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别抒怀诗: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2羁旅思乡诗:羁旅他乡,在遥远的地方思乡。
3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4山水田园诗: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5怀古咏史诗: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6咏物言志诗: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7边塞征战诗: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如何辨别情感:
首先需要通文阅览整篇诗歌 ,然后从诗歌的关键词入手,重点分析思考、理解, 不难从作者所选的意象中体会出他所营造的意境。 只要能分清意境, 就能体会到他所表达的感情。
还有诗歌跟作者本身的社会背景和自身处境联系密切 , 更多的了解大的时代和环境背景以及作者自身的处境就能很轻松的理解诗歌。
最重要的一个你自己的理解能力要强,一篇诗歌看下来要知道着篇诗歌的中心思想,然后再把你理解的中心思想写下来,要是真的不知道中心思想,就看看问中有没有一句总领全文的话,然后围绕着这句话展开
一般中心思想离不开什么像思念祖国,热爱祖国,想念家乡,赞美母亲,怀念童年……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鉴赏及答题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
3\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3)拟人。(4)夸张。
(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4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每首诗都饱含诗人丰富的情感。诗词茫茫,情感戚戚,把握诗词的情感,是读懂诗词的关键。那么我们来看看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例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2.反映离乱的痛苦
例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3.同情人民的疾苦
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全诗略)
这是杜甫自伤贫困的歌。上元二年(761)秋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搞得屋漏床湿。面对这苦难的处境,杜甫不只是哀叹自己的遭遇,而是进一步联想到像自己一样的“天下寒士”们何时才能都解脱苦难。这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历来为人们称道。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句式长短不齐,韵脚多次转换,给人一种参差错落、曲折跌宕的感觉,有助于表现坎坷生活和悲凉郁塞的心情。唐宋诗醇 云:“极无聊事,以直写见笔力,入后大波轩然而起,叠笔作收,如龙掉尾,非仅见此老胸怀,若无此意,诗亦不可作。”
例
卖 炭 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全诗通过卖炭翁辛劳烧炭、艰难运炭上市、炭被宫使掠夺的悲惨经过。借卖炭翁的不幸遭遇,为百姓鸣不平,用卖炭翁的形象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酸和痛苦,打击中唐的弊政之一“宫市”,以及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又是多么可怜的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例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例
龟 虽 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的开头以神龟虽然长寿,始终还有死的时候;腾蛇纵能驾雾升天,终也得死去变成尘土。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当时虽已五十三岁,但仍如伏在马槽的千里马一样,志向还在奔驰千里。这里的“志在千里”实在可圈可点。此诗为曹操破乌桓大捷后所作,暗示曹操志不在乌桓,而在千里之外的南方。观当时形势,公元207年,曹操平定乌桓而归,整个北方和中原大致略定,余下来的就只有南方的刘表、刘备,和江东的孙权。故此,曹操“志在千里”可见其统一天下的野心。而事实上,翌年,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确曾挥大军南下,图一举收复刘备、孙权。可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实乃曹操之所料不及。姑且勿论曹操其后能否平定千里,其雄霸千里的欲望和野心,由这首诗中真可以略窥一二。
例
书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2.保家卫国的决心
例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3.报国无门的悲伤
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 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 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例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词作于闲居带湖时。语浅意深,今昔对比,将一首小词写得曲折多变,娓娓动人,高度概括了词半生的感受。上片写少年时乐观单纯,登楼玩赏,为文造情,无愁寻愁。下片“而今”力折,写历尽沧桑后情郁于中,有志难伸,对“愁”体验透了,但深沉之痛却在结处用“吞咽式”抒情,以淡语出之,极耐寻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有哪些分类如思乡等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到汉魏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其诗人之众,数量之多,令人赞叹但情感内容上大致可分为:
1思乡念友之绪:如李白的《沙洲城下寄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诗人寄情于流水,语尽情长,思情绵绵不绝
2怀古伤今之悲:如苏轼的《赤壁怀古》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业绩的向往和自己不能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悲愤心情
3羁旅闺怨之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里诗人将一颗愁心融入那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之中王昌龄《闺怨》细腻而含蓄描写了宫闺女子幽怨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的情感变化
4怀才报国之愤:如屈原《离骚》、陆游《书愤》等,无不追怀早年的抱负,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慨
5边塞征战之壮:如《诗经·无衣》,其鞺鞑之声,令人热血沸腾到了唐代,国力强盛,这样格调高亢、情绪激荡的豪迈之作就更多了如中唐诗人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就是典型的例子,字里行间,气贯长虹但自宋代开始,国力衰弱,就不再有大唐气象了,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6即事抒怀之慨: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抒发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别、思乡、郊游、访友、读书等等,都可能有所触发,感悟人生如司空曙的《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了江村的宁静幽美和主人公的悠闲安适
7隐逸出世之恋:如陆游的《鹊桥仙》(一竿风月)是借“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写渔父生活,籍以抒写远离红尘的隐逸情怀
8吟山咏水之美:如王维的《新晴野望》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9描花绘鸟之趣:花鸟虫鱼的背后,有的反映的是作者的爱好,有的却藏着作者的一段经历大多是托物言志之作,如李商隐的《蝉》,于谦的《石灰吟》等其所借之物,往往就是作者的理想、志趣、节操的化身
我们在复习时,如果能从整体上把握以上几大类,在鉴赏时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是故意提的问题啊,这不是在百度上可以收缩到呵呵幸好我也对这有点兴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宋:苏轼
释义: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释义: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释义: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唐:高适
释义: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释义: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释义: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释义: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唐:白居易
释义: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别诗四首》两汉:佚名
释义: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我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白头吟》两汉:卓文君
释义: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
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
[第一组(按诗体分类)]
(一)咏史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石头城》《鸟衣巷》、姜夔《扬州慢》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
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
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
(二)边塞诗
思想情感 ’:
示例
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
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王昌龄《从军行》
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杜甫《兵车行》、范仲淹《渔家傲》
(三)山水田园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
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
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杜牧《山行》
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
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陶渊明《归因田居》、王维《山居秋暝》
(四)离别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李煜《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
舍之情。
李白《赠汪伦》,柳永《雨霖铃》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
4.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孟浩然《宿建德江》
[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
(一)忧国伤时
分类
示例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官绝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旗剪婆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二)建功报国
分类
示例
1.建功立业的漫望。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
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
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的窘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心情。
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分类
示例
1.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四)生活杂感
分类
示例
1.寄情山水、田园的
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辛弃疾《永遏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五)送别之情
分类
示例
1.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