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简介

姜夔简介,第1张

扬州慢》课堂实录

时间:2004-12-1 内容:扬州慢 教者:洗尽铅华 地点:高二七班 教学实录: (上课,师生问好。) 师:上节课,我们共同走进南唐后主李煜的内心世界,体味了他深重悠长难以排遣的愁绪,那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恰似—— 生: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千百年来,这种亡国破家的悲愁连绵不绝,至尽仍激起人们的共鸣。比如: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大家还记得哪些句子呢? 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花》。 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师:很好。800多年前,一位21岁的词人,目睹了破碎的河山,难抑心中的悲凉,自度声律,独创词牌,追古抚今,聊以为叹。他就是南宋的姜夔。[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姜夔屡次考进士都不中,一生未入仕途,只好往来于官宦之家,是清客幕僚一类的人物。由于他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所以很受高级士大夫的赏识,曾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周密《齐东野语》)。 师:再看看词牌。“慢”是什么意思呢? 生:缓慢。 师:也就是舒缓的意思。可见本词是曲调舒缓,宜于抒情的“慢词”;它不同于“长调”,长调是就篇幅而言(91字以上)。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解,自读序和词。 (生自读数分钟) 师:朗读是欣赏古诗词的必要步骤。谁最擅长朗诵抒情的作品呢? (生笑,议论,推举若干人。) 师:好,请c同学来抒情吧。 (生读) 师:她的朗读如何?点评一下。 生:语速快了,慢词应该慢读的。 生:“少”字好象读错了。应该是三声吧。 师:对,当“一会儿“或”稍微“讲的时候,“少”念作三声。 生:因为作者心情悲痛,所以调子还要低沉一点。 生:重音不明确。表现词人感情的词语要重读,像“厌”、“寒”、“难赋”和“冷”等等。 师:是不是重音都处理成加重声音的力量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里的“冷”字怎样读好呢?加重语气,还是放低声音?大家试试看。 (生读) 生:轻读好一点,突出“冷”的感觉。 师:重音轻读,有时会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正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师:下面请大家带着感情朗读,注意把握语调、语速、重音和停顿,然后简要概括序的内容。 生:序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写作原因。 师:很好。词人在一个冬雪初霁的夜晚,独自骑马路过扬州,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产生了怎样的意绪呢?请先找出体现词人感情的词语。 生:怆然。 师:“然”的意思是? 生:“……的样子”。 师:“怆然”就是悲伤的样子。还有吗? 生:感慨。 师:因何而悲而感呢?请大家在序中找到相关的词语。 生:蜀离之悲。 师:很好。[板书:蜀离之悲]蜀离之悲是指“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那么,展现在词人面前的是怎样的景象呢? 生:看到荠麦弥望,寒水自碧,废池乔木,还有冷月和红药。 生:听到戍角悲吟,清角吹寒。 师:[板书: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桥边红药。] 师:大家想想,“红药”是词人亲眼看到的吗? (生议论,一派赞成是实景,一派赞成是虚景。) 师: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生:我认为是亲眼看到的。因为二十四桥附近盛产红药,词人看到了二十四桥,也看到了桥边的红药。 生:我反对。因为当时是“至日”,也是“夜雪初霁”的寒冬,红药不可能在那时开花。所以应该是想象中的景物。 师:还有理由吗?请结合语境思考。 生:“念”是“想到”的意思。所以是虚写。 师:对了。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词人想象来年春天,红药蓬蓬勃勃的生长起来,开出绚丽的花朵。只可惜,这样的美丽,不知道是为谁而绽放。这里面,包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慨? 生:伤感。 师:对,因为故国凄凉,物是人非而伤感痛惜。杜甫游览成都武侯祠也有过类似的叹息,比如—— 生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师:是啊,由此我联想到唐代诗人刘希夷所写的句子——“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实,这种丧亡之痛已经超越时空的限制,带有了普遍的意义,因而千百年来都能激起人们的广泛共鸣。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人创造出的他人意中所有而语中所无,给人美的享受情的激荡或理的启示的句子,就是“名句”。 师:那么,本词中,你觉得哪些句子道出了你的“意中所有”而深深打动了你的心呢?请有感情的品读,然后讨论、交流。 (生读,四人小组讨论) 师:好,是见仁见智的时候了。 生:我喜欢“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渐”字,表明词人伫立良久,陷入悲凉之中,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而黄昏,又格外的令人惆怅。“清”修饰“角”,很特别的味道,跟“寒”、“空”用在一起,表现扬州的荒凉冷落。 师:讲得很好。我很喜欢“寒”字,它不仅表明号角声音在寒气中飘荡,而且还让人内心涌起一股寒流。这里是用了“移就”的手法,用触觉写听觉,把所闻所感交织在一起,使“黍离之悲”更为具体。 师:跟“寒”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冷”字。谁来赏析“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首先,词人视线角度是怎样的? 生:仰视。 生:俯视。 师:有分歧了。说说理由。 生:明月在天上,当然是仰视。 生:作者站在水边,看着荡漾的水波以及月亮的倒影,因为“寒水自碧”,所以才说“冷月”。 (掌声) 师:也就是说大家都赞成是俯视。w同学结合语境,前后勾连的分析方法很好。这三句,犹如特写镜头,我们仿佛看到词人俯首低吟的形象,感受到扬州的冷落凄清,而词人斩不断的愁绪,恰如寒夜中荡漾的水波和揉碎的月影,意境格外动人。好,继续听大家的见解。 生:我欣赏“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那个“厌”字很妙。没有生命的景物带上了人的感情,生动地表现人们对战争的厌恶。 古人曾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词人用拟人手法,抒情更加蕴藉含蓄,委婉动人。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这就极好的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发动侵略战争的“胡人”——这里的“胡”当指金国——的痛恨,也表达了对遭遇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对受战火摧残的河山的痛惜之情。短短八个字,寄托著如此深重的情愁,可谓言简意丰了。所以,陈廷火卓在《白雨斋词话》里高度评价这几句:“数语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乱伤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师:通过刚才的鉴赏,我们可以看出:词人选取几个意象,从点和面上展现了扬州这座“空城”遭受战争破坏后的荒凉萧条:青青的荠麦,毁坏的城池,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寒气中飘来的凄清的戍角声,表达对国破人亡的悲凉痛惜之情。 但是,词里还有一类与之大不一样的文字,如“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是写扬州的繁华热闹。大家找找看,还有哪些?出自何处?词人为什么要写这些呢? 生:春风十里。 生:青楼梦好。 (众笑) 师:好,虽然这句并未直接写景,但它引人联想(笑声),联想到当时扬州一派繁华热闹歌舞升平的景象。 生:豆蔻词工,二十四桥。 师:它们都是出自唐朝杜牧之诗。词人大量化用这些语句,是否与“悲”相悖呢? 生:不相悖。 师:愿闻其详。 生:作者用以前扬州的繁华反衬现在扬州的荒凉。 师:很好。词人大胆大量化用杜牧诗意,回忆扬州昔日的繁华,把杜郎俊赏、豆蔻词工和青楼梦好,与风流散尽、好景难觅、深情难赋作了鲜明的对比,以之作为反衬,生动地表现了词人对国事的忧患。其中有三个词用得很好,它们是? 生:算,纵,念。 师:“算”是推测、料想的意思,“纵”是“即使”的意思,“念”是“想到”的意思。它们表达了什么语气? 生:假设语气。 师:对,就是设想和虚拟的语气。词人展开联想,宕开一笔,作一让步,再将上文意思翻进一层,创设出更空更深的意境。这样的写法,在诗歌里很多。比如: “老来弓箭喜离身,说著沙场更怆神。任使将军全得胜,归时须少去时人。” “落花愁杀未归人,乱后思家梦更频。纵有溪头茅屋在,也应芳草闭深春。” “别悉归根是清明,迷眼风沙白发生。即有花枝如画里,看花不似少年情。” 师:我们知道,南宋的文人中,把家国忧患作为创作的主旋律的,主要有辛弃疾和陆游,请回忆《永遇乐北固亭怀古》和《书愤》,想一想,它们和《扬州慢》有什么不同。 (生讨论,发言) 生:它们主题一样,风格不同,感觉辛弃疾和陆游的作品更悲壮一些。 师:说得很好。《扬州慢》的情调是衰凉而低沉的,它只是无奈的感慨、哀愁的叹息,却缺乏激昂亢奋的精神力量和博大的胸怀。这正是词人独特的风格,过去人谓之“清空”。[板书:清空]本词即是“清空”的代表作,它的胜人之处在于:词的情感蕴藉含蓄,少有豪壮激烈的情怀;词的语言、意象,不是色彩鲜丽或雍容华贵的,而是偏向于淡雅素净;词的意境,避免过于狭 仄或密集拥挤,而是疏朗开阔。 师:最后,请在《扬州慢》的音乐声中,回读全词。 (播放歌曲《扬州慢》,学生自由朗读。下课)

纵观古代文人史,后世所知的名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对于了解这些名人艺术特征的人来说,即使没有读过他们的作品,也仍然可以通过字里行间的风格和情感表达准确地识别出文章的作者。其次,了解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姜夔肖像

姜夔生于南宋。他是当时著名的作家、书法家和音乐家。他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也使他成为一位享有很高声誉的诗人。后人尊称他为白石道士。

一个人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这与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姜夔年轻时鼓励自己做官,显示了他为国家做贡献的才能和抱负。然而,天意让姜夔多次及格,却又常常落入孙山一类。最终他选择了行走江湖,在青山绿水间写诗写书法。也许是因为姜夔创作的作品涉及面广,所以他的艺术特色有一种强烈的空灵感,把佛放在一个空灵放松的山谷里,让人感到轻松愉快。

姜夔的作品艺术特色鲜明,自然备受当时文人的追捧和模仿。姜夔作品字里行间的真情流露也是一大亮点。都说用文字感动人,不如用感情感动人。姜夔独特的艺术特征造就了他传奇的一生。

姜夔对屈思想的介绍

通常擅长音准的诗人会创作一些自定节奏的歌曲,即歌词和曲调都是自己创作的。宋代的许多诗人,在他们的词集中,经常会发现带有自我律动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南宋诗人姜夔的自拍杆歌曲。众所周知,姜夔不仅在文学上造诣很高,而且他的音乐创作在艺术和思想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很有创意,风格独特。他也是南宋唯一一位代代相传的音乐家。

杏花天影照片

姜夔最有代表性的独唱歌曲有《暗香》,《沭颖》,《杏花天影》,《扬州慢》等等。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说说这首歌《杏花天影,绿丝法拉盛鸳鸯谱》。

是姜夔缅怀旧爱的作品。在沙滩上,他用“桃叶”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思念和伤感,而“停留”则表达了诗人对来来往往的彷徨。“下潭”一词表达了诗人向爱人表达爱意时的心情和内心的痛苦。全词楚楚可怜。

在姜夔的作品中,有很多记梦咏物的词,也有很多文章与“合肥恋人”有关。虽然两人之间的瞬间不再美好,难以继续,但他对梦想家根深蒂固的爱,在他的生命中并没有被切断。姜夔的话气势磅礴,寓意深刻。他用强大的文笔写出柔情,用柔情支撑。他用悲伤痛苦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真情,但内心是高尚的。他心境空荡,很无尘。字虽小,但字的整体布局相当于一个慢字,在有限的字数里传达出“唱三遍叹三遍”的味道。

布衣诗人姜夔是哪里人?

姜夔家境贫寒,才华横溢,精通音乐。他是全能的。然而,出身于落魄官宦之家的姜夔,在仕途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荐和赏识,因为他经常受雇于权势体制。因此,他的才能不能用于他的政治野心。先说姜夔一生的漂泊经历。经过多次旅行,他终于住到了远离家乡的地方。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姜夔是从哪里来的。

姜夔的动画形象

姜夔于公元1154年出生在饶州的鄱阳湖,也就是现在的江西省。当时姜夔的父亲是一个小官,姜夔也被认为是一个官员的儿子。他过着贫穷但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姜夔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姜奎失去了家里的经济支持,只好和姐姐一起住在姐夫家。姜奎今年才14岁。姜奎在汉川县阳山村生活了20年。他在这里度过了青春。在这里,他有自己的志向,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

假设姜夔来自饶州鄱阳湖。虽然离开了家乡,姜奎仍然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他回到家乡,参加了四次科举考试。虽然他没有取得任何成就,但他开始四处旅行。他在江淮地区求学,期间结识了许多文人,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

可以说,姜夔的学识和才华深受中国人民的赞赏。姜夔虽然没有担任公职,但也交了很多好朋友。只有这些,他才不会饥寒交迫。姜夔在湖州生活了10年,最后举家迁往杭州,在那里安度晚年。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对姜夔是哪里人了如指掌。姜夔的一生充满了曲折。虽然他去过很多地方,但他的家乡可能是他最怀念的地方。

夜行船

南宋姜夔

(己酉岁,寓吴兴,同田几道寻梅北山沈氏圃载雪而归。(1))

略彴横溪人不度。听流澌、佩环无数(2)。屋角垂枝,船头生影,算唯有、春知处。

回首江南天欲暮。折寒香(3)、倩谁传语。玉笛无声(4),诗人有句,花休道、轻分付。

注释

(1)词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时作者在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己酉岁:即淳熙十六年。田几道:其人不详,待考。白石诗集有《寄田郎》一首,或为其人。北山沈氏圃:宋时吴兴有南北沈尚书二园,北沈乃沈宾王尚书园,正依城北奉胜门外,号北村(见周密《癸辛杂识》前集)。又有谓北山一名沈家白石洞,后人省称“沈家”者。未知北山沈氏圃指北村还是沈家。词作上片纪行,描写江南初春美景。下片回忆江南折梅往事,睹物思人,抒发怀人相思之情。

(2)略彴(zhuó):独木小桥。流澌:流水。

(3)寒香:指梅。

(4)玉笛: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清空是宋词的一种创作风格。张炎《词源》中谈到了两种类型的清空,一种以苏轼为代表,另一种以姜夔为代表。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以诗为词,指出宋词向上的一路。但在具体的方法上还有显著的差异。苏轼蔑弃一切法度,把词变成一种长短句的新体诗。陈师道说他“以诗为词”,李清照则批评东坡词是“句读不葺之诗尔”。这种不够本色的词风在南宋初中期成为词坛的主流。其时词品迅速的提高,而词却朝着非本色化的方向越走越远。直到姜夔登上词坛,这种风气才有所改变。姜夔以有意的心态从事词的创作,认真探讨词的各种法度。姜夔论词的资料不多,涉及到词的字面、句法和章法,还有超越这些具体法度的活法。

姜夔把词的创作纳入一定的法度。他根据自己对音乐精神的理解,改造唐宋乐谱,使市井俗乐与传统雅乐的精神相通;他总结化用才学的法度,从众多的典故中汲取其共同意义,把具体的情感升华为空灵模糊的意趣;他用近俗的题材,表现出雅正的情感。他从词体的特征出发,因势而利导,随俗而雅化,使清空与骚雅连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宋人以才学为词,抒发的情感比较空泛。沦落江湖,远离政治风波,使江湖词人抒发的情感多是一种清雅的意趣。姜夔词的情感是孤云野飞、去留无迹的意趣,由于它无所定指,以致《暗香》《疏影》的主题千余年来尚无定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5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