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学计划_新闻两则_第二课时_教学_设计_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_新闻两则_第二课时_教学_设计_,第1张

第一课 新闻两则

一、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二)、能力培养点

1、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三)、情感体验点

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二、 教学设想

重点:掌握新闻知识。

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思路: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三、 媒体平台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投影仪、DVD机;多媒体课件。

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本课目标

1、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 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2、课前热身:

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 ) 要塞( ) 阻遏( ) 锐不可当( )

b、解释下列词语

业已: 锐不可当

3、合作探究:

a、整体感知: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b、四边互动:

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

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

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互动9: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

4达标反馈:讨论课后练习三。

5、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三)、延伸拓展

到图书馆或利用其它的方式查阅当年报道解放战争的新闻史料,摘录其中的导语部分,并注明出处。

第 二 课 时

● 教学设计:

一、新闻复习,激趣引读。

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二、朗读积累,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内容。

三、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1、找同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

2、找“不同”

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四、新闻朗读,语言品味。

1、新闻朗读: 看谁读得好

活动过程:主持人一名,评委3—5名,(其它同学可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求,开展朗读比赛。)既很激动又很庄重地来朗读全文,

2、语言品味: 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①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②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第 三 课 时

五、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2、课外延伸:

①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请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200字左右)

②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 中路军: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的三个特点 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

记叙的六要素 东路军:较为顽强 但一举击溃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一层:导语

第二层:背景 我军主动

第三层:回顾 敌军必败

第四层:预言

教学后记:学生读书开不了腔,须加强指导;学生对战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

收藏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语文要素分解成若干知识点或能力训练点,分布并体现在每个单元导语、每一篇课文的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等栏目中。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语文要素为指引,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循序渐进地落实语文要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的编写骨架,是编者按照《课标》学段目标与内容的要求相对应分布在各册教材里的训练要素,呈螺旋式递进,指向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策略、语文学习习惯等,是学生阅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基于此,笔者根据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和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如何让语文要素在小学语文课堂落地生根。

一、 理清梯度序列 把握语文要素

统编语文教材单元篇章页的语文要素是本单元语文教学的训练点,为教师准确把握单元教学重点、落实教学目标提供了凭借和参照。教师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时要从统整的角度展开,将要素细化在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里,并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教与学,稳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进外国文学名著”为人文主题,编排了三篇经典的外国文学名著,设置了三个语文要素。笔者教学这单元时,紧扣单元要素整体构建,根据不同文本特质与单元要素之间的关联,展开多角度、多层次递进式的教学思路,统整细化单元落实语文要素的具体策略(详见下表),为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提供保障。

教师只有强化梳理单元要素的理念,才能清晰地把握单元教学要点,为后续每一课指明教学方向,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借助课后习题 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的落实要依附于练习。课后习题编排的内容着眼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理解与交流、积累与运用、拓展与实践”三个维度设计,是编者根据课文特质编排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和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借助课后习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分步教学,落实语文要素。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课后练习第三题:“下面的句子描写了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和言行,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显然,这是编者为落实单元。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感情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情感,“率先垂范”用在这里是恰到好处。所谓“言为心声”,即美好的语言就是情感的结晶,是思想的火花,是智慧的闪光。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对学生的爱、对教学艺术的强烈追求都会激发出教师的语言灵感,使语调委婉动听,使长期储存积累的美好词语演化成激动人心的美妙华章。

语文课是人文类的基础学科,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物塑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重视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培养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语文教师不仅要赋予学生雄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要塑造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要充分利用语文语言这个强大的“情感磁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教学就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文本,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和创立主体的情感倾向,通过准确丰富的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以便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渗透。

教师的语言不仅流畅准确,还要富有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要让学生在美好的语言世界里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侵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教师恰当的情感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意。如何使教师语言具有情感呢?

首先,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精练准确、生动丰富,还要风趣幽默、充满激情。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裁、内容和要求恰当地选择自己的教学用语,要尽量使用生动、新颖、优美的词汇来组合自己的语言,力求新鲜、丰富、准确。声情并茂充满磁性的课堂语言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欣然入耳,愉悦入心,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对所学的知识刻骨铭心。

如:在讲授元曲名家马致运的《秋思》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基本理解诗中意象的基础上精心组织选择的教学语言:“在深秋晦暗的暮色里,那枯藤老树上,晚归的暮鸦在巢前树头上盘旋着,小桥流水旁一户人家的窗前透过温暖的光亮,乌鸦归巢,家人团聚,而苍茫的暮色里,瑟瑟西风中,奔波在荒凉古道口的游子尚不知投宿何方?”学生被这情真意切、生动准确的语言组合吸引并感动,通过想象和联想,大脑里很快便勾勒出一幅深沉、悲凉、逼真的画面,不由自主地进入诗的意境中,对诗人所描写的元代下层知识分子那种“儒人不如人”的凄苦情感产生深切的同情。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课堂气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应试教育由于偏重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忽视学生情感的开发,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和单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情商”,效果也不会理想。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要求语文教师适当地使用一些幽默风趣、充满创意的口语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中的思维活动,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气氛搞得有声有色。特级教师于漪就主张“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魏书生则明确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有热闹感,学生有笑声”。笔者在讲授《胡同文化》时,结合课文中“北京人方位意识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在同学们风趣的笑声中提问:“假若在我们永州,这种情况会怎样说呢?”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有创意的课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其次,巧妙地运用形体语言,做到形声兼备。在课堂教学中,动作、表情、姿态等非语言行为,是替代有声语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工具。前苏联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说过:“如果我们脱离沟通过程的非口头手段,沟通过程将是不完美的。”教师恰当的形体语言,可以弥补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具有光彩和富有成效。

如:在讲授《春》时,教师那亲切和蔼的面容、充满期待的目光、动感形象的手势,配合情真意切、婉转柔和的有声语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天的色彩、春天的气息、春天的声音,为春天无穷的魅力所感染、陶醉,产生强烈的热爱春天、憧憬春天的愉悦情感。

再次,要重视朗读教学。新版中学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文质兼美、名篇荟萃。无论是意境优美的诗歌,还是构思新颖的散文,往往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读出节奏的抑扬顿挫、声调的高低强弱外,还要倾注强烈饱满的情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这种朗读为“美读”,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是如孟子所说的‘以意呢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感通了”。通过“美读”,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作品所涵盖的情感意境、哲理等。

如:在讲授朱自清经典散文《荷塘月色》时,针对课文语言清丽优美、音律和谐的特点,通过舒缓、浑厚、沉静的朗读激发学生仔细品味揣摩发音、语感、情思,进而把朱自清在特定历史条件与生活环境中想超脱而又不能超脱的彷徨郁闷和渗透到荷塘月色中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很好地表现出来。再如,在讲授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中两大段的排比句式时,通过高亢热烈、酣畅淋漓的颂读,烘托出演讲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让学生们“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充分、更深刻地体会作者悲愤强烈的情感,继而产生强烈的同情和支持黑人民权运动的正义感。

可见,生动、洗练、优美、风趣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担负起情感教育的重任,努力成为高超的语言大师。

①、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

人教版教材每单元自成体系。由导读、课例、语文园地三部分。以第二单元为例,导语的主要作用是点明专题激发兴趣,提示语文学习的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课例包括2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根据教学的需要,在5课《古诗三首》后面安排有“资料袋”在6课《梅花魂》后面安排了“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语文园地由“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三部分组成。其中回顾拓展分为三个版块: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本组课文都记叙了漂泊在外的人们,怀着一颗眷恋家乡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古诗词三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张籍的《秋思》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都通过诗词的形式展示了离别家乡人的思念情感。这情感在“春风又绿”中,在“临发又开封”里,更在“故园无此声”里。《梅花魂》借外祖父珍爱梅花,展示了老华侨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深深的爱,梅花是国之魂,是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血脉中的。《桂花雨》,似春雨把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植入孩子心中。母亲的话语以及作者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这阵阵桂花雨,无不是家乡思念的依托。《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热爱家乡在“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样直接的倾诉中,在优美的风景中,在平淡的叙事中。围绕一个情字,一枝一叶总让人难忘,总流露出这份思乡情感。以回顾拓展二“思乡的古诗词”做为收尾。

②、编写特点:

1、强调了课外阅读的拓展,加大课外阅读量“资料袋”“阅读链接”

  2、强调单元之间内容的整合与写作方法的学习,加强读写结合

  首先导语会布置本单元任务,提示学生注意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思乡情感的。其次中间每篇课文都会进行铺垫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不同的人、事、物去表达情感。在单元学习结束后会利用交流平台交流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再次明确写方法,如本单元习作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还可以还可以说一说自己的习作是怎么表达感情的。把课文学习和学生习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3、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五年级开始导学系统不再注音,要求学生自主识字,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单元导语与以往不同,分为2个自然段,提示学生从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两方面关注课文。

课文后的“思考 练习”,1重视朗读背诵等基本训练。如5课6课的课后练习题都要求有朗读课文。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进行语言实践的范例。第二单元课文中有很多富有感染力的语句和个性的表达,这样要求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丰富性。2问题精心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6课梅花魂提出: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3关注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法:6课找出描写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些句子对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有什么好处。5课古诗词三首体会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4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如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这些练习题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入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阅读方法,同时也更加关注文本,引导学生揣摩语言。

44篇课例特点:本组课文都记叙了漂泊在外的人们,怀着一颗眷恋家乡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古诗词三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张籍的《秋思》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都通过诗词的形式展示了离别家乡人的思念情感。这情感在“春风又绿”中,在“临发又开封”里,更在“故园无此声”里。《梅花魂》借外祖父珍爱梅花,展示了老华侨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深深的爱,梅花是国之魂,是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血脉中的。《桂花雨》,似春雨把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植入孩子心中。母亲的话语以及作者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这阵阵桂花雨,无不是家乡思念的依托。《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热爱家乡在“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样直接的倾诉中,在优美的风景中,在平淡的叙事中。围绕一个情字,一枝一叶总让人难忘,总流露出这份思乡情感。以回顾拓展二“思乡的古诗词”做为收尾。

③教材的立体式整合

1、专题的整合:

从思想的设立专题,在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曾出现过“爱祖国爱家乡”这样的主题。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通过二年级上册第三组教材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美。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我们还会知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都团结在祖国的大家庭里。无论是令人向往的北京,还是遥远的台湾岛;无论是美丽的西双版纳,还是瓜果飘香的葡萄沟,都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祖国啊!让我们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 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我们的家乡山美水美人更美。在学习这组教材时,可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月是故乡明“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练习题的整合: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识字·课文课后练习系统的结构设计大致如下:

(1)低年级(1-2)阶段,每篇课文后的练习主要分为“我会认”“我会写”“我会读”“我会说”四部分,各部分之间基本上没有轻重、先后之分,听、说、读、写并行推进,主要是并列式结构。这个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系统的语文学习,拼音、识字、写字都是其学习重点,宜将听、说、读、写同时进行,做到以读促写,或以写带读,读读写写,听听说说,多认少写,识用结合,为中、高年级的阅读和写作学习打下初步基础。

(2)中年级(3-4)阶段,每篇课文后的练习基本上都是先读或背课文,再互相讨论交流,然后抄写自己喜欢或者印象深刻的句子,而“选做题”“小练笔”“资料袋”“阅读链接”“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提示” 等则在练习中交替出现,在低年级字、词、句练习的基础上,着重段的训练,加强片断练习。这是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和水平依据设计的,内容选择、组织、呈现大都是阶梯式结构。

(3)高年级(5-6)阶段,每篇课文后的练习一般也是先读或背课文,再针对课文思考问题,谈体会,接着理解句子意思或课文的思想感情。“小练笔”和“选做题”交替出现,资料袋、阅读链接交替出现,其中还穿插听说训练。这个阶段,在加强词、句、段训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篇章的理解,在记忆、表达、观察、思维等各项能力的培养上既注意阶段性,又注意连续性,使语文基本功训练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呈螺旋式结构。

教材“整合”的编排思想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最优化的立体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获得全面的学习体验得以实现,同时也在引导着学生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为学生多角度地了解世界打开一扇扇明亮的天窗。在这里,教材成为了学生了解文化的基点,终身学习的起点,人文色彩更加丰厚,工具性愈加突出。我们可以想象当学生凭借这样的教材拿到了打开未知、认识世界的金钥匙,将会对学生素养的提高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④与北师大版、苏教版教材的对比。

组元方式:纵观北师大版与苏教版1到6年级语文教材,发现这两个版本的教材都没有 “月是故乡明”热爱家乡,思恋家乡做过主题。可见人教版教材组元角度的开阔性。通过对比发现苏教版与人教版组元方式完全相同。都转绕一个专题进行编排。每个单元的文单中心思想都是一致的。意在通过一个单元的铺垫,让学生学会掌握某些知识和某种技能。例如本单元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不同的人、事、景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而北师大教材的更倾向于“话题”组元,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是《韵味》包含两篇课例,《唱脸谱》这篇文章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首歌,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脸谱文化,巧妙地将老北京方言自然的融化在旋律中,充满了京腔京韵。《我喜欢》表达的则是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在细腻的描写中,体现了语言的优美,给学生以启迪,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韵味。北师大版的主题单元的编排是开放的,有利于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形成。但这样的编排方式没有连贯的知识点,能力点。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和学习能力的养成。

习作呈现方式的对比:北师大版与人教版的习作呈现方式相似。对本单元习作提出整体要求。而苏教版教材除了整体要求,还做出了具体的示范。

三、说建议:

(一)放大文体的自身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对文本领悟的深度决定了他引领学生登上的阅读高度。第二单元的四篇文章各具特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放大文本自身的特点:

1.从文化的角度来细读文本

《古诗词三首》中的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思乡诗词。古典诗词是我国历代作家学识、才情、性格、人生观等的集中体现,跃动的文字中飞扬着他们的鲜明个性。在接受他们作品时,同时就意味着接受活在字里行间的文化底蕴。诗中的月亮、秋风、故园,已不再是简单的景物,而是承载着无穷的韵味,成为离愁的意象。诗歌借写景叙事来抒情,辞短情长。正如阿米尔所言: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

2从语言的角度细读文本。

我认为6课,则需要从语言的角度,细读文本,品味文本的语言,熟悉作者的语言风格,揣摩写法,找准让学生了解、借鉴的重点。《梅花魂》的语言也极有特色,语言含蓄,感情深沉。如第二自然段,至少我们可以读出三层意思:一是外祖父教“我”读诗词,用心良苦,唐宋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外祖父这样做是让我不要忘记民族文化。二是外祖父一遍一遍地读着这些诗词,其实是在借诗消愁,慰藉自己的相思之苦。三是读者读着,外祖父哭了,而“我”拍着手笑,这一“笑”一“哭”之间,是以“我”的少不知事衬托外祖父的深沉情愫。细读文本,就是要把感情、语言、写法结合起来认真体会。

3.则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来细读文本

文本细读应该是读出作者写作时的情感。第7课《桂花雨》这篇文章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全文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生活美好 的回忆。教学时要放大这种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这种体验去感悟写法。

4、从审美的角度去细读文体。《小桥流水人家》题目本身就很美。课文的作者开篇几句话,就勾勒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唱和、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文章的多处描写都可以想像画面,教学本课在体味情感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学习这种写法。文字与画面两相依。正如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教学时注意文本的整体性。

在帮助学生理解各篇课文时,要设计一个能贯穿全文的主线问题:5课:说说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6课: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7课: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8课:那段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指的是哪些日子,哪种印象?口语交际与习作的铺垫 5课的选做题要为策划活动做铺垫。

以单元进行组合,进行单元教学,教师就不能仅仅熟悉单篇课文,而应熟悉一单元或整册教材的联系性、层次性和整体性,本组例文在教授过程中总体要围绕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了解了作者的情感是如何通过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这条主线进行。单元教学目标与各篇课文各项活动的教学目标形成一个“总”与“分”的关系。

三:读味

(三)创新练习的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在多读、多悟的基础上强调多思、多练。练习的设计,要在有效的前提下创新思路。如《秋思》一文,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诗歌创编故事。教师可以借助多元化的语言实践帮助学生理解:

(1)说一说:秋风无形,如何能见?那么张籍看到的是什么?秋风阵阵,只见洛阳城里……(2)写一写:张籍会在信里写什么呢?(3)演一演:“行人临发又开封”想象当时是怎样一个场景?

再如,《小桥流水人家》,可以设计一个从文本到生活的迁移的练习:

(1)读课文之后填一填:那些美好的印象,包括……也包括……,作者一辈子不会忘记。(2)熟读课文之后再填一填:那些美好的印象,包括……也包括……,我一辈子不会忘记。

生动活泼的练习设计,有助于学生在趣味盎然中提升阅读能力。

(四)习作教学的建议:二十年后家乡。我认为可以像苏教版教材那样做章节的示范。这篇习作的写作难点在于:二十年后学生不知家乡会变成什么样子?二十年后他会从事怎样的职业?会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在进行口语交际时:重点讨论这几个问题。讨论结束后,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小问题写成一个小片段,全班示范朗读。互相借鉴。这样就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教学生学会角类旁通:不要只是单一的教孩子学会写思乡的情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除了 表达思乡情感,想念朋友的怎么写。

(五)教师在预设时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技能 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背景?(2)哪些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了解和掌握,不需要教师系统的讲解?(3)哪些内容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引导和讲解?(4)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梅花魂》勾勒的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距离学生的生活与情感比较遥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体验,很难理解文中一些含蓄的语句,深沉的话语。所以,要让学生先对梅花的品格和时代背景有所了解,然后才能理解这份深沉的爱。

  一、单元主题:

 这一单元以“春天里的发现”为主题。一年级下册,学生也学过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课文。虽然两组教材都以春天为主题,但是,无论从导语还是从课文,我们都会发现这组教材与一年级下册第一组教材有不同之处。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征,去探索春天的奥秘。我们来比较一下两个导语就可以发现他们的区别了:一下第一单元的导语是这样写的:春天来了!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春天。而本单元的导语是这样说的:我发现春风是轻轻的、暖暖的,春雨是细细的。我们走进春天,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应该说第四册“春天里的发现”是建立在一年级下册“春天”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学习体会展开进一步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对春天的感悟的基础上,去发现春天、观察春天、想象春天,甚至能画春天、唱春天、说春天、写春天等等。

  二、单元内容:

 本组教材的内容包括导语,《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一。认识47个生字(课文中38个,语文园地中9个),书写39个汉字。

  三、教学建议:

 1、整体把握,合理组合。本组教材不仅围绕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样整体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就更加的强烈和持久。比如,《找春天》之后,学习伙伴说:“咱们建议老师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吧!”《笋芽儿》之后,学习伙伴说:“我从课文中找到了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还抄下来了。”这些内容的安排,实际上都在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学习活动作准备。“口语交际”要求介绍自己在春游活动中的发现,“写一写”要求学生在春游活动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将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展示台”要求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语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这种整合,体现这种整合,充分发挥教材整合后的整体功效,在教学相应课文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读中入境,读中生情。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的李云龙老师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说明》一文中强调道:“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和传达这种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本单元的几篇诗文都很美,像《找春天》一文中作者用了四个排比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孩子们在春天里的发现。“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笋芽儿》一文中也有许多描写春雨、春雷、春光的优美句子(例P8页第一段;P10页课文第六段;第七段),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读有层次,读有感情。在反复的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做到朗读与感悟相交融,就感悟来说,对二年级的孩子,我们对他们的感悟不能要求过高,只要求孩子在朗读中有所体会,他们在阅读中能感悟多少是多少,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高低,感悟的程度也就有深浅。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也要认同这种差异的存在。还要做到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同时重视积累和实践。课文第一课课后提出了背诵的要求,第三课则提出积累句子的具体要求。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鲜空气,享受着春风轻轻的吹拂,放眼是春的颜色,细听到处有春的旋律,在这样的大自然中再来学习“春天的发现”这一组课文,学生的体会更多,感受更深,。

  四、教学例举:

 在主题整合思想的指导下,可以把本组的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一进行了重新组合:

 1、整体感知。利用媒体播放春天的美丽景色,引出导语:我发现春风是轻轻的、暖暖的,春雨是细细的。我们走进春天,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然后在谈话中畅述自己对春天的已有认识,回忆一下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词语、诗歌、文章等。然后我以“在今年的春天里,你想做些什么、学点什么吗?”的问话把学习目标的确定抛给学生自己。学生在热烈的讨论后得出:“搞一次春游活动,学几篇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画一幅春天的图画,唱一首春天的歌曲,举办一次春天的诗歌朗诵会。”等内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及时引导学生通读本组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一。

 2、重组教材。整体感知后可以和学生一起根据他们自定的学习内容,重新编排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设计了“春天的发现”这一单元的学习流程:(一)学课文1和3,组织学生“寻”春天,“说”春天,“写”春天。“寻”春天包括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踪迹(春游活动)和“宽带网”中要求的上网寻找春天的花。“说”春天则是“语文园地一”中的口语交际内容,让学生把自己学了课文,参加了春游活动后看到的春天里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写”春天,是本册教材安排的第一次比较正式的写话练习,低年级写话,重在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从说到写,要有个过渡过程,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怎么写,理一理写作的顺序。写好后一定要有一个交流的过程,如果能够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意识和习惯,那就更好。最后定稿的作文可以在展示台中加以展示,并且把阅读对象从教师、学生扩展到家长。(二)学古诗,举办诗歌朗诵会。学习古诗前布置学生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儿歌、散文等,学完古诗后举办诗歌朗诵会,学生可以背古诗,也可以唱唱春天的歌曲。(三)学课文4,参加植树活动,展示收获。学习课文《小鹿的玫瑰花》,结合植树节种花植树,装点校园和自己住的小区,并把自己写的春天,画的春天,以及摘录的春天的词、句、文章通过“展示台”展现给同学欣赏。(四)学习“语文园地一”中的“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3、部分体验。这里就《小鹿的玫瑰花》一课谈谈教学预想。

 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故事的表层,小鹿栽下玫瑰花后,由憧憬到失望,从惋惜到高兴,在巧合中表现趣味。故事的深层,蕴含着“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的人文思想,正如“语文园地二”读读背背中的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教学时,可以适时出现这句话,让学生读读背背。

 课文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但要让他们理解和感受到在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自己也体会到快乐也是快乐,对二下的学生来说,仍然有些难度。虽然有些难,但通过努力还是可以做到,在这里,“情感体验”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花骨朵”是词语理解的一个难点,最好借助实物——盛开的玫瑰和还是花骨朵的玫瑰,让学生直观感知。“一瘸一拐”是字音上的难点,要注意读准。

 在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鹿弟弟说的两句话。对照着一读,学生心中自然设疑:为什么鹿弟弟一开始说玫瑰白栽了,后来又说没有白栽?“有了疑问,也就有了进一步朗读课文的欲望。这里,理解“白栽”的意思是个关键点。在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联系生活经验来加深理解,如刚洗好的衣服又掉在地上,叫“白洗”,这样的词学生可以说出许许多多:白写、白跑……这时,可以让学生体验:每当你白做一样事情的时候,你心里会怎么想?这样一迁移,学生自然而然就能理解小鹿他们辛辛苦苦栽了玫瑰却没有看到的惋惜的心情。有了这样的体验基础,要读好鹿弟弟说的话,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体验随着理解的深入也不断深化。甚至让学生融入到角色里面去。朗读黄莺的话时,让学生做黄莺,说一说为什么见了玫瑰花就想歌唱,体验并且用朗读来传递黄莺的快乐;朗读微风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微风一路上会遇见哪些小伙伴,然后创设对话的情景,体验并且用朗读来传递微风的快乐。在这般体验的基础上,再拓展想象:还有谁也看到了玫瑰花,会说些什么?给学生搭建了平台以后,学生的思维也会展开自由的翅膀,他们会说:一只小蜜蜂飞过来,他说,小鹿,我采过玫瑰花的蜜,可甜了。我一喝,都快醉倒了。通过层层深入的体验,学生感受到了玫瑰花给别人带来的幸福之后,自然就明白了“玫瑰花没有白栽”的道理。从而领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正含义。

 课后有一个“演一演”的要求,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

 本课要书写的生字有12个之多,可以分散在课文教学中随机识字,避免写字过程的单调和时间过长的问题。例如:通读全文后,学生了解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后,及时指导“弟、哥和骨”三个独体字的书写,又如:“渐、谢、微”三个左中右结构的字的书写可以放在学生体悟黄莺、微风和小鹿的对话之后随机进行书写指导。而“抽、拐、浇、终、静、躺”6个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可以放在课文学完后集中教学,便于学生掌握书写规律。

 4、整体感悟。学完这一组教材后,组织学生进行整体回顾交流,可以通过师生间或生生间互评,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回顾学习得失,并组织课外拓展。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来自网!/JiaoAn/YuWenJA2/85221html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2、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春》 2课时

 《三峡》 1课时

 《济南的冬天》 2课时

 《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语:明确任务听讲

 2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教后反思

 3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 “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语”等为主题的壁报或网页、组织一次散文朗诵会等。)讨论、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出示评价内容:1、你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4、你能品味散文中优美、诗化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5、你有自己

#一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整理的《鄂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鄂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季的歌》

 学习目标

 1、学会“春、走、冬、百、瓜、果、谷、北”8个字;会认“季、歌、唱、种、行、园、粮、食”10个字。认识偏旁春字头、折文。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一年四季中大自然及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从心底里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学习重难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入新课。

 一年中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对四季的了解和喜爱。(画、唱、读诗、说话)

 3、出示课文,春夏秋冬四位小精灵一块写了一首歌,送给大家,请你猜一猜歌名。(出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座互读,读准字音。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长抽读生字卡片。

 4、学生通过玩“开火车”等游戏识记生字(去掉音节)。

 5、学生再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第一节。

 1、学生朗读第一节。

 2、结合生活体验,说说春天是怎样“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的。

 3、出示课件,学生朗读第一句。

 4、溪水一路唱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想象,再有感情读第一句。

 5、学生接着读第二句。

 6、看课件,说说你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7、学生自由交流,理解“百花齐放”“春耕春种”等词语。

 8、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句。

 9、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节,读后交流,在春天里,还听见谁唱歌?

 10、配乐朗读第一节,感受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体会人们心中高兴的心情。

 四、写字教学。

 1、出示“冬”,读准后鼻音,学习偏旁:折文

 2、出示“春、走、百”谁有好办法记住这几个字?注意“走”的笔顺

 3、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漂亮?

 4、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认读生字。

 2、指名朗读第一节。

 二、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节。

 (1)学生朗读第二节。

 (2)出示课件,朗读第一句。

 (3)知了在唱些什么?再读第一句。

 (4)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理解“绿树成行”“瓜果香”

 (5)有感情朗读第二句。

 (6)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节。交流在夏天,还听见谁在唱歌?

 (7)配乐朗读第二节。

 2、学习第三、四节。

 (1)出示三四节课文的多媒体,让学生欣赏。

 (2)学生自由朗读三、四节。

 (3)指名朗读,说说红叶、北风唱些什么?在秋天、冬天你还听见谁在唱歌?

 3、朗读课文。

 4、比一比,谁背得快。

 三、写字教学。

 1、出示“瓜、果、谷、北”认读。

 2、谁有好办法记住生字朋友?

 3、注意:“果”先写日,再写木。

 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鄂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种水珠》

 设计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功能,构建宽松、愉悦、自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识字、写字、读文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美、语言美。借助优美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享受阅读的快乐,感受生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的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感受用词的准确。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向往美好情景。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生字卡片。

 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多媒体放影片)师:孩子们,下雨啦!你听,调皮的小雨“丁冬丁冬”地敲醒了大地,吵醒了梦中的花朵。你看它们还挂在了妈妈晾衣服的竹竿上,钻进了绿绿的草丛里。天亮了,雨停了,一个可爱的小妹妹来到草地上种水珠呢!孩子们和她一起种水珠吧!

 板书课题:种水珠。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老师提出读书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漏字。)

 2、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学生和汉字娃娃打招呼,自由拼读。

 (2)打乱顺序读(个别读—分组交叉读)。

 (3)找规律:珠、晾、服、竹、站、吗

 竿、定、凳、蘑、菇

 指导读好带后鼻韵、翘舌音、轻声的字。

 (4)去掉音节读。

 (5)做汉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读词语:晾衣服、竹竿、一定、站住,读带“哟”和“吗”的句子:

 ①竹竿上挂了一串亮晶晶的水珠,多好看哟!

 ②地上也能长出亮晶晶的水珠吗?

 ③用“吗”练习提问说话。

 三、熟读课文,理解感悟

 1、再读课文,提出进一步要求(读得更准确流畅,注意标点和词与词之间的停顿)。

 2、汇报读(分组分段读)。

 3、指导第一段朗读。

 个别读—男女生分读(教师指导从“亮晶晶”和“多好看哟”感受水珠的美丽和可爱)。

 4、指导第二段朗读。

 看见这么美的小水珠,文中的小妹妹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1)个别读(其余学生听,小妹妹是怎么做的)。

 (2)出示第二段。

 (3)看多媒体动画,并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感受“跳”的意思,并指导读好:“可我站上小方凳,手才轻轻碰了一下竹竿,水珠一闪,全都跳到地下去了。”

 (4)小女孩得到水珠了吗?为什么?(体会小水珠的调皮可爱。)

 个别读—男同学读—齐读。

 5、指导第三段朗读,发散思维,学习运用语言。

 过渡:快乐调皮的小水珠跳到地下去了,孩子们,地上能出现什么奇迹呢?

 齐读—汇报—老师简笔画板书。

 思考:地上还能长出什么?

 (1)出示灯片观察(绿莹莹的草地),引导学生用“地上能……也能……”的句式说话。

 (2)生生互动—同桌说—请学生在黑板上添画。

 (3)教师引导看图,学习语言,用“能……也能……”表述。

 (4)总结:是谁让大地变得如此热闹,如此美丽。(是小水珠。是小水珠滋润了大地;是小水珠染红了花朵,染绿了小草;是小水珠伴着我们的花草树木一同成长。)

 6、指导最后一段朗读,体会感情。

 “啊,我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

 7、展开联想,发展语言。

 啊,我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

 啊,我们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

 啊,大家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

 啊,春天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

 啊,你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我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他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我们都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

 四、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

 2、观察字形,你能用最聪明的办法记住哪些字?

 3、观察字形结构,教师范写难字“竹”、“轻”。

 4、生描红—临写—评比。

 五、情感朗读,拓展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美。(配乐)

 2、在你的记忆中,最有趣、最快乐的往事是什么?说一说。

3鄂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有趣的作业》

 内容简析

 本课讲述了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别出心裁的作业——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把能找到春天的东西带到教室里来;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交上来的作业,各式各样。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联系生活,贴近实际,引导学生充分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之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作业为什么有趣。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词语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设疑:同学们平时做过什么有趣的作业吗?今天这个课题“有趣的作业”到底是指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画出生字,多拼读几次。

 3、小组长带领组员认读生字。

 4、开火车认读生字,检查字音。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6、想一想,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感悟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里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

 2、小组合作探究:小朋友都是怎样完成作业的?你喜欢谁的作业,为什么?

 (1)小组长带领朗读课文。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

 趣: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趣;同学们找到的作业各式各样,形式各异,也很有趣。

 4、讨论:老师看到同学们带来的作业,为什么满意地笑了?

 5、小结:老师对同学们能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感到很满意,对同学带来的作业很满意,对小丽、小龙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的行为感到更满意。

 6、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四、实践活动,拓展思维

 课后开展一次找春天活动,把你找到的春天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要求会认的生字。

 2、朗读课文。

 二、识记生字

 1、认读“我会写”中的字。

 2、找出你认为最难写的字,请教老师或同学:如何才能写得端正美观。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龙、课、桌、查”这几个字。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5、比一比,评一评,看谁的字写得好。

 三、积累词语

 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采集到你的词语花篮里。

 四、布置作业

4鄂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春晓》

 学习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学习《春晓》)

 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2、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不读mín。闻:前鼻音wén。

 4、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2、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2)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3)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4)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3、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

 4、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齐读古诗。

 (2)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3)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2、感悟节奏。

 (1)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2)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3、想象意境。

 (1)课件或挂图: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2)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一)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关键是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叉点稍微偏右一点。

 (二)学生练习。

5鄂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

 1、读一读《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大写字母,记忆字母顺序,为学习查字典打基础。

 2、读一读,比一比,连一连,感受汉字的奇妙,丰富语言的积累。

 3、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感受语言表达的不同方式。

 4、读成语故事,感受读书的乐趣。

 5、通过读词语,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春天到了,周围有了哪些变化。

 6、通过为画面涂色,在木板上写自己想说的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不同方式,积累语言;研究发现春天到了,周围有了哪些变化。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语文乐园,里面有许多游览区,我们一块去快乐地游玩吧!板书课题,指名读题。我们先到“我来试试”这个板块去看看。

 二、帮“字朋友”找“兄弟”

 1、出示8张生字卡,学生自由读一读,比一比。

 2、指名读,及时纠正字音,开火车读。

 3、在这8个字中有四对兄弟,你能找到它们吗?自己找找吧!

 4、指名上台找一找,把找的字“兄弟”摆在一起。

 5、同桌讨论,每组两个字的字形有什么异同?

 6、全班交流。

 7、老师小结:汉字是非常有趣的,同学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这四组字的字形的异同,真是了不起!

 8、在你认识的字朋友中,还有这样的兄弟吗?

 三、我会连,我会读

 1、出示四季的,创设情境。

 2、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在小组里说一说。

 3、全班交流。

 4、自主连线,连好后自由读一读。同桌互查互读。

 5、四季真美呀!让我们一起在音乐中读一读吧!

 四、我会读,我会想

 1、学习第一组句子。

 (1)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2)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

 (3)指名读句子,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

 (4)自己先练一练,然后读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

 (5)指名读句子。读后说说喜欢的原因。

 (6)老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同学们刚才都读了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了喜欢的原因。第一句的意思简洁明了;第二句的语言表达具体生动。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2组句子。

 五、读一读,想一想。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好几个成语故事,知道了很多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开卷有益》。

 2、自由读故事,说说从这个故事中尼知道了什么?

 3、读成语故事比赛,评选“朗读明星”。

 4、小组合作交流:你平时喜欢读什么书?把你读书的感受和同学们说一说。

 5、全班交流。

 6、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有更多好的读书方法,读更多好的书!

 第二课时

 一、探究与发现。

 1、学生自读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中积累词语。

 3、引导学生发现:春天到了,你发现周围有哪些变化?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我的作品。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给予选择的空间,让学生完成作品。

 3、提供展示空间。学生互相欣赏作品,分享快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20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