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作和书法文论的关系

书法创作和书法文论的关系,第1张

书法创作与文学修养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文学修养基于书法创作,书法创作者若不具有文学修养,难以创作出高水平的书法作品;文学修养通过一个人的书法创作作品进行反映;修德是文学修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针对这三方面内容研究研讨书法创作与文学修养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几点思考。

  1、前言

  我国古代很多著名书法大家都是文学大家,若不是具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其书法作品也不能被社会认可,更被评价为经典佳作。作为一名书法创作者,应不断加强自身文学修养。若书法创作者只注重写字,就难以创作出高水平的书法作品。

  2、书法创作的基础文学修养

  书法创作精髓主要在外在形式与内在价值两方面,外在形式是指书法创作中采用的技巧及章法等,内在价值是指创作者将感情表达在书法作品中。创作者理解书写的内容越透彻,就会越突出地表现出其内在价值,使观赏者具有深刻的印象。

  书写文字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在书写修养,这已被很多书法名家所认可。流传至今的很多优秀书法作品,都折服于前人的文学修养,古代的很多文人墨客不仅是书法家,也是文学家,书法作品中得到古今传唱经典句子比比皆是,蕴含的哲理也成为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作品中都融入了创作者的文学修养,书法技巧及章法,对事物独到的见解,使书法作品的感情更丰富。若书法家只是写字,而不注重提高文学修养,其创作的书法作品也难以脍炙人口。

  在书法创作中,文学修养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书法家创作的艺术地位能够利用经典文学作品提高,书读得越多,就会自然显示出人的气质,并在书法作品中得到体现。任何书法名家都离不开文学积累,才能创作出浑然天成的经典作品。此外,因创作者具有更高的文学修养, 所以书法创作者对失去才能有更多感悟,在产生灵感时,及时抓住并在作品中予以表现。所以,在书法创作中文化修养的重要意义十分突出,若不具有长期积累,难以创作出优秀作品。

  培养文学修养可采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方式,这对于提高个人审美水平也具有重要作用。若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达到一定程度,在书法创作中就能提高审美能力,进而提高书法作品中的内在价值,使其具有更丰富的感情及人文气息。普通人对身边美景通常不会注意,但在文人墨客眼中,就会激发创作灵感,使其成为书法创作的重要来源。

  3、书法创作直观体现出文学修养

  线条是在书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载体,利用汉字点画造型美,使创作者的内心情感与文学修养得到充分展现,文学修养和情感提高创作者的想象力,使其在不同心境中产生完全不同的风格。“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是王羲之《兰亭序》中的经典语句,也显出其洒脱与平和的`书风。李白的很多诗词名句传颂至今,书文也备受社会好评,诗意蕴含在书法中,达到“诗中有书,书中有诗”的境界,诗、书相融,使其飘逸之风更得彰显。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创作的作品中重视情感及内在修养,提出抒情表意的重要作用是无可比拟的,这与“不平则鸣”的观点是吻合的,也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书法及文学创作。

  4、文学修养关键在于修德

  古人强调的“学书者应树立崇高的德行”就是修德,纵观古今,历代书法名家都不仅注重书品,更加注重人品。清代蒋衡曾在其作品《拙存堂题跋争座书》中写道:“余论书以人品,读书为始,本此。”品德高尚的创作者,在其书画作品中都能流露出清刚雅正的风格;而品德低下的创作者,尽管作品语言顿挫激昂,但也流露出其纵横刚暴的风格,因此作品难以流芳千古。李世民曾提出,创作者精神对于创作作品而言如同灵魂,“神若不和,字则无态”这是这种思想的真实写照。他主张书法创作需要创作者心智与德行成熟才能达到预期创作目标,就像欧阳修提出的,“非贤哲能书,惟贤者可存。”元代郝经在其创作的《陵川集》中提到这种观点。古代很多书法家都认为崇颜真卿等名家不只是因其作品意境优美,更是以其优秀的人格起到典范作用。而蔡京等一些人,尽管在作品创作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但由于品行存在问题,难以受到社会认可。历朝历代书法名家都很注重个人的品行修养,并将其作为创作者的一个重要品质。而现代一些创作者却对此认识不高,将很多不良动机掺杂在书法作品创作中,对功利过于注重,甚至将作品创作视为扬名获利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与书法创作初衷脱离,这类创作者难以在书法创作方面取得成绩,及时具有一定的水平,也将走入歧途。所以,创作者不仅要加强提高笔法技能,也要加强培养内在的文学修养。

  5、结语

  总之,书法创作与文学修养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经典的书法作品主要在于创作者感情的自然传达,展现出创作者良好的文学素养。在日常生活中,创作者应多阅读文学经典作品,使自身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在书写作品中使其充分展现,在创作的文字作品中,才能使个人的修养素质得到充分展示。

中国书法一直以来被视为一门高雅的艺术,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审美价值,更是因为它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精神表现。书法是一种笔墨艺术,而笔墨则是由人的手和心来控制的,因此,书法与心境、心情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首先,书法作品不仅可以传递作者的敏锐性、灵敏性、深度以及创造性的思想,也可以传达作者的悲欢之情和细腻感性。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往往可以反映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个性特点。因此,当一位书法家在创作中感到愉悦、欣喜、舒畅时,其书写的字体和线条表现也会更加生动活泼,颀长端庄;而当心境不佳时,可能会表现出死板、僵硬、缺乏活力等缺点。因此,心境和心情的变化,必将影响书法作品的质量和观赏效果。

第二,书法对于心理修养和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积极影响。书法需要书写者专注于墨染砚池的感受,贯彻万能笔精神,必须专注、沉静、舍我其谁的艺术追求。书写时,双手把有形的墨汁转化为形式的艺术,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意志、毅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创作书法的过程中,人可以得到身心的放松与冥想,潜心追求精神上的净化和提升,提高了自己的专注力和自制力,从而达到心灵和身体的和谐。

第三,书法作品与心境和心情的互动还有助于传递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书法不仅是艺术,也是文化的体现和传承。书法作品可以传达文化的精髓和美学的体系,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洗礼与情怀。而这些文化和审美价值,经常是源自于书法家自身的生活、内心和体验,因此,他们的书法作品才有了那种超越时空、感染观者骨髓的深意。

总之,书法与心境、心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书写过程中,书法家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个性特点,通过书法作品传递自己的文化和审美价值;同时,书法也有助于心理修养和身心健康的提升,从而达到内心和外在的和谐。因此,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也要更加关注书法家自身的心理状态,才能够真正理解和体会书法艺术的真谛和魅力。

 现国内外书法爱好者非常的多,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如何欣赏书法是他们都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那么究竟如何进行书法的欣赏呢?书法的审美标准和欣赏方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 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 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 浮滑轻薄。

 2、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 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 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

 立体 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 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 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二)书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 于古人”。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 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三)书法的空间结构

 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

 1、单字的结体

 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 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3、整体的布局

 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 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二、书法欣赏的方法

 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又使书法欣赏在方法上表现出独特性。

 欣赏书法 一定要书法基础

 什么是好书法书法如何欣赏“书法就像音乐,极具个性,要从一根根线条和空间布白中理解书法家的思维,情感,技艺,品性,修养是不容易的。只有有了一定书法基础,才能真正懂得书法作品。”欣赏者对书法艺术要有一定的理解和实践能力,要了解历代书法名家、流派及其代表作;要懂一点笔墨技巧,有一点历史知识,还得多看多写,不然对书法艺术的内在秘奥是难以洞察的。

 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

 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进而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局部欣赏完毕 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作品何处精采、何处尚有 不足,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行赏析。

 2、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

 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采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 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3、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

 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进一步联想到 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如欣赏颜真卿楷书,可将其书法形象与“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眩目,力士挥拳”等具体形象类比联想,从而可以得出: 体格强健——有阳刚之气——富于英雄本色——端严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联想到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的艺术风格。

 4、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某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环境),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 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创作目的等等,对于正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大有裨益。清王澍《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 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气和平,故客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 言哀已叹。情事不同,书法亦随而异,应感之理也。”可见,不论是作者的人格修养、创作心境,抑或是创作环境,都对作品情调有相当的影。向。加之书法作品受 特定时代的书风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更使书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气息。这无疑增加了书法欣赏的难度,同时更使书法欣赏妙趣横生。

 总之,书法欣 赏过程中受个性心理的影响,使欣赏的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以上所述仅是书法欣赏的一种方法,欣赏过程中可以将几种方法交替使用。另外,欣赏过程中还必 须综合运用各种书法技能、技巧和书法理论知识,极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审美评价能力,尽力按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作品的意境。努力做到赏中有评、评中有赏,并 将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欣赏和公正、客观的评价。当然,掌握了正确的欣赏方法以后,多进行欣赏,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扬雄谓,“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书法欣赏并非象有些人说的那样玄妙莫测,更不象一些人认为的那样,欣赏书法就是好孬之分的简单评说。具体来讲,它是主观审美意识(欣赏者)活动于客观形态(书法作品)之上的互动感应过程。

书法作品一经产生,它的艺术价值就已是客观存在的,其艺术价值的高低与否,完全取决于欣赏者审美程度的高低。同一件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不变,只是由于欣赏者的改变而改变,专业书法家的欣赏是一个层次,非专业的爱好者欣赏则又是一个层次,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由于欣赏者受审美学识的不同、时代环境的改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享受美感的程度也就各不相同。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此笔者以多年学书经历来浅谈一些有关欣赏的感想。

一、书法艺术与自然科学不同

书法欣赏不能象搞科学那样,以公式或定义来解析它、证明它。如1+1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无论有多少人计算,其结果是相同的,而书法则不然,同一件书法作品有无数个欣赏者欣赏,而得到的艺术感受却是无数个的审美结果,高低不等,参差不齐。

二、欣赏者的审美观各不相同

在书展上欣赏每一件书作时,常听到的话语是这件不行,那件还可以;这件很好,那件不好的简单评价。如同在夜市吃油炸臭豆腐一样,爱吃的人以为香,不爱吃的人则以为很臭,感觉截然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以个人嗜好兴趣做出的审美选择。

简单地说书法艺术欣赏无非是一个好、差、美、丑的问题,如若两个人各执已见,去欣赏同一件书法作品,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甚至可以争论上三天三夜,谁也说服不了谁,这种嗜好和兴趣的不同,是与学识、修养、性情、环境、地位以及所处的时代,都有直接的影响因素。

三、书法艺术的审美领域有许多地方难以辨析

在欣赏过程中,所使用的审美表述词语及其倾向性难以清界。如豪放与粗野、厚重与笨拙、宽博与疏朗、朴拙与呆板、剑拔弩张与雄伟豪放、流畅与浮滑等等,所有这些表述欣赏的词语中,都存在着点点差异,导致了欣赏的优劣悬殊,难有准确的界线赏读。

四、由于欣赏者对书法艺术的解读程度不同,其欣赏的深度也就不同

这点对于欣赏者的互动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再如观看棋赛,“妙着”的出现,观众不一定都有理解,程度高的,则马上叫绝;程度稍低的,要想一想才可意会;而程度差的,必须看上几步之后,才逐渐领悟;再差的观众,则恐怕到了局终的时候还是不理解。再例如:宋代的苏东坡,在欣赏黄山谷的书法时,曾戏称:“黄山谷的书法,如同冬日的死蛇挂树”;而黄山谷则反称苏东坡的字:“叫做石压蛤蟆”。他们之间的书法戏语,其真正的意味,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能理解的。再有,我最近到一位油画老师家中做客,谈画之中,先生说了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语:“我快到七十岁了,现在才晓得一点用色了”,这句话也着时让我思考一段时间。试想,他从开始学习油画那天起,就无时不在接触颜色,画到现在难道他真的不会用色吗?所以,对书法艺术了解的程度多少,决定着欣赏者的审美水平的高低。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书法艺术的欣赏,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审美结果是绝对不一样的。除上述影响的因素外,那么欣赏有没有相对的、不绝对的统一标准和原则呢?我想还是有的,如同钟表的钟摆一样,在左右摆动的最大值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值,这个空间值就是相对认可的标准。

南齐书法家王僧虔曾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段文字实际上揭示了书法创作中的形与神的辨证关系。形质就是纸面上所展示的一切审美活动,是物质的、表象的,它包括作品的形式、章法、结构、点画、墨色、轻重、缓急、落款、打章。而神采是作者通过形质来表现自己的性情美感,是精神的、意识的,它包括书法家创作时所倾注的学识修养、心态情感、审美趋向和气韵生动。

下面笔者从形质与神采两部分来作以详为分析,以便于老年学员的书法欣赏。

一、形质体现神采

我们欣赏书法不仅仅是得到艺术美的享受,而且通过书法作品还可体味到作者的创作心态、性情的自然流露,书法形质的实际创作,还为欣赏者提供了交流书艺的互动平台。

1、形式尺幅的创作使用要得体

欣赏一件书法作品时,首先进入视觉的是作品的形式,其尺幅运用的恰当与否,给欣赏者带来的直接反应是,欣赏是否继续。例如,四尺对开的竖幅长条,用来创作立轴条幅是比较美的,若用来创作七言对联则显得纸宽字小、上下联主体内容的两侧留白则显得较多,与主体内容字的大小不相称;如若以此来创作五言对联则审美效果就不同了,其主体内容与整体尺幅就比较得体,纸的宽窄与字的大小比例以无失调之感;若要以此创作七言联的话,则上下联的尺幅宽度应各减少5公分,或不减少宽度,也可增加同宽度的对联长度,即:在四尺对开的长度基础上再加长1尺或2尺,这样两种长度的创作审美与原先的截然不同。倘如再注重色宣、洒金宣的运用其效果更佳。

2、章法布局要有疏密

欣赏书法作品,除形式尺幅之外,进入视觉印象比较深的就是章法布局了,就以六尺对开的条幅章法为例,来创作一幅行草书,首先根据字数来确定行数、行距,以及落款的长短,都要恰到好处。书写八句五言诗40个字分三行,在第三行留出半行作为落款、打章的位置,然后将40个字分两行半作为创作的尺幅,既要考虑到留白、又要考虑到疏密度,就向古人说的那样:“密不透风,疏可跑马。”这疏处留白就是整幅作品的“通气孔”,如同建房子,除房门外,还要有窗户,其留白就是“窗户”。

3、笔法结字变化应丰富有重点

一件书法作品的美丑与否是与其点画笔法的精良度有直接的关系,占画的入笔与收笔要到位,不能有未写完的感觉,它们之间的引带呼映应自然,线条要颈健圆润,粗细长短要适中,使笔画的精微之处,更能体现笔法的丰富性,近而促进了整幅整行的错落有致,使结构笔画的变化随类赋型,各具特色。错落如扶老携幼;参差若楼观飞惊;雄伟如壮士荷戟;安祥若忠厚长者;雄强飞动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妩美典雅若天女散花,金花遍地,如此的结字,才能使欣赏者神往不尽。

4、整幅墨色变化要自然

墨色的变化,最早引入书法艺术领域并运用自如的书画家,应首推明代书画家董其昌,他成功地将绘画中的浓淡干湿、墨分五彩的理念应用于书法之中,一改前朝用墨习惯,浓处很浓、淡处有墨,飞白之处,枯而不燥,使整幅作品中的韵味无穷。继董其昌之后将用墨变化推向顶峰的,当为清代的王铎,他与董氏最大的不同点是将墨色变用于连绵不断的草书之中,他以娴熟的草法运笔将个人的性情表现随着笔墨的自然流露,由浓重的入笔一直写到飞白枯墨处,依然有笔有墨,有骨有肉,使欣赏者随着王铎的运笔,而笔走龙蛇,婉如走进了墨分五色的诗情画意之中,把玩再三,爱不释手。

二、神采决定形质

每一件书法作品的创作,都倾尽了书法家当时的最佳心态的审美趋向,使欣赏者通过字里行间的笔墨流露,去体味书家的学识修养、审美气韵和心性情感,这就是作品的气韵神彩。下面从三个方面浅谈一下有关神采气韵的欣赏。

1、学识修养

学识修养的积累对于每一位书法家来说都是必须的,尤其是书法方面的知识,如书法文字学、书法哲学、书法理论和笔墨纸的使用规律等等,都直接影响着书法水平的发挥,例如,在欣赏作品时,若出现了“硬伤”错字、白字或简化字、繁体字共存时,其艺术含量就大打折扣,即使其他方面做的比较好,也弥补不了它的遗憾,更谈不上什么美感了,所以,书法作品创作一般意义上讲必须使用繁体字,切不可使用白字,更不能用简化字,因为这种规定是约定俗成的,是书法界共同认可的。而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就是不了解文字学和书写不规范造成的,加之内容选择的典雅与否也直接影响欣赏者的情感互动。

2、审美趋向

欣赏书法作品,不仅注意形质的学识修养的欣赏,而且通过字里行间也可欣赏到作者的审美意识,如典雅的、质朴的、豪放的、爽丽的都一一展现在作品之中,通过其点画型态的自然表述,而美感尽现,如点如坠石、横若阵云、竖有向背、转同折钗等等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美的享受,使审美趋向更加人性化。

3、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的艺术表现,来源于笔法的丰富,结构的变化,墨色的浓淡飞白的运用,尤其是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呼映关系,在笔法精熟的基础上,气随笔走,韵从意来,加之浓淡干湿的发挥,轻重缓急的节奏,高低起伏的韵律美而尽展笔端。例如:在一幅作品中若有“神、中、千”三个字,每字中都有主笔画长竖,匀可发挥长写,然一幅作品中长线条的发挥只可两处,并且是一长一短,一正一斜,一浓一淡,前面已有两处可发挥的闪光点(精采部分或精采笔画),若行字的长竖再次发挥的话就与前面的两处长竖有重复之感,从视觉效果来讲,不仅三处长笔画的发挥,不能给整幅作品带来美感,而且还降低了作品原有的艺术含量,如果将“千”字与前面两处中的“千”字作以调换,“中”字作草化处理,改为“千”的表现展示。这样随着整幅作品的上下引带关系的加强,审美气韵也随之体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流动美感和“入木三分”、“力屈万夫“的力量美感,给人以“精、气、神”的完美体现,以达到韵超千古的崇高境界。

1、整体与局部统一原则

整体与局部统一原则是进行书法欣赏的首要原则。进行书法欣赏时,

首先应该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其次再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

2、静止与运动转换原则

静止与运动转换是进行书法欣赏的第二点原则。即书法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采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实现静止与运动的相互转换。书法作品欣赏注意哪些原则?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3、书法形象具体化原则

所谓书法形象具体化原则,即在进行书法欣赏的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进一步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44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