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情感目标怎么写

教学的情感目标怎么写,第1张

要写好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目标,需要从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方面分析。

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

一、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感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情感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三、表现为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情感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情感需求

从需求层次角度来讲情感对人而言也是一种需求,这种需求也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温饱需求,在这个阶段人的情感需求是一种渴望交流和认可的一种状态;人在无助的时候,和在接触新环境的时候这种情感最强烈。

第二个阶段:社会需求,一个人在社会中作为一个个体来讲,他有他的社交圈,他和外界沟通的同时就是一种情感的释放,这种释放当外界给予肯定时情感就为正,心情就好,反之就不好。

第三个阶段:自我需求的实现,在这个阶段人基本是控制情感的,为什么这样讲,是因为他们对情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去帮助其他人去平衡因情感应发的一些问题.比如:心理专家等。

情感从需求来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但这三个阶段是随着外界的条件和你自身的修养等这些必要的因素而随时转换的,换句话讲就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可能处在情感需求的一个或多个阶段,不论身份地位,有钱或是穷人,因为需求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情感也不会相同。

教学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初中 语文教案 设计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1

教学内容

义务 教育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语文 八年级 下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 方法 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故事 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释。)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1)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全班齐读。

(3)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4)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5)故事复述。

2议一议

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 文章 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三、模仿表演,体验 反思

1、模仿表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2、体验反思

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四、 总结 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课外延伸

①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 造句 。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②写一篇 读后感 ,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③课后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不可不学学习的必要性正面描写

劝现身说法学习的可能性人物对话

结友而别鲁肃的言行侧面烘托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2

教学内容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 文化 、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的部分,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 散文 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磁带、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起鲁迅,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谁来 说说 鲁迅

2、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背景音乐)

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生质疑)

二、整体感知:

1、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与《山海经》又有什么关系,让鲁迅对他有这样深的感情,让我们带着疑问速读课文。

2、说说阿长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人

(生预设:无知、淳朴、善良、粗鲁……)

3、师小结:

总之,阿长是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

三、拎出线索:

1、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

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讨论: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句。

(随机板书: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四、精读买《山海经》部分

1、我们知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从对阿长的憎恶到最后对她产生一生的敬意和怀念,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而促使鲁迅有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给“我”买《山海经》)

2、轻声朗读课文19—29段,四人小组讨论把最能打动“我”的 句子 找出来,说说理由,写上旁批。

3、学生反馈

预设:

A、“过了十多天,……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出示幻灯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她对孩子的心思观察的多么细致,对孩子的愿望多么体贴,为了满足孩子的正当愿望又是那样认真,郑重其事。)

a 、齐读这一句,最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是哪几个字(三哼经)

b 、一个文盲,但却能为“我”买来心爱的书,可见他是很关心“我”,在乎“我”的感受,正是从这三个字中,可以想象她都遇到了什么困难(生想象,并指名说)

c 、阿长为“我”买一本书可谓是历尽千辛万苦,但他总是把痛苦六在自己心中,而把喜悦传达给我,哪位同学愿意用朗读把阿长的喜悦传达给我们(生读——生评价——生再读——再评价)

B、“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出示幻灯

a 、此时,我的心情如何程度有多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读)

b 、如果换做是“我”的父亲或是母亲为“我”买来《山海经》会有这种感觉吗为什么

c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

(生反馈)

d 、师小结:正是因为这是令我念念不忘的书,而且是我一直不以为然的阿长为我买的,使我对他产生的新的敬意。

C、“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出示幻灯

a 、齐读,为什么说长妈妈具有伟大的神力

b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一种体验

(生自由畅说)

c 、到底是什么让长妈妈有这样伟大的神力呢

(善良、纯朴、关心孩子)

d 、朗读指导

e 、师小结:

正是这种善良、纯朴的优秀品质,让制作粗拙的《山海经》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而且影响了我的一生,让长妈妈成了“我”最怀念的人。

五、情感升华

出示幻灯:“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灵魂!”

1、指导朗读

2、此时你还听到了鲁迅怎样的心里话,请用自己的语言为课文换一种结尾。

(生练笔)

3、小结:

是啊,这样一个纯朴善良的人,怎不让人产生敬意和怀念呢!而这篇文章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了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福。

六、布置作业

在鲁迅先生的眼里,长妈妈和《山海经》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讲,没有长妈妈就没有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所以,这四本书就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以至得到《山海经》后,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

1、隐鼠一事,文中出现了好几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发材料)

教师读《狗猫鼠》的片断。

2、《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忆童年、少年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40多岁了,所以取名为《朝花夕拾》,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希望同学们能抽出时间去读一读。

3、认真研读《阿长与山海经》里面的其他故事。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3

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

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

2、教学设想:

文言文教学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语言精炼,意境优美,犹如诗词一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诗词来学因此,教学本文,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外,重要的是,在品读和赏析中了解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体会作品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3、 教学方法 :

①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②加强对文章的朗读、欣赏、体味

4、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本注解,了解课文大意,并划出难以理解的词句

②要求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地理的、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等等),并将搜集到的资料提供给老师,由教师选择应用于备课之中

③教师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下载相关、视频文件、文字材料,以制作课件、编辑拓展阅读训练题目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伴随着背景音乐,多媒体展示一组与“三峡”有关的:自然风景、三峡工程、各种字体写成的《早发白帝城》书法作品)

师伴随变换的画面解说:长江孕育了中华丰厚的文化,而长江上的三峡,则以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文人画家无尽的灵感和情思,从而创作了无数不朽的艺术作品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篇文学作品——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

(多媒体显示课题)

二、了解相关资料

(多媒体显示下列互联网搜索到的材料)

1、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2、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

3、《水经注》:郦道元收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并结合自己的游历见闻为《水经》(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非常简略)作的注释该书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 传说 等,是我国古代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多媒体播放配乐配图的课文朗读)

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在听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内容美

2、教师提示生字的读音和句子朗读的节奏,学生再进行朗读体会

3、教师提示本课需重点掌握的字词(多媒体显示下列内容)

l生字:阙(quē)嶂(zhàng)曦(xī)巘(yǎn)属(zhǔ)引哀转(zhuǎn)

l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l一词多义:自三峡三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l重点实词:沿溯阻绝乘奔御风哀转久绝素湍绿潭

四、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六)课文内容结构分析:

教师提示:课文五个段落,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来表现三峡的优美壮丽景色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①第一段围绕“山”来写景,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②后四段以“水”为核心来写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各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师生总结(多媒体显示板书)

中心景物景物特点

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夏——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水春冬——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2、品析美景,领会美情:

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例句,用“三峡的美,你看,”的形式说一句话

(多媒体展示例句: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多媒体出示板书)

三峡的山:雄壮美

三峡的夏水:奔放美

三峡的春冬之水:秀丽美

三峡的秋水:凄婉美

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课文,努力读出课文中蕴含的“美”来

五、拓展阅读和训练

1、师:“三峡”以其优美的景色,成为众多文人吟咏歌颂的对象,课前我们展示的书法作品——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也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诗歌的内容与本课对三峡的描写也有相应照的地方

让学生齐声背诵《早发白帝城》(多媒体同时展示诗歌的内容)

(七)分发“同类文拓展阅读”材料(附后),学生通过自主、互助的方式完成

六、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再搜集其他三峡、写三峡风光的诗句、与三峡有关的传说等,对其中的文字材料进行专题摘抄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4

教学目标:

1 积累字词

2 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学会品评重点语句。

3 感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教具:PPT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

教学难点:赏析重点语句,理解人物形象

关键:引导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形成自己的认识。

教学手段: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一、自由交流: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我所知道的托尔斯泰”为题,进行交流。交流围绕三个重点展开,生平、艺术成就、见解与思想,约5分钟,5分钟后,请同学代表发言。

二、教师小结并导入: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下面,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三、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黝黑 滞留 愚钝 禁锢 轩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炽热 颔首低眉 广袤无垠

2、解词:

器宇、鹤立鸡群、正襟危坐、禁锢、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一)研读课文第一小节:

1、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读音和句子中的停顿。

2、请生齐读课文

3、思考:这段文字写了托尔斯泰哪一方面的外貌特征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写的

明确:主要表现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通过大量比喻和夸张来表现的。

4、品读: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使用比喻和夸张的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这一段文字抓住托尔斯泰面部多毛,须发浓密的特征反复描写,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不仅生动写出了托翁的特点,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二)第2——5节

刚才我们集体研读了第一小节,下面请同学们自主研读第2—5节,看一看这几节分别写了托尔斯泰哪些方面的外貌特征,是如何写的。(学生自由阅读,思考)

五、布置作业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5

教学目标:

1、深入走进文本,读懂母亲的优秀品格,读懂母亲的爱子之心。

2、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分析母亲的形象,概括母亲的品性。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欣赏公益 广告 《我为妈妈洗脚》。师:从广告中可以看出: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影响。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步感知

1、作者的母亲冯顺娣,教师引用作者《先母行述》中一段话。

2、速读课文,说说本文作者最想对母亲表达什么感情从哪里可看出来

三、解读探究

1、找一找:找出文中语句说说我为什么要感谢母亲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说一说: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的品性,请你从文中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典型事例来说一说。(教师可从“母亲对我的训练、母亲与家人相处、母亲对自己的人格”三方面加以引导概括并赏析语句)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3、想一想: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我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4、作者简介

(四)情感体验,拓展延伸

1、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请说说你自己哪些方面深受父母、师长或其他事物的影响(仿句:如果 ,如果 ,如果 ,我都得感谢 。)

(五)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母亲是一本永远也读不透的书。夜深人静之时,请撷一轮清辉,读几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吧。

推荐的文章:

三毛的《守望的天使》

朱德的《我的母亲》

王恒绩的《疯娘》

韩静霆的《母爱是船也是帆》

#高二# 导语高二本身的知识体系而言,它主要是对高一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模块的补充。以数学为例,除去不同学校教学进度的不同,我们会在高二接触到更为深入的函数,也将开始学习从未接触过的复数、圆锥曲线等题型。 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1800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1、“传”: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3、文史专名

 (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六艺:

 ①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

 ②《诗》《书》《礼》《义》《乐》《春秋》(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

 正音:善属文(zhǔ)连辟公府(bì)邓骘(zhì)璇玑(xuán)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河间相(jiān)乞骸骨(hái)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明确:

 第一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第一段)

 4、质疑、点拨

 实词:属、贯、辟、奇、就

 虚词:乃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讨

 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1)、广泛学习

 (2)、不要骄傲自满

 (3)、从容淡静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重点研读了第一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八、板书设计

 张衡传

 一、品格、文学(1节)

 二、科学成就(2-4节)

 三、政治才干(5、6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问题设置

 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

 讨论明确:

 (1)作浑天仪。

 (2)著《灵宪》《算罔论》。

 (3)铸造地动仪。

 2、默读课文3-5段,思考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1)质疑、点拨:

 实词: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虚词: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句式: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明确: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

 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默读课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

 (1)质疑、点拨

 实词: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明确:

 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党作斗争一事。“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4、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给予评价。

 明确:(板书)

 (可贵的)品格(辉煌的)科学成就(卓越的)文学才能(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讨

 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赋》。

 2、从全面发展的,提高综合素质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用锤炼的语言,从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晰,从中让我们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准备的这份张衡传教案,希望大家能多加的复习一下,相信大家对张衡传这篇文言文会理解的更加透彻。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3、鉴赏诗歌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并且能运用到实际的鉴赏过程当中。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唐宋词的创作中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趣的。但其作者多为男性,他们写的词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这一现象终于在宋代被一个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卓然不群的女词人的内心世界,来品读她的两首愁情词。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更得知其为人。大家在下面查阅了不少李清照的资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诗文。那就请你们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背景导读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全词赏析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但作为一个才华出众、情感丰富的女子难免对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的态度,所以尽管生活是满足的,李清照也常常会感到一种惆怅。这种惆怅是来自社会对女子的压抑还是由于她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不能实现,就不得而知。只是这种惆怅常常出现她前期的词中,与温馨、喜悦相互交织。她的两首《如梦令》似乎正好反映出这种复杂的情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表现了无虑、开朗活泼的性格,后一首则流露了她对年华变迁的怅惘,似乎青春也在这暮春的风雨中被摧残而消失。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醉花阴》

 但其后不久,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汴京失守,南宋建立这初,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在她那篇的《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笔调回忆了她与赵明诚烹茶赌胜、赏玩金石的欢乐,叙述了南渡后辗转流离、坎坷不尽的经历,抒发心中郁积的哀恸。由于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如今的情怀正如《武陵春》中所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作李清照居金华时。久经飘泊,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她的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触景生情,越发感到愁苦。在李清照的这一类词中没有正面描写民族灾难的场景,也没有直接呼唤英雄主义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在她心灵深处刻下抹不去的伤痕。她的词中这样写道: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

 二、《声声慢》全词鉴赏

 开篇的“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它们似乎是遗失了,又似乎本来就没有。这种心情,有点近似姜爱的所谓“人间别久不成悲”。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寻寻觅觅”的心思来。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渍、流离的经历、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担的、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开头王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紧接着写词人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乍暖”两句,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接下来,本应说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可此处不明说,却言谈酒不足以敌急风。用意上含蓄,行文上腾挪。其实,这仍是开头三句的延伸。所谓情在词外。“雁过也”三句,将上文含情未说之事略加点明。正是此时,一群征雁掠过高空,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不是喜,却是“伤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过片直承上文。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搞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极点。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紧接着,梧桐叶落,秋色愁人,细雨靡靡,更添愁绪。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最后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难道除了“愁”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心事这明明是提醒人们,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这结尾,能调动读者的思想活动,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大有“回肠九叠后,犹有剩回肠”的艺术效果。

 三、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

 2课外阅读李清照的词,了解其艺术风格。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段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两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看引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什么呢?先让我们来看几幅图画。(播放敦煌莫高窟的幻灯片)

 2、学生交流讨论,

 对,它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学生简单介绍)。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到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意思;

 尽量划出能表示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2、指名朗读(请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教师以此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各段表示中心意思的句子,教师挑中心词进行简单板书。

 塑像——精美

 艺术宝库

 壁画——艳丽多姿

 (三)深入学习课文4、5两段

 1、学习第4段

 ①指名配乐朗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感受画面内容,体会画面上主要在画什么。

 ②交流讨论,并从文中找出对应语句。

 ③朗读体会

 ④比较朗读、

 a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引导学生找动词从而体会画面女子舞姿的优美。

 ⑤学习课文第一句,由背景来感受壁画的艳丽多姿。

 2、学习第5段

 ①学生写感受看了这样的壁画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②交流所写感受

 ③学习课文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感受,那么文章的作者游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最后一个段落。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栩栩如生的画面内容。

 3、背诵4、5两段

 ①学生自己准备

 ②检查背诵情况(可由学生自己选喜欢的段落来背诵)

 (四)教师小结,渗透情感教育

 (五)布置作业 1、积累4、5两段2、上网搜集有关信息,编份手抄报3、从第3段中任选一场景,画一幅图画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解题。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课文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

 2.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①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②你对敦煌莫高窟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

 (2)讨论:①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②为什么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划出表示数量的词语)③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与重点词句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5.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2)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读第2个句子。

 (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第1句概括地说,第2句具体地说。从“最大的佛像”和“最小的菩萨”的对比中,说明工艺的精美。)

 6.指导阅读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段课文,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敦煌的壁画,像朵朵鲜花,艳丽多姿。”

 (2)说说这段课文两句话的主要意思。(第1句用比喻“像朵朵盛开的鲜花”,总说“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第2句就壁画的内容的丰富来具体说明第1句所说的“艳丽多姿”。)

 (3)让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分别用“……像……”的比喻句式和“有的…”有的……”的句式各说一句话o

 7.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 讨论:这三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8.作业:

 课后作业本第5题,(作业本)第1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用“不仅……还……”造句。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能按照课文内容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二)教学过程

 1.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说说这三段的主要意思。

 2.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

 (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

 (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

 3.教学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说说这一段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写作者站在这幅壁画前的内心感受)。

 (3)作者的感受是分几步来表达的(先总说“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再用“不仅……还……”把对壁画栩栩如生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

 (4)指导用“不仅……还……”造句。

 4.指导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找出重点词语,试着背诵:巨大的壁画池水鲜花亭台楼阁乐队少女翩翩起舞优雅端庄女子轻提舒展举到拨动好像都是活的不仅……还……

 (4)指名背诵。

 5.作业:

 《作业本》第2、3、5、6、7、8题。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 篇3

 预设目标: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发情感,搜集资料。

 1.作业(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2.告诉学生搜集莫高窟资料的网站。◆

 延伸阅读

 《莫高窟》教学设计

 一、学习《莫高窟》的准备过程

 1、预习课文,搜集与学习、生活相关的资料。

 (1)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搜集介绍莫高窟的文字和。

 (3)想想你游览过的风景区,你最喜爱哪里,当时有什么感受?

 [为了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初步学习查找资料的方法。]

 2、讨论、交流。简述预习、自学课文情况,运用资料介绍莫高窟,谈谈作者对莫高窟的感受。

 3、推荐导游,组织游人群体。

 (1)听了讨论交流,你认为谁理解课文较深刻,推荐四位同学当导游。

 (2)按老年、青年、少年儿童组织三个游人群体,其他同学自愿报名参加其中一个群体。

 (3)导游和游人分别为游览莫高窟课堂教学作准备,思考怎样介绍,怎样学习?教师担任总导游,组织导游分工,适当提出要求。

 [增强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了解,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形成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势,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学习主体的内在需要。]

 二、导游解说式课堂教学过程

 1、总导游谈话引入。

 我是大家这次游览莫高窟的总导游。我们请出四位导游作向导,由导游甲带路,主要的景物特点,分别由导游乙、丙、丁给大家作介绍。游人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导游提出来。

 2、导游甲介绍莫高窟。

 (1)介绍我国的几座石窟带领游人进入莫高窟。

 (2)投影莫高窟,让游人对照图,想象莫高窟蜂窝似的全貌,说说感受。

 [建立在教学中师生平等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把教学的本质定位在交往上。]

 3、导游乙介绍彩塑。

 (1)电脑扫描彩塑的照片。导游乙对照画面并模仿姿势。

 (2)请游人读句: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从而帮助理解神态各异。

 (3)彩塑惟妙惟肖引得游人啧啧赞叹,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让游人说说。

 (4)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导游和游人相互问答。体会彩塑鲜明的特点。

 (5)老年游人联系看到过的雕塑和莫高窟彩塑作比较,感受有什么不同。

 (6)由神态各异展开联想,加深情感体验。

 4.导游丙介绍壁画。

 (1)显示电脑扫描的壁画。

 (2)导游丙请游人观察壁画,再看课文的插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

 (3)总导游建议共同议论: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联系你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觉。

 (4)总导游请青年游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飞天的美景。

 (5)激发游人的情感,把描写壁画的第3自然段读美、读活。

 5、导游丁介绍藏经洞。

 (1)介绍藏经洞经书的多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2)请少年儿童游人表演强盗掠夺、破坏经书的动作、神态。

 (3)投影句子品读,读出自豪感和对帝国主义的憎恨。

 [学生作为导游和游人进行综合性的活动,介绍莫高窟几方面的景物特点,学习运用资料、联系生活多角度加强体验,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发展了思维,拓宽了知识面。教师作为总导游兼游人出现,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比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语言文字,把读和理解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亲切,学起来轻松愉悦,读得准确,读得生动,读得入情。]

 6、总导游主持大家议论。

 (1)请几位导游说说,介绍了莫高窟哪几方面,游人们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请自由发问,由导游解说。

 (2)请大家说说,为什么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三、小组朗读交流,获得审美体验。

 1、请同学们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相互美美地读一读,表达你对最关注的敦煌文化的喜爱。

 2、你还可以运用什么形式表达你对莫高窟的喜爱,说说看。

 3、小组汇报。

 4、评议小结。

 [尊重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创造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条件,表达自己的情感,畅谈自己的感受。]

 [总评:《莫高窟》一课教学设计注意体现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本质的定位上,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1、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

 2、创新课堂教学过程,营造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综合性活动氛围,使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体验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乐干尝试、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自己的个性。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寻找、搜集和运用资料,运用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

 3、学生以导游、游人、不同年龄游人群体出现,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并运用读、思、议、讨论交流、介绍解说、质疑问答、自悟体验、欣赏评价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调动了学生多方面智力潜能,改变了教师单向提问、分析、讲解的局面。这样的教学必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文和观赏,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在词语中正确认读多音字“佛”;结合课文或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能给各段找出重点词句,朗读、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感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教学设计流程:

 一、激趣揭题

 1、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也很喜欢旅游,还拍了一些照片,想不想看?(轻古典音乐) (长城)这是什么地方?(点击出示: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故宫)你从电视上看到过吗?(点击出示:北京故宫) (兵马俑)去过吗?

 我来告诉你,这是(点击出示:秦始皇兵马俑) (莫高窟)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点击:莫高窟,注音)一起读。它在甘肃省的敦煌市。(点击出示:敦煌,注音)一起读。谁能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课题)齐读。

 2、这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请看大屏幕。(播放录象) 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感受?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那儿看一看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其实,课文的语言描述更加优美,让我们先读为快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困难的地方可以想老师和同学请教。 检查: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会读了吗? pú sà pí pá (fó) 菩 萨 琵 琶 千佛洞 huī gé xián 金碧辉煌 亭台楼阁 拨动琴弦 (课件出示)

 A、指名读第一行,多音字:佛。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师:莫高窟里面有3000余尊佛像,所以人们又叫它“千佛洞”。 指出前两个读轻声。师领读

 B、指名读第二行。

 C、 (去掉拼音)没有了拼音的帮忙,谁会读? 女生领读第二行,男生领读第三行。

 三、第二次带着问题读课文,初步了解莫高窟的无限魅力。

 1、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请再读课文,读给你同桌的小朋友听,相互学习。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谁能把自己最喜欢的那段读给大家听?[我刚才看见你在下面读的时候非常有感情,愿意读给大家听吗?谁是咱们班的朗读高手?你来读读你最喜欢的那段。] [随机卡片蹲、尊、洞窟、拔、拨] [你真象个播音员。他太紧张了,漏下了一个字。有流利,有正确,了不起。]

 3、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课件出示)敦煌莫高窟 。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点击出示句子)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齐读。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怎样的地方才能叫“宝库”?[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

 2、为什么它能获得这样的称赞呢?自己读读第一节,(课件出示第一节)读着读着,有些词语就自己蹦出来了,告诉我们就应该称它为宝库。[可以把你想到的和周围的小伙伴说一说]

 3、谁已经找到原因了?

 A、 “1600多年”说明年代久远;(板书)

 B、 “492个”说明现存洞窟多;(板书)

 C、 “3000余尊”说明彩色塑像多:给“余”找个近义词(多)。“尊”在这里是量词。(板书)

 师:我们XX小学全校师生加起来还不到800人,莫高窟的塑像跟我们4个XX小学的人数差不多,塑像可真(多)呀!

 D、 “45000多平方米”说明壁画面积大:

 (板书)45000多平方米有多大呢?大家看看我们这个大教室,如果在墙壁四周都画上壁画,大概可以画100平方米板书演算45000÷100=450足足可以画450个大教室呀!

 师小结(指板书):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这样悠久,保存下来的塑像和壁画这样多,怪不得称它为——(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4、作为中国人,你觉得怎么样?(骄傲)能不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A、 自由读。[我感受到了你的自豪。谁能比他读得好?]

 B、老师和你们合作来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两句。 [过渡:接下来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板书:塑像 壁画)大家快速找一找,找出概括写塑像和壁画的两句中心句,用——划出来。指名回答。用一个词形容?

 (板书:精美 艳丽多姿)]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现在让我们走进莫高窟,亲近莫高窟,去看看莫高窟的彩塑像:

 (课件出示第二节)你对哪句话最感兴趣?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第二句话:最大的 九层楼(比现在的两幢教学楼还要高出一层);最小的只有十几厘米,比手掌还小。

 师:原来大大小小的塑像都是艺术品呀!其实,塑像还神态各异呢!书上没有写,老师这里有一段文字介绍呢。

 2、(出示)补充资料:敦煌莫高窟的彩色塑像神态各异,造型逼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其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游人无不赞叹。

 自由读上面这段话,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彩塑的精美?(让学生回答后上台板书,记忆库积累)齐读词。

 师:敦煌莫高窟的塑像不仅大小不一,而且神态各异,造型逼真,的确是精美的艺术品。

 (再课件出示第二节)指导朗读:敦煌莫高窟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精美”一词你读得特别好,刚才我们读到的每一尊塑像都很精美,你已经感悟到了。谁还能再来读?你突出了“每一尊”,这里有两个“每一尊”,说明无论哪一尊都是艺术品。听你的朗读,我就知道你有多喜欢这些精美的塑像了。]

 3、莫高窟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啊。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彩塑,你们现在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 播放配乐课件)。

 4、此时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老师读了这段话,看了这些画面,真想说一句:祖先真了不起。)

 (听了同学们的赞叹,我也想说:敦煌莫高窟,你就像那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的世界的东方!) [有时间的话写下来]

 六、作业自选厅

 1、上网领略敦煌美景

 2、把敦煌莫高窟精美的塑像介绍给家人听。

 3、搜集敦煌莫高窟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绘本《我爸爸》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1仔细阅读绘本中布朗爸爸做的勇敢事情,并用较完整、清晰的语言描述故事片段。

 2通过集体阅读、自主阅读感受布朗爸爸真的很棒,并大胆尝试用“我爸爸像一样”句子来描述自己的爸爸。

 3在阅读活动中,萌发爱爸爸的情感,乐于赞美自己的爸爸。

 重点难点

 重点:仔细阅读绘本中布朗爸爸做的勇敢事情,并用较完整、清晰的语言描述故事片段。

 难点:通过集体阅读、自主阅读感受布朗爸爸真的很棒,并大胆尝试用“我爸爸像一样”句子来描述自己的爸爸。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了解自己的爸爸的爱好和职业。

 物质准备:

 绘本ppt、人手一本绘本《我爸爸》、绘本操纵卡一套、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的爸爸”。

 师:小朋友们,有谁愿意来介绍下你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从名字、年龄、职业、爱好等)

 二、集体阅读——《我爸爸》。

 1出示绘本封面,引导幼儿描述布朗的爸爸基本特征。

 师:有一个叫皮特的小朋友要和大家介绍一下他的爸爸,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布朗的爸爸长什么样子?你觉得他怎么样?(没精神,不帅)

 师:布朗说,这就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不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出示绘本p,观察画面,我爸爸真的很棒!

 (1)出示大灰狼

 师:谁来了?大灰狼来到我们家门口,多可怕啊,可是,你看看,我爸爸不怕。(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灰狼都不怕)

 师: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爸爸啊?(勇敢的爸爸)那我们继续来看看,他爸爸还有什么本领。

 三、自主阅读,感受布朗的爸爸真的很棒。

 1自主阅读绘本第页到第页,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你们打开绘本,阅读到第页到第页,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布朗的爸爸又做了哪些事情,你觉得布朗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爸爸?(勇敢的爸爸)

 2幼儿与教师进行情景互动,扮演“爸爸”,梳理后续的故事情节。

 师: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布朗的爸爸是一个勇敢的爸爸?

 幼儿与教师进行情景表演,边表演边展示情景操作卡,梳理故事片段。(赶走大野狼高空绳索跟月亮比高低 跟大力士摔跤跑步轻轻松松得第一。)

 3我们看接下来布朗是怎么夸爸爸的。(出示布朗爸爸游泳的,和房子比高的,快乐的)

 4尝试用“像……一样”这句话夸一夸自己的爸爸。

 师:布朗夸自己的爸爸像马一样吃得多,像大星星一样强壮,像鱼一样游得很快,像猫头鹰一样聪明,想河马一样快乐。生活中我们的爸爸有很多本领,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来学学布朗,用“像……一样”来夸夸自己的爸爸。

 四、情感迁移——爸爸,我想对你说。

 1师幼总结:其实,我们的爸爸不一定特别棒,他就像布朗的爸爸一样,看上去可能长得并不出众,不一定很帅,不一定很能干,但是在我们心里我们依然觉得他很帅。(引导幼儿说出“我爸爸真的很棒”)

 2现在如果让你们对爸爸说一句话,你想对爸爸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让我们带着对爸爸的爱,回到家的时候,把你想对爸爸说的话说给爸爸听,好么?

 活动总结

 在《我爸爸》这个活动中,我把权利交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主动观察、发现和感受,通过自己的语言讲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首先,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我与孩子们一起交谈了自己爸爸的职业;在接下来的阅读部分,采用了集体阅读和自主阅读两种形式,让孩子们通过集体欣赏、自主欣赏感受故事内容,并且围绕皮特的爸爸做的勇敢的事情这一主线展开了活动,孩子们用较清楚、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发了幼儿的情感共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多采用更多的形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绘本《我爸爸》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2

 一、内容简介

 英国著名绘本作家安东尼布朗写的《我爸爸》,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排比句式,用孩子的口吻和眼光来描绘一位既强壮又温柔的爸爸,不仅样样事情都在行、给孩子十足的安全感,还温暖得像太阳一样。用最有力而新颖的方式,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教育。古今中外,讲述父子亲情的书籍多如牛毛,但是很少有像《我爸爸》这本书一样,以这样的角度和方式,真正撼动着孩子稚嫩的心灵。

 二、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的小朋友非常喜欢绘本故事,特别是书里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更让他们喜爱不已。因此在教师领导阅读时,把图画展示给孩子看,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让孩子通过图画感受隐藏在其背后的东西,这对孩子永远有着一种无法抗拒的魔力。《我爸爸》这本书文字简洁有趣,图画幽默夸张,精彩处更让人捧腹大笑,最后两页又让孩子在笑后感受到浓浓的父爱,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学生阅读。本设计通过引导孩子观察中的人物表情,演一演,猜一猜,说一说自己的爸爸等阅读策略,让孩子在看故事、展开想象力编故事的同时,体会对爸爸的亲情之爱。

 三、学习目标

 1.反复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图画的能力。

 2.在阅读绘本的同时,挖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模仿说话的能力。

 3.学会倾听故事,从绘本故事中体会作者对爸爸的亲情之爱。

 四、学习重点

 学会倾听故事,从绘本故事中体会作者对爸爸的亲情之爱。

 五、学习难点

 在阅读绘本的同时,挖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模仿说话的能力。

 六、学习准备

 绘本幻灯片

 七、学习流程

 课前交流:

 上课之前老师要给你们描述一个人,看看哪个小朋友能猜出他是谁?

 师念:有一个人,他的肩膀是那么宽阔,能把我扛在上面玩耍;有一个人,他的手是那么灵巧,能把我所有摔坏的玩具修好;有一个人,他的胸膛是那么温暖,能让做恶梦的我在这样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有一个人,他的胳膊是那么有力,能抱着生病的我冲向医院;有一个人在你家里,这个人是谁呢?

 学生猜出是爸爸。

 板书:我爸爸(指导朗读)

 那我们的爸爸棒不棒?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写爸爸的书,咱们一起来看看书里的爸爸是什么样的,跟自己的爸爸比一比,看谁更棒?

 (一)观察封面,设疑导入。

 1.出示封面上爸爸的,光看外表,谁能来说一下,你看到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

 2.看一下,作者是怎么说的呢?出示第一页——“这是我的爸爸,他真得很棒!”爸爸棒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设计说明:通过出示图画,教师描述猜爸爸的小游戏,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爸爸有个感性的认识,激起学生对爸爸的爱,为学习《我爸爸》奠定情感的基础。然后通过观察封面,设置悬疑,引起学生读故事的兴趣。

 (二)共读故事,随机设疑。

 1.第一组图——教师导读

 (1)出示第一幅图:

 爸爸叉着腰,用手指着前面。(你来做一做)爸爸在干什么呢? 谁来学学大野狼怎么往外走的?咱们送个词来形容一下它——垂头丧气。

 仔细观察一下图画,你还能发现什么?( 指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图,找到太阳图案和三只小猪、小红帽)

 (2)出示第二幅图:

 你看到爸爸在干什么啊?

 “他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指导学生读出自豪的语气。)

 (3)爸爸不但敢跟月亮比高低,他还敢干什么呢?快看看。出示第三幅图:

 你看到我们伟大的爸爸在干什么啊?

 老师发现袜子上藏了一个小秘密,谁能发现?(引导学生找到袜子上的太阳。)

 (4)下一幅图,你们看了一定会很惊讶,想不想看。出示第四幅图:

 看一下图里的大力士,你们敢跟他比摔跤吗?但是爸爸敢。

 “他敢跟大力士比摔跤”,指导学生读出惊讶、崇拜的语气。

 (5)爸爸还敢干什么?谁来说一下?然后出示第四幅图。

 小结:爸爸不怕坏蛋大野狼,敢从月亮上跳过去,敢走高空绳索,敢跟大力士比摔跤,比世界上跑步冠军跑得还快,你们觉得我的爸爸怎么样啊?

 设计说明:第一组图采取教师领讲的方式来看故事。在这一组图的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观察图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看图,通过表演、模仿等加深对爸爸的了解,然后由教师总结图里描写的内容,为后面学生自己说提供范例。

 2.第二组图——看图说话

 (1)出示第一幅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发现爸爸一直穿着的**格子睡衣,以及温暖的笑容)桌子上那么多好吃的东西,有什么啊,说一说。看着桌子旁边贪吃的爸爸,你感觉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读出亲切的语气,强调我爸爸像一样)

 (2)出示第二幅图:爸爸变成了什么?那鱼在水里怎么样啊? 说一句话:我爸爸像一样

 (3)出示第三、四幅图:

 现在作者不告诉同学们他的爸爸是怎么样的了,你们自己看着图,像上面两幅图一样,咱们也来帮作者说说他的爸爸,好不好?

 用上:我爸爸像一样(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小结:那你觉得现在的爸爸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啊?(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亲切)

 设计说明:有了上面一组图的教师领读故事,学生对观察图画说话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组图继续深入,主要通过给画配文字的方式,让学生用我爸爸像……一样……来说,培养学生模仿说话的能力。

 3.第三组图——故事续编

 接下来,我的爸爸还怎么样呢?先不看书,咱们先来猜,你觉得爸爸还像什么?老师看一下谁是咱们班的故事大王,能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学生编故事)

 设计说明:第三组图的学习,是在前两组图的基础上的继续深入,教师不再给学生直接出示画面,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图画书的作者,给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自己来续编故事。此活动可以调度孩子的参与热情,感受读书的快乐,创造的乐趣。

 4.第四组图——深入体会

 下面还剩下几幅图,带着“棒”字往下看,爸爸还“棒”在哪里?

 (1)我爸爸是个伟大的舞蹈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找到太阳的光芒。)

 (2)也是个了不起的歌唱家。

 (3)他踢足球的技术一流。

 (4)也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鬼脸,体会哈哈大笑的感觉。)

 师小结:看了这些图,你觉得爸爸又怎么样呢?为什么这么写?

 设计说明:前三组图目的在锻炼学生看图说话、创编故事的能力,为学生以后学写作文打下基础。这一组图的教学,意在让学生离开形式,以本组图为契机,联系前面三组图,来体会感情,也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加以过渡。

 (三)品味细节,升华感情。

 重新播放幻灯片,跟老师一起回顾故事,看有哪些新的发现。 发现一:很多图里都出现了 的图案。

 发现二:爸爸一直穿着 。

绘本《我爸爸》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3

 活动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是幼儿非常熟悉和亲近的人,观看PPT照片,能够激发幼儿对爸爸的已有经验。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自己的爸爸,体现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的生活化。

 本节活动通过分组讨论,为幼儿创设了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地想象与讲述。并结合《指南》培养幼儿说的兴趣,使幼儿愿意说、想说、敢说。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愿意表达;

 2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像…一样…”固定句式说一句话;

 3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意义,增进幼儿对爸爸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难点:

 重点:1幼儿自主表达能力;

 2有固定句式“我爸爸像一样”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幼儿说“我爸爸像…一样…”固定句式。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PPT)、《我爸爸》故事

 活动过程:

 一、感知、表达

 1出示爸爸照片(PPT),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呢?

 2请幼儿自由描述自己的爸爸像什么。

 师:小朋友介绍了自己的爸爸,谁能说说自己的爸爸像什么呢?

 二、猜想、讨论

 (一)将绘本故事《我爸爸》分成三部分,幼儿进行讨论。

 师:请小朋友和你身边的小伙伴说一说你的上的爸爸都有什么本领呢?请你用一个好听的词说一说呢?

 (二)教师巡回指导,请个别幼儿示范说

 师:刚刚老师发现有一位小朋友说的特别好,我们请他到前面来说说吧!

 (三)幼儿倾听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们都说了爸爸的本领,让我们来听一听故事里到底是一位怎样的爸爸吧!

 三、自由表达

 (一)复习巩固故事中 “我爸爸像…一样…”。

 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觉得故事里的爸爸太棒了!

 1师:(出示马的)因为我爸爸像…一样吃的多!

 2师:(出示鱼的)爸爸又像谁了?因为我爸爸像鱼一样…(做鱼游动作)

 3师:小朋友们一起说说故事里我爸爸像…一样…(相继出示大猩猩、河马、房子、泰迪熊、猫头鹰的)。

 以上123环节为接下来幼儿自由表达 “我爸爸像…一样…”做铺垫。

 (二)引导幼儿说自己的爸爸“像…一样…”固定句式。

 师:你们觉得故事里的爸爸本领大不大呢!老师相信你们的爸爸也一定和故事里的爸爸一样棒,谁能来说一说你的爸爸像…一样…呢?

 四、结束语

 师:小朋友长大后你们要像爸爸一样做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回到家后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一说,并请他们帮忙记录在纸上,明天带到幼儿园来分享!

 五、活动延伸

 将绘本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继续阅读讲述。

 活动反思

 通过本节语言活动的教学活动实践,使我对教育于教学受益匪浅,在幼儿语言教学生活化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收获,同时也看到了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到之处。

 1为幼儿语言学习,创设了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生活环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地想象与讲述。

 2尊重幼儿的天性与情趣,在教学中以幼儿的实际生活内容为载体,以鼓励、激励、启发等方式,调动全班幼儿积极参与整个语言活动,使幼儿积极而快乐地提升了语言能力。

 3教学活动中,能够适当、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提高幼儿学习语言提供了视觉、听觉的有效信息与感观素材。有效增强了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与趣味性。

 4不足之处:在活动中没有体现幼儿家园生活方面的联系。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将再次让幼儿观察,让他们更多的表达对爸爸的爱的情绪情感,并且为幼儿创造更多与爸爸接触的机会,举办一些亲子互动的活动,让幼儿充分的感受爸爸的高大、强壮与勇敢。

人教四年级《走月亮》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文章写一对母女月下漫步,边走边描绘所见之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四年级《走月亮》教学设计教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人教四年级《走月亮》教学设计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展开小组组讨论,对课文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在晚上总能见到月亮,你眼中的月亮什么样(学生交流)月亮下的景物又是什么样(交流、讨论)今天我们就和一位朋友一起去《走月亮》好不好(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新词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4、“是呀,如此皎洁的月光,如此美丽的景象给我们带来了诗一般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爱的怀抱是如此的温馨。”接下来,我要看一看词语宝宝是否找到了主人。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月光下的美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先欣赏一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首歌曲,(欣赏《月亮船》,会唱的跟着唱,随着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歌声是如此的甜美,文中的语言描写又怎样呢听老师读课文,闭上眼睛感悟月光下的美好意境。(听读课文,想象画面)慢慢地睁开眼睛告诉我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自由谈感受)。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来体会它的美吧!自由读文并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自由读课文,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预设:

1、月儿是那样的明亮,月光是那样的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应怎样读这么祥和的山村月夜呢(指导学生朗读)

想一想它还有可能照亮什么地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2、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第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师:读的可真好,你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说一说)

这么迷人的夜晚,动听的旋律,谁还想读

3、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走着,走着……

师:此时此刻你感到了什么(说一说,突出主题——爱)

这诗情画意般的文章,把我们带入了爱的天堂,到处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让我们再细细读读课文,找出最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

解决上节课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阿妈为什么要走月亮呢”(全班交流,根据刚才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出爱的存在,爱的和谐,爱的温暖)

总结:学完这篇课后,你最想说什么(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人教四年级《走月亮》教学设计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记记,读读写写,巩固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识,自主积累词语。

2、温习、回顾《酸枣情》的倒叙手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倒叙写法的作用。

3、通过“咬文嚼字”了解人们对月亮的不同称谓,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研究,了解更多的有关月亮的知识。

4、自主阅读短文《走月亮》,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

5、开展一次介绍中秋节的语文生活,让学生《难忘的中秋节》为题进行习作练习,要求写出活动的经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巩固积累词语;掌握理清文章条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习作,围绕一个主题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⑴、“读一读,记一记”

1、出示词语: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都是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读音都很容易读错。

3、自我检查掌握程度,用横线标出你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

4、指名说自己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同学帮助正音。(将错误频率较高的字注上拼音反复识记。)

5、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⑵、“读一读,写一写”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听写词语。对照书本检查,将不会默写的生字在课桌上书空。

二、金钥匙。

1、出示内容:

2、指名读。

3、引导理解倒叙写法的作用。

4、思考:这片钥匙有什么作用你还读过或看过倒叙守法的运用吗(鼓励孩子们联想到电视剧或其他书籍中的倒叙手法。)

三、咬文嚼字。

1、自由读文。

2、指名说:人们对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称谓。

3、古诗赏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其中把月亮的称谓是什么

4、拓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月亮还有什么其它的美称。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述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归纳本单元教材的主题。

——享受亲情

二、自主阅读。

1、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阅读短文《走月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说一说:读文后,你们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

画面一:

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空中,柔和的月光照亮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

画面二:

一个和妈妈手牵手伴着月光在村子里散步的小男孩。

3、质疑:“我”和妈妈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走月亮。“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呢

再读短文。

4、集体反馈。

5、哪些句子体现了“我”和妈妈之间的浓浓的亲情,请找出来,反复朗读

6、读一读阅读提示,品悟文法。

三、小结。

第三、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中秋节到了,中秋节的情景你一定爱记忆犹新吧。

2、谈谈有史以来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中秋节。

二、口语交际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可以说一说自己最难忘的一个中秋节,要求说出过中秋节的过程;可以背诵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词;可以将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还可以介绍当地的一些过中秋节的风俗人情。

2、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听后可以质疑,并请求主人解疑。

二、习作。

1、同学们都说得很精彩,但是如果把你们刚才说的都写在一篇作文里,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杂乱无章、没有中心、没有重点)

2、习作要求:

①自行选择描写的对象,可以口语交际的经过,也可以写有关中秋节的某个侧面。

②如果是记叙一个难忘的中秋节,不仅要写出活动的经过,还要进行适当的场面描写,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写事情的时候,也要写到人,通过人们的言行、表情写出他们在节日里的心情、感受。

④可以先和同学交流一下,互相启发,然后再写。

3、学生作文。

4、指导修改。

5、誊写在作文本上。

人教四年级《走月亮》教学设计教案篇3

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1人,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正值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良好的背景为学习本文奠定了基础。但我们身处北方,因此对走月亮这一习俗不够了解,因此课前应让学生多做以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 课件展示秋夜月景图,一个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景,并配上音乐。学生欣赏后谈感受。

2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并配以《月亮船》,文章内容随着朗读滚动着显示在屏幕上。

2 学生自读课文。

3 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多媒体出示有关云南风景,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4 通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作批注。(思考这些词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并在读的过程中想象美丽的画面。)

三、品读课文

1找出文中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并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2全班交流,品读感悟。

(根据学生朗读的具体内容,随机点拨重点的语句。)

①“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问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流着”一词用了几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中那个字用得好,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这一句。

②“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月光照在水面上,随波荡漾,月光闪闪;而照在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团团的了”。

省略号表示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省略号想象:“我”和妈妈还去了哪些地方。月光照在那儿又是什么样并组织学生交流。

3带着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指导学生把文章景美、情美、人美的意境读出来。

4体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反复出现既抒发了跟阿妈走月亮的欣喜之情,也起到了在结构上串连全文的作用,是全文的线索。

5配乐朗读,升华感情

四、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你的“采蜜集”上,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你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感到非常幸福的时刻同桌之间讲一讲,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人教四年级《走月亮》教学设计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生字词

1、教师朗读课文,配以多媒体课件(文章伴随着钢琴曲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此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5、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

教师此时要特别注意指导“载”的读音,在这里是“运载(zài)”。

6、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

第二自然段:秋天“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第四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我”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第六、七自然段: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人教四年级《走月亮》教学设计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感受月下景色的美丽。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月夜图,一个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景。学生欣赏后谈感受。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学生通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作批注。(思考这些词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并在读的过程中想象美丽的画面。)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在交流的基础上提炼并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结构的特点。(全文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为线索分为四部分。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结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导入环节,我采用情境激趣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悠扬的音乐,展示一个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景。把学生带入一种秋夜赏月的意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直观、形象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月亮船》。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点苍山。多媒体出示有关云南风景,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学生自读课文。

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通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作批注。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在交流的基础上提炼并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结构的特点。(全文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为线索分为四部分。)

三、品读课文

教师通过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语言美及蕴涵的真挚的亲情。小组交流中给每个孩子充分的时间,他们可以说、可以读,可以讨论,在交流中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读完之后,学生发现“流着”一词两次使用,想象到“香味在流,月光在流”。一个“抱”字,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的形状以及倒映在水中的月景,可见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使本无感情的自然之物附上甜美、欢快、幸福的情绪,如流水绵绵不绝,显得那么和谐,那么美好。

“月光照在水面上,随波荡漾,月光闪闪;而照在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团团的了”学生不难从“走过”这个词和省略号中发现小作者和妈妈伴着月光走过许多的地方,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省略号想象:“我”和妈妈还去了哪些地方是什么样的

富有诗意的文章,学生喜欢诵读,更愿意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与他人交流,找出全班学生都喜欢的段落,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照在那儿又是什么样并组织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遣词造句,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表扬、鼓励及纠正,真正达到具有时效性这一教学目的。

在细读课文这一环节上,采取多种形式来读,朗读的基调应是轻柔的、甜美的,注意指导学生把文章景美、情美、人美的意境读出来。

“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四次。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四、配乐朗读,升华感情

入情入境地读,使学生回归整体,再次深层次的体验对课文的感悟,并在读中,将作者“反复”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及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内化至学生心里。

配乐朗读,升华感情

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五、美句赏析。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都有。

现在的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把稻田比作银毯。

用银毯比喻稻田。

六、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孙子数天上的星星。

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学会了独立行走,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说,然后写在你的日记本上吧。

板书设计

走月亮

山村月野图——美好、祥和

走月亮——浓浓亲情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蜜蜂》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蜜蜂》教学设计1

  教材简说

 《蜜蜂》一文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法国著名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教学目标

 一、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试验、证实、几乎、大概、阻力、推测、迷失、沿途、陌生、超常”等词语。

 二、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亲身经历作者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一、生字词卡片。

 二、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三、多媒体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台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接龙认读:

 试 验 证 阻 测 括 误 途 陌 超

  二、鼓励学生参与板书,激趣

 最近咱们班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指名上台书写课题。

  三、交流信息,导入

 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分享吧。

  四、精读,合作探究

 一、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

 二、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

 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三、第三、四、五自然段: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五、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六、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七、创新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小学语文《蜜蜂》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难点:能理解和运用生字词,能用自己的话简述课文大概内容。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和蜜蜂。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小朋友过来,它呀,身上有一根针,能飞得很远,它最喜欢采花粉和采蜜了。它的画像是这样子的(出示蜜蜂图画),大家说它是谁呀?答:“蜜蜂。”

 师:就是蜜蜂,以前我们学过一篇与蜜蜂有关的课文《蜜蜂引路》,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情?(生答)

 我们今天就跟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起来研究一下蜜蜂,好不好?那同学们对蜜蜂有什么了解?谁来说说“我知道的蜜蜂是这样的… …”(学生畅所欲言)

 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步感知课文:这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到底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同学们边听边把生字画出来。(放录音)

 三、学习生字词

 师:听完了录音,同学们知道这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到底是怎样的了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一起来看看生字词。

 (1)a出示生字卡片,每出示一张,就让学生读一遍,然后整体齐读。(第一轮出示较为难学的“验”“概”“减”“袋”“测”“途”“确”)

 b请学生注音并注意书写。

 c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d组词(先认识课文里的词组,再拓展。)

 (2)再次出示生字卡片:“论”“试”“证”“阻”“括”“误”“超”

 请学生注音和小老师教读,记住他们的方法和小组开火车组词。

 (3)对常用词语找近义词,并造句理解。

 (4)猜词:老师说意思,学生猜词造句;老师说词组,学生解释运用。(选重点词组)

小学语文《蜜蜂》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蜜蜂》,并启发学生带着愉悦的的心情有感情的歌唱。

 2、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学会用打击乐器碰钟、响板、给歌曲伴奏。

  二、教学重点: 用愉快的声音、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小蜜蜂》

  三、教学难点: 歌曲第二乐句连续出现的八分音符节奏。

  四、教具准备:

 钢琴 录音机 磁带 头饰 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蜜蜂》

 1、初听乐曲《蜜蜂》

 师导语:春天不知不觉已来到了我们身边,春姑娘一路走来,唤醒了大自然中的一切小生命,小草伸出了嫩绿的小手,小花张开了美丽的笑脸,春天可真美!这时,有一群勤劳的小精灵也来了,你们听,他们来了,请你用动作告诉我它们是谁?

 (放课件中的音乐,学生聆听音乐并用动作表示答案)

 师:从同学们的动作中,老师看出来了是会飞的小精灵,大家一起说是什么?

 生:蜜蜂。

 师: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我听到音乐的速度很快,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这的确是一段用小提琴来模仿小蜜蜂飞舞形象的音乐,是由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所做。

 师:歌曲表现的正是一群小蜜蜂,在空中盘旋起伏,漫天飞舞的小蜜蜂。

 2、复听乐曲《蜜蜂》

 师:让我们再仔细的聆听一遍乐曲,看看作者是怎样表现小蜜蜂在漫天飞舞的情景,同学们还可以跟着音乐做做小蜜蜂飞舞的动作。

 师: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从早忙到晚。下面,我们就学着小蜜蜂去采蜜吧!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小蜜蜂啊是益虫,它可勤劳了,它采的蜜蜂又香又甜,是人类的好朋友。那对于小蜜蜂你有了解些什么哪?谁你看一看,说一说?(播放)

 2、学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小蜜蜂》

 师:让我们完整聆听,听完音乐告诉老师歌曲唱了些什么。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小蜜蜂整天在花丛中忙碌地飞舞着,来回采花蜜,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他们美妙的舞姿吧!

 师: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从早忙到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小蜜蜂》,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条节奏。谁能拍一拍?

 师:分组拍一拍。

 师:加上音乐拍一拍。

 师:加上打击乐器拍一拍。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唱一唱吧!

 师:活泼欢快的。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让我们再来唱一唱吧!

 师:接唱。

 师:完整演唱。

 师:单独唱一唱。

 师:打击乐器伴奏唱。

  三、拓展:

 师:小蜜蜂多可爱呀,正如大家说的,它勤劳、善良、美丽是我们的好朋友。像小蜜蜂这样的益虫还有哪些?让我们来听一听,唱一唱吧!

  四、小结:

 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让我们做一个勤劳的小蜜蜂,好好读书,多做贡献吧!

小学语文《蜜蜂》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制作有关蜜蜂的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写字,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感悟课文,学习2—6自然段,体会法布尔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复习生字词语。

 2、检查句子,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熟了课文,老师找出几个有困难的句子,看看你们的能不能把他们读准确。出示带多音字的三个句子,要求仔细看,用心读。(巩固多音字的识别)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法布尔想对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要做一个试验,具体的实验步骤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应的句子。

 (2)交流试验的具体步骤

 (3)试验的步骤能不能去掉一个?为什么?

 (4)理解“大概”,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教师引入:试验的结果怎样?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请同学们阅读三、四自然段。

 (1)作者认为蜜蜂能回来吗?你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

 (2)第一批回来了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

 (3)此时你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这时,小女儿看见“我”回来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意外)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4)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

 2、学习第五自然段:

 引入: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第二批又飞回来几只蜜蜂,你是从第几自然段读出来的?你们认为它们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3)换位思考:现在你就是十七只蜜蜂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难,也可以是巧遇。)

 (4)可爱的小蜜蜂们,你们辛苦了,看到你们平安的归来,我是多么高兴啊!你们看作者是怎么夸赞这些小蜜蜂的?你觉得读时要注意哪些词语?

 (5)学生再一次体会读。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2)学生多遍朗读第六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再用不是…而是…说话

 (3)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发布而通过实验证实了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里,而是这种本能作者就是是生物学家,在当时他也无法解释清楚,从这里可以看出发布而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要向发布而学习什么?

小学语文《蜜蜂》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受伤的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锲而不舍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这是什么?

 2说到蜜蜂,你想到了什么?

 3说实话,其实我不太喜欢蜜蜂,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被它蜇过一回,但是后来听老人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就原谅它了。可是从此看到它,总觉得心里有疙瘩。直到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板题)才知道自己对它了解得太少。

 4相信大家在读完课文后,必定会对它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1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习2-5自然段

 (1)你是从哪看出作者的厌烦?

 重点:理解词语锲而不舍

 指导读出我的不耐烦、厌恶之情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作者,一只怎样的蜜蜂?

 (2)小结: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我先是赶它,然后拍它,接着踏它,最后还使出全部力量碾它,恨不得置它于死地。可这只蜜蜂却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退缩,它两次从土里钻出来。

 3学习6-11自然段

 (1)我再也不想去伤害它,我心中充满疑问,我开始静静地观察它,我看到了什么?蜜蜂做了什么令我感动?

 默读6-11自然段,同座合作补充板书。

 指名回答。

 (2)它是怎样修补自己的翅膀的?

 划记修补过程中的动词,完成填一填。

 (3)被修补的翅膀伤得怎样?从哪看出很严重?

 (4)尽管伤得这么严重,但它仍然(引读填一填)

 (5)师引读9-11自然段。

 (6)读完了蜜蜂振翅起飞的经过,你想对蜜蜂说什么?

 (7)这可爱的小生灵折服了我们,同时也折服了作者,从哪可以看出?

 (8)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入原名《翅与祷》

 三、总结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次钻出来

 不怕困难

 蜜蜂一次又一次修补翅膀

 坚持不懈

 三次试飞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书籍装帧观念的不断发展,数字信息、快餐、广告等新型媒体的刺激不断加强,如今的书籍装帧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书籍装帧设计需要创作性的运用文字艺术手段,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设计人员对社会,人,自然和艺术的看法。文字艺术即以文字为基本物质载体,以丰富的艺术手法为表现形式,通过对文字意义、文字结构的修饰与组合,创造式的表达或抒发人类感情的一种艺术工具。

关键词:书籍装帧;审美艺术;情感表达;应用;文字艺术

中图分类号:TS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253-01

文字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时代特征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之一,它是人类记录事物、语言和交流感情思想的视觉符号。汉字的起源是象形文字,后来,从象形到形声,声形相益,更丰富了“字”的形象意境,可以看出文字本身具有很强的视觉传达作用。无怪乎有的设计师说:“一幅作品,设计好字体就等于设计好了一半,甚至是全部。”书籍作为一种文化生产,始终与人类的进步密不可分。

一、书籍装帧设计整体形态结构的功能性

把握书籍装帧设计整体形态结构的功能性,“整体性”是书籍装帧说设计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形神兼备”是书籍形态的整体之美的最终要求,也是贯穿书籍装帧设计始终的基本要求。所谓“形”即书籍的结构形态;所谓“神”即书籍原稿的精神内涵。设计时要“形”与“神”和谐发展,使书籍成为既有肉体又有灵魂的生命体,才能形成书籍形态的整体之美,“形”与“神”若脱节甚至相背,就无法形成完整的书籍形态,更不可能有“整体之美”。

二、印刷工艺与材质美感表现

考究的装帧材料和精湛的印制工艺,是构成书籍装帧美感的重要因素。电子计算的广泛的应用,对书籍视觉传递设计与制版印刷带来了革命和繁荣,书籍视觉传递设计迈入了精细化和个性化、多元化轨道,设计师们利用计算机、光盘图库,运用不同制版印刷工艺、各种纸张材料,不同设计造型手法去表现新视觉空间,新的观念,以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加快信息表述的传递,对于设计手法本身赋予了强烈的商品竞争意味。

三、书籍装帧设计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设计思想

古典文学书籍装帧的设计,必须在对被装帧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提炼的前提下。如我国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随意的线装古典书籍中,总的分析,并非从简而行,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从色彩搭配、材料选取,都有深厚的文化底韵蕴藏其中。而现代装帧设计,因为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未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仅仅追求古典风格, 将使整个设计缺乏现代的审美情趣; 仅仅追求现代风格, 又将使古典文学书籍的装帧缺少古典文学的“气韵”, 同时会偏离现代人对古典文学作品装帧美的需求。古今装帧审美学方式的结合,是当代对中国古典文学书籍进行装帧设计的需要。

四、文字艺术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一)字体造型元素的特性

书籍离不开文字,而字形、字体、笔划、间距等为文字的基本要素。我国目前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文字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中文,另一类是外文(主要指英文),这里所说的文字版式设计,主要研究以中文字为主体的书籍装帧设计。协调的组合文字要素可以有效地将书籍的各种信息传达给读者,但如果文字字体之间缺乏协调性,则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视觉的混乱与无序,从而对阅读形成障碍。

(二)文字字体间的内在联系

书籍装帧中的文字有三重意义,一是书写在表面的文字形态,一是语言学意义上的文字,还有一个就是激发人们艺术想象力的文字,而对于设计师来说,第三重意义是最重要的。为使文字的版式设计与书籍风格特征保持统一,选择何种字体以及哪几种字体,要多作比较与尝试,运用精心处理的文字字体,可以制作出富有较强表现力的版面。创造就是集中、挖掘、摩擦然后脱离。

(三)版式设计的字体空间运用

空间给字体视觉元素界定了一定的范围和尺度,如何在一定的空间范围里使视觉元素显示最恰当的视觉张力及良好的视觉效果,与不同字体负形空间的运用在空间关系上的表现有直接关系。版面中除了字体这些实体造型元素,编排后剩余的空间即为“负形”,包括字间距、行间距及其围绕文字的空白版面,同样对文字版式设计的视觉效果产生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的书籍装帧设计已步入图文互动的必要形式,先进的印刷技术和设计技术加强了版面文字设计的可操作性,这就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字的设计呈现出多元化、艺术化的趋势。在立足书籍的内容特性,品质定位,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等前提下,重在打破传统思维设计的束缚。

参考文献:

[1]李明君历代书籍装帧艺术

[2]潘小庆书籍装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154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