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家是心灵的`港湾,家是人生的避风所,家是温暖的代名词。真的!当一个人心理极其脆弱的时候,唯一想到的便是家。 下面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欢迎参考阅读。
1、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2、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杜甫《客夜》
3、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韦应物《闻雁》
4、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李白《郢门秋怀》
5、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6、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沈约《咏湖中雁》
7、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李颀《古塞下曲》
8、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李白《江南春怀》
9、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周邦彦《六丑·落花》
10、浮红涨绿鱼文起。——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11、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李白《太原早秋》
12、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13、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姚合《庄居野行》
14、可怜此夕看梅花。——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5、却恐它乡胜故乡。——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16、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徐祯卿《在武昌作》
17、天外吴门清霅路。——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18、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岑参《送人赴安西》
19、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20、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张炎《解连环·孤雁》
21、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22、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李百药《秋晚登古城》
2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
24、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25、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26、燕塞月,缺了又还圆。——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27、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郑燮《满江红·思家》
28、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29、江山重叠倍销魂。——李之仪《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30、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31、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王建《海人谣》
32、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王建《渡辽水》
33、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王维《不遇咏》
34、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王建《羽林行》
35、云鸠拖雨过江皋。——周邦彦《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36、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37、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8、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39、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卢纶《逢病军人》
40、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41、便行云、都不归来,也合寄将音信。——陆叡《瑞鹤仙·梅》
42、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
43、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44、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欧阳修《晚泊岳阳》
45、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杜牧《题齐安城楼》
46、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47、无情对面是山河。——辛弃疾《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48、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49、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50、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51、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5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3、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兰陵王·柳》
5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55、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6、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57、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58、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59、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6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61、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
6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3、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
64、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陈亮《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65、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66、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67、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68、旧事逐寒朝,啼鹃恨未消。——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69、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70、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71、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72、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王建《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73、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周邦彦《瑞龙吟·大石春景》
74、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7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6、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77、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78、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杜荀鹤《送人游吴》
79、何逊扬州旧事,五更梦半醒,胡调吹彻。——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80、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曹植《杂诗六首·其一》
81、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
1词牌简介
2词牌格律
21 格式一
22 格式二
23 格式三
24 格式四
25 格式五
3典范词作
1词牌简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张泌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淲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此调有平仄两体。平韵体始于唐代韩偓,流传至今;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通常以韩偓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1-3]
2词牌格律
格式一
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格律对照例词:(唐末)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
中仄中平中仄平(韵),
宿醉离愁慢髻鬟,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六铢衣薄惹轻寒,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慵红闷翠掩青鸾。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
罗袜况兼金菡萏,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雪肌仍是玉琅玕。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骨香腰细更沈檀。[1-2]
格式二
双调,四十二字。上下片各三句,两平韵。
格律对照例词:(唐末五代)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平仄仄平平仄仄(句),
红蓼渡头秋正雨,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印沙鸥迹自成行,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整鬟飘袖野风香。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
不语含颦深浦里,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几回愁煞棹船郎,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燕归帆尽水茫茫。[4]
格式三
双调,四十四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
格律对照例词:(五代宋初)孙光宪《浣溪沙·风撼芳菲满院香》
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风撼芳菲满院香,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四帘慵卷日初长,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鬓云垂枕响微锽。
平仄仄平平仄仄(句),
春梦未成愁寂寂,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佳期难会信茫茫。
仄平平(句),
万般心,
平仄仄(句),
千点泪,
仄平平(韵)。
泣兰堂。[4]
格式四
双调,四十六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
格律对照例词:(五代西蜀)顾敻《浣溪沙·红藕香寒翠渚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红藕香寒翠渚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月笼虚阁夜蛩清。
仄仄仄(句),
天际鸿,
平仄平(句),
枕上梦,
仄平平(韵)。
两牵情。
仄仄仄平平仄仄(句),
宝帐玉炉残麝冷,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罗衣金缕暗尘生。
仄平平(句),
小窗凉,
平仄仄(句),
孤烛背,
仄平平(韵)。
泪纵横。[4]
格式五
双调,四十二字。上下片各三句,三仄韵。
格律对照例词:(五代南唐)李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红日已高三丈透,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金炉次第添香兽,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红锦地衣随步皱。
平平仄仄平平仄(句),
佳人舞点金钗溜,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酒恶时拈花蕊嗅,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别殿遥闻箫鼓奏。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表示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1][4]
3典范词作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
(唐五代)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唐五代)薛昭蕴《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
(唐五代)张泌《浣溪沙·马上凝情忆旧游》
(北宋)张先《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北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北宋)苏轼《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北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北宋)周邦彦《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
(南宋)张元干《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南宋)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南宋)辛弃疾《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南宋)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1 关于鹧鸪的诗句
关于鹧鸪的诗句 1 有关鹧鸪的古诗
和谢豫章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 曹邺
碧树杳云暮,朔风自西来。
佳人忆山水,置酒在高台。
不必问流水,坐来日已西。
劝君速归去,正及鹧鸪啼。
天仙子 皇甫松
踯躅花开红照水,鹧鸪飞绕青山觜。行人经岁始归来,千万里,错相倚。懊恼天仙应有以。
浣溪沙 李璟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更漏子 李煜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踏歌词 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
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
红窗映树鹧鸪鸣。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湘江曲 张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菩萨蛮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 举出几例描写到鹧鸪的古诗词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句践破吴归。
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桂林路中作 李商隐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余蝉嘒嘒,犹向客依依。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喜康将军见访 刘禹锡 谪居愁寂似幽栖,百草当门茅舍低。
夜猎将军忽相访,鹧鸪惊起绕篱啼。越中 杜牧 石城花暖鹧鸪飞,征客春帆秋不归。
犹自保郎心似石,绫梭夜夜织寒衣。玉仙馆 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席上贻歌者 郑谷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和谢豫章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 曹邺 碧树杳云暮,朔风自西来。
佳人忆山水,置酒在高台。不必问流水,坐来日已西。
劝君速归去,正及鹧鸪啼。浣溪沙 李璟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更漏子 李煜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踏歌词 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
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湘江曲 张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菩萨蛮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梦扬州 秦观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
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小阑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
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长记曾陪燕游。
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
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阮郎归 辛弃疾 山前风雨欲黄昏。山头来去雪。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3 有关鹧鸪的古诗
湘江曲 唐 张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闻鹧鸪 清 尤侗
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
越中览古 唐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金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鹧鸪 唐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九子坡闻鹧鸪 唐 李群玉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輈格磔声。
曾泊桂江深岸雨,亦于梅岭阻归程。此时为尔肠千断,乞放今宵白发生。
4 有关鹧鸪斑的诗句
1、金缕鹧鸪斑宋黄庭坚 《满庭芳 茶》2、金缕鹧鸪斑宋黄庭坚 《满庭芳·北苑龙团》3、金缕鹧鸪斑宋秦观 《满庭芳·北苑研膏》4、鹧鸪斑宋周紫芝 《摊破浣溪沙/山花子》5、薰炉烘暖鹧鸪斑宋王千秋 《临江仙·柳巷莺啼春未晓》6、茶瓯金缕鹧鸪斑宋管鉴 《浣溪沙》7、茗瓯才试鹧鸪斑宋卢祖皋 《画堂春·柳黄移上袂罗单》8、雪点鹧鸪斑元白朴 《满庭芳 屡欲作茶词,未暇也。
近选宋名公乐》9、香斮鹧鸪斑宋陆游 《无客》10、古奁香斮鹧鸪斑宋陆游 《斋中杂题》11、香材屑鹧鸪斑宋黄庭坚 《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12、袖炉烘暖鹧鸪斑宋曹彦约 《夜坐》13、黎斑屑鹧鸪宋方回 《秀山霜晴晚眺与赵宾阳黄惟月联句》14、博山熏尽鹧鸪斑宋何应龙 《春寒》15、泪痕令作鹧鸪斑宋华岳 《春闺杂咏·寄书》16、云腴重试鹧鸪斑宋李流谦 《德广至中途再示诗次其韵》17、苔衣翠滴鹧鸪斑宋李新 《又出差还茂州》18、玉屏烟冷鹧鸪斑宋王镃 《春寒》19、同沦鹧鸪斑宋杨万里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20、齐驱黎母鹧鸪斑宋张元干 《病起枕上口占三绝句奉呈公实峤之贤伯仲一笑》21、焚香仍拣鹧鸪斑宋朱翌 《书事》。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缲 通:缫)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宋代·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代 : 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宋词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乡村 , 生活风俗 译文及注释译文
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译文及注释二译文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南村北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穿着麻布衣裳的农人坐在老柳树下叫卖著黄瓜。
我酒意上心头,一路上都昏昏欲睡。艳阳高照,又使人口渴难忍。敲敲一家农人的院门,看他可否给一碗浓茶解渴。
创作背景 赏析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萤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在今江苏省)作官的时候写的。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枣花簌簌落衣巾”。古人写诗词,常常根据格律和修辞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调动,这里就是如此。“簌簌”,是形容枣花纷纷落下的样子。“衣巾”,是衣服和头巾。古代服装,男人往往戴头巾。枣树在初夏开出黄绿色的小花。作者不是从旁边看到落枣花,而是行经枣树下,或是伫立枣树下,这样枣花才能落到衣巾上。接下去,“村南村北响缫车”。“缫[sāo]车”,一种抽取蚕丝的手摇工具。村子里从南头到北头缫丝的声音响成一片,原来蚕农们正在紧张地劳动。这里,有枣花散落,有缫车歌唱,在路边古老的柳树下,还有一个身披牛衣的农民在卖黄瓜。“牛衣”,是一种用麻或草编成的,用来覆盖牛身的织物,这里指蓑衣一类的东西。上片三句,每一句都写出了景色的一个方面。这一次苏轼偶然来到农村,很敏感地抓住了这些特点,特别是抓住了枣花、缫丝、黄瓜这些富有时令特色的事物,把它们勾画出来。简单几笔,就点染出了一幅初夏时节农村的风俗画。
这首词,不仅是写景,还记了事。在下片,就转入了写作者自己的活动。这时他已是“酒困路长惟欲睡”。“酒困”,是酒后困倦,说明他上路前喝过酒了。“路长”,看来,已走过很长的路程,而离目的地还很远。“惟”,只。这句词写出他旅途的困倦。“日高人渴漫思茶”。“日高”,太阳已升得很高。在初夏的太阳下赶路,感到燥热、口渴,不由得想喝杯茶润喉解渴。“漫”,这里是情不自禁的意思。口渴,需要喝茶;困倦,大概也想借茶解困。于是他“敲门试问野人家”。“野人家”,乡野的人家,即乡下老百姓。苏轼当时是一州的行政长官,笔下称当地农民为“野人家”,正出于他当官的口气。但是“试问”两字表明他并没有什么官气。他没有命令随从差役去索要,而是自己亲自去敲一家老百姓的门,客气地同人家商量:老乡,能不能给一点茶解解渴呀?
就这样,用简单几句,既画出了一幅很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画图;又记下了一段向老乡敲门讨茶的经历,这是他平常深居官衙中接触不到,因而感到新鲜有趣的。这首词似乎是随手写来,实际上文字生动传神,使一首记闻式的小词,获得了艺术的生命。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作者为何要“敲门试问”呢?1他是一个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谦和有礼,不会贸然闯入农家;2刚刚在旱灾后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并不在家,所以他要试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浣溪沙》词中“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鉴赏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作官的时候写的。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此词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萤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作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簌簌”之声传来耳际,并好像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村南村北”概括“缫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这时,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突出作者的感受和意识活动。“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在结构上,这一句又是倒叙,它说明前三句之所以从听觉方面来写,主要是因为酒意未消,路途遥远,人体困乏,故而写下来的只不过是睡眼朦胧中听来的片断,并非是视觉构成的完整统一的画面。“日高人渴”两句,虽然写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农民家里觅水的意识活动,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浣溪沙》词中“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苏轼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宋代·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词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豪放 , 记梦 , 战争 , 抒情壮志难酬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宋代·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宋词三百首 , 豪放 , 登高孤独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宋代·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宋词三百首 , 婉约 , 悼亡 , 典故思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