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单句情感赏析 求解!!

李煜《虞美人》单句情感赏析 求解!!,第1张

这首词当然是要悲伤哀婉的基调。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何时了”要带有一种经历了长期的情感折磨以后的无奈、哀怨,“何”可以拖长音来表达。“往事知多少”要读的慢一些,“知”要拖一下,好像作者在回忆那许多不尽的往事。

第二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又”字要突出,表现词人对痛苦的不堪忍受。

第三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前半句要稍微轻松的语调,这是作者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后半句当然还是哀怨的语调,最好表现出从回忆到现实的失望,带有叹息的语气。

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要突出一下,“一江春水”要加重语气,表现作者的悲怨;“向东流”语气要放松,一个字比一个字轻,来表现作者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原文: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感情:思乡之情以及对前途命运的担忧。

结合句子分析:“丝丝杨柳丝丝雨 春在溟蒙处”为我们描绘了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缥缈景象,暗衬倚楼人万缕千丝的愁绪。“楼二忒小不藏愁”中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绪,比喻为可以存放在小楼中的形象的、具体的物质,且言“楼儿忒小不藏愁”,表现了词人愁思的深重。“天怜客子乡关远 借与花消遣”中,作者本以为天怜客子,但花非我有,只能借花消愁,只能思乡自怜,自我安慰,心境黯然。“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阑干。”一句与“天怜客子乡关远 借与花消遣”形成鲜明的对比:词人羁旅他乡,思乡心切,本想赏花遣愁,但映入眼帘的却是竞相吐艳的海棠栏杆,红绿相映,景色绚丽,而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又是那寒森森的晚风,对比之下,更增添心中伤愁。词人采用反衬手法,貌似红绿满眼的海棠,实际上却暗含有好花不常开的喟叹。

   李煜 他被称为南唐后主。也是一名诗人,著名诗歌有《虞美人》,那么虞美人讲了什么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虞美人讲了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虞美人李煜

 中国 历史 上从来不缺乏不务正业的皇帝,有些喜欢女色,有些喜欢男色,有些喜欢花鸟虫鱼,有些喜欢 书法 ,有些喜欢木匠,还有些喜欢诗词歌赋。李煜就是最后一种。作为一个皇帝,李煜是不称职的,终日忙于诗词歌赋,风花雪月,对国家 政治 基本上一窍不通。

 而作为词人,李煜是及其 成功 的,他的词意象奇特,用词别致,意境深远,在文学史上有极的高地位。虞美人是李煜的流传最广的一首词,也是李煜最后一首词。所以读起来哀婉凄凉,十分能引起人的共鸣。

 所谓苦难出诗人,如果李煜不亡国,如果李煜有唐宗宋祖的伟业,或许他就做不出这样缠绵悱恻的词了。词中开头就是问句,抒发了对往日美好生活的怀念,一个问句又表现出对如今现实的无可奈何。

 接下来的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仍是对往日生活的怀念,此时的李煜已经有了悔改之心,可惜大势已去,就算东风再温柔迷人,李煜也没有福气享受了。这句十分能引起人的共鸣,虽然我们不是一国之君,没有体会过亡国的苦难,但对往事的回忆,对昔日美好事情的追忆是每个人都有的。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读到这里,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不禁让人想起叶芝的当你老了那首诗。时光荏苒,无论你贵为天子还是一介平民,谁也逃不过时间。于是李煜最后无奈的自问自答。

 这句自问自答,是句千古名句。把愁思比作江水,而且是春水。春天之水意味着勃勃生机,可是李煜的生命就要结束,这样强烈的反差给读者造成剧烈的冲击。

李煜虞美人写作背景

 李煜他被称为南唐后主。李煜在位的时候对治理国事 这些事情从来没有用心处理和管理过,态度一直是不闻不问。最后李煜被宋太宗派手下的人向秦王赵廷美拿药给毒死在牢里了。

 李煜在文学创作上是有很大的成就,主要的成就就是李煜写词的艺术了。而他被人称颂的最多的就是《虞美人》这首词,李煜写的词一共分为前后两期,有四十四部作品。前期多以情爱诗为主,而虞美人却一改往日的作风,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李煜的作品虞美人也算是李煜的一首绝命词了。因为当时宋太宗就是听了这首虞美人才对李煜有了下毒的心思。因为从李煜写的这首虞美人的诗词 句子 中,可以看出李煜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宋太宗害怕李煜会有造反的心思。李煜他在创作这首虞美人诗词时候,就是李煜被俘虏在宋朝以后的第三年的正月时的 一个月夜里写的,夜晚时的李煜,非常思念自己在故国时那豪华奢侈的贵族般的生活,而对眼前牢里囚徒的生活很是愤恨,然后就写了虞美人这首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李煜读完虞美人这首诗词才短短的两三天,就被宋太宗知道了。宋太宗知道以后,就派人把李煜给毒死了,所以虞美人就是李煜的最后一个作品了。

 虽然李煜作为李后主是亡国的君主,但是其实唐朝的灭亡并不能怪罪于他, 交到他手里的王朝本来就已经岌岌可危,而他本身就是一个醉心于诗词的人,只能说一声可惜,可惜他生错在帝王家。

李煜简介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君主,世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初被封为安定郡公,因其善诗文、工书画,且貌有奇表,引起了李弘冀的猜忌,为了避祸端,李煜便专心经籍,不问政事,并自号钟隐、莲峰居士,以示自己对皇位无意。后李弘冀病逝,李璟有意立李煜为皇太子。公元961年,李璟病逝,李煜登基,尊宋朝为正统,每年进贡以求平安。公元971年,赵匡胤灭南汉,李煜于是去唐号,改称为“江南国主”,以示对宋廷的尊重,然公元975年,金陵还是被攻破,李煜被俘,三年后死于汴京,时年二十四岁整。

 李煜诚然当不了霸主,甚至保卫不了自己的国家,但他在书画、音律以及诗文上都有一定的造诣,在词上的成就最高。李煜现存世的词共三十余首,其前期的词多描述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后期则反映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极富感染力,对后世词坛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猜你感 兴趣 :

1 李煜虞美人赏析

2 虞美人李煜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3 虞美人李煜楷体书法作品

4 李煜《虞美人》原文和鉴赏

《虞美人》的主旨是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82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