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奇正相生”在国画章法布局中的释放及运用
1.1 背景
黄宾虹提出了太极图是中国书画的秘诀。
12 “奇正相生”一词的概念及由来
太极图的阴阳鱼阐述了社会自然宇宙。。。。。是在不断变化发展,此图变化发展,生生不息。黑中有白,白中有黒。相互依存,变化发展。“奇正相生”一词渊于其有变化无穷生生不息之意。
13 研究现状
在中国画章法布局中变化与统一是构图学中的重要法则,“奇”是变化,“正”是统一应使画面中的物象变活,这就需要如何适当的经营位置怎么布局使物象活起来。
二奇正相生一词在国画章法布局之中的联系及运用
2.1其词浅说
懂得“奇”字,“正”字,也就是大小,长短,上下,高低,黑白,虚实,奇偶,动静的一些对比,一幅作品里面又两个相同的场景时就要注意上下,大小,高低,黑白的一些对比,是相对来说它的大与小,长与短,上与下……把它相对的前者定格为“正”的,那么后者就为“奇”的了,黑的定格为“正”的,白的则为“奇”的了,只有使其有相互对比,才能使画面活起来,使画面动起来,画面才能活。
2.2其词与章法之间的关联
章法要先看四条边线所构成一个整体的画面,通盘筹划“置阵布势”,不能从一边、一角、一点堆积起来,先确定对全局起作用的几个大面积的东西,再逐渐打碎,以小面积的东西配搭进去。“大幅看气势”更须要树立全局观点。所谓章法,不单指构成画面的形象轮廓,色彩、墨色、浓淡、位置、经营、虚实都要计算在内,题字印章所占地位更不能遗忘,这样构图才能完整。 章法,千言万语,不外虚实、疏密、轻重、浓淡、大小、长短、横竖,同理,可体味音乐的节奏,当实则实,当虚则虚,虚不是不画,是有计划的不画,不画处仍有画,譬如音乐的休止,休止不是“怠工”,而是一支曲子的组织部分,即是“多样的统一”,也是自然法则的“矛盾统一”。为了形式上的需要,实处当虚,可以虚之,例如:山石本实,云一遮就虚;虚处当实,可以实之,例如:水本空明,添些蘅藻、舟楫、岛屿、倒影之类就实,虚虚实实,即成画面节奏。画面节奏要和主题内容思想感情紧密的结合一起,节奏是画面形式,也是作者的情感表现。章法上的“相成相破”,含有矛盾统一的意义,“成”相当于统一,“破”相当于矛盾。“统一而不变化是呆板,变化而不统一是杂乱。要统一中有变化,变化服从于统一。”整个构图以此为基本规律,多采取均衡取势,而避免对称。“画三不画四”,三是奇数,四是偶数,画偶数的物象易流于匀韵整齐,奇数即可以打破这个局面,奇和偶也是相辅相行的。“惨淡经营”方可成形式语言的美感首先来自于构图的处理上,构图受“意”的统领,发挥独特的思维想象,创造出富有“意味”的构图形式,使观赏者乐意去揣测其中的味道和意境。中国古代绘画的构图上极讲“势”的存在,如造险绝之势、造祥和之势、造平稳之势、造动荡之势、造大度之势等等,“势”乃布局之阵势也。同时,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之长盖使中国画气度雄浑、法式独特、妙趣横生。因此,不同及相同形状的结合,物类的对比、态势、节奏、排列、凝集、分割、疏散等态势,都是构图呈献的不同方式。
2.3其词在章法布局中的运用
如何安排画面的问题。作画有了题材,通过画面传达给观众,使观众接受了你的想法和美感,从构思到画面,遇到的第一关即是构图。明代谢肇润税:'市故事便立意结构。同时代的另一画家李日华说:大都画法以布置意象为第一。可见取得好的题材,还不算万事大吉,紧跟着要研究主体部分放在哪里,次要部分如何搭配得宜,甚至空白处、气势、色彩、题词等等的细节都要反复推敲,宁可没有画到,但不可没有考虑到,这种推敲布置的过程即是一种经营。画家常常不是通过一两张草图便能达到理想构图的,特别是中国画的构图,要考虑民族形式的特点,要考虑到便于发挥笔墨,便于物象的展开,既要多变化、多次层,又要求统一。北宋郭熙在所著《林泉高致》一文中提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一、高远在《芥子园画传》的山水部分,总结有构图学上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高远、深远和平远的三远法,实际上是如何表现山水境界中的高、宽、深三度空间的方法。《芥子园画传》中所说的高远,是从下面向上仰视,才觉得高远,我们今天应用透视学的观点,即把物象放在视干线上,就显得做岸兀立。在这部书中提出用泉水以助其势之高,如画雁荡山的龙激飞瀑,即应有高远之气势才好。但是书中的措泉助高,并不能把问题说得十分清楚,因为你把山画得再高,泉水画得再长,还是不及真山的千分之一高。怎样把象千例之高的大山画在尺幅之内呢?刘未对宗炳在《历代山水序》中指出,眼与山只要有了相当的距离,按照比例来画就行了,'坚划三寸就有千例之感;'舱里数尺即可体现百里之遥。比如为了夸大山之高峻,可以把人物、房屋、树木画得很小,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沈周的《庐山高图》,都是人小山大。有时也可把峰顶推出画外或隐入云层,使人不知山有多高多大,可以把下部虚起来,如画山头用云虚断山脚也有崇峻之感,即郭熙所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反之,如画极远的平川,可把上面虚起来,也会造成平川万里之势。 二、深远由前面往里画出深奥之感觉叫深远。画中进深大,造成一种具有深远空间的意境。《芥子园画传》解释加强云气有深远感,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也有所论述,水欲远足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种处理方法在表现云核秦岭'汽断巫峡时可以使用。有经验的山水画家,都觉得三远之中深远最难于体现。元代王蒙的《具区林屋图》,使用了四面环山,把幽深之溪谷层层透措,画出了难度较大的纵深之感。 三、平远景色要画出前后左右辽阔的空间。平远画法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矮山及丘陵的平远山水;一种是只有田园河流的平原大地。对于前一种画法《芥子园画传》强调用烟气加强平远之感,有了烟'气,便觉得苍茫辽阔。实际上无论高远、平远,这一点都是适用的。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就属于平远山水的类型。对于描绘平原景色的辽阔地貌,也可以用一些类似的手法,但主要还是应当利用景物的透视,如林带、田埂的透视,河流的纵横带来加强平远效果。一马平川的大地原是国画中难于奏效的画题,近代画家有用稻田波影来衬托白帆片片,也有用树木和房屋层层推远的。
所谓空白处不是无话可说,没有画意可寻了,它正是为了衬托密安部分增强空象,使它更能以少胜多,就象音乐中的休止符,使人有更多的泪旋浮想的余地,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要善于借虚以见实,前人曾提出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是很有道理的。密处在构图中要更集中,更精密地刻画,使墨、色、线充分发挥效果,对比下感到白的更白,密处更密,更突出,更加强烈地给观者留下印象,从而发挥造型艺术的特长。虚与实不可分割,是构图法的两个方面,孤立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恰当的。疏密聚散与前一节意思相近,这种变化有时也可以用疏、密、聚、散四个字来形容。密与聚是画面上的实处,疏和散是指画的虚处,正如疏可跑马,密不通风一样,观者能在画面上看出大的节奏感来。但空不是简单的空白,而是三中也有象,我们试看八大山人的花与画,常常只画一花~鸟,单纯之极,纸上留出了大面积的空白,整幅.画面空虚处,让读者自己去发挥想象,可以想象为天空,为白云,为水波,造成极大的边旋余地。但只有空白不能成画,所以还要有密处说明问题,最忌的是平均布置,如清吴历《棚天春色图》人与柳树,有聚有散,其土坡按一根S线布置,画的中部和远山,又尽量展开,以求舒散,引起观画者有山曲水幽之感,同时也为我们展示出如何处理疏密聚散的手法。计白当黑这句话也是来自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是由邓的弟子包世臣记录在《艺舟双辑》中。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因为这一规律可通画理,国画家又把他的道理转用在绘画上,与此相近的说法还有,清代华琳在《南宗抉秘》画评中所说:于通幅之留空白处,尤当审慎。中国画强调运用空白,对空白经营很用心,把它当有画的部位,同样费心思去考虑。为什么要留下一些空白呢?这好比戏剧、**中人物的潜台词,如果把话都说尽了,没留下一点潜台词,这叫做平铺直叙。画面上展现一片空间,我们会感到画家的思想在这段空间里驰骋,这在米氏的云山画中是常见的手法,一片白云横在山腰,山随云活。但邓石如的深意还不止于此,他是要求没有笔画处的白,当和有笔画处的黑一样引起重视,认真经营,让白中也有内容,有画意,而不是一块闲置没有画到的白纸。这就要斟酌白与黑的措趁和呼应,如画一条长桥卧波,桥身是黑,水便是白,桥身如何布置便很重要,讲的位置合度,可以感到桥下的流水,引起对水的联想,类似这种空白,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无话可说了,这是言外之言,物外之趣,意味无穷。艺术贵在含蓄,空白也是诸种含蓄手法之一。布置之法势如清代画家邹一挂在他所著的《小山画谱》里,提出了一个国画的构图原理,这就把画面的布置,安排为三角形的勾股方为得势。勾股的三角形,也可以是直三角和斜三角。勾股的三根线,分别称为勾、股、弦.
2.4现代国画章法布局的创新与发展
现代中国画对构图的开拓与理解有着极大的发展,呈现出几种类型的构图法。如重视写生,一些画家更加重视人物的具体环境的结合,在人物、事物和环境的典型性和视觉的真实性上下功夫。另一些画家的作品则努力开拓传统的章法技巧,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意象空间的表现上下功夫,继承传统的长卷、立轴、屏风、扇面等各种传统构图形式。还有一些画家则从现代西方艺术的创造中得到启发,采用分割、构成、重叠的手法,表现出新的意态和新的审美追求。这三种构图法都有自身美感的因素,我们应相互吸收运用,反复推敲、精心组织、苦心经营,力求创造出新的构图形式
在一幅作品的章法布局之中怎样使画景中的物象活起来,这就需要适当的经营布局各个具体物象的位置。古人有: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通风具体言的虚与实,疏与密,开与合宾与主,大与小……都是奇与正之间的关系,在黄宾虹老先生的思想中体现,其依据太极的理念,又开创出新的章法,面貌,尤其是他依靠画家所具备的空间组织能力,以画理去打通书理,在章法布局中让其有错让,又起伏,又呼应。其中讲究的虚实结合,并发现实处取法难,虚处更难,虚实相应相生,节节有呼吸,也就犹如太极鱼黑白相应相生。
黄宾虹老先生把太极图几乎完全融入他的绘画生活之中,甚至于举手投足无不合太极图,他是现代中国画家之中将太极图原型“道成肉身”最杰出的一位,也是最自觉的将其纳入思性和创造活动中的集大成艺术家。
欧洲的西画大师如荷蒙特里安爱用方格式构图,而中国画家之所以爱用三角形构图原理,可能更符合于中国画的表意性,便于表现山水花鸟构图的上轻下重,上小下大,引力向下的心理因素。避免板到。这是就总体而言,当然构图是无限丰富的,很难作执一之论,不应使它束缚每一画家的独创性。
正和偏、板和活、齐和不齐、均衡和不均衡、对称和不对称都是艺术表现形式的对立统一规律,在构图时要随时注意它辩证相互对立的关系,从主题出发,从主要的构思去寻找主要的构图之路。新的构图方式。
三实例列举进行分析并对其做阐述
31举出案例进行分析
国画构图比其他形式的绘画作品更讲究随意性和个性化,画家在作画过程中常常是随手挥洒而不落俗套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虚实:如吴作人的《奔》为了强化黑白的对比关系画家省略牛四周可有可无的众多琐碎事件只留下几根淡淡的似有似无的线条曾托墨色浓重的牛,一实一虚赢得了虚实相应生趣的艺术性。
黑白:如八大的《鱼石图》为了强调石头和鱼的关系,在石头鱼的创作过程中巧妙地运用黑与白的关系,白中有黑,黑中有白,黑白相生使石头显的沉重,鱼赋予了生命,整个画面活起来。
32阐述
奇正是自然界绝对运功与相对的静止,两种状态的对立与统一运动富于变化而有生气,静止显的统一安定,变化与统一是构图学中的重要法则,“奇”是变化,“正”是统一。在创作中求奇正是国画章法布局不可缺少的方面。
构图布局需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自然的美感。“奇”“正”的对立与统一更应如此在对立中寻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得对立,经过提炼取舍,才能创作出新的好的奇活的构图来。
四结论
奇正也就是大小,长短,上下,高低,黑白,虚实,奇偶,动静的一些对比,在创作中求奇正是国画构图的主导方面。在对立中寻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得对立,经过提炼取舍,才能创作出新的好的,奇的,活的构图来。
作品资料
1 关于好朋友要走的诗句
关于好朋友要走的诗句 1 朋友要走的诗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山伴路图
欲往何处觅雅训?
巍巍昆仑皆惊愤。
风里鲲鹏欺大鸟,
雨中雏燕竞轻俊。
今朝我欲乘风去,
大展雄才高万仞。
横扫天下邪与恶,
一泻君子千古恨。
雪岳读书图
圣书万卷任纵横,
常觉心源极有灵。
狂笑惊散四方客,
大怒偏向虎山行。
不畏腥风吹血雨,
豪歌一曲万里晴,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寒江独钓图
天涯何处觅佳音,
世路茫茫本无心。
无情未必真豪杰,
知交何须同生根?
垂泪一别人千里,
日后寒暖各自珍。
慷慨自古英雄色,
甘洒热血写青春。
春山行旅图
惨淡岁月入梦遥,
浪迹四海悲寂聊。
风流正随鲲鹏去,
我自面壁空长啸。
万里江山皆风火,
十年胸中尽怒潮。
拼将一腔义士血,
直向云天逞英豪。
瑶台曲
青山未老头先白,
寒催游子上瑶台。
路隘沟深松悠悠,
碎珠溅玉梦里来。
凌空缥缈一飞影,
山寺高僧俱惊骇,
急奏晨钟壮行色,
高诵佛号助英才。
天山行
心洁自爱天山雪,
羞与群贼论功过。
只闻豪杰弃官走,
不见东海大潮落。
忍看壮士负离恨,
莫问青天悬日月。
巨人眼里乾坤小,
英雄心中天地阔。
乌台诗案
纵有神龙起沧海,
难赋豪情祭乌台。
恶奴群起吠尧舜,
万民齐声叹良才。
誓将寸管化长剑,
杀尽世间狼与豺。
他年若有凯旋日,
是我卷土又重来。
大树风号图
抑郁十年栋梁倾,
怒涛顿从胆边生。
一腔豪气贯日月,
疑是长虹化雄鹰。
大展经纶补天手,
激扬神鞭驱雷公。
高谈霸业伟烈在,
苍天为我起东风。
汩罗江
初闻新作已忘归,
字字落地皆生辉。
汩罗江边咏天语,
思潮如涌笔如飞。
一声长叹一声雷,
天公不怒而自威。
忽闻豪杰为贼屈,
天下英雄不胜悲。
庐山高图
同室相残何太急?
肆出狂言困雄狮。
雄狮泪别庐山时,
庐山伤心把头低。
欲捣地府无臣杵,
将上九霄揽天梯。
回首莫问风吹雨,
功过自有日月知。
李白出行图
高歌向天天相应,
纵声唤地地有灵。
曾经刀山驱猛虎,
几度火海战飞龙。
诗成万卷尽雄风,
铁流笔下恣奔腾。
何当重归长安路?
再为盛世除奸雄。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维《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相问,白云无尽时。
孟郊《古离别》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 关于好朋友的名言诗句
朋友,可以把快乐加倍,把悲伤减半。
--马库斯T西塞罗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
3 看你的朋友,就可以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
4 友情最重要的不是接收爱,而是奉献爱。
--亚里士多德
5 老朋友是最好的镜子。
--赫伯特
6 真正的友谊,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乔治华盛顿
7 没有比无知的朋友更危险的了。
--拉封丹
8 如果想交到好朋友,自己必须先成为好朋友。
--法顶
9 士为知己者死。
--司马迁
10 为了找到一个好朋友,走多远的路也没关系。
--托尔斯泰
11 人一生有一个朋友足矣,两个太多,三个就会惹来麻烦。
--亨利阿达姆斯
12 有人赞颂你,也会有人指责你。和指责你的人交朋友,远离赞颂你的人。
--犹太法典
13 真正亲近的人,不需要言语,即使多年不见,再见面的时候,友情也会一日往昔。
-- 道教
14 只有能够分享内心感受的朋友,才可以给你战胜困难的力量。
--巴塔沙葛拉西安
15 坎坷的道路上可以看出毛驴的耐力,患难的生活中可以看出友谊的忠诚。
--米南德
16 名誉,美酒,爱情,都不及可以让我感到幸福的友情更珍惜。
--赫尔曼黑塞
17 一个好朋友,当看到对方的错误时,会真诚的指出,当朋友遇到好事时,会真心
地感到高兴,当朋友遭受痛苦的时候,会守在朋友的身边,鼓励他,支持他。
--佛经
18 真正的友情就如同人的健康。在失去之前,永远无法意识到他的真正价值。
--科尔顿
19 真正的好朋友,应该在你得意的时候,只有邀请才来,在你失意的时候,会不请自来。
--伯纳尔
20 不要追究朋友的缺陷,不要泄露朋友的秘密,不要记着朋友过去的错误。只有懂得这
三点,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菜根谭
3 求关于好友离别时的诗句
无名氏 杨柳青青着地吹,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 送陈章甫 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 ,枣花未落桐阴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 ,嘶马出门思旧乡 。 陈侯立身何坦荡 ,虬须虎眉仍大颡 。
腹中贮书一万卷 ,不肯低头在草莽 。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
醉卧不知白日暮 ,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 ,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 ,洛阳行子空叹息 。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
送魏二 1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
芙蓉楼送辛渐1 其一 王昌龄 寒雨连天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送沈子归江东1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 唯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
送元二使安西1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杨柳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齐州送祖三 王维 相逢方一笑 ,相送还成泣 。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
天寒远山净 ,日暮长河急 。 解缆君已遥 ,望君犹伫立 。
送别 王维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
赠汪伦1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
参考资料:
4 描写好友离别的诗句 古诗大全
一、表达好友离别的诗词非常多,只能选取部分,具体如下:1、别董大二首唐代: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五代: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送别唐代: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6、寄人唐代: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送梁六自洞庭山》 唐代:张说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10、《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简介:1、别董大二首唐代: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赏析: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作者: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2、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五代: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赏析: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
作者: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赏析: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
5 求关于好友离别时的诗句
一个人的天空很蓝 蓝的有点忧郁
一个人的时候很自由 自由的有点孤单
一个人的日子很轻松 轻松的有点无聊
想念朋友的时候很幸福 幸福的有点难过
我喜欢生命里只有单纯的盼望 只有一种安定和缓慢的成长
喜欢岁月漂洗过的颜色 喜欢那没有唱出来的歌
更喜欢和这个看短信的人做一生一世的朋友
一辈子有多长我不知道 缘分有多少没人可以明了
这条路有多长也并不重要
就算不能陪你走到天涯海角 我却珍惜有你做我的朋友
6 好朋友要去远方,你给她的赠言是:诗句
多嘛,光李白的就很多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明代“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创作的《庐山高图》是什么主题作品?
A为其师而作的祝寿图
B为其父而作的祝寿图
C为其师而作的纪念图
D为其父而作的纪念图
正确答案:A
1 关于高洁的诗句陶渊明
关于高洁的诗句陶渊明 1周敦颐高洁质朴的诗句有哪些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他不是一个大文学家,甚至于他也不是个文学家,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名字主要是因为他是个思想家。我们大家知道中国的思想史,如果从上游往下说,汉代是“经学”著称、魏晋是“玄学”、隋唐是“佛学”、宋代以后“宋明理学”,而“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就是周敦颐。所以他主要是个思想家。但是《爱莲说》使得周敦颐尽管不是个文学家,这一篇却成为一个经典的、不朽的作品。
周敦颐
将自已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锒锒上口,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2表现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的诗句
从陶渊明田园诗谈起
在都市节奏紧张的日子里,我时常想起东晋陶渊明过的田园舒适的生活景象,他悠悠然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印入眼帘,悠哉游哉,好不潇洒……
陶渊明喜欢借酒咏诗,他在《饮酒》诗中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上面我们欣赏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我当年在泰安境内的南山当兵,闲来爬梅黄山时,时常背诵这句诗,感觉很适合我当时的情景和心境。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陶渊明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我们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3谁知道有关于高洁的名言名句啊
一、新律五一首 1 东坡吟 傲世世间无天险, 大江东去去不还。
诗情弛骋大江北, 画意纵横大江南。 大气大势大手笔, 大仁大义大风范。
梦里两人常相见, 醒来只隔数百年。 2春山伴路图 欲往何处觅雅训? 巍巍昆仑皆惊愤。
风里鲲鹏欺大鸟, 雨中雏燕竞轻俊。 今朝我欲乘风去, 大展雄才高万仞。
横扫天下邪与恶, 一泻君子千古恨。 3雪岳读书图 圣书万卷任纵横, 常觉心源极有灵。
狂笑惊散四方客, 大怒偏向虎山行。 不畏腥风吹血雨, 豪歌一曲万里晴,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4寒江独钓图 天涯何处觅佳音, 世路茫茫本无心。 无情未必真豪杰, 知交何须同生根? 垂泪一别人千里, 日后寒暖各自珍。
慷慨自古英雄色, 甘洒热血写青春。 5春山行旅图 惨淡岁月入梦遥, 浪迹四海悲寂聊。
风流正随鲲鹏去, 我自面壁空长啸。 万里江山皆风火, 十年胸中尽怒潮。
拼将一腔义士血, 直向云天逞英豪。 6瑶台曲 青山未老头先白, 寒催游子上瑶台。
路隘沟深松悠悠, 碎珠溅玉梦里来。 凌空缥缈一飞影, 山寺高僧俱惊骇, 急奏晨钟壮行色, 高诵佛号助英才。
7苏武牧羊图 塞外极目望故乡, 未见长城万里长。 空盼飞鸿传书至, 悲向苍天呼斜阳。
古筝哀奏清秋节, 铁人无泪亦凄惶。 但使此身能报国, 天涯何处不苏杭? 8暗 香 不恋世间佳丽地, 独上寒山称骄子。
狂飙过尽绝胜处, 凌寒飘香九千里。 霞光照彻万仞山, 节烈垂尽千秋史。
生来爱斗三冬雪, 报春报得万民喜。 9疏 影 世间何处寻奇葩? 一剪寒梅凌天涯。
仙客对此欲归俗, 农夫叹绝忘桑麻。 流芳千载任风雪, 独呈丹心报中华。
谁道三冬无春色, 冰山高处万里霞。 10题李迪牡丹图 花后无语荒草肥, 焉知天外无惊雷? 囊括涯内群魔乱, 难忍鼠辈称强贼。
冲天一怒寒星落, 十万义士遥相随。 长驱直入九万里, 枪林弹雨夺金魁。
11太 公 图 奥究天庭运玄武, 凶神恶煞空顿足。 神威浩荡百万年, 天马行空做羁族。
术奇才高惊圣帝, 大义绝天恸神禹。 茫茫伟烈终何限? 日月星辰照天枢。
12天 山 行 心洁自爱天山雪, 羞与群贼论功过。 只闻豪杰弃官走, 不见东海大潮落。
忍看壮士负离恨, 莫问青天悬日月。 巨人眼里乾坤小, 英雄心中天地阔。
13乌台诗案 纵有神龙起沧海, 难赋豪情祭乌台。 恶奴群起吠尧舜, 万民齐声叹良才。
誓将寸管化长剑, 杀尽世间狼与豺。 他年若有凯旋日, 是我卷土又重来。
14大树风号图 抑郁十年栋梁倾, 怒涛顿从胆边生。 一腔豪气贯日月, 疑是长虹化雄鹰。
大展经纶补天手, 激扬神鞭驱雷公。 高谈霸业伟烈在, 苍天为我起东风。
15汩 罗 江 初闻新作已忘归, 字字落地皆生辉。 汩罗江边咏天语, 思潮如涌笔如飞。
一声长叹一声雷, 天公不怒而自威。 忽闻豪杰为贼屈, 天下英雄不胜悲。
16庐山高图 同室相残何太急? 肆出狂言困雄狮。 雄狮泪别庐山时, 庐山伤心把头低。
欲捣地府无臣杵, 将上九霄揽天梯。 回首莫问风吹雨, 功过自有日月知。
17李白出行图 高歌向天天相应, 纵声唤地地有灵。 曾经刀山驱猛虎, 几度火海战飞龙。
诗成万卷尽雄风, 铁流笔下恣奔腾。 何当重归长安路? 再为盛世除奸雄。
18佟 麟 阁 苍天问我何所求? 星河惨淡大江流。 不求玉帝多封赏, 但求直取强贼头。
半生热血洒疆场, 一路高歌唱自由。 盖世何足九万里, 天纵奇才报国仇。
19猎 鹿 图 飞步凌云八千里, 多少年来无劲敌? 多少干戈化玉帛? 多少腐朽化神奇? 讲诗论经雅意高, 寻幽探微破天疑。 嘉峪关上存故迹, 犹记当年猎鹿时。
20塞上行 去年与君赋新词, 正是北雁南飞时。 漫天捷报作雪飞, 遍唱三军夺帅旗。
马上雄风振九关, 席间说笑破顽敌。 今日英魂赴九霄, 何人助我雪国耻? 21梅竹寒禽图 梅竹何日报新春? 愁绪万千萦苦身。
新晨盼得灵鹊至, 空来不为传玉音。 日暮苍鹰归幽谷, 夜半神龟泣海滨。
垂泪岂非亲骨肉, 滴血何止慈母心? 22虚阁晚凉图 悲风送君君何去? 飞鸿频传断肠句。 孤身青云何太急? 灵台不见天公怒。
未曾为君歌一曲, 万里严霜凝寒玉。 再往珠山寻隐珠, 泪水尽洒灵海路。
23枯木竹石图 风吹落叶舞晴空, 我奏狂歌唤英雄。 歌罢举杯问苍天, 苍天亦笑我精诚。
杯中自有天上月, 腹内更牵万种情。 一生大醉能几回, 何不豪饮到天明? 24超然台 万盏美酒浸衷肠, 乘醉聊发少年狂。
风流多被风吹散, 我独一人欺霸王。 踏碎九霄凌罗殿, 何须弯弓射天狼? 今日把酒邀明月, 一片诗情在汪洋。
25君车出行图 飞鸿飞落红尘中, 浮云伴我来纵横。 名利场中无功德, 坎坷路上尽奸佞。
为福万民始操戈, 莫以成败论英雄。 待到神兵从天降, 风卷残云破敌营。
26江阁远眺图 赠石重 十年常怀百年忧, 独自踏歌天边走。 天公今霄忧似我, 寒星万点漫北斗。
似水流年流神韵, 如歌岁月忆旧友。 心中几多爱和恨? 今生难得再回首。
27出 行 图 风流倜。
4求关于高洁的名人名言,出尘不染之类的
陆游自喻梅花----高风亮节
屈原自喻琼佩----洁身自好
贾岛自喻剑客----声张正义
于谦自喻石灰----洁白无私
黄巢自喻青帝----改天换地
陈胜自喻鸿鹄----志向高远
李刚自喻病牛----鞠躬尽瘁
曹操自喻老马----壮心不已
周敦颐自喻莲花----一尘不染
王昌龄自喻冰----心灵高洁
陶渊明自喻菊花----不畏严寒
名人名言
你要记得,永远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拿取。
----高尔基
宁可站着死,决不倒着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但丁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5《饮酒》中表明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
1、《饮酒》中陶潜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表明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2、《饮酒》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的一组五言古诗。陶渊明辞官隐退后,他时常醉酒后诗兴大发,书写感慨,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此诗表现了陶渊明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3、原诗的相关篇章为以下内容: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作者: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又名潜(入刘宋后改名潜),谥号靖节。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他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歌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含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虚无的“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颇为悲愤慷慨之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