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患者出现情感淡漠是怎么回事

帕金森患者出现情感淡漠是怎么回事,第1张

两者是不一样的。首先,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是情绪障碍中的一种,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二者反复循环、交替出现或混合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而情感缺失是一些心理疾病的症状。第二,情感缺失是指情感淡漠和不协调,表现为:没有可察觉的情绪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反应冷淡、迟钝;情感反应与当时的情境不适宜,情感倒错,对痛苦的事情表现为开心等。而患双相情感障碍的人是有情绪表达的,只是表达的多为消极或过于兴奋的情绪。

表面上很相似,不过,

精神分裂

情感淡漠

症状是主体或患者无意识的,是自己感知不到的。而抑郁症的是能够感知的到的。或者说前者是高级

意识丧失

的情况下的情感淡漠,而后者则是高级意识完整的情况下的情感淡漠而已。很显然,前者的情况要比后者严重的多了。

我们都知道,精神分裂症是属于精神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然而抑郁型精神分裂症又为精神分裂症中最严重的一种。所以,抑郁型精神分裂症在从治疗上更是加难,且它的危害性也相对其他精神疾病也比较大,那么抑郁型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都有哪些呢?抑郁型精神分裂症是由不同原因所致的大脑功能紊乱,突出表现为精神活动的异常。抑郁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障碍具体表现为联想散漫,即语言结构松弛,以至段落与段落之间显得散漫无序、句子与句子之间互不相关、词与词或字与字之间不能组成完整的句子;思维阻隔,即突然无故中止正在谈的话题,片刻后再接续原话题或另换话题,什么是抑郁型精神分裂症且缺乏自知;推理奇特,即逻辑混乱,使人不知所云。妄想具体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原发性妄想。最常见的有被害妄想,即患者坚信自己被人以某种方法侮辱或伤害;嫉妒妄想,即患者坚信自己的配偶不忠贞;影响(控制)妄想,即患者感到自己的思想、行动和感情都受到外力影响,甚至举动都被他人控制。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其中15-35岁发病最常见。抑郁型精神分裂症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思维障碍(思维散漫、思维中断、思维贫乏、妄想等)、幻觉、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情感倒错)和行为障碍(社交退缩、行为怪异、紧张性兴奋、木僵等)。其中妄想、幻觉等明显明显精神病性症状称为“阳性症状”;情感淡漠、社交退缩等精神衰退症状称为“阴性症状”,具体可因急性期和慢性期有所不同。抑郁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也可能出现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等“阴性症状”,情感淡漠即对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物无动于衷,对欢乐、愤怒、恐惧等情境均无明显反应;情感不协调,即情感反应与内容不致,尤其是内在思维与表露出的情感表现不相应,比如患者在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的同时会表现出痴笑,讲述自己开心的事情的时候又可能流泪等,会让人感到很可怕。抑郁型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论从治疗上还是从生活护理上都是比较困难的,如有此种类型患者还是建议送到精神病医院寻求专家的治疗,并在专业看护人员进行照顾和护理。

  目录·什么是抑郁症

  ·CCMD-3对抑郁的定义

  ·抑郁症的种类

  ·抑郁症的三大主要症状

  ·抑郁症的其他症状

  ·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

  ·抑郁症早期症状

  ·抑郁症的自我测试和断定方法

  ·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

  ·抑郁症的发病率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抑郁症的治疗药物

  ·抑郁症的自我治疗方法

  ·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帮助抑郁症患者的其他方法

  ·抑郁症复发的风险也很高

  ·如何正确认识抑郁症

  ·抑郁症的治疗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depression)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或情感性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

  CCMD-3对抑郁的定义

  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抑郁症的种类

  一、内源性抑郁症 即有懒、呆、变、忧、虑“五征”(大脑生物胺引对或绝对不足)。

  二、反应性抑郁症 即由各种精神刺激,挫折打击所导致的抑郁症。在生活中,突遇天灾人祸、失恋婚变、重病、事业挫折等,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容易患反应性抑郁症。

  三、隐匿性抑郁症 情绪低下和忧郁症状并不明显,常常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心悸、胸闷、中上腹不适、气短、出汗、消瘦、失眠等。

  四、以学习困难为特征的抑郁症 这类抑郁症,可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成绩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

  五、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 如有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导致情绪持续忧郁、消沉。

  六、躯体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 如心脏病、肺部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甚至重感冒、高热等,都可引发这类抑郁症。

  七、产后抑郁症 其特别是对自己的婴儿产生强烈内疚、自卑(尤其是农村妇女生女婴后,受到婆母或丈夫的歧视时)、痛恨、不爱或厌恶孩子的反常心理。哭泣、失眠、吃不下东西,忧郁,是这类抑郁症患者的常见症状。

  抑郁症的三大主要症状

  很多人对抑郁症不陌生,但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它有明显的特征,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

  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红楼梦》中整天皱眉叹气、动不动就流眼泪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

  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患者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

  运动抑制就是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

  抑郁症的其他症状

  具备以上典型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很多患者只具备其中的一点或两点,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时很难与一般的短时间的心情不好区分开来。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上述的不适早晨起来严重,下午或晚上有部分缓解,那么,你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这就是抑郁症所谓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

  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且,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据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对抑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不要等患者已经自杀了,才想到他可能患了抑郁症。

  很多抑郁症患者想到以死来解脱痛苦。患者经常为了结束痛苦,受罪和困惑而产生死亡的念头和行为。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

  抑郁症主要以抑郁心境、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为主,多数病例还存在各种躯体症状。

  (1)抑郁心境:基本特点是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兴趣索然。感到悲观绝望,痛苦难熬,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觉。常用活着无意思、高兴不起来等描述其内心体验。典型者有抑郁情绪,昼重夜轻的特点。常与焦虑共存。(2)思维迟缓:思维联想过程受抑制,反应迟钝,自觉脑子不转了,表现为主动性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思维问题费力。反应慢,需等待很久,在情绪低落影响下,自我评价低,自卑,有无用感和无价值感,觉得活着无意义,有悲观厌世和自杀打算,有自责自罪,认为活着成为累赘,犯了大罪,在躯体不适基础上出现疑病观念,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3)意志活动减退:主动性活动明显减少,生活被动,不愿参加外界和平素感兴趣的活动,常独处。生活懒散,发展为不语不动,可达木僵程度。最危险的是反复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

  (4)躯体症状:大部分抑郁病人都有躯体及其他生物症状,例如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睡眠障碍突出,多为入睡困难。

  (5)其他:抑郁发作时也能出现幻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和恐怖症状。因思维联想显著迟缓及记忆力下降,易影响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抑郁性假性老年痴呆症。

  轻性抑郁常有头晕、头痛、无力和失眠等主诉,易误诊为神经衰弱,后者起病前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如长期紧张、用脑过度等,情感以焦虑、脆弱为主,主要临床相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和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自知力良好,症状被动性大,求治心切。而抑郁障碍以情绪低落为主,伴思维迟缓,自卑、自罪、想死,及生物学症状(如情绪昼夜轻重,食欲、性欲下降等),自知力常丧失,不主动求治,可资鉴别。

  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症状,如头疼、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抑郁情绪往往被躯体症状所掩盖,故又称为抑郁等位症。病人多不找精神科医生,而去其他科就诊。躯体检查及辅助检查往往无阳性表现,易误诊为神经症或其他躯体疾病。对症治疗一般无效,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

  抑郁症早期症状

  1抑郁心境程度不同,可从轻度心境不佳到忧伤、悲观、绝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没意思,高兴不起来,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不能自拔。有些病人也可出现焦虑、易激动、紧张不安。

  2丧失兴趣是抑郁病人常见症状之一。丧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热忱和乐趣,对任何事都兴趣索然。体验不出天伦之乐,对既往爱好不屑一顾,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病人常主诉“没有感情了”、“情感麻木了”、“高兴不起来了”。

  3精力丧失,疲乏无力,洗漱、着衣等生活小事困难费劲,力不从心。病人常用“精神崩溃”、“泄气的皮球”来描述自己的状况。

  4自我评价过低:病人往往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在、过去和将来,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前途一片黑暗。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严重时可出现自罪、疑病观念。

  5病人呈显著、持续、普遍抑郁状态,注意力困难、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思路闭塞、行动迟缓,但有些病人则表现为不安、焦虑、紧张和激越。

  6消极悲观:内心十分痛苦、悲观、绝望,感到生活是负担,不值得留恋,以死求解脱,可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和行为。

  7躯体或生物学症状:抑郁病人常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睡眠障碍、性功能低下和心境昼夜波动等生物学症状,很常见,但并非每例都出现。�

  8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多数病人都有食欲不振,胃纳差症状,美味佳肴不再具有诱惑力,病人不思茶饭或食之无味,常伴有体重减轻。

  9性功能减退:疾病早期即可出现性欲减低,男性可能出现阳痿,女病人有性感缺失。

  10睡眠障碍:典型的睡眠障碍是早醒,比平时早2~3小时,醒后不复入睡,陷入悲哀气氛中。

  11昼夜变化:病人心境有昼重夜轻的变化。清晨或上午陷入心境低潮,下午或傍晚渐见好转,能进行简短交谈和进餐。昼夜变化发生率约50%。

  抑郁症的自我测试和断定方法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抑郁症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痛苦,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其他疾病所无法比拟的。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偏见使患者不愿到精神科就诊。在中国,仅有5%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由于民众缺乏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对出现抑郁症状者误认为是闹情绪,不能给予应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下面介绍一种判断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的简便方法。

  请仔细阅读以下问题,圈出最适合自己情况的分数,然后将分数累加,得分在15分以上,说明你应到医院就诊。得分在5~15分之间,说明你有一定的抑郁情绪,也应寻求医学帮助。如果你有自杀或伤害他人的念头,请立即告诉医生。每一项的得分为:“不是”为0分,“偶尔是”为1分,“有时是”为2分,“经常是”为3分。

  1你是否感觉沮丧和忧郁?

  2过去常做的事,现在做起来是否感到吃力?

  3你是否无缘无故地感到惊慌和恐惧?

  4你是否容易哭泣或感觉很想哭?

  5过去常做的事,你现在是否兴趣减低?

  6你是否感到坐立不安或心神不定?

  7你是否晚上不服药就很难轻松入睡?

  8你是否一走出自己的房间就感到焦虑?

  9你是否对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

  10你是否毫无原因地感到疲倦?

  11你是否比平时更爱发脾气?

  12你是否比平时早醒,醒后就再也睡不好了?

  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

  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作诱因,慢性起病,肯定而不太严重的抑郁伴有神经症症状,工作、交际、生活能力受影响较轻,有求治欲望,人格完整,病程持续2年以上是诊断抑郁性神经症的主要依据。以下10项内容可作为诊断抑郁性神经症的参考:

  (1)病前有抑郁性格;

  (2)有精神因素诱发;

  (3)精神运动性抑制不明显;

  (4) 无体重减轻、厌食等生物学症状;

  (5)心境抑郁为主要症状;

  (6)伴有焦虑症状;

  (7)无严重的自责;

  (8)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9)有主动治疗要求;

  (10)以往没有发作间歇。

  抑郁症的发病率

  抑郁症在西方被称为“蓝色隐忧”,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目前已经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北京、上海及广州等大城市的白领们在高压力高竞争的环境下迅速成为此病的高发人群。令人遗憾的是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目前全国地市级以上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统计分析,全球抑郁症的发生率约为31%,而在发达国家接近6%左右,2002年全球重症抑郁病患者已有8900多万人,而全球的抑郁症患者已达34亿。在年满20岁的成年人口中,抑郁症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率增加。预计到2005年,抑郁症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将上升到8~10%;到2020年重性易于所致功能残基将升至疾病总类的第2位,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抑郁症在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目前抑郁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大约为4%。据应用新的疾病分类和诊断系统所进行的部分地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抑郁症患病率约为10‰~15‰左右,已与发达国家统计结果相近。神经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1/4。有资料显示,我国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与心理应激相关的疾病患者约占人群的5%~10%,身心疾病、心理障碍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2002年我国重点城市典型医院神经系统用药金额已达1420亿元左右,京沪穗三大城市的比重占6328%,抗抑郁药约占1/5左右。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抑郁症是一种大脑疾患,有其自身发生和发展规律。多年来抑郁症和抗抑郁药的研究,一直是当代精神病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虽然有关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还不十分清楚,但并不妨碍对此病进行有效治疗。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如心理治疗、睡眠剥夺治疗、光疗和电痉挛治疗等,但当代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需要指出的是抑郁病人常有消极悲观念头,重者轻生厌世,医师应高度警惕并告诫家人严加防范。条件允许最好住院,电痉挛治疗有立竿见影、起死回生的效果,应果断及时采用。

  抑郁症的治疗药物

  抗抑郁药是众多精神药物的一个大类,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各种抑郁状态。这里仅介绍疗效确切,普遍公认的两类药物:

  http://baikebaiducom/view/332htm

抑郁症的精神病理现象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抑郁症的精神病理现象。

 

 1 抑郁症诊断现状

 11 常见“问题病例”剖析

 这里所称“问题病例”是指诊断不完善、诊断争议和诊断错误的抑郁症诊断病例,大致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11 单刀直入 有些病例诊断抑郁症仅是根据一时的病史掌握和精神检查发现,对病因学、临床类型及危险性评估等缺乏全面了解。例如未作系统了解,忽视双相抑郁还是单相抑郁的判断,必然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抑郁症的危险性评估绝对不可轻视,伤人、害己的严重后果实在有太多的血的教训。

 此外对病因不作全面了解,仅根据临床表现下诊断,例如有的学生病例因一次考试失败而使处于情绪低谷;青年男女因恋爱挫折而引起的不同程度心情不快、消极等,是否都适合诊断抑郁症,以致使他(她)终生背上这个精神包袱,对于这类病例的诊断方式确有值得探讨之处,可否因地制宜些。心理咨询时所采取的“情绪问题”、“恋爱问题”等笼统名称可能更具人情味。

 112 见仁见智 尤在门诊多见,对于同一病例,不同经治医生作出不同诊断,包括抑郁症、强迫症、应激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因此治疗方案常作更动,患者则在药物种类频繁变更和疗程不充分前无所适从。这其中既有临床能力问题,也有学术理论问题。

 113 阴差阳错 常见是把精神分裂症误诊为抑郁症。笔者曾诊一例,此前诊断为抑郁症,但在精神检查时发现有大量联想障碍,叙述抑郁体验时不时发笑,谈及治疗时干脆来个“不认帐”,否认有精神障碍存在,诊断更改为精神分裂症。更多见的是初期诊断为抑郁症,后来发现有些不符合抑郁症的精神病理现象,而怀疑有精神分裂症可能,一时间采用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双管齐下的治疗方案。直到精神分裂症诊断确立,才告别过渡期。

 12 误诊的避免

 误诊的最大风险在于把精神分裂症诊断为抑郁症,以致失去及时治疗的机会。至于与强迫症、焦虑症和应激障碍的鉴别,因为治疗上无本质差别,且有认为是属于谱系疾病,诊断时尽量做到严谨,对病者的影响不大。因此下述主要涉及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鉴别。

 121 全面了解病史,避免诊断误导 随着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病者家属在就诊前往往已阅读书刊或查阅网上资料,害怕家人患上精神分裂症,因此提供病史往往多反映病者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受到的挫折和压力等,所反映的精神异常多关于情绪方面的内容,而对于可能引起精神分裂症诊断导向的怪异表现常讳而不谈,只有在医生追问下才躲躲闪闪地谈及一些,回顾分析误诊为抑郁症的精神分裂症病例,很多教训与收集病史不完整有关。

 122 深入精神检查,抓住症状本质 精神分裂症者常伴有抑郁症状,如对患者作深入精神检查,可发现其抑郁症状是继发于妄想或幻觉,例如有患者认为有人迫害或者幻觉干扰,因此心情不佳,感到前途无望。有的'学生不愿去上学,对家人称同学嘲笑,冷漠于他,显得郁郁寡欢,消极悲观。表面看来,似乎像抑郁症,但如果进行深入精神检查,可能发现有关系妄想、被跟踪感等,诊断就得从另一个维度去进行考虑,这样的病例在青少年学生中颇为多见,值得注意。

 123 了解病态体验,窥察治疗愿望 这在精神检查中是关键的,因为精神分裂症早期与抑郁症某砦临床表现十分类似,例如不愿上学或工作,生活变得懒散,与亲人、周围人接触减少等,而且抑郁症的心情低落也不是所有病者都能良好表述出来。此时鉴别是情感抑郁还是情感淡漠,是运动阻滞还是意志减退就成为关键。进行鉴别最重要之点在于深入了解病者对病态心理的体验(即自知力),抑郁症者能感受到自身心理上发生的变化,并能细加描述;精神分裂症者则不然,当医生问其为何来诊时,可答:“我又没有病,是父母让我来的”;再问其所谓“抑郁”体验时,可答:“我没有感到什么”。如果疑诊抑郁症病者,对上述提问,淡淡地作出这样回答,尽管还未能发现精神病性症状,还是应高度警惕精神分裂症可能。如果对治疗还采取拒绝态度,需家属反复劝说或者长期药物暗服,更不要轻易认为是抑郁症。

 2 相关精神病理现象与抑郁症诊断

 下述精神病理现象与抑郁症伴存时经常会迷惑诊断视线,因此有必要进行讨论。

 21 自言自语

 这种精神现象可见于正常人,例如处于思考出神之际,在孤寂老人,或者心怀不满者,会凭借几句自语聊以自慰或发泄不满;也见于神经症者,当焦虑发作坐立不安时,也会发出自语之声;抑郁症者心情压抑尤其当伴有焦虑时,有时也会出现自言自语。但属于以上状况的人大多理解自己有自语存在及理解其意义,而且随场合不同而自我克制。如果自语频繁,没有可理解的心理基础,指出时还矢口否认,其病理背景属于情感不协调,或受到幻听影响,如果这样,需格外关注精神分裂症诊断可能。很多误诊为抑郁症的精神分裂症病例,病史及检查忽略对自言自语的了解及评估,这是有教训的。

 22 独自发笑

 与上类似,正常人尤其富有幻想的人,经常会想入非非,得意时也会忘形自笑;专心致志观看电视或玩弄电脑十分投入时,无疑也会不知不觉地笑出来。抑郁症的情绪以低沉为主,哭泣流泪多见,但偶有的独自发笑也可见于抑郁症。重要的是了解其发生频度,及探究其内心体验。如果诊断为抑郁症病例自称:“经常想到过去好笑的事会笑起来”,或对于经常出现的独自发笑无动于衷,则诊断的天平应倾向于精神分裂症。

 23 迷恋电脑

 抑郁症病例在情绪抑郁、兴趣减退同时,可例外地十分迷恋电脑,对其他事情虽兴趣索然,但玩弄电脑却可通宵达旦(通常为打游戏)。此时常使人怀疑抑郁症诊断是否可靠,或已“转躁”,或属于心境障碍混合相。深入了解可发现抑郁症病例的迷恋电脑并不出于兴趣爱好,而是一种发泄性感受,属于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例如通过打游戏过程中的猛力攻击感到情绪放松。因此迷恋电脑一般并不排斥抑郁症诊断。

 24 过度购物

 有的抑郁症病例会伴有过度购物行为,甚者为了达到购物目的,不惜向人借贷,这种行为模式的存在同样会使人对抑郁症诊断发生质疑。这里所谓的过度购物泛义指与平日比较的购物过度,不局限于狭义的“病理性购物”(pathological buying)。过度购物可见于正常人、人格障碍者或精神障碍后人格改变者;躁狂症发作时自然可见挥霍大方。因此抑郁症病例伴有过度购物也需要怀疑是否“转躁”或者属混合发作。抑郁症与躁狂症一样,发病时存在控制能力减弱情况,通过对抑郁症者过度购物现象的心理学探索,有的病者会描述:“看见东西控制不住想买,购毕心理上会感到轻松和愉快。”因此同样属于一种心理宣泄手段。与此类似的还有偷窃、漫游等,性质与此类同,就不一一叙述。

 25 强迫现象

 抑郁症伴强迫症状十分常见,究竟是诊断为一种病还是共病,常有争议。强迫症一般有个疾病过程,包括病前个性、起病诱因、症状特征和转归等,一般不会急起骤停。抑郁症伴强迫症状时,强迫症状多随抑郁症的发展而转归,即当抑郁症状消失时,强迫症状也亦随之烟消云散。对于抑郁症伴强迫症状,还是强迫症者的继发抑郁的进一步鉴别可根据:①何者首先发生;②症状优势,抑郁症者存在典型的诊断性症状,而强迫症的抑郁体验一般,缺乏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③病者自身体验,通过深入晤谈,可了解病者对两组症状关系的体验。如果确实两组症状独立存在,那可诊断抑郁症与强迫症共病。

 26 伴精神病性症状

 现已普遍具有共识,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并不排斥抑郁症诊断。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围际分类第10版(ICD-10)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均称为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妄想和幻觉是精神病性症状的代表,患抑郁症时出现的妄想和幻觉可以是与心境协调的,也可以是不协调的。但当抑郁症伴有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幻觉时,例如抑郁症伴有夸大妄想、怪异思维或评论性幻听等时,往往会出现是否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争议。根据ICD-10(F302):“精神分裂症特有的幻觉或妄想若只是偶见,可归为心境不协调的妄想或幻觉;但如果突出且持续,分裂情感性障碍的诊断可能更为适宜。”但应满足诊断分裂情感性障碍的条件,例如情感症状明显及缓解期恢复完全。此时观察其自知力状况至关重要。如果情感症状肤浅,精神病性症状持续存在,且自知力不充分,恢复又不完全,精神分裂症诊断可能更加合适。

 3 问题探讨

 31 抑郁·应激·人格

 这三者混杂在一起的情况非常多见,由此引起具体病例的诸多诊断争议,例如有的病例起病有一定府激因素,原来人格有缺陷,临床表现为抑郁症状,争议诊断大致包括抑郁症、应激相关障碍及人格障碍。近年来标准化诊断系统关于抑郁症诊断范围已有明显扩展,例如传统上的反应性抑郁症已包括在抑郁症内;只有当一定应激后发生的既有抑郁症状又有人格问题的病例,才诊断为适应障碍。至于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抑郁症之间已无多大鉴别困难可言。实际上在临床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鉴别抑郁症和人格障碍。某些病例存在明显人格偏离,如自我中心、期望过高、偏执主观等,一旦受到挫折,就发生精神崩溃,表现抑郁反应,医生如对其一贯人格及对挫折的耐受度缺乏细察,就会容易从现象学角度去进行诊断;以后随着挫折的不断出现,抑郁反应也反复发生,因此有诊断为复发性抑郁症。如果我们对人格障碍者毕生的心理过程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其情绪(焦虑、抑郁或愤怒、怨恨等)和行为变化总是发生在遭受某种应激或挫折之后(一般不强烈);也正是由于存在人格偏离这个根本,难免不断会与环境冲突,以致屡屡发生心理反应。对于这样病例,笔者认为如果抑郁症状未满足抑郁症诊断要求或以心境恶劣症状为主,宜诊断为人格障碍;如果抑郁症状已符合抑郁症诊断要求,则可根据DSM-IV多轴评估方法进行诊断,即轴I抑郁症,轴Ⅱ人格障碍(或适应不良性人格)。

 32 双相诊断和“转躁”

 前已述及,临床诊断抑郁症时需搞清是否双相,以避免治疗上的错位,可以通过了解病史及对病者的精神检杳作出判断。抑郁症在抗抑郁药治疗过程中要时刻警惕“转躁”发生,但DSM-IV对此种情况作了严格限制,多处注明:“显然由于抗抑郁的躯体治疗(例如药物、电痉挛治疗、光照治疗)所致的类躁狂发作不应作双相 I 或Ⅱ障碍诊断”,因此出现这种状况可谓“转躁”,但不能就据此判断为双相障碍,这在临床工作中容易忽略。同时却也提醒此类病例今后有双相发展可能,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谨慎。但判断的明确还需依靠对以往和今后发作的了解。

 33 客观评估抗抑郁药的治疗效应

 精神分裂症早期常可伴有抑郁症状,还有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通过抗抑郁药治疗都可获得暂时性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家属常为之满足,认为“抑郁症”诊断正确且已治愈,即使病者不愿意来诊(因为无自知力)也屡屡为其代配药;也有的家属疏忽大意,以为疾病既愈,也听任病者不愿服药的表示而断然停止治疗,直到精神分裂症症状再趋明显,才引起重视。这种教训实在不少。这里,医生一方面对这类病例要抱警惕态度,要考虑到各种复杂情况,不要以为抗抑郁治疗奏效肯定就是抑郁症,只听任家属反映;另一方面要注意随访,反复进行精神检查,并注意病者对治疗的依从态度。如果早期诊断为抑郁症不够典型,病者又经常不肯来诊,并勉强服药或拒药,随访中应格外关注精神分裂症诊断可能。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42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