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方法和写作手法的区别

写作方法和写作手法的区别,第1张

写作方法和写作手法的区别

 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有什么区别,意思相近,不过一般在写作上都说写作手法,说方法的时候很少,那么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有什么区别?我整理了相关内容,具体来看一下。

写作风格和写作特点有什么区别1

 意思相近,不过一般在写作上都说写作手法,说方法的时候很少。如果吹毛求疵的说区别的话: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一、表达方式常见的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二、修辞手法种类很多,有大家熟悉的: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博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拟人、拟物),排比,设问,反问其它的互文,起兴等在文言文中用得较多,也可以了解一下。

 三、表现手法较多,较复杂,下面都是常见的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对比、衬托、抑扬、前后照应、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另外还有不少,譬如渲染、动静、创设意境、用典等。

 而写作方法可以是:自己写,抄别人的,自己写一半抄别人一半,找代 写。

  写作的几种类别:

  1、诗歌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因此诗歌可以讴歌思想,抒发情怀,可以言之有物,也可以空泛无类,但无论那一种的诗歌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强烈的情绪性。

  2、散文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即选材广泛自由,表现方法灵活多变,可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但中心必须明确而集中。

  3、小说

 小说是通过对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主要是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通过肖像、心理活动、行动、语言等描写手段来刻画人物。

  4、随笔

 随笔的主旨是写情见性,它的抒写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有时直截了当说出,有时是隐藏在文字背后。它描写的往往是人人类似经历的平凡小事,但经过你仔细体味后,会使你察觉世俗风情、感悟人生道理。随笔的形式也可以和散文媲美,虽然看上去似乎是没有中心的,但是一切文字都是围绕自己的心理来描述的,而且更加真实,给人以亲切真实之感。

  5、杂文

 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

写作风格和写作特点有什么区别2

  写作的价值与意义

  一、写作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动力

 我们知道,写作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沟通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发明了文字,有了写作,也表明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社会。写作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中华五千年写作史。写作是主体的思维活动,是信息传播的最为重要的载体。写作活动,无论是对自然本体结构和本体功能的反映,还是对人类自身认识结构和认识功能的反映,都是作者对自己认为有传播或贮存价值的信息的选择,都是对主客体知识信息量的积累与开发。人类正是在这种选择和开发中实现知识总量的积累和增殖,逐步向真理王国逼近, 使人类社会文明得以继承与发扬,逐级向高层社会文明发展。

 我们知道,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离不开科技、离不开知识、离不开先进的思想,这些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正是有了写作,才可以将科技、知识、先进思想进行广泛传播,才可以永久地传承与发扬光大,也才可能使我们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因为通过写作这样一个载体,人们就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人类的智慧和先进的思想就能得以广泛传播和继承,后人就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走得更远,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明。

 写作又是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们更好地进行社会的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国家的有效管理、社会的有机组织、人们的和谐相处,这些同样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前提,而写作作为国家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与执行,社会的教化与道德的宣传践行,都离不开写作的中介作用。所以,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代,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就明确提出“盖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对写作的经国济世的作用做了充分认识。我们知道,离开了写作,国家社会就难以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就会大大减缓。虽然,我们也看到,写作的价值也可偏离,产生负价值或价值的扭曲,但人类社会总体的力量是一种正能量,人类社会一定向真善美发展。写作的价值,也一定是积极与正面的,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写作是人的素质全面培养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重任。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教育是人才培养最主要的途径。人才培养,教育的手段多种多样,培养的内容也丰富多彩。写作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写作本体的综合性、创造性,决定了写作需要写作主体全面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写作主体在写作实践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主体全面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运作过程,是写作主体全面的素养、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经常写作的人,可使他的智能和非智能结构综合运用、全面培养。具体来讲,写作可促进写作主体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智力结构的完善与发展。也使得一个写作能力强的人,在从事其他工作时,表现出明显的智慧优势。例如他感知事物更加灵敏、分析问题更加缜密、解决问题能力更加深刻、统摄全局的整合能力更加突出、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加有效。

 通过写作的训练,大大提高了主体全面的综合素质,也使得写作成为人才全面素质培养最有效的方法。正因为如此,我国古代教育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把写作作为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手段,也把写作作为人才选拔的最为重要依据,八股取士便是最突出的表现。当下,各国人才培养和选拔同样将写作作为重要手段。美国等欧美国家文职人员选聘和我国公务员招考,同样将写作作为重要的考试科目。这从侧面也说明了,写作是个人全面综合素质的体现。写作训练全面培养和提高了主体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写作是一种严密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生产劳动。通过写作训练可提高主体思维的品质,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严谨性、丰富性、创新性。而思维能力是人的能力核心,主体的一切能力都离不开思维能力。从某种意义说,写作对思维的训练与提高具有其他活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尤其是写作思维的创造性,对提高主体的创新能力的作用可以说是其他活动难以替代。创造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有力的体现,是一个人全面素质的整合。因此,写作的训练,是提高主体的素质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三、写作是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最重要手段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生命的形态多种多样。每一个人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需要是多层次的,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等需要外,还有情感、尊重、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作为个体生命最高的需要,它显现了生命的价值和个体生存的意义。作为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但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里,写作能力作为一个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在实现自我价值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首先,写作是一个现代人所应有的基本素质,写作能力是一个人成功所必须具有的重要能力之一。余秋雨曾说:“写作是构建现代文明的重要素质。”在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里,知识的传播、信息的获得,无不需要写作这一载体。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教授在《大趋势》一书中说:当代社会应该记住最重要的大事有五件,其中之一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才,除了需要思维能力、创新科研能力、自学能力、组织协调等能力外,还需要写作表达这一交际沟通能力。离开了基本的沟通交际写作能力,我们就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难以准确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难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顺利转化和推广。因此,写作是我们人生成功的基本的保证和必要条件。

 其次,写作可作为我们的事业追求、立身之本。春秋时期的《左传》有“三不朽”之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将写作的“立言”同“立德”、“立功”相提并论,视为人生不朽、流芳百世的重要途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更加突出了写作的重要性,明确提出:“盖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其,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可见,我国古人都非常重视写作,把写作视为人生成功之要,千古流芳之途。

 确实,写作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精神生产,同社会物质生产、文化生活、个体生命发展密不可分。写作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社会发展需要大批的写作人才。一则写作可提供给人们丰富的精神食粮。不管什么时代,社会如何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精神消费随着社会的发达需求越来越多。这样从事写作的人特别是文学的创作者,因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一员。写作者也因此可通过创作获取劳动报酬、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古今中外那些文学家们,大多人不但因自己的卓越的写作才能在当时或声名显赫或位高权重,而且因自己的写作留给后人丰富的精神产品、深刻的智慧而被我们永远铭记。可以说,在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里,最先涌现出的名人应该是那些文学家们。二则,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写作人才,特别是在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从事写作的人越来越多,写作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人才或许不直接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精神产品,但在这个社会系统的有机运行中,成为必不可少的一员。他们也因此而立足于社会,将写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作为立身之本。比如各行业的文秘人员,媒体从业人员,甚至职业写作者等。现在在我国从事相关文字工作的文秘类人员不下千万,与写作相关的秘书职业也成为我国二十大职业之一。因此,只要我们有较高的写作素质,我们完全可以藉此立足社会,取得自己人生的成功。写作也成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

写作风格和写作特点有什么区别3

  写作的重要性

  一、写作能力是个人综合素养的直接体现

 一篇文章,短则百余字,长则上万字,不管字数多少,想要把作者的思路、观点详实而准确的表达出来,需要作者有绝对清晰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观点、材料来支撑文章,冰山理论

 非常好的表达出这个意思:你所看到的文章只是作者大量认知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支撑文章需要水面下大量的冰山底座,这才是所谓的“文字功底”。

  二、写作是最好的个人投资

 一个人才华再丰富,能力再突出也需要被其他人所认知,而一个人表达的方式从大的方面来讲无非两种:说话、写作。说话如私下谈话、一对一沟通或是公开演讲,就最有影响力的公开演讲而言,能够踏上讲台的人是精英中的精英,而讲话所能影响的人也局限于物理空间。

 ,当然现在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线上分享也可以让受众更加广泛。而与之相比,写作的影响力是呈指数型放大的,一篇文章写出来,只要本身有料,加上发布在合适的平台上,一篇文章可以给你带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以我自己为例,我自己有订阅报纸的习惯,偶尔也投稿文章,一篇文章写作的时间最长不过半天时间,而后续这篇文章除了带给我一点稿费之外,更多的是文章发布后我在朋友圈、在社交圈子上给我个人品牌带来的无形加分,朋友们会觉得“你写作很棒”,久而久之也会进一步促进我写作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在微信公众号发展初期,很多人借助公众号发展的春风,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其影响力不亚于一个小型媒体,也因此赚的盆满钵满,近期备受关注的武汉作家方方在其武汉日记

 有这么一段描述,很形象的说明了互联网媒体的影响力。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都是描述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图时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但它们有不同的含义和应用范围。

定义不同:

一、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主要指艺术创作中用来表现主题、情感、形象等方面的技巧和手法,例如绘画中的用色、造型、线条、构图等,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强调艺术性和审美性,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性术语,通常在艺术创作领域使用。

二、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则指在任何形式的交流中,表达者用来传达思想、情感和意图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口头表达中的语言、语调、节奏等,书面表达中的词语、语法、段落结构等。表达方式强调交流和沟通的效果,是一种普遍性的术语,适用于各种交流场合。

三、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图的技巧和方法,如修辞、描写、人物刻画、情节安排等。写作手法强调在文学创作中的实用性和技术性,是文学研究领域的术语。

总之,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都是用来描述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图时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但具体的应用场合和意义有所不同。

举例来说:

表现手法指的是文学作品中,作者用来传达情感、思想、意象等内容的手段。例如,一部小说的情节安排、角色塑造、语言运用等都可以被视为作者的表现手法。例如,夏目漱石的小说《草枕》中,通过主人公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自己内心的思考等手法,表现出了一种寂寞、迷茫的情感状态。

表达方式指的是作者在运用语言时所选择的方式,以传递某种思想或情感。例如,作者可以使用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的文学形式,或者在同一文学形式下选择不同的叙述方式、语调、语言风格等。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通过使用自白体的叙述方式,表达出了一种反叛、挣扎的情感。

写作手法指的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技巧和方法。这些技巧和方法可以涉及文学结构、语言运用、节奏把控、情节安排等多个方面。例如,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采用了多重叙述、跳跃式的情节安排、独特的语言运用等写作手法,呈现出了一种荒诞、反叛的风格。

高一(上)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 生命体验

《沁园春•长沙》

《跨越百年的美丽》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第二单元 美好感情

《<边城>节选》

《合欢树》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第三单元 人我之间

《最后的常春藤叶》

《邂逅霍金》

《一碗阳春面》

第四单元 诗歌欣赏

《再别康桥》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双桅船》

《地球,我的母亲》

《中国古代小说地发展和规律》

第六单元 诗歌欣赏

《促织》

《香菱学诗》

《群英会蒋干中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中国古代小说地发展和规律》

高一(下)教材目录:

《老王》

《项链》

《当炉女》

《回忆鲁迅先生》

《小平,走好》

《贝多芬百年祭》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为了忘却的记念》

《我有一个梦想》

《哦,香雪》

《变形记(一)》

《微型小说两篇〈在柏林〉〈走出沙漠〉》

《〈药〉评点》

《阿房宫赋》

《诗词四首》(《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八声甘州》柳永,《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登快阁》黄庭坚)

《项脊轩志》

《黄州快哉亭记》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

《律诗三首》(《书愤》陆游,《登楼》杜甫,《终南山》王维)

《绝句三首》(《从军行(四)》王昌龄,《过华清宫(一)》杜牧,《塞下曲(一)》卢纶)

第五单元 树木花卉

《诗经•秦风•蒹葭》

《种树郭橐驼传》

《病梅馆记》

《诗二首》(左思《咏史》、陶渊明《饮酒》)

(一)现代文主旨

应该紧扣“知全貌、抓主旨、理思路”这九个字来做好高考现代文阅读题。

1、知全貌

“知全貌”就是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就要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也就是说要"整体阅读",大体浏览一二遍,了解文章的话题是什么,写作的对象是什么,这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也是容易忽略的环节。在这一步,要善于"借助",也就是要借助文段的题目和出处,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同时要善于借助文段的首括句、小结句、过渡句、关键句,借助经常出现的词语,借助重要的关联词。尤其要注意把观点和材料分开,看看哪里是作者运用的材料,把这些材料放到一旁,观点就水落石出了,抓住这些观点,就抓住了文段内容的核心。

如2004年北京高考第21题简答题:“(1)普希金‘独有的绘画状态’是怎样的状态?(2)作者为什么强调‘文学与图画自由融混的现象’‘中国之外惟有普希金一人’”。要正确解答这道题,就必须整体阅读全文,根据命题要求,在全文中去搜索提取信息。放眼全文,这篇文章写了文学大师擅长绘画,并且谈到东西方的区别,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艺术现象。普希金做画是在诗情之下激发出来的,是诗稿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托尔斯泰认为普希金“用诗歌思想”也“用画思想”。根据这些内容可以对普希金绘画时特有的思想状态加以概括说明。例如可以答“涌动着强烈的诗情画欲”,可以答“用诗、同时也用画思想”,可以答“由诗激发出绘画灵感”等。依据文章的倒数第二段理解可以回答第二问。总起说来,作者要强调的是东西文化的差异——古代东方写字与绘画的工具、材料差异不大,而西方写字与绘画的工具、材料完成两样;西方绘画另有一套训练方法与绘画理论;西方强调解析与分类,不推崇全能,不大讲究触类旁通——导致各种艺术之间的壁垒不容易逾越。而作者认为提倡逾越这种壁垒,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

2、抓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

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选用孙犁的《老家》。它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思念故乡,尊重故乡,却不想再回去。一是因为家里已没有亲人;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三是因为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第21题A项“‘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这两句诗,使人不禁自然联想到李白‘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本文的主旨是思乡。A项中的两句诗,都表达了共同的思乡的主题。因而是正确。B项“文章以诗开头,从梦境写起,娓娓道来,情真意切,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后两次回老家的描写,把对老家的思念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使主题得以深化。”“文化大革命”的出现并没有使主题深化。因主题是思乡,思乡之情怎样深化?让人不可思议。因而B项不正确。E项“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一席话意味深长,主要表明作者生怕被家乡父老遗忘深长。”E项和本文的主旨向背,也有损作者形象。因而E项不正确。

三、理思路

一般说,搜集信息式的文章阅读有别于专门研究性的文章阅读,其目的在于了解作者的观点、主张、态度和感情。我们根据文章的语言表述,在读通文章知其大略后,必须细察作者在文中留下的思维的痕迹,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复制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感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理清文章作者的思路,是指对文章宏观的把握。宏观把握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也不是让我们死记对文章结构分析得出的结论,而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训练、提高我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2004年高考语文辽宁试卷选用了纪伯伦的《认识自我》,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而且包含着领悟生活的哲理。《认识自我》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文章开头写“认识你自己”,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这一部分的感情脉络是“从开始的自我怀疑到产生决心重新认识自我的念头”;“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这一部分的感情脉络是“在与名人的外貌特征的比较中寻找自我”;文章结尾“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啊!我的灵魂万岁! 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这一部分的感情脉络是“最终获得信心,认定自我”。

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第18题:“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我们可以概括为:“从开始的自我怀疑到产生决心重新认识自我的念头,然后在与名人的外貌特征的比较中寻找自我,最终获得信心,认定自我。”第21题:“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我们也可以概括为: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感知了文章的全貌,把握了全篇的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解答文章后面的问题,就如顺风行船,事半功倍。如果我们不在这方面下功夫,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文章,似懂非懂,就急于解答后面的问题,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答错。

(二)现代文写作手法

记叙文

1、人称的确定:

第一、二、三人称。较少用第二人称,一般是便于直接抒情,拉近与读者距离。

2 中心的归纳:

通过 (什么人干什么)表达(思想感情)

3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4 写景的作用:(1)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2)描写——景物,表达——感情。(3)推动情节发展

5 记叙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6 记叙的线索:关注情线

7 详略的处理:详略的处理是为了突出中心

8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1)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议论往往升华主题

(2)关注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景物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9、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

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

10、语言的赏析

如果考句子的作用,首先明白结构作用,

其次重点分析内容。

方法:看是人物描写,还是景物描写,再具体分析。

从动词、形容词、修辞,语言的通俗易懂、

幽默诙谐的角度进行分析。

特别是深层意思的挖掘。

(1)常用修辞:

比喻、拟人。

夸张: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反问:加强语调、强调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加深印象

排比:节奏感强,有气势,增强文章感染力。

反复: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对偶:结构相对,句式工整。

(2)看句子结构作用:

过渡(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伏笔、铺垫、照应、对照

说明文

一、说明对象及特征

二、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

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

注意说明方法的作用

四、 说明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递进

五、说明语言:

1、段、句的作用

开头(1)、结构 :交代说明对象,引出说明对象

(2)、内容:增加一些内容

中间(1)、结构:是否过渡

(2)、内容:从说明方法和说明对象来分析

结尾(1)、结构:是否有照应

(2)、内容:归纳总结

2、 哪些句子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具体分析

3、有些词句能否删去

议论文

一、论点:作者的见解或主张

1 一定是一个判断句

2论点出现的位置

出现在开头

出现在中间

出现在结尾

出现在标题

要归纳总结

二、论据

事实论椐:古今中外、面点、正反(例子)

理论论据:1、引用名言(直接引用、间接引用)

2 、作者的分析

无论是哪一种论据,都只有一个作用:证明中心论点/分论点

三、论证

1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从“大”从“小”原则)

2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3论证基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驳论方式: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四、分析议论文:段、句的作用

开头: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

证明论点

中间:是否过渡

从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尾:是否照应归纳总结

5 论证的结构:

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层层深入(递进)

五、一些题型:

1、文章从哪几方面论述?

方法:找分论点

2、补充论据(1)理论论据

---最好引用名人名言或自已分析

(2)事实论据---举名人的例子,实在不行就举自已的例子。

(名人优先)

六、一些名称:

手法----写法、表现手法

修饰手法---修辞手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67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