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中韵脚的变化对情感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虞美人中韵脚的变化对情感的表达起什么作用,第1张

《虞美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上六下三或上二下七)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上六下三或上二下七)

《虞美人》的韵脚分别是"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首行诗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使得每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非常相似,这些相似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复沓、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重章叠 句的构思借鉴了中国民歌的回旋曲式的特点。全诗内容丰富,感情深厚,直接地抒发了余光中先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我十九年的舞台生涯中,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演员在舞台上不仅要歌唱,同时也要把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通过声乐语言的情感表现,声情并茂,以情传声地表现出来,给观众一种美的享受。

一、内涵的理解

所谓内涵,主要是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即思想感情。歌唱的思想感情,是通过歌词语言与音乐曲调共同体现的,但对掌握歌曲的具体内容与情感细微变化,主要还在对歌词语言的理解、体验与感受。所以说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拿到一首歌曲,先不要急于唱谱,而应该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词意挖掘要深,唱曲是根据字音而发声,而发声则根据感情而表意。俗话说得好“声为情役,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一首歌曲或长或短,都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感情,作曲家的深情厚意蕴藏在每个音符之中,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一首歌曲唱完,情深意切,或撩人情思,余味无穷;或沁人肺腑,激情鼎沸;或荡入胸怀,心旷神怡;或催人泪下,悲切难平……

二、韵味的体现

每首曲都有一个情感基调,它是深情赞颂,是亲切自豪,是欢快热情,是庄严雄伟,是明朗开阔,是真挚自然,是哀婉伤感……等等都要在深入挖掘词意的同时掌握住感情的基调,基调准确才能有助于内容的表达与主题的发挥。演唱的二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劳动过程,它对演唱者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好的演唱者不仅能准确掌握住歌曲的情感基调,领会和传达歌曲的艺术意境,同时还能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挖掘歌曲里某些潜在的甚至作曲家没有料想到的东西。一首作品,作曲家无法提供韵味,它必须由演唱者自己去体会和创造。在你唱熟一首新歌后,根据语言的特点,歌词内容的情感体验,就会自然而然地在音调的旋律音上增加一些装饰音、颤音、滑音、传音等。唱起来就会更加动人和自然,就更有味道,给作品带来新的生命力。

三、歌唱情感的表现

掌握了一首歌曲的基本情调,也可以说是歌曲感情的“主旋律”,然而要丰富它的表现力,还必须注意情感的细微变化。演唱要追求情感体现真实而细腻,就应该对歌曲处理有一个全面的总体设想,这里包括整个歌曲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伴奏等等问题。但这些设想不是盲目的或随心所欲的,而是准确把握歌曲的结构、曲体、调式旋律的起伏发展,直到节奏、和声等给演唱者以艺术表现的总启示,指引歌唱者内在情绪的走向,找到全曲的高潮及歌曲的层次,以增强“主旋律”的表现色彩,发挥深化主题的作用。在演唱中特别要把握好艺术的对比性,如一首歌的叙述性和歌唱性的区别,一首歌曲中强弱、轻重的变化,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歌曲的高点(高潮处)和低点。一般来说要突出高点,一定要把低点放低,要有铺垫的过程,否则一个劲儿地强或一个劲儿地弱是达不到艺术效果的。处理歌曲时,画龙点睛的部分往往是一些重点句、字。重点的词句要在咬字吐字上,感情上予以强调,要一字一句地,甚至在一个经过音上深下功夫,反复练唱,认真寻味,找到最适宜的表现手法,直到自己的处理化为真情的体现。唱歌要感动听众,首先要使自己处于兴奋而又激动的歌唱状态。“真真假假”是艺术表现的特定手法。“假”是为了表现“艺术的真”,是表现“真”的艺术技巧。真入假出而不失为真,才能发挥艺术的真实性和表现的真实性的统一,才能发挥艺术感染的强大作用。因此我们在演唱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恰到好处来表现艺术。在舞台上要有“忘我的演唱”就是要演唱者丢掉一切来自思想上的或者声音上的包袱,消除一切紧张因素,以既充满激情而又放松自如的状态进入演唱,只有情感得到了解放,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达。

总之,在歌曲的情感处理中,挖掘词意,内涵的理解,提示主题是使语言的表情因素发挥关键的作用,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泌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责任编辑:杨建

有一本书,叫《词学十讲》。我没看过,第三讲是关于选韵的。另外这里有

根据发音方式的不同,分为四种发音方式,被叫做四呼。

  四呼分别是:开口呼,齐齿呼,搓口呼,闭口呼。

  开口呼,顾名思义,嘴巴张开的发音方式。

  大凡最后一个韵母为a的字,均为开口呼

  大家注意下定义,是最后一个韵母为a的。

  比如 nian 最后一个韵母为an 含有a 为开口呼

  再如:阳yang 花hua等等,一定要看最后一个韵母。

  有个特例,大家尤其注意下。桥qiao最后一个韵母为o哈,那么这个就不是开口呼了。

  hao mao xiao 等都不是开口呼

  我们看的时候只看元音字母,不看非元音的哈。

  那么 a an ang ian uan等这样形式的都是开口呼

  齐齿呼:一看名字就知道,是牙齿对齐的发音方式嘛。

  什么情况下牙齿对齐?

  大家读读e i 看读的时候不是上下牙齿对齐的。那么最后一个韵母为e / i的就为齐齿呼了。

  大家读读e i 看读的时候是不是上下牙齿对齐的

  那么最后一个韵母为e / i的就为齐齿呼了。

  i in ing e en eng等都是齐齿呼

  闭口呼:所有的入声字均为闭口呼。

  我们近体诗都是押平韵

  所以闭口呼基本用不上

  可以不用理会

  大家看下下面的诗分别是什么呼?

  《新年作》 作者: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搓口呼:上下嘴唇搓起来的。比如:多 duo yu 最后一个韵母为o\u的都是搓口呼

 

  什么是平,大家都知道的。平声还分为阴平和阳平,简单点判断就是按照我们普通话的阴阳来判断,第一声的为阴平,第二声的为阳平。

  那么这个阴平阳平的区分,对于我们写诗的选韵有什么帮助呢?大家看两首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开口呼吧?还有一个同样是写庐山苏轼的《题西林寺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李白所用的韵字是烟、川、天;苏轼的是峰、同、中

  烟、川、天,按照我们现在的普通话来判断,是阴平,还是阳平?

  (阴平)

  峰、同、中——两个阴平,同,阳平

  李白押的韵是 an 开口呼,此韵的发音特点是:气流轻快的从口中向外流出,发出响亮的声音。结合李白的诗风特点:豪放派。他的这个韵就非常附和他的诗风的特点和性格,开朗豪放,激情满怀.特别是最后一句,语出惊人,用两个字说,那就是张扬。一种外放,一种从心内往外释放的激情。

  再看苏轼的:同 押韵母为ong

  在读音的时候气流内转,以鼻腔发音,较之韵母an有了很多的收敛.

  结合苏轼的风格,显得比较沉稳更趋向于写实,

  苏轼少了李白的豪放,但是多了一份深蕴的哲理。

  同时,ong为后鼻音,大家自己读下是不是有点像钟声啊,像寂静的山中敲过的钟一下,敲钟人明明敲打的动作已经停止了,可是依然余音缭绕,从耳朵像要缭绕到人的心里去。

  雄厚浑远

  李白因景而抒怀,苏轼因景而感慨,不同的侧重点所选择的韵字也不同,这就是韵字在情感上的细微差别,

  我们再看阴平阳平在诗中的作用。阳平,声音上扬,通过抬高声调来强调句意。阴平,平缓,声调低和《题西林寺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第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描述概貌,故而用阴平。

  到了第二句开始提升下感情,以期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和思考。

  同,不仅起了强调作用,还设下了疑问.不同,为什么不同?

  只缘身在此山中。为后面的转句和结句留下伏笔,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一字重千斤

  一句话总结就是:开口呼的感情外张,搓口呼的感情比较沉郁。这一点不管是在开心还是悲愁的诗里所相通的

  开口呼的感情外张,搓口呼的感情比较沉郁。开口呼:一般适合表达开心的感情,当然不是绝对。但是开心的感情首选是开口呼。开口呼一旦用在表达悲愁的诗中,一般都是愁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直到把那种愁全部的宣泄出来为止

 

  齐齿呼:不温不火的。一般表达的感情也是淡淡的。淡淡的愁 ,淡淡的喜。愁不会愁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喜不会喜的“漫卷诗书喜欲狂”。 八庚和九青,一般表达的内容都跟情感有关。

  搓口呼:搓口呼的发音特点是 双唇相搓,脸上看不到一点不会张,所以一般表达的感情很少有开心的。特别是十一尤,几乎只要有愁,它便是首选韵部。

下面是选词牌

一、压抑凄凉类:

《河傅》悲切。

《金人捧露盘》苍凉楚。

《钗凤》声凄紧。

《祝英台近》宛转凄抑。

《剑器近》低徊掩抑。

《西吴曲》苍凉楚。

《雨霖铃》缠绵哀怨。

《摸鱼儿》苍凉郁勃。

《普萨蛮》紧促转低沉。

《天仙子》伤伤别,急调苦。

《曲玉管》抒写羁旅中的怀旧伤离绪。

《蝶恋花》、《青玉案》是达幽咽调,描写感。

《卜算子》婉曲哀怨而略带几分切。

《南乡子》适宜抒写缠绵低抑调。

《阮郎归》急凄苦,凄婉绝。

《生查子》比较谐婉、怨抑。

《莺啼序》凄凉悲苍,宜写伤伤别之

写不下了,词牌就到这,可复制粘贴其中一二句话到百度搜原文

音韵在诗词曲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音韵也叫声韵,是汉字字音中的声 韵 调四声和平仄是韵文格律的基础所谓四声是指汉语的四个声调普通话分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是把古时的平上去入纳进去平仄是诗词格律的重要术语"平"相当于一声二声,"仄"相当于三声四声押韵按古韵是很复杂的,现今已不再刻板由于填词没有专门韵书,一直使用诗韵下面说说你的问题

(1)"苍苍(cang一声)"平" "萋萋(qi一声)"平"

"采采(cai三声)"仄" 这句诗是"平平仄"

(2)"轻轻""悄悄'两对词组略有差别,轻轻是动作上声音上压低动作缓慢,而悄悄是小心抑抑地不声不响地动作

音韵使语言有节奏,声响和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64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