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儿童的各方面都基本具备了上学学习的条件,再加上环境、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 羡慕新书本、新铅笔盒,羡幕红领巾等。他们产生了背起新书 包,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6—7岁儿童的一舷心理特点大致有如下几个标志:
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6—7岁儿童的思维活动十分活跃。他们会根据平时的观察,想出许多问题。例如天上的星星是用什么东西挂起来的为什么掉不下来太阳晚上躲到哪里去了等等。他们基本上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也带一定程度的概括性。在知识方面,他们能准确池回答出:我们国家叫什么首都在哪里7国旗是什么颜色和图案领袖是谁等等。可见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此外,6—7岁儿童的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都在逐步发展。一般地说,已知道一天的含义是什么,昨天和明天是什么意思;他们能正确地辨认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还能正确地辨认多种颜色。这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
在语言方面,6—7岁的儿童通道各种活动以及和成人的交往,初步具备了语言交流的能力,他们已能运用比较丰富的口头语言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会叙述童话故事;还会唱许多完整的歌曲;朗诵儿童文学中的诗词。语言的发展为小学语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一般情况下,6-7岁儿童口头数数的能力已有发展,他们完全能够从1数到Ioo;好的甚至能灵敏到500以上。不仅能按顺序一个个地数,还能成组地数,如5,l0,15,20,……95,100;或10.20.30……在良好的条件下,6—7岁的儿童还能理解20以内数的分解组合。但要有实物或加以辅助,否则就十分困难,这说明数的运算能力还处于直观思维阶段,数的表象还未很好地发展起来;数的抽象概念也未很好形成,都有待教育和训练。但他们数的概念的初步发展,为小学算术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7岁的儿童,尤其是上过幼儿园的儿童,能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能够按成人的要求逐步掌握社会的行为规范。出现了初步独立而主动的社会道德动机。他们这种自我意识行为,为他们进入小学进行正规学习和形成良好的准备了条件。
韩国成家庭教 04-01 16:18
八岁儿童一般都进入二年级学习,此时的孩子和初入一年级时相比,明显有了变化了。像变得更加活泼自信了,对大人的心理依赖更加少了,活动范围更大了,有了更多的伙伴,学习能力增强了,等等。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更多了,像闹情绪的频率增加了,顶嘴现象突出了,不愿意受管教约束,玩儿的心思更重了,做事缺乏条理,注意力分散现象明显等。
孩子为什么会两级分化现象如此突出呢?这源于儿童心理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认知、思考、行动力上出现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下面我从几方面来做一个剖析。
一、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强,儿童对大人的心理依赖逐渐降低。
(一)成长变化:经常会看到一年级孩子,在上学和放学路上,会牵着大人的手紧紧跟随。这说明孩子独立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经过一年的成长、适应和锻炼,进入二年级后,绝大多数孩子,都会逐渐放开紧牵着大人的手。孩子在一年级时对大人有很强的心理依赖,主要源于对陌生的环境还没有熟悉,出于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心理,常常紧紧伴随着监护人。进入二年级后,这种依赖于大人的情形有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儿童已经熟悉了小学校园,熟悉了上学和放学的路径,清楚每天自己要做什么,这为他们逐渐摆脱对大人的过度心理依赖创造了条件。
(二)突出问题: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父母,包括老人在内,大都无视孩子这种成长变化,仍然会对孩子不敢放松,常常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其他意外的发生。这种过度保护,反而会让儿童探索活动得到限制,使孩子自信心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女孩儿在这方面表现的最为明显。不管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进入八岁后的玩伴儿时期里,都普遍对玩儿有了很大的渴望,如果大人过度保护放不开手,必然会让孩子产生不情愿或者反感情绪,这对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又产生了新的影响。
(三)重点工作:家长如何面对孩子活动能力增强这一现实,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则应该成为重点工作,否则,你会越来越放不开手,越来越对孩子自由活动不放心。很多家庭常忽略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一是缺乏家庭教育的强烈意识,二是不清楚安全教育重点,三是没有连续性培养的时间,四是第一教育责任人不能明确定位,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孩子安全教育没有具体责任人。安全教育关系到生命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孩子今后是否能真正走独立的关键,只要你重视孩子的教育,就应该把上述四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二、儿童学与玩儿的矛盾更加突出,常会因此引发大人情绪失控。
11岁女孩心理特点:在心理方面,女孩到10岁以后,就萌发出了朦胧的意识,开始对两性差异及两性关系发生兴趣,对异性的鉴赏思慕之情,亦开始潜滋暗长。所谓“情窦初开”便是形容这个时期。
11岁的人虽然还有些懵懂,可是已经知道很多事情了。十一岁花季的女孩子,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都不太一样的,如果是在离异家庭下,眼里可能会看到忧郁,如果是留守儿童,可以看到那种坚强的孤独的缺少爱的心理,那就是比较沉默,
15~16岁后,随着生理上第二性征的发育,心理上也进一步成熟起来。开始认为自己是大人了,要求自立,要求别人(包括父母)尊重自己,平等对待自己,要求有独立交友,独立思考问题及有自己活动的小天地。
同时,亦希望能与异性朋友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对异性产生爱慕之情,甚至渐渐有了恋爱及性的要求,但是他们的心理毕竟尚不成熟,情绪很不稳定,性格、气质、思想的可塑性很大,很易受社会风气、周围朋友、**、电视、文学作品等传播工具的影响。
扩展资料
11岁女孩生理特点:婴儿出生后至8~9岁前,虽然内外生殖器有男女之别,但因男女性腺功能皆处于被抑制的状态,体内性激素浓度也皆十分低落,虽然身高、体重增长很快,但无性别差异。
平均在11岁以后(范围为9~12岁),女孩的第二性征逐渐发育,主要表现在双侧乳房开始隆起,乳头逐渐增大,色素逐渐加深;外阴及腋窝部开始出现阴毛及腋毛,女孩第二性征从开始出现至发育完成,大约需4年时间(范围15~6年)。
7岁儿童心理、行为特点及解决方法
17岁儿童已经由动转为静,对于周围的情感有了很灵敏的反应。所以在机器人课上他们会很安静,但对一点点声音和老师的评价都会很敏感,老师应该对他们遵守纪律的表现给予肯定,并且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措词。
27岁儿童比较不像以前那般处处需要别人的照顾,虽然不是完全可以靠自己,但是比较不会麻烦人,而且也慢慢懂得自己去处理身边的事情。当他们独自完成某件事的时候教师对他们的能力要给予肯定,对愿意独立自主完成任务的孩子给予奖励。
37岁儿童内心希望得到大人的赞赏,所以此时期的儿童也特别喜欢讨人欢心。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教师要对他们积极的表现给予足够的关注,教师的关心是7岁孩子表现积极主动的最大动力!
4他们的感受性较强,慢慢懂得尊重父母、老师等大人的权威,如果碰到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认为老师说的话就是代表了绝对,这也就是为什么7岁儿通常开口闭口都会说:“这是老师说的!”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要得体,不能信口雌黄,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5对于兄弟姐妹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会较少出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想去惹麻烦,反而会以逃避的方式来应对。这代表他们懂得以善意的态度来达到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他们无论对方是善意或恶意,都会因怕受伤便自然而然地采取逃避的态度。教师鼓励孩子以非暴力的形式解决问题,并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给孩子安全感,引导他们勇敢的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教育# 导语心理过程即人人共有的心理活动。由于心理活动都经历着发生、持续并结束的过程,因而称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人们认识周围事物(包括自己)的过程,通过知觉、技艺、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来实现。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的心理过程。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 教育频道!
1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身心发展成熟要经过十几年以至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个时期的心理是一生中最富于可塑性的,是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从出生起直到个体进入青年初期是儿童发展心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儿童心理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体。
根据以往的研究,儿童心理发展通常经历这样几个时期:
(1)婴儿前期,一岁以前;
(2)婴儿晚期或先学前期,一至三岁;
(3)幼儿期或学前期,三至六岁;
(4)童年期或学龄初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
(5)少年期或学龄中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
(6)青年初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本章所要阐述的是童年期或学龄初期儿童(相当于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已进入正规的学习生活,学校对儿童来说是一个复杂的新环境,入学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们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幼儿变成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学生,主导活动的变化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整个小学阶段,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在正规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儿童心理有了显著的发展。教师如能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感知、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入学时能掌握他们经验范围内的时间概念,但对于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时间单位不能理解,而且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也比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力和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都会不断提高,开始逐步懂得珍惜时间,学习的自觉性也日益增强。
小学生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对词的抽象识记和意义识记的能力都会不断提高。
想象、思维的特点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而到了高年级,他们则开始能够依靠表现一定数量关系的词语来进行概括。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概念中直观、外部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掌握抽象、本质特征的成分不断增多。
情感、意志的特点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半途而废,不能持久。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会渐渐增强,他们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
情绪、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高年级学生已能感受到生活新奇和美好,喜欢动脑筋,乐于提问题,但仍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虽然小学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行为会渐渐形成习惯,性格也就越来越稳定,越来越难以改变了。
3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1)身体生长发育
6~9岁儿童体格发育基本上是平稳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年增长2~
35公斤。10岁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体格发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这时身高男孩一般每年可增长7~9厘米,个别可长10~12厘米;女孩一般每年可增长5~7厘米,多的可长9~10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4~5公斤,有的可增加8~10公斤。
这一时期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钙、鳞等无机成分少,所以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肌肉虽然在逐渐发育,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
学龄儿童的心率约为80~85次/分,明显低于新生儿时的约140次/分和学龄前儿童时的90次/分左右;这时儿童的肺活量也明显增加,对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增强。
(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儿童到6岁时脑重约1200克,此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所以当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很快的速度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间增加了暂时联系的可能性,条件反射也比较容易建立。7~8岁大脑继续发育,脑重约1400克,已接近成人脑重。同时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基本完成,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出现。此时大脑额叶生长迅速,其运动的正确性、协调性得到发展;大脑的抑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加强。9~14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着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过程。神经的联络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和形成。这是联想的、推理的、抽象的和概括的思维过程的物质基础,也说明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上进一步成熟。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表现出阶段性。连续性则是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有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在正常的条件下,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可逆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身体的运动机能的发展遵循着头尾法则和远近法则,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概括思维。
小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在心理发展过程,个体心理的各个方面相互关联,某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心理机能的发展。例如,3岁前后和13岁前后儿童会出现两个反抗期,这两个时期儿童会在认知上表现出具有独立主张的倾向,同时在情绪上会表现出剧烈的变化。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个体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速度上、最终达到的水平和发展的优势领域上往往是有差别的。例如,在智力上,有的儿童早熟,有的晚慧;有的儿童对音乐听觉有特殊敏度,有的对艺术形象有深刻的记忆表象。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迅速,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二是发展协调,比起初中生的“动荡性”来,心理发展的协调性是其主要特征;三是发展具有开放性,此时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融洽;四是发展具有可塑性,
4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到新异刺激影响时,心理活动就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
(2)观察缺乏精确性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主要过程,对细小部分则缺乏观察或观察不够精确。
(3)观察缺乏顺序性
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如运动的、较大的、对比明显的部分,这样容易导致观察无序,观察的结果缺乏全面性、完整性。
(4)观察缺乏深刻性
观察事物时,小学生还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特征,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
2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
(1)从以无意注意为主逐渐向以有意注意为主过渡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难以长时间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的不断成熟,内抑制能力得到发展,再加上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小学生逐渐理解了自己的角色与学习的意义,有意注意便逐渐得到发展。到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占据主导地位。
(2)注意的范围较小
小学生注意的范围较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经验少。实验表明,小学生只能同时注意到2~3个客体,而成人能同时注意4~6个客体。孩子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时,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比如当他聚精会神写字时,又会忘了正确的坐姿要求。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
一般来说,7-10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20分,10-12岁儿童约25分,12岁以上约30分。低年级儿童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容易集中和稳定;对于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对象,注意就容易分散。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抽象事物注意的稳定和集中才会相应提高。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
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现象,到了小学二年级就大有改观。而且二年级学生和五年级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也比较差,到小学中年级以后,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逐渐地发展起来,小学五年级儿童注意转移速度较小学二年级有明显增长,尤其是男生发展更快。
3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是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孩子的有意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是抽象材料也能花功夫努力记住,并能自觉检查记忆的效果。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另一特点是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低年级学生仍是机械识记为主,随着知识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中高年级学生意义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从识记的内容上说,小学生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对词的抽象记忆也在迅速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在头脑中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容易记住。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掌握的语词量不断增加,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逐渐占优势,所学课本的内容大多是些抽象的词、数字或符号,所以他们的抽象记忆也渐渐地占主导地位。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记忆抽象的材料时,主要还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即形象记忆仍起着重要作用。
4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想象的意识性、目的性迅速增加,创造性想象显著发展,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与学龄前儿童有点类似,以无意想象为主,而中高年级学生再造想象趋于完整,有意想象的成分大为增加;小学生想象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想象的形象还具有片断、模糊的特点;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逐渐丰富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具有更多的创造成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