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取得成功,“情感”因素是不可缺少的。而儿童的情感比较外露,也容易转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感这把钥匙有效地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学效果。
一、 挖掘情感因素,以情动人
小学语文教材既似一部小百科全书,又如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又要使学生看到大千世界纷繁复杂,绚丽多彩的生活画面;还要使学生感受到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并且使学生学生体验到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情感,充分运用教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力。
1、挖掘教材中培养情感的因素。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文质兼美,其中蕴藏着很多培养情感的因素。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掌握教法,去发现和挖掘其情感因素,以便充分发挥好教材的感染力。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其一,从内容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万象。不同的内容蕴涵着不同的情感因素。如那些颂扬古今中外的伟人、名人的功绩的文章,能够体现伟大人物的高尚情操;那些表现凡人小事的文章;能够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品质;那些讴歌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文章;能够体现出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那些赞美大自然奇观异景的文章,能够体现出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对于这一切,教师都应该认真地发现和挖掘,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美好情感。其二,从语言形式上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体裁形式多样,有记叙文、散文、童话、寓言、诗歌等。有的文章结构上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有的在语言方面遣词造句精辟凝练、生动形象、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感受到它的精湛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如《烟台的海》一文,作者以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用色彩浓重的笔调,描绘出了烟台的海冬日凝重、春日轻盈、夏日浪漫、秋日高远,“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扑向……溅起……发出雷鸣般的轰响”等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词句,进行丰富的想象,不仅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恋之情,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和学习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的情感。其三,对文中插图挖掘。插图一般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生动描绘。那些栩栩如生的画面,如人物、清洁、场面,同样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手段去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以感染和熏陶学生。如《大江保卫战》一文中,可以把放大的插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图中人物的外貌、神态,充分体会人民子弟兵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吮吸教材中的情感养料。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丰富的情感养料,但他不会自然地为学生理解的吮吸,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作艰苦细致地工作、点拨,帮助学生主动吮吸教材中的情感养料。其一,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吮吸情感养料。对事物只有先理解,才能认识它,感受到它,进而吮吸其中的情感养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一道与学生反复读书思考,仔细比较揣摩。文章中那些精彩的片段,深刻的语句及至抒情怀的段落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如《白鹭》一文,让学生抓住“精巧”和“韵味无穷”两个词来理解白鹭是一首诗,激发学生爱鸟、护鸟之情。其二,在品评作品中吮吸养料。有些课文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其欣赏品评,倾吐自己对其任务、事件、场景的认识和看法,对其语言形式的理解和体会,进而沟通自己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二泉映月》内容时结合欣赏《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学生的感受更深,产生出多种情感:有敬佩、同情、赞叹、以阿炳为榜样学习…… 有的课文则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其中某些哲理的争辩,议论,提高学生鉴别真、善、美、丑、恶的能力。
二、创造阅读情境,以情感人
情感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创造一种意境和气韵。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与课文内容协调一致,利用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乐渲染,语言描绘,实物摆设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为“动情”到“晓理”打下情感基础。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感情浓郁的抒情散文时,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创造了一种气氛:周总理的遗像佩上黑纱,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教室里气氛庄严肃穆,老师在哀乐声中用深沉的语调讲述周总理生平事迹。这一切把那种对周总理沉痛哀悼的感情、悲哀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油然而生。使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由动情到晓理,情感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升华。
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老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渲染人物形象,首先用语言描绘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军号声、机枪声、喊杀声……敌人垂死挣扎,穷凶极恶,机枪口喷出火舌,战士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中。接着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引导分析情境,紧扣“昂首挺胸”“像巨人一样”并想象董存瑞左乎举起炸药包,右乎猛地一拉导火索,火光中董存瑞钢铸一般的脸,在火光与英雄的闪现中,红旗迎风飘扬,让学生体会英雄气贯长虹,为祖国、为人民不惜牺牲的高大形象。
小学生的情感特别容易受老师的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创设情景,影响、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感情,增强学习的热情。
三、营造和谐气氛,以情育人
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了结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能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并能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习潜力。反之学生在课堂上情绪紧张,信心缺乏,动辄遭到教师指责,又怎能发挥学习主动性,深入体会课文情感、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呢?因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善于将自己的心境调整到最佳状态,对教学内容阐述精确,语言富于情感,表情亲切自然;更要善于诱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敏锐捕捉学生的情感变化,并以宽容期盼之情的对待学生。
1、创设情境,情感自然渗透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体鲜明的画面,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往往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情感也就由心底油然而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1)直观形象营造情境
利用录音、幻灯及多媒体课件等辅助设施可以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鲜活生动的画面,撼动心灵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讲述。在这种刻意营造的情境中,学生的各种感觉活跃起来,情感上更容易与作者达到“契合”。
(2)活跃想象,情感不断深入
情境就是引导学生入境,无论图画、音乐或其它教具的运用,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使他们能直接与课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然而,学生毕竟有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如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能挖掘出其独有的情感体验,并与课文中的情感相撞击、相融合,这种情感必然更浓厚,使学生感受更深刻,道德 情感摧发的道德认识也必然更牢固地存在于学生心中。
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画》一课,描写了王冕画荷花及雨后荷花的美丽,文中所蕴涵的情感通过教师精心制作课件及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教师创设出美丽的情境必然会打动学生的心。此时,让学生闭目遐想,随着教师绘声绘色地朗读,学生对雨后荷花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表象,然后再依据生活经历展开联想、想象。学生们纷纷发言。他们仿佛看到了雨后的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满湖通红,碧绿的荷叶上,清水滴滴,衬托着朵朵美丽的荷花。活跃的想象力使得学生在充分体悟作者情感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也充实进去,以独特的情感体验获得独特的认识。
2、角色扮演,再现情境
叙事记人的课文,其情感要靠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表露出来。儿童表现欲强烈,乐于扮演角色。教学中,不必直接告诉学生善恶、对错,只让他们依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中的角色演一演,“入境”才会动情,“动情”才会晓理,学生在情境中把自己的活动同真人、真事相比较,通过情感迁移,对自己周围世界形成了自己初步的判断能力。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学只有辅以必不可少而又形式灵活的情感教育,才能使语文教育日益接近教育家奇美纽斯所说的“教学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的境界。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积极的、健康的)去感染学生,诱发和激励学生的良好的情感体验,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有得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国民素质。由此看出“语文天生重要”,而学好语文并不在于仅仅学好基础知识,更在于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在以下几方面注重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一、用“爱”实现情感态度教育的培养。
我们知道影响人的三大因素是:遗传、环境、教育。在精神上我们没有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爱的环境吗?这样说可能有的人要反对了,“我们还不够爱学生吗?现在的学生多幸福啊!”问题恰恰出在这里,我们真的知道学生们要什么吗?物欲的一再满足与需求导致精神更加空虚,学生们的精神世界是饥渴的,他们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没有这种共识,研究再多的教材,也是枉然。总的来说,我认为语文教学是滋润学生心田的最佳阵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使语文学科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总之,只要教师心中有爱,处处把学生放在首位,那“爱”就能浇灌学生,学生带着“爱”的情感读课文,效果明显。所谓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只要从“爱”出发,任何障碍都不再是障碍,任何困惑都不再是困惑。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学生情感
学生在课堂中对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出现极大的学趣,而为此集中注意力。如果单靠教师一味的灌输,是很难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心理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是认识兴趣,有兴趣就能抗击干扰,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做到“寓教于乐”,指导学生表达情感。如教学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我播放了由王菲演唱的这首词,学生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感悟作者的美好祝愿,学习作者笑对人生的积极乐观的态度。我们的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沟通,才能从字里行间去洞悉作者的情感世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如教学鲁迅的《雪》这篇做着的散文诗,教师可以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细细品味,朗读时要语速稍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让学生从听中感受作者对北方雪白赞美和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愿意成为一名勇士为国献身的爱国情感,进而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
三、激活自我意识,满足学生希望的心理
情商教育在教学中的体现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充满希望心理。有希望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苏姆霍林斯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存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作保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那么如何满足学生的希望心理呢?通过教学发现了“激活自我,改变自我,创造自我”教育方法,教学过程中注重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我描绘成功自我的机会,使学生或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目标,学习也有了动力。有研究证明,创造性的人材必须具有两方面的素质:(1)是创造能力;(2)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材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非智力因素,注重培养其自立、自制、自主的独立性,是情商教育的内容之一。青少年要养成自我依靠的能力,养成自我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希望心理是人最重要的一种心理品质,如果一个人缺乏希望心理,就会感到人生渺茫,没有前进的动力。而让他如果时常看到成功的希望,时常享受实现目标的快乐,那他就会在希望心理的鼓舞下走向成功。
四、 教学价值取向应避免 “政治化” “程式化”
传统语文教学总是借助文本中的典型形象来达到感化人、影响人的目的,文章的解读动辄与爱国主义、反抗精神等政治因素联系起来,使许多描写人之常情的的文本演变成政治说教工具,学生理解的价值观也是“英雄”式的爱国热情等,唯独缺少自己的独特感受。因此语文教学不能程式化、政治化,教学价值取向应满足于“平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不是培养“应声虫”要有自己的独特认知。
语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取向首先应从现实要求出发,立足学生本身,情感主要靠学生已有经验去发生。而在教学时也要发挥好例子的作用,借助作品典型形象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如《丑小鸭》一文,教师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到丑小鸭经历的种种磨难,立足于丑小鸭悲惨遭遇的客观因素,却忽视了丑小鸭经历磨难却能蜕变成白天鹅的主观因素,学生缺乏对文本的理解,对典型形象的切身体验,就更谈不上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基于学生自身现实状况,要让他们具有健康的身心,才可能为身后实现其社会价值打下基础。文学作品对学生身心的陶冶远大于对其思想的禁锢,教育培养的也是合格的公民,学生认识清楚了,了解了美和是非,也就符合了这一要求。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和方法,积极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熏陶感染,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教育
[导读]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的催化剂,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
郝继红(邯郸县第十三中学 河北 邯郸 056100)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的催化剂,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现代教学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情感的培养,情感培养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人文教育的重要体现。
1基本途径
11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内涵;我们在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是发现,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作者经历了深厚情感体验把积累的情感和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课文中作者对大自然、人、物、生活以及祖国的热爱之情,贯穿于其作品之中,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的情感,是语文教学与情感的结合点,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重点。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是从多方面反应作者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之情,大多都是脍炙人口的文章,集道德、人情、风景美于一体,几乎每篇都涉及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我在教《项脊轩志》、《背影》等这类表达至爱亲情的文章时,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仍要辅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抓住现阶段中学生的逆反思想和心理,他们同父母的所谓隔膜,代沟问题,把中华民族赡养父母的传统思想,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人际关系思想。
12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情色彩;情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协调师生关系的纽带,在教学中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语文教师要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感到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教师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都会给课堂带来和谐的音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感情。
2基本方法—情感渗透
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想方设法将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情有所动”,将其置于激昂的情感之中,感受学有所得的喜悦,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把做到动之以情呢?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有意识进行质疑问难、追求探究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的促发下,阅读者就能顺利进入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的思维链中,充分体现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所谓习惯成自然,训练有素的学生一旦进入临战状态,其质疑问难的习惯立即会使他与题目的设置者达成一种契合,而使问题的解决显得游刃有余。相反,缺乏问题意识及习惯,面对阅读对象的“陌生”,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从而阻滞了思维活动,处理起问题来当然会生涩。
22要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完善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效率;阅读能力是由多要素、多层面、多层次组成的结构系统:从纵向看,有阅读感知、理解、鉴赏、迁移、创造五个能力层级;从横向看,有阅读选择、思考、想象、记忆、时效五项能力贯串;从纵向看,有阅读知识(认知结构)、智能(行为结构)、情志(动力结构)三维能力分支。这些分解开的能力要通过一系列阅读方法的历练才能综合形成,要通过整体优化才能健康发展。
纵观中外的阅读技法,从阅读效率着眼,大致可浓缩为三大读法: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三大技法分别反映了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尤其是略读、快读更是现代中学生,特别是临场考生在训练中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而由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传统的单纯精读的影响久远,长期以来,忽视了略读和快读,这恐怕也是造成“少慢差费”的原因之一。完善阅读技能,应先学会“吟咏涵泳,文道兼收”的精读,再学会“观其大意,提纲挈领”的略读,后学会“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快读,实行三大读法的科学配伍,使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和速度,全面提高阅读训练的效率。
23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科学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段话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对待学生阅读提问指明了方向。过去我们总认为阅读教学只要把知识点讲清楚就行,对学生提问不加重视甚至反感。而在创造性阅读教学中,我们把鼓励学生提问放在教学的首位,并对学生的发问予以及时强化。有时候学生的发问可能是幼稚的或者是钻牛角尖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也一样给予关注,认真倾听,肯定其大胆的行为,找出其中的闪光点。问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无论是次要得还是重要的,无论是紧扣原文还是离本万里的,我们都应一视同仁地作出回答,如果不回答,也应给予合理的说明。
3要为学生创造培养问题意识的情景
31引用名人名言故事。如:“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以此营造审问的阅读环境气氛。
32开展小组阅读审问活动,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灵感得以激发,诚如萧伯纳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33教师提供一个问题,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展开质疑。
34设置阅读障碍,使熟悉的东西陌生化,或使文本内容与日常观念或者科学概念之间发生矛盾。从而改变学生惯性思维,使之产生愤悱的阅读心理。
总之,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以及让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应该有效把握情感教育这一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有效的发展语文教育事业。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在语文教学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佳作,无论就文字的锤炼,内容的表达,情感的抒发,都表现出一种至高的神美。特别是在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真实的体验,闪烁着圣洁的人性美。教学中必须抓住这条红线,才能挖掘出作品的真正内涵,从而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对文章词句、结构的辨析,以及内容的深层挖掘,而对文章所流露的情感却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学生很难真正把握文章的脉搏,不能体悟作品的真谛,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正如探幽谷已近胜景却返,登高山将至绝顶而归,实为缺憾。
在语文教学中,如充分关注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体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聆听作者的心声,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这样才能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进而激发他们那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从作品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才能让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导之以行,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美自己的人生。那么如何对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挖掘”呢?
一、察情
教师要精研教材,深刻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作品所流露的情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钻研作品,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挖掘出作品所蕴涵的真实情感,探求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情感倾向,这样才能把作者的博大情怀,细腻情感,忧愤之思,贴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教师如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经历,爱国热情,以及在黑暗中不倦地探索追求的精神,就很难把握《天上的街市》这一课的深刻情感内涵,无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无法在教学中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更不能启迪他们对自己人生的展望与追求。如果教师只教其“文”未传其“情”,那就无法做到以情动人,情感的彩云也随着单调的讲读飘然而逝,只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遗憾。
因此,教师只有准确地掌握作品的内涵,形象生动地展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才能使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领悟到作品的艺术魅力,陶冶于作品丰富的情感海洋之中,感知作品人物的心灵体验。
二、知情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从朗读中领悟作品的内在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朗读信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朗读把作品中所蕴涵的无形情感转化为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使抽象,空洞的文理,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感受相联接,更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心声。通过有感情地范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心随作品中的情感变化而怦然心动,体会作品中的苦与乐,忧与喜,思与怨。例如,有感情地朗读高尔基的《海燕》,这是一篇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面,作者以海燕象征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把它当作一把利剑,划破黑暗,汲取光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也通过朗读初见端倪,学生也很自然进入了作者的思维空间,为进一步体悟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因此说,朗读能使学生观其文,晓其理,知其情。
三、入情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所表现的丰富情感,把握作品的情感脉搏,与作者心灵相通,充分释放自己的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的分析,抓住作品的情感线索,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为切入点,激活学生沉寂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把作者的真实情感与学生的切实感受连接在一起,使学生在作品的情感世界里自由翱翔,激发奇特的想象,沿着作者的情感轨迹,迸发出内心的情感洪流,达到忘我的至高情感境界,最终使教师、学生和作者三位一体,产生共鸣。
通过学生情感的融入,使学生深刻感悟到作品所渗透出来的情感美,从内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坚定了勇往直前的信念。
四、移情
是一种情感对另一种情感的影响,即在感悟作品情感的基础上,使学生所流露的“情”转移到其他相同或相似的事件上。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讲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感情教育方法。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做到移情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万事基于“根本”。抓住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激活他们沉寂的心灵,让他们从被动变为主动,从使学者变为乐学者。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进行。如采用多媒体、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快乐地投入带学习当中。其次,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在实际教学中,应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框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放能以不变应万变。再次,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用科学地方法去区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事物的本质,防止学生负迁移。
移情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教师教学的艺术魅力所在,是拓宽学生思想道德的主要途径,只有很好地运用这种手段,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丰富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觉悟。
情感教育是引导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学会用心灵触摸大千世界。在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现代课堂教学中,应切实突出情感教学的重要地位。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真、善、美,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来感悟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生之美的重要途径,更是使学生在知识上得以充实和延伸,在情感上得以熏陶和丰富,在人格上得以美化和完善的有效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