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基本特征(任意性、二重性、多产性、移位、文化传递和互换性
第一章 语言的性质
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基本特征(任意性、二重性、多产性、移位、文化传递和互换性);语言的功能(寒暄、指令、提供信息、询问、表达主观感情、唤起对方的感情和言语行为);语言的起源(神授说,人造说,进化说)等。
第二章 语言学Linguistics
语言学定义;研究语言的四大原则(穷尽、一致、简洁、客观);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口语与书面语、共时与历时、语言与言学、语言能力与言行运用、语言潜势与语言行为);普通语言学的分支(语音、音位、语法、句法、语义);;语言学的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字、语言与心理学、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第三章 语音学Phonetics
发音器官的英文名称;英语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语音学的定义;发音语音学;听觉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元音及辅音的分类;严式与宽式标音等。
第四章 音位学Phonemics
音位理论;最小对立体;自由变异;互补分布;语音的相似性;区别性特征;超语段音位学;音节;重音(词重音、句子重音、音高和语调)等。
第五章 词法学Morphology(词态学)
词法的定义;曲折词与派生词;构词法(合成与派生);词素的定义;词素变体;自由词素;粘着词素(词根,词缀和词干)等。
第六章 词汇学Lexics
词的定义;语法词与词汇词;变词与不变词;封闭词与开放词;词的辨认;习语与搭配。
第七章 句法Syntax
句法的定义;句法关系;结构;成分;直接成分分析法;并列结构与从属结构;句子成分;范畴(性,数,格);一致;短语,从句,句子扩展等。
1/2页
第八章 语义学Semantics
语义的定义;语义的有关理论;意义种类(传统、功能、语用);里奇的语义分
类;词汇意义关系(同义、反义、下义);句子语义关系。
第九章 语言变化
语言的发展变化(词汇变化、语音书写文字、语法变化、语义变化);
第十章 语言、思维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的定义;萨丕尔-沃夫假说;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
摘 要: 在系统功能语法中,情态表达说话人对所说话语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的判断。经常性把说话人的判断体现为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属于时间范畴,在功能语法中不应当视为情态类型。经常性可以作为评价的级差资源,从时间频率角度限定说话人的评价意义。在系统功能语法中,情态助动词和副词表达说话人的主观观点、态度,在语义上均具备主观性特征;句法上同属于小句的语气结构;两者在英语和汉语小句中连用的情况也很普遍,没有必要进行主观和客观取向的区分。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情态系统 经常性情态
一、引言
情态最初来源于传统模态逻辑对必要性和可能性的探讨。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曾在《前分析篇》中对包含“必然”、“可能”、“不可能”等模态词的命题构成的三段论进行了研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芬兰哲学家von Wright[1]开创性地发展了模态逻辑的研究,把模态划分为四类:真势(alethic)模态、认知(epistemic)模态、道义(deontic)模态、存在(existential)模态。这一分类对后来的广义模态逻辑研究和语言学的情态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的认知模态和道义模态的概念在言学界至今广为接受。
语言学的情态研究是借鉴了模态逻辑的研究发展而来,较早关于情态的讨论可见于Jespersen(1924:320—321)。在当代,情态作为一个语义和语法范畴,一直是语言学各个流派所关注的热点领域,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形式语义学(Kratzer,1977)、传统语义学(Lyons,1977,1995;Perkins,1983;Coates,1983;Palmer,1990,2001)、认知语言学(Talmy,1988;Sweetser,1990;Nuyts,2001)、语用学(Papafragou,2000)、系统功能语言学(Halliday,1994;Thompson,2004)。新的理论不断注入情态研究之中,使得情态这一古老范畴焕发生机与活力,也让这一领域成为各种理论框架的试验场地。
杨曙、常晨光(2011)已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态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继续深入探讨两个问题:(1)经常性情态在情态系统中的归属;(2)情态的隐性主观和客观取向。我们首先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态系统做简要回顾,然后依次探讨以上两个问题。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态系统
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言视为一个意义潜势系统,语言体现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人际功能关注人与人的互动与协商关系,与交际双方的言语角色和说话人的情感、态度有关,主要由语气、情态、评价、人称等系统实现。
Halliday(1994:362)把情态定义为说话人对命题的有效性和提议的对与错的态度,涵盖“是”与“否”之间的意义领域。他认为,情态系统包括情态化(modalization)和意态(modulation)两个子系统。情态化指在以交换信息为语义功能的命题句(proposition)中,说话人对命题可能性和经常性的判断,包括可能性(probability)和经常性(usuality);意态指在以交换物品或服务为语义功能的提议句(proposal)中,说话人对提议的态度,包括义务(obligation)和意愿(willingness)(Halliday,1994:89)。情态系统的分类如下图所示:
Modality —modalization —probability (“may be”)usuality (“sometimes”)摇modulation —obligation(“is wanted to”)inclination(“wants to”)摇
图1 情态类型(Halliday,1994:357)
情态意义的实现方式由情态的取向系统(system of orientation)决定(Halliday,1994:357)。情态取向表明说话人涉入命题的程度,分为主观取向和客观取向。主客观取向与显性(explicit)和隐性(implicit)表达结合形成四种情态取向:显性主观、显性客观、隐性主观、隐性客观。显性主观强调主观性,强调情态源自于说话人的主观观点,通常由一个认知型心理过程体现(如I think);显性客观创造客观性,把说话人的主观观点包装成为事件本身的特征,为本来只是一个主观看法的东西增添客观性,通常由一个关系过程体现(如 It is possible)。显性主观和客观均是情态的隐喻式表达。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是隐性主观和隐性客观,隐性主观由情态动词体现,隐性客观由情态附加语实现,两者是情态的一致式表达方式。情态类型与情态取向系统如下图所示:
表1 情态类型与情态取向(Halliday,1994:358)
三、经常性情态在情态系统的归属
Halliday(1994)认为经常性属于情态系统的情态化子系统,它表达的语义空间是“有时是,有时不是”(sometimes yes,sometimes no),语义和可能性情态一样介于绝对的断言与否认之间。经常性情态由表示频率的情态附加语(如always,usually,sometimes,hardly)体现。
在功能派内部,对经常性情态的归属存在分歧。Thompson(2004)把经常性情态视为情态类型。Fawcett(2008:98)则明确指出,经常性情态表达时间意义(temporal meaning),属于经验意义的范畴。他把表达经常性的附加语视为时间附加语,并认为它们的意义接近如once a day之类的周期性频率附加语。朱永生(1996:189)则认为,Halliday之所以把经常性视为情态是因为经常性的语义介于‘是’与‘否’之间,并且,在英语中经常性与可能性的实现方式部分重叠,在汉语中,经常性与可能性的实现方式不存在重叠,不属于汉语情态范畴。
联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存在于人们的交际过程之中,存在于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之中。
语言不能够脱离言语,言语也不能脱离语言,它们是不可分离的。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意思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意思不同
1、语言:
(1)说话;交谈;谈吐。
(2)指书面语;诗文的句子。
(3)告诉、嘱咐。
2、言语:
(1)说的话。
(2)说;说话。
(3)吩咐;命令。
(4)指闲话,不满意的话。
(5)指词章,文辞著作。
二、出处不同
1、语言:孙犁 《秀露集·读<蒲柳人家>》:“他的语言工力很深,词汇非常丰富。”亦专指词汇。
2、言语:《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只听那人道:‘开门,得我言语一声儿去。’”
三、侧重点不同
1、语言:指是社会的,抽象的。
2、言语:指是个人的,具体的。
在人际交往中,情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对他人的情感反应和自己的情感表达都能够有效地传递和接受情感信息,促进交流和理解。但是,情感反应和情感表达并不是一回事,它们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情感反应是自己的感受,情感表达是传达给他人的信息
情感反应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情感体验和生理反应,例如喜、怒、哀、乐等情绪。它是一种内在体验,反映了个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而情感表达则是指个体通过语言、文字、身体语言等方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信息。情感反应和情感表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在情感表达过程中,个体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和表达方式,以确保情感信息被准确地传达给他人。
情感反应是自然的反应,情感表达需要技巧
情感反应是人类天然的情感反应模式,它不需要任何的技巧和训练,只需要面对外界的刺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产生反应。但是,情感表达需要个体具备一定的沟通和表达技巧,以便将情感信息准确地传达给他人。在情感表达过程中,个体需要考虑到对方的语言、文化背景等特点,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以便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
情感反应是真实的表达,情感表达是选择的表达
情感反应是个体内在情感状态的真实体现,它反映了个体对环境刺激的自然反应。而情感表达则是个体有意识地选择表达某种情感信息,通过选择适当的方式和语言,将自己的情感信息传递给他人。在情感表达过程中,个体需要对自己的情感进行选择和调节,以便使情感表达更加准确、自然和有效。
情感反应与情感表达的融合
情感反应和情感表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人际交往中,它们经常会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感交流过程。情感反应和情感表达的良好融合可以促进情感交流和理解,增强个体的情感认同,促进人际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结语
情感反应和情感表达是人类情感交流和理解的重要环节,它们相辅相成、彼此依存。正确认识情感反应和情感表达的区别和联系,积极地培养情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对于加强人际交往、提高情感认知和调节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正常的生活当中我们这二者概念是不会区分的,可能会说,这个人的语言能力很强,这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幽默,实际上来讲这样的说法都是不对的。当讲到一个人的时候应该说是言语,在心理学上来说是非常严格的分开的。
语言和言语二者之间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语言带有整体性,而言语带有个体性,整体性的语言不容变化太多,一旦成立,一般会维护它语言的完整性和整体性。语言带有一定的稳定性,而言语带有一定的多变性。语言是工具,而言语是对这个工具的使用,语言是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一个工具,而言语活动是对这个活动具体的使用。同样的一个工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说,桌子旁边有个书橱,一般来讲很清楚,书在旁边的书橱里,这是我们的这个语言的这个工具,但有的人就会说,我在工具使用的就会说,你到那边的那个书橱,就实在墙角边的那个书橱,所以说工具的使用可以补充,可以修改,可以替换,而工具非要清晰的用,一次性的表达清楚。
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语言离不开言语活动,言语活动也离不开语言。
1语言是能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的。
2但语言表达效果,受到发语者与接受者的制约,说话的人可能没办法清楚明确地表达情感,接受者也有可能误解原意。
3有些情感是无以言表的,语言无法将所有情感完全表达出来。
如果只是简单的聊天,不算精神出轨。你是否有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是否有对枕边人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排斥?是否想要为对方放弃一切改变现状?
人不光有感情还有思维,很容易在和对方接触的过程中产生好感,如果你足够理智,好感不会蔓延,只会是简单的喜欢。但如果你不约束且放纵,就得承担相应的后果。若说有了感情并没有错,但还要有责任,这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吧。卡希尔不是还说命题语言和情感语言就是人和动物的分界线。望慎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