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集体添光彩》教学反思

《我为集体添光彩》教学反思,第1张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我为集体添光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我为集体添光彩》教学反思 篇1

 《我为集体添光彩》是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里《我爱我的班集体》中的第四个主题。纵观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在目标达成方面落实得比较到位的,体现在以下两大亮点:

 一、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在课的一开头,安排了一个“我们的大家庭”这个活动,从表面上看,这种方式很传统。实际上,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新颖的,它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心。而且学生在完成选择题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心迹,为下一步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接着,教师围绕主题设计了“小以明确优秀班集体评价标准、班集体自我反思以认识自身优劣”等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班集体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辱感,情绪也越来越高涨。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教师又设计“制定班级奋斗计划”这个环节,将学生的认知物化在纸上,让学生为实现目标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事实证明,这样的活动设计实效性确实很强。

 二、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新课标指出:儿童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孩子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有着特殊的价值。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评价集体生活,唤起学生对美好集体生活的回忆,使学生处于愉悦、积极的情感状态中,油然而生自豪感和荣誉感。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对集体进行内部评价,还通过摄像等方式引进外部评价,即对任课教师的采访,良好的外部评价更凝聚了学生的心灵。这是认识集体的第一步。“找不足”是必要的。教师启发每个学生找出自己的问题,谈如何改正,这是实现活动目标的重要途径。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荣辱都会影响到集体,从而树立集体责任感。

 整一节课,孩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又从生活回到课堂,最后延伸到课外。

 无论是孩子的认识、情感还是孩子的行为,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我想这节课是一节真实、有效的课。

《我为集体添光彩》教学反思 篇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我为集体添光彩》一课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活动“爱护集体荣誉”的第四个课题。通过本课教学活动,力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为集体添光彩的意识;懂得集体的荣誉靠大家,优秀的班集体需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道理;增强与他人团结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为此,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事前安排一位学生用照相机拍摄同学值日、收缴作业、打扫卫生等为班集体服务的照片,做成课件。此环节的目的在于随机了解学生平时的集体主义行为,从而找对教学的针对点。

 在播放音乐声中播放照片,不少学生都在课件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他们将为此而兴奋。

 我设计了“个人反思”,让学生充分认识“没有特长的同学也能为班集体添光彩”。同时,我还设计了“说说心理话”和“判断游戏”这两个活动,一是让学生知道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是为班集体增光添彩,集体的荣誉与每个人密切相关,懂得优秀的班集体需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二是“游戏”的形式,既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三是小组互动,提高学生讨论兴趣,通过各个小组交流、合作,找出了自己班集体的优点与不足,为争当优秀班集体提建议,想办法,共同制定《争

 当优秀班集体的行动方案》,让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并请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结果,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主人翁的意识。

 我播放自己课前收集学校在各项集体活动中所获的荣誉资料,让学生知道我们不仅要为班集体添光彩,还要为学校,为国家这样的社会大集体增光添彩。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按照这些教学环节讲,讲起来还是比较顺利的。教学流程自然,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我能够发挥良好的素质与主导能力,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充分发言,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教学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篇1

 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新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我教完《学弈》这篇文言文,总觉得在教学时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自主探索。

 一、以图激趣引导预习

 《学弈》一文配有一幅插图、直观、形象地表现了课文内容的重点。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通过图中人物不同的姿态、表情、想像、推测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和查阅字典,自己先逐字、逐句地试着翻译一遍。学生根据观察插图、依靠注释和联系上下文,完全可以基本上推想出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初步读通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反复朗读积极思维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

 ⑴反复朗读读准读熟

 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让他们借助注音读准生字:弈(yì),鸿鹄(hóng hú),缴(zhuó),俱(jù),弗(fú),矣(yǐ),曰(yuē);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区分和读好下列字音:弈(yì)与矣(yǐ),鹄(hú)与弗(fú),缴(zhuó)与缴(jiǎo),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读熟课文、正确断句。

 ⑵逐字精读积极思维

 翻译文言文必须做到字字落实,同时因为相当于文言文的字词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所以应引导学生逐字精读、积极思维、比较归纳、总结规律。

 课文中的“之”、“其”、“为”三个词出现一词多义现象,应引导学生在逐字精读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用法上的规律。

 三、熟读成诵创意阅读

 在学生熟读成诵、完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学生讲《学弈》这个故事。然后,教师还应当启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感悟、思考、分析、讨论如下问题:

 ⑴两个跟弈秋学下围棋的人表现有何不同,结果怎样?

 ⑵《学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后有何体会?

 经过师生平等互动,个体集体的共同感悟思考、分析讨论,达到共识:

 两个学下围棋的人在主观条件(智慧一样)和客观条件(一起向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弈秋学习)相同的情况下,却产生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两人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一心两用。《学弈》告诉我们,在学习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学习态度的专心与否决定着学习结果的好坏,因此,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地学习。同时也应认识到,如果弈秋能对一心两用的人严加管教,那么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篇2

 所谓读写整合就是平时上一篇课文时寻找到能进行的读写结合训练点,也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写”的训练内容,将阅读、写作、思维训练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训练中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教学思想。

 本单元我们学过一篇《别了,我爱的中国》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爱国人士郑振铎在一九二七年离开祖国去法国求更好的经验,更好真理来报效祖国的内容。由于写作跳离现在时间较远。在阅读之前,请同学阅读课文注释,了解作者写作时代背景。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文,结构清晰。极其让就我们五年级即将毕业学生模仿。它无论从抒情美文角度,还是从课文的结构角度,学生都可以借鉴的。尤其是课文的第二部分借景抒情部分,我要充分利用它的写作结构让学生模仿。于是我出了《再见了,我亲爱的母校》这个命题作文。

 在习作前,帮助学生列提纲:

 一、离别母校的场景:看到、听到、感受(略)

 二、回忆在母校的成长经历(详写)

 1、借景抒情(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等体现爱校)

 2、具体事例(同学间的友情、团结、互助、比赛等)

 三、心中所想、决心、誓言等(略)

 在借景抒情这部分指导学生不要为写景而写景,要写校园的景物,真实、自然、贴切,不能让人有突兀的感觉。在指导学生写具体事例中,启发他们写自己的生活,最好是三到五年级的印象特别深的,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景和事例有一定联系的,这样情景交融,增强了可读性,学生们自己在交流中,也有一定鉴赏能力,通过反复修改,他们自己也觉得在写作上有长足的进步。这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如果每篇课文都认真设计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写”的训练内容,将阅读、写作、思维训练有机的起来,从而达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训练中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会表达,不仅是口头,还运用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久而久之,他们一定会“青出于蓝,胜于蓝”,不是吗?只要有利于学生读写水平的提高,各种教学方法都可为我所用。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篇3

 《学弈》是一篇文言文,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在引导学生喜欢学文言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本课的教学中,值得以后继续尝试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有条理、有目的地学习本课文言文。

 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本课时,我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通、读顺、读懂文言文,并且指导学生如何读出韵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律美。值得一提的是,教学文言文,教师的范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指导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诱发学生的情感。

 三、 本节课围绕着“读、译、悟、背”四个环节教学,这几个环节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思路非常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活动规律。在教学本课时,老师始终只是个指导者,将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性,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来,既有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也有小组的合作学习。这样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我也发现课堂上的一些漏洞。如:在朗读课文时,应在指名学生读的时候,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就可以更好的训练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及时发现问题,以能更好的纠正。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篇4

 写完后的交流和展示很重要,学生相互交流、欣赏,在交流展示中享受喜悦。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样一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在这种情绪下,作文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习作目标有这样的表述-一“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我们从“乐于”、“自信心”、“愿意”、“分享快乐”等词中,看到了新课标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应该说,达到了这些要求,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最理想的境界。

 学生习作缺乏自我展示的平台。人都有一种潜在的需要就是要展示自我,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赏识。这一需要往往被老师所忽略,很少学生能拥有一个与别人交流的平台与空间,他们的心灵被封存,难以与人交流。因而,也难以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读者,有更多的倾听者欣赏者,学生会得到情感满足,在沟通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现,懂得写作文的意义,增强作文的社会责任感,明白习作要求。以成功促进儿童的新的作文学习。让所有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获得欣赏赞扬。

 我们在每节的作文课后都一个佳作赏析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一起来品读写得特别出色的孩子的文章或片段。这篇文章,这段话或这句话最精妙的地方在哪?把学生作文中的亮点细细地点评展示给所有的孩子听。一开始,重在老师赏析,渐渐地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点评工夫就会长进起来。这种集体的交流对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而有的文章需要交流的就不止是同学了,范围可以扩得更大。

 除了点评,相对优秀的作文我们还注意了展示。我们设置了课外的拓展作业,让学校和班级开辟一块“自留地”,自己设计自己的版面,贴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文。只要是老师评价高的或者自己认为棒的,都可以贴上去,让全班和全校的同学都来当读者,而且可以随时交流意见。还将这些作文整理装订成《沙栏小学六年级学生家乡产品推介集》,将这些作品放在班级的书架上,成了班级图书的一本。成了学校图书的一本。个别特别优秀的学生,我们指导他们积极投稿,我们还在等待孩子的文字在报纸刊物上发表出来,那时的成就感又是另一个级别了。作业的展示成了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平台。这样开放,方便易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以开放性、综合性、互动性、合作性吸引着孩子,激起了孩子们对写作的浓厚兴趣与高涨的热情。当我们用各种途径充分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展示学生的习作后,我们会发现,原来小学生作文的天地也可以是这样地广阔,这样地丰富,这样地精彩。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篇5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手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抓重点句子,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有些环节落实的较好,而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

 首先,能较好的创设情境:

 上课伊始,通过课件一分钟的展示,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分钟,但紧紧扣住时间这一概念,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为下面的学习打下感性理解的基础。接着播放《匆匆》一文的配乐朗读,舒缓的音乐,低沉的语调,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奠定了整节课那种淡淡忧伤的基调,学生在这种基调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其次,精心选用教学语言,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心灵的倾诉和思绪的流逝,语言都很美。因而在课堂上,我所使用的语言尽量与本文一致,与课堂的基调相符。如:是啊,从这些句子中我们也感触到了时光流逝的踪迹,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的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的每一刻。

 注意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

 说一说学了课文后,你想到的关于时间的诗词或格言。教学中紧扣重点,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联系在一起。

 不足之处:

 1、教学中,没能准确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散文这一体裁的文章,如能引导学生比较与记叙文,说明文的不同,会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课文。

 2、关于作者朱自清的资料,不应出自教师之手,这样便失去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及整理信息能力的大好机会。

 3、设计中虽是以读为主线,以读激情,以读导练,但在教学中读的还不够,语言的感悟还不是很到位。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篇6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主要写了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边游玩,孔子借河水来教育他的弟子们做人的道理,表达了孔子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说明了孔子是一个善于教育弟子的名师。

 这是一篇充满智慧与灵性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对学生来讲较为深奥的文章。课文以“游春”为线索,一次写了赏景,论水,言志三方面的内容,篇幅较长,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我采用直奔重点,长文短教的方法,以课文的第二部分论水为教学的重点,进行重点品读感悟。并力求还原语文的本色,以朗朗的读书声充斥整个课堂,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激情,读中升华,读中内化。论水既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这一段的学习,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教学中我尽量放大这一自然段的人文教育功能。抓住“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这一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潜心品读、披文入情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将文本与已有知识如:名言、警句、古诗、成语以及学过的课文结合起来,与生活积累结合起来,与入情入境的诵读结合起来,放大学生视野。另外,水的君子风范并不局限于文本中四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我适时抓住省略号巧设补白训练,让学生做一回孔子赞一赞心目中的水,如“有的说水在洁净了他人的同时却污秽了自己,可见他多么舍己为人!有的说滴水能穿石,可见水有恒心有毅力!还有的同学说水是特别谦虚的,有的说它胸怀很宽广……”孩子们的回答正好是对孔子未说完的话的补充。在赞水的同时,水的品行如汩汩甘泉流进了学生的心田。同时,在教学中,采用一唱三叹的方式,把“真君子”的形象定格于学生的心间。有了前面的铺垫,后面的言志水到渠成,深刻理解弟子们已经明白老师的用意,领悟了老师的教诲,人人争做君子。

 所以言志这一部分我就简单处理。其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融入了一些孔子的言论,人们对孔子的一些评价,从更深一个层次了解孔子,理解他的思想,进而想以此激发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文化的热爱,学国学,爱中华。本节课中,我极力去引领学生品读、赏读课文,真正理解课文,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他们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树立争做真君子的信念。但纵观整节课,呈现出前松后紧的态势,对课堂节奏的调控不够合理,对教学的预设不够充分,存在诸多的不足,还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篇7

 在打磨这个单元的口语交际精品课时,切身体会到口语交际课不能采用单一的“独白式”或单一的“对白式”,交际形式需要丰富多样的,才能使口语交际课生动、活泼、有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独白”、“对白”两种方式兼顾,并加以合理调配。交际内容和教学计划要统筹安排,既要有“独白式”训练,也要有“对白式”训练,还要有辅助其它的方式。

 本堂课的教学,话题一中讲故事的环节,让学生小组分享自己搜集的故事,并要求讲故事的人,要把故事讲清楚明白,而听故事的人,还要对别人的故事进行一定的评论。这种交际形式就是比较多元,让学生都有话可说,交流能力也自然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当然,也少不了个人“独白式”或者单一的“对白式”交流。在后来的故事会环节,个别学生走上讲台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故事,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口头语言展示自己准备好的故事。而在话题二中的情景模拟对话中,两个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特定情境下的交际,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当然,这两个环节中,为其他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让学生参与评价,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等等。而我这堂课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充分,一方面是学生准备不足,另外是学生这方面的经验还比较欠缺,这需要往后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

 当然,口语交际教学还重在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互动交流。上课开始,我就让学生就搜集的动物故事进行交流,让学生对动物话题更加感兴趣。在话题二中,通过创设情景,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我还搜集了比较有冲击力的伤害动物的,让学生能够明白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加上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与关心程度较深,所以也有话可讲。而在课堂教学中,我还适时调控,引导学生要学会倾听,快速把握别人说话的重点,能随机应对,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形成学生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有话说、乐于说的基础上切实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篇8

 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理解,大胆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时间,整个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做适当的指导。把所学知识由教本结构变为认知结构,把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分解,提出一个个不同类型的问题,再配备一定数量的巩固练习,形成一个学习方案,于上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以备课堂使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字里行间中都能感受到居里夫人的美丽,说的比我预想的好得多。

 但整堂课学生的朗读还不够,以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怎样使学生把对句子的理解和朗读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篇课文给我很大的启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很活,教师不是事先准备好框架,而是应该充分吃透教材后,上课应学生的情况而定,真正做到因人、因班级而宜。导学性课程应是老师先研究,再带领学生一起在课堂上研究。教师的研究要先于学生的研究,深于学生的研究。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篇9

 课前教师让学生预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经过考虑我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教学目标定为:掌握一些略读与精读的方法;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在教学伊始以这本书的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下来指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方法,用这种方法读梗概,使学生能正确的了解梗概的主要内容。接着快速浏览精彩片段,让学生思考这部分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再通过多媒体的介入加深对汤姆的认识,你最欣赏汤姆的哪一点。来引导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学生向往汤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冒险的生活假如他们去模仿的话,对他们的人身安全是否会造成威胁?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环节: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引导学生思考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背景不同,我们不应像汤姆那样去冒险,要学会理性的思考人生。在教学中能体现生的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的锻炼。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篇10

 文章刻画了让人难忘的形象:善良、心中有他人的父亲;有省悟能力、并付之于行动的“我”以及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感动、让人怀念,让人学习。本班大部分学生,绝大多数都有着较好的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但也有一部分孩子比较自私,不懂得关爱别人。这正好是一篇渗透德育的好文章,可借助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来唤醒孩子们的爱心。促使孩子们都来为别人、为社会献爱心!本校的学生有很好的一个学习习惯,就是查阅资料,特别是上网查阅资料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会通过多种途径查到相关的信息,丰富课内外知识。

 本课中,学生对于捐助眼角膜的事情可能了解得不多,可以鼓励大家借助网上资料获取相关信息,使之更多地了解有关内容,以及捐助的意义,从而对于“爱的奉献”有更为深刻的认识。通过对课标的学习,我体会的到阅读教学着力两个转化。一是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直面文本,通过阅读、理解、体验、想象,将语言文字转化为个性化的感性的生活画面、人物形象,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透过形象感悟到背后隐含的思想、精神、品质,受到情感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二是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言语材料,从而促进自身语文能力的发展。由此,本课教学应以语言文字的学习、实践为主线,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篇11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记叙,很有代表性。

 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以读贯穿课堂,在读中理解。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这样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如有关帝国主义者对修筑京张铁路阻挠、要挟、嘲笑的语句和詹天佑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部分都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只有读出感情才能帮助学生理解。

 二、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但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就会水到渠成。

 三、相信学生,放手自学。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詹天佑》这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理解并非很难,教学时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引入新课时,让学生交流收集回来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既了解了学生预习收集资料的情况,又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避免了教师介绍学生听那种被动学习的情况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教师演讲-做一个爱反思教师,欢迎大家分享。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受熊书记的委派,要我来做《爱反思》的发言,实在有些惶恐。我也不知是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需要反思,还是领导觉得我平时爱思考要我谈一点体会。上意难为,我就说说自己的感悟吧。

 首先,我来说说和我有关的两个事例。一是暑期跟师傅学车。说实话,教我们的师傅自身技术很棒,教学也很认真,他的学员考试通过率也挺高,但学员们好像都挺疏远他。据我的观察,师傅教学时不怎么考虑学员的感受,也不管你爱听不爱听,动不动就训人。二是暑假期间,我班的学生自发组织搞了两次大型的聚会,给我打过电话邀请的都是那一些我平时觉得学习不那么努力的同学。

 其实,这两个事例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尤其当我转换角色再去想这两个事例时,给了我更多的感悟。我也相信这样的事在其他老师的身上发生过。这就告诉我们,“人无完人”,我们教师要善于及时审视工作中的得与失,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说明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由此可见,只有不断反思,教师才能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也成就教师自己。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做一个有思想、爱思考的人,体现“内省—感悟—思考—行动”的自我教育理念。

 基于此,下面就结合自身说说自己的几点感想。

 一、要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也许是工作久了,经验足了,人也变得自信起来甚至有时候会自负,总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法很奏效、很完美,对自己多年以来形成的教学风格中的弱点忽略不计。甚至认为只要备好课、上好课、训练到位就万事大吉了,根本不需要去总结与反思。而事实恰恰相反,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效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二、要坚持写教学反思。

 坚持进行教学反思,把备课中的设想与上课中的实践加以比较。哪些地方值得肯定,哪些地方存在不足,能不能做得更好。学生中有哪些建议,有没有没讲清楚的地方,等等。详细记录在教案的反思栏目中,加以整理,提炼与升华,日积月累,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要反思工作中的失误。

 教师的认识要经过学生与课堂这个实践来检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允许学生指出自己的失误,不要怕丢面子。老师错了,向学生认错。学生错了,予以指正,消除疑点。要相信学生的举动是善意的,主动在学生面前认错,是教师优秀人格的体现。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时与学生产生某些误会,一旦发现,及时向学生解释,主动承担责任,这样学生就会信任你,拥护你。

 四、要拥有阳光心态,记下幸福时刻。

 写出让自己感动的瞬间,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没有感动,就没有人生的幸福体验。三年的班主任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体味得到,但我一直都秉承“用积极地心态来对待每天的工作,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的治班理念,很少将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带进课堂。我记得,二检时数学挺难,不少的同学在复习其他科时心绪不宁、垂头丧气,我灵机一动将李商隐的一句诗做了改编写在黑板上,“数学已然成追忆,只是现在已惘然”,立刻学生就释然了,投入到其他科的复习中。中考成绩出来后,我班的成绩比我预估的要好得多,我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三年坚持,三年相伴。前行路上,有你真好。感谢那些可亲的家长们,你们的付出与支持,让我的工作动力无限;感谢那些可敬的同事们,你们的理解与配合,让我的工作信心倍增;感谢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你们的成长与进步,让我的工作其乐无穷。”坚持记录使人感动的瞬间,我们自己的心态就会常处于坦然之中,终生与幸福相伴。

 总之,通过反思,教师可以重新审视、重新认识原先似是而非的东西;通过反思,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怀着一颗童心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完成教师的教学生命的循环:实践——反思——更新——再实践,永葆教师的职业青春。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伙伴教学反思优秀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伙伴教学反思优秀6篇1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三个小伙伴一起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本课教学是第二课时,课文虽长,但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中,我先从复习生字生词开始,接着让学生回顾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然后我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2—5自然段,想一想,三个小伙伴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来。这样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然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这样孩子们通过扮演角色体验其语言特点及人物情感,从中孩子们也能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最后,我又提出问题:故事读完了,你明白了什么?因为学了《识字7》,孩子们都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合作的成语和名言。所以,在这里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了。同时是我又补充了一些作为拓展延伸,在一首“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声中结束了本课。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学的也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学生们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另外,学生们在我小组合作时,有的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扮演角色,小组长也不会恰当地组织和安排,但能看得出孩子们合作的欲望很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小组合作的训练和指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伙伴教学反思优秀6篇2

 本课是“造型和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初看新教材,似乎比旧教材容易学了。但细细分析,却发觉对学生的知识性要求低了,对老师自身的素质要求却更高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因此,我在本课中借助情景的创设,以学生感兴趣的照片和绘画作品为切入点,以轻松、欢快的合作为手段吸引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想、所感表现出来,体验造型表现和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中运用了合作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本节课在寓教于乐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对美的概念在叙述的过程中有点局限,只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没有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应该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怎样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学生欣赏、赏析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高层次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中所选择的实例应符合学生的实际的事例,符合学生的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积极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应注意用词的严谨。

小伙伴教学反思优秀6篇3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我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玛莎,你的包丢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这时候自己就是玛莎了,他们会说出各种的心情:我很难过。我很伤心。我很着急。我又着急又难过。如果你是玛莎你愿意接受谁的帮助,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孩子的共鸣。换位思考的结果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了课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这可真糟糕啊!)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听到学生准确的表述,我就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糟糕”词语的教学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

 在指导学生分析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时,分角色读,读懂课文。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则用行动去关心。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玛莎以及小伙伴的询问、责怪、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通过比较、朗读,发现安东具有助人为乐、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品质。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朗读永远是课堂不变的主旋律。教学活动中,我将读贯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出感情”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情感及道理。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这篇课文里有好几个人物,让学生分角色来读,学生们非常的喜欢这种读书的方法,所以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伙伴教学反思优秀6篇4

 《小伙伴》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以春游为题材,写了几个小伙伴去春游,而其中一个叫玛莎的丢了背包后;同伴们都采用了自己的关心方式。从中,展现了儿童的情感世界是如此天真、可爱。

 一年级教学应该注重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更应该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一堂课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情趣的导入极为重要,小孩子天生喜欢看动画,用适合课文相联系的动画,可以激发小孩子对课文内容有极大的兴趣。

 在课文朗读方面,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通过角色朗读让其他同学对扮演角色的同学进行朗读评价,并把自己的想法以及朗读的处理说出来。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读给同学们听,通过这一环节小孩子们特感兴趣,积极参与评价;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处理方法,从而达到预想的效果。

小伙伴教学反思优秀6篇5

 准备了几天,就直接上自己的班级。课堂的开头挺不错的,中间部分也还行,主要抓住“三个小伙伴是怎样关心玛莎?”通过比较他们三个人的不同做法,来研读,从而让学生明白:要乐于助人,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人着想,做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小伙伴》一文中的人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小伙伴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丢失背包后的玛莎的关心。谁的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我提出了一个极简单的问题:“你们最喜欢谁?”

 “安东!”

 “我喜欢安东!”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一边高高地举起小手,一边兴奋地大声说自己喜欢安东。是啊,学生对安东将自己一大半的面包分给玛莎这一行为,都从内心给予了认可,他们幼小、纯真的心灵都被这一行为所感动。

 “为什么呢?”我接着问道。这一问,不少同学的手收了回去,有的望望周围同学,有的又将目光转到课本上,有的笑着看着我,想说些什么,可又没有勇气站起来,只有几位同学的手仍然高高地举着。这一场景与我备课时预想的差不多。因为此时学生通过阅读,只是很直观地感悟到安东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好的,但如果让他们站起来用语言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他们需要有一段时间来组织语言。于是我微笑着说:“这样吧,先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待会儿再说给大家听!”这下子可热闹了,学生都叽叽喳喳地说开来。不一会儿,不少同学的手又陆续举了起来。

 “请你先来说说看!”我请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但今天举起手的学生。

 她站了起来。“我最喜欢安东,因为他助人为乐,”她想了一会儿接着说:“我觉得他做得最好。”

 环视四周,一双小手,引起了我的注意。“今天我们班的陆一东同学第一个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真不简单!请坐!”受到我的表扬,大家都为他鼓掌。从他那甜甜的笑脸上我看到了他的喜悦,也看到了成功的表情。接着许多只小手又迫不及待地举了起来。

 “我也喜欢安东!”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因为他知道玛莎这时候肚子一定很饿了,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面包掰了一大半给玛莎吃!”

 瞧!孩子们多会分析呀!看着还有不少高举的小手,我想,此时我再说些什么不就是多余了吗?让他们各抒己见吧!

 一堂课下来,有不错的地方,但也有很多的不足。在分析人物的语句时,对于句字中的“字”挖掘得不够深,课件的制作也有所欠缺,没能让图文有机结合在一张上,从而造成了设一个问题,解答之后,又请了学生多说了一次,比较罗嗦,不够简洁,这说明: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多多磨课,一次不成,第二次改进,第三次再努力,一点点进步,就会“取众人之长,不己之短,”以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只要用心教,就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小伙伴教学反思优秀6篇6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而且是发生在几个孩子之间的事。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却很多。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平。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传达给孩子“这几个小伙伴从不同的方面关心帮助自己的伙伴”这样一个信息。然后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于是我以“三个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孩子在读中感受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并且通过比较知道维加和安娜是通过“问、说”的形式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而安东是通过行动来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关心,都值得肯定。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到安东的帮助对于玛莎来说是最需要的。这样让孩子自然地懂得了课文中的道理。这样也给文中的几个小伙伴准确的定位。

 要想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就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素养。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没有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把它和朗读结合到了一起。

 备课时,我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几个标点符号非常值得研究。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句子来说,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出现了“?、!、。”,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关注这几个标点符号,同时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标点符号的训练,同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我抓住安东的几个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体会安东对玛莎的帮助和关心,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安东的关心和帮助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渗透了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上处理不够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7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