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诗有哪些常见手法

羁旅诗有哪些常见手法,第1张

羁旅诗通常表现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符合《考试说明》上“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求,因此羁旅诗倍受命题人的青睐。综观近三年全国卷高考试题,2004年甲卷张籍《秋思》和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2005年乙卷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都是羁旅诗,所以我们应更多地关注这类诗歌。经典链接(2005年全国卷乙)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考点透析:①题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考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副画面:在冬至夜里,白居易孤苦零丁,抱着膝头,瑟瑟发抖,只有影子相伴。作者的心情可想而知。②题的第一问,实际上是考查表达技巧的,作者从对面落笔,想象家人夜深围坐,谈论着远方的行人,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第二问是考查对语言的把握,这又隐性地考查了考生对作家流派和写作风格的了解。白居易的诗,平白如话,相传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参考答案:①“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②第一问: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第二问: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晓畅易懂。技法点睛鉴赏羁旅诗应从以下几点切入:1把握情感类别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等。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2挖掘关键字词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是鉴赏的切入点。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2005年全国卷乙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和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都写于特殊的日子。3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4注意两种手法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用春光融洽反衬客居思归的情感。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提升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说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安晚秋 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①首联中“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②试分析颔联这两句诗的妙处。③颈联“紫菊”、“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④尾联抒写了什么胸怀?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南乡子唐·李王旬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①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②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③“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参考答案1.①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②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③“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也能得分)2.①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为全诗定下了基调。② “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耳闻目见动静结合,独具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烘托,选景典型,韵味清远。 ③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移情于物,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 ④尾联抒写胸怀,表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 3.①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②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③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1、思乡诗就是以思念故乡亲人或怀念故国为主题的诗歌特点就是表达羁旅游子的思念之情,语调缠绵悲伤沉重;

2、送别是则多表达惜别珍重祝福不舍,是与人分别时所作;

3、边塞诗是征人在荒凉素穆的边疆所做,表达思乡爱国壮志未酬或对杀敌的高昂军威,语言豪迈大气沉郁。

  摘 要:盛唐时期,离别羁旅带给诗人们的种种情感成为他们笔下常写常新的主题。它寄予了丰富的情感内涵:或是借水抒发对朋友、亲人的深情厚谊和浓浓的离别之情,或是寄托了羁旅途中对故乡或故人的怀念之情,或是抒发羁旅途中的孤独、失意与凄凉的愁绪。如此种种,水意象以其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离别羁旅诗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关键词:盛唐;离别羁旅诗;水意象;情感内涵

意象是中国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传统诗歌审美中十分熟悉的审美观照对象。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光彩瑰丽、丰富多彩的古典诗歌就是由无数的意象构成的,诗歌实际就是意象的世界。在这些五光十色、纷繁复杂意象中,有些事物所占的比例特别大,水意象就是其中的一种。在盛唐时期积极开放的社会背景下,漫游之风盛行,许多唐代士人在入仕之前都有过漫游的经历。他们或游赏山水,或漫游边塞,或入节镇幕府,或去往通都大邑歌吹宴饮、结交友朋、干谒投赠。所以离别羁旅成为他们生活中常有的事情。《楚辞·九歌·少司命》中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离别羁旅带给诗人们的种种情感成为他们笔下常写常新的主题。流水的一去不返正像离人远去的背影;同时它的无边无际、澄澈清明又像离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牵挂。在旅途中孤身天涯的游子,看到随处可见的流水时,内心深处便涌起对亲人、友人的思念。这种思念像水一样温柔深婉、缠绵不绝。如此种种,水意象便成为离别羁旅诗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水意象在离别羁旅诗中的第一种情感内涵是借水抒发对朋友、亲人的深情厚谊和浓浓的离别之情。这种情感内涵的水意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送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在将行之时,汪伦赶来踏歌相送。看着这深湛的桃花潭水,不禁触动了诗人的情思。他难忘桃花潭的美景,更难忘朋友汪伦的一片深情厚谊。这种情谊自然地与眼前深深的桃花潭水联系在一起,于是便有了这一千古名句。这首小诗也使得“桃花潭水”成为后人离别抒怀的常用语。

与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白的另一首《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在杨花满天的江南,诗人即将离开金陵。美丽的当垆姑娘劝尝新酒,好客的金陵子弟相送,他们一杯杯地热情对饮,将千言万语、离情别意都融入了酒中。见此情此景,诗人的将满怀的殷殷别意与滔滔江水相比:请君看这悠悠江水,我们的深情厚意与之相比究竟谁更长在反问中答案不言而喻,使全诗更显得含蓄委婉、富有情致,给人以不尽之思。李白还有许多诗都是以水比喻别离之情的,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灞陵行送别》)、“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泾川送族弟錞》)、“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送储邕之武昌》)等诗。

以水意象比喻离别之意的诗歌,有时将水意象放在结尾处,给人含蓄不尽、意味悠长之感,如前面所举李白的送别诗;还有的是在整篇描写水意象,极描满腹离愁。如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朋友即将远去,这“荆吴相接”的“水乡”、“春江”正是友人即将踏上的征途。渺茫的江水一望无际,不仅象征着路途的遥远,而且更是诗人满怀的惆怅离情。最后两句融情于景,以滔滔江水之壮阔与一叶孤帆之渺小进行强烈对比,表现出对友人的一片惜别关切之情。船越走越远,放眼万里长江,极目无见,此时诗人的离别之情一涌而出,就像这浩浩的江水漫极天涯。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诗人和王八员外都是被贬谪者,在分别时节,他不禁感慨世俗人情都已如浮云消散,唯有两人的友谊依旧长存。在这离别的时刻,那满腔的离愁别绪犹如湘水一样悠长。类似的诗还有: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浅才通一命,孤剑适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已。(高适《登陇》)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长安此去欲何依先达谁当荐陆机日下凤翔双阙迥,雪中人去二陵稀。舟从故里难移棹,家在寒塘独掩扉。临水自伤流落久,赠君空有泪沾衣。(刘长卿《送陆沣仓曹西上》)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钱起《初发扬子寄元校书》)

古代交通不便,古人远行多走水路,因此常在水边送别,如南浦送别、灞陵送别等。故乡给他们的最后一个印象就是那悠悠的江河湖水。当他们羁旅天涯、漫游四方时,水和水边送别的最后印象就是打开他们心中关于故乡记忆的密码。同时,水流是连绵不断的,游子漂泊异乡时看到的江、河、湖水的另一头可能就是故乡的所在。虽然盛唐士人大多志在四方,辞亲远游以求功名,但是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亲情仍然使他们希望能尽快还乡、与亲人重温团聚。他们看着这悠悠流水,思乡之情会格外强烈。因此,水意象的第二种情感内涵就是寄托了羁旅途中对故乡或故人的怀念之情。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见渭水思秦川》便是此类有代表性的诗歌: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见到滔滔渭水,他想起自己的故乡,这渭水的那一边就是远方亲人的所在地。于是两行思乡之泪洒落在江水上,随着这渭水一同流向故园。这首诗将见水而思乡的心理描写得十分真实、自然。

还有孟浩然《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是孟浩然羁旅长江时的思乡之作。陆机《文赋》:“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在秋寒之时,诗人不禁思念故乡。故乡在他心中就是遥隔云端的曲曲襄水,可望而不可及,作者用襄水意象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曲折动人。李白《渡荆门送别》也有相似的构思:

这是羁旅怀乡之作。离家久远,目睹旅馆门外的渔船即加以艳羡。幽恨乡愁、委实凄绝。颈联“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

首联起,直接破题,点明情境,羁旅思乡之情如怒涛排壑,劈空而来。可以想见,离家久远,独在异乡,没有知音,家书也要隔年才到,此时孤客对寒灯,浓厚深沉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必会陷入深深的忧郁之中。“凝情自悄然”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抒情主人公神情态度的最好写照:静对寒灯,专注幽独,黯然伤神,将人的思念之情写到极致。

颔联承,是首联“凝情自悄然”的具体化,诗人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伴孤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声声鸣叫,羁旅之人深愁难眠,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思”字和“警”字极富炼字功夫。灯不能思,却要寒夜愁思陈年旧事,物尤如此,人何以堪。由灯及人,显然用意在人不在物。“警”字也极富情味。旅人孤灯,长夜难眠,一声雁叫,引孤客嫠妇愁思惊梦,归思难收。

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颈联转,用设想之词,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也许是短梦,也许是长梦,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而这一切又都由于“家书到隔年”的实际情况。作为诗歌由写景向抒情的过渡,转句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的特点读来回肠荡气。

尾联合,收拢有力,却并非直抒胸意,而是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画面中虽然没有写人物,但一条静静地系于家门外的钓鱼船却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面对这样一幅家乡优美的画面,谁人不梦绕魂牵,更何况旅宿在外的诗人呢!家乡远隔千里,旅人归思难收,如此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美景幽思、怨恨乡愁、委实凄绝。除却个中人,任何人也难以深味个中情。不过,“烟月”在此实际上是借代,并非一定就是“烟”,就是“月”。正所谓,文学作品的形象大于思维,此处一个“烟月”可以触发不同的旅人思妇产生不同的意象联想,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37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