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皆教育。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处处都隐含着教育的契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时时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抓住每一个细小的教育契机。
契机,在教育教学中随处可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从日常工作的细微处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当学生不诚实时,是教师最佳的唤醒和激发学生自爱和自信的契机;当学生表现对学习内容疑惑不解时,是最佳的开发学生智能的契机;当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有厌烦心理和表现时,是教师最佳的教学反省、教法创新的契机;当学生勇于表现自我,敢于提出自己独立见解之时,是最佳的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契机;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强之时,是最佳的人文关怀的契机;当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逻辑不强、表述不清之时,是最佳的训练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契机。
契机,稍纵即失,要靠我们去捕捉。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应把钢使在“刀刃”上——适时把握教育教学的契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心灵感应,用爱心去营造一座座与学生沟通、理解、信任的心灵平台,用平等宽容的心态,去帮助学生填平“代沟”,使学生敢于走近你,乐于走近你,愿意向你倾诉。然后,再艺术的对学生进行点化、暗示,使之顿悟。
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其实,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对学生开展教育的良机,就看你有没有发现、抓住和利用好。同样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情感教育,班会课上教师单纯的说教式的教育和在鲜活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体验、感悟教师的良苦心机相比起来,后者显然要更加生动和明显。记得在一个元旦前夕,我在42班上课时,发现讲桌上只有许多不足1厘米的粉笔头,板书时我拿起来刚写一个笔划,粉笔头就从我手中蹦出去,我蹲下去捡起来,接着再在黑板上写。一节课,我不知蹲下去多少次,手指磨得有些僵硬,但我始终没有说什么,和平时一样讲课、板书,我发现同学们的表情和平时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在我拿粉笔准备板书时,好多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然后又神情专注地看着黑板上的内容。这节课任务完成的相当好,大家掌握的也不错。刚下课,同学们便把我围起来,有的检讨自己不该玩粉笔,有的则说自己的工作没做好,有的同学说:“老师,我以为你会生气,不给我们板书呢!”看到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我耐心倾听,正面引导,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在以后的课堂上,黑板总是擦的干干净净,粉笔摆放的整整齐齐,大家都迫不及待的等着老师来上课,我真正体验到了教学的一种乐趣。
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班级中的每位同学都是社会成员之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要学会承担关爱集体,关爱社会的责任。开学初,我发现班里的黑板每天都擦得干干净净,黑板槽里没有一丝粉笔屑,讲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几块抹布,透明的粉笔盒里井然有序地码放着一根根粉笔。这些都令站在讲台上的我心情倍感舒畅。“现在的学生就是不一样,长大了,懂事了。”我心中不禁感叹道。随后几天,我利用放学时间进行观察,原来是个女孩子在默默地打理着这一切。
谁知一个星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连续两天,黑板上出现了“花”痕,黑板槽里满是粉笔屑,抹布被揉成一团扔在一边,水盆里的清水也变成了浑水。原来那两天那位女生因病没来上学。我期待有人能主动“接班”,但耐心等待了两天仍未见动静,最后终于忍不住,利用晨检时间在班里问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前几天咱们班的黑板擦得特别干净上课时黑板上的字看着特别舒服特别清楚可这两天情况就不如以前了,是吗”学生们点头表示认可。“你们知道是谁每天放学后在默默地洗抹布、换水、擦粉笔槽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了摇头。半天才有一位女生说:“可能是×××,那天放学后我回来取东西时看见她正在擦讲台。”“那这两天她生病了,黑板就不能像往常一样干净吗大家已经习惯了洁净的黑板,我们是不是已经习惯了总是别人为我服务呢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能为大家服务一次吗”我提出了以上问题。随后,学生就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班级是大家的,每位成员都要热爱它,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班集体付出;每个人都要从小事做起,在接受别人服务的同时,也要主动为别人服务,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团结互助、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这以后,在班委的带领下,大家都能够自觉主动地擦黑板、打扫卫生了,并且在班级工作需要人手的情况下,积极申请,自觉帮忙。班级工作蒸蒸日上,学生个人也不断走向成熟。
可见,契机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如果我们每位老师能够敏感地抓住每一个微小的教育契机,及时实施教育,将会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
契机,就在我们身边,要靠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挖掘。把握了契机,就把握了成功。具体体现为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表现为这样一种境界:教师越教越想教,学生越学越想学。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却忽略了它,教的累,教的苦,劳而无功;学生学的苦,学的累,学无所得。
蹲下身来,走进孩子的心灵,时时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就能捕捉到契机;不失时机地去呵护,鼓励他们去想象,去创造,孩子们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获得良好的学习效率。
教育契机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它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教育契机通常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心理上的共鸣。在教育契机来临之际,教育者如果能及时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常常能收到常规教育或空洞说教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确实,教育契机无处不在,它体现在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上。要真正把我们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在学生身上产生实际的效果,我们就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从班级日常工作的细微处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才能抓住教育契机呢?
一、要做教育的有心人,时刻为抓住教育契机而准备。机遇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所以为了在契机到来时有充分的准备,就要在平时多留心学生各方面的细节,要多关心和爱护学生,对工作充满热心、责任心,并不断钻研教育理论,这样,当教育契机来临时,我们才能游刃有余地抓住并充分利用。
二、要具有教育的慧眼,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所谓契机往往稍纵即逝,如果你当时没有及时抓住,便只有错过,因此,平时要注意了解学生,观察和研究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倾向,善于在各种现象和繁杂的信息中分析、梳理、提炼,抓住真正的教育契机。
三、要具有教育的敏锐性,善于利用身边的教育材料。一旦有可供利用的教育材料,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教师就应当机立断,搜集、筛选、整理这些材料和信息,及时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与引导,以求得教育的最佳效果。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用心、用爱才能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但是教育仅凭爱也不行,还需要智慧,需要有灵活多变的策略。在学校班级的集体生活的大环境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看似平凡的小事情。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小事当中,蕴藏着大量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育人素材和机会。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并且去创造时机,把这些素材和机会有目的的选择、决断,随机应变地加以利用,把这些素材和机会变成教育契机,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无论用什么方法,老师的目的只有一个: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有健康的思想、有远大的理想、有正确的人生观、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教育的途径也只有一条:爱。惟有平时对学生爱的累积、爱的责任、爱的奉献,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佩服你,爱戴你,教育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一、新课改时期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现状
语文作为和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极具生活气息的科目之一,深受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教育部门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置了内容不同的情感教育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协调发展,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发展综合情感。结合新课改时期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下面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状和情感教育面临的问题做一总结:(1)许多高中教师还在强调学业成绩重于一切的观念,情感教学的开展受到严重阻碍。学生也极度讨厌背知识、默写等常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眼中语文这门课程就是讨厌的,他们从内心深处拒绝学习语文,这时教师再开展情感教育也就很难取得相应的效果了。(2)过于关注书本知识教学,情感态度等信息的拓展衍生较少,学生没有在情感上得到发展。在一些高中还存在教师只是讲解书本上的知识点,不进行拓展性情感态度的现象,他们没有意识到扩展学生情感态度的重要性,这部分教师只是认为书本上的知识点给学生讲解后,他的教学任务就得到了完成,因此没有再拓展培养学生情感。(3)情感教育的教学方式是以说教为主的单一模式。学生在心理上排斥教师说教,教师在教学中只进行说教式的情感教育不能得到好的效果,再加上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情感教学就更加不能有针对性和实际作用。
二、加强情感教育,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发展的措施
心理发展对于一个学生的人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时其学习兴趣、动力等都有很大提升。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的把握程度,把游戏法、问答法等策略加以利用,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加强情感教育。
1利用新技术、新教学法等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从而进行情感教育。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科技、信息爆炸的时代,高中语文教学只有跟随时代的发展,才能把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信息、科技等融入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落后,高中语文教学中才能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等将新的教学材料等展示出来,使得书本知识变得很有动态感、内容更加丰富,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心理,也能满足学生了解世界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生活的情感,使学生在课堂和生活见闻等方面拓展情感态度,再结合书本知识和教师的情感引导才能使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
2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借助探究性活动,满足学生交际、探究等心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帮助其发展情感态度。探究性活动是高中语文课改实践经常进行的一种发展学生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学习课外知识的教学手段,它对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起很大的促进作用。高中语文教学可以把课外知识也作为探究性活动的一部分,给学生多一些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多渠道了解社会事项中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辨别真、善、美,保持良好的思想观念。
3高中语文教学可借助游戏、问答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发展心理,进行情感教育。玩游戏是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每个学生都爱玩游戏,在进行情感教育时教师用玩游戏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某些事象的认识,用问答法了解学生对事件的看法,以便掌握学生在思想观念方面的情况,这样在进行情感教育时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游戏活动,加深学生对情感教育的认识,也让学生学到发展情感态度的技巧。在探究活动建设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探讨书本内或者是书本外的相关内容,这样做会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也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比如,情感诉说游戏、你的心理我来启迪等。
4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基础是沟通。情感教育是针对学生心理的一种教育,而学生的心理到底是如何的,需要哪些情感的教育,则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沟通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加强师生的沟通。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了解学生的需要,这样依据学生的心理进行情感教育的调整,加强心理辅导,就会使情感教育事半功倍。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提升高中语文新课改成效的手段之一,其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同时还要以沟通为重要基础,以心理辅导为必要措施,然后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用信息化、游戏法等新教学方法加以实施,做好情感教育的跟踪调查,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使情感教育的效果得到提高。
摘 要:大学生情感问题反映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重视情感和情感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本论文立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情感教育的功能及实现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础。 大学生情感问题反映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重视情感和情感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功能
1动力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积极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兴奋、激动、愉快的情智体验,使人充满活力,积极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各种活动;消极的情感会使人感到痛苦、厌恶、烦躁、悲观、心神不定,无力从事正常的活动。而适当的情感教育则能使人克服消极情感,激发积极情感,从而使人的情感转化为人进行各种有益
活动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对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精神愉快地自觉学习,并转化为积极的行动,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感染功能。感染功能是指教育者的情感通过表情、语言和动作等外在信号来传递情感内涵。人都是有感情的,而感情富有感染性。情感的这一功能可以使情感教育发挥出说理教育所不能发挥的作用, 进而让个人的情感对他人情感具有施加影响的作用,即个人的情感能感应他人,使之具有类似的情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想使学生在思想上被触动,必须首先使学生在情感上受感动。由于情感的强烈震动,常常能激起学生“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意志驱动力,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某种思想,并表现出导向实践的趋向。因此,情感的感染功能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3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抵触的效能。情感是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即是人与客观事物的中介,又是人与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产物。情感教育就是把受教育者的情绪尽力调节到一定的愉快状态,让他们对教育者及思想教育的内容产生积极的情绪倾向。在人们的共同生活和相互关系中,情感因素对个人有着极大的约束力。因为人们既需别人对自己的赞同性情感,也需要有人接受自己的情感表达。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实现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意在情感,重在语言,它们是构成情感教育的两个主要因素,有如灵魂和血肉赋予思想政治工作以生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若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好情感教育的原则。一是情理结合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仅仅从“爱”的角度出发,无原则地迁就、迎合学生或从大学生一些肤浅的爱慕反应中获得满足,而应该把全心的热爱与关怀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严”“慈”结合,严中有爱,爱中体现出严。我们在情感教育中要坚决反对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温情主义。既要讲究沟通,坚持平等,更要坚持原则,分清是非。在原则问题、大是大非面前切不可只求团结而放弃真理,只有处理好情与理的辩证关系才能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二是针对性原则。任何情感都是由一定对象所引起的,而情感教育的教育对象从实际情况看来,又是存在着客观差别的。因此,我们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力求做到因人施教。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情感教育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选择与教育对象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只有因人、因时、因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三是适时有序原则。情感教育是贯穿整个教育活动全过程的原则和方法。在情感交流过程中,教育对象由于自己的内部主观原因以及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情绪的多次反复, 导致情感交流的阻碍、中断。这时,我们就要克服急躁情绪和实用主义的短期行为。南宋时期的教育家朱熹就明确提出了“教育有序”的循序渐近原则,他说“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后传以远者大者。”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则提出“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同样情感教育也要求综合考虑人们的思想基础、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适时适度地实施教育,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最好的可接受性。
2选择好情感教育的途径。一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长期渗透。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班(团)会、板报等各种宣传渠道,以学生喜闻乐见而又深入浅出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进行,以长期的正面引导,达到耳濡口染、 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是灵活利用课堂的理论宣传阵地。传统的课堂说教式教育,有它固有的理论教育优势,只要避免枯燥单调的空谈式理论教学形式,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优势,适当的采用深入浅出、引用实例的方式,使理论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深入人心。三是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实践活动是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内容丰富而广泛,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允许学生自我探索,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真实体验,进行自我分析判断。
3掌握好情感教育的方法。一是以情育情法。是指发挥人的情感相互感染的作用,用某一种或一些道德情感去影响、感染、同化教育对象,从而使教育对象建立起相应的道德情感的情感教育方法。二是以行育情法。是指教育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或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让教育对象亲身参与和感受,从而达到影响、 感染和培育被教育者确立一定的道德情感的情感教育方法。三是以境生情法。 情感的产生具有情境性和针对性,人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触景生情,产生道德情感。因此,以境生情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创设鲜明、形象、生动的情境来唤起教育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目的的情感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
[2]王婷婷,孙志伟对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闻界,2011(8)
作者简介:包卓,长春工业大学,学生处思想教育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