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情感教育是向幼儿进行一切教育的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可见,情感教育在幼儿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它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作用。所以,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以确保幼儿心理和行为的健康发展。从多种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幼儿有效的故事教学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和智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更能让幼儿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 正文: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包括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等各种体验,它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作用。《情感智商》作者戈尔曼曾指出:“童年是塑造人生情感倾向的重要时机。”而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是幼儿期,更是培养儿童健康情感的黄金时间。没有情感,就没有童心。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认识和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注重幼儿期良好情感的培养和教育,要把积极的情感教育作为儿童未来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来认真对待。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对幼儿进行良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通过故事教学来实现。怎样通过故事教学来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下面就此问题粗浅地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及做法: 一、挖掘故事教学中潜在的情感教育价值 平日里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如果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更易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也正验证了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即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最易接受的事就是故事。但在具体实施方面需遵循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与幼儿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众所周知,孩子的认知水平是与他们的年龄特点相一致的。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所面临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故事,从而符合该年龄段孩子情感发展的特点。如把符合小班幼儿接受能力的故事分别讲给小、中大班的幼儿听,效果明显会不一样。再者,就是幼儿的情感处于不稳定时期,我们务必要通过适当的故事教学将幼儿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感。 2、善于运用故事教学,随机渗透情感教育。 《规程》中指出:幼儿的情感教育应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的。可见,幼儿的情感教育并不是单一出现在某一个活动课的故事教学中,而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并在各环节中要时时把握好教育的契机,使一日活动与情感教育更好地结合为有效的教育。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最大潜能,这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增强教育的机智,而且也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如果平时不注重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如,一次吃点心前组织幼儿洗手时,发现盥洗室的门前有一张椅子倒放着,给幼儿的进出带来了不便,而前面几个幼儿路过都视而不见,个个绕开椅子走进了盥洗室。后来通过我随机讲述了自编的故事,大家纷纷行动起来,还主动把其它没放好的椅子全都整齐排好了。又如,一次起床后,班上有个叫别艺南的小姑娘个头比较小,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裤子提了好长时间都没提好。当我讲了一个乐于助人的故事后,很快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见,故事教学时机的选择,对幼儿情感教育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而且通过优化情感教育的情境,易激发幼儿的感受,以便幼儿良好情感素质的形成。 二、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故事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故事不能只由教师来讲,要充分调动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确保幼儿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平时,我们努力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创造条件进行故事教学,让幼儿学会听、讲、编故事。 这一形式在培养幼儿多种能力的同时,对幼儿各种情感的萌发和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更有助于幼儿在道德、社会交往等方面情感的发展。如,我们经常利用午餐前的准备时间或区域游戏时间,请幼儿轮流讲故事,并一起分析故事内容,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其中的教育意义。另外,我们也会经常请幼儿续编故事的结尾,不仅增强了参与性和想像力,而且通过这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2、故事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感情激励。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们好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特别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且对教师的关注特别敏感。因此,教师的行为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形象,要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如,中班综合《快乐公寓》这一教学活动,通过教学,主要让幼儿理解快乐的含义,并知道大家在一起会得到快乐以及共同合作劳动和为别人解决困难都能得到快乐。课上,通过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并主动带领部分幼儿去帮助他人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有所增强,也大大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同时,故事教学中教师亲切的教育态度是诱发幼儿良好情绪和情感的纽带,还要通过自身的愉快情绪去引导幼儿感受故事,努力把自己积极的情感传导给幼儿,达到了以情育情的效果。 3、故事教学中为幼儿创设表达情感的有效条件。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会有助于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故事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组织幼儿通过一定的情境尝试分角色表演,增强了幼儿切身的情感体验与感受。 4、故事教学中鼓励幼儿多维交往,培养社会感情。 幼儿的有效交往是其获取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途径。平时,我常带领幼儿和同伴一起尝试交流故事中所习得的经验与感受,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特别是情感交流的水平。如,在大班语言《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这一活动课中,在请幼儿相互讨论:你平时是怎样帮助别人的?这一话题时,立刻像打开了话匣子,孩子们一下子说出好多乐于助人的事例来。最后再巧妙地展示出拍摄下来的场景,那些助人者脸上在活动课现场个个充满了自豪感,使其他孩子一下了也萌发想要助人为乐的情感。 5、“情” “行”相结合,保持幼儿健康的发展方向。 “少若诚天性,习惯成自然”,每当幼儿通过小故事萌发出不同方面的积极情感时,我们通常会组织幼儿将口号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来,并转化为积极行为,确保了幼儿的情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家园携手,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生活空间 1、利用节日小故事对幼儿情感教育。 各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来历和说法,可以搜集相关的传说或者感人的故事,让幼儿对节日的认识情感从不同方面作进一步的提高。如,端午节有“屈原”的故事、春节有“年”的故事、七月初七有“牛郞和织女”的故事、清明节有“革命烈士”的故事等。当这些节日到来时,我们常请家长向孩子讲述这些相关的小故事,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强化了幼儿的情感。 2、利用身边发生的故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利用身边发生的故事挖掘情感教育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好教材。如,一天放学时间已到,班上谭辰小朋友的家人还没来接他,他便对我们说:“老师,等我回去后,看我怎么收拾我的爸爸妈妈。”听到这一句话时,我们顿感诧异,等家长来孩子时,我们和家长一起抓住了这一教育的契机。通过 “小老鼠波波离家出走”这一故事的讲述,让该幼儿意识到父母把自己养大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并在交流讨论后从中初步萌发出尊敬父母、爱父母的情感。 3、利用优秀的文艺作品中的故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生动、形象的文艺作品能很好地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情感教育,我们积极倡导家长尝试此方式的采用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如我班张婕小朋友坚持在家学看“学会感恩”这一故事书,并把它带到班级里来与大家一起分享。通过此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幼儿多方面的情感。另外,班上大部分幼儿在家利用休息时间适当观看了巧虎系列动画片,增强了幼儿在认识、道德、关心他人及关注周围事物等方面的情感。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我们要通过幼儿感兴趣和易接受的故事为切入口,对他们有效进行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情感素质,争做一个具有情感教育经验的教师,积极为确保幼儿的情感得到健康、和谐发展而努力!(网络) 摘要: 情感教育是向幼儿进行一切教育的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可见,情感教育在幼儿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它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作用。所以,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以确保幼儿心理和行为的健康发展。从多种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幼儿有效的故事教学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和智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更能让幼儿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 正文: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包括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等各种体验,它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作用。《情感智商》作者戈尔曼曾指出:“童年是塑造人生情感倾向的重要时机。”而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是幼儿期,更是培养儿童健康情感的黄金时间。没有情感,就没有童心。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认识和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注重幼儿期良好情感的培养和教育,要把积极的情感教育作为儿童未来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来认真对待。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对幼儿进行良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通过故事教学来实现。怎样通过故事教学来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下面就此问题粗浅地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及做法: 一、挖掘故事教学中潜在的情感教育价值 平日里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如果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更易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也正验证了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即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最易接受的事就是故事。但在具体实施方面需遵循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与幼儿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众所周知,孩子的认知水平是与他们的年龄特点相一致的。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所面临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故事,从而符合该年龄段孩子情感发展的特点。如把符合小班幼儿接受能力的故事分别讲给小、中大班的幼儿听,效果明显会不一样。再者,就是幼儿的情感处于不稳定时期,我们务必要通过适当的故事教学将幼儿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感。 2、善于运用故事教学,随机渗透情感教育。 《规程》中指出:幼儿的情感教育应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的。可见,幼儿的情感教育并不是单一出现在某一个活动课的故事教学中,而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并在各环节中要时时把握好教育的契机,使一日活动与情感教育更好地结合为有效的教育。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最大潜能,这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增强教育的机智,而且也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如果平时不注重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如,一次吃点心前组织幼儿洗手时,发现盥洗室的门前有一张椅子倒放着,给幼儿的进出带来了不便,而前面几个幼儿路过都视而不见,个个绕开椅子走进了盥洗室。后来通过我随机讲述了自编的故事,大家纷纷行动起来,还主动把其它没放好的椅子全都整齐排好了。又如,一次起床后,班上有个叫别艺南的小姑娘个头比较小,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裤子提了好长时间都没提好。当我讲了一个乐于助人的故事后,很快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见,故事教学时机的选择,对幼儿情感教育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而且通过优化情感教育的情境,易激发幼儿的感受,以便幼儿良好情感素质的形成。 二、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故事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故事不能只由教师来讲,要充分调动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确保幼儿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平时,我们努力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创造条件进行故事教学,让幼儿学会听、讲、编故事。 这一形式在培养幼儿多种能力的同时,对幼儿各种情感的萌发和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更有助于幼儿在道德、社会交往等方面情感的发展。如,我们经常利用午餐前的准备时间或区域游戏时间,请幼儿轮流讲故事,并一起分析故事内容,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其中的教育意义。另外,我们也会经常请幼儿续编故事的结尾,不仅增强了参与性和想像力,而且通过这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2、故事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感情激励。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们好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特别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且对教师的关注特别敏感。因此,教师的行为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形象,要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如,中班综合《快乐公寓》这一教学活动,通过教学,主要让幼儿理解快乐的含义,并知道大家在一起会得到快乐以及共同合作劳动和为别人解决困难都能得到快乐。课上,通过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并主动带领部分幼儿去帮助他人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有所增强,也大大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同时,故事教学中教师亲切的教育态度是诱发幼儿良好情绪和情感的纽带,还要通过自身的愉快情绪去引导幼儿感受故事,努力把自己积极的情感传导给幼儿,达到了以情育情的效果。 3、故事教学中为幼儿创设表达情感的有效条件。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会有助于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故事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组织幼儿通过一定的情境尝试分角色表演,增强了幼儿切身的情感体验与感受。 4、故事教学中鼓励幼儿多维交往,培养社会感情。 幼儿的有效交往是其获取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途径。平时,我常带领幼儿和同伴一起尝试交流故事中所习得的经验与感受,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特别是情感交流的水平。如,在大班语言《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这一活动课中,在请幼儿相互讨论:你平时是怎样帮助别人的?这一话题时,立刻像打开了话匣子,孩子们一下子说出好多乐于助人的事例来。最后再巧妙地展示出拍摄下来的场景,那些助人者脸上在活动课现场个个充满了自豪感,使其他孩子一下了也萌发想要助人为乐的情感。 5、“情” “行”相结合,保持幼儿健康的发展方向。 “少若诚天性,习惯成自然”,每当幼儿通过小故事萌发出不同方面的积极情感时,我们通常会组织幼儿将口号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来,并转化为积极行为,确保了幼儿的情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家园携手,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生活空间 1、利用节日小故事对幼儿情感教育。 各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来历和说法,可以搜集相关的传说或者感人的故事,让幼儿对节日的认识情感从不同方面作进一步的提高。如,端午节有“屈原”的故事、春节有“年”的故事、七月初七有“牛郞和织女”的故事、清明节有“革命烈士”的故事等。当这些节日到来时,我们常请家长向孩子讲述这些相关的小故事,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强化了幼儿的情感。 2、利用身边发生的故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利用身边发生的故事挖掘情感教育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好教材。如,一天放学时间已到,班上谭辰小朋友的家人还没来接他,他便对我们说:“老师,等我回去后,看我怎么收拾我的爸爸妈妈。”听到这一句话时,我们顿感诧异,等家长来孩子时,我们和家长一起抓住了这一教育的契机。通过 “小老鼠波波离家出走”这一故事的讲述,让该幼儿意识到父母把自己养大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并在交流讨论后从中初步萌发出尊敬父母、爱父母的情感。 3、利用优秀的文艺作品中的故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生动、形象的文艺作品能很好地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情感教育,我们积极倡导家长尝试此方式的采用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如我班张婕小朋友坚持在家学看“学会感恩”这一故事书,并把它带到班级里来与大家一起分享。通过此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幼儿多方面的情感。另外,班上大部分幼儿在家利用休息时间适当观看了巧虎系列动画片,增强了幼儿在认识、道德、关心他人及关注周围事物等方面的情感。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我们要通过幼儿感兴趣和易接受的故事为切入口,对他们有效进行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情感素质,争做一个具有情感教育经验的教师,积极为确保幼儿的情感得到健康、和谐发展而努力!(网络)
一,以平等的态度交流。要以朋友的姿态,平和婉转地说话。用陈述句和疑问句,少用祈使句,不用感叹句。要目中有人,顾及到孩子的反应和感受。比如,周末你想安排全家去郊游。你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一定会欢呼雀跃,没想到孩子猛烈摇头。原来,他和小伙伴约好一起去打篮球。比如,快中考了,你为了缓解孩子的压力,特别安排了跟孩子一起聚餐,可是,孩子拒绝了你的安排。原来,他要利用这一点时间集中攻克一个难题类型。为了与孩子更加接近,要尽量寻找与孩子共同的话题。比如,体育比赛,比如流行歌曲,比如明星的资料,当孩子从你的嘴里,听到对周杰伦才艺的敬佩,对成龙慈善之心的夸赞时,孩子的心,会悄悄向你靠近。还有就是,勇于向孩子认错和示弱,让孩子从你的真诚中,体会到父母的平等和友爱。
二,尊重孩子。这是亲子关系成功与否的关键。尊重,体现了对人格的肯定和自尊的认可。能不能对级别地位低于你的人给予尊重,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与风度。对孩子更要尊重,因为孩子的自尊此时是十分脆弱的,更细要家长细心呵护。
1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是家庭大事还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要孩子说的有一份道理,一定要尊重。哪怕是与家长的不一致,也一定要听孩子把话说完,并对其中的动机或某些合理的地方进行肯定。以鼓励孩子的用心。
2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千万不要以“与学习无关”或“影响成绩”为借口,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抨击和诋毁。要像爱护娇嫩的花骨朵一样,对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给与呵护。要懂得,兴趣是孩子成功的前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自由充分的去做,对于孩子专注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形成很有帮助。
3尊重孩子的隐私。电话,信件,物品等。青春期的孩子十分脆弱和敏感,弄不好,就会引起强烈的逆反。
4尊重孩子的朋友。无论穷富,无关成绩,只要孩子喜欢,就要一律真诚相待。给孩子一个人际交往的自由空间和锻炼的机会。
三,倾听孩子
1态度要真诚,心不在焉,不耐烦,肢解语义,急于反驳等。都是不可取的。
2要做回应。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当孩子的感受不断被否定时。
四,赏识孩子。家长的责任不是去发掘孩子身上的错误,而是相反,要千方百计去寻找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加以肯定与弘扬,使之发扬光大。
五,包容孩子。有位著名科学家庆祝金婚,旁边的人们询问50年和睦相处的秘诀,老头答曰:“忍”。老太太说:“忍无可忍时,再忍!”如何能做到百忍成金?那就是有一个“泔水桶”的肚子和“垃圾桶”的胸怀。孩子是成长中的孩子,成长的本来含义就有允许错误和重新尝试的意思。要容忍孩子不按你的要求做,要容忍孩子的看法和你大相径庭。要容忍孩子某些想法“大逆不道”,要容忍孩子犯错误,并且在指出其负面结果的同时,肯定其正面的动机。
六帮助支持孩子。孩子只有感觉能在你这里得到理解帮助与支持时,才会敞开心扉,跟你实话实说。要是知道说了实话,会招致羞辱训斥或反感的话,打死他也不会说的。因此,要怀着走进孩子心灵,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的心态,去与孩子交流。才会有成效。
七,将习惯性的偏激反应,转化为睿智聪颖的回应。
一个男孩子没考好,把六十分改成八十分让家长签字。
支持,可能是一次郁闷的开导;也可能是一次困惑的探寻;可能是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也可能是危急时刻的“拔刀相助”。要的就是细心观察和体会。
总之,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通情达理,理解他,懂他,愿意帮助他,值得交心。那好吧,于是,孩子 打开了心门,亲子之间亲密无间,和谐交流的局面就形成了。
望采纳~
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幼儿沟通
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幼儿沟通,每个孩子在学校生活大概会度过十几年的时间,孩子是需要老师进行沟通的,我为大家整理好了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幼儿沟通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幼儿沟通1一、课程设计的理性化
课程设计与实践,是幼儿教师的基本任务;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它需要教师在掌握一定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特点与发展水平,根据不同幼儿实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与方法途径,设计出适合儿童发展的课程,并组织实施,以促进幼儿发展。幼儿教育“说活动”的开展,对于从理论上有意识的提高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水平确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一) “说活动”及其特点
“说活动”是幼儿教师在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基础上,面对同行及其他人员,以讲述的方式表达其对某一活动设计的设想及理论根据的形式。“说活动”要求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同行教师、教研人员、领导,因而要求教师在“说”的过程中,不仅将书面的教学方案说出来,更要求教师将隐含于教育方案后面的设计思想、教育理念、具体依据说出来,强调的是说出教师为什么要这么设计的问题。
教师“说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说幼儿的情况。要求教师说清本班幼儿发展的基本情况,尤其是与将要开展这一活动紧密相连的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不同层次的水平、特点、优势与不足及幼儿的可接受性等情况。
2、说目标。这是教师外化“为什么教”的过程。
3、说教材内容。这是教师说清“教什么”的环节,是教师在把握幼儿发展水平基础上,根据目标选择本次活动内容的思想过程。
4、说活动准备。这是教师既说出整个活动中要创设的环境,需要的玩教具和相关的设备。
5、说教法与学法。这是教师说明“怎样教”、“儿童怎样学”和“为什么要这样教与学”的环节。教师要说出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确定之后,用什么方法、手段来实现。
6、说活动过程的组织。这要求主要说清教学活动的结构顺序以及各环节中的转换关系和教学策略,包括提问策略、提示信息策略(出示玩教具、演示、情境创设等)、干预策略、评价策略等。7。说教学活动的延伸。这是教师说出怎样延伸活动、延伸的作用、为什么要延伸的依据。说这部分,可以反映出教师对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掌握程度、对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的理解认识与做法,以及因材施教、个别教育原理的运用等。
(二)说活动对提高教师设计课程能力的作用
从幼儿教师“说活动”的过程看,既不是教师“备课”(设计活动方案),也不是教师对幼儿发展情况、目标、内容、教法、环境等逐一去钻研、思考的过程,而是把已设计号的活动方案和设计中的思维的全过程外化出来。因而教师“说活动”时,必须根据对象的变化转换角色,转换“说”的语言风格和讲述表达的内容,重在“说理论与实际结合上”,也就是要说清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每个环节运用的理论是哪些,这对于教师重视备课过程中的理论学习,加强对理论的认识、理解、运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尽管“说活动”对提高幼儿教师进行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确有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有较高理论水平,但在运用理论时不恰当,针对性、指导性不强;有的教师在说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玩教具,是为增加说得好的效果而专门制作与运用的;部分教师说的口气和所使用的语言,仅停留在对幼儿说的层面上等问题。因此,要使这一活动达到更高的水平,仍需加强教师在有关理论与实践上的培训与提高。
二、学会与儿童沟通
说给孩子听
用故事来引导教育孩子,是一种常见的育人方法,但未必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笔者想用下面的故事提醒家长要树立教育孩子的亮点基本理念。
我们应该相信孩子。
听孩子说:
(一)在倾听中培养幼儿的成功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
当孩子见到了美好的事物,他会兴奋的告诉老师,这时,你要认真地欣赏,并用眼神告诉孩子你在认真倾听;当孩子讲了一个幼稚的故事,你也要耐心地听完,哪怕他已经向你讲过好几遍,同时鼓励孩子更出色地讲述,让他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当孩子受了委屈向你倾诉,你不要不耐烦,要让他说完,让他宣泄,让他感到老师重视他。
(二)引导和帮助幼儿把话说完,完整、丰富、准确地表达有关意思
随着孩子的生活经历日渐丰富,交往面日渐扩大,他想说的也就越来越多,但他掌握的词汇和语言还很有限,因而往往语言不完整,不丰富,甚至不准确。老师在听的时候就需要帮助他们扩充词汇、加长句子引导其完整地、丰富地、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三)对孩子的错误表达要耐心地倾听,不打断、讥笑孩子,并巧妙地给予纠正
当孩子答错问题时,老师要鼓励他“再想一想,再说一次”,用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多想多说,而不能打断、制止孩子的话语。另外,每个班都会有口齿不清的孩子,他们有的甚至口吃,对此,老师不能取笑,而要耐心地听清楚,并与其交流,让他倾听老师的话,在不经意间学习、模仿老师的发音,改正自己表达时欠妥的地方。
(四)做出听的姿势,强化听的感受,让不爱说的孩子也说起来
感情交流是师生交往的基础和动力。在听的时候,老师的一个体态动作、一个眼神、一种略带夸张的表情都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鼓励。不爱说话的孩子原因有很多,如性格内向、胆小、紧张等。在这些孩子面前,老师首先要与他们多说话,引导其产生交流愿望;党他们逐步产生想说的愿望,说出心里想说的。
倾听,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倾听,能让孩子更愿意说;倾听,能帮助孩子说的更精彩。老师要强化倾听意识,养成倾听的习惯,提高倾听的技能,在倾听中促进幼儿的口语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幼儿园工作已有十个年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我认为幼儿教师不管在一线搞教学工作,还是在后勤搞管理都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就是学会与家长交流沟通。作为幼儿园一线老师,与家长沟通是积极寻找教育幼儿的最佳切入点,这对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幼儿个性,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管理者,与家长沟通是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办园方向、要求标准及调解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矛盾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家长工作在幼儿园整个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提到“与家长的沟通”这个话题,就让我想起自己刚刚走上幼教工作岗位时,看到家长来的时候,会特别的紧张,不知道该怎样和家长交流,只是一味的和孩子说“早上好”、“再见”。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自己也积累了一定的与家长交流沟通的经验,作为一名幼儿工作者应该怎样与家长交流沟通呢?从工作实践中我逐渐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以礼待人,用微笑打动每位家长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幼儿园的工作也不例外,每天家长送孩子入园时,我们老师以最好的精神面貌、满脸的微笑、简短地问候接过孩子,用我们的微笑和热情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家长在这一天里心情愉快,安心工作。
在面对家长的态度不友好时,我们教师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和家长争执,学会倾听,更不要挖苦讽刺孩子,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景,都能轻松解决,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二、教师应讲究与家长交流的语言艺术 孩子入园后,家长就会不时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孩子有时表现好,有时会犯上一点小错误,有的老师在向家长汇报孩子情况时,似乎没看到孩子的优点,总是向家长告状说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行,这往往使家长难以接受。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该用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可以先向家长介绍一些孩子的优点,再说孩子不足之处或需改正的地方,这样,便于家长接受。比如:对小班孩子的家长切忌说“你家孩子又尿床了”,“教教你家孩子吃饭吧”等。
三、以理服人,教师应耐心辅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
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时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当,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教师是有一定的专业人员,遇到问题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曾经遇到一位家长向我提议:“曾老师,你们幼儿园怎么回事,早餐一点都不好,我怕孩子营养不良都是在家吃早餐,生活费只交一半。”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先递给她一杯茶,请她坐下,让她先消消气把事情原委说清楚。我认真倾听家长的诉说,知道其原因,然后再耐心解释,告知幼儿园配餐是由专人负责,根据幼儿每天的身体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配置而制的;其次要让家长知道每天与其他幼儿共同进餐可加强幼儿的集体意识;最后也对家长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表示虚心接受和及时改正。家长从我这里了解到了幼儿园的管理和正确的,及时的改变了对幼儿园的看法,增加家长对我们的信任。
当家长怒气冲冲地对幼儿园工作发泄不满时,作为管理者不能与家长针锋相对,避免了矛盾激化;也没有推卸责任,对家长爱理不理;而是先稳住局面,弄清情况,进而消除误会,并主动道歉。
四、教师应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 如今,幼儿园里老师年轻化,好多老师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体活动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家长接孩子时十分惊讶、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而有的教师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态度,认为家长大惊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会使家长觉得老师对自己孩子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负责,进而影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给家园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老师从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会很自然的理解家长的心情,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
五、教师应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沟通
教师可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园地、家访、约谈、家园联系册、电话、便条以及接送孩子时的交谈等多渠道与家长交流沟通。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沟通是对孩子发展与教育问题上,家园双方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以求全面了解孩子发展的情况,在教育上达成共识,从而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双方都有责任,但教师更应主动些,并且要努力为沟通渠道创造条件。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沟通,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幼儿沟通2《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一点对小班幼儿来说更为重要,我们只有与幼儿互相交流,在情感、认识上达成一致,建立朋友关系,同幼儿及时沟通,才能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但是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在幼儿园里,小班的孩子最为急人,有时候你和他们说话说几遍他们好像不懂一样,完全不理睬老师。有时候会觉得很没有回应,一个人像在那里唱独角戏一样。上课的时候很冷场等等,沟通起来比较费劲。如何能够与小班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为此我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关注,尝试探索着更有效的沟通方法。
谈到与孩子的沟通的问题其实就是师幼对话。师幼对话是什么总的来说它是指幼儿与教师之间在一种平等、自由、真诚、开放和民主的基础上展开交流对话,对话双方相互吸引、相互倾听、相互包容和相互分享。细说它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产生于教师和幼儿之间,即对话双方的角色关系;二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即对话双方你情我愿,没有强迫和压制。
《纲要》中这样说:“教师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环境,以关怀、接纳、慎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和支持他们大胆探索、表达。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即时以适当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师幼对话环境”。这里有两个关键词非常重要:环境的创设和情感的交流。交流的环境应该是轻松愉悦的,孩子能够大胆去表达的,想说的。从这个角度想,对话应该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单纯的回答。
对于与小班的孩子沟通,具体操作方法我归纳成了以下几点:
一、 解读孩子,接纳孩子的感受
要想与幼儿交流,教师首先要会看,要用眼睛去看,看看事情的经过,看看幼儿的行为,解读这些行为后面的原因,从而真正的了解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的需要。对于不同类型的孩子,我们要能够有初步的判断和了解,不能盲目的对孩子进行判断,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这个问题,也许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就会要有效得多。
在出现一些实际的情况的时候,特别是孩子在遇到了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发自内心的体会孩子的感受:“你现在心情很难过,老师也觉得是这样!”“你好像不喜欢这个活动。”等等,这样让孩子能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接纳,从而愿意表达自己的心声。
二、 关爱孩子,用情感的角度打动孩子
(一)、消除孩子的陌生感: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来到幼儿园这个新环境他们充满了陌生感,心理的不安全油然而生。他们最需要的'是教师的爱。老师需要真诚的去关注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爱。
(二)善用肢体表达:肢体交流是我们经常会使用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爱意的表达,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很喜欢老师牵手、老师拥抱、摸头等等。试想一位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经常会是这样,抱着,亲亲、摸摸,这是一种爱的表达和表现。老师对孩子也多些肢体上的交流孩子们会更有安全感,觉得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自然拉近了距离愿意参与交流。早上来到幼儿园,抱抱孩子,告诉孩子老师很想你呀,孩子自然会很高兴。
(三)以父母的身份标识自己:老师可以尝试以父母的身份标识自己,特别是面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孩子对亲人的依赖,给了我们启示,扮演他们的至亲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四)注重情感交流:要经常对孩子说:“我喜欢你!”“我很爱很爱你!”情感表达是促进情感的一种方式,听到这样的话孩子们会很喜欢、很愿意听,也会更积极。这样的交流多了,孩子也会有这样一种意识要主动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另外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要注意关注孩子情绪情感的变化,及时的反馈孩子。
三、 面对孩子,五多五少法则
(一)多一些情景化的语言,在情境中与孩子沟通
什么样的语言小班孩子喜欢听呢?适合小班孩子的应该是赋予情境性的语言。小班的孩子对于那种故事、童话的语言更为喜欢。比如“请像小猫一样轻轻的走到厕所去” “请想长颈鹿一样站得高高的”等等。我们还自己创编了大量的生活故事帮助幼儿学习常规,如《小猫生病了》《挑食王国》等等,通过情境的讲述,孩子们很快能够理解也听得非常认真,下一次再回应的时候他们会主动说出很多相关的话语,如洗手的时候我说“小朋友们不要玩水。”马上就有孩子结过话题说“要不然就像小猫一样的生病了”等等。
(二)多一些倾听,放慢一些速度
对小班孩子说话不能够操之过急,有时候说完话之后要稍微等一等,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特别是在问孩子的想法的时候,不要问了几遍之后孩子没有反应后就失去了耐心,其实应该在孩子没有回应的时候试图努力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去表达。特别是对那些本身比较胆小的孩子,慢慢的引导说:“老师很想知道你的想法或者是老师还不知道怎么去做呢,你告诉老师好吗?” 而倾听是沟通的前提,了解孩子最重要的的途径也是聆听孩子的倾诉。
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幼儿沟通3虽然你的孩子上了幼儿园,一天回家之后什么也没有给你展现,但是两年后你会发现孩子生活中的什么东西都会了,基本的生存技巧和能力也都会了,如果你送孩子上幼儿园只为了让他学123456,那你在家也可以教,干嘛给孩子送幼儿园呢,还不是想让孩子学好基本的生活能力,结交好朋友学习简单的社交。
既然要送到幼儿园每天和老师沟通是不免不了的,你每天会怎样来问你孩子老师问题呢?大多数家长都会问:今天表现怎么样啊?我想问问家长您自己说的怎样是哪块怎么样?是吃饭?是学习?是睡觉?还是状态?一个班上那么多的家长如果每个家长都像您这样问的话,那老师每天下班之后需要为你们沟通到几点?老师也是人老师也需要休息,老师也需要下班时间老师也需要照顾孩子家庭时间,老师也需要私人时间。您每天的随口一问老师就得抱着手机至少回复您十分钟,您知道老师在背后要抱着手机回复多少家长吗?可能还有些家长觉得老师回复您信息不及时或者不回复你信息,那您可以找私教,一对一的服务教育你的孩子,不会再让您等待着老师回复你信息。
如果家长您要问问题请您每天着重一个问题问,不要问老师大方向的问题,这样您说作为老师给您回复哪一块哪?不回复哪一块?回答一部分吧您又会觉得老师回答的很片面,都回答完吧也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是家长您别忘了班里不只是您这一个孩子,老师是二十多个孩子的老师,不是您孩子自己的。
如果班里每天放学后一半的家长问老师一个问题,那么老师就可能抱着手机回复您们两个多小时。老师也需要时间休息,老师也需要时间备课写教案,做课件,所以为了您孩子第二天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请有效的和老师沟通必要的问题。
和老师沟通可以,但是要有限的沟通,有效沟通。一个负责任的老师你的孩子每天有什么特殊情况,有什么特殊问题即使你不问老师她也会和你沟通交流,给老师多一些信任多一些理解,你家孩子重要别人家孩子也重要,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老师也会平等对待。
内容摘要:
情感是决定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现行教育实践中,人们普遍重视智力开发而容易忽视对情感的教育,尤其在幼儿教育阶段。本文以幼儿园美术教育为载体,首先从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的不足和幼儿心理的一般不良表现来说明实施情感教育的之重要和必要。其次,从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美术是幼儿表现情感的重要裁体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证明在美术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是可行的。最后,本文从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理解幼儿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心理,帮助幼儿疏导和控制情绪情感,正确评价幼儿的创作等四个方面描述了现实美术教育中渗入情感教育的一些基本途径与手段。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说的:“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而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可见情感教育对人之高尚行为形成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在尊重幼儿自然情趣的基础上,建立以快乐、兴趣为主色调的积极情绪状态、健康情感品质和初步情感能力。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教育工具,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应是其固有的教育功能,但是如何充分应用美术教育这一载体,对生活充满情绪色彩、对一切美好事物具有强烈的情绪感受能力的幼儿 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促进其健康道德情感的形成,是我们当前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是人格要素的核心因素,幼儿的发展,不仅是认知的发展,也是情感的发展,但是,人的情感成长往往容易被忽视。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哲学家就批评日本的教育因为缺乏情感教育层面而成为“忘掉了另一半教育”、“ 牺牲了另一半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也是如此,尤其是处于培养人格要素的基础时期——幼儿园教育阶段,普遍忽略其情感的成长。在美术教育体系中,幼儿园的美术教育目标一直定位于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初步掌握使用美术的工具及材料的技能,表现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教育重心倾向于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美术教学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幼儿不善于很好地感受自然、社会、生活,不能很好积累情感经验,丰富自已的情感和能力。后来尽管对美术教育目标进行了修正,把美育的目标定为:“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但由于这是一个较为笼统的美育任务,具体到美术教育领域尚不明确,因此幼儿教师在现实教学实践工作中,往往仍沿袭着一些旧体制的教学方法,只注重传授一些美术活动知识和技能技巧,强调幼儿对美术的理解和反应。
步入21世纪的中国幼儿教育,应该是通过各种教学途径来实现幼儿认识、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我国目前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比较宠爱甚至溺爱自已的孩子,容易造成不听话、不合群、自私、自信心差等不良表现,如不加以引导和培养,容易造成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健康道德情感的形成。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幼儿时期是各种感受器官完善阶段,是接受情绪刺激最敏感阶段,是健康情绪和基础情感形成的关键期,也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期。因此如何系统的、有目的地培养好幼儿的积极情绪状态、健康的情感品质和初步的情感能力显得犹为重要与必要。美术是儿童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应充分运用美术教育这一载体,鼓励和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和情感,疏导和控制消极情绪和情感,利用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多元性及个性的特点,让幼儿在体验成功的创作喜悦,树立起充分的自信心,促进其宽容大度、尊重他人、豁达乐观等道德情感的形成,这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对未来的生活和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可行性
1、好奇心是实施美术情感教育的基点。情绪和情感的态度决定着人们对某种情境或对象是接近还是回避,是喜欢还是厌恶,从而影响人们对认识目标的选择,进而影响其对目标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美术活动也是如此,很多美术家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对美术保持着长久不衰的兴趣。因此,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可以有目的引导儿童用形、线、色去描绘周围事物,吸引他更多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不断丰富其情绪和情感。
2、美术活动是实施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实质上内在情感的外部表现,是用形、线、色构成的情感生活意象。美术对于幼儿,其作用不在于其艺术性、思想性如何地深刻,也不在于美术技艺表现如何娴熟,是纯属于情感发展的需要。处于涂鸦阶段和图式阶段的幼儿美术绘画活动,因为已经具有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能够按照个人的主观经验来反映对象,表达自已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体验,并将这些思想观点和情感体验通过自已的创作传达给他人。所以在美术教育实践中,幼儿美术教师可以按照美的标准和美的规律,引导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将自已的亲身体验和情感通过色彩、线条等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内心情感和外在形式达到同构,同时由美术泛化到生活其他领域,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情感世界。
三、实施情感教育的基本教学手段
情感教育不同于认知教育,它不是以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为主要目的,它的教育过程也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它更多地依赖于人本身的情感及经验,强调感受、感知、体验、理解和反应,其中最核心的机制是让幼儿感受和体验。
1、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幼儿的意愿。人们常说“孩子凭兴趣做事”、“幼儿是情绪的俘虏”。我们在绘画教学时可以观察到,幼儿对绘画有兴趣时,注意力很集中,绘画很投入;不想画时,怎么叫他画都不画,因此这种带有原始感情性质的兴趣和好奇,是一种内驱动性的情绪,是幼儿早期认识发生的动力源泉。例如,幼儿小王画了一辆很多轮子的轿车,当老师纠正他侧面轿车只画两个轮子就可以时,他却不接受,反而振振有词地认为“轮子多才跑得快”。其实小王把自己的情感容入了画中,表达了他想让汽车跑得快一些,当老师了解了他的创作意图后,应先对他加以肯定,避免打击他的积极性,然后通过一些实物观察活动,让他了解事物的基本特征,这样既尊重了孩子,又能从孩子的意图出发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幼儿从小对生活、对周围环境抱有浓厚兴趣,能热心地参加各项活动,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2、理解幼儿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心理。一是注意从幼儿绘画作品中捕捉他的 情绪状态和情感类型。由于受到绘画技能的限制,幼儿把形象画得歪歪扭扭,怪诞而丑陋,而这些怪诞的形象却是幼儿当时头脑中的情感意象。如情绪体验给幼儿留下最深刻的记忆时,笑——是眯成一条线的眼睛,上弯的嘴角;哭——是大颗大颗的泪珠;吃——是最高兴的,表现出来的是张大的嘴巴。又如画“我的爸爸妈妈”作品中大部分孩子在纸的中间画上了一个大大的人,并认作是妈妈,旁边的小人一个是爸爸,一个是自己,可见在幼儿绘画创作时,把心目中的妈妈、爸爸和孩子间不同轻重情感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二是要理解儿童绘画的创作心理。幼儿用绘画的形式直觉表现来抒发情感,有时是心情愉快,抒发情感;有时是心情消极,发泄情绪。如画“过生日”时,很多学生的画面上除了生日蛋糕外就是一张张大嘴巴,看不到一个人,但我们站在幼儿的心理角度分析时,就可以充分理解孩子过生日吃大蛋糕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又如一名幼儿想帮老师拿东西,却拿不动,他就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画了一个有四只手的小男孩,一只手拿书,两只手搬桌子,表达了自己希望帮老师拿东西却力不从心的心情。虽然孩子的画不能与成人的艺术作品相提并论,然而他们却能在形象、色彩以及绘画空间的表现方面突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使画面更具抽象性、直觉性。因此,我们只有充分捕捉儿童的心理、情绪时,在美术教学活动时就可有目的的、针对性地培养和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促进其健康心理的成长。
3、帮助幼儿疏导和控制情绪情感。人们常说:“画画能宣泄情感,使儿童心理得到平衡。”大量观察发现,大部分儿童常通过画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一名小女孩很喜欢吃蛋糕,可是每次吃下一小块后就吃不下了,于是她在“生日”为题的作品中画上了一个蛋糕和有着一张奇大无比的嘴的小姑娘,表达自己对蛋糕的喜爱和想多吃一些的愿望。也有一些孩子用绘画来发泄情绪,如孩子小赵在游戏中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他在美术活动时画了一幅人物图,画完之后却用笔画上粗粗的黑色线条将那画面上的人涂掉了,这是他在宣泄自己压抑的情感。因此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借助一些美术游戏或意愿活动,引导和帮助孩子在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的同时,诱导幼儿体验乐意与人交往的乐趣,体验美好事物给自已带来的喜悦,体验集体活动的愉快等等,如鼓励小女孩过生日时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吃蛋糕分享快乐;鼓励小朋友在遇到困难时愿意主动找亲近的人商量解决等,从而逐步培养起幼儿健康的情感品质和初步的情感能力。
4、正确评价幼儿绘画的创作。评价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地评价是维护幼儿参加绘画活动的兴趣的重要保证。
(1)让幼儿感受美术绘画创作成功。每个人都希望能够通过活动来体现出自我的价值,通过成功的作品来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誉。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能够经常地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更能增强他学习的信心,良性循环可促进他完成更出色的作品。我们班的中中小朋友性格内向,胆子较小,画画非常拘谨,常常画出物体很小的画,有一次他正为自己一不小心画得太大的圆圈发愁时,老师及时地肯定了他画的圆,并大大表扬了他,还请其他小朋友参观,这事对中中影响很大,此后,他的画作有了明显的进步,物体画大了,色彩也丰富了,更重要的是中中喜欢画画了,而且每次作画都充满了自信。
(2)教师要准确地把握住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美术表现的心理特征。幼儿自我体验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从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体验发展的过程,幼儿常常是通过这些赞扬、鼓励来作为学习的动力。我们每周举办一次画展,但展出的并非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只是对于孩子本人来说有进步的作品。作品的展出促进了孩子自信心和荣誉感的增强,从侧面鼓励了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而这一股热情能使他们产生耐力和毅力,尽管累,可心情却是愉快的,因此及时地肯定和赞誉是帮助孩子确立自信,体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使他们初步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情感品质。
这个是在网上找到的,你可以参考一下~~~
一、亲子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1、亲子教育的概念 “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护基础的教育,是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所以“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幼儿身心健康、潜能开发、性格培养、习惯养成为目标,同时提高幼儿整体综合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具体地说,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协调而进行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的沟通。“亲子教育”与一般意义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脑科学发展为基础,推行从0岁开始教育的观念,打破是以往那种幼儿(0至3岁)只要吃的饱、吃得好的养育观念,强调全程教育、全程发展,形成早期性格和各种能力、习惯。 2、亲子教育的意义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计划生育的普遍推行,家庭对后代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倾注了关怀与重视,特别是对0一3 岁婴幼儿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应给予特殊的关怀和教育。但在这一最关键时期,父母最缺乏经验,时常处于慌乱之中:我的孩子是不是说话晚了?他为什么老撕东西?这些惶恐伴随着孩子的每一个变化。许多家长不知道婴幼儿在发展中存在“敏感期”,他们对婴幼儿由躺在床上,逐渐能够翻身、爬行、坐、站、走,其动作、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时时都有惊喜,但又感到困惑,觉得在育儿实践中缺乏必要的对婴幼儿的了解。“孩子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面对“如何针对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这个问题,90 %的家长承认自己煞费苦心却仍找不到正确答案,而社会又缺乏对婴幼儿教育的指导。而实施亲子教育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亲子教育”使得家庭教育的内涵深化和发展,亲子教育将父母权威管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发展和引导为主;由单一的家长角色转为医生、护士、教师、朋友等多角色;由一味训斥转为参与交往中给予子女以关怀、发展和教育,为人格完美奠定基础。“亲子教育”采用现代育儿的最新理念,传播正确的育儿观,传授家庭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指导家长和孩子开展有情趣的、有实效的亲子游戏活动,使广大家长逐步接受现代育儿的科学理念,掌握现代育儿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促进了儿童的主动发展,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实践证明,“亲子教育”是年轻家长接受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由于教育内容和指导方式配合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和平平常常的生活中,能使家长切身地感受和理解亲子教育的特殊意义。
二、亲子教育重要性的体现。 1、 对孩子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指导亲子游戏实现对孩子的教育。 婴幼儿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经验来自与那些有接触价值的成人、同伴和年龄较大的儿童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提供的与婴幼儿年龄和水平相适应的活动。因此,与人交往,尤其是与更具知识的成人的关系是婴幼儿保教的关键、基石和核心。由此可见亲子依恋对婴幼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恋是婴幼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联结。亲子依恋即儿童对父母持久而强烈的情感联结,是亲子关系稳定的标志。亲子依恋是在亲子互动中形成的,而亲子互动最重要的形式便是亲子游戏。游戏是亲子交往的良好方式,亲子游戏是0 一3 岁亲子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亲子游戏可以有效地满足婴幼儿的各种需要。 首先,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幼儿的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亲子游戏是以亲子间的情感联系为基础的,在游戏中,父母与孩子围绕着共同的游戏主题,通过语言、手势、表情、动作等符号进行面对面的近距离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是以融洽和喜爱为媒介的,它一方面给父母和孩子带来更大的“满意度”,为缩短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强化相互影响的效果创造了有利氛围;另一方面消除了交往双方的情绪紧张性,尤其是能解除地位相对较低的婴幼儿一方的紧张性,使得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不受拘束。亲子游戏传导给孩子的基本信息是爱和珍视,婴幼儿通过这种游戏形成和发展与父母之间的信任与依恋关系,进而产生对父母和家庭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其次,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幼儿尊重的需要。父母与孩子以平等的玩伴关系共同参与游戏,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共同协商意见,双方保持一种彼此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同时,父母的言语、表情和行为所表现出的鼓励与支持向孩子传达了父母对他的赞许与认可,表达了父母对他的肯定,这在无形中满足了婴幼儿自我尊重和尊重别人的需要。 最后,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幼儿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与父母的共同游戏中,婴幼儿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当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对物体或父母产生影响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婴幼儿的这种成就感和自主感,可以有效地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是创设群体环境发展孩子的社会性,为入园做准备。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入托的新生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分离焦虑期,尤其近些年独生子女的入托适应期明显延长,给成人和儿童都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幼教工作者为此做了种种研究,尝试如何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缩短入园的适应期,但收效不大。大多数孩子很难在短期的家园沟通中明显降低分离焦虑,迅速适应新环境、新生活。0 一3 岁亲子教育可以有效解决孩子入园焦虑问题。孩子在0 一3 岁亲子教育的活动里,在妈妈或其他亲人陪伴下,学习老师带领的活动,接触到其他同龄孩子的家长,处在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开放的环境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他人的言谈、举止、态度等都对婴幼儿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等通过活动这一媒介作用到婴幼儿身上,孩子也以自身的言行去反馈和影响他人。在这种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使婴幼儿懂得了如何与人交往,逐渐摆脱思维的自我中心化的倾向,学会适应与协调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和发展自身的社会性,由此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方式。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母亲是幼小孩子心理上的“安全基地”。孩子由寸步不能离开母亲到逐渐可以在看得见母亲的范围内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最后能够离开母亲独立在集体中生活。0 一3 岁亲子教育正好给孩子提供了这种适应儿童发展进程的活动。事实证明,开展过0一3 岁亲子教育的孩子非常容易适应正式的幼儿园生活。 2、对家长的教育。集中体现在提高家长的教养能力上。 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是儿童早期教养的主要场所。家庭教养以它的启蒙性、普遍性和影响的久远性,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0 一3 岁早期教育中,家庭对婴幼儿的发展有着更加直接、深厚的影响: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主要交往对象是家庭成员,许多外在影响要通过主要抚养人才能发挥教育价值。而且,婴幼儿通过与主要抚养人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才能获得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 一2010 年)》 指出:0 一3 岁婴幼儿家长的受指导率,应该成为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成长的“基石”是父母双手奠定的。假如能够指导父母,使父母以建设性的、更为积极与主动的态度和孩子互动,与孩子进行双向交流和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走出家教的误区,那么整个民族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的程度必定大大提高。但是受教育意识与水平所限,家长的教育作用常常无法充分发挥。 目前,0 一3 岁亲子教育,正是以促进0 一3 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提高主要抚养人的教养能力这个双重目标作为教育目标。亲子活动就是由教师根据婴幼儿潜能开发的原理组织活动,帮助父母及其他抚育者在与孩子一起玩玩具、做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表现其潜能,并促进潜能的发展。让父母把自己在0一3 岁亲子教育中学到的互动方法,运用到日常家庭的亲子活动中,使日常的亲子互动成为科学育儿的过程。教育家长,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影响儿童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家长的素质是影响儿童成长的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因素。0 一3 岁亲子教育中家长教育的目标定位是提高家长的教养素质、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从而让孩子受到科学的早期教育,最终实现家长孩子共同发展。0 一3 岁亲子教育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0一3 岁亲子教育是通过亲子教师对婴幼儿的教育示范行为和问题咨询来实现这一目标的。亲子教师采取的主要是“指导孩子的活动中同时指导家长”的“双指导”模式,同时,还兼有直接支持(口头传授)和间接支持(给予书面资料、周围人的鼓励)。家长一方面通过亲自参与0一3 岁亲子教育安排的亲子游戏活动,观摩老师的教学指导,来学习促进孩子发展的具体技能;另一方面通过问题咨询解答来提升自己的教养素养。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它不仅对孩子有益,而且对家长也有好处。通过与孩子游戏,家长可以直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家长在家庭教育知识、教育手段及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家长与孩子游戏的过程充满了欢乐,这种氛围有利于家长保持愉快的心情,促进家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同时,0 一3 岁亲子教育还可以有效地挖掘家长群体身上的教育资源。与教师一样,家长也是孩子的老师,而且是0一3 岁孩子最可接受的老师。与教师教育相比,家长教育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方面,那就是教师掌握的是一般规律,而家长都是针对孩子发展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带着问题学习的,迫切需要拿来即用的知识技能,是非一般规律所能奏效的。于是,受家长欢迎的教育者往往是家长群体本身。家长们经常会针对自己孩子的各种问题,或者自己在教养上的一些困惑求教于其他家长,因为这些家长的孩子月龄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相同月龄孩子的家长常常会互相比较孩子的发展情况,并互相取经。他们常常会说一句话:“如果能再生一个孩子我就有经验了。”那些月龄大些的孩子的家长则显然比那些月龄小些的孩子的家长在有些问题上更有经验,他们甚至会比早教指导人员更加耐心、更加生动地向另一些家长传授经验。家长自身既可以做受教育者,也可以做教育者。由于家长的想法和做法容易引起其他家长的共鸣,所以也被看作是有效的教育主体资源。0 一3 岁亲子教育同时也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互相交流的机会,而且通过0 一3 岁亲子教育活动,家长本身对教育的理解、心得体会也得到了提升,具备了担当教育主体的能力。对于作为教育主体的家长自身而言,这一过程本身也非常利于其反省自己的教养行为,提高自己教养孩子的专业程度。 总之, 孩子需要从小就储存知识信息,构建学习的潜能,未来的学习是建立在早期学习基础之上的。家长在孩子成长的漫长过程中,要多多观察、理解、尊重孩子,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自信,利用亲子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
列举10种适合幼儿的谈话话题有哪些
我的做法及体会是: 一、入园时与幼儿进行安抚 谈,可以消除幼儿的依赖心理。 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它们恋亲和依赖心理很强,特别是新入园的幼儿,入园时往往不希望家长离去。如果家长硬要离去,他们便会象受了委屈一样,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一天的保教效果。对这样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安抚性谈话,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疼爱,体会到幼儿园中的温暖,以消除他们的恋亲和依赖心理,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使其心情愉快、活泼开朗地投入到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去。例如,我班曾转来一名叫胖胖的孩子。前两天,妈妈送他来时还高高兴兴,可妈妈要走他就不乐意了。妈妈好说歹说,把他送下,可是整个上午,他既不跟其他小朋友玩游戏,也不跟老师讲话,一个人躲在墙角里闷闷不乐。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并不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主要是因为新来幼儿园与老师、小朋友不熟悉。于是,第三天,妈妈又来送他时,我主动迎上去,拉着他的小手,亲切地说:"胖胖今天来得真早。今天早上吃的什么饭?""吃的米饭、鸡蛋,还有西红柿。""哦,胖胖吃得真多,怪不得长得这么快。"我轻轻地拍了拍他的头,"你看,胖胖都长成大孩子了。" 听到我的夸奖,他挺了挺胸,开始高兴起来。于是我又问他:"胖胖,你会玩皮球吗?"他把他头一歪,一本正经地说:"当然会了,我最爱玩皮球了。"这时,我指了指在院子里玩皮球的两个男孩:"胖胖,他们都愿意和你玩皮球,你敢去和他门比一比吗?我敢说,胖胖保证比他们玩得好。"胖胖一听,高兴了,转身就往园子里跑,一边跑一边回头喊:"妈妈,你快上班去吧!"这以后,胖胖不但跟小朋友们熟了,和老师也亲近了,入园回家都不用爸妈接送了。 二、接待家长时与家长谈话交流,及时沟通家园联络 入园接待虽然时间短,但却是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络的良好时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机会,与幼儿家长进行短时间交谈,了解一下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同时将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反馈给家长,还可以倾听以下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要求和建议。这样沟通家园联络,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保教效果。例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平时活泼好动,乐于助人。可是有一次我发现他连续两天都默默不语,一副很不高兴得样子。他在园里表现一直不错,还经常受到表扬,莫非在家里受了什么委屈?利用入院接待的机会,我向他妈妈询问了原因。他妈妈告诉我,前天,他把一件很高阶的电动玩具飞机带到幼儿园弄坏了,不许他再将玩具带到幼儿园,他就不高兴了。其实,那架玩具飞机是别的小朋友在玩时不小心摔坏的,人家答应陪他,他不要。看来他并没有把实情告诉妈妈。等我把事情一说,他妈妈忙说:"是我错怪他了。这孩子,怎么不早告诉我!哎,这孩子准是怕我责怪他的小伙伴才不告诉我。"我又告诉他妈:"这孩子品质很好,在园最爱帮助别人。这事不能责备他,应该正确引导教育才是。有玩具愿意和小朋友一块玩,回家后还应该表扬他呢!"过后,我又找到这个小朋友,首先表扬了他乐于助人的好品质,然后教育他有什么事实事求是地告诉爸爸妈妈,他们是不会生气的。当天下午,这个小朋友又高高兴兴地带玩具来幼儿园了。我班的孩子经过一个多月的晨间谈话训练,已逐渐盼望着与老师在晨间交流了我和孩子谈话内容如下:良好的情绪培养,刘芷卉是我班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心思细腻由于长期和姥姥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忙于工作疏于照顾,孩子特别依赖亲人每天早晨来时情绪总有波动我就充分发挥晨间谈话,称赞她的鞋子漂亮分散她的注意力,在交谈中得知孩子要去北京旅游言语间孩子流露出会想老师和小朋友我告诉她等假期回来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她会想你的刘芷卉不再伤心了,快乐投入到集体生活中去了 三、晨间时与幼儿个别交谈,进行因材施教 晨间一般是在对每个幼儿进行健康和卫生检查的,这是对幼儿因材施教的好机会。利用这一机会教师可以针对平时发现的问题,与幼儿进行个别交流,实施个别教育。比如,发现有的小朋友上课经常打瞌睡,我就利用晨检的机会,询问他的睡眠情况,帮助他寻找原因,告诉他要按时睡眠不贪玩。发现有的小朋友花钱大手,就询问其钱的来源,并让他明白父母挣钱的不易,懂得勤俭节约才是好孩子。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例如,在一次晨检中,我发现一个小朋友走路低着头,不跟小朋友说话,好象很害羞地样子。仔细一看,原来她穿了一条带补丁的裤子。我知道她是怕其他小朋友嘲笑她。对其检查完好卫生后,首先表扬了她手、脸洗地干净,然后教育她说:"好孩子没有比穿比吃的。只要洗得乾乾净净,穿旧衣服和新衣服一个样,都算讲卫生",鼓励她说:"你从小就知道艰苦朴素,我看比那些爱吃爱穿的小朋友还懂事。"通过个别谈话,孩子消除了自卑心理,又蹦蹦跳跳地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去了。当然,晨间谈话是一种随机性,较强的活动可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交流适当开展晨间活动必有百利无一害的 晨间谈话,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开始,是教师和幼儿间的一次情感交流,同时也是锻炼幼儿言语表达的最好时机。短短的晨间谈话,其实学问很大。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总结出了“四有”晨间谈话法。 一、和颜悦色——有情感地交流 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有很强的恋亲情结和依赖心理,对家长的离去会感到不安,甚至恐慌。所以我们会发现小班的孩子一进教室就像受了委屈一样,情绪低落。对这样的情形,我始终笑盈盈的,做到面带微笑,和颜悦色,说话温柔可亲,给孩子一种亲近感和安全感,通过安抚性谈话,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疼爱,体会到幼儿园中的温暖,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使其心情愉快、活泼开朗地投入到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去。同时也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赞同孩子的一些观点,做他们的“知音”,取得孩子们的信任。 二、循序渐进——有计划地交流 晨间谈话其实是提供给孩子一次口语表达的机会,我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阅历,有计划地制定出交流的内容,逐步引导他们的口语表达由简单到复杂。比如我针对中班孩子的特点,给第一学期排出了这样的晨间谈话的计划单。第一阶段(第1个月):昨晚做了哪些事情——讲讲昨晚动画片的故事——说说早上路上见到的事物……主要围绕孩子本身设计;第二阶段(第2、3个月):谈谈你的爸爸和妈妈——谈谈你喜欢的小朋友——谈谈你喜欢的玩具……主要围绕孩子周围熟悉的事物来设计;第三阶段(第4个月):周末你想做什么——昨晚你做了什么梦——你最喜欢成为动画片里的那个人物……主要围绕想象设计。这样话题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学会表达。 三、拓展内容——有话题地交流 晨间活动都要谈那些内容呢,我想,大致有这么几类:①类是疏导类,让情绪不好的孩子诉说委屈和不快;②是观察表达,围绕一幅图画来边观察边描述;③是表达感受类,听完一个故事后表达自己的感受;④是述说见闻类,说说自己耳闻目睹的事情;五是想象类,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说憧憬,说梦幻等。 四、身临其境——有情境地交流 等到幼儿有了一定的口语表达基础,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定的情境,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进行感受和表达。如让孩子听一段流水的声音,让他们想象你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再如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来到了一个玩具店,都看到了哪些玩具,自己最喜欢哪个。还比如让孩子们“来到”一个故事情节里,充当一个故事角色,去表演,去表达等等。这样,孩子的想象力、思维力和情感都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以上是我利用晨检谈话,优化幼儿园晨检活动的一点尝试。实践证明,适时、有针对性地与幼儿、家长进行晨检谈话,不但会使幼儿在晨检活动中情绪活跃,求知欲强,而且还能使幼儿在一日活动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大大提高幼儿园的保教效果。可以说,优化晨检谈话是提高幼儿园一日活动质量的关键
列举一些适合幼儿的谈话话题"一日之计在于晨。"晨间谈话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和幼儿情感交流的最好时机,又是了解和教育幼儿重要的途径。晨间谈话,顾名思义就是晨间活动时对孩子进行的集体或个人的谈话活动我们老师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发挥它应有的功效孩子们的口语能力,将大幅度提高老师也会从与孩子们的交谈中了解到不少有益的资讯,在教育教学中加以利用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日常保教工作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我的做法及体会是: 一、入园时与幼儿进行安抚 谈,可以消除幼儿的依赖心理。 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它们恋亲和依赖心理很强,特别是新入园的幼儿,入园时往往不希望家长离去。如果家长硬要离去,他们便会象受了委屈一样,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一天的保教效果。对这样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安抚性谈话,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疼爱,体会到幼儿园中的温暖,以消除他们的恋亲和依赖心理,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使其心情愉快、活泼开朗地投入到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去。例如,我班曾转来一名叫胖胖的孩子。前两天,妈妈送他来时还高高兴兴,可妈妈要走他就不乐意了。妈妈好说歹说,把他送下,可是整个上午,他既不跟其他小朋友玩游戏,也不跟老师讲话,一个人躲在墙角里闷闷不乐。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并不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主要是因为新来幼儿园与老师、小朋友不熟悉。于是,第三天,妈妈又来送他时,我主动迎上去,拉着他的小手,亲切地说:"胖胖今天来得真早。今天早上吃的什么饭?""吃的米饭、鸡蛋,还有西红柿。""哦,胖胖吃得真多,怪不得长得这么快。"我轻轻地拍了拍他的头,"你看,胖胖都长成大孩子了。" 听到我的夸奖,他挺了挺胸,开始高兴起来。于是我又问他:"胖胖,你会玩皮球吗?"他把他头一歪,一本正经地说:"当然会了,我最爱玩皮球了。"这时,我指了指在院子里玩皮球的两个男孩:"胖胖,他们都愿意和你玩皮球,你敢去和他门比一比吗?我敢说,胖胖保证比他们玩得好。"胖胖一听,高兴了,转身就往园子里跑,一边跑一边回头喊:"妈妈,你快上班去吧!"这以后,胖胖不但跟小朋友们熟了,和老师也亲近了,入园回家都不用爸妈接送了。 二、接待家长时与家长谈话交流,及时沟通家园联络 入园接待虽然时间短,但却是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络的良好时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机会,与幼儿家长进行短时间交谈,了解一下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同时将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反馈给家长,还可以倾听以下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要求和建议。这样沟通家园联络,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保教效果。例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平时活泼好动,乐于助人。可是有一次我发现他连续两天都默默不语,一副很不高兴得样子。他在园里表现一直不错,还经常受到表扬,莫非在家里受了什么委屈?利用入院接待的机会,我向他妈妈询问了原因。他妈妈告诉我,前天,他把一件很高阶的电动玩具飞机带到幼儿园弄坏了,不许他再将玩具带到幼儿园,他就不高兴了。其实,那架玩具飞机是别的小朋友在玩时不小心摔坏的,人家答应陪他,他不要。看来他并没有把实情告诉妈妈。等我把事情一说,他妈妈忙说:"是我错怪他了。这孩子,怎么不早告诉我!哎,这孩子准是怕我责怪他的小伙伴才不告诉我。"我又告诉他妈:"这孩子品质很好,在园最爱帮助别人。这事不能责备他,应该正确引导教育才是。有玩具愿意和小朋友一块玩,回家后还应该表扬他呢!"过后,我又找到这个小朋友,首先表扬了他乐于助人的好品质,然后教育他有什么事实事求是地告诉爸爸妈妈,他们是不会生气的。当天下午,这个小朋友又高高兴兴地带玩具来幼儿园了。我班的孩子经过一个多月的晨间谈话训练,已逐渐盼望着与老师在晨间交流了我和孩子谈话内容如下:良好的情绪培养,刘芷卉是我班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心思细腻由于长期和姥姥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忙于工作疏于照顾,孩子特别依赖亲人每天早晨来时情绪总有波动我就充分发挥晨间谈话,称赞她的鞋子漂亮分散她的注意力,在交谈中得知孩子要去北京旅游言语间孩子流露出会想老师和小朋友我告诉她等假期回来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她会想你的刘芷卉不再伤心了,快乐投入到集体生活中去了 三、晨间时与幼儿个别交谈,进行因材施教 晨间一般是在对每个幼儿进行健康和卫生检查的,这是对幼儿因材施教的好机会。利用这一机会教师可以针对平时发现的问题,与幼儿进行个别交流,实施个别教育。比如,发现有的小朋友上课经常打瞌睡,我就利用晨检的机会,询问他的睡眠情况,帮助他寻找原因,告诉他要按时睡眠不贪玩。发现有的小朋友花钱大手,就询问其钱的来源,并让他明白父母挣钱的不易,懂得勤俭节约才是好孩子。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例如,在一次晨检中,我发现一个小朋友走路低着头,不跟小朋友说话,好象很害羞地样子。仔细一看,原来她穿了一条带补丁的裤子。我知道她是怕其他小朋友嘲笑她。对其检查完好卫生后,首先表扬了她手、脸洗地干净,然后教育她说:"好孩子没有比穿比吃的。只要洗得乾乾净净,穿旧衣服和新衣服一个样,都算讲卫生",鼓励她说:"你从小就知道艰苦朴素,我看比那些爱吃爱穿的小朋友还懂事。"通过个别谈话,孩子消除了自卑心理,又蹦蹦跳跳地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去了。当然,晨间谈话是一种随机性,较强的活动可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交流适当开展晨间活动必有百利无一害的 晨间谈话,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开始,是教师和幼儿间的一次情感交流,同时也是锻炼幼儿言语表达的最好时机。短短的晨间谈话,其实学问很大。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总结出了“四有”晨间谈话法。 一、和颜悦色——有情感地交流 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有很强的恋亲情结和依赖心理,对家长的离去会感到不安,甚至恐慌。所以我们会发现小班的孩子一进教室就像受了委屈一样,情绪低落。对这样的情形,我始终笑盈盈的,做到面带微笑,和颜悦色,说话温柔可亲,给孩子一种亲近感和安全感,通过安抚性谈话,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疼爱,体会到幼儿园中的温暖,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使其心情愉快、活泼开朗地投入到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去。同时也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赞同孩子的一些观点,做他们的“知音”,取得孩子们的信任。 二、循序渐进——有计划地交流 晨间谈话其实是提供给孩子一次口语表达的机会,我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阅历,有计划地制定出交流的内容,逐步引导他们的口语表达由简单到复杂。比如我针对中班孩子的特点,给第一学期排出了这样的晨间谈话的计划单。第一阶段(第1个月):昨晚做了哪些事情——讲讲昨晚动画片的故事——说说早上路上见到的事物……主要围绕孩子本身设计;第二阶段(第2、3个月):谈谈你的爸爸和妈妈——谈谈你喜欢的小朋友——谈谈你喜欢的玩具……主要围绕孩子周围熟悉的事物来设计;第三阶段(第4个月):周末你想做什么——昨晚你做了什么梦——你最喜欢成为动画片里的那个人物……主要围绕想象设计。这样话题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学会表达。 三、拓展内容——有话题地交流 晨间活动都要谈那些内容呢,我想,大致有这么几类:①类是疏导类,让情绪不好的孩子诉说委屈和不快;②是观察表达,围绕一幅图画来边观察边描述;③是表达感受类,听完一个故事后表达自己的感受;④是述说见闻类,说说自己耳闻目睹的事情;五是想象类,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说憧憬,说梦幻等。 四、身临其境——有情境地交流 等到幼儿有了一定的口语表达基础,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定的情境,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进行感受和表达。如让孩子听一段流水的声音,让他们想象你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再如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来到了一个玩具店,都看到了哪些玩具,自己最喜欢哪个。还比如让孩子们“来到”一个故事情节里,充当一个故事角色,去表演,去表达等等。这样,孩子的想象力、思维力和情感都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以上是我利用晨检谈话,优化幼儿园晨检活动的一点尝试。实践证明,适时、有针对性地与幼儿、家长进行晨检谈话,不但会使幼儿在晨检活动中情绪活跃,求知欲强,而且还能使幼儿在一日活动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大大提高幼儿园的保教效果。可以说,优化晨检谈话是提高幼儿园一日活动质量的关键。
适合幼儿的乐器有哪些钢琴,小提琴什么的都可以,但是现在学钢琴的特别多。也要看看小孩子喜欢什么
适合幼儿的游戏有哪些拉大锯
坐秋千
同步走
1拉大锯
宝宝面对妈妈两人相对而坐,宝宝拉着妈妈的手坐在妈妈合并的双腿上,妈妈边说儿歌,边随节奏拉着宝宝做前俯后仰像拉锯一样的动作。儿歌内容为:“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就是不让花花去。
妈妈可随机地对儿歌内容进行修改,如将儿歌后一句改为:“妈妈去,宝宝去,就是不让爸爸去。”或者“妈妈去,爸爸去,带上宝宝一起去。”
效果:感受儿歌的节奏,锻炼身体俯仰的运动能力。
2坐秋千
妈妈脱掉鞋坐在床边或者凳子上,宝宝面向妈妈坐在妈妈腿上,游戏开始,妈妈两手拉着宝宝的手,两脚上下、左右晃动,宝宝则跟着妈妈的腿一起晃动。
效果:发展宝宝的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密切亲子关系。
3同步走
妈妈可光着脚或穿柔软的鞋站立,让宝宝面向妈妈站立,两只小脚分别踩到妈妈的脚面上,妈妈边弯腰边扶著宝宝往前走,带动宝宝往后退。也可以让宝宝转过身来,妈妈和宝宝同方向,带动宝宝共进退。
效果:锻炼宝宝的行走能力以及对身体的掌控能力。
适合幼儿的精美诗歌,有哪些儿童优美诗歌朗诵大全:
1、《今天,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今天,我们是幼嫩的小树;
明天,将茁壮成长,绿荫成行。
今天,我们是待放的花蕾;
明天,将花开满园,桃李芬芳。
今天,我们是潺潺的小溪;
明天,将汇成大河,汹涌奔放。
今天。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明天,将放出万丈光芒。
看,鲜艳的红领巾迎风飘扬;
听,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将是祖国的栋梁!
2、《激动的眼睛》
在繁花喧嚣的日子里 ,
六月告别春风的季节,
一颗颗晶莹剔透 ,
纯洁无比的心翼翼的绽开 。
翠绿色的幕幔缓缓开启 ,
舞台上粉黛浓妆的小天使 。
咿咿呀呀地细诉著 ,
满树都是鲜艳的故事 ,
天空湛蓝如水 。
是谁用润溼的红手帕 ,
捂住自己激动的眼睛 。
基本简介:
儿童诗歌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物件,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适合幼儿的英语教材有哪些?看是在家庭里用,还是在幼儿园里用。如果在幼儿园里用,建议用本土研发的,教师比较好教,培训的线路也比较适合国人。本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很多经典的幼儿园教材,洪恩的hello teddy 易趣的,亿童的等等很多品牌。洪恩培训口碑很好。
适合幼儿的励志歌曲有哪些幼儿励志歌曲推荐:
《阳光少年》
《小燕子》
《春天在哪里》
《外婆的澎湖湾》
《蜗牛》
《蜗牛与黄鹂鸟》
《歌声与微笑》
《小小少年》
《小蜜蜂》
《七色光》
《健康歌》
《鲁冰花》
《世上只有妈妈好》
《妈妈的吻》
《种太阳》
《我想要飞》少儿励志歌曲
十大少儿励志歌曲:
《中国少儿先锋队老队歌》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红色少年》
《金色的童年》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小杰克》
《和爸爸比童年》
《唱支山歌给党听》
《东方红》
适合3-6岁幼儿的图书有哪些《青蛙弗洛格》系列
本套图书曾获荷兰Golden Pencil大奖、法国Prix de Treize大奖、德国Bestlist Award大奖、美国Graphic Award大奖。
这是一套有助于孩子心灵成长的心理教育故事。每个故事都自然流露出某种重要的主题,充满了想像力。文图都是马克斯·维尔修思创作的,文字透着生动和浅浅的幽默,图画则是鲜有的简笔画风格,被西方艺术家誉为“简笔画世界的杰作”。目前该系列已经被翻译成38种语言,全球销量逾百万册。
本书是儿童心灵成长图画书系之一,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学会接纳与自己不一样的人,为处在性格形成关键期(3-6岁)的孩子准备的一份心理自助礼物。
最适合幼儿的感冒药有哪些?我孩子以前也经常感冒用过很多种药,但有一种药它可以
缓解以上的症状那就是“快克”,说来也巧,我孩子一感
冒吃那个快克感冒药,感冒症状马上就减轻很多,也难怪
宝宝现在每次感冒时,就只吃这种感冒药。价格不贵但是
效果特别好,每次用完后很快就能减轻病情,我现在也向
大家来推荐这种药它主要配方是每粒含对乙酰氨基酚250毫
克、盐酸金刚烷胺100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2毫克、人工
牛黄10毫克、咖啡因15毫克,辅料为糊精。经过以前好几
次的总结现在有个感冒发烧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着急了,都
会从容面对现在自己都快成了这方面的专家了。
孤独症患儿情感建立和维系存在困难
在心理发展正常的个体中,了解他人,将他人作为自己的认知对象,根据他人的表情、动作等行为表现,体察、识别、推断他人的内在感受,包括他人的情感状态和情绪感受,从而根据这一-判断来调整 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距离,这是人的正常心理需要和功能之一。
但是,孤独症患儿在这方面的心理需要和功能存在障碍。孤独症患儿的高级情感需要微弱。同时他们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遇到指责、命令、冷落、排斥等情况相对较多,这容易使他们产生较多的负面感受,从而本能地疏远他人,失去与他人情感交流的动机和兴趣。
此外,孤独症患儿的心理理论能力受损,因此存在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的需要和感受,是情感沟通建立的基础,而孤独症患儿在此方面存在缺陷,常常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孤独症患儿常常难以和他人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和维系。怎么应对孤独症患儿的情感障碍?
孤独症患儿的情感障碍
孤独症患儿较普通人群更易罹患情感障碍,包括抑郁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以反复出现的抑郁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抑郁发作时,患儿情感低落、言语减少、思维迟缓、自责、精力减退、兴趣减少,同时可伴有焦虑、饮食睡眠问题、乏力、头疼等躯体不适,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幻觉安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则以间断或交替出现躁狂/轻发作时,患儿情感高涨或易激怒、话多、活动多、自我夸大、精力旺盛、睡眠需要减少、可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有研究报道,孤独症患儿出现心境问题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怎么应对孤独症患儿的情感障碍?
既往研究显示,97-133%的学龄期孤独症患儿共患重性抑郁障碍( 抑郁症); 21%的包含孤独症在内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患儿共患双相情感障碍;364%的高功能孤独症患儿共患情感障碍,其中915共患重性抑郁障碍(抑郁症)。273%共患双相障碍。抑郁障碍和抑郁发作与孤独症患儿的自杀观念和行为相关。
因孤独症患儿存在一系列心理发育障碍, 故孤独症患儿共患的抑郁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往往表现不典型。因抑郁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对患儿生活和功能影响很大,并与患儿的自杀观念和行为相关。怎么应对孤独症患儿的情感障碍?
上海长江医院温馨提示:
只要发现患儿存在可疑的抑郁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表现,即应带患儿去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就诊,并予以系统的诊断和治疗,从而缓解患儿情感障码症状,并避免患儿出现自伤、自杀的风险。
关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道德,是我们要着力培养的一种良好品德。教育、引导幼儿学会关爱,是当今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指南》对培养幼儿“关爱”品德做出了具体的描述,幼儿期是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更加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情感的感染作用大,可塑性较强。如果我们能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不失时机地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就会使幼儿形成比较稳定的良好的情感品质。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孩子的学习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呈现。老师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应该充分挖掘主题中的隐性教育内容,培养幼儿关爱的情感。
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关爱情感,幼儿的情感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我们不应该将他们割裂开来,而是有机的将其整合,将情感教育融入到主题活动之中。本学期我班就以“爱,从这里开始”,为主线,对孩子们进行爱的情感教育。这条主线将不同的主题活动中的情感教育都串联起来,并还在继续延续,通过为幼儿创设视觉环境、心理环境,打造爱的环境氛围,为幼儿搭建平台,丰富他们爱的情感。让幼儿在欢快的节日中,学会感恩——感激他人、关心他人、热爱生命,让爱的情感在幼儿心中升华。
一、爱同伴、爱幼儿园、关心周围的变化 今年暑期我园大修,幼儿园的面貌焕然一新,开学的第一天,家长、孩子都对新校舍赞叹不已,我们抓住契机,生成了二级主题“幼儿园的新变化”,老师引导并带领孩子们一起寻找观察幼儿园里的细小变化,并结合我园的教育早期阅读特色,鼓励幼儿把自己看到的幼儿园新变化用绘画及图夹文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布置教育环境。让孩子们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我爱幼儿园”的真挚情感。
作为大班的哥哥姐姐,开学的第一天,园级主题“关爱他人,成长快乐”活动也拉开了序幕。由大班哥哥姐姐戴上红帽子组成的“红帽子礼仪队”开始行动了。从礼仪接待到大班哥哥姐姐带小班弟弟妹妹,“红帽子”随时出现在孩子们周围,帮助有需要的孩子。通过担当“小向导”、“小主人”的角色,体验自我意识;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爱的情感,增进幼儿与同伴的交往。
二、爱家人、爱老师,关爱弱势群体 爱是幼儿精神需要中最珍贵的部分,爱是教育的基础,而老师的爱是培养滋润幼儿美好心灵和高尚品德的重要源泉,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阳光。教师节不光是属于老师的节日,同时也是一个对幼儿进行“爱”的情感教育的好机会。为了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组织幼儿讨论思考: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小朋友的从而使幼儿萌发出对老师的爱的情感。我们还组织幼儿仔细观察思考:周围的人为小朋友做了哪些事情启发幼儿以实际行动向关心自己的人表示谢意,激发孩子爱他人的情感。
教师节这天我园邀请了所有的退休老教师来园参加“我爱老师”的活动,新老教师共庆属于自己的节日。活动中,老教师们对后生晚辈和孩子们语重心长、互相共勉的寄语,表达了她们的殷殷期望。孩子们则用诗朗诵、歌表演等形式向这些“奶奶级”的老师们献上了深情的祝福。当全场响起歌曲《我爱米兰》的乐曲,孩子们向全体老师们献上鲜花和贺卡时,老师们都被深深感动,孩子们在被爱的过程中学会了爱,孩子们也能从中体会到爱老师的情感。
“九九重阳节”到了,我们对孩子们进行了热爱长辈的主题教育,以实际行动来关爱老人。我们把爷爷、奶奶请进幼儿园,孩子们为爷爷、奶奶表演了精彩的节目,给老人们敲敲腿、捶捶背,并亲手制作了小旗子插在重洋糕上送给爷爷奶奶,祝福爷爷奶奶幸福、安康、长寿。一位婆婆激动地说“这个节过得真开心,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们仿佛又年轻了几十岁。
作为2007年世界特殊奥运会的一个热身赛,2006年上海世界特殊奥运会国际邀请赛即将在上海举行,在漕河泾社区迎接“俄罗斯”代表团的欢迎仪式上,大班的小朋友们来到漕河泾社区热情参与了欢迎特殊奥运会国际邀请赛俄罗斯代表团运动员入住漕河泾社区的欢迎仪式并进行了文艺演出。借此契机,我班开展了“关爱自己、关心特奥”主题活动,并收集了特奥会的各种小资料布置环境,在园内形成环境导向。
通过教育活动,孩子们对特奥会的活动特别都愿意关怀弱势群体,与他们进行交流,用自己的真诚和耐心帮助智障人士融入社会,体验到生命的精彩,同时更感到了心灵的净化。
三、爱家乡、爱祖国、衍生真实情感 适逢上海旅游节开幕,大二班的孩子们带来的花车照片让人目不暇接,孩子们纷纷赞叹美丽的花车及灿烂的夜景。上海旅游节期间,大二班还特意组织孩子们浦江夜游,在游览途中孩子们纷纷赞叹上海夜景的流光溢彩,也加深了对上海的热爱之情。于是,在家长们的配合下,上海旅游节的建构游戏很快就搭建起来了。你瞧,有龙华宝塔、花车巡游、社区街道等等一一呈现在眼前。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游戏加深了对主题的认识。
利用“国庆节”这个节日,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向他们深入浅出地介绍我们伟大的祖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在这个龙的国度里有辽阔的疆域、壮丽的山川、富饶的资源、灿烂的文化、勤劳智慧的人民,使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祖国:中国文化是悠久而深厚的,既有像四大发明这样的文化遗产,也有像中国武术这样的精神遗产。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幼儿的心灵萌发爱国情感。
我们从情感教育入手,选择与幼儿直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用歌、舞、游戏的形式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对幼儿进行爱国情感教育。把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孩子们在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欢快活动中,了解我国初浅的国情,潜移默化地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倾向。
节日期间,利用多媒体向幼儿介绍天安门、万里长城与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幼儿了解到家乡的美和祖国的伟大,从而感到生长在这样的国家的自豪,萌发了热爱祖国的初步情感。由于许多节日孩子大都在家度过,因此,我们应该和每位家长联系,互相沟通,共同架起一座节日教育的桥梁,家园一致,使节日的情感教育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国庆节到了,在国庆长假期间许多家长带孩子外出旅游。节后,孩子们纷纷带来了各地明信片和照片。于是一张中国地图就成为了这些照片最好的背景,让孩子们可以在中国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去过的地方,引导孩子们共享的过程中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激发
他们对祖国这一抽象概念的真实情感。
四、爱生命、爱成长、体验合作快乐 在“寒冷的冬天”主题中,我们以“动物过冬”、“冬天的树和花”、“冬娃娃”、等线索开展主题探索活动并展开讨论: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活动“冬眠的动物”,让孩子们用纸盒、棉花、稻草等为小熊、松鼠、青蛙等冬眠的动物建造各种各样的“温暖的家”,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活动“给大树穿冬衣”,让幼儿用稻草为小树穿上冬衣,抵御严寒,培养幼儿关爱植物生命的情感。从情感方面入手,以拟人的方法,让孩子认识动植物,了解冬季动植物过冬方式,积累相关经验,深切感知到动植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新年的礼物”,让幼儿利用各种材料给父母、老师、长辈、好朋友做新年礼物,制作新年愿望树,在相互的祝福中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在实际的行动中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爱情感……和孩子一起制作新年的礼物来打扮新年树;一起制作贺卡,送给自己的长辈、老师和好朋友,一起剪贴窗花,孩子们在节日环境布置中体验着节日的快乐,感受着彼此祝福的幸福,同时也体验到与同伴相互合作、交往的重要和快乐。
我们“爱”的情感教育主题活动还在延续,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即将到来……,其中都蕴含了我国人民敬老爱幼、勤劳善良、与人为善、爱国爱民等优良品德。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遵循和提倡始终坚持“儿童参与”的原则,幼儿在感知事物与富有动态环境的互动中,提升审美经验,体验审美情趣,享受成功的快乐。我们通过主题活动,节日环境熏陶,节日亲子活动等途径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孩子们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尊老爱幼,逐渐形成了关爱他人的健康情感与品德。我们希望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延伸至尽情、尽性、尽意、尽心地去爱,包括爱自己及爱所爱的人、爱家乡、爱祖国。使幼儿都能成为一个富有爱心,至情至性的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