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背后的情感是什么?

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背后的情感是什么?,第1张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讨在欣赏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的情感体验过程,我从对此音乐作品(即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欣赏的角度出发,阐述对此作品的一系列的情感体验的过程,进而更好地来欣赏和根更深层次的来理解这部作品所要表达的意蕴和内涵。

关键词:音乐 欣赏 情感 体验 过程

音乐欣赏是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通过把握作品提供的感性形象,使欣赏者产生联想,并调动艺术思维和与审美情趣,具体地认识艺术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貌和本质,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美的享受,感到欢欣和愉悦。我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总是从形象的感知开始。首先认真理解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再经过思维想象,欣赏者的头脑里便浮起形象来。这个过程,通常叫做形象的再造或再现。在这个基础上听众便具体的感受着作品中所描绘的系列事件、场面、人物、社会环境、自然风光、具体接触到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为生�1�7$A8�1�7D7�1�7�1�7情节所吸引,不知不觉为迷人的艺术境界所陶醉,而被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天地;同时又调统起保存于自己记忆中的有关印象、经验,激起一系列的回忆、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使作品的艺术形象在头脑中浮现起来、鲜明起来、活动起来,因而感到非常真切、犹如身临其境。在欣赏此作品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此作品的创作背景:1977年,莫扎特进行第二次旅行演出时,与音乐家韦伯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使他的创作思想更加成熟,并在器乐创作中显露出成熟的创作风格,这点特点表现在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中。《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331号)就是这个时期(1778年)写于巴黎的。 莫扎特共写了十九首钢琴奏鸣曲,这些奏鸣曲都显示出明朗乐观的乐思,完美匀称的结构和严谨如歌的旋律等创作特征。《A大调钢琴奏鸣曲》是其中的第十一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只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文雅的行板”,第二乐章是“小步舞曲”,第三乐章就是《土耳其进行曲》。这首乐曲之所以成为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代表作,是由于其三个乐章都很成功,有趣是第三乐章的独特而别致的风格,更是前两乐章所无法比美的。据说在二百多年前,土耳其国王访问欧洲时,总要带上一个乐队,使别据一格的土耳其音乐传入欧洲。当时欧洲的一些作曲家对写异国风情的音乐发生兴趣,喜欢将异国风情的音乐吸收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于是出现了“土耳其热”。其实,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并没有很明显的土耳其音乐特点,真正的土耳其风格并不浓,由于莫扎特在这一乐章的开头注明曲趣为土耳其风,因而被后人称为《土耳其进行曲》。 《土耳其进行曲》采用回旋曲式,因此也有人称为《土耳其回旋曲》。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我在欣赏此音乐,因该说是刚打开此音乐时,首先就被一种很轻快的旋律吸引住了,而且这种旋律既舒缓有有一种很有弹性的美感,在听这个作品之前我就了解了一些关于莫扎特的身平及一些他的创作风格,他是一个创作型的天才,他对音乐有独特的感悟,凡是有音乐的地方,决不许有竞争的对象。可见音乐是人生的绘画,但这人生是经过净化的。反映心灵的歌词,必须对心灵有诱惑的力量,但不能伤害皮肉,“引起耳朵的反感”。音乐表现生命,但是是一种很和谐的表现。莫扎特的音乐永远表现某一种感情或是某一种热情。还有一些场合,莫扎特超升到更高的境界,摆脱了那种内心的争执,到达一个崇高与和平的领域,在那儿,人间的情欲和痛苦完全消失了。那时的莫扎特是跟最伟大的心灵并肩的在创作的时候也就是所以在欣赏他的音乐的时候就应该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待他和他的音乐。乐曲一开始是在a小调上的第一主题,曲调轻盈活泼、节奏富于弹性;接着是第二主题的出现;然后重复第一主题而结束了第一乐段。 乐曲的中部,曲调转到了A大调上,由四个小乐段组成。第一小乐段是富于东方色彩的明朗而又雄壮的进行曲,主题音调节奏铿锵有力,气势雄伟,使人豁然开朗,与第一乐段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一主题在全曲中出现了三次。 第二小段是几乎全由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快速旋律,有如队伍在急速飞快地奔驰。紧接者的第三小乐段也是有几乎是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快速旋律,顺者第二小段的旋律一泻而来,不可阻挡。第四小段与第一小段完全相同,即重复这一乐段中富于东方色彩而又雄壮的进行曲。接着,曲调转回a小调,这是第一乐段的再现。乐曲的结尾部分较长,它是以进行曲风格的音调为素材,加以变化发展而成的。曲调在A大调上进行,使乐曲显得壮丽辉煌,气势磅礴,音调继续发展,曲调不断推向高潮而结束了全曲。在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中,这首作品最为著名,虽然名为奏鸣曲,但它并不具有正规的乐章结构。比如第一乐章属于优雅行板的主题与变奏,以及第二乐章属于附有中间部的小步舞曲等,固然有些与众不同,但在终乐章的小快板里,明记有“土耳其风”的记号,很明显的具有当时盛行的东方风味, 这更是促成这一乐曲大众化的原因。

  第一乐章 A大调,6/8拍子,主题与变奏曲。优雅的行板的主题,是由前半段若干小节,后半段十小节的二段而成,并依惯例加以反复,非常优美,明显的反映了这一新时期的曲式概貌。主题及变奏精巧而细致,优雅而活泼。 第二乐章 小步舞曲,A大调,3/4拍子。是规模相当大而附有中间部的小步舞曲。以强有力的齐奏为开始的小步舞曲主部共有四十八小节之长。中间部左手与右手相互交替,中央又插入有齐奏的强奏部分,技巧华丽而艰深。 第三乐章 土耳其进行曲,a小调,2/4拍子。具有法国风回旋曲。首先是著名的主题以a小调出现,整部作品中以这个主题最为脍炙人口。这一异国情调十足的乐章,在极为华丽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本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最为著名,经常被单独演奏,并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和轻音乐,这就是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性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因此,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我们之所以对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提出这种进一步的要求,是因为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既不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没有什么联系的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生活基础的主观自生的东西。相反,音乐中的感情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更多地还是以感受性的直观形式进行的。象通常所说,欣赏者是处于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理状态之中,更何况音乐中所表达的感情,在很多情况下的确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呢!这种理解认识只有融注于感受性的体验之中,才能真正有助于音乐欣赏。 综上所述,我总结我在欣赏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的过程中,认为欣赏者在欣赏音乐时,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换句话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当然,我又认为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音乐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各不相同,而且每个欣赏者都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生活经验来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因此,我们可以再从另外的角度去论证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欣赏者的主体活动,欣赏者意识中的乐曲,必然渗透着他自己的主观色彩,而不可能和作者创作这首乐曲时的感情体验完全一样。虽没有命运那种气势磅礴的感觉,但是,在优美的旋律中让人惊奇天才的杰作。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 w[�6�2~2C1 异国情调十足,气氛华丽热烈,明显的“土耳其风”,具有明显的东方风味,而当时正是这种音乐类型的流行时期,从而,这首曲子更加的大众化。

莫扎特是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之一,他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一个音乐家庭里。3岁接受启蒙教育,4岁学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与其姊旅欧各地演出,8岁写出第一批奏鸣曲与交响曲作品,11岁写第一部歌剧。莫扎特从小显露出非凡的音乐天才,他的奇迹曾轰动整个欧洲。1773年,17岁的莫扎特在故乡萨尔茨堡任宫廷乐师,后因与大主教冲突而愤然辞职。1781年定居维也纳,开始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活。莫扎特是音乐史上第一个摆脱了宫廷音乐家的从属地位的人。维也纳时期,是莫扎特创作最重要的时期。他的生活虽然十分贫困,但由于处在欧洲民主革命中心地带,莫扎特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他的音乐充满欢乐和光辉,充满高尚的美德,犹如壮丽的日出前的颂歌。正像他所说的:“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欢乐注进音乐,为的是让世界感到欢乐。”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听不出任何哀愁和伤感的情绪,带给人的感受,总是轻松愉快、活泼明朗、优美典雅和绚丽多彩莫扎特的创作涉及音乐艺术的所有体裁,其中以歌剧和交响乐贡献最突出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交响曲《b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歌剧是一种综合了音乐、戏剧、舞蹈和美术的艺术形式。莫扎特的歌剧是在继承前人优秀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莫扎特的歌剧创作,以反以往的神话或宗教题材,用现实主义的态度、明朗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的形象;特别注重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段塑造人物的个性和心理活动;注重旋律的优美动听;注重运用管弦乐队和各种重唱来加强戏剧气氛。莫扎特的生命短暂,但他留给我们的作品达600多首。因没有标明创作时间,因此次序混乱。主要作品:交响曲63首,嬉游曲16首,小夜曲13首,进行曲15首,小步舞曲105首,舞曲172首,钢琴协奏曲27首,小提琴协奏曲5首,弦乐四重奏23首,管乐弦乐重奏曲4首,钢琴重奏曲9首,小提琴奏鸣曲43首,钢琴奏鸣曲23首,歌剧15部。另外还作有清唱剧4部,康塔塔4首,宗教合唱曲50首,重唱歌曲18首,独唱和管弦乐队曲55首,歌曲32首等。莫扎特的一生是悲苦的,37岁这颗巨星便陨落了,在送葬天,在半路上下起了大雨,由于没有亲人,人们放下他的棺柩走了,把他孤零零的丢在荒野里,这是让世人心痛的时刻,但他的作品成为永恒。

莫扎特一生共写了十三首小夜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78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创作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 K525,以当时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这是一部轻快的乐曲,充满了淳朴、真挚的感情。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倍大提琴演奏。由于它是莫扎特全部小夜曲中唯一用弦乐演奏的,所以被称作《弦乐小夜曲》或《G大调弦乐小夜曲》。它堪称18世纪器乐小夜曲的典范。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首音乐会小夜曲,有四个乐章象一部缩小了的交响曲。它与情歌小夜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裁。

这部作品原有五个乐章,后第二乐章因故失传,所以现存只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4/4拍,奏鸣曲式结构,具有进行曲风格。开始四小节的前奏为号角特征的引子乐句,音调明朗有力,充满信心。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清新、流畅,情绪饱满,颤音的出现更显得生机勃勃。副部主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题节奏鲜明,连奏、断奏音型交替出现。第二部分是连续反复的颤音和断奏,幽默而轻巧,蕴含一种自得其乐的情绪。展开部非常短小,主要以引子乐句和副部主题的第二部分音型展开。再现部按奏鸣曲式原则,副部主题的调性由属调转为主调,其它基本是呈示部的再现,最后是短小精悍的尾声。整个乐章节奏明快、旋律生动、简洁利落和富有推动力。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2拍,抒情的浪漫曲,具有回旋曲式的特征。主题淳朴、抒情、典雅、宽广。第一插部旋律富于流动性,轻歌曼舞。第二插部跳音与连奏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插部是全曲中唯一小调性的主题,它运用一个回音音型,连续不断地出现于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之中,形成高音部与低音部的对比,增加了乐曲的戏剧性。最后,整个乐章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第三乐章:小快板,G大调,3/4拍,短小、精致的小步舞曲,复三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主题由明快、有力和抒情、流畅两种富于对比性的旋律构成,带有舞曲风格。第二部分旋律甜美柔和,具有歌唱性。也由两种对比性旋律构成。第三部分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全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G大调,4/4拍,回旋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含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活泼轻快,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生命的光辉,象征着幸福完美的爱情 。这一主题在本乐章中重复五次,但调性每次有变化。第二主题优美、纤巧、生动,与第一乐章副部主题的第二部分近似,具有舞曲的风格。展开部是以主部主题为基础的调性变化与发展。再现部以副部主题在前、主部主题在后,倒置出现,从而加强了回旋曲特有的热烈情绪。

《G大调弦乐小夜曲》在欢快、明朗、兴高采烈的气氛中结束。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典雅,感情真挚,朝气明快,期的作品,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

莫扎特善于把艺术中美好的东西和渗透生活的深刻性结合起来,再把强大的力量、直率的气质和刚毅的意志以及现实意义的感觉结合。

其作品具有古典乐派的严谨,对称的特点以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他的艺术歌曲中,令人称道的是诗与音乐完美的结合,贯穿了他的创作时期的始终,因此也体现出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特点。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

1763年6月至1773年3月,莫扎特与父亲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进行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这次演出让莫扎特对当时最先进的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器乐等体裁都有了认识。

1778年5月,莫扎特抵达巴黎,由于母亲病逝,加上未能谋到职位,于是在1779年1月返回萨尔茨堡。这一时期,莫扎特在曼海姆创作了2首长笛协奏曲、1首双簧管协奏曲、7首钢琴小提琴奏鸣曲、3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反映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

1780年,莫扎特完成歌剧《伊多梅纽》。这一时期莫扎特的作品严谨,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要素。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生于萨尔兹堡一个宫廷乐师家里,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莫扎特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被誉为“神童”。他短暂的一生作品极其丰富,创作的重要领域是歌剧和交响乐。在他的作品中洋溢着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发出在巨大社会压力下的明快、乐观情绪。莫扎特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为德国民族歌剧奠立了基础,创造出一种现实主义音乐剧的新体裁。他扩充并革新了器乐作品的内容,使交响曲和室内乐曲的形式格外严谨。莫扎特在创作上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寻,把十八世纪的音乐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为后来的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 莫扎特一生中共创作了七十五部作品,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魔笛》等著名歌剧,使歌剧成为具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此外还作有大量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和室内乐重奏。并在1792年完成《安魂曲》。莫扎特的主要代表作品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交响乐:《降E调第39号交响曲》(帝王)、《G小调第40号交响曲》、《C大调第41号交响曲》(丘比特)。协奏曲:《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四号》、《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C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1号》、《A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3号》。其它:弦乐四重奏《狩猎》。

莫扎特的音乐细腻、华贵、含蓄、典雅,风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点。人们曾有一度认为莫扎特的音乐技巧复杂,思想艰深,具有一种华丽的洛可可风格,属于华而不实的类型。

其实,无需深入地推敲,我们就可以发现上述观点与其艺术个性完全相左。我们看到,18世纪,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哲学家和诗人都具有同样的理想主义倾向。

他们渴望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并且积极投身人类的解放事业,其作品贯穿着表面相互矛盾其实却相互补充的个性与仁爱两种思想,实现了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并且超越了信仰、种族和民族的差别,具有宗教与世俗的双重特色。

超然独立的艺术家们于是成为宣扬个性的斗士与和平的使者,莫扎特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积极宣扬人性,具有强烈的革命意识,并且不屈不挠地追求自由,其艺术创作真正体现了自己的个性与思想。卢梭倡导的“回归自然”的思想就是指导莫扎特生活与创作的基本原则。

他认为一切矛盾的产生都源于自然与非自然因素的对抗,是否合乎自然原则是解决矛盾的标准。虽然我们无法指出巴赫、亨德尔、莫扎特与贝多芬孰优孰劣,但是却可以肯定莫扎特的个性和音乐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真正的自然主义特色。伟大的音乐天才往往各有千秋,而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则完美地体现了歌德的一句名言,即“艺术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艺术”。

扩展资料:

莫扎特善于把艺术中美好的东西和渗透生活的深刻性结合起来,再把强大的力量、直率的气质和刚毅的意志以及现实意义的感觉结合 。其作品具有古典乐派的严谨,对称的特点以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在他的艺术歌曲中,令人称道的是诗与音乐完美的结合,贯穿了他的创作时期的始终,因此也体现出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特点 。他的音乐作品主题完整,有着鲜明的轮廓,细小的结构单位之间也有精致的、动机的联系。

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之一,其大量作品涉及各种体裁,其音乐博采德、奥、意、法诸国精华,风格典雅,感情真挚,朝气明快。后期的作品,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

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作品富于创新精神,思维活跃。

他的小提琴协奏曲美妙动听、晶莹剔透、充满幽默感。

钢琴奏鸣曲

欢愉畅快、旋律优美、合声简洁、情绪明朗乐观,洋溢着青春活力,仿佛让人进入了一个无忧的世界。

如《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K331)中的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其主题简洁而极其节奏化。八分音符均整一贯的节奏,加上十六分音符来提高活泼感,全曲表现出一种带有童贞般的单纯。

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在钢琴协奏曲中更多强调的是明暗法而不是对位法。在他的钢琴协奏曲中,富有创作精神并且思维活跃,也是其器乐协奏曲的精华,齐奏声部和独奏声部的和谐平衡达到完美的境界。

从莫扎特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第二十七号钢琴协奏曲》(K595)中可以感觉到有种“与世辞别”的性质,但是在这种与优美、深远的钢琴协奏曲的“告别”之中,它显得豁达而超然。

交响曲

在交响曲方面,莫扎特重视各乐章之间以及乐章中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自然流畅的旋律和精致复杂的技巧引人人胜。因受到不同风格的影响而带有模仿不同风格的痕迹 。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是莫扎特写过的最阴沉、最豪放、最狂暴的一部作品。这部交响曲的所有乐章都是抒情性的,它的基调就是抒情加上悲怆,同时又充斥着愤懑激昂,倾诉了作曲家的哀怨、生活的无奈。

歌剧

朴素、生动、有力,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 

《费加罗的婚姻》是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之一,莫扎特充分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巧妙地使用音乐形式,使音乐与戏剧的高度融合。

早期

在莫扎特的早期创作时期,其作品受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的影响较为深刻,尤其在建筑、文学、历史背景上都有不同方面的影射。

中期

在莫扎特的创作中期,他的作品更显出一种轻松、愉快和简单高贵的特点。从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种“自由”、“向往”和“憧憬”的情感。在维也纳的旅行演出中,莫扎特接受了当时最先进的艺术熏陶,同时也学到了更为先进的歌剧、歌曲的写作手法及和声对位。这为他日后的歌剧领域中的地位和艺术歌曲伴奏中形成的独特的和声方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期

莫扎特创作最后十年——维也纳时期,是他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个时期中影响莫扎特的最重要的人是海顿。期间,莫扎特的歌剧作品更为复杂,情节更加生动,音乐和舞台的结合更为一致;在艺术歌曲作品中,钢琴伴奏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参与歌曲中艺术形象的“刻画”。

参考资料: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23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