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1
昨天晚上,
是我们分科学习青椒心理的最后一堂课,
由张芸硕士主讲!
打卡作业是:
可以怎样把社会情感理论融入到课程当中?
刚开始听的时候有点懵懵的,
有一些专业词汇真是不知道怎么理解!
随着张老师的引导和互动,
逐渐明白了这些于我而言的灰色名词!
自我管理,
自我认知,
社会意识,
做决定,
人际交往技巧,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体现自我效能感!
社会情感学习理论基础中,
多元智能的八个板块,
包括人际、逻辑、内省、科学、
语言、音乐、运动、空间
让我耳目一新。
有了一番体会!
我现在教授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不仅仅我的学生,
还有学校里其他班级的学生,
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
父母均外出务工,
或父母离异,
法定监护人外出
孩子们只能寄养在亲戚家里,
或是祖父祖母带着!
所以学生们在心理健康上差异较大,
在社会情感这一块更不用提了!
有一天我讲道一节语文课《花边饺子》,
课文是讲,
孩子小时候家境贫苦,
父母把包了肉馅的饺子掐上花边,
给孩子们吃,
自己吃素馅的普通边的饺子!
体现了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孩子大了,母亲眼也花了,
孩子包花边的藏了糖的饺子给母亲吃,
逗年迈的母亲开心!
而我们班一个父母离异,
又各自再组家庭,
可是谁也不愿带这个学生生活,
把TA留在农村和奶奶生活!
这个学生下课一直低着头跟着我,
快到办公室了才闷声闷气地对我讲,
老师,为什么他们都不要我?
我是多余的吗?
我是多余,为啥还生我啊?
那一刹那,
好揪心!
听完今天的课,
我才理解,
这可能就是自我认识吧!
在TA的思维结构中就是这样的模式!
我们教师,
在职业生涯中,
真的不是只教授几个字几道题,
对学生的社会情感教育,
比对知识系统的教育更重要!
一个永远认为自己无用多余的学生,
是不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而自信有目标的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才会越走越长越走越远越战越勇!
尤其是我们这些教授乡村娃娃的乡村教师,
在教学活动中,
在自己的所教授的课程中,
带着满满的爱,
让孩子们感受到;
多一些理解,
让孩子们知道自己被重视;
多一些鼓励,
让孩子们少一些自卑多点自信;
这样的教学才有阳光的味道……
摘 要: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态度,渗透情感交流,以情感人,不断激发渴求知识的愿望,使其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情感态度 情感交流 作用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成功,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感具有激活智力、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的作用。感情能调节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焦虑感。良好的情感氛围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培养情感态度,渗透情感交流,以情感人,不断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使其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该怎样进行情感培养,渗透情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呢?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让学生身心健康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因为在学习中,兴趣、动机、信心、意志及合作精神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这诸多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因此,借助于语言,可有效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情感态度又影响着语言学习,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习效率;消极的情感则会影响学生学习及潜力的正常发挥。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并在课堂上渗透情感交流。
一、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关键是相互尊重。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学习成绩差、有严重缺点和缺陷及有过错的学生。教师要从这些学生身上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真诚的赞美和鼓励,鼓舞他们进步,并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和集体的关心和爱护。
二、改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彻底摈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启发和诱导,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发表见解的机会,以求得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规律和自己的能力。同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地接人待物,明辨是非,积极进取。
三、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师生交流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过程,老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只有在一种充分交流的民主氛围中,才能怀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带着好奇心研究。新世纪的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重视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和学生沟通感情,充分调动主体性和积极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四、调动兴趣,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要让学生自发地钻研,自主地探究。最切实的办法的是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彼此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现行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中出现的大量Pair work和Group work的内容,充分适应了这一要求。教师应在这方面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都积极参与。这类分角色,分任务的练习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
五、建立情感态度的沟通与交流渠道
要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就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渠道。如在日常英语口语练习中体现出关心学生生活及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耐心帮助其解答情感困惑,及时克服困难,使语言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互相促进。
六、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信心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即使一个小小的成功,也会增强人的自信心和热情,鼓励人们追逐更高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对于一些缺乏自信、羞于发言的学生,我经常设置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让他们解答,并不失时机地对他们加以鼓励和肯定。有时,教师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一声由衷的赞许,都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重视进行情感教学,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信心和意志力,最终取得英语学习的成功,这也是教师的最大成功。“教贵情深”,只有在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进行情感交流,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探索调控课堂教学氛围的艺术,这样就会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达到最佳效果。英语教师绝不能只强调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和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及全面进步。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也是教学中一对至关重要的关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乐学与学会、会学的关系;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教书与育人(教知识与教做人)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认识与情感的关系。学科教学的重心在学科还是在人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过分关注学科,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是学科本位论的反映。学科本位论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这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背离了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使命。从实践层面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突出表现为:1、重认知轻情感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情意因素不仅决定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水平,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还对形成学生以学为乐、乐此不疲的良好学习态度起着巨大推动作用。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2、重教书轻育人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这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的最大失职。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学科本位论的错误不在于学科本身,而在于指导思想,学科教学依然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但是,学科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总之,关注人的教学才能使学科教学同时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发展。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当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要充分挖掘所教学科内在所特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同时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加里宁所说:“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动、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实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强调指出:“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教师要特别注重价值观导向,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自己的头等使命!在教《狐狸与乌鸦》一课时,老师请同学们把狐狸对乌鸦说的话找出来细读,结合乌鸦的表现,谈谈读后的感受。一学生说:我认为狐狸很“聪明”,而且很有“恒心”。它善于观察,不断改变说话的口气,由向乌鸦问好,到“关心”它的孩子,到赞美它的羽毛和嗓子,直到乌鸦开口。老师这样引导:“这位同学读得很深入,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说的有理有据,值得大家学习。但是,狐狸的聪明和恒心用错了地方——想不劳而获,想欺骗别人,这是心术不正的聪明、是心术不正的恒心,这种‘聪明'和‘恒心'越多,害处就越大,要不得!”第二,教师要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和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两个维度不一样,一般难以明确地显性表述出来,更不可能一节课一节课具体地罗列出来,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又要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当前课堂上,一些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或无效的。从教书育人的机制来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它主要通过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机制而发生作用,但是,现在却有教师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之类教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这种教育只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而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因而对学生的发展不可能有实际的作用。
第一课:认知〉用文字了解 情感 ,用文字解释 情感 ,什么都是 情感 的个体,每个 情感 个体都会产生个体的链接与延伸,每一个 情感 个体都会产生发生变化,变化的过程产生 情感 个体以之连接,造成 情感 个体的继续。 情感 个体顺势而发,逆势而徏,遇阻断而绝止,慢慢的转变成消失殆尽,回归本来。
情感 由一切所无,一切所有,包罗万象,无穷无尽,永无止境,无边无际的总体组成。
情感 由空无膨胀爆发出有来。
情感 由现在的文化对他进行描述,他可以是任何一个个体,当 情感 个体产生的时候,都有相应的个体以之连接,构成个体的完成。
用意识了解 情感 ,用意识创造 情感 ,用认知制造 情感 。
情感 个体都有相对应的 情感 发生。
1概念: 情感 是心理学中用来描述感觉或情绪经验的概念。在心理学里, 情感 是生物体与刺激相互作用的导体。这个词有时也指 情感 表达,例如通过面部、声音或手势等行为。
2地位: 情感 领域是现代心理学描述的三个分支之一,这三个分支分别为认知、意动和 情感 。所以 情感 也在“心理学”的行列中,即 “ 情感 ”、“行为”和“认知”。
3可以先从学习这六种主要 情感 理论开始。
1) 情感 进化论
查尔斯·达尔文认为 情感 之所以进化是因为它们具有适应性,可以使人类和动物生存和繁殖。爱与感情的感觉引导人们寻找伴侣并繁殖。
2)詹姆斯·兰格的 情感 理论
情感 是由于对事件的生理反应而产生的。
3)炮弹情绪理论
情感 的生理和心理体验是同时发生的,而一种不会引起另一种。
4)沙赫特·辛格理论
生理唤起首先发生,然后个人必须找出引起这种唤起的原因,并将其标记为一种 情感 。刺激导致生理反应,然后进行认知解释和标记,从而引起情绪。
5)认知评估理论
思考必须首先发生在经历 情感 之前。事件的顺序首先涉及刺激,其次是思考,然后导致生理反应和情绪的同时发生。
情感 与生俱来,是个人的事情,从别人身上学不会,自己经历过才会懂。
说白了就是心里学 ………
所谓的 情感 学,应该是认识自己的 情感 的真实性,或者认识别人的真实 情感 ,细心的观察可以了解 情感 ,细节会透露的
恋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涉及到情感、心理、性格、沟通等多个方面,因此,通过恋爱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以下是一些例子:爱情需要付出:恋爱让我们意识到,为了得到对方的爱,我们需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关心对方并尽力满足对方的需求。沟通至关重要:恋爱时,我们需要与对方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彼此。学会包容和谅解:恋爱中难免会有磨擦和误解,学会包容和谅解对维持关系非常重要。自我成长:恋爱不仅能够带给我们幸福,还能够帮助我们成长,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不断完善自己。了解自己:恋爱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喜好和价值观,并更好地与之匹配的人建立关系。总体而言,恋爱是一个充满挑战、机遇与成长的过程,通过经历恋爱,我们可以获得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宝贵经验。
把握情感体验、提高教学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颇受关注。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各教育要素的作用,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达到由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要素和谐发展的有机统一。为此,近年来,广大思想品德教师围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有一定距离,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我们的教学还走不进学生的心里,唤不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究其原因是对教学目标理解的不到位。表现在教学中:一是教师一味强调知识教学,把教材中的知识讲出来,就算是完成教学任务;二是泛泛讲大道理,算是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是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教学内容;四是很少注意学生能力培养与训练等。这些现象或多或少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要提高教学实效,必须从落实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入手,从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做起。因为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思想品德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放在第一位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不是靠“告诉”“灌输”即能生效,而必须让主体处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经历事情,并有所选择、有所判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才有可能获得被主体认可的道德知识,获得积极的道德情感,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实施体验教学,以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感悟,在感悟中去内化知识和提升能力。而要实施好情感体验教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坚持从真实的生活出发
情感需要体验,而生活是体验的基础。真实的体验来自真实的生活。尤其知识也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把社会上的焦点、热点带进课堂。让学生认识书本里的知识是活生生的生活现象。如:九年级中的“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内容教学时,可以把我们生活的社区、村寨等的要求和规范及所取得的成就带进课堂:地区旅游胜地建设、文明村的创建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因此,思想品德教学不是外在于学生、外在于学生生命的东西,而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活动等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样,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道德需求和道德能力,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去体验,学生感兴趣,容易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他们能有所体验和感受,有话说,课堂气氛也能够活跃。
二、 要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
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要从真实的生活出发,而且要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因为学生的真实想法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起点,只有让学生在共同的道德话题和平等的对话环境中,暴露其真实的思想,在怀疑、反思、追求、探索等不确定性变化中,促进其道德认知,考验其道德水平,引导其道德实践,获得良好的道德体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 创设有利于学生体验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把若干新知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为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条件。为此,要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要着眼于教材,掌握问题设计的难度。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口。
第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兴趣性问题情境。我们的受教育者是活生生的人,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把知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领悟到人生、社会的真谛。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师空洞的说教,又能克服学生厌学的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验环境中,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文本中感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学生只有在带着问题独立感悟的过程中,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真谛,所以,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设置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独立探索、体验教学内容和教学问题,不但能培养他们理解教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更好地领悟、内化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并促进其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
“没有个性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关注学生情感,实施体验教学,通过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师生、生生间的生活联系和情感共动,来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有利于自我的构建和自主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有利于落实好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目标,实现育人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河北省武安市西土山乡河渠小学 王静《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一堂数学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技能,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更要让这个过程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一定意义上说,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传送带、催化剂。 它虽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非常有益的。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中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才是促使其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的学的动力。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情感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数学教学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情感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情感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情感因素,把情感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的运用教材,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师是可以找到情感教育的素材的。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合作探究,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就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课堂观察、口述法、书面测试、调查报告、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作业批改评语等等方式。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它独有的特点,作为我们教师要注意,不管你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关键词:真实、及时、对比、激励、表扬为主。就算批评也要语言委婉一点,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要在评价中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数学家的榜样力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能力;通过减轻学生负担,以及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等等,这些对我们学生的言、行、举、止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只要有心,处处皆教育”。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再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数学知识、情感教育共同发展的目的。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我们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一位名人说得好:“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所以说,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有富有激情、智慧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向往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时刻感受到一种知识的呼唤、智慧的启迪、人格的尊重以及情感的激发和心灵的关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