折可适墓志铭》)。
折宗本之后有折嗣祚(862-911),又名嗣伦,官至麟州刺史(辖神木、府谷两地)。他的第三个儿叫折从阮(892-955)。李存勗“以代北诸部屡为边患”,任命从阮为河东牙将。府从由镇升为县,再升为州,从阮即任府州副使。后唐同光二年(924),又升为府州刺史。他历仕后唐、后晋,累官至振武军切度使。后汉初,府州升为永安军,从阮即改任永安军节度使。乾祐二年(949),从阮入觐,朝廷罢永安军,府州改隶河东节度使刘崇,从阮子德扆(917-964)任府州团练使,继领州事。北宋名将杨业妻折氏,即为德扆之女。不过在小说、戏曲中音转字论,成了“佘”太君。
郭威代后汉自立,折德扆北离主崇,归顺后周。广顺二年(952)府州又升为永安军,德扆即任节度使。他曾入朝请迁内地,“世宗以其素得蕃情,不许,厚加赐赉而遗之”(《宋史·折德扆传》)。宋初,德扆奉土归来。朝廷厚遇德扆,仍让他回统领州事。
折德扆卒,其子御勋(938-977)以汾州团练使权知府州事,后升为永安军留后。太平兴国元年(976),御勋改任泰宁军节度使,其弟弟御卿(958-995)继领州事,淳化五年(994)升为永安军节度使。
折御卿卒后,其长惟正、惟昌、惟忠相继统领州事。继祖有子,他却要求朝廷让继闵之子克柔继任自己的职位。
折克行(?-1108)复继兄克柔统领州事,累官至秦州观察使。卒后,朝廷诏赐他为武安军节度使,命其子可大继知州事。
折可大之后,是其弟可求,又名可存。他曾从童贯平方腊,迁武节大夫,又以擒宋江功迁武功大夫,累官至靖康军节度使。建炎二年(1128),他降金,被任为麟府路经略使,仍领府州。绍兴九年(1139),可求被金人置酒毒死,西夏遂乘机袭取府州。可求子彦文逃往云中,折氏世代统领府州,至此遂靠告完结。
自宋绍兴九年,上溯到唐末,折氏世守府州,达200余年,历九代之久。如再前推到唐初,则达500余年,当十数代以上了。后人称之“簪缨不替,其勋业彪炳史册,旧绝千古”(清毕沅《关中金石记》卷六)。虽褒杨之至,殆也无所过之。
明朝嘉靖时期,当时日本国内军阀争霸,一些战败的武士、农民在日本呆不下去了。就逃亡到明朝沿海一带,被称为浪人。高中历史老师周震坤认为:日本浪人就是流浪的人的意思,有点像西方的吉普赛人。日本这些浪人勾结明朝东南沿海的奸商、互相走私、贩卖人口,还进攻明朝的城池、村庄。形成倭寇之患。
嘉靖皇帝英明神武,他治下的大臣也都很能干。提拔了徐阶、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张居正等能臣武将。在这些人平定倭寇的行动当中又数戚继光最为著名。
当时倭寇十分的猖獗,倭寇进村是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倭寇所过村庄,十室九空,而且倭寇还掳走许多明朝的儿童带去日本,将来等这些孩子长大了,又用来对付明朝,倭寇的行为十分可耻。
戚继光从儿童开始就知道倭寇之患的存在了,戚继光在小的时候就立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志向。戚继光长大以后,继承了其父亲的屯田将军职位,出任山东一个低级将军。但是,戚继光到任以后发现明朝的屯田兵战斗力低下,戚继光想要实行募兵制。可是,人微言轻,于是戚继光辞官回京考武举。
那一年,俺答率军进犯大明京师。当时京师守备空虚,戚继光却别出心裁向胡宗宪请缨,献策让死囚和参加武举的学员上阵杀敌,竟然击退了俺答大军。戚继光后来投到浙江总督胡宗宪的门下,来到浙江抗倭,与俞大猷合作对倭寇展开猛烈的反击,并且出任宁绍台将军,走到了抗倭的最前线。
那么,戚继光到底是用什么办法击败倭寇呢?原来,戚继光在一次行军途中秘密发现了一个武器。就是用竹子制成的狼宪。据说,戚继光亲自参与制造、绘图设计的狼宪在对付倭寇的军事行动中表现优越。在许多抗倭战场中对倭寇造成巨大的杀伤力,甚至打得倭寇的头目徐海闻风丧胆。
戚继光依靠竹子制作的狼宪打得倭寇落花流水,一败涂地。戚继光的威名,瞬间传遍了九州华夏。各地守军都纷纷向戚继光编练的新军看齐,戚继光领了嘉靖皇帝的圣旨招募的戚家军战斗力比屯田兵大多了。
据说,戚继光招募的义乌兵出尽风头,在今天看来戚继光的义乌兵拿着竹子制作的狼衔威力不下于桂军、湘军、川军。戚继光依靠竹子就把倭寇赶出了中国,扬威天下,令后人肃然起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