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道德感。3岁前的儿童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的,往往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大班幼儿对好与坏,好人和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感情。
(2)美感。研究表明,新生儿已经倾向于注视端正的人脸,而不喜欢五官零乱颠倒的人脸。幼儿初期仍然主要是对颜色鲜明的东西产生美感。他们自发地喜欢相貌漂亮的小朋友,而不喜欢形状丑恶的任何事物。同时,他们也能够从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和美术作品中体验到美,而且对美的评价标准也日渐提高,从而促进了美感的发展。
(3)理智感。对一般儿童来讲,在5岁左右时,理智感已明显地发展起来,突出表现在幼儿很喜欢提问题,并由于提问和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6岁幼儿喜爱进行各种智力游戏,或所谓“动脑筋”活动。
正如水天一线,近湖之山必有倒影,情感也是一样的,无论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哪怕是最简单的人际感情,都是相对存在的,这个,也可以称之为“情感相对”。
人区别于动物,最大的不同之处,不仅仅在于智商和会使用工具,还在于更加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情感处理。
每个个体都是独立存在的,这个也突出表现在情感方面,每个人对于情感的表达和处理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于情感的表达和处理的细腻,不仅在个体中体现,在彼此的交往人际之中,体现的也很明显。
情感,其实也是相对。
这个怎么说呢,假如A对B,表现出来的情感是亲近和热情,哪怕这个亲近和热情比较隐晦,没那么明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B是会有明显的感受的,他是可以感觉的到的。
明显的好感或者是恶感,哪怕是隐晦的,也是可以感觉的到的。当然,某些先天迟钝的人也是有的,但那是极少部分存在。
假如有些人,对于他人的情感反映,表现出来的是延迟或者未接收,有大部分都是装出来的,可能是出于某种原因,比如不想接受,却也不想远离,就是经常说的鸵鸟心理,不作为。
凡是走过,必有痕迹,何况是情感。每个人的表达和接受程度也都不一样,有些人比较洒脱大度,有些人则比较敏感细腻。
无论如何,都要有这个意识,情感的表达和接收,永远都是双向的,是相对的,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尤其是比较激烈的情感,还是需要多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这点在人际关系处理中,尤为重要,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再坚固的情感,都是有一个度的,一旦太超过,对双方都不好。
情感是相对的,希望大家处理人际关系,都可以有一个较好的意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然,己所欲也,也不要过度施于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