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情感是很敏感的,应该怎样培养婴儿的情感?

婴儿的情感是很敏感的,应该怎样培养婴儿的情感?,第1张

  对于家长们来说,一定要知道孩子们在刚出生的时候,他们的情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能够合理的孕育,用孩子们这个敏感的情绪,那么对于孩子们在今后人生当中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如果想要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情绪,那么家长们就一定要多平等的平等的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并且多与自己的孩子有机符合眼神上的交流。

多跟自己的孩子们沟通。

  首先对于家长们来说,如果想要更好的培养自己婴儿们的情感,那么就一定要多跟自己的宝宝进行沟通,在家长们跟宝宝们沟通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孩子们学习语言以及情感培养的重要过程,因此如果家长们能够多跟自己的孩子们沟通,那么就能够使得自己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很好的培养。

多跟自己的孩子有亲密的接触。

  其次就是如果想要更好培养孩子们的情感,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家长们一定要多跟自己的孩子有皮肤上的接触,有时候家长们的一个拥抱就能够使得孩子们的心灵受到很大的安慰,而这对于他们情感的培养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跟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最后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多跟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而且还能够促进家庭关系,这是因为家长们在给孩子们做游戏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好的发现自己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孩子们的性格特点,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帮助家长们在以后培养自己的孩子,同时对于孩子们的情感来说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总之对于家长们来说,如果想要更好的培养自己孩子们的情感,那么就一定要采取以上的这几种措施,这样对于孩子们今后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互联系的体验,是后天学会的。幼儿期间是基本情感形成的开始,并处于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因而,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让孩子懂得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同情别人。为将来形成品德高尚、心地善良的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一切良好的行为都产生于良好的情感。培养善良的情感是塑造良好品德的重要方面。幼儿时期易感性极强,是情绪、情感萌发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善良情感的好时机。

但是,现在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健康极为重视,却很少考虑到如何教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同情他人,培养善良的情感。幼儿园虽然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着善良情感的教育,但往往忽略了有计划、能持续地进行。而实际上,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情感内容会日益丰富。因此,善良的情感也不是通过一个活动或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巩固的。它需要多方面结合、共同影响,更需要讲究方法,持之以恒地去培养。

一、用爱的教育激发善良的情感

爱是产生一切美好情感的来源。只要你对孩子付出了爱,他也会用爱来回报你,真诚的爱,是培养孩子善良情感的最好方法。要培养幼儿爱同伴、爱父母、爱老师和关心别人,是不能光靠几个故事、几句话就达到目的的。这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中设置情境进行爱的教育,激发内心的善良情感。

我们认为,在幼儿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学会爱自己的孩子,也许你看到这句话会嗤之以鼻,可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许多家长根本就不懂得如何爱自己的孩子,他们认为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就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许多书籍都提到,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多数都是任性、自大、对人冷漠、个性孤僻多疑,常常在同伴间进行攀比的。可见爱并非一味的迁就和宠爱,爱自己的孩子也是需要懂得如何去爱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呢?

1、爱妈妈的教育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们会认为,大人为他们付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感谢,更不需要回报。对待这些孩子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教育。如“三八”节到了,为了对全班幼儿进行“爱妈妈”的教育,我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我邀请了幼儿母亲来到幼儿园,和孩子们在一起学习中过节。在安排制作水果拼盘的活动中,我别出心裁地要求孩子们在动手前先认真地凝视自己的妈妈一会儿,再对妈妈说一句表达感激的心里话,带着感谢的心情在妈妈的帮助下自己亲手制作,并将第一口水果送到妈妈的嘴边。在场的家长们有的甚至泪水盈盈,而孩子们也似有所感,情不自禁地和母亲紧紧拥抱。活动在《我的好妈妈》歌声中结束。回家后,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妈妈的爱,有的孩子见妈妈下班了,赶紧拿拖鞋、倒水,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一些家长高兴地对我说:“我们的孩子懂事多了。”

2、同情心的教育

怎样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呢?我们认为首先要爱孩子,但爱而不露。要给孩子体贴温暖,但同时也要防止其任性、娇气。我们不能让孩子习惯了被爱而不懂得去爱别人,不仅要让他们以为是自己给家庭带来了欢乐,还要让他感到是父母给了自己幸福。当孩子逐渐长大以后,家长不宜过多地将爱外露,更不要给孩子“特殊地位”。一家人对孩子过分热情,基至祈求央告,这样,孩子会毫不珍惜父母的情爱,也不会对亲人产生感激之情。二要教育孩子关心、帮助他人,抓住生活中的每个机会,及时告诉孩子应尽什么义务。比如在班级里有一些行动不便或者体质不好的小朋友,他们在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不便,像搬椅子,系裤子等需要其他能干的幼儿来帮助,这个时候,老师应该让幼儿们意识到自己应该去帮助他们而不是以为这单单是一项任务。某个熟悉的小朋友病了,父母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看望,并告诉他们小伙伴在这个时候是很不舒服的,他们不能玩耍,也会很难受,他们现在最需要你的关心。这样,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同情的心理,。三要充分利用儿童文学的感染力量。在童话,寓言中,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家长们在念给孩子们听的过程中也可以耐心地告诉他在寒冷的圣诞夜里,小女孩因为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冻死街头,丑小鸭因为相貌丑陋而遭到别人的排斥和嘲笑,年幼的孩子们自然地会同情他们的遭遇。四是家长要以身作则,父母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和行为,每时每刻都在感染孩子。老舍先生曾说过,他母亲的勤劳、善良、刚强给了幼小的他以“生命的教育”,以致先生的作品满含着对人民的同情和爱。

尊老爱幼向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而培养孩子的这种美德应从爱的情感教育出发。

尊重是爱的重要内容,尊重人是以信任理解为前提的,尊重人就是承认人的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最通俗地解释就是把人当人看。在日常生活中,尊重表现了对人的价值的承认,是爱人的起码道德要求。

爱是一种给予和奉献,而这种奉献完全是自觉自愿的,并没有企图回报。一个人只有会爱护别人,才能会同情别人,才能会理解别人,因为理解本身就包含着深刻的爱。

教育孩子的实践表明,通过情感体验可使孩子悟出做人的道理。如:尊敬长辈是从尊敬父母的萌芽中产生的,爱护幼小是从父母爱护孩子那里得到的。

调动孩子尊敬长辈的情感,具体做法如下:

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孩子自我认识。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经常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孩子,诱导孩子应如何待人接物,使孩子逐步在父母的熏陶下学会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曾经有这样一个事例:部队的一位军医,利用自己的积蓄坚持为敬老院的老人服务。定期为他们检查身体,并亲手为他们做可口的饭菜。他的妻子非常理解他,并积极支持丈夫的做法。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父母的言行,使他们的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从父母那里自然地学会了如何尊重、关心、照顾老人。孩子也经常自觉自愿地去敬老院给老人们讲故事、洗衣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后来这个孩子的事迹广为流传,被评为十佳少先队员。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能这样做时,他回答的是那样的朴实而简单“我向爸爸学得还不够。”这正是身教重于言教。

重视实践中的教育。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在共同生活与活动中,家长要对孩子及时进行教育并给予行动上的指导。如:父亲下班回家后,母亲带领孩子首先问候,然后接过父亲手中的提物,请他坐下来休息一会;母亲为家人做完饭后,父亲要提醒孩子先请母亲入座就餐。这样,天长日久,孩子爱父母的情感才能延伸,才能成为尊重长辈的好孩子。

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家长多和孩子交谈,家庭中有了民主气氛,父母尊重了孩子,孩子自然也会尊重父母。这时,家长抓住时机,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及时评价,孩子尊重他人的思想便会升华。

引导孩子爱护幼小的情感,具体做法如下:

用父母的爱心感化教育孩子。父母的爱对孩子的影响更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往往更使人终生难忘。人们从观察中发现:婴儿从呱呱坠地,首先得到了母爱,吮吸母亲的乳汁,倾听母亲的心跳,孩子不仅得到满足自己生理需要的乳汁和温暖,同时也使孩子得到了情绪的稳定和精神的安宁,从而奠定了人生情感的精神基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越发体会出父母给予的爱是刻骨铭心的,于是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们学会了爱别人,产生了去同情关心弱小的感情。相反,孩子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爱抚、赞许,取代它的自然是冷漠,严酷与愤怒。

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和贫困山区孩子搞“手拉手”活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支持孩子捐书和学习用具,和孩子一起去看有关**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只要家长坚持不懈地努力,定会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孩子自己的需要,尊老爱幼的思想定会在孩子心中扎根、成长。我们坚信,只有引起孩子情感的变化,才能使孩子发生内在的变化,从而树立起道德信念,产生自觉行为。

如何培养幼儿情绪情感

你知道如何培养幼儿情绪情感吗?丰富的情绪情感能够让孩子体会到更多这世界上的情感变化,对与孩子的思想与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我已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如何培养幼儿情绪情感的相关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培养幼儿情绪情感1

一、以积极健康的情绪与情感感染幼儿 幼儿的情感容易激动、变化、外露而不稳定。

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周围人们尤其是成人的情绪所影响。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要以自己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去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对此,我认为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从每一天的问候做起。

即教师每天与幼儿见面时,要以满腔热忱,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幼儿问早、问好,从而激发幼儿对教师、幼儿园的好感,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 当幼儿刚入小班不久,我就试着从多渠道去教育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结果效果很好。他们不仅对自己的老师问早、问好、说再见,还会跟别班老师问好。但是由于幼儿情绪的稳定性比较差,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对这一问题的反应就渐渐差了,有些幼儿对问候流于形式,有些幼儿甚至对教师的问候无动于衷,针对这种情况,我就采取主动的方式来影响幼儿,使幼儿经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每天当我见到幼儿来园或走进教室时就高高兴兴、认认真真地先向他们问好,他们也争先恐后地跑过来向我问好,而且脸上的表情和情绪总是跟老师那么相仿。就这样,日复一日,幼儿每天一进园,就能置身于愉快的环境气氛中,产生了欢乐的情绪。

2、在关心和抚爱中培养。

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关心、抚爱是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和情感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如果幼儿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生活照顾不周,身体不舒适时,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而如果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如感到老师不爱他,小朋友骂他,有人抢了他的玩具……,也同样会引起消极的情绪。所以教师应时刻关心抚爱每一个幼儿,尽量避免幼儿发生不良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关心幼儿的冷暖,及时了解其在家的情况,在幼儿表现不愉快时就告诉他:“老师是你的朋友,有事情讲给老师听,老师会帮助你的……”。当幼儿遭受同伴攻击时,要及时给予安慰,并请打人的小朋友向被打者道歉,以消除幼儿受欺凌的不良情绪。

3、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

实践证明,教师对周边人的良好态度和情感能对幼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教师同家长或其他来园参观学习的客人进行友好的招呼、轻松愉快的谈话,都能引起幼儿对教师尊敬热爱的情感。每当新老师来园了,我都向幼儿一一介绍每一位新老师,让新老师给幼儿说几句话;幼儿也一一向新老师介绍自己的姓名。通过这样友好的礼貌的沟通之后,说也奇怪,小朋友总是会记住每一位老师是姓什么的,这就是因为幼儿在情绪高涨时,对新老师十分热爱的情况下记得最快的,对其教育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二、为幼儿创设愉快、友好的环境 情绪本身是具有情境性的,而幼儿的情感的培养是深受外界情境所支配。

因此,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能引发幼儿产生愉快、友好情绪的软硬环境,以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

如何培养幼儿情绪情感2

1、通过活动、游戏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

2、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情绪环境,多开展正面的情绪自控示范。

3、给孩子经常阅读一些积极情绪培养的比较有趣的故事,帮助幼儿控制情绪,教给孩子自我情绪调节的技术等。

4、经常鼓励孩子们,但不是溺爱。孩子做得好时给予一定肯定奖励。

5、孩子情绪不好时,适当时候用说别人孩子的方式或编故事方式教育他,让他意识到,而且又容易接受。

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的方法如下: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和争的环境,使人容易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这对幼儿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在家庭中要有意识地保持良好的情绪气氛,布置一个有利于情绪放松的环境,成人之间要互敬互爱,家庭成员之间也要使用礼貌用语,并努力避免剧烈的冲突。

2、家校配合,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

在学校,孩子和老师亲密,对老师信任时,也总是愿意向老师诉说。可是老师往往由于自己太忙,没有时间听孩子说话。有时认为孩子说的话幼稚可笑,不屑一听。这些都会使孩子感受到压抑,感受到孤独,因而情绪不佳。有时孩子因此出现逆反心理,故意做出错误行为,以引起老师的注意。因此,耐心倾听孩子说话,对孩子的情绪培养十分必要。

3、情绪自控优秀示范

成人愉快的情绪对孩子的情绪是良好的示范和感染。家长喜怒无常,使孩子也无所适从,情绪也不稳定。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情绪发展的必要营养。过分严格不利于孩子的情绪发展以至整个身心的发展。过分吝惜的爱,使孩子在父母面前过于拘谨,也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作为老师,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教会孩子自主调节情绪

儿童表现情绪的方式更多是在生活中学会的。因此,在生活中,有必要交给孩子有意识的调节情绪及其表现方式的技术。

幼儿情感的特点

1、易变性。即幼儿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支配,一个新鲜的事物(玩具等)会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

2、冲动性。不善于控制或调节自己的情感,情绪不稳定。有时幼儿为得不到一件玩具而哭叫,一旦得到又马上会笑。

3、稳定性。学龄晚期孩子的情绪比较稳定,控制和调节情感的能力逐渐提高,能够按照父母或幼儿教师的要求决定自己的行为。

父母的习惯和态度会决定子女的素质

幼儿心理素质与个人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家庭教育问题。关于父母教养结构比较敏感,幼儿不仅需要物质、情感和言语。更需要父母的态度去影响孩子心理和人格。培育孩子健全人格可以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他活动有胜任感,对父母、朋友有爱的能力,有安全感,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等。这些期待需要父母的态度去影响幼儿视线和心灵,因幼儿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是纯洁的,所以,父母的言词、态度、习惯、家庭情感氛围及生活环境都在影响幼儿的心理与人格。

1、打好幼儿对父母的信任基础

按理,父母应该是子女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孩子并不信任父母。刚出生的幼儿对父母的信任度应该是纯洁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否纯洁?在这时期如何建立早期信任基础是关键。都说孩子出生后,是金钱或他人都无法换取的宝贵陪伴时期,是建立了最初的信任时机。在孩子0-1岁时,亲自哺喂,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给予孩子全方位的早期陪伴与认知,孩子会认为身边的人很爱自己并有完全的信任。这阶段又是父母之间矛盾暴发期,因婚前与婚后之间的误差期,工作与生活冲突期,父母很容易把情绪转向孩子。

2、打好幼儿对父母的情感基础

1-3岁时期是幼儿情感发育期,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与孩子之间有着血缘关系,父母爱孩子这是人的天性,所以父母更是把自己的爱心全部倾注在孩子身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体贴、照顾孩子。父母对孩子这种爱的情感是培养孩子纯洁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情感基础,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的最基本条件。幼儿在这年龄段正是享受被爱阶段。这个阶段又是容易破坏幼儿情感阶段,例如:因性别差异、因工作压力、因夫妻感情、因家庭环境等理由,以情绪、怒气,恶语、冷漠、抛弃等,这些现象很容易损坏幼儿的情感基础。

3、打好幼儿对父母的尊重基础

作为家长给予幼儿尊重和信任,本是一种特殊的亲子教育,特别是幼儿期,需要的不仅是物质和情感,更需要尊重和体谅,在幼儿潜意识里有丰富的尊重别人和肯定别人的功能。同时,孩子也能从父母的一举一动中,学会如何倾听他人的想法、理解他人尊重他,建立友善的关系,这是被很多家长忽略的幼儿教育环节。因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举动将决定他的自信程度和他对自己的态度。所以父母的积极鼓励使孩子有自尊和自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功能,心理健康而信心十足地克服困难的勇士。

思考:不论家庭贫穷富有,都可培养优秀的孩子,因为家庭教育方面,很大程度上,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决定了子女的素质及价值感和责任感,家长有什么态度,就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祝你是孩子期待的父母!

答案:儿童在出生时就有原始的不分化的情绪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婴儿的情绪反应逐渐分化为愉快的积极反应和不愉快的消极反应,即表现为喜爱和高兴或厌恶、恐惧和发怒。1岁半以后,婴儿情绪的分化更为明显。到了幼儿期,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呈现出其发展的一般特点。成人要在了解这些儿童情绪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 儿童的情绪情感。

(1)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氛围,培养其积极的情感。教育过程中坚持科学的教养方式,做到严格要求与尊重爱护相结合。

(2)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

情感是在具体的活动中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情感。

(3)成人的情绪自控

家长与教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导师,是幼儿模仿与学习的对象。成人要给幼儿以愉快、稳定的情绪示范和感染,应避免喜怒无常,不过分溺爱也不吝惜爱。当幼儿犯错误或闹情绪时,首先应克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冷静地对待每个幼儿的情绪与态度。

(4)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

每个孩子都可能在生活中遇到冲突,遇到挫折,从而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严重的不良情绪困扰,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化,及时了解,并设法进行疏导。对于情绪经常出现波动的幼儿,教师既不能放弃教育要求,也不能简单急躁地对待。而应该针对幼儿的生理、心理原因和各个幼儿的性格特点,随机相宜地采取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等有效的干预措施。同时,逐渐引导幼儿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1、创设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首先,要创设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温湿适宜、采光照明良好、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无噪音干扰、导出充满了绿色植物和美的画面的环境。

其次,教室的环境和玩具和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如小班的教室应有娃娃家、简单的建构区等;中大班的教室角区相应要复杂些,如较有创意的表演区、创意画廊等。

最后,幼儿可在教师设计好的角色游戏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如在布置娃娃家时,主题墙面可以张贴孩子的家庭合影或自己房间的照片,粘贴幼儿手工作品等。创设这种家庭化的生活空间,使幼儿感受到家庭般的氛围,产生安全感、信赖感、愉悦感。

2、创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满足孩子的正常需要是使孩子保持良好情绪的基础。在家庭中要有意识地保持良好的情绪气氛,布置一个有利于情绪放松的环境,避免脏乱、嘈杂;成年人之间要互敬互爱,家庭成员之间也要用礼貌用语,并努力避免剧烈的冲突。

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要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时刻体现一种互动互爱的师幼关系和互学互助的伙伴关系,让幼儿沐浴在健康和谐的情感应答的精神环境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多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丰富他们的成功经验,为他们情感需要的发展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同时,教师应随时引导幼儿开展积极的同伴交往,让幼儿在交往中将内心的喜、怒、哀、乐充分地表达出来,从而增加体验,积累经验。

(二)使用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

1、建立幼儿合理的生活常规

给幼儿制订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表,内容要丰富并要考虑动静交替,使之养成良好的常规和行为习惯。注意不要轻易破坏常规。行为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持之以恒,让幼儿为人处世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情绪也相对能稳定的发展。

2、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意识

当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自我服务。幼儿只有学会了关心、爱护自己,才能学会关心、爱护别人,才能懂得别人为其所付出的一切。因此要让幼儿参与一切有关并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意识以及责任感。

3、加强幼儿的体能锻炼

幼儿的体能训练除了帮助幼儿消除体内多余的能量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广泛的兴趣,从而培养其勇敢、坚强、不怕苦的意志品质。

4、巧用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同时也是促使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体验各种角色所经历的情绪状态;形成换位思考的品质,能经常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看待问题,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获得有关情绪情感的各种感性知识。

另外,幼儿的自控能力差,情绪的冲动性高,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所以,幼儿的情绪有易变性的特点。而在游戏中,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和遵守各种游戏规则,接受游戏规则的约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情绪的调控能力。

再者,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情绪情感会得到合理的宣泄。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途径来宣泄情感,使儿童逃避现实生活的强制和约束,宣泄在现实生活中不被接受的危险冲动,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的环境。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素材,启发他们的思路,创造各种游戏必需条件——包括各种游戏材料和场地,还有足够的时间等。幼儿的游戏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但是老师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随意打断孩子的游戏。总之,要将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教师的指导作用完美地结合起来,不能让游戏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影响幼儿情绪智力的健康发展。

5、榜样表率法

家长、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直接模仿的对象,在家长、教师长期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和是非标准,并由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进行着榜样的示范和暗示,孩子的品德、性格、举止、习惯都会在家长和教师身上找到蛛丝马迹,甚至将其延伸或扩大。所以,家长和教师要严于律己,从自己的思想、言论、作风、情绪等方面身体力行,做好幼儿的表率。

(三)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1、肯定为主,多多鼓励

幼儿表现好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幼儿淘气、捣乱时要心平气和地了解事情的缘由,给予正确的教导和指引。如果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行动持肯定态度,经常鼓励幼儿,他就会充满信心,并愿意做得更好。

2、耐心倾听幼儿说话

幼儿总是乐意把自己的见闻向亲人和自己喜欢的老师诉说,可是成年人往往由于太忙,没有时间听幼儿说话;有时认为儿童说的话幼稚可笑,不屑一听。这些都会使幼儿感受到压抑和孤独,从而情绪不佳。有的孩子会因此出现逆反心理,故意做出错误行为,以引起成年人的注意。

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幼儿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成年人的暗示。如果,家长在外人面前总是对自己孩子加以肯定,说:“他摔倒了从来不哭。”这名幼儿也真的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家长常对外人说:“这孩子就是爱哭”“就是胆小”,这种暗示则容易使孩子养成消极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26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