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旧时月色手法赏析 姜夔扬州慢内容介绍赏析

姜夔旧时月色手法赏析 姜夔扬州慢内容介绍赏析,第1张

宋代词人姜夔出身贫寒,一生未踏入仕途,命运不济,常以卖字和朋友救济为生。《暗香·旧时月色》是姜夔借梅喻人的一首词,其中姜夔难以忘却合肥情人柳氏姐妹,常见梅则思人,回忆过往美好时光。

引《暗香·旧时月色》原词: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这首词创作时姜夔正冒雪拜访苏州范大成,范大成闻之其文采过人,便热情邀请他作诗词赠之,遂姜夔作词想赠送,便有了这《暗香》和另一首《疏影》问世。且说范大成得到这两首词,对他更是赞叹有佳,不仅让两位歌妓演绎这词,还将其中一名歌妓小红赠与他,遂姜夔在此处暂居了一月多时日,与小红相处甚是和睦,,一人弹唱一人作词,是为红颜知己。

《暗香·旧时月色》这首词描绘的是以眼前的梅花和雪景联想至以往陪词人姜夔赏雪折花的佳人,“不管清寒与攀摘”表现当时的时光甚是幸福。而话锋一转回到现实“渐老”,与开篇的“旧时”相呼应,不仅有对逝去的恋人的怀念,还有对那过往的美好青春的惋惜。

姜夔扬州慢内容介绍赏析

南宋词人姜夔所写的《扬州慢》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创作在词人姜夔二十余岁时,那是扬州遭受金军袭击,江淮军战败,昔日繁华的扬州城却是十分衰败。姜夔心中一直憧憬着扬州城的繁华,但却只见到衰败的扬州城,甚是惆怅,遂有感作此词。

《扬州慢》开头是词人姜夔所写的小序,姜夔常用序文交代他写作的缘由和背景,这样便能使读者明确写作的时间地点和原因主旨,方能使读者更能深入了解词人所想传达的情绪、

全文使用的是对比的手法,将昔日扬州城的繁华和姜夔所见的扬州城的残破进行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残酷。

姜夔先从自己的所见所感写起,从他早年经过扬州城时所感受到的热闹繁华,由“荠麦青青”来表现当时的繁盛时代,但现在却只剩“废池乔木”、的萧条之境。而关于那场战争,至今还使人心有余悸,一个“厌”字则恰当的形容当下人们深受战争之苦,对战争和剥削的厌恶之情。

词的下阕姜夔引用诗人杜牧的典故,进一步深化“黍离之悲”的主题,因杜牧留有众多关于扬州的不朽名作,姜夔假设若诗人杜牧得以重返扬州之地,见此现状会是如何的悲痛,以此表达出词人姜夔对扬州的残败的心痛和对战争的痛恨。

词人姜夔的号是什么

姜夔,于南宋词派中堪称独树一帜,成就不凡。他是如今的江西人,生平却在安徽、江苏、浙江多处都有所活动。幼年时候随着父亲赴至汉阳,父亲逝后,他移居湖州,而起作品大多是于江浙江一带游历的时候所作,一生潇洒自由,却未得朝堂终生未官,最终死在杭州。

他在湖州移居长达十余年间,因为就住在当时一个叫做白石洞天的地方,所以词人姜夔的号为白石道人。此号源自于当时与他交往甚欢的一位好友名字叫做潘德久的人。白石自然是姜夔的住所,唤作道人,大概是他的朋友深知姜夔是一位潇洒自在之人,可以不问世事唯问本性的存活在这人世间,像是一个道人一般脱离凡世世俗,只求得自身宁静勿远。对姜夔的才识和为人处世的心境赞誉颇多的还有两位如今也是人尽皆知的诗人,他们就是杨万里和范成大。

词人姜夔的号确实是他人生心境的写照,他一生豪放不羁,自由洒脱,当时的世家名流都喜好与他交流、洽谈、往来。可以说是人世间的道人,人生也有着说不完的道理和写不完的佳作。并且通晓音乐和书法,白石道人果然是不同于凡间杂人。作为南宋杰出词人,姜夔他通过运用自己擅长的音律作词,他的词既可自由散漫,也能格律严密,主要在于其词意境动人,其作被冠以空灵、骚雅的特点。

南宋文学家姜夔的代表作

姜夔自号为“白石道人”,姜夔所处年代为南宋常受金朝对峙和袭击,阶级矛盾十分复杂,因此满腹才华的姜夔深有为国奉献的精神和投身政治的抱负,且其文学天赋甚强,但由于阶级矛盾的复杂性,姜夔屡不得志,常将情绪和情怀以诗词形式抒发,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下姜夔的代表作有哪些吧。

姜夔的创作的风格被誉为“空灵”之感,诗词字句所用皆精神华妙,后借鉴前人创作风格,自成一家,是为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学诗初期以黄庭坚为导师,后学习陆龟蒙的创作手法,加上聪颖勤奋,其所作词句均为精心刻意雕刻但其诗风多为清妙秀远,在其代表作《诗说》上对诗的创作甚有见解,后也成为其词创作的参考之物。

姜夔的词的代表作有《江梅引》、《点绛唇》、《鹧鸪天》、《踏莎行》等,其中多以梅花隐喻离别的情人,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也《满江红》、《扬州慢》、《念奴娇》等词是为描述姜夔的壮志难酬的情怀。

姜夔在南宋最为出色的便是诗词的创作,其中其代表作为《白石道人诗集》,其中可以游览词人姜夔波折的一生和不得志的年华,也不乏有姜夔对世俗的呐喊。且姜夔不仅擅长诗词写作,也精通音律,可谓才艺双馨,其中姜夔在音乐上的代表作为《白石道人诗歌》。

以上便是关于姜夔代表作的介绍,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姜夔的创作才华惊人。

布衣词人姜夔字什么

姜夔就是有名的白石道人,是南宋时期有名的音乐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有不少佳作传世,受到后人的敬仰和尊敬。文学作品受到极高评价的姜夔不仅拥有华丽隽永的辞藻,并且拥有一手令人称绝的好字,更加使得他的诗文锦上添花,更加受到欢迎。

幼时的姜夔怀揣着报国的理想,一心考取功名的他却在仕途上处处碰壁,多次名落孙山的他心怀意冷决意行走天涯,在茫茫江湖中抒发自己的情怀。也许因为是经常在广袤的江湖中游历,心灵受到美丽的自然风景的洗礼使得他的诗文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空灵含蓄风格,使人观之难忘。朗朗上口的韵调极富音乐感,也是这些诗词歌文得以在普通大众之中获得广泛流传的关键因素。

俗话说的好,一把好剑除了本身的锋芒之外还需要与之相配的剑鞘方能体现出最高的价值。姜夔的字壮丽精美,是一代书法名家,好字加上好诗两全其美、锦上添花,让姜夔的诗文更加闻名。从小立志进学的姜夔熟读诗书同时也很注重书法的练习,并且勤奋地加以不断磨练,自成一派。姜夔在前人的基础结合自身的经验和领悟,使字的到带有自身特性的提升。他的字具有标志性,因此受到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追捧,堪称大家典范。

姜夔次石湖书扇韵赏析

《次石湖书扇韵》是姜夔的一首诗作,第一句写的是作者前往探望范成大时,对他的隐居之地石湖的景物刻画;第二句写的是诗人逐步走进石湖;第三句则是写诗人在该处与范成大两人相谈甚欢;而最后一句,作者称赞了范成大极具君子情怀。全市言简意赅,寥寥数语,却将一幅雅致、清丽的石湖图卷描绘的栩栩如生,甚比画作更胜一筹。

诗的大意为:桥的西头有一条蜿蜒的河流会通往村庄,在湖与小溪接壤的岸边留着几分青绿的痕迹,那正是村庄中平静的池塘上漂起的浮萍。主人隐居于石湖中,平日里不会有什么外人来到此处。原来荷花深处另有一番天地,正是这位主人在那边另开了自己的门户。

这首诗创作于1187年夏天,当时是范成大归隐石湖后的首个生日,姜夔特意从湖州前往该处向他道贺。他在看了范成大手中的扇面诗以后,心生感慨,于是作下这首诗来抒发内心感受。

全诗刻画了一幅绿水潺绕,清净幽深的美好画面,其中有小桥流水、村庄荷萍、岸阁人家等种种物象,将其有机组合成一幅动人的画面。

其实看似写景,实则是为了写人,这首诗称赞了石湖的秀丽景象,并且赞颂了范成大独具一格的非凡格调与情致。于第三句中讲到了一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但范成大却丝毫不以为然,这与作者淡泊名利的人生理想完全相符。

译文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姜夔 淳熙三年冬至那天,我经过扬州。昨夜的大雪刚刚停了,天色放晴,城外满眼所见,都是荠菜和麦子。进入城内,四周看看,一片萧条,凄冷的河水空自一片澄碧。天色愈来愈暗,城中回荡著驻军悲凉的号角声。我心中十分悲伤,感慨扬州古今变化巨大,因此作了这首歌。千巖老人(萧德藻先生)听后,认为有《诗经‧黍离》所表现的国破家亡的悲痛。 在扬州 淮河东部的著名城市,竹西亭这风光优美的地方,我停下马来稍作休息,我才刚完成了第一段的旅程呢。经过从前繁华的扬州街道,只见尽是青青的荠菜和野麦。自从金兵进犯长江一带,肆意破坏后,连那些被毁坏的园池、大树,仿佛都厌恶再提起战事。接近黄昏,凄凉的号角声带来了寒意,在这劫后空城中回荡。 当年诗人杜牧游赏扬州,盛赞扬州之美,如果今天杜郎重访故地,看见这沧桑变化,一定会大吃一惊。即使他会写《赠别》、《遣怀》那样工巧、绮丽的诗篇,也难以表达我现在忧时伤乱的深情。扬州的古迹二十四桥依然存在,但只有清冷的月色无声无息地在水波中空自荡漾,我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呀,你年年盛放,知道是为了谁吗? 课题:「扬州慢」,词牌名,是姜夔自己创制的乐曲;词的内容以扬州为写作对象,故可 看到词牌与内容是相关的。「慢」,指较长的词。 主旨:描写受金人蹂躏后残破荒凉的(扬州),抒发今非(昔比),国破家亡之悲。 背景: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和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两度南侵,使 隋唐时期本来繁华热闹的扬州城受到严重破坏,无复昔日的风采。作者在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路过扬州,看见城内城外满目疮痍,抚今追昔,感慨万分,于是写下这阕词以抒伤时感怀之情。 大要:上阕写扬州劫后的荒凉,抒发国破家亡之悲;下阕运用联想和对比,从人事和景物两方面写出扬州今昔的变化,景象更觉凄冷,情调倍加悲凉。 体裁:本词属慢词,双调,全阕九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处押平声韵。词牌后有「序」,以散文写成,交代写作的缘起及点出韵文(正文)的主题。 扬州慢段意: 序言:写作者路过扬州,目睹名城残破萧条,感慨今非昔比,抒发 国破家亡之痛。 上阙:描写扬州城一片荒凉的情况。 下阙:追忆昔日繁华的景象,对照眼前事物,更使人黯然神伤。 扬州慢作法分析: 创作意图 此词为作者的自度曲,属慢词,作者为了抒发对扬州残破萧条的感慨而特意创作。 结构特点 词之前有序,详述写作动机。词的上阙写景,下阙抒情。 前后呼应 序文中有「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和「寒水自碧」等句,形容扬州的破落情况。而词中亦逐一作出回应,如「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和「波心荡、冷月无声」等。 运用对比 以杜牧诗句中对扬州昔日的繁盛景象的描述,对照今日亲自目睹残破荒凉的景象。 多感观描写 作者在词中从多方面感观着力描写扬州残破荒凉的面貌:(1)触觉方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号角声令人不寒而栗)(2)听觉觉方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以清冷寂寥 反映出萧条之象)(3)视觉方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放眼眺望,城池破落, 一片庄稼。) 运用反衬(1)以「名都」反衬空城。(2)以「竹西佳处」反衬废池乔木。 《扬州慢》内容理解 一、小序交代此词的写作背景: 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公元一一七六年)冬至 地点扬州 天气情况「夜雪初霁,暮色渐起」,(晚上的雪停了) 作词动机眼见扬州战后残破萧条的景象,感慨万千。所以自度此曲,抒发自己对家国今不如昔的无奈。 千巖老人的评语「以为有黍离之悲」,认为此词有《诗经.黍离》篇所表现出的那种对家国破亡的悲叹。 扬州慢修辞表解 拟人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借代自胡马窥江去后(胡马借代金兵) 叠字尽荠麦青青。 对偶豆寇词工,青楼梦好。 引用「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豆寇词工」、「青楼梦好」等皆引用杜牧的诗句入词。 反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对比以杜牧诗句中对扬州昔日的繁盛景象的描述,对照今日亲自目睹残破荒凉的景象。

参考: geocities/wing_0_2004/e1doc

1原文 篇一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注释 篇二

荠麦:荠菜和麦子。

 弥望:满眼。

 戍角:军中号角。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离》诗志哀。后世即用“黍离”来表示亡国之痛。

 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竹西佳处,扬州城东禅智寺旁有竹西亭,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初程:指作者初次到扬州。

 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这首词作于1176年。

 废池: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渐:向,到。

 清角:凄清的号角。

 杜郎: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俊赏:卓越的鉴赏水平。俊逸清赏。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⒃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二十四桥:“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XX”。有二说:一说唐时扬州城内有桥二十四座,皆为可纪之名胜。见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一说专指扬州西郊的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XX于此,故名。”见《扬州画舫录》。传说有二十四美人XX于此。

 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在扬州瘦西湖里。红药:芍药。二十四桥边生长红芍药又名红药桥。

3译文 篇三

淳熙丙申至日,我路过扬州。夜雪初停,荞麦长得无边无际。进城之后,我又见到处一片萧条,寒水绿绿的,暮色渐渐笼来,戍楼中传来了黄昏的号角。我的心情受到此时此景的影响,悲怆感伤,生出无限的感慨,自创这首词曲。千岩老人认为有《黍离》之悲。扬州是淮左的都会,这里有风景秀丽的竹西亭。我在此停止一下行程。自从金兵南侵退去,就连这废弃的城池和老树,都厌倦了战争。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这时这里仿佛是一座无人的空城。曾在这里观赏的杜牧,假如今天旧地重游,也会惊讶它的变化。纵然那豆蔻词写得再美,青楼梦再好,恐怕也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二十四桥还在,波心中荡漾着冷月的光影,无声无息。可叹桥边的那一年一度的芍药,年年是为谁开得花儿一片红

4字词 篇四

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弥望:满眼。

 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淮左名都:指扬州。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名都,着名的都会。

 解(jiě)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5作者简介 篇五

姜夔(生卒年约在1155—1221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述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情绪,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曾著《大乐议》,宁宗时献于朝。姜夔往来鄂、赣、皖、苏间,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其中《白石道人歌曲》是其自度曲附有旁谱。

凡是这个词牌的大都是借古讽今,感叹物事今非之情。如:白石创制的词调《扬州慢》,是他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他二十二岁,自汉阳出游,途经金人两次蹂躏、惨遭兵燹的扬州,看到昔日繁华的商业都城,已是“市尘尽荠麦,号角吹宵寒”,更显得空荡凄凉。眼前的景象和爱国的情思,激起他强烈的感情,用警辟对比的词藻度成此曲,传为佳作。

扬州慢小序更明确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内容、和主旨。让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词人写作此词时的心理情怀。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但两阕的写作手法都是运用一种鲜明对比,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

作品赏析:

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

“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

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意,抒写自己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杜郎”成为词人的化身,词的表面是咏史、写古人,更深一层是写己与叹今。

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淡空蒙的画面,笔法空灵,寄寓深长,声调低婉,具有清刚峭拔之气势,冷僻幽独之情怀。它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诗词鉴赏# 导语《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这首词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下面就和 一起来了解下姜夔的诗词《扬州慢•淮左名都》,欢迎赏析!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赏析

 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地点、内容、主旨等要素,使读者更能准确地把握词人的心理情怀。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词人目睹的扬州惨象以及心理感受。前三句点明扬州昔日之繁华,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景,显示出一派荒凉之象;“自胡马”三句,点出金兵南侵对扬州及扬州人们造成的伤害;“渐黄昏”二句,以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扬州的荒凉景象。下片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抒写自己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杜郎”五句是说,若杜牧重游扬州,也会为扬州的遭遇而痛心,他纵然以精工的词笔写过扬州,如今面对此等惨象,怕再也写不出昔日的款款深情了吧。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两句,写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杜牧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说扬州的二十四桥是十分繁华美丽的。如今呢?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只是桥上已经没有往日的笙箫歌舞了,只有桥下的寒水寂寞地摇荡着一片昏黄的冷月。“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可是在二十四桥的旁边,居然还开着那么多红色的芍药花,它们究竟是为谁而年年开放呢?末两句其实化用了杜甫“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水绿”的句意,透露作者对国家的一种深沉的悲慨。全词以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与如今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带来的深重灾难。

 扩展阅读:姜夔的主要作品

 姜夔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代表作《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借咏叹梅花,感伤身世,抒发郁郁不平之情。其《扬州慢·淮左名都》是较有现实内容之作,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道。他晚年受辛弃疾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如《永遇乐·云隔迷楼》、《汉宫春·云日归欤》等,呈现出豪放风格。《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是流传至今的完整的南宋乐谱资料。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较大。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虽精心刻意词句,但较少纤巧之痕,诗风清妙秀远,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等。所著《诗说》颇有独到见解。生平详见夏承焘《姜白石编年笺校》等。卒年据《姜夔卒年新考》。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和琴曲《古怨》。

扩展阅读:姜夔的诗词评价

 《疏影·苔枝缀玉》、《暗香》这两首自来称为姜词的代表作,各家选本大都入录,而评论分歧,有推崇备至的称为绝唱,有不赞成的称为费解,抑扬之间似均过其实。较早的如张炎(《词源》卷下)说他“自立新意”,什么是“新意”却亦未说。后来解释大约分为三类:(一)为范成大而作,说见张惠言《词选》卷二。张云:“时石湖盖有隐遁之志,故作此二词以沮之。”(二)以为寄慨偏安,感徽钦被虏事,如张惠言在《疏影》下又说:“此章更以二帝之愤发之。”是张氏一人已有二说。此说最为盛行,清人以及近人谈论本词者大都这样说。(三)近人夏承焘释为怀念合肥旧欢的词,见《白石怀人词考》附《暗香、疏影说》。但夏亦云二曲不专为怀人作,是他也并不否认其中含有家国之恨。因此这三说也是互相参错的。其他还有些异说,似均出附会,见夏《笺》页四八,不多引。

 此系白石自度曲,二首均咏梅花,蝉联而下,似画家的通景。第一首即景咏石湖梅,回忆西湖孤山千树盛开,直说到“片片吹尽也”。第二首即从梅花落英直说到画里的梅花。与周邦彦《红林檎近》词两首,由初雪说到雪盛、残雪、再欲雪,章法相似,却不是纯粹写景咏物,多身世家国之感,与周词又不同。上首多关个人身世,故以何逊自比。下首写家国之恨居多,故引昭君、胡沙、深宫等等为喻。更有一点可注意的,“江南江北”之“北”字出韵,系用南方土音押韵。岂因主要意思所在,故不回避出韵失律之病?因之也更觉突出。窃谓旧说大致不误,惟亦不必穿凿比附以求之。至谓作词时离徽、钦被虏已六十年,就未必再提旧话,此点却似无甚关系;因南渡以后,依然是个残局,而且更危险,自不妨有所感慨。词多比兴,虽字面上说梅花,却处处关到自己,关到家国,引用古句甚多,自是用心之作,虽稍有沉晦处,参看注文,大意可通。夏氏怀念旧欢之说,在本词看来不甚显明。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叶嘉莹先生认为,词这种体裁在经历了歌词之词和诗化之词后,发展到了赋化之词,而姜夔的《扬州慢》就是赋化之词的典型代表。赋化之词的特征是用理性的思索和技巧的安排来写词,而不再像歌词之词和诗化之词那样,主要只凭心中直接的感发来写词。那么《扬州慢》的理性的思索和技巧的安排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词牌

自度曲:词的传统创作形式为“依声填词”,先有曲调,后写歌词。姜夔自谓“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後阕多不同”(《白石道人歌曲》)。这首《扬州慢》就是他根据情感需要作词,再创制新曲来传情达意的“自度曲”。所以在思索、结构等方面会更加自由。

扬州:在作者心中,那里“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扬州是不管你爱热闹还是爱幽静都能满足你的好去处;“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扬州是你做了十年也不愿醒来的美梦;“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扬州是生死都要在一起的真爱。

“慢”,即“慢曲”,依“慢曲”所填的词即为“慢词”。清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说“词以慢名者,慢曲也。拖音袅娜,不欲辄尽”。又所谓“怨调慢声如欲出,一曲未终日移午”(岑参《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可见慢曲调长拍缓,舒缓低沉,怨调居多。依慢曲所填的慢词多为长调,层层渲染,长于铺排,宜于抒情。

二、词前小序

时间是淳熙丙申至日。冬至是举家团圆围坐包饺子唠家常的日子,而此时的姜夔,却是人在旅途。这不禁让人想起姜夔终身不仕的一生。

予过维扬,过,路过。路过扬州,便要驻足,也是因为词人心中早有一扬州在矣。而作者心中之扬州,是与春光绮丽的三月、繁花盛放的景象联系在一起的,是历史上的扬州、文学上的扬州,尤其是他的偶像杜牧笔下的扬州——繁华、富庶、浪漫、多情。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写城外的环境:雪后初晴,万籁俱寂,词人经行之处,哪见繁华旧影,弥望的只是一片离离野麦,让人慨然忆起“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诗经·王风·黍离》)之句。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萧条”总写入眼感受,似有不信,于是四顾。只见暮色渐浓而碧水自寒,就连听到的声声戍角似乎也在呻吟悲叹。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怆然”总写感慨,感慨生而词曲创,并借千岩老人的评价直接点出“黍离”之悲的情感核心。

《扬州慢》在小序中交代了词人填词的时间、背景、缘起,与途经维扬的所见所闻所感。寥寥数言,骈散结合,叙议相间,透过“过”“望”“入”“顾”“感慨”“度”等一系列动词,刻画出一个痛心忧心、徘徊悲吟的词人形象。笔触沉着低回,格调清幽隽永,气度从容自然,表情明白晓畅,与主词相得益彰。

主词

作者在小序中说自己“感慨今昔”才“自度此曲”,上阕“自胡马窥江去后”就是“今昔”的分界,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此之前,扬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所以作者才会在途径此处时“解鞍少驻初程。”然而如今,胡马窥江去后,曾经夜夜笙歌红袖舞的扬州却变成了一座“空城”:所见所闻竟是“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池台草木无情之物尚厌谈兵,惨痛如此,更何况血肉之躯的人呢日落黄昏时,声声清角在暮霭中回荡,萧索的空城中,声音是那么悲怆, 一派破败荒芜之景。

上阕中,作者借一“窥”字,写出金兵对中原的觊觎之心,点明了空城的原因,也自然地将今昔之扬州作了对比:往日的繁华,反衬今日的凄凉,透露出词人高涨的情感陡落下来后的空虚惆怅。

如果说,本词的上阕是以“胡马窥江”为时间的分界进行今昔对比的话,下阕就是以“难赋深情”为虚实转换的节点进行抒情的。

战后的扬州荒凉衰败,与那个充满诗意的浪漫之都区别太大。明明是姜夔自己被现实所“惊”,偏说“杜郎须惊、豆蔻词工、难赋深情”,这种虚写的想象之景更是将杜牧曾经写过的那些“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等诗句带至读者面前,丰富了词作的内涵,也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

二十四桥仍在,冷月亦是千年不变荡于波心,桥边红药同样随着季节花开花落。同是写物是人非,这几句与“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却有很大不同。姜词只是将“二十四桥”、“月”、及想象中的“红药”等意象客观铺叙,近似小说中的“零度抒情”,只在最后一句中,以“为谁生”透漏出一些伤感;而李后主则是通过“雕栏玉砌”、“朱颜”这些以前生活中的常见之物和“应犹”、“只是”等表示猜测的语气传递强烈的沧海之变的悲哀,更加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设问,使亡国之痛奔涌而出。

    四、主题: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扬州慢》以精微细致的笔触描绘的残山剩水使人痛彻心扉,以“清空雅正”的语言风格抒写“黍离之悲”。不管是时空的有序转移,虚实的变化,还是拟人对比衬托用典等技法的应用,无不体现作者精心的安排。刘熙载评价的:“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

参考文献:

洪久香: 管窥姜夔词《扬州慢》

  刘  楷: 姜夔《扬州慢》的艺术特色

  张  爽:论姜夔词的“人工”雅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26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