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人格和人格分裂的区别?

多重人格和人格分裂的区别?,第1张

  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

)是一种心因性身人份的障碍,也即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在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中,把多重人格界定为“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一般说来,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阶段,内陆诸意识层的只有一种身份,称为主体人格。此时所有的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出另一身份的痕迹。不定期一段时候,通常是在受到精神刺激之后,可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身份,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按照后继人格的方式行事。这时,个体对过去的身份完全遗忘,仿佛从心理上另换了一个人。从一种人格到另一种人格的转化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当后继的人格开始“执政”时,原先的主体人格是意识不到的,并忘却业已发生过的事情。

  有关研究表明,多重人格的每一种人格都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它们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性别、年龄、种族、家庭特征;尚有不同的智商和视力;更甚者,有的对同一种药物竟也有不同的反应。而尤具戏剧性的是,有些人格还可相互交换意见,并合作进行各项活动。

  过去认为,多重人格在人群中的比率是非常低的。但近年的发现表明,多重人格其实并非那么少见。此症以女性为多,其发病率通常为男性的三至九倍。

  多重人格往往由情感创伤引发———特别以童年期的精神创伤为多见。其治疗方法,有格式塔疗法、精神分析法、支持疗法等。但所有疗法都离不开家人、朋友、同事等人长期而耐心的配合。治疗时尤应避免激惹病源。

  从一种人格向另一种的转变,开始时通常很突然,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其后,一般仅在遇到巨大的或应激性事件、或接受放松、催眠或发泄等治疗时,才发生转换。其实,纯粹的多重人格现象是非常罕见的,迄今为止,世界上见诸报道的,还不足50例,而我国只有一些双重或多重人格的正式报道。

  

分裂症,是一个医学上的名词,是指性格的多重性,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双重人格。

  人格分裂在学名上称为“解离症(Dissociative

Disorders)”,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里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Identity)的整体性。此类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而常见于戏剧,小说中。

多重人格  

简介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周围,有一个人,有17个名字、17种不同的装扮、17种不同的发式、17种不同的声调和面孔、17种不同的性格、17种不同的生活,您会有怎样的感觉?我想,你一定会感到非常惊异和迷惑。您首先的反应可能是不信,这太超乎我们的想象了,这能是真的吗?可是,这恰恰就是纪实体的心理分析小说《人格裂变的姑娘》中主人公西碧尔的现实。这部小说除了人名是假的,其它事实几乎都是真实、未加修饰的。她就是存在着17种不同的装扮、声调、面孔、性格和生活的那个人,活生生的人。心理学上,把这种一个人具有多种人格的现象,称做“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

)是一种心因性身人份的障碍,也即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在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中,把多重人格界定为“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一般说来,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阶段,内陆诸意识层的只有一种身份,称为主体人格。此时所有的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出另一身份的痕迹。不定期一段时候,通常是在受到精神刺激之后,可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身份,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按照后继人格的方式行事。这时,个体对过去的身份完全遗忘,仿佛从心理上另换了一个人。从一种人格到另一种人格的转化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当后继的人格开始“执政”时,原先的主体人格是意识不到的,并忘却业已发生过的事情。

  有关研究表明,多重人格的每一种人格都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它们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性别、年龄、种族、家庭特征;尚有不同的智商和视力;更甚者,有的对同一种药物竟也有不同的反应。而尤具戏剧性的是,有些人格还可相互交换意见,并合作进行各项活动。

  过去认为,多重人格在人群中的比率是非常低的。但近年的发现表明,多重人格其实并非那么少见。此症以女性为多,其发病率通常为男性的三至九倍。

  多重人格往往由情感创伤引发———特别以童年期的精神创伤为多见。其治疗方法,有格式塔疗法、精神分析法、支持疗法等。但所有疗法都离不开家人、朋友、同事等人长期而耐心的配合。治疗时尤应避免激惹病源。

人格分裂

概念:  

分裂症,是一个医学上的名词,是指性格的多重性,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双重人格。

  人格分裂在学名上称为“解离症(Dissociative

Disoders)”,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里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Identity)的整体性。此类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而常见于戏剧,小说中。

  案例

  国外报道一例患多重人格的女性病例,患者名南希。她一身兼具三个人格,除最常出现的人格“南希”外,又有“凯蒂”和“丽莲”两个人格。“南希”胆小怕事。常感焦虑和抑郁,生活中依赖性很强。“凯蒂”对“南希”和“丽莲”一无所知,似乎在一个“黑暗的地方”生活。而“丽莲”则表现得颇为狡猾、迷人和世故;“她”对“南希”的一切了如指掌;对“凯蒂”的行为也稍有了解。后在治疗中通过催眠诱导发现,“凯蒂”是从南希14岁的人格中分裂出来的,因为那一年她看到了母亲的不轨行为,于是拿起刀子杀死了母亲。其实当时她有杀母冲动,并无真正砍杀行为。但在“凯蒂”人格中,她一直以为她杀了自己的母亲。“丽莲”是南希生第二个孩子时分裂出来的人格。那一年南希的父母告诉她,他们看见南希的丈夫在路上吻了一个女人。这个消息令南希大为震怒,使她再度达到几欲杀人的程度———于是便又分裂出“丽莲”人格,以处理这种犯罪冲动。

  在一个人身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人格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心理现象。据文献报道,迄今为止只有100个得到证实的例子。具有两个或多个人格的人都有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名字,他们在表现自己不同的人格时连写字的笔迹,甚至脑电波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一个人身上出现的两种或多种人格就等于是两个或多个具有各自思想和行为方式的独立的人。下面例举了一些比较著名的具有多重人格的人。

  1.玛丽·雷诺尔兹(1793-1854)

  1815年由安德鲁·埃利科考提出的有关玛丽·雷诺尔兹身上出现的两种人格的发现,据信是历史上有关多重人格的首次文献报道。玛丽生于英国,4岁随父母迁至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定居。长大后她成了一个虔奉宗教、性格孤独和心情抑郁的女子。18岁开始她常常受到一种莫名奇妙的疾病的袭击,其中一次使得她接连几个星平视力和听力全部丧失,后来又有一次发作使她一度完全丧失了记忆,人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成了一个性情开朗、喜爱交际和常在户外活动的女子。可5个星期后,她突然陷入沉睡之中,醒来时,她又重新恢复到过去的状态,而且竟然对自己身上曾发生过的巨大变化一无所知。就这样这两种人格在她身上不定平地交替出现,直到36岁,她的第二种人格才占据绝对优势,并一直伴随到她生命的结束。

  2.安娜·温莎(?-?)

  十九世纪60年代初平安娜·温莎由于心神错乱和右手瘫痪,前往埃拉·巴罗医生处求医。巴罗发现温莎女士在使用右手时会表现出另一种人格。巴罗把它称之为"旧树桩",它同第一种人格完全不同,当温莎处于这种人格状态时,她能写诗,能绘画。当她想用左手自杀时,也是这第二种人格保护了她自己。巴罗医生注意到,处于第二种人格状态时,温莎从不睡觉,在夜晚这右手会做手势同巴罗先生进行交谈,还会写信或敲打床架呼喊护士。

  3.安塞尔·伯恩(1826-?)

  1857年安塞尔·伯恩开始患有剧烈的头痛病,该病后来导致他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并成了哑巴。可没过多久后,他竟然完全恢复了过来。他把这归功于上帝的恩惠,并决定用自己的有生之年传播上帝的教诲。在以后的30年时间里,他把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布道,另一部分花在他在罗得岛的农场上。1887年1月17日他突然失踪。当同年3月4日他"醒过来"时,发现自己正在澳洲一个小镇居住,并经营一家杂货店。自己的名字也变成了阿诺德·布朗。1890年在精神恍惚之中,属于布朗的人格再次出现,他还详细地讲述了1887年他的那段经历。虽然布朗说他似乎听说过伯恩这个人,但他却没意识到自己曾经就是伯恩。作为布朗的人格以后再也没有自动地出现过,只是在处于精神恍惚的状态中才会重现。几年后这种人格开始逐渐消失。

  4.约翰·波尔特尼(1888-?)

  1929年12月一个在洛杉矶街头流浪的男子被警察扣留,后被带到谢普德·弗朗兹医生处就医,此人自称是CJ·波尔丁。他详细叙述了自己在过去14年的生活,可对14年前,即1915年前的事情却毫无记忆。1930年3月,C·J·波尔丁再次迷失方向。当他恢复知觉时,他自称自己是约翰·波尔特尼。1888年生于都柏林(该情况得到他在爱尔兰的家人的证实)。目前正在爱尔兰军队服役,他还坚持认为这一年是1914年,一连好几个月,他一会儿陷入梦幻般的状态,一会儿又从中摆脱出来,他的人格也随之在人格1(1915年前)和人格3(1915年后)之间来回变动。另有一个弗朗兹称之为人格2的人偶尔也会出现,但人格1和人格3对人格2的活动一无所知。经过1年半的治疗,波尔特尼成功地把人格1和人格3结合起来,并回到他爱尔兰的老家。

  5.茜比尔·多塞特(假名,1923-)

  茜比尔大学毕业时,智商测验成绩为170,毕业后,她当中学教师,生活似乎很正常。但当她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由于记忆力衰退日益加重,她感到苦恼,她求助于精神病专家康纳利·威尔伯。威尔伯从茜比尔口中得知,她幼年时曾受到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亲的残酷虐待,为了使自己在心理上能适应这种境遇,茜比尔的人格早年就产生了分裂。在她身上交换出现3种新人格。在以后的20年里又出现12种人格。在这些人格中有宗教狂热者,有热爱家庭的主妇,有勾引男子的荡妇,有自称为安托瓦尼特的中心记忆型人格女子以及两个属于男性的人格。经过11年精心治疗,这16种人格慢慢地融合成一种新的、也就是第十七种人格。以后治疗停止了,她最后在纽约成了一个著名的艺术家。

  6.克里斯·科斯蒂娜·赛泽莫尔(1927-)

  由于经常发生头晕和眼睛发黑的现象,1952年克里斯·赛泽莫尔到精神病医生处接受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发现赛泽莫尔太太明显有两种人格。西格彭医生把这两种人格称之为黑夏娃和白夏娃。白夏娃,即前来求医的人格,是个虔诚的教徒,行动拘谨,说话温柔。可是黑夏娃却充分表现出白夏娃所压抑的暴躁,咄咄逼人和强烈的情欲。到治疗的第二年,出现了被称作"简"的第三种人格。1954年第三种人格又让位于第四种人格,这是一个情绪稳定,由前几种人格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人格。西格彭医生认为赛泽莫尔夫人的病已经治愈,便停止了治疗。西格彭写了一本题为《夏娃的3个面孔》的著作,大获成功,在书中西格彭详细介绍了赛泽莫尔夫人的病例。这本书后来被拍成**。但1977年,克里斯·赛泽莫尔自己撰文叙述了自己的疾病并透露自己在前23年中曾出现过多个人格。她前后总共经历了22个人格,其中9个是在各种黑夏娃和白夏娃的人格产生之前出现的。最后于1975年,她开始认识到"真正的自我",从此她的情况就一直很正常。

  7.亨利·达纳·霍克恩沃斯

  亨利·霍克恩沃斯具有6种不同的人格。其中4个产生于幼年时期,但他身上占统治地位的人格是达纳:一个勤奋,聪明,以后成为加州一个成功的企业经理。第二个人格是彼得:一个会写诗歌,常去游乐场所娱乐的青年。第三个是乔尼:一个凶暴和残忍的人,喜好赌博,嫖妓和光顾色情场所。第四个人格是费尔:此人只是在面临危机时才出现。第五个是个过渡性的人格,叫杰里,是以后埃里森医生对他进行治疗时出现的。1976年这5个不同的人格汇集成第六个人格——亨利。这第六个人格形成后,亨利曾出庭受审,原因是他在处于乔尼的人格状态时曾有酒后驾驶的行为。结果亨利被宣判无罪,因为乔尼现在不存在,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多种人格被当作辩护的手段的事例。

  8.吉娜·里纳尔迪(假名,1934-)

  1965年这名片有成就的作家因反复发作间歇性记忆消失、梦游和行为怪癖而到罗伯特·琼斯医生处接受治疗。琼斯发现她是个脾气粗暴,无同情心的年轻女子。她容易生气,容易发怒,且很多疑。在几个月的治疗中,吉娜开始提到自己曾经是个叫玛丽·森夏因的女子,这第二个人格显然表现出她童年的性格。在她身上这两种人格就像是拉锯战一样地竞相表现自己。1966年12月初,吉娜告诉琼斯玛丽·森夏因打算在12月31日自杀。可后来她未这样做。当1967年1月琼斯医生遇到吉娜时,他发现第三个叫尹芙琳的人格出现了。虽然一开始尹芙琳表现出一个十分浅薄和毫无感情的人格,但经治疗,她的情况不断得到改善。到1967年5月,病人的情况大为好转,医生便停止了治疗。现在她嫁给了一个内科医生,过着正常的生活,彻底摆脱了以前的疾病。

  9.克里斯蒂娜·彼得斯(1942- )

  5岁时由于遭到父亲的强奸和折磨,克里斯蒂娜的人格分裂成玛丽和琳达两个。玛丽是个总为别人着想的十分软弱的女孩,而琳达则藏有克里斯蒂娜的全部愤恨。可当琳达刚要做出狂暴和极端的行为时,却被第三个人格查伦所制止。1974年在试图自杀以及几次因吸毒和酗酒而被关押后,她身上的几种人格都愿意接受医生的治疗。经过几个月的治疗,两个新的人格又出现了,一个叫巴布斯,拥有玛丽的记忆,行动完全像个孩子;另一个叫迈克尔,性格比较坚强,最后的人格结合正是以此为基础。1975年10月,真正的克里斯蒂娜终于出现了,其他的几种人格则逐渐消失。从此克里斯蒂娜开始艰难地成长为一个感情丰富的成人。

  10.威廉·米利根(1955- )

  1978年12月普利·米利根因强奸俄亥俄州立大学4名女学生而受到指控。可法院又宣布他无罪,理由是他具有多重人格。属于精神分裂症的一种形式。米利根父亲是个夜总会演艺人,后自杀身亡。年幼的米利根遭受继父的折磨和性虐待,9岁时他身上就逐渐产生气他的人格。除他的基本人格外,他曾有过至少9个人格,其中包括克里森:一个富有感情和艺术天赋的3岁孩子;戴维:一个把头撞在墙上的苦恼的小男孩;阿瑟:一个英国知识分子;拉甘:一个好胜心很强的斯拉夫人;阿德兰娜:一个女性同性恋者。人们认为正是他的这个人格使得他犯了强奸罪。医生们预言在给他治疗的过程中米利根也许会显示出更多的人格——可能会导致其他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但他们对他的彻底康复有充分的信心。

  人格支配

  一个人如果拥有多重人格的话,遇到压力或危急关头,该受哪一个人格支配呢?会不会出现好几个人格争夺对人的控制权,而出现严重混乱状态呢?其实,多重人格的各个亚人格都是各自独立、彼此分开的,一种人格出现,其他人格就自动退场,所以,任何时候,都有一个主要人格占优势,人的行为也就由占优势的人格“值班”、控制,不会出现“好几个人格争夺控制权的混乱状态”。究竟由哪种人格来支配,完全遵循“哪种人格最适应当时的环境和需要,就启动和出现哪种人格”的原则。这实际上就是“适者生存”法则的心理学翻版。如果我们用“变色龙”或者“变形虫”来理解多重人格,也许会更形象、更直观。比如,用比较自信的人格,去应付具有竞争性的环境;用脆弱、神经衰弱的人格去赢得同情、获取依赖;用画家和艺术家的人格和身份,去应付上层社会等。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多重人格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通过频繁地变换人格,来适应环境的心理现象,是一种适应环境的心理努力。

  发病率和治疗

  过去认为,多重人格在人群中的比率是非常低的。但近年的发现表明,多重人格其实并非那么少见。此症以女性为多,其发病率通常为男性的三至九倍。

  多重人格往往由情感创伤引发———特别以童年期的精神创伤为多见。其治疗方法,有格式塔疗法、精神分析法、支持疗法等。但所有疗法都离不开家人、朋友、同事等人长期而耐心的配合。治疗时尤应避免激惹病源。

  早在19世纪,一些医生如D。佩雷(1840)、普卢默(1859)、阿扎姆(1887)等人就已著文指出,大多数多重人格患者将持续多年方见好转,而且非常难以治疗。然而,近年来,作为人格障碍研究的一个成果,有关多重人格患者治疗的若干原则已经问世:

实际上双重性格 是人自身多种思维方式的体现 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心理扭曲现象 一般说思维比较活跃的人 往往经受打击而变成多重性格 双重人格是多重人格的一种,是严重的心理障碍。美国精神病大词典对于多重人格的定义是这样的:“一个人具有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亚人格,是为多重人格。是一种癔症性的分离性心理障碍。” 多重人格的基本特征是,虽然同一个体具有两种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时间,只有其中之一明显。每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记忆、行为、偏好,可以与单一的病前人格完全对立。多重人格可以有双重人格、三重、四重,最多的可以达到17重人格。其中以双重人格相对多见,通常其中一种占优势,但两种人格都不进入另一方的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另一方的存在。从一种人格向另一种的转变,开始时通常很突然,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其后,一般仅在遇到巨大的或应激性事件、或接受放松、催眠或发泄等治疗时,才发生转换。其实,纯粹的多重人格现象是非常罕见的,迄今为止,世界上见诸报道的,还不足50例,而我国只有一些双重或多重人格的正式报道。 解决或控制办法:1、减轻或缓解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压力,改善生存条件。从本质上说,多重人格是一种对于环境压力的防御。 2、由于多重人格的背后,是强烈的自卑和脆弱。因此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培养自身的自信感和自强感。从小事做起逐步获得成功的感觉。 3、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4、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引导其与友善的人建立友谊。 5、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禁止家庭暴力。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很容易造成儿童的性格障碍,严重的导致多重人格症。有各种见解,众说纷纭,但是绝对不是精神分裂什么的病个人认为是好的,能让你更精明,认识事物能更完整,让你更潇洒跟智慧,让你能够感受到无比的强大,但是要正确利用到社交和生活之中,你就成为完整的人了~!!! 以下是各种说法 ---------------------------------------------------------------- 首先我们要明确双重性格的定义在医学上讲,双重人格的解释是:正常人在相同时刻存在两种(或更多)的思维方式,其中,各种思维的运转和决策不受其他思维方式的干扰和影响,完全独立运行缉筏光禾叱鼓癸态含卡 双重性格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华医学会心理健康部2004年的统计结果中,百分之三的人明显感到有双重性格,百分之十三的人感觉双重人格对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 双重人格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比较严重的影响通常来说,患者在思考问题时常常有两套思路在运转,影响了信息的采集,对于结果的选择也有不利影响:患者可能不能选择或左右不定,引发焦虑,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 下面介绍一下日常要注意的问题 1工作/学习不可以过度劳累,尤其是有些学生在自己身体十分疲劳的情况下还要硬撑,只能让自己更加劳累,在休息与继续的选择上会产生分歧,进而导致双重性格的发生 2对于历史性(已成定局的)的问题不要在多加思考了通常来说,双重性格的患者都是比较喜欢钻牛角尖的,这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结果没有任何影响,却会让患者更加痛苦 3认清自己的位置双重人格同精神分裂有本质上的不同千万不要混淆!双重人格在经过仔细的心理治疗后绝对可以康复且在家即可,但精神分裂的治疗则必须在医院进行 很多人都把自己说成是双重性格,因为他们很矛盾。这种矛盾深入骨髓。他们想活回简单的儿时,但是总也做不到,哪怕只有几步之遥。但他们的性格冲突绝对没有上升到精神分析学界定的程度,那同样很难。 人生来就是叛逆的,就是自由的。但是人们是不能容忍这些自由的。这么多亚当和夏娃随意追逐,那还不乱了套?他们必须有秩序,最好是排着队,唱着同一首歌。这些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有很多名字:法律——文化——意识形态。越来越叫人不好捉摸。人为什么要读那么多年书?很重要的是练就大家都一样的文化习性。而不是为了个性。 很多时候个性是不被阳光所允许的,他们只有寄情月光,月光很轻柔,很宽容。我们喜欢阳光,也喜欢月光,月光似乎是更多地属于自己的。 一半是阳光一半是月光,我们在徘徊中找到平衡回答完毕

1、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平常我们都是一个肉体一个人格,而多重人格分裂患者则不一样,患者体内存在超过一个或多个的人格的存在,曾经也叫“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它多与童年创伤有关,由情感创伤引发,女性更多容易受到创伤及情感方面的影响,因此男女患者比例是1:9。

2、在患者体内有主人格,也就是平常大部分时候的人格,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亚人格(若只有2个人格就称为双重人格障碍),这些亚人格平时都是各自独立的,彼此分开,一种人格出现,其他人格就自动退场,而且记忆互相不干扰,他们都不知道其他人格做了什么事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什么人格,该人格就会上场,保护主体不受伤害,趋利避害,患者总是通过在不同情况下切换不同人格来快速适应环境,使自己存活下来。

3、在美国历史上,曾经有个嫌犯:威廉斯坦利米利根(比利),犯下多起强暴案却获判无罪,只因为在精神科医生的检查中,发现他其实是多重人格分裂患者,而且还是很严重的,比利的体内竟然存在24个不同的人格,小说《24个比利》便是根据这一真实事件创作的,是一部多重人格分裂纪实小说,作家丹尼尔凯斯和比利长时间的沟通,并和其精神医生交流,最后写出了比利的故事,试图为比利正名,该书出版后销量也是不俗。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多重人格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多重人格的含义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多重人格是什么意思?

多重人格指的是一个人,对突然丧失了自己对于过去的所有的记忆内容。以一种新的身份出现,而这种新的身份,和过去的身份完全独立,不相关系。而且有独自的一些人格,记忆,行为方式,这些不同点以自身的特点而存在,两者之间,互不干扰。所以说,在临床当中,多重人格主要见于癔症性疾病,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主体身份存在。

多重人格请问具体意思是什么?

多重人格是一种心因性身人份的障碍,也即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在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中,把多重人格界定为“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一般说来,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阶段,内陆诸意识层的只有一种身份,称为主体人格。此时所有的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出另一身份的痕迹。不定期一段时候,通常是在受到精神刺激之后,可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身份,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按照后继人格的方式行事。这时,个体对过去的身份完全遗忘,仿佛从心理上另换了一个人。从一种人格到另一种人格的转化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当后继的人格开始“执政”时,原先的主体人格是意识不到的,并忘却业已发生过的事情。有关研究表明,多重人格的每一种人格都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它们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性别、年龄、种族、家庭特征;尚有不同的智商和视力;更甚者,有的对同一种药物竟也有不同的反应。而尤具戏剧性的是,有些人格还可相互交换意见,并合作进行各项活动。过去认为,多重人格在人群中的比率是非常低的。但近年的发现表明,多重人格其实并非那么少见。此症以女性为多,其发病率通常为男性的三至九倍。多重人格往往由情感创伤引发———特别以童年期的精神创伤为多见。其治疗方法,有格式塔疗法、精神分析法、支持疗法等。但所有疗法都离不开家人、朋友、同事等人长期而耐心的配合。治疗时尤应避免激惹病源。[编辑本段]产生原因在精神分析学派看来,多重人格的实质是心理过程的分离,一部分行为和经验被单独保持,彼此之间没有交流,后继的人格通常能意识到主体人格的存在,但把它看作为客体,而把自身看作为主体,当分离尚未全面时,主体人格还有可能意识到另一种人格的存在,但通常把自身看作“我”,而把另一种人格看作为“他”、“她”或“它”。可是,当分离全面进行时,主体人格便会忘却自己的身份,并由后继人格取而代之。正如心理学家P。费登所说,在这种情况下,“主体的经验类似纪觉,从中产生的‘思想’被体验为好像它是一种由外部刺激引起的‘知觉’”。后继人格和主体人格在其情感、态度、知觉和行为等方面是非常不同的,不时甚至处于剧烈的对立面。在主体人格是积极的、友好的、顺应社会的和有规可循的地方,后继人格可能是消极的、攻击的、逆社会的和杂乱无章的。J。G。沃特金斯和R。J。约翰逊的研究表明,如果个体在童年期年处的家庭环境是蛮横的和忽视的,则儿童的需要就会常常遭受挫折,从而引发愤怒或不满。如果这一环境对儿童的愤怒或不满拒绝接受,或者说在儿童的愤怒或不满出现时立即予以处罚,则儿童就会被迫压抑真正的情感,仅仅展现社会认可的遵奉行为。于是,儿童处于矛盾或冲突之中:一方面为避免处罚而压抑真正的情感,另一方面被压抑的情感并未消失,而是想千方百计出来表现一番。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只有通过创造想象中的游戏伙伴,即把自我中的有些部分体验成客体,借此与孤独或寂寞作干斗争。尔后,凡那些无法为父母或其他成人接受的行为,或者经常受到处罚的冲动,便函有可能被分离出来,压抑入想象中的游戏伙伴之中:我是好人,他是环人。这里,“我”是主体人格,“他”是另一种人格或后继人格。此时,主体人格尚能意识到另一种人格的存在,把自身看作为主体,把另一种人格看作为客体。但是,当挫折继续时,当愤怒或不满因为不断的拒绝或惩罚而变得日益增强时,这引愤怒或不满就会越来越多地被压抑入分离的人格部分。为了保持这些被压抑的东西,后继人格和主体人格之间的“隔墙”就会加厚,并且就得不可渗透。慢慢地,主体便不再意识到它的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青春期,环境对个体的外部要求有可能变得更大。对个体来说,由这些外部要求引发的挫折和不满也不可能变得更多。于是,在“隔墙”的那一边,被压抑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所占“空间”就会越来越大,从而削弱了主体人格。由于那个被隐匿和分离的人格强烈要求表现自己,它就会周期性地接管主体人格,成为后继人格。这种接管方式是以激烈的和交替的人格变化表现出来的,具有周期性的性质。当后继人格在一特定时间接管主体人格时,它的攻击和憎恨,以及其他主体人格无法接受的紊乱行为,会变得格外明显。极端的表现是:如果这种后继人格指向他人,便会导致杀人;如果指向主体人格,便会导致自残或自杀。当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表现出这种三性的行为。

多重人格是什么?

多重人格症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非常不同的人格。此类患者行为的差异无法以常人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的不同行为来解释,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人,每个人格有其个别的姓名,记忆,特质及行为方式。

通常原来的人格并不知晓另一个人格的存在,而新出现的人格则对原来的人格有相当的了解。新人格的特质通常与原人格特质相当不同,如原人格是害羞,压抑的,新人格可能是开放,外向的。

指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具有两种或多种人格身份。这些人格身份往往互相矛盾、对立。换种说法,也就是性格多变的意思。如白天有一种行为,夜里却有另一种相反的行为。

对正常人来说,实际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多重性格。 我们以前说的人格分裂,才是真正的多重性格, 当事人会反复表现出各种迥异的性格特点。但这是大脑本身出现的问题。 正常人的大脑是没问题的,所以不会有上述情况出现。 另外,很多人把性格和气质、情绪混为一谈。也会造成错象,无以为性格会有单一和多重之分。 有些人情绪是可能多变的,喜怒无常, 但不表示性格是多重的。 有些人的气质表面上会显示它是粘液质的, 但是本质上是多血质的。这类人有时候在不同场合环境下有不同的表现,以至于人家误以为他是多重性格,实际非如此。 性格一般是稳定的, 除非遭遇强烈的刺激,或者长时期的刺激,一般不可能有变化。 此外, 某些环境下,人是可能表现得与以往不同。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平时压抑着自己真实的情感等等,在一定环境下释放出来,以至于让人以为他性格多重。比如有些白领平时衣冠楚楚,下了班去狂欢夜生活,表现得很粗俗;又比如有些人平时很斯文,但是私下对老婆却有虐待倾向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145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