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表达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表达了什么的思想感情,第1张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出自老舍的《草原》,作者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1899~1966,满族人,笔名老舍。释义: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能忍心马上分别!于是,大家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和睦相处;离别之际,共同在夕阳下的草原上细谈,不忍心分别。[1]

深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此句中多处运用了“借代”期望傍晚时分。这些借代,意思完备而又深刻。[1]

这句话所描绘的意境:自古以来,蒙古与汉族就是好朋友。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不仅是朋友的聚会,更是两个民族友谊的见证。在这一碧千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夕阳西下,希望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1] [1]

这一余味不尽的特写镜头与“蒙汉情深”的全篇之旨紧相扣合,收到了揭示题旨、深化文意的效果。[1]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5OiOqg0F8BotY0QRUofXq9kR0mruBFUPgOiSkuQvktgTr7UrhAAVZgMiSysaFYL1NF2MjgnB7eoOVnCmyKaAbK

地址送上

草原八月末》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思念和故乡的怀念描写了草原开阔宁静、干净纯真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赞美、留恋之情。

  《草原八月末》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衡。参考答案

内容上:突出草原历史的凝重和岁月的深沉;为纯净美丽的自然美景增添了历史人文色彩,丰富文章内容。结构上:从描绘草原景色过渡到抒写个人感怀;巧妙将景、情、理融为一体。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每点内每层1分。

5(6分)考查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

参考答案

划线句表达了作者对八月末的草原的由衷赞美。“大、净、静、真”表现了草原开阔、干净、静谧,富有历史人文色彩的特点。作者在感叹中诠释了自然美的韵律能够与人心律共振的道理。作者认为“美”的体验需要有极少数“模特”,即美的事物,又要有特定的环境和时刻,更要有懂得欣赏美的人。我认为“美”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红楼梦》黛玉葬花这一情景,书中正直花神退位之时,百花凋零,唯黛玉怜惜,将其收集、埋葬,花瓣落下,黛玉娇弱的身影立于树下,将花埋葬,这一美极之情景,又恰被宝玉这一懂得欣赏美的人遇见,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实在美极。

作者认为,纯粹灵性的美需特定景物、特定环境和时刻以及欣赏者三个要素方能展现出来。《红楼梦》凹晶馆联诗一回便是一个例子。是夜本中秋佳节,贾府却冷清寥落。湘云、黛玉二位孤苦却极富才情的女子避开了热闹,月下联诗。吟:“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有心人读至此处,见诗中孤高格调,两位姑娘的命运性情,在贾府中寥落的衬托下,定会为曹公的设计所折服,融入情境之中。冷清佳节为环境,史、林二人以及联诗即“模特”,再加上有心的读者,方能生发至美。三者缺一不可。用“朋友们总说”,想象出草原上鲜花盛开,表达了作者对七八月草原美景的神往之情;“我总赶不上”,表达了自己觉得看不到草原最美季节的失望之情;“总不能”一句,表达了作者失望之余又不忍放弃草原美景的无奈之情。评分标准:对一点得1分,对两点2分;对三点3分考查结合文意,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文章开头这样写,欲扬先抑;为下文突出八月末无花草原的另一种大美、真美做铺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33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