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以内宝宝的成长特点

一岁以内宝宝的成长特点,第1张

一岁以内宝宝的成长特点

 一岁以内宝宝的成长特点,宝宝1周岁的时候是一个关键时期,而且这个时候的宝宝是比较有趣的,身体是慢慢发展起来了,我为大家整理好了一岁以内宝宝的成长特点。

一岁以内宝宝的成长特点1

 婴儿头围出生时34厘米左右,3个月时增加约8厘米,为42厘米,1岁时为46厘米。 满月宝宝的体重,男孩平均为49公斤,女孩平均为46公斤;满月宝宝的身长,男孩平均为566厘米,女孩平均为556厘米。 出生至1周岁称为婴儿期,是人生体格发育最快的时期一般出生后的3个月又是婴儿期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

 例如,体重的增加,婴儿生后3个月时体重应增加到出生时的1倍。从3个月到12个月的9个月中,婴儿体重又能增加3千克,即前3个月的体重增加约等于后9个月体重增加的总和。如出生时体重为3千克的婴儿,3个月时应为6千克左右。1岁时体重大约为9-95千克。即1岁时婴儿体重大约是出生时的3倍,比出生时增加了两倍。 此期婴儿身长的发育也遵循此规律。如出生时身长50厘米,3个月的婴儿身长约为60-62厘米,比出生时增长了10-12厘米,后9个月胜败花花公子增长约12厘米。

 1岁时身长应为75厘米左右,是出生时身长的15倍。 出生至1岁的婴儿神经心理发育也相当迅速。新生婴儿的活动主要是吃奶、睡觉和排大小便。2-3个月的婴儿会咿呀发音,喜欢人抱,与人笑;3-4个月婴儿俯卧可抬头90度,胸部可离开床面,可翻身;6-7个月婴儿会坐,可爬;8-9个月婴儿可爱做不少“小”动作,如挥手做再见、照镜子、做藏猫猫游戏等;9-10个月可用拇示拗口拾小东西(如花生米,饭粒等);开始可理解成人的语言,无意识发“妈”的声音;1岁左右可有意识说“爸、妈”。

一岁以内宝宝的成长特点2

  1周岁宝宝的发展特点

  动作

 宝宝这个时候有很强烈的行走愿望,虽然这个时期的宝宝大部分只是能扶着东西走几步,可能还会经常摔倒,不过家长不用太紧张,宝宝就是在这个磕磕绊绊的过程当中学会走路的。记得那个时候我家宝宝就是能扶着沙发,茶几之类的东西走路,有时还会摔倒,我就会鼓励宝宝“不要怕”“宝宝很棒”之类的话,这样宝宝会很有信心

  语言说话

 宝宝在这个发展方面会存在个体差异的。这个月龄的宝宝有的都会叫“爸爸”“妈妈”了,但是有的宝宝还不会,只会“嗯嗯啊啊”地发一些音。不过不用担心,家长不可以和别的家的孩子去比较,有的孩子就是学说话早,有的就是学走路早,没有一样地,所以不用去担心,也不用去逼迫宝宝。可以和宝宝多交流,对宝宝学说话是很有帮助的。

 我家宝宝当时就什么都不会说,但是闺蜜家的孩子“爸爸”“妈妈”“姐姐”“妹妹”之类的词语都会叫了,我当时就很着急,查阅了一些相关的书籍这才放心了,现在我家宝宝就都会叫了。

  感觉的发展

 宝宝现在能够感觉到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喜欢听节奏鲜明的音乐,我家宝宝就特别喜欢听“小苹果”,一放“小苹果”的音乐就会手舞足蹈。宝宝还能在人群中分辨出自己的家人呢,这时候多带宝宝去外面看一看,玩一玩。

  情感的发展

 宝宝现在开始坚持自己吃饭,自己拿着杯子喝水,宝宝的自我意识增强。我家宝宝当时就是什么都不让你碰,就得自己弄,获得成功之后我们夸赞她会特别开心。

  思维认知

 现在这个时期的宝宝刚学会走几步路就想去外面玩,对外面的一切事物都感兴趣,她还会模仿父母的动作,喜欢尝试新的玩具。

  日常护理

 宝宝现在可能会挑食了,我们作为家长要变着花样的给宝宝做辅食,为此我还专门买了一本给宝宝做辅食的书。

 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我家宝宝睡眠习惯就特别好,白天一般上午一觉,下午一觉,晚上8点左右就进入睡眠,特别规律。

 养成宝宝定点吃饭的'习惯,吃完饭之后可以给宝宝喝些白开水,这样有助于口腔清洁。

一岁以内宝宝的成长特点3

  0-1岁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

  新生儿至一个月

 他能通过你的面部表情、语调和肢体语言来判断你的感受。

 你的宝宝开始明白你对他的反应会因他的行为而异。当他哭的时候,你把他抱起来,深情地凝视他的眼睛,当他饿的时候你喂他。

  两个月到三个月

 宝宝继续吸收周围的一切。他最喜欢的活动是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他知道当他需要你的时候,你会安慰他、喂他、陪他玩。

 当他六周大的时候,他的第一个真正的微笑就会出现,给你所有的关心和爱一个完美的回报。他也会喜欢你对他微笑的回应,不久他就会再次尝试。

 三个月后,你的宝宝会在他的微笑中加入一些咯咯的声音,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和你交谈。一定要回应他的努力,然后给他一个回应你的机会。他的咯咯声是一种练习他说话时需要用到的声音的方式。

  四个月到七个月

 宝宝正在调整你的语调。当你的声音听起来很友好的时候,他会很高兴,如果你严厉地和他说话,他可能会哭。

 他也开始区分陌生人和熟悉的面孔。当他六个月或七个月大的时候,当你把他抱在一个他认不出的人怀里时,他可能会哭。

  8个月到12个月

 宝宝开始理解简单的要求。所以当你问他是否想要更多的晚餐时,他可能会告诉你。

 你的宝宝也在学习日常环境中的物体。一分钟前,他的盘子在他面前,他把它从高脚椅上摔下来,然后它就在地板上!他正在试验一个物体可以在一个地方然后在另一个地方的想法。

 之后,他会把食物扔在地板上,看看你在做什么,并记下你的反应,以供将来参考。

1-2岁大的宝宝,虽然大多孩子已经能和大人做简单的交流了,但必竟语言能力有限,很多时候还无法清楚的表达出自己心中所想事情。

1-2岁宝宝会些什么,他们的心理最渴望什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1-2岁宝宝的心理特点,让你完完全全的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

宝宝到了1岁左右,可以自如爬行,可以站立片刻,发育快一些的还可以独立几步。手眼活动从不协调到协调,如可以自如地自喂饼干,五指从不分工到有较为灵活的分工,如可以用食指和拇指对捏糖块。双手从各自为政到能够互相配合,如可以一同摆弄玩具。精细动作获得发展,如可以独自抱着奶瓶喝奶,打开瓶盖,把圈圈套在棍子上等。

1岁多的宝宝可以听懂自己的名字可以听懂一些简单的词汇,会叫爸爸妈妈,能同成人一样可以分辨声源,有了明显的回忆能力,可以想起很久前记住的事情,将之运用于当前的工作中。可以模仿大人的动作。

这时能随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自发地手舞足蹈,并努力配合鲜明活泼的音乐节奏做动作,会初步分辨颜色,喜爱色彩鲜艳的玩具,爱看漂亮的人脸,爱看图画书和大而鲜艳的图杂。

能听懂妈妈的话,可以听懂常用物品的名称,开始学说话,可以用简单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如用汪汪代表小狗。他们害怕陌生人,害怕陌生,怪模样的物体,害怕未曾经历过的情况。这时有明显的依恋情结,喜欢跟妈妈的脚,妈妈去哪里,他就跟着去哪能里,喜欢与成年人交往,知道大人是高兴还是生气,会设法引起大人的注意,如主动讨好大人或者故意淘气。

和小朋友有了以物品为中心的简单交往,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往,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可以把自己和物品区分开,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有了最初的独立性,会拒绝大人的帮助,愿意自己动手,而且可以做些简单的事情。

一岁半到2岁宝宝,不管看到或听到什么,总是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从这个时候开始,宝宝的语言能力急速成长,几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记事物的名称上。宝宝一旦知道所有的东西都有名称后,就开始胡乱提出问题想要记起新的名字。

而大人对此询问法通常不加理会。不过2岁前后的问题阶段所问内容都相当单纯,只是令大人感到罗唆罢了。宝宝就是由这种方法来记人名及事物的,这也是一种聪明的表现。

进入2岁的宝宝,面临着许多需要学习、掌握的东西,他也开始自己思考问题,会不断地提问,但当你在教宝宝时,你会发现那些非常简单的事物,他怎么就那么难懂,总是会搞错。所以你要耐心,不要以你二、三十年生活去跟他不到2年的经历相比,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世界对他来说很复杂,需要你的引导和解释。

宝宝到了2岁左右时,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了逃避父母的保护和自我意识强烈,正在尝试独立自主,父母若不马上适应这种急速的变化,只会带来泄气和灰心,如果顺着他,也许反抗心还不至于太强,其实一个可爱且有依赖性的宝宝试着反抗,这对大人而言也算是件可喜的事。多少产生点反抗意图,较能激起他应对人生冲突的意志而增加思考能力。

在2岁宝宝的成长中,最明显的是运动功能的发达,所以当宝宝眼睛一张开就开始吵吵闹闹。这时他们的思想也逐渐成熟,而且趋于复杂化,大人这时不可再一味地认为宝宝什么都不懂。他们喜欢凡事都有规律性,看电视的时间若加以分配,让他在固定的时间看喜欢的节目他会很高兴。

这时对时间的知觉是较大含糊性和局限性,他们从成人那儿模仿学到了一些有关时间的词语,但却不能把它用在正确的地方。说明了宝宝对时间概念的认识还末清晰。他们的注意力从1岁起就开始不断地发展,一般来说,1岁半时能集中注意力5-8分钟,2岁10-20分钟,能长时间地注意一个事物,自己也能独立地玩较长的时间。

这时应让宝宝更多地参与日常生活,在这些活动中,即能促进一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让你的感受到宝宝给家庭带来的无尽快乐,而且还能在活动中教宝宝数数、认识事物,教宝宝说话,培养他独立的能力,爱清洁、整齐的生活习惯。

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需要各方面的辅佐和帮助,顺应儿童的成长规律才能帮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下面和大家分享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特点1

  一、新生儿期(0~1月)

 人生第一年: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婴儿期或乳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3、认识世界的开始。

 4、人际交往的开端。

  (二)婴儿早期(1~6月)

 这段时间心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视听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3、主动招人。

 4、开始认生。

  (三)婴儿晚期(6~12月)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言语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发展。

  二、先学前期(1~3岁)

 1、学会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学前初期的年龄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

 学前初期是3—4岁的孩子,也就是幼儿园小班年龄的孩子。具备了扩大生活活动范围的条件。首先,幼儿的身体比以前更加结实、健壮,身高、体重明显增加,活动精力充沛。其次动作的发展也比较自如,能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此外语言能力也基本发展起来,能向别人表示要求和愿望,与人进行初步的交流活动。

  2、认识依靠行动

 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是先想好了再做。

  3、情绪作用大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而哭闹。

  4、爱模仿

 3—4岁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学前中期(4—5岁)幼儿的年龄特点:

  1、活泼好动

 这个时期的幼儿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新鲜,总是摸摸这,看看那,动作灵活,思维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

  2、具体形象思维

 这时候的孩子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很形象很具体的。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在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在一日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活动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学前晚期(5—6岁)幼儿年龄特征:

  1、好学好问

 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好奇心比以前更强,他们不再满足与了解表面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

  2、抽象逻辑思维还是萌芽

 5—6岁幼儿的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维,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

 幼儿出现有意的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里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开始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和有意记忆。

  4、个性初具雏形

 开始有了比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再那么外露。看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特点2

  2岁以前

  培养和孩子的亲密关系

 两岁以前的孩子,情绪感应非常灵敏,情绪管理也比较容易。 父母在这个阶段要重点培养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和信赖关系,比如陪孩子玩耍,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睡觉等,这对孩子建立起与父母间的终生亲密情感关系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旦这种亲密的情感关系形成后,妈妈的一个眼神、爸爸的一个动作,孩子都能心领神会。妈妈有心事,或生病了,不用开口,孩子都能敏锐的察觉到。

 现代父母大多非常忙碌,若父母没办法时时陪伴孩子,应该让孩子和其他亲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如家中的老人。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孩子由其他亲人带大,如姥姥,当孩子回到父母身边时,父母就不能随便说姥姥的不是。因为,此时的孩子已与姥姥建立起亲密的关系,父母的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处于情绪分裂的状态,这对孩子的情绪发展和亲子关系的建立是非常不利的。

  大小便训练影响孩子性格

 你可能觉得宝宝的大小便训练只是个生活习惯的建立问题,与宝宝的个性发展扯不上关系。其实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早就在他的人格理论中提出,大小便训练对宝宝的个性形成有很大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在1~3岁,宝宝最感兴趣的是排泄。排泄过程和排泄后肛门的感觉会让宝宝产生快感。这个阶段正是你开始对宝宝进行大小便训练的时期,如要求宝宝不能随意大小便,要蹲专用的坐便器。

 一方面宝宝追求排泄获得的快感,另一方面父母企图实现对宝宝大小便的控制,于是亲子之间容易发生冲突。如果你对宝宝的大小便训练过早过严,在宝宝的生理机能还没有达到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肌肉活动时,就严格要求宝宝控制自己的大小便,这种注定的失败可能使宝宝形成羞耻、洁癖、过分注意条理和细节、固执等特点。

 如果在训练中,宝宝通过过度的排泄来对抗大小便训练,也会导致他形成浪费、无条理、放肆、邋遢等特点。 在美国,对宝宝的大小便训练并不像我国那么早,很多幼儿园还为宝宝准备了尿布。

  2-6岁

  让孩子多接触自然

 谁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很多家长就急着教孩子识字、算术、背唐诗。家长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很可能事与愿违,过早的单纯知识性学习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的认知思维过早符号化,不利于孩子天赋的开发。

 6岁前的孩子是用非语言系统的方式来认识世界的。这个阶段,应重点发展孩子的右脑,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尽量用形体、绘画和想象的方式来与孩子交流。

 国外很多家长会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尽量不用语言来教育孩子,而是让孩子用眼睛、用心灵感受世界。比如对“苹果”的认识,当孩子还不会说话、不会用文字来表达时,他脑海中的“苹果”是一个个形象而生动的苹果样子。但是如果过早地让孩子生硬地认字,孩子就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苹果”这一语言符号,而无法形成关于“苹果”的形象记忆,这对孩子的右脑开发是非常不利的。

 实际上,孩子在出生前,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是远超过大脑实际需要的。而生命早期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大胆的剪裁师,随着出生后接触的刺激逐渐增加,那些经常受刺激的神经元和突触就会被保留下来,而那些不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细胞所连接的突触就会被修剪掉。如果一味地对6岁不到的孩子灌输知识,我们就容易以成年人的思维限制了孩子天赋的发展。

  6-10岁

  允许孩子犯错误

 毫无疑问,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让父母真正操心起来了。他们普遍进入小学,开始面临各种升学竞争,人际关系也比之前更为复杂。这个阶段, 父母要记住的黄金定律是“要尊重孩子”、“要有耐心”。

 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可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作息和学习压力,不能自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容易走神。此时,家长不能一味责备孩子,毕竟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对孩子提过高、过急的要求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的有些行为,在家长看来是错误的,但可能是孩子探索和认知世界的方式。比如,玩弄家里的药罐,到塘里捉鱼等,对于这样的行为,家长应合理引导,既不打击孩子认识世界的积极性,又要避免孩子受伤。

 而对于孩子反复犯错, 家长要抱着“理解”的态度,保持足够的耐心。家长可以试着与孩子一起制定计划,与孩子作约定,在孩子上下学路上对各种注意事项反复提醒。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会形成习惯。如果孩子表现得不错,家长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这样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也帮助孩子逐渐树立信心。

 对于这个阶段孩子的教育,最忌讳的就是过度责骂孩子。一味责骂不但起不了矫正孩子错误行为的效果,还容易伤孩子的自尊心,影响今后的亲子沟通。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也应该注意避免其他亲友在场,不要说有辱孩子人格的话。

  10-14岁

  建立有效沟通

 10-14岁是青春期前的过渡阶段,由于真正的叛逆期还未开始,过去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但事实上,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会对青春期有直接的影响。

 为什么说这个阶段重要呢?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虽然具有一些青春期的特征,但相比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这些孩子的叛逆心理还不至于那么强烈。家长若能在这一阶段与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方式,那么将来家长也能更自然地与孩子交往,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10-14岁的孩子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是非价值判断,变得有思想,有主见,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与理解。此时,单面说教的方式已经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顶嘴、捣蛋、对着干只是表象,这些行为的背后其实是孩子希望受关注、被理解、被认可。家长要注意留心孩子的这些心理变化和成长诉求,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不妨以朋友的方式与孩子亲近,在说教前先耐心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鼓励孩子说出心里话。如果这些话涉及到孩子秘密,家长还应遵守保密承诺。如果在谈话间,家长真察觉到孩子犯了错误,也要尽量控制情绪,不要立即对孩子大加责骂。

 亲子间的有效沟通不是建立在家长权威之上,而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之上。只有让孩子认识到父母可以完全信赖,进入青春期后的孩子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

  14-18岁

  尊重孩子的选择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处于学习和升学的高压状态,面临着各种人生选择:就读中职还是高中,高中应该选择文科还是理科,高考应该填什么志愿,是否出国留学等等。这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关乎孩子的前途,家长们无不神经紧绷,担心这担心那,有时免不了以自己的意志代孩子行事。可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已经很强烈,对于家长的善意很可能不领情,这又容易引起亲子关系紧张。

 其实,对于这些问题,家长不必过分紧张。给予孩子合理的引导,孩子自己会作出聪明的选择。曾经,有个孩子问自己的父亲“为何要读书”,父亲举例说:“一棵长了一年的小树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长了10年的书可以做檩条,而长了20年的树可以做房梁、做柱子、做家具。你希望自己是小树还是大树?”孩子听完想了想,从此发奋读书。这位父亲没有长篇大论式的说教,只是以举例的方式向孩子陈明利害,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今社会功利化思想泛滥,一些随大流的选择可能并不适合孩子。比如,有的孩子非常具有艺术天赋,进入艺校是最好的发展方式,但若按部就班,父母对孩子的做法百般阻挠,很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天赋。例如,李安在初入**界时也曾被保守的父亲视为耻辱,若没有李安自己的坚持,恐怕当今**界就少了这么一位大师了。

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特点3

  一、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二、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三、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好问、好学;

 2、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一、初生到满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适应新生活;

 2、依靠无条件反射:吸吮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游泳反射、强直性颈反射;

 3、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

 4、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社会性的需要)。

  二、满月到半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

 2、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

 3、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4、开始认生。

  三、半岁到周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语言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日益发展。

1岁半到3岁的孩子,除了儿童自主性的发展:对身体控制感的增强,语言能力的发展,他们会同步表现出对世界的好奇,甚至是夸大性的想要征服世界。因此开始和养育者既父母们有分离的尝试,通过抗争性的行为表达或者直接说“不”。而父母们经由知晓这属于此阶段孩子们的正常心理发展的表现,就会变得更少焦虑,自然能发展出适合不同父母们的独特应对方法。

与此同时,孩子们在此阶段开始了关于核心性身份发展和性别认同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知道了他们是男孩还是女孩。尤其是在进行如厕训练时,他们开始意识生理以及行为上的差别。这个阶段的性身份认同常常是通过对于父母角色的榜样认同来完成。父母以孩子们生命中第一个男人或第一个女人的形象进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并奠定了日后其本人作为一个男人或女人的基础,也镜映了理想中伴侣的早期意象。

同时,孩子们也会发现异性的父亲或母亲的生理状态的不同,因此他们也会对此好奇,并出现尝试性 探索 。而父母们较为恰当的表现是不拒不迎,提供给孩子自然 探索 的空间但不需要主动刻意教育。除了生理上的不同,关于男女性别差异的规范教育也会经由父母传递给孩子。比如在衣着上,女孩可以穿裙子,留辫子。男孩被鼓励更多的 游戏 与运动性。女孩可能被更要求变得整洁干净。男孩被教育要勇敢,不能流泪等等。父母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性别以及如何呈现性别特质都会成为孩子们对自己性身份认同的基本素材。

另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会拥有更多的心理感觉。他们开始想要和父母或他人做区分,但又因为这样的愿望而心生恐惧。而这种恐惧虽然孩子无法用语言表达,但从心理学的诸多研究显示,这种感觉对于孩子而言几乎是毁灭性的。因此这个阶段里,父母需要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允许分离的情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可以独处的能力但同时让孩子确认到这是一种安全的分离。只要孩子需要,父母一直会在那里。而后孩子会随着天性的发展,自然的向外界 探索 ,分离的恐惧变得可以忍受,同时由于父母的耐心和允许,孩子们内心的安全感会不断增强。形成良性循环:分离还有相聚,适度的向外 探索 是可以的,值得期待和鼓励。孩子们因此获得越来越多的 情感 控制能力,以更好的方式控制失望感以及挫折感。基本信任能力和安全感变得更加稳定。

一岁半到两岁半的婴儿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一岁到一岁半的婴儿词汇量在50-60之间。

一岁半是婴儿对母亲产生特殊 情感 依赖与母亲 情感 联结更加紧密的阶段,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

其实,一岁半孩子,想的较多。

这个阶段是孩子形成习惯和性格阶段,也是依母恋,比较严重的时间节点。

这个时候孩子有思想了,引导好了就往好的方向走,,要在这个阶段多多陪伴孩子,讲给他积极向上的故事。

一岁半,孩子好奇,要求增多,以我为中心,发育早的会提出好多问题,家长一定告诉他好或坏,对或错。

希望孩子 健康 成长!

一岁的宝宝心理发展特点是非常多的,心理发育的过程也特别快,有多种不同的表现类型。家长们可以重点识别出来,通过 健康 的引导,让宝宝能够树立起 健康 的价值观。平常要注意与宝宝多一点互动,这样宝宝的心理更加 健康 开朗

回想一下我自己,那个时候的事完全想不起来,要是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其实他们的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举动,都是出于对事物的好奇。

要是你从中引导,孩子未来变成什么样子的人,其实你可以做主。

爸妈

0-1岁婴儿特点

0-1岁婴儿特点有哪些?很多新手父母在迎接宝宝的到来时,除了喜悦,可能还会有一丝紧张,第一次为人父母,如何呵护宝宝、教育宝宝呢?下面我总结0-1岁婴儿特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0-1岁婴儿特点1

 1个月的宝宝

 培养重点:视知觉、触觉。之前我们说过,宝宝出生20天以内正处于视觉的“光敏感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没有及时关注到宝宝视觉的发展,宝宝的光感受能力就较容易受到影响。

 另外这个时期还要给宝宝多一些的皮肤上的接触,刺激宝宝的触觉发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培养方法

 ①妈妈可以多抚摸和搂抱宝宝,和宝宝多说话、多微笑,即使他听不懂。

 ②保持室内合适的光线,让孩子感受到光线的变化,当然不要过于刺激,可以给宝宝看一些黑白对比明显的,听一些舒缓的音乐。

 2个月的宝宝

 培养重点:视知觉、触觉,基础的动作练习。2个月左右的宝宝,逐渐学会在平躺状态下转动头部,在转动过程中逐渐扩大视觉的范围。

 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喜欢看妈妈的脸,因为这是宝宝在建立和外界的链接,在和妈妈互动的过程中发展解读人的面部表情的能力。

 培养方法

 ①让宝宝每天做两到三次的趴卧练习

 ②回应宝宝的“咿咿呀呀”,鼓励宝宝交谈

 ③让宝宝触摸各种玩具,刺激触觉发展,锻炼抓握

 3个月的宝宝

 培养重点:视觉、听觉,触觉和基础动作练习。3个月左右,婴儿逐渐学会翻身,因此它的视觉追踪可以达到360°,对色彩的感受也更加敏感。这个时候他的能力发展的更高了,听觉也更灵敏了,肌肉力量也更大了,具有一定的方向辨别能力。

 培养方法

 ①可以用鲜艳的物体(红、黄)在孩子眼前缓慢晃动

 ②引导宝宝从平躺到俯卧,为后续爬行奠定基础

 ③用摇铃等玩具培养宝宝对声音的辨别力

 4个月的宝宝

 培养重点:语言启蒙、抓握能力、手眼协调能力。4个月的宝宝做动作的姿势较以前熟练了,而且能够呈对称性。抱在怀里时,宝宝的头能稳稳地直立起来,扶立时两腿能支撑着身体。这时宝宝能识别自己的妈妈和面孔熟悉的人,当有人跟他和对话时,他会发出“咯咯咕咕”的声音。

 培养方法

 ①多与宝宝对话,引导宝宝发音及发笑

 ②用不同材料、质地的轻软玩具,供他抓、握和感觉

 ③可以进行仰卧拉起并训练翻身,注意不要时间过长

 ④把玩具放在宝宝面前,让他看到并摸到,训练眼手协调性

 5个月的宝宝

 培养重点:手眼协调能力、语言能力、基础动作和听觉。这个时期的宝宝能力更强了,可以自由的翻身,还有了爬行的趋势。

 他可以试着够到所见之物来协调双眼和双手的动作。视觉变得更敏锐,开始发展追视能力,比如玩具从桌子上掉下去后,他会用目光找寻它。

 培养方法

 ①多给宝宝用手抓的东西,给他看鲜艳丰富的图画

 ②给宝宝讲故事、唱儿歌,促进听觉发展

 ③教宝宝学会坐的动作

 ④让宝宝够远处的玩具,锻炼宝宝头、颈、上肢的活动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6个月的宝宝

 培养重点:手部精细动作、语言发展和动作发展。6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会坐,但还坐不太好。他的听力比以前更加灵敏了,能分辨不同的声音,并学着发声。他已经能够区别亲人和陌生人,看见亲人会高兴,从镜子里看见自己会微笑,如果和他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会很感兴趣。

 培养方法

 ①扶着宝宝腋下让他跳跃,锻炼宝宝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②减少抱宝宝的时间,多让宝宝自由活动

 ③给宝宝一些纸让他撕,锻炼手指灵活性

 ④多和宝宝说话、交谈,可以教宝宝认识身体的各部位

 7个月的宝宝

 培养重点:双手协调性、语言能力。7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萌出牙齿,能独自坐稳,视野也更加开阔,有利于宝宝更好地认识周围事物,对视觉和听觉的发展更为有利。同时宝宝的双手被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多动作来锻炼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还可以连续翻滚,离开自己躺着的地方取远处的玩具。

 培养方法

 ①可进行抓、拿小物件的练习,左右手同时拿取的练习

 ②跟宝宝说话,练习da-da、ma-ma等音节

 ③可以跟宝宝玩“藏猫猫”的游戏

 ④开始教宝宝区分颜色

 8个月的宝宝

 培养重点:语言能力、爬行、手部动作。这时宝宝可以爬,或用肚子前移,可以不用支撑而坐着,还能从坐位躺下,扶着床栏杆站立,并能由立位坐下。能模仿大人发出单音节词,有的宝宝已经会发出双音节“妈妈”了,如果把他喜欢的玩具拿走,他会哭闹,如果从镜子里看见自己,会到镜子后边去寻找。

 培养方法

 ①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让他自由爬行

 ②告诉宝宝物品名称,开始教他认识颜色和物品

 ③让宝宝玩积木,模仿大人搭积木的动作,锻炼手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

 ④教宝宝把动作和相应的词联系起来,比如说一边挥手一边说“再见”,然后让宝宝也一边说一边挥手

 9个月的宝宝

 培养重点:基础动作、认知能力、语言训练。此时的宝宝坐得稳爬得好会扶着站立,拉住双手可以稍微向前走。会看镜子里的自我形象,开始认识自己的存在,当亲人离开时开始出现反抗和焦虑。听到歌声或乐曲四肢会乱动或安静下来,表现出愉快的神情。能握响橡皮玩具,会拉抽屉取玩具。

 培养方法

 ①给宝宝选择可以拆开组合的玩具,让他体验拆、装的过程

 ②引导宝宝扶着床边走路

 ③继续教宝宝认识颜色和物品

 ④用手势表达简单的意思

 10个月的宝宝

 培养重点:精细动作、模仿能力。10个月的宝宝可以自己拉着栏杆站起,扶住栏杆走3步以上,边走边移手。还能用拇指和其他指捏取细小物品,能模仿大人发1~2个字音,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当他听到赞扬会重复做动作,并乐此不疲;懂得常见人及物的名称,会用眼睛注视所说的人或物,理解“不”的意思。

 培养方法

 ①教宝宝用一些简单的手势来表达“吃”“拿”等动作

 ②宝宝现在最喜欢模仿,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宝宝做一些事情

 ③教宝宝对玩具进行分类

 11个月的宝宝

 培养重点:大动作技能和辨识力。能独站2秒钟以上,一手扶栏杆蹲下,用另一手捡取玩具,再站起来。开始对同伴感兴趣,会互相注视,用手试探。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发展,能有意识并正确地发出相应的字音,以表示一个动作(如“拿”)或一件物(如“球”)。

 培养方法

 ①训练宝宝学会站着

 ②让宝宝分辨不同的物品

 ③教宝宝学动物的叫声

 ④为宝宝准备画笔画纸,让宝宝乱涂乱画

 12个月的宝宝

 培养重点:精细动作、培养独立意识和语言能力。此时的宝宝能独走自如,不左右摇摆;拉一只手可以走上楼梯。会爬台阶、斜坡,独立站稳,会蹲下再站起来。还能用蜡笔在纸上戳点,会用三指持物、握笔;会主动称呼“爸爸”“妈妈”。

 培养方法

 ①利用各种玩具发展手的灵活性

 ②鼓励宝宝给玩具分类,加强认知能力训练

 ③让宝宝练习站立、弯腰、走等动作

 ④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自理能力

0-1岁婴儿特点2

 0-6个月宝宝的特点

 新生儿

 你把脸凑近他时,他会盯住你的脸看,并且能把你的'声音和别人的区分开。听到你的声音时,他的眼睛会转向声音的方向,若你再凑近些,他的目光会试图追视你的脸。出生36小时后,若你和他的胎距离小于30厘米时,他能认出是你的脸。

 4个星期

 你的脸离他很近时,他会注视你;当你说话时,他会看着你,小嘴一张一合地模仿你说话的口形。他啼哭时,你若把他抱起来,他可能就不哭了,因为他知道你会安慰他。他会模仿你的脸部表情:微笑和做鬼脸。

 6个星期

 他会回报你的微笑,他的眼球能追视一只移动的玩具。

 8个星期

 在他头部上方举着某件色彩鲜艳的物体时,他能盯住它看上几秒钟,当把物体从一边移向另一边时,他的目光会追随它从一边移向另一边。

 3个月

 他能马上发现举在他身体上方的玩具。当你讲话时,他能微笑,并发出尖叫声和快乐的咯咯声。显而易见,他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感到好奇和有趣。

 4个月

 在喂奶时间,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当有人逗他玩时,他爱咯咯大笑;他喜欢别人把他抱起来,这样,他能看到四周的环境;周围有声响,他会立即转动他的脑袋,寻找声源。

 5个月

 他能意识到陌生的环境,并表示害怕、厌烦和生气。

 6个月

 孩子变得很爱照镜子,常对着镜中人出神。他将开始对你喂他的食物表现出某种偏爱。

 8-12个月宝宝的特点

 8个月

 知道自己的名字,能理解“不”的意思。在他伸手去取他想得到的物品时,也许会发出类似咳嗽的声音以引起你的注意。

 9个月

 他会表现出意志力。在你想给他洗脸时,也许会用各种办法表示反对。他能较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到玩具和游戏上,甚至小手翻来覆去地摆弄玩具,仔细地端详它。你把物品藏在一块布下,他能把布撩起来找到它。

 10个月

 他也许能举起小手挥动着以示“再见”。他能理解几个单词和很短、很简单的句子。

 11个月

 他能学会并很喜欢诸如捉迷藏之类的简单游戏,他还喜欢扔东西让你捡起来逗他玩。他喜爱摇动、拍打物品,喜欢欣赏自己发出的声音。

 12个月

 他喜欢做任何让你发笑的事情,并见会一遍—遍地反复做。他喜欢和你一起“读”简单的书。在你为他脱衣服时,他会举起胳膊协助你。他也许能明白几个简单助词,如瓶子、洗澡、球球、喝水。

一,语言理解先用语言表达:一到三岁为止,基本能听懂母语的日常对话,两到六岁为止,基本掌握母语的口语表达。

二,特殊现象,:前言语手势(指儿童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话)单词句(只儿童用一个字来表示他的意思。)50个词一到15岁,词语外延缩小和扩大(只儿童会通过一个词语来进行想象扩大或在一定情况下进行缩小。)双词句(指儿童说妈妈抱这样的句子。)和电报句(只简短的句子,如电报一样。)大约在15岁到两岁之间能掌握200个词

二,对复杂句子的理解需要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主要取决于各种复句所表达的事物关系的复杂程度和理解这种关系所需要的认知活动的困难程度。

妈妈语:指在自然情境下,成人通常以特殊的方式与儿童进行语言交往:儿童指向言语。具有以下特征,一,超语言特征,高音调,夸张的音调 二,句法特征,多短句而修饰词较少三,话语特征,疑问句和祈使句较多,语速较慢语言清晰,重复较多。

这种语言是儿童更容易理解,所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语言的发展,但妈妈语不是一种普遍现象,有些文化中不出现。其实儿童也能倾听,并从成人的交谈中学习语言,注意:在三岁以后继续使用妈妈语会阻碍孩子习得规范语言。

结论:妈妈语对语言发展并非至关重要,妈妈语有效提高了成人与儿童交流的能力,有利于成人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但妈妈语的使用应有期限。

早期语言教育的要点:一对牛弹琴试的语言输入,例如口语和亲子阅读

二,接纳漏洞百出的口语实践,根据意思做出相应反应,以正确的形式重复相应的内容,不需对他纠错,只要做出他说表达意思的正确反应即可

三,对有错难改的宽容。要有耐心有恒心。

认知发展特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

一,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示,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

二,主要认知表现为:循环反应扔东西,体验自己的效能感,功能型游戏用身体来带动,客体永久性。

表象产生阶段也是其过渡阶段在15岁到两岁之间。

1延迟模仿——记忆并重现不在眼前的行为规范,2假装游戏——以物代物,假装动作,装扮角色,3言语回忆——行为发生一段时间后用言语来重复4绘画——画出表象

情绪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依恋

广义的依恋:个体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

狭义的依恋:即亲子依恋,是儿童与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形成的一种情感联结,表现为儿童寻求并企图保持与该成人亲密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依恋对象:有选择性

行为表现: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的亲近

心理意义:依恋双方尤其是依恋者可从中获得一种慰藉和安全感,如果依恋遭到破坏,这会造成依恋双方尤其是依恋者的分离焦虑和痛苦。

依恋发展的四个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零到三个月,对任何人都感兴趣,对任何声音,面孔和其他社会刺激作出反应。2有选择的社会反应:三到六个月开始对熟悉的事物表达偏好,对陌生人依然很友好。3特殊的情感联结形成:六个月到三岁第一次形成明显的依恋通常是和母亲,出现分离焦虑和重聚喜悦,形成陌生人焦虑,此后,又陆续对其他熟悉的人显示出依恋。4目标协调的伙伴关系:三岁以后,幼儿不再是单纯的索取者,他们开始考虑依恋对象的想法和感受,并计划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之与父母的要求和计划协调一致与依恋对象保持着最佳的亲密关系。

婴儿依恋的类型:

1,安全型:占比65%,其表现为,母亲在时婴儿可以独自探索,分离焦虑:重聚喜悦,如果他们感到压力,会寻求与母亲身体接触,有母亲在场时,很少陌生人焦虑。

2非安全性:不安全-回避型约20%其表现为无分离焦虑,重聚无喜悦,忽视和回避母亲,无陌生人焦虑。不安全-反抗型约10%其表现为紧紧挨着母亲,少有探索,分离焦虑和压力,重聚愤怒,接近母亲,对陌生人保持相当的戒备。最不安全-组织混乱型5%其表现为在陌生环境中极有压力,反抗型和回避型的混合,对于接近还是回避,犹豫不决。

婴儿依恋与后期发展:安全型依恋的孩子三岁半会成为幼儿园中的领导者,好奇心强,喜欢学习,自主性强,在11到12岁有更强的社会技能,更好的同伴关系,更可能获得亲密的朋友。而非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三岁半时,情感和社会性方面比较退缩,好奇心不强,对学习不太感兴趣,对自己追求的目标没有很强动力到11岁,12岁时不愿意面对挑战,同伴关系不好,朋友相对较少,存在更多偏差行为和心理症状。

安全型依恋儿童的母亲,具有高度敏感,及对婴儿的信号能及时正确的做出反应,对婴儿表现出积极的关心和爱,与婴儿建立默契,双向的交往。在交往中婴儿和母亲注意同一件事,对婴儿的活动给予密切注意和情感支持,常常有引导婴儿的行为,有效陪伴。

非安全型依恋母亲:反抗型依恋婴儿的母亲在抚养过程中常常表现不一致,以自己心情为准,对婴儿时而热情时而冷漠,更多是无反应。回避型依恋婴儿的母亲,刻板,自我中心性;母亲对自己的宝宝缺乏耐心,对其信号没有回应,常对自己婴儿表现出消极情感,很少能从与子女的亲密接触中获得快乐。热情过剩型:过于热心,喋喋不休,提供过多刺激使婴儿厌倦。混乱型依恋婴儿的母亲,有严重抑郁,或有其他精神问题,从而虐待或者忽视自己的子女。

促进安全依恋的养育方式:一,母子间保证一定的交互时间。二,亲孩子交往是情绪愉快,态度温和。三,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敏感地做出反应,四,母子间有一定量的身体接触和适当的分离经验。

情绪个性社会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萌发

1几个月就开始意识到,主我,有意重复动作,引起物体移动,个体动因感,对个体自身成为事件原因的认识,预测或引起他人反应。

2第二年逐渐建构客体我

自我意识的萌发——红点实验,鼻子上点一个红点观察孩子的表现

发展阶段:游戏伙伴阶段:在六到12个月时认为,镜子中是另一个小伙伴,而去交往和寻找。相倚性探究阶段:12个月左右开始有意识重复自己的动作。自我认识出现阶段:15到24个月会用手摸自己的鼻子。

可怕的两三岁:第一个叛逆期,说不,自己来,任性,哭闹。其原因是,自我意识萌芽促使其证明自己的独立,体验自己的能力,但因能力不够而经常受挫,情绪控制能力存在缺陷,前额叶发展滞后,应对经验不足。

对策:一,父母要保持冷静,温和理解和接纳表达关爱。二,发展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正确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挫折感,三,让孩子做主,尊重孩子的决定提供选择,提前提示。

易变性,即小儿的情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支配,如遇到不高兴的事易哭闹,稍加劝导又破涕为笑,所以,这时儿童的情感不够稳定。此外,小儿的情感也易受他人的感染,倘别的孩子大声叫嚷,他也大声叫嚷;别的孩子表现害怕,他也害怕。随着小儿生活经验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小儿情感的稳定性就逐步增长起来。

2冲动性,即小儿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如当小儿第一次看到墙上的电插座后表现出很大的好奇心,虽然大人因危险而不让摸,把孩子支开,但是小儿却大哭大闹,执意要去触摸一下。

3反应不一致,即同一刺激,有的小儿可以反应强烈,有的则无反应。2岁开始,小儿的情感表现日渐丰富、复杂,如喜、怒,初步的爱与憎等。在不正确的教育下,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与情感,如见人害羞、怕黑等。

二、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一)情绪的丰富化

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绪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引起了情感体验。

(二)情绪的深刻化

随着思维水平的提高,对事物的理解从表面、肤浅到本质,情绪由指向事物的外在表面,转向指向事物的内在特征。

(三)情绪的稳定化

幼儿初期情绪具有明显的情境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作用下,幼儿情绪的冲动性降低,情绪的易变性减少,稳定性提高。

(四)情绪的自控化

幼儿初期儿童对于自己的情绪丝毫不能控制和掩饰,完全表露于外,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内部言语的逐渐发展,幼儿逐渐开始学习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的表现。

(五)情绪的社会化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逐渐掌握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情绪表达日益社会化。

2016真题简答题,5分。62简述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

(1)情绪的社会化(2分)

(2)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2分)

(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1分)

-----------------------------

拓展学习资源: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关系:

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

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

(二)、情绪和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联系:情绪和情感与认识过程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区别:

第一, 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绪和情感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第二, 认识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变化来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第三,认识过程有着较强的有意性,人们可以有意地感知、记忆和思考,也可以有意地停止这种认识活动;而情绪和情感有着较强的自发性,人的情感只有在认识的作用下才会增强有意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07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