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戴望舒是民国文人里的一剂春药。”戴望舒,原名戴朝宷,望舒是他的笔名,来自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高洁,温柔大方。
徐志摩是灵动飘逸的美,闻一多是凝重激越的美。戴望舒的诗,给人一种忧郁凄凉之美。笔者给大家总结了戴望舒最美的五首诗。
1、《萧红墓畔口占》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2年1月20日,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25日,葬于浅水湾丽都酒店海边。当年11月,戴望舒与好友叶灵凤一起第一次拜谒萧红墓,摄有照片,“口占”初稿当即在此时吟就。
本诗是哀悼友人之作,题旨多见,难得的是作者将这样一首四行短诗写得充满蕴涵。诗的头一句,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长夜漫漫”可以读出漫漫艰辛、人生长路之意。
臧棣说《萧红墓畔口占》是“一首伟大的诗”,“在新诗史上,十行以内的诗中,没有一首能和它媲美”。
2、《烦忧》
《烦忧》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这是一首爱情诗,但“爱”字在全诗中却始终未直接出现,而只是用“不敢说出你的名字”的委婉表达,含蓄地暗示出来。含蓄之美,是这首小诗的另一个突出特点了。
本诗共有两段,其实只有四个诗句,只不过在前后两段中,四个诗句排列顺序正好相反。在这样一种颠倒的重复之中,既强化了诗歌的主旨,又形成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这是这首诗突出的特点。
3、《赠克木》
《赠克木》(节选)星来星去,宇宙运行,春秋代序,人死人生,太阳无量数,太空无限大,我们只是倏忽渺小的夏虫井蛙。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为人之大道全在懵懂,最好不求甚解,单是望望,看天,看星,看月,看太阳。也看山,看水,看云,看风,看春夏秋冬之不同,还看人世的痴愚,人世的倥偬:静默地看着,乐在其中。
**《一代宗师》里有一段话,形容习武的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戴望舒这首诗也是有如此浩荡的境界,“看天,看星,看月,看太阳。也看山,看水,看云,看风,看春夏秋冬之不同”从而悟到宇宙的无限和人类的渺小,写的实在美极了。
#课件# 导语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短诗五首》,欢迎阅读与借鉴。
《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月夜》
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最黑暗的年代,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地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教学提示
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写。
(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何尝又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
明确: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目标导学二:《萧红墓畔口占》
1.简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诗篇。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2.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明确:“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明确: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3)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明确:“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
(4)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明确:“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却超然静观,从容安详,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秀的诗篇之一。
三、板书设计
品味新诗的美《月夜》:意境美
《萧红墓畔口占》:情感美
《断章》《风雨吟》《统一》
一、导入新课
有句话这样说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断章》,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断章》
1.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
明确: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八个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明确: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2.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明确: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目标导学二:《风雨吟》
1.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明确:“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语言,提炼象征意义,理解作者情感。
(1)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奔”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2)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明确: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一层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3)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我”作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责任感、使命感与对中国社会前途、对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
目标导学三:《统一》
1.朗读诗歌,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
2.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你结合作者的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同一的。
3.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也就能对所有的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示例: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所有的叶都有着叶的共同本质。将零散的事物化繁多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
目标导学四: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举例说说新诗的“新”指的是哪些方面。
明确:①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②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③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
三、板书设计
《断章》——哲理:世间万物相互依存
《风雨吟》——象征:风雨大地“我”
《统一》——推理:对立之中存在统一,透过繁多的现象窥见单一的本质。
萧红墓畔口占 作者戴望舒朝代现代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我”的“等待”与“你”的“卧听”,“我”的“长夜漫漫”与“你”的“海涛闲话”两相对应,这是“生”和“死”的对话,“生”的艰难的行走还要继续,而“死”则是永恒和安详的
诗歌原文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诗歌赏析
『只四句含我万千不忍』
读完这首诗,我最大的感受是“不忍亵渎”。会不自觉地柔声细语。不忍大一点声,怕搅扰了她,因为她在此安睡。四句没读完,便泪浸眼眶。不是嚎啕大哭,而是轻轻的泪满双眼,是心疼,是不忍。脑海里是**《黄金时代》中萧红的身影,是她阁楼里的无助,是码头上的摔跤,是她独自一人睡在协会过道,是她的逃亡,是她与鲁迅探讨问题时的神采,也是她最后的“只一抔黄沙”。
▲源自网络
千言万语难言我心中之痛,只四句含我万千不忍。臧棣在《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中写道:“在新诗史上十行以内的诗中,没有一首诗是和它相媲美的,这首诗是新诗桂冠上一颗闪耀的明珠,一颗无与伦比的明珠,是珍品中的珍品。”我十分赞同这个评价。我将从第一视角来展开我对于这首诗的理解。
不管路途多远,不论费时几何,我总要来见你,总要来看看你,你是否安好。跋山涉水来看你,和你说说最近见闻。我想,如果你在,定会坐在沙发上抽着烟细细听我道来吧。和你静静呆一会,无需言语,你在便好。
红姑娘啊,来时匆忙,路上看见这束红山茶,像看见了你一样。它来自冬季,你生于关外雪国,它独自芬芳,你谦逊高洁。它真像你,倘若你在,一定会仔细品鉴一番吧。稍低点头来,我为你别上。长夜漫漫,我陪你静坐。我在想,想你在时的样子,想你的书,还记得你创作《呼兰河传》时我赞你“红姑娘创作甚努力”时你的谦逊;我在想,在想我们一起撰文,战斗时的日子,真让人怀恋啊,可时光过的真快。我脑海里像放**一样,回想过去发生的一幕幕。你是鲁迅先生亲自培养出的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呀,你多么地神采奕奕,又怀有那样的赤诚之心,今天竟埋骨于此,只一抔黄沙,面向荒海,我实在悲愤。
▲源自网络
前年我也被捕入狱,还好有灵凤不惜劳苦,百般奔走,才又得以来看你。这几年我身体情况也愈发坏,但你放心红姑娘,我们的梦想还没有实现,我不会倒下。我会撑着,你毕生所愿民族解放,走时把此愿托付于我,红姑娘,抗战就快胜利了,光明就快到来了啊!那是我们这几个老朋友毕生所愿,更是全中国的夙愿。红姑娘,看到这束红山茶了吗,这是我们胜利的红曙光啊!
红姑娘,又在你这坐了一夜。这一夜,我又思考了一夜,期盼了一夜。可你倒好呵!卧听海涛闲话。不过这样也好,你且好好休息,你这一生过的太苦了。我等待着,等着花开,等着光明。红姑娘啊,天快亮了。下次来看你时,天一定会亮的。
全诗仅四句,仿听得诗人万千独白。昔日情依依,无须千万语,谁又解其中味?
短诗五首分别是《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
异同点:1、《月夜》托物言志,塑造了“我”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的形象,表现了“五四运动”前夕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2、《萧红墓畔口占》包含着对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怀念,对生命之旅深沉的感慨与反思。平淡的文字、平静的描述背后潜藏着长久的辛酸与刻骨的悲痛。
3、《断章》一诗以两组意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位置的转换,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相依存在诗人看来,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事物相对关联而存在的。事物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是永恒的规律。
4、《风雨吟》通过“风”雨”“郊原"房舍”“大地”等意象,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人生之路,对把握人生方向与目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统一》推演出世间万物的规律,用富有艺术感的描述,做出人生规律的解答,阐释了世界的统一性,和其构成的更高层次的美和谐的美。
一、教材分析
《梅岭三章》由三首诗组成一个整体,饱含着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丽情怀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十张运用了绝句的形式,朗朗上口,易记易送,十个意向非常丰富,且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巧影传说和典故,语言形象生动情感饱满真挚。
《短诗五首》由四首中国诗与一首外国诗组成,篇幅虽短,意韵颇丰。《月夜》通过我与大树病历的行为,突出五四运动时代背景下青年人独立自主的形象,《萧红墓畔口占》继续了1944年诗人不远万里来到萧红墓前,凭吊的情形表达作者深沉的怀念之情,《断章》描写一个人在桥上看风景,但作者却从这平淡的生活现象中思考出深邃的哲理创造。我出无穷的诗意。《风雨吟》借助各种意象表达社会剧烈变化中年轻人对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关怀统一,作者从叶花果实树木等常见意象中归纳出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两课都是自读篇目,我打算采取教师示范讲一篇,学生学习讲一篇的方式开展这两课的教学活动。通过示范,教会学生赏析适合的方法,学生自学自讲,强化指导。
三、教学设计
(一)《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1初读感知
活动:自读→齐读→指读→分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了解大意
2精读分析
活动:分析意象,说说三首诗各自着重写什么?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3品读赏析
活动:默读诗歌,找出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品析。
4合作探究
活动:本诗的内容结构有什么特点?
(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以《月夜》为例
1检查预习,了解新诗
2初读感知
活动:自读诗歌,感受新诗面貌,体会韵律。
3精读品析
活动:分析意象,揣摩诗人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4自读品析,展示成果
活动:剩余四首,每组一首,自学5分钟,小组交流答疑5分钟,并推荐代表上讲台讲这首诗。
四、教学反思
两篇课文都是自读篇目,采取了讲练结合的方式,给学生以示范,学生帮忙学以致用,进一步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两篇课文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尤其在6班,知识生成快,学生把握的知识点精准,难点也较为突出,个别讲,全班答疑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班能力稍薄弱,在知识点的把握和难点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但能站在讲台上讲,能够想办法问我借课件弥补没预习的短板,也算是进了一份力。
只希望在今后的诗词学习中,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热情,教给学生方式,给与学生抓手,让学生在学习诗词时不再有畏难情绪。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愿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彼此互助,共同成长。
短诗五首文章主旨 《月夜》中,诗人面对艰难处境表现出独立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显示出“五四”前夕一代 青年的个性觉醒。 《萧红墓畔口占》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和友人的生命之旅的追 索和反思。 《断章》这首诗描绘了两幅优美的画面,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表现了人物、事 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风雨吟》表现了一个年轻人在面对难以预料的人生之路时,对人生方向与目标的茫然。同 时,也表现了“我”作为一个有志青年,面对苦难的中国所产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统一》中,聂鲁达站在政治家的高度,认为叶、花、树木等所有万物都是统一的,世间万 物都是平等的,表达了诗人向往和平、呼吁和平的强烈愿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