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人们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形成共识。有专家对几所大中城市在校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增趋势。因此,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是迫在眉睫。 在我国中小学中,受过专门中小学心理教育的教师极少,并且中小学各方面的工作都要落实到班级,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因而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应该是班主任。只有真正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才能为学生实实在在的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首先,班主任要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心理健康教育要同学生的年龄相结合,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式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许多班主任虽然曾经学过一些心理学知识,但对心理健康这一概念并不很清楚,更谈不上心理健康教育了。因而,也就出现了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做思想、道德品质问题采取简单的引导。例如,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原因,使不少女生自卑,缺乏自信,严重影响她们的成长。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据现代差异心理学的成果,破除封建迷信,解放思想,培养孩 子的自信心、好胜心,以激励其成才。学校应加强这一方面的培训,班主任也应加强这方面的进修,以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针对不同阶段特点开展工作。其次,在班主任工作中要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青少年学生处于心理产生急剧变化的年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尤其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以往没有或不明显的心理体验。随着生理发育而开始出现,加上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使得他们心里面临许多困惑和焦虑。班主任工作要爱护、培育和发展学生正确的自我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正确对待挫折,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与接纳别人,形成自尊、自爱、自强的积极情感,促进其人格的发展。班主任要努力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心人。再次,班主任要信任学生,要相信每个学生的独特价值,相信学生的可塑性和改变性。师生间建立的良好的信任关系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吐露自己的心声,这有利于班主任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也有利于学生接受教师的教育或建议,更好的调节自己,重塑自我。班主任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友好和睦的教育气氛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在愉快、活泼、乐观向上的气氛中,才能有效地进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是平等的这一基本原则。 当然,班主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自身必须是一名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人。也就是说,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人格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班主任不仅不能以自身心理状态的调整与人格的提升,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反而做出了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事情。据报载,有一小学班主任,因学生迟到,拧学生耳朵,致使撕裂;某中学班主任因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就让学生互相打耳光等。出现这类现象,人们往往指责这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高,而忽视了另一个原因,那恐怕也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关系。中小学班主任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心理负担沉重。美国的鲍德温研究73位教师与100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一个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的教师,本身在情绪上就缺乏安全感。在与他人交往中缺乏同情心,要让其接纳和容忍学生的不足是不可能,也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良 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苏霍姆斯基说过:“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去施加影响。”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培养青年班主任,要注意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班主任应当自觉的加强心理保健,培养耐心、豁达开朗、坦然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与情绪的调整能力,惟有如此,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教师有爱心,具有丰富的情感。只有具备爱心,才能对自己的工作及学生拥有深厚而健康的情感。这是力量的源泉之一,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二要培养自尊、自信,提高自控能力。三要善于理解别人,与别人和谐相处。四要培养良好的性格。开朗、乐观而稳重,是班主任的特殊性格要求。宽广的胸怀,积极的情绪,平易近人的态度,笑容可掬的表情易为学生接受,使学生受到感染,营造和谐、愉快、亲切、友好的氛围。五要增强心理承受与自我调控能力,学会消除精神压力。 总之,只有切实加强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才能真正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主体思想。在当代教育中,以它为主线,引发了现代教育理论课程的改革,并出现了很多有关的新教育理论,理念。如:生态教育理论,合作学习,多元智力理论…那么,我们怎样落实新课程?毫无疑问,能否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衡量尺度就是要看我们所进行的新课程是否实现了新课程的目标。所以落实新课程标准,就必然要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那么要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呢?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涵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热情、动机,更是指丰富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此可见,它可以涵盖原来思想教育目标不能包括的情绪、意志、兴趣等各种情意目标,体现了课程目标对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关注。
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落实新课程标准有着必然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新课程标准能否得到有效落实、新课程课堂教学能否真正具有意义。
(一)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果着眼于目前,则会让学生情通理顺的自觉地进入学习、探究的专注状态,学生会觉得学习不仅是乐事,而且会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会把通过学习、探索当成实现其价值的手段。因此,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会使学生欣然进入学习之境;如果着眼于长远,在新课程课堂上培养的健康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及明确的价值观,会成为学生日后人生道路上的动力器、方向盘,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使教师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幸福
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幸福与其价值实现是直接相连的,教师的价值实现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上。当学生在新课程课堂上收获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时,正是其进入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收获学习的快乐与成功之时,而这种状况会带给教师极大的欣慰满足感。而且,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会使教育教学过程由师生间的智力交往过程转化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情感都是在至诚至纯的状态下的自然渗透、影响。这种特有的情感只有在新课程目标得到实现时才能体验到,这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体验。
(三)使新课程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如前所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新课标的灵魂,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实现了这个目标,就会使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教师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幸福。新课程更会因此而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迷人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
既然新课程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着必然的联系,那么,为了有效落实新课程,就要进一步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
(一)开放、生成,让教学精彩起来
所谓开放主要是指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所谓生成,是指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更关注课堂上所蕴含的教学资源。通过“敏锐的捕捉、发现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来促成教学的动态生成。开放是生成的必要前提,只有开放,师生才能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课堂才会处处有思维的火花、精彩的表现。为达此目标,教师就要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处理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只有生成,才会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完全开放的情况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得以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有益资源、善于根据有利时机灵活的生成课堂教学,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进一步升华、积极的情感得到强化、价值观得到导引。例如,在讲“生态教育学理论”时就可以首先设计一个能让学生“开放”的问题:所谓的生态教育学指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容易使学生充分的袒露其情感与态度,接着教师就可适时的创造“生成”的条件,问题:在生态教育学中有个“限制因子定律”,就你认为,你知道的“限制因子定律”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分组分析、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思维的火花、创造性的想法,经过教师的巧妙点拨、恰当引导,就会“生成”很多精彩的解答。
(二)合作、互动,让教学生动起来
合作是互动的前提,只有师生、生生的教与学建立起一种合作的关系,才会进行有质量的互动。互动的核心是整合教学过程的各要素,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教学才能生动起来。老师在讲授“合作学习”这节内容时,将我们分成组,然后给一张纸进行实践课,模仿“瞎子,瘸子”生活,进行合作交流,并写出心得。要求:求实,准确,心得有思想,有条理。这样的问题会有效的引领学生的合作互动方向。当学生由于实践认知失衡,出现片面理解时,教师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分析,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合作互动向更深层次迈进。
(三)激趣、启思,让教学深刻起来
探究的兴趣是引起探究活动的前提,在兴趣驱使下的思维的活跃状态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最佳状态。兴趣的引发要靠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同时,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特定的情境内,教师的巧妙点拨、灵活引导,会使课堂教学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价值观与价值观的相互启发与提升的过程中深刻起来。例如,在选修《地方文化研究》中老师讲授“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某地要举办一次主题“近代以来服饰变迁之旅”的服装展示活动,现组委会邀请同学们为各个阶段设计一段解说词,具体要求如下: 1、给每个阶段定一个主题,每两个小组负责一个阶段,小组成员每人设计一篇。 2、解说词主要内容包括这个阶段服饰的特征,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所反映的地方习俗。教师可先动员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互相讨论、争辩,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同时采取成果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汇报他们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与引导。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使思维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课堂教学也会因此而深刻起来。
(四)重置情景、角色扮演,让学生主动起来
重置情景、角色扮演,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一方法就是让学生模拟生活,学习情景,让他们在特定的学习,生活情景中去感受、体验和表现。把感觉充分营造出来,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不但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文学和演讲能力,是一劳多得的好方法。当学生自然产生情感倾向和价值观的取舍的时候,我们的新教学就达到“潜移默化”的境界了,而学生的历史情节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尊重学生、鼓励创新,让评价多元起来
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的评价,评价往往会决定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学生学的状态与教师教的状态如何。往往一堂课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不当的评价造成的。不当的评价会使教与学双方均不能进入状态,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无趣,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了。而恰当的、鼓励性的、引导性的评价却会有力地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因此,新课程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实际上,新课程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生命价值的成长过程,是人作为万物之灵的本性得以逐渐展开的过程。既然如此,我们的评价就应更关注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每一个方面,我们的评价就更应多元起来。比如:鼓励学生不单讲:“你很棒!”批评学生不单讲:“你太不争气了!”…
总之,落实新课程标准,就必然要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是不言自而喻的。但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丰富的生活经验
教师在个人活动和社会交往中积累的丰富生活经验,是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条件,它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师情感教育的水平。教师情感教育素养的培养总是在一定的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教师的生活经验越丰富,他对生活的感受就越深刻,联想和想像的天地也就越广阔;教师在实际生活中接触的事物越多,他对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了解就越全面,情感反应也越强烈。
可见,相应的生活经验,丰富和深化了教师相应的内心感受,成为了教师开展情感教育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对教师来说,重视实际生活经验的形成和积累,在丰富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情感教育素养,是自外而内地发展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善于教育实践
教师的情感教育素养,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情感教育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发展,并得到不断提高的。而作为一名教师,要发展、提高自己的情感教育素养,必须善于参加情感教育的实践。教师应积极参与到情感教育的实践中去。当教师对情感教育的认识暂时达不到一定的高度时,可以深入到实践中去反思。通过实践,教师将能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对情感教育理论的认识,而这些理论又可以用来指导教师进行新的实践研究。
这样,在教育教学中,如此循环推进,教师的情感教育素养水平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与日俱增了。教师要善于同学生交往,这点是发展教师情感教育素养的根本性途径。教师在情感教育过程中进行精神沟通、情感交流和发挥个体人格的影响力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要实现有效的教育,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活动中去,都离不开与学生的对话和沟通。教师要经常通过有意识地与学生接触,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掌握学生的情感表现,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掌握和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艺术。
这不仅促进了教师情感教育素养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对情感教育的实践研究。第三,教师要善于总结教育经验,在日常的情感教育实践中,我们也曾有过不少成功的做法,这些做法,如不及时加以总结,可能将被我们逐渐淡忘;如不及时积累下来,可能会稍纵即逝。而如果善于总结教育经验,教师的情感教育素养将在这种将我们的实践与学习的理论相结合、尔后上升为一定的教育经验的不断感悟中升华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阶段。
虽然实施情感教育实践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但我们坚信,在现代教育中情感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坚持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教育理念,那将会探索出更多、更新的情感教育教学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